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6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东省乐陵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文综练习(政治集结)
乐陵一中高三文综练习(政治集结)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0分) 1. 习总在19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下列措施有利于解决发展不平衡的是 ①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高收入 ②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③坚持按劳分配,提高经济效率 ④加强社会建设,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宏观调控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调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准确把握题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加强社会建设,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利于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故②④符合题意;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坚持按劳分配,提高经济效率与解决当前社会主要矛盾无关,故①③不符合题意。故选D。 2.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把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新的历史阶段农村工作主线,并首次明确提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落实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置”办法。“三权分罝”政策会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生积极效应,其传导路径是( ) ①扩大土地流转规模→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②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增加农业投入 ③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改善农产品供应的质量与效率 ④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完善农村分配制度。 A. ①→④→②→③ B. ①→③→④→② C. ④→②→①→③ D. ④→①→③→② 【答案】A 【解析】首先,“三权分罝”政策即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置”办法,有利于扩大土地流转规模,使部分人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经营大量土地,从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即①; 其次,通过“三权分罝”,有利于盘活农村土地资源,有利于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相结合,从而完善农村分配制度,即④; 再次,完善农村分配制度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从而增加农业投入,即②; 最后,通农业投入有利于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从而上改善农产品供应的质量与效率,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生积极效应,即③; 正确的传导顺序是①→④→②→③; BCD不合题意,故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本题为传导题,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注意起点和终点,前后环节之间应该有因果联系,终点应该是有利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容. 3.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作为社会民众喉舌的社会舆论发挥的作用日趋重要。然而,司法独立与舆论监督是建设法治国家的两个重要参考因素,两者在最终的价值判断上高度一致,但是在实践中往往存在一定的冲突。曾经,一篇《法治社会不容“微博先审判”》的文章引发关注,该文针对网络上一些民众对关注度较高的案件进行围观施压的做法提出委婉的批评,强调法治的程序性,提醒公众不能用偏激的观点去施压,甚至“绑架”法律的正当程序。该文的主旨强调 ①公民权利不能凌驾于法律正当程序之上 ②公民应该正确行使其基本民主权利 ③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制度的高效性作用 ④要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考查学生调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准确把握题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题中材料《法治社会不容“微博先审判”》的文章针对网络上对一些案件的围观提出委婉的点评,强调法治的程序性,提醒公众不能用偏激的观点去施压,甚至“绑架”法律的正当程序,表明公民权利不能凌驾于法律正当程序之上,要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故①④符合题意;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民主权利,材料未涉及,故②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要遵守法律的正当程序,并非是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故③不合题意。故选B。 4.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下列对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权理解正确的是 A.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开展严厉打击暴力恐怖活动专项行动 B. 凉山州人大审议《关于加强行政执法检察监督工作的决议(草案)》 C. 香港特别行政区依法选举林郑月娥为第五任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 D. 四川省会理县新安傣族乡人民政府举行表彰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的活动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是准确把握教材知识。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不是自治机关,故排除A;凉山州人大审议《关于加强行政执法检察监督工作的决议(草案)》这是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法行使自治权,故B符合题意;香港特别行政区不是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故C不符合题意;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新安傣族乡人民政府不是民族自治地方,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5. 习近平在庆祝香港回归20周年暨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上强调,“一国两制”伟大创举为国际社会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是中华民族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的新贡献。坚持“一国两制”符合香港居民利益和香港繁荣稳定的需要,符合国家根本利益和全国人民共同意愿。贯彻“一国两制”一是坚定不移,不会变、不动摇;二是全面准确,确保“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不走样、不变形,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材料表明() 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②“一国两制”符合包括香港居民在内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③我国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前提下坚持“一国两制”方针 ④“一国两制”必须以坚持国家统一为前提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一国两制”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准确把握题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材料中坚持的两个原则,第一个肯定了“一国两制”不会变化,即在大陆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坚持“一国两制”,故③符合题意;第二个强调要保证“一国两制”的正确方向,即坚持“一国两制”反对“港独”,故④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一国两制”符合包括香港居民在内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故①②不符合题意。故选D。 6. 不久前,有网友分享了一组日本孩子在机场读书的照片。一时间“日本教育强大的秘密”。“中国XX年也赶不上日本原因”之类的论调甚嚣尘上。而一组西安小学生在机场安静席地读书的照片在网上传播后,网友纷纷留言认为这是在“模仿”“作秀”。要避免这种“舆论分裂”的现象,我们正确的态度是 ①增强文化自信以及对于文化的高度自觉 ②主动作为,传承和保护优秀传统文化 ③尊重本民族文化,认同其他民族文化 ④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在交流中互鉴 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考查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材料中“舆论分裂”的现象体现了部分网友盲目尊崇外民族文化,缺乏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忽视本国优秀传统文化,①②正确;尊重其他民族文化,认同本民族文化,排除③;材料不涉及各民族文化在交流中互鉴,排除④。故选B。 1. 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不仅要有中国制造,更要有中国创造;不仅要有中国声音,更要有中国价值。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 ) ①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②维系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④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B 【解析】①说法错误,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排除; ②说法错误,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排除; ③④说法正确,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是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故入选. 故选:B 题目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2)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 ②“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 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 题目难度适中,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可以适当的采用排除法,排除说法不正确的选项. 2. 我国有许多跨界民族,他们地处边境地区,地域相连、语言相通、习俗相近、信仰相同,存在许多跨界文化。其中,蒙古族长调民歌作为中蒙两国联合申报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了成功。这表明( ) A. 不同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B. 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C. 中华文化具有博大精深的特点 D. 中华文化有非凡的融合力包容性 【答案】B 【解析】A不合题意,中蒙跨界文化阐述的是同一个民族(蒙古族)的文化跨域中国和蒙古.并非不同民族的文化; B符合题意,蒙古族长调民歌作为中蒙两国联合申报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了成功,这是蒙古文化的传承,说明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C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D不合题意,材料也没有体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故本题选B. 本题考查:文化多样性 1、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2、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 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本题为理解型选择题,可以采用释理法解题,就是依据材料提供的事例,对接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题干与题肢之间体现的事理相一致的就选.要特别注意挖掘材料中隐含的意思,对材料进行完整、准确的理解.本题难度适中. 3.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1981年至今有关社会主要矛盾表述的首次改变。这一认识的变化体现了() ①对主要矛盾的正确把握是一个不断克服片面性甚至错误的过程 ②认识具有能动的反映特性,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④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才能在复杂事物发展中找到正确方向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C 【解析】略 4. 车尔尼雪夫斯基曾经写道:“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进的,有时穿过尘埃,有时穿过泥泞,有时横渡沼泽,有时行经丛林。”其蕴含的“社会真谛”是 A.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B. 社会发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C.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D. 历史总是按照自己的规律向前发展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把握材料主旨。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内在的规律,要看到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但其发展过程是曲折的,这就是车尔尼雪夫斯基阐释的“社会真谛”,故D正确;AC属于辩证法的观点,不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故排除AC;B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故排除B。故选D。 5. 2017年7月8日,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战略态势、总体要求、重点任务等,明确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到2030年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下列关系人工智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人工智能是引领脑科学的战略性技术,已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 B. 人工智能将进一步释放历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积蓄的巨大能量 C. 人工智能将极大提高公共服务精准化水平,全面提升人民生活品质 D. 人工智能将对政府管理、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乃至全球治理产生深远影响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意识的本质,考查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人脑是意识的生理基础,人工智能没有意识,人工智能不是引领脑科学的战略性技术,A错误,入选;BCD是对人工智能的正确理解,排除。故选A。 1. 他们不是农民,却天天与土地庄稼打交道;不是牧民,却经常进牛棚羊圈、到猪场鸡场。他们忙于走村串户,奔波田间地头,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这就是12月2日央视公布的群众从全国51万多名基层农技员中遴选出的百名“最美农技员”的真实写照。这一遴选告诉我们 ①人生价值的实现是农技员们自我奋斗的结果 ②个人价值的大小,取决于周围人的价值评判 ③人生的真正价值只有在劳动和奉献中才能实现 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应符合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价值观和价值判断的知识,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解答该题可以采用排除法。“最美农技员”的真实写照,反映出了人生的真正价值只有在劳动和奉献中才能实现,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应符合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故③④符合题意;材料中“最美农技员”的事迹表明,人生价值的实现是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的,故①错误;个人价值的大小,取决于贡献的大小,故②错误。故选D。 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8.0分)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为落实中央关于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有关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全面反映日本侵华罪行,教育部要求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 “八年抗战”的说法在日常宣传及诸多影视剧中由来已久,“十四年抗战”这一说法也在建国初就出现并长期存在。军事科学院原军事历史研究部副部长支绍增表示,只说八年抗战,会把中共领导的东北抗联抗日排除在外,将民众自发抗战,排除在外,也将抗战中涌现出的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等英雄人物排除在外。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经盛鸿也表示,“九一八事变”不仅标志着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标志着中国人民反抗侵略者的开始,东北军民对抗战争的巨大付出应该得到重视,十四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可见,教育部要求在大中小学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有着广泛的民意基础和事实依据,是对历史的尊重。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教育部修改教材、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的知识评析“针对‘八年抗战’和‘十四年抗战’的争议,有人认为此次修改是对‘八年抗战’的否定”。 (3)十四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请就更好的贯彻这些里面提两条建议。 【答案】(1)①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文化的特定功能。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有利于教育青少年对抗战历史有一个全面的、整体的认知,继承和弘扬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抗击侵略者的伟大民族精神,唤起年轻一代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有利于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青少年的成长进步。③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有利于更全面地体现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凸显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④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有利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信心。 (2)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不同,每个人的认识能力、实践水平存在差异,加上社会历史的发展是复杂多样的,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所以,对抗战历史的认识长期以来有着不同的声音。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随着对抗战历史研究的深入,我们要不断纠正对历史的看法,这种修改达到了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认识活动具有反复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将“八年抗战”修改为“十四年抗战”,强调14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是实践中对真理的深化和发展,而不是对“八年抗战”的否定。 (3)①国家:通过大众传媒普及十四年抗战的理念;②学校:充分挖掘教材,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抗战历史;③公民:尊重历史,站在人民立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④传媒:在节目制作时落实十四年抗战理念。 【解析】(1)此题考查文化与政治、文化影响人、教育、文化建设等内容,考查学生准确把握材料和题干主旨,正确调动教材知识点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材料的主旨。此题要求学生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教育部修改教材、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合理性,可以从教育的作用、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哪些方面、文化与政治的关系、文化建设等方面来分析说明。 (2)此题考查真理,考查学生准确把握材料和题干主旨,正确调动教材知识点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材料的主旨。此题知识范围明确,指向的是追求真理的知识,问题指向的是评析“针对‘八年抗战’和‘十四年抗战’的争议,有人认为此次修改是对‘八年抗战’的否定”。。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不同,每个人的认识能力、实践水平存在差异,加上社会历史的发展是复杂多样的,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所以,对抗战历史的认识长期以来有着不同的声音;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随着对抗战历史研究的深入,我们要不断纠正对历史的看法,这种修改达到了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认识活动具有反复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将“八年抗战”修改为“十四年抗战”,强调14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是实践中对真理的深化和发展,而不是对“八年抗战”的否定。 (3)此题属于开放型试题,这类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鼓励创造性思维,试题在考查学生表达能力的同时,考查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学生可以从国家、学校、媒体、自身等方面来考虑建议。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4.0分) 3. 材料一: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为此,要用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稳住市场预期,用重大改革举措落地增强发展信心,特别要坚持基本经济制度,鼓励民间投资,改善企业微观环境,创建各类企业平等竞争、健康发展的市场环境。要发挥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对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材料二: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必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统筹推进党的各项建设。 ⑴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是如何稳住市场预期的。 ⑵阅读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从严治党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的重要意义。 【答案】(1)①用重大改革举措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②坚持基本经济制度,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激发各类资本的活力和创造力,增强经济发展信心。③改善企业微观环境等重视了企业作为市场活动的主要参加者在经济发展中的微观主体作用,促进经济总体平稳向好。④健康发展的市场环境是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的题中之义,奠定了市场对资源的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优化资源配置。⑤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兼顾效率与公平,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促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2)①只有从严治党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才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②只有从严治党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生活环境。③只有从严治党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解析】(1 )此题考查经济改革、基本经济制度、市场配置资源、市场秩序、效率与公平、生产与消费,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此题考查的知识范围是经济生活知识,问题指向分析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是如何稳住市场预期的,措施类题目。解题时要注意从材料中寻找有效信息并与教材知识点结合起来。学生可以从经济改革、基本经济制度、市场配置资源、市场秩序、效率与公平、生产与消费等方面分析。用重大改革举措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坚持基本经济制度,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激发各类资本的活力和创造力,增强经济发展信心;改善企业微观环境等重视了企业作为市场活动的主要参加者在经济发展中的微观主体作用,促进经济总体平稳向好;健康发展的市场环境是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的题中之义,奠定了市场对资源的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优化资源配置;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兼顾效率与公平,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促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2)此题考查党的领导,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政治生活知识,问题指向谈谈从严治党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的重要意义,意义类题目。解题时要注意从材料中寻找有效信息并与教材知识点结合起来。只有从严治党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才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有从严治党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生活环境;只有从严治党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