- 2021-09-06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政治卷·2018届上海市杨浦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调研(2018-01)
杨浦区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中等级考模拟质量调研 高三年级政治学科试卷 一、选择题(共60分,第1-16题,每小题只能选一个答案,选出正确答案得3分,错选的0分。) 1. 2017年6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山西吕梁考察时指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我们党的庄严承诺体现了党 A. 坚持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B. 紧紧盯住脱贫攻坚——这是我们党近期的中心任务 C. 牢牢抓住山西吕梁——这一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地区 【答案】A 2. 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这是全国人大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最高 A. 决定权 B. 监督权 C. 立法权 【答案】C 3. 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不是少数人的民主,而是最广大人民的民主。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 A.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B. 民主集中制 C. 人民当家作主 【答案】C 1949年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建立,开辟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纪元,亿万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国家政权,通常是指国家权力。国家权力是由国家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国家政权机关行使的。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政权掌握在人民手里,人民当家作主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本质所在。 4. 以下属于政治文明建设的是 A. 2018年起我国将从部分地方试点运行逐步推行电子车牌 B.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国歌法 C. 我国为开启金砖合作第二个“金色十年”提出“中国方案” 5. 始终准确把握“一国”和“两制”的关系。“一国”是根,根深才能叶茂;“一国”是本,本固才能枝荣。上述观点表明了 A. 按照“一国两制”方针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B. “一个中国”是“两种制度”的前提和基础 C. “两制”不会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 【答案】B 6.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贯彻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建设强大的现代化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和战略支援部队,打造坚强高效的战区联合作战指挥机构,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作战体系,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建设强大的现代化的人民军队,才能 A. 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B. 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作战体系 C. 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 【答案】A 7. 2017年11月1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发表题为《抓住世界经济转型机遇 谋求亚太更大发展》的主旨演讲。APEC作为区域性的经济合作组织,发挥着 A. 国际社会的管理者和国际争端的调节者的作用 B. 国际集团安全机制和多边安全体系的核心作用 C. 对国际经济、科技等协调和发展的积极作用 【答案】C 8. 2017年11月13日,李克强总理会见韩国总统文在寅时表示,中韩日前就阶段性处理“萨德”问题达成一些共识。妥善处理“萨德”问题,扫除中韩关系发展的障碍是两国的共同意愿,也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可见,国际关系从本质上看是由 A. 国家利益决定的 B. 共同利益决定的 C. 大国利益决定的 【答案】A 9. 2017年11月18日,国务院印发《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实施方案》,将中央和地方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金融机构纳入划转范围,划转比例统一为企业国有股权的10%,以弥补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缺口。国务院此举体现了国有资本 A. 保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B. 是养老保险基金的主要来源 C. 都按市场的“工作原理”运作 【答案】A 10.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现代的经济分析离不开( )等一系列工具。 A. 边际分析 B. 经济数据 C. 科学抽象 【答案】B 1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要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关键在于 A. 抓紧粮食生产 B. 转移富裕劳动力 C. 解决“三农”问题 【答案】C 12. 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主要表现为构成社会物质生活的基本要素,包括( )都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而客观存在着的。 A. 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B. 生产关系、地缘环境和人口因素 C. 生产方式、领土主权和人口因素 【答案】A 13.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作为一个有机联系着的系统而存在的。各个器官之间在病变上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如果人体的某一部分出了毛病,只有从整体上去分析五脏六腑之间的联系,才能找出病根,辩证施治。中医学采用系统方法医治疾病符合唯物辩证法 A. 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 B. 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C. 要抓住关键性部分 【答案】A 14. 作为思维方式,归纳和演绎的客观基础是事物本身固有的 A. 部分与整体、系统与要素之间关系 B. 个性和共性、特殊与普遍的关系 C. 具体与抽象、感性与理性的关系 【答案】B 15. 以下符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的是 A. 遵循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这是工业化中、后期阶段经济发展的规律 B. 我国长期发展的历史以及各民族生活的实际情况,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实行有国家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成为现代市场经济国家普遍的选择 【答案】B 16. 党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这是因为人民群众是 A. 对社会发展起作用的人们,推动社会变革 B. 占人口中的大多数,尤其是农民群众 C. 社会实践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 【答案】C 第17-20题,每小题只能选一个答案,选出最佳答案得3分,次佳答案得2分,错选得0分。 17. 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积极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这是因为 A. 价值观引导着人们的行为 B. 价值观引导着人们选择人生道路 C.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就是传统美德 【答案】A 18. 目标指引方向,规划引领未来。党的十九大报告清晰擘画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间表、路线图。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分两步走”的新目标体现了唯物辩证法 A.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B.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C. 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的过程 【答案】A 19.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到2018年3月任期届满,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于2018年1月选出。以下对全国人大代表选举认识正确的是 A. 参加民主选举是人民当家作主行使管理国家权力的主要途径 B. 从政治参与的形式来看,人大代表的选举属于程序民主 C. 人大代表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人民权力的实现程度 【答案】B 20. 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基本形成,使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A. 基本实现了有法可依 B. 提供了健全的法制保障 C. 维护了法制的权威和尊严 【答案】A 二、材料分析题(共20分) 21.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是不平凡的5年,这5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和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贡献中国智慧。今日中国,正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中心,中国方案唱响全球,取得辉煌成就。 (1)结合材料,运用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的有关知识预测未来五年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趋势,并简要说明理由。 (2)消费、投资、外贸出口被称为拉动需求、推动GDP的“三驾马车”。其中,内需是指内部需求,即就是本国居民的消费需求,它是经济的主要动力;出口是指外部需求,即是通过本国企业的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扩大自己的产品销路。有人认为,伴随着外贸的增长,中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也不断提高甚至出现偏高的现象,会使我国经济对于世界经济的波动十分敏感,并且忽视国内市场的培育和开发。 运用内外因辩证关系的有关知识,简要评析上述观点。 注:出口总额占GNP或GDP的比重称为出口依存度。 【答案】(1)上升(增长)趋势。 实现对外开放政策,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客观选择,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战略选择。对外贸易是我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主要内容之一。积极发展进出口贸易能更好地融入经济全球化趋势,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积极发展进出口贸易,可以节省生产成本,又能满足多方面需要,使进出口贸易双方都得益。 因此,要加速我国经济建设的进程,必须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扩大进出口贸易。 (2)上述观点正确。 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是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的必要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因此,在充分重视内因的基础上,创造和利用(外因)为事物发展创造条件。 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国内居民的消费需求(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因,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是根本原因。所以,要重视国内市场的培育和开发,减轻世界经济波动对我国经济产生的影响。 外因是事物变化的必要条件。出口(外需)是推动GDP的动力之一,我国企业的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扩大自己的产品销路,出口贸易不断增长,以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国际资源,为加速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创造有利条件。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随着外贸的增长,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不断提高甚至偏高的现象,是以内需为基础的,增强我国企业及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进而不断提高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实力。 因此,立足(内因)内部需求,即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的基础上,发挥(外因)外部需求在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它们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 【解析】本题命题透析本题以对外开放为情景,综合考查哲学与经济生活的知识。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论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考查的是经济全球化、对外开放,内因与外因关系的知识。 (1)本题要求考生运用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的有关知识预测未来五年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趋势,并简要说明理由。学生作答本题时要认真阅读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运用相关的知识进行论述。本题分为两小问,第一小问,由图中可以得出上升(增长)趋势;第二小问,分析图中曲线变化的原因,可以从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对外贸易是我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主要内容之一等角度思考,并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有机结合。 (2)本题要求考生运用内外因辩证关系的有关知识,简要评析我国会过多依赖别国,忽视了国内市场的培育与开发。学生作答本题时要认真阅读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运用相关的知识进行论述。可以从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必要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因的角度思考,并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有机结合。 三、论述题(共20分) 22.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 小米:以互联网+带动中国制造业升级转型 在“创新驱动发展”已经以文件形式被确定为国家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创新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新增长点、企业发展的新动能。 小米多年来坚持以互联网+带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作为企业的发展方向,将互联网的效率和体验优势赋能到制造业领域,并探索出品质为先、重视核心技术创新、重视设计、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新零售模式提升商业效率等发展思路,提高产品供给质量。2017年小米突破了手机芯片的核心技术 ,成为了世界第四家拥有自主研发芯片能力的手机公司。数据显示,2016 年,小米获得了 2895 项专有技术授权(其中一 半是国际发明专利),其提交专有技术申请的技术领域涵盖了手机操作、数字传输、图像处理及无线通信网络等方面。 此外,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技术运用,将供给侧与消费者紧密连接,做到互通互联、实时互动,激发消费活力。小米独创的商业模式对自身发展带来了巨大贡献。在复制小米模式的89家小米生态链企业中已经诞生了小米移动电源、小米手环等销量过千万级的爆品。目前,小米投资的生态链企业有16家年销售额过亿元,4家估值过10亿美元的独角兽公司。 结合材料,从经济发展方式或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论述科技创新是引领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 注:科技进步贡献率是指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它是衡量区域科技竞争实力和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综合性指标 。(中国统计年鉴) 要求: (1)运用相关知识概括科技创新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两个作用,联系论题,形成总论点; (2)理论论证中论题、总论点、分论点内在逻辑一致,论述逻辑较准确、连贯、完整; (3)概括地引用“小米:以互联网+带动中国制造业升级转型”故事进行事实论证,以充分支持分论点; (4)准确使用思想政治学科术语; (5)建议论述篇幅限制在400字左右。 【答案】答案示例: 科技创新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驱动力;科技创新也是充分发挥市场激励机制,刺激各类经济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促进社会生产力向前发展。因此,科技创新是引领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 科技创新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主要驱动力,从而引领社会经济发展。科技作为生产要素,已成为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量。它能促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信息化,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它能促进资源的节约使用,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利用,并使产品质量更高、性能更优。它能促进生产和生活生态环境的平衡、协调,使经济增长可持续地进行。科技创新在社会财富增长中的决定性作用日益突出。例如,小米突破手机芯片的核心技术,成为世界第四家拥有自主研发芯片能力的手机公司,带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发展。 科技创新是充分发挥市场经济激励机制,刺激各类经济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市场机制由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组成。每一个进入市场的生产经营者,都是自我决策、自主经营、自我盈亏的独立的经济主体。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不断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力,降低产品成本;必须要在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进行创新。追求利益的内在动力和市场竞争的外在压力,形成一种激励机制,自发地刺激着各类经济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推动社会经济向前发展。例如,小米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技术运用,将供给侧与消费者紧密连接,激发消费活力。 科技创新是中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工业化的主要驱动力。我国要走的是新型工业化道路,具有科技含量高等特点,合理选用当代科技进步成果,提高科技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以实现社会生产跨越式发展。 科技创新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随着科技革命的兴起和发展,一大批高技术崛起,并在各个产业部门广泛应用,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引起产业结构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由此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二、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例如,小米多年来坚持以互联网+带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作为企业的发展方向,将互联网的效率和体验优势赋能到制造业领域,并探索出品质为先、重视核心技术创新、重视设计、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新零售模式提升商业效率等发展思路,提高产品供给质量。 【解析】结合材料,从经济发展方式或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论述科技创新是引领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 【点睛】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量。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表现在:第一,促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信息化,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第二,节约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使有限的自然资源得到更台理的利用,并使产品的质量更高,性能更优。第三,促进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平衡、协调,实现清洁生产,使经济增长可持续地进行。科技进步在社会财富增长中的决定性作用日益突出,充分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