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江苏省盐城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江苏省盐城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解析版)

江苏省盐城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政治试题 第一部分必做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来。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1.北京环球影城主题乐园将于2021年开园,预计会吸引大量的游客前往游玩。这主要说明 A. 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B. 生产促进消费结构优化 C. 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D. 生产是消费的最终目的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生产决定消费的相关知识。北京环球影城主题乐园开园将吸引大量的游客前往游玩。这主要说明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生产决定居民消费方式的相关内容,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生产发展与促进消费结构优化之间没有直接联系,B项错误,排除;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D项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C。‎ ‎2.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营造法制化制度环境,保护民营企业家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这是因为民营经济是 A.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 C. 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D. 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非公有制经济的相关知识。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营造法制化制度环境,保护民营企业家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这是因为民营经济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D项正确;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A项错误,排除;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B项错误,排除;民营经济属于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C项错误,排除。故本题选D。‎ ‎3.小青父母将自家承包的五亩地流转给了种西瓜专业户,每年收租金4500元。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 小青父母土地流转所获收入属于按劳分配 B. 土地流转从根本上改变了集体经济的性质 C. 土地流转所获租金4500元属于按要素分配 D. 土地流转未改变小青父母对土地的所有权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分配方式的相关知识。小青父母将自家承包的五亩地流转给了种西瓜专业户,每年收租金4500元。这4500元属于按土地要素分配所得,C项正确,A项错误;土地流转只是经营权的流转,土地所有权仍然属于集体所有,不是归小青父母所有,B、D项错误,排除。故本题选C。‎ ‎4.下图漫画《脱节》体现了市场调节的 A. 自发性 B. 盲目性 C. 滞后性 D. 强制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市场调节的弊端的相关知识。漫画《脱节》讽刺了一些企业的“广告”宣传与产品实际严重不符的虚假宣传现象,这是市场自发调节的结果,A项正确;漫画内容没有涉及市场调节的盲目性、滞后性的相关内容,B、C项与材料不符,排除;强制性不是市场调节的缺陷,D项错误,排除。故本题选A。‎ ‎5.2019年6月6日,工信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此举属于宏观调控的 A. 经济手段 B. 行政手段 C. 道德手段 D. 法律手段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宏观调控的相关知识。工信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此举属于宏观调控的行政手段,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经济手段、法律手段、道德手段的相关内容,A、C、D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6.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让长江再现“一江清水、两岸葱绿”应着重解决 A. 发展内外联动问题 B. 发展不平衡问题 C. 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D.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绿色发展理念的相关知识。让长江再现“一江清水、两岸葱绿”应着重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D项正确;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属于坚持开放发展理念的要求,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属于坚持协调发展理念的要求,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属于坚持共享发展理念的要求,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7.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古厝>序》中阐述了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的重要性,鲜明提出了一系列文化遗产保护的深刻论断。习总书记强调保护文化遗产是因为 A. 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B. 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C. 文化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 D. 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实现人类文明的趋同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习总书记之所以强调保护文化遗产,这是因为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B项正确;庆祝中华民族的民族节日是中华文化的集中展示,A项错误,排除;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C项错误,排除;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D项中的“实现人类文明的趋同”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B。‎ ‎8.亚洲文明巡游活动作为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重要配套活动,以“亚洲文明世界共融”为主题,为观众带来一场视听俱佳的亚洲文化盛宴。举办亚洲文明巡游活动 A. 是尊重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B. 有利于我国全盘吸收外来文化 C. 体现了文化发展的继承性 D. 使中华文化成为世界主流文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文化多样性的相关知识。亚洲文明巡游活动以“亚洲文明世界共融”为主题,为观众带来一场视听俱佳的亚洲文化盛宴。举办亚洲文明巡游活动是尊重文化多样性的表现,A项正确;B项“全盘吸收”说法错误,排除;材料未涉及文化发展的继承性的相关内容,C项错误,排除;D项中的“成为世界主流文化”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A。‎ ‎9.某科技网站发行的《物种日历》受到热捧,读者每天用手机扫描日历上的二维码就可以观看生动有趣的物种介绍视频。这种传播形态的创新 ‎①体现了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文化传播 ‎②体现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重要途径 ‎③显示出大众传媒传递和共享的功能 ‎④使纸媒逐渐从人们文化生活中淡出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大众传媒、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的相关知识。某科技网站发行的《物种日历》受到热捧,读者每天用手机扫描日历上的二维码就可以观看生动有趣的物种介绍视频。这种传播形态的创新显示出大众传媒传递和共享的功能,体现了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文化传播,①③正确;材料未涉及商业贸易促进文化交流的相关内容,②与材料无关,排除;传媒的发展过程是传媒的形态不断丰富的过程,不是新传媒取代旧传媒的过程,④中的“使纸媒逐渐……淡出”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B。‎ ‎10.“未画以前,不立一格;既画以后,不留一格。”郑板桥的这句话揭示了 A. 是否标新立异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 B. 文化交流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 C. 立足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D. 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文化发展的相关知识。“未画以前,不立一格;既画以后,不留一格。”意思是指在作画之前不应为既定的法则所限制,在画完之后则应达到有法而又无法的自然天成的境界。郑板桥的这句话揭示了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D项正确;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检验标准,A项说法错误,排除;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B项错误,排除;材料未涉及文化创新的途径的相关内容,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故本题选D。‎ ‎11.地处华东的吴越文化与水密切相关,是典型的水乡文化;处于内陆的滇黔文化具有边陲山寨文化特征。它们之间的显著差异体现了 A. 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B.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C. 薪火相传,源远流长 D.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区域性的相关知识。地处华东的吴越文化与水密切相关,是典型的水乡文化;处于内陆的滇黔文化具有边陲山寨文化特征。它们之间的显著差异体现了一方水土,一方文化,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源远流长的相关内容,A、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未涉及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的相关内容,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故本题选B。‎ ‎12.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的“民族心”和“民族魂”,历来是鼓舞我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伟大旗帜。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 A.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维护祖国统一 B.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高全民素质 C. 坚持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 D.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文化大繁荣 ‎【答案】A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爱国主义相关知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维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A项正确,B、C、D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13.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该论断是基于 ‎①意识形态决定着文化前进方向 ‎②中国共产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③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④意识形态工作处于国家发展核心位置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的相关知识。中国共产党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这是因为意识形态决定着文化前进方向,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①③正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中国共产党不是国家机关,②说法错误,排除;④中的“处于国家发展核心位置”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C。‎ ‎14.“有黑必扫,有恶必除,有乱必治”。我国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根本原因是 A. 国家与公民的个人利益完全一致 B. 遵守规则是我们全部政治生活的基础 C. 确保公民能够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D.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我国的国家性质的相关知识。我国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根本原因是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D项正确;在我国,国家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但存在具体利益的差别,A项中的“完全一致”说法错误,排除;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是我们全部政治生活的基础,B项说法错误,排除;在我国,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C项错误,排除。故本题选D。‎ ‎15.近年来,从各级美术馆向公众免费开放,到农民享受免费的电影大餐;从社区的文娱活动到大剧院上演的音乐剧,公共文化的阳光洒遍神州大地。这说明在我国 A. 公民的一切权利都受到国家保护 B. 社会主义民主是最真实的民主 C. 必须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D. 文化事业已成为政府工作中心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人民民主的特点的相关知识。从各级美术馆向公众免费开放,到农民享受免费的电影大餐;从社区的文娱活动到大剧院上演的音乐剧,公共文化的阳光洒遍神州大地。这说明在我国人民的各项权益得到日益实现,人民民主是最真实的民主,B项正确;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国家保护,A项错误,排除;材料未涉及公民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相关内容,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我们当前的中心工作是经济建设,D项错误,排除。故本题选B。‎ ‎16.2019年4月8日起,国家发改委起草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一做法是公民 A. 通过舆论监督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B. 通过网上评议政府参与民主监督 C. 通过专家咨询制度参与民主管理 D. 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民主决策的相关知识。国家发改委起草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公民可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D项正确;舆论监督制度是民主监督的重要形式,不是民主决策的形式,A项错误,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B项强调的是公民参与民主监督,不符合题意,排除;专家咨询制度是民主决策的重要形式,不是民主管理的形式,C项错误,排除。故本题选D。‎ ‎17.广西河池市宜州区屏南乡合寨村是中国村民委员会称号的发源地。村民委员会是 A. 基层群众自治组织 B. 基层国家行政机关 C. 政治协商重要机构 D. 基层农村党委支部 ‎【答案】A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基层群众自治相关知识。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不是国家基层政权机关,A项正确,B项错误;人民政协才是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C项错误,排除;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治的自治组织,不是村党支部,D项错误,排除。故本题选A。‎ ‎18.下图漫画《权力清单》启示政府及其工作人员 A. 切实对人民负责,公正司法 B. 法无授权不可为,严于律己 C. 坚持为人民服务,执政为民 D. 依法行使监察权,廉洁奉公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依法行政的相关知识。权力清单一是明确权力边界。即政府该管什么,不该管什么,哪些该审批,哪些不该审批,到底有哪些程序和流程等,都用制度形式定格下来,让政府“法无授权不可为”。二是实行政务公开。即权力清单不是内部掌握,而要求“晒”出来,置于公众和社会的监督视野之下。因此,漫画《权力清单》启示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严于律己,B项正确;公正司法的主体是司法机关,不是政府,A项错误,排除;执政为民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C项错误,排除;监察权的行使主体是监察机关,D项错误,排除。故本题选B。‎ ‎19.我国政府为解决患癌群体“救命药”买不到、买不起的难题,一方面将新药、进口药以较低的价格纳入医保体系;另一方面深化医疗机制改革,通过带量采购,大幅度降低药品价格。这表明我国政府 ‎①综合运用宏观调控手段,推动抗癌药的降价保供 ‎②深化改革医药卫生体制,保障人民基本民主权利 ‎③切实履行社会建设职能,努力保证人民病有所医 ‎④扩大政府职能,打造服务型政府,树立政府权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政府的职能的相关知识。我国政府为解决患癌群体“救命药”问题,一方面将新药、进口药以较低的价格纳入医保体系;另一方面深化医疗机制改革。这表明我国政府切实履行社会建设职能,综合运用宏观调控手段,推动抗癌药的降价保供,努力保证人民病有所医,①③正确;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材料未涉及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的相关内容,②中的“保障人民基本民主权利”与材料不符,排除;④中的“扩大政府职能”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B。‎ ‎20.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下图行政系统外部监督的横线处是 A. 下级政府机关的监督 B. 上级政府机关的监督 C. 国家监察机关的监督 D. 国家审计部门的监督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权力监督的相关知识。我国行政监督体系中的外部监督包括中国共产党的党内监督、人民政协的监督、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国家监察机关的监督和社会与公民的监督,根据图中信息,横线处应是国家监察机关的监督,C项正确;下级政府机关的监督、上级政府机关的监督、国家审计部门的监督均属于行政系统内部监督,A、B、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点睛】加强对政府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1.为什么:‎ ‎(1)必要性:由我国的国体和政府性质、宗旨、原则决定。权力是把双刃剑。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需要对权力进行 制约和监督。‎ ‎(2)重要性: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才能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做出正确决策(决策);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减少和防止工作失误(执行);才能防止滥用权力、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监督);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人民,从而建立一个具有权威的政府(综述)‎ ‎2.怎么监督:‎ ‎(1)关键是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这个体系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 ‎(2)建立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内部监督体系(上级政府,下级政府,审计部门)和外部监督体系(国家权力机关监督,国家监察机关的监督,中国共产党的监督,国家司法机关监督,人民政协的监督,社会和公民的监督)‎ ‎(3)实行政务公开,政府自觉接受监督 ‎21.“中国农民丰收节”是由45名人大代表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提出,并经农业农村部深入调研后,由中共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同意,得以正式设立和组织实施。该过程表明 A. 国务院对中共中央负责并报告各项工作 B. 农业农村部坚持了求真务实的工作方法 C. 中国共产党履行组织文化建设基本职能 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民主集中制的相关知识。“中国农民丰收节”是由45名人大代表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提出,并经农业农村部深入调研后,由中共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同意,得以正式设立和组织实施。这表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原则,D项正确;在我国,政府向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中国共产党领导政府工作,A项错误,排除;求真务实是工作作风,不是工作方法,B项错误,排除;组织文化建设是政府职能,中国共产党不能履行政府职能,C项错误,排除。故本题选D。‎ ‎【点睛】:民主集中制原则的表现 ‎1.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上:人大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负责,受人民监督;法律的制订和重大问题的决策,人大代表充分讨论,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民主决定;违反人民意志、损害人民利益的不称职的代表,人民有权依照法律程序予以罢免。‎ ‎2.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人大是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监察机关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领导与被领导、监督与被监督);人大统一行使国家权力,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负责贯彻执行。‎ ‎3.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上:中央统一领导,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江苏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于2019年1月召开。据此回下列小题。‎ ‎22. 江苏省人大代表的产生方式属于 ‎①直接选举 ‎②间接选举 ‎③等额选举 ‎④差额选举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3. 省人大代表王某,参与表决通过了关于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决议。王某行使了 A. 表决权 B. 监督权 C. 决定权 D. 提案权 ‎【答案】22. D 23. A ‎【解析】‎ 此题以江苏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的召开为背景材料,考查《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 ‎【22题详解】‎ 此题考查人大代表的相关知识。从选民角度看,我国省级人大代表是由下一级(市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因此是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②正确,①不符合题意;从候选人角度看,我国的人大代表均通过差额选举产生,④正确,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23题详解】‎ 此题考查人大代表的权利的相关知识。省人大代表王某参与表决通过了关于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决议。在此,王某行使了表决权,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提案权的相关内容,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决定权、监督权是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不是人大代表的权利,B、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24.2019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修订后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坚持依法治国与制度治党、依规治党相结合。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A. 践行党的执政理念,转变管理职能 B. 加强党内法规制度的建设,改变自身性质 C. 重视提高执政能力,夯实执政之基 D. 不断制定和完善法律体系,依法从严治党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相关知识。中共中央印发修订后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坚持依法治国与制度治党、依规治党相结合。这说明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提高执政能力,夯实执政之基,C项正确;管理职能是政府的作用,中国共产党不能替代政府履行管理职能,A项错误,排除;B项中的“改变自身性质”说法错误,排除;中国共产党不是立法机关,不能制定和完善法律体系,D项错误,排除。故本题选C。‎ ‎【点睛】中国共产党 ‎1.地位:执政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是历史形成的,是宪法确立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力量。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三大历史任务。‎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 ‎2.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3.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4.领导和执政方式:党的领导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是依宪执政。(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5.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三、科、习)‎ ‎6.执政理念与宗旨: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7.党员和党组织的作用: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25.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依法治国首先是 A. 依法执政 B. 依宪治国 C. 党的领导 D. 从严治党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依法治国的相关知识。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B项正确;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执政方式,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党的领导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全面从严治党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要求,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26.江苏自对口援疆以来,坚持科学援疆、真情援疆、持续援疆,精心选派9批共几千名优秀干部赴疆工作。坚持对口援疆 A. 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 B. 有利于形成新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C. 可以消除各民族之间的差异 D. 体现了民族平等是经济发展的保证 ‎【答案】A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各民族共同繁荣的相关知识。我国各省坚持对口援疆,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A项正确;新中国成立之时,我国就已建立起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B项说法错误,排除;C项中的“消除……差异”说法错误,排除;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的发展,是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D项错误,排除。故本题选A。‎ ‎【点睛】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1.民族平等 ‎(1)含义:各民族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依法平等地履行应尽的义务;‎ ‎(2)表现:历届全国人大都有少数民族代表参加。‎ ‎2.民族团结 ‎(1)含义: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互相合作、共同奋斗、三个“谁也离不开谁”‎ ‎(2)重要性:民族团结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保证,国家统一的基础。‎ ‎3.各民族共同繁荣 ‎(1)原因: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2)如何实现:民族地区人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内因);国家的政策、兄弟省市的支援(外因)‎ ‎27.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该制度核心内容是 A. 国家统一 B. 自治权 C. 民族团结 D. 大杂居,小聚居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的相关知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该制度核心内容是自治权,B项正确;国家统一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的具体体现,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大杂居、小聚居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依据之一,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点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含义:‎ ‎(1)前提:国家统一领导下(中央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带有复合制特点的单一制)‎ ‎(2)范围: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不是各民族聚居的地方,也不是各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 ‎(3)区域自治地方:分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民族乡不属于民族自治地方)‎ ‎(4)自治机关:自治地方的人大和政府(不包括法院和检察院),其既是一般地方国家机关,又是民族自治地方的自 治机关 ‎(5)核心:自治权(是“一定的自治权”,特别行政区才有高度的自治权);范围、内容十分广泛,涉及政治、经济、‎ 文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6)实质: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 ‎2.原因:‎ ‎(1)必要性: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社会和政治基础)‎ 历史传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相互依存 ‎(2)优越性: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 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 ‎(3)地位: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 ‎28.2019年5月,“宗教界人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体验活动”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启动。本次活动体现 A. 我国宗教根本性质发生变化 B. 坚持我国宗教独立自主自办原则 C. 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 D.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宗教的相关知识。“宗教界人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体验活动”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启动,这一活动体现了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积极弘扬中华文化,努力把宗教教义同中华文化相融合,C项正确;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宗教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但宗教的根本性质并没有发生变化,A项错误,排除;材料未涉及坚持我国宗教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的相关内容,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我们要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D项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C。‎ ‎【点睛】中国共产党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 ‎1.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并不保护一切宗教活动。)‎ ‎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是为了保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动,制止和打击利用宗教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 ‎3.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抵御境外宗教势力利用宗教对我进行渗透、颠覆和破坏活动,并不反对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 ‎4. 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 ‎5.我国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是要求放弃宗教信仰,而是为了发挥宗教的积极因素。也不是鼓励信教。‎ ‎29.“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合作是双方唯一正确的选择。合作是有原则的,磋商是有底线的,在重大原则问题上中国决不让步。”中方的坚定立场说明 A. 维护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 B. 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中国坚定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C. 国际关系复杂多变,竞争、合作与冲突是其基本内容 D. 当前国际竞争实质是以经济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国家利益的相关知识。针对美国单方面挑起的贸易战,中方多次重申“合作是有原则的,磋商是有底线的,在重大原则问题上中国决不让步。” 中方的坚定立场表明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中国坚定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B项正确;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A项错误,排除;竞争、合作与冲突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C项错误,排除;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D项错误,排除。故本题选B。‎ ‎【点睛】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国家利益不是抽象的,归根到底是该国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对立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国际关系的实质是一种利益关系,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任何国家都不应以维护本国国家利益为由,侵犯别国的主权和安全,干涉别国的内政。‎ ‎30.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上发表主旨讲话表示,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中非双方要携起手来共同打造中非命运共同体。这体现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则是 A. 独立自主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维护世界和平 D. 维护我国的发展利益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我国的外交政策的相关知识。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中非双方要携起手来共同打造中非命运共同体。这体现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项正确;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点睛】我国的外交政策 ‎1.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内容:‎ ‎(1)基本立场:独立自主。‎ ‎(2)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就 是维护我国和民族的最高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愿望和根本利益,是时代的要求。‎ ‎(3)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4)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中国外交政策的成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设成就举世瞩目,国际地位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我国肩负国际责任的能力不断提高。进入新时代,我国开启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征程。我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进一步增强,发挥着负责任大国的作用。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 二、判断题:阅读下列各题,判断正确与错误,并在答题卡上对应的方框内填涂。正确的涂“正确”,错误的涂“错误”。本部分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1.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答案】正确 ‎【解析】‎ ‎【详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要想解决这一主要矛盾,必须将发展作为第一要义,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所以题目中的判断是正确。‎ ‎3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答案】正确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相关知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故原观点正确。‎ ‎33.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是否被人民认可和接受,是区别政府有无权威的标志。‎ ‎【答案】正确 ‎【解析】‎ 此题考查树立政府的威信。政府的权威,是指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过程中形成的得到人民认同的威望和公信力。有权威的政府必定是依法行政的政府,必定是廉洁、高效、团结合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必定是讲信誉的政府,必定对经济发展、政治文明、文化繁荣和社会和谐具有促进作用。因此,区别有权威与无权威政府的标志是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是否被人民认可和接受。故此题说法正确。故选A。‎ ‎34.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相关知识。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故原观点错误。‎ ‎35. 主权作为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答案】正确 ‎【解析】‎ 试题分析: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是构成国家的基本要素,其中最重要的是主权。主权作为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由此可见,该表述是错误的。‎ 考点:本题考查国家主权的相关知识。‎ 三、简析题:请紧扣题意,结合所学相关知识,在答题纸相应区域内简要回答问题。本部分共2小题,第36题8分,第37题10分,共18分。‎ ‎36.1919年,民族危亡之际,中国青年学生掀起了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五四运动,它以磅礴之力鼓动中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志向与信心。今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习近平强调,要加强对五四运动以来中国青年运动的研究,深刻把握当代中国青年运动的发展规律。要阐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青年运动的关系,加强对广大青年的政治引领,引导广大青年自觉坚持党的领导,听党话、跟党走,把个人理想融入到民族复兴大业中去。‎ ‎(1)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广大青年为什么要自觉坚持党的领导,听党话、跟党走。‎ ‎(2)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谈谈新时代青年如何把个人理想融入到民族复兴大业中去?‎ ‎【答案】(1)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②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③广大青年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历史任务。‎ ‎(2)①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③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解析】‎ ‎【分析】‎ 此题以五四运动100周年为背景材料,考查《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 ‎【详解】第(1)问要求“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广大青年为什么要自觉坚持党的领导,听党话、跟党走。”属于原因类试题。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此题的知识范围为“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属中观考查。然后结合材料中的“要阐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青年运动的关系”“加强对广大青年的政治引领”等信息分别从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的地位;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意义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即可。‎ 第(2)问要求“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谈谈新时代青年如何把个人理想融入到民族复兴大业中去?”属于措施类试题。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此题的知识范围为“文化生活”的知识,属宏观考查。其次要明确措施主体是新时代的青年。然后结合材料相关信息分别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即可。‎ ‎【点睛】“对策或措施(怎么办)类”主观题解答策略 ‎1.题型介绍 此类题一般先展示某事、某地存在一系列问题,然后问如何解决(如措施、对策、建议、办法等);或者是展示某地、某人成功的事例,问取得成功的经验或因素以及给我们什么启示等。设问灵活多样,既可以让学生直接提出有关解决问题的措施或对策,也可以让学生给有关主体(如党、国家、企业、消费者等)针对某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建议。知识范围广,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多模块。‎ ‎2.解题规律 有四个思路值得借鉴:‎ 一是联系课本寻答案。在解答“措施”类题目时首先要做的便是联系课本,看看课本上有没有给我们提供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和方法。‎ 二是联系材料寻答案。在答题过程中要看看材料给解答这个问题提供了哪些有用的信息,如材料中有没有反映出什么问题,如果有.就可对症下药提出措施;再如材料中有没有成功的做法。如果有,也可借鉴,提出措施,等等。‎ 三是落实主体寻答案。在答题过程中可考虑不同的主体在解决某一问题中负有怎样的责任,该做出怎样的努力。‎ 四是考虑直接和间接、具体和根本的措施。当然,实际运用中往往需要以上思路的综合运用。‎ ‎37.材料一 有人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打点好行囊,却没有回家的车。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买短乘长”的乘车方式引起了热议。有网友抱怨,自己提前买好了回家的火车票,却被临时告知无法上车。原来,这是因为不少购买短途车票的旅客,到站后继续乘坐,导致火车超载、持票乘客无法上车。‎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简要分析“买短乘长”乱象出现的原因。‎ 材料二如何解决“买短乘长”乱象,同学们就此展开了讨论,献计献策。‎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对观点一和观点二进行综合评价。‎ ‎【答案】(1)①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个别乘客为了自身利益,损害了其他乘客的利益;②部分乘客诚信缺失,导致乘车秩序混乱。‎ ‎(2)①在我国,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出行者在享受乘车权利的同时,必须树立规则意识,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自觉遵守乘车秩序;②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因此,在解决“买短乘长”乱象的过程中,政府相关部门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积极履行各项职能,坚持依法行政,提高管理和服务能力;③治理“买短乘长”乱象,还需要加强党的领导,人大完善法律法规等。‎ ‎【解析】‎ ‎【分析】‎ 此题以生活中的“买短乘长”乱象为话题,考查《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 ‎【详解】第(1)问要求“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简要分析‘买短乘长’乱象出现的原因。”属于原因类试题。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此题的知识范围内“经济生活”的知识,属宏观考查。然后结合材料中相关信息分别从市场调节的自发性、运营企业管理水平、乘客的个人素养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即可。‎ 第(2)问要求“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对观点一和观点二进行综合评价。”属于评析类试题。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此题的知识范围为“公民”“政府”的知识,属中观考查。其次要弄清材料中的具体观点,即“出行者要遵守秩序,提高文明素养”“政府相关部门要完善监管机制,维护乘车秩序”。然后分别对两个观点进行具体分析即可。对于观点一,考生可从公民应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角度分析其合理性;对于观点二,考生可从政府的职能、宗旨和活动原则等方面进行分析;在此分析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指明要解决“买短乘长”乱象除公民、政府外,还需要党和其他相关部门的积极参与。‎ ‎【点睛】“原因(为什么)类”主观题解答策略 ‎1.题型介绍 ‎“原因”类问答题高考最常见的设问方式有“为什么”“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要”“为什么能”“简要说明理由”等。要求学生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说明造成某个问题的原因、出现某种现象的原因,或采取某种措施、提出某种对策的依据。‎ ‎2.解题规律 解答此类试题具体有三种方案:  ‎ 第一种:从分析其必然性,必要性的角度展开。必然性亦可理解为紧迫性,也就是应客观规律、时代背景而生的产物,是为了解决现状不足的需要,必要性和重要性就是解决此问题的重要现实意义。  ‎ 第二种:从为什么要、为什么能的角度展开。一定要紧扣题意且联系教材知识来回答,答的越充分越全面越好,同时还要分析能够这么做的条件和社会环境。  ‎ 第三种:从政治、经济或文化、历史或现实,内因与外因等角度展开,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常用的分析角度主要有以下四个:‎ ‎(1)联系课本分析原因。我们看到一个“原因”类设问,第一个应该想到的问题就是课本上关于这个问题具体有哪些内容。‎ ‎(2)联系材料分析原因。材料中往往蕴含着解决“原因”类设问的有关信息,如材料反映出来的问题,材料体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等,均可作为我们分析原因的依据,我们在答题过程中应对材料加以充分的重视。‎ ‎(3)联系主体分析原因。一个“原因”类设问一定牵涉到一定的主体,而特定的主体肯定享有一定的权利和负有一定的义务、具有一定的职责。‎ ‎(4)联系地位分析原因。某个问题的地位如何,直接关系到人们对它的态度,所以,地位往往也是采取某种措施、提出某种方案的重要原因。因而我们在解答“原因”类设问时,可以从地位的角度来分析原因,具体到题目中,一般表现为诸如必要性、必然性、可能性、重要性等。‎ 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等,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在解答中,一般应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先经济后政治有次序、有条理地展开说明。 ‎ ‎“原因”类设问在答题过程中既要明确设问主体,如“党”“政府”“公民”等,不要只盯问题内容而忽视了对主体的分析,又要注意多角度分析原因,如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等,如果只从一个角度分析,哪怕分析得再好,得分也是不全的。‎ 四、探究题:结合背景材料进行探究,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有关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等。‎ ‎38.物换星移一甲子,雪域高原展新颜。某校高一(1)班的同学开展了“行走在光明大道上——纪念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专题讨论。‎ ‎【守望相助】‎ ‎1959年3月28日,西藏实现了百万农奴翻身解放、人民当家做主的伟大历史变革。60年来,在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奋斗中,西藏各族人民高举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旗帜,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跨越式进步,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1)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一脉相承】‎ ‎“老西藏精神”是指“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60多年的历史证明,“老西藏精神”是西藏各族人民赖以团结、拼搏进取、奋发图强、科学发展的力量源泉。‎ ‎(2)请你谈谈延续和弘扬“老西藏精神”的文化生活依据。‎ ‎【共同繁荣】‎ ‎“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具有时代意义的治藏方略。西藏经济的稳定在于富民兴藏、长期建藏,而农牧业作为西藏经济的重中之重就成为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乡村振兴战略也为西藏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3)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请你为西藏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 ‎【答案】(1)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2)①“老西藏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是激励西藏各族人民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②“老西藏精神”集中体现了西藏各民族的整体风貌、精神特征和共同价值追求,是永远的精神火炬;③延续和弘扬“老西藏精神”是提高西藏各民族综合素质、增强西藏综合实力、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3)①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西藏农牧业发展提供科学指导;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牧业现代化;③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大力度支持边疆地区加快发展,支持西藏农牧业高质量发展。‎ ‎【解析】‎ ‎【分析】‎ 此题以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为背景材料,考查《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等相关知识。‎ ‎【详解】第(1)问要求“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属于体现类试题。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此题的知识范围为“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的知识,属微观考查。然后结合材料中的“西藏实现了百万农奴翻身解放、人民当家做主的伟大历史变革”“西藏各族人民高举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旗帜”“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跨越式进步,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等信息可概括出体现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即可。‎ 第(2)问要求“请你谈谈延续和弘扬‘老西藏精神’的文化生活依据。”属于依据类试题。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此题的知识范围为“文化生活”的知识,属宏观考查。然后结合材料中“‘老西藏精神’是西藏各族人民赖以团结、拼搏进取、奋发图强、科学发展的力量源泉”的信息分别从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提高西藏各民族综合素质;增强西藏综合实力;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即可。‎ 第(3)问要求“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请你为西藏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属于措施类试题。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此题的知识范围为“经济生活”的知识,属宏观考查。然后结合材料中的相关信息分别从坚持新发展理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点睛】“依据类”主观题解答策略 ‎1.题型介绍 此类题主要是分析党和政府解决某问题的措施的依据。一般来说其设问主要有:第一,确定某知识范围,要求分析或说明材料对应的某方面的理论依据;第二,未确定某范围,要求从不同角度分析其理论依据。 ‎ ‎2.解题规律 此类题型分两种情况解答:‎ ‎(1)确定某知识范围,要求分析说明材料某方面的理论依据:‎ 第一步“定”,即确定所要运用的观点、原理,比如“运用文化创新的有关知识”等。‎ 第二步“分”,即对确定的观点、原理进行分解,比如把文化创新分解为根本途径、基本途径(两个)、坚持正确的方向等方面。‎ 第三步“筛”,即把分解的观点、原理依据材料作出取舍,比如材料描述的是继承和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吸收外来文化,则涉及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第四步“联”,即把保留下来的观点、原理与相应材料进行有机联结。按照“理论(观点)+材料中体现或符合(违背)这一理论(观点)的做法或言论+意义”的模式作答。‎ ‎(2)未确定知识范围,要求从不同角度分析材料内容的理论依据:‎ 第一步“定”,即依据设问,确定答题的范围是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还是生活与哲学。‎ 第二步,根据第一步确定的答题范围及设问中的关键词语,从课本中抽调出所需要的理论观点。‎ 第三步,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第四步,组织答案,按照“理论(观点)+材料中体现或符合(违背)这一理论(观点)的做法或言论+意义”的模式作答。‎ 此类题型的主要失分点是理论和材料做法不对应,或没有进一步点明这样做(或言论)的意义。‎ 第二部分附加题 ‎39.2019年3月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标志着中国已迈向全面开放、高水平开放的新征程。下表为该法制定的简要过程。‎ 制定过程 不同行为主体发挥的作用 ‎2015年1月19日,商务部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示例:‎ 政府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 ‎2019年3月9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举行小组会议讨论外商投资法草案。政协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围绕草案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和建议。‎ ‎①‎ ‎2019年3月1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 ‎②‎ 在该法的制定过程中,政治生活中的各个行为主体发挥了不同的作用,请根据示例完成空格内容。‎ ‎【答案】①政协履行了政治协商,参政议政的职能;②全国人大行使了最高立法权。‎ ‎【解析】‎ ‎【分析】‎ 此题以我国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为背景材料,考查《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 ‎【详解】设问要求“在该法 制定过程中,政治生活中的各个行为主体发挥了不同的作用,请根据示例完成空格内容。”属于体现类试题。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此题的知识范围为“政治生活”的知识,属宏观考查。然后根据材料信息进行具体分析即可。根据信息“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举行小组会议讨论外商投资法草案。政协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围绕草案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和建议”体现了政协履行了政治协商,参政议政的职能;根据信息“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体现了全国人大行使最高立法权。‎ ‎【点睛】“体现类”主观题解答策略 ‎1.题型介绍 体现说明类材料题主要依据具体的生活案例或者问题思考,考查对某一知识的理解与整体认知。主要考查获取解读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的设问方式多以“体现”“表明”“说明”“蕴含”等关键词句出现。常见的设问方式有“体现的经济学道理是”“体现的政治知识是”“体现了怎样的文化知识”“体现的哲学原理是”“说明上述做法的合理性”“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道理”等。设问中常有“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如何体现”等字眼。  ‎ ‎2.解题规律 ‎“体现”类设问的具体解题思路是:定点——联系——梳理作答。‎ 一是定点,确定考核的知识点是什么。即要明确设问中所体现的知识到底有哪些,要做到微观上准确到位,宏观上整体把握。“××(指材料)是如何体现××(指经济、哲学或政治、文化道理)的”这类设问,易于从微观上考查我们对相关知识的把握;而“××(指材料)体现了哪些××(指经济、哲学或政治、文化道理)”类设问更侧重于考查我们对知识的宏观把握。‎ 二是联系,联系所给材料与所学知识。要详细分析材料,研究材料的每一层意思,甚至材料的每一句话。‎ 三是梳理作答。将材料所给的信息与考核的知识点一一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要点,作答时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结合。‎ ‎“体现”类设问在解题过程中,由于学生对所要求的知识不够明确,或者由于对材料的分析不够全面,容易导致漏答。另外,此类问题在答题过程中容易出现知识归知识、材料归材料,知识和材料没有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形成“两张皮”的现象,易造成不必要的失分,需引起重视。‎ ‎40.绿色北京,四海相约。2019年4月29日,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园迎客。各类场馆形态各异、特色鲜明,中国馆设计借鉴传统的斗拱、榫卯结构,效仿古人“巢居”“穴居”的智慧,将主要展厅设于梯田之下,既象征了中国的农耕文明,也体现了建筑与自然的融合。‎ ‎6月6日上午中国馆日举办《锦绣中国》的文艺演出。演出以“绿色生活美丽家园”为主题,营造多民族团结友爱的良好氛围,描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建美丽地球家园的美好愿景。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成为弘扬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和居民生活方式转变的重要契机,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生动实践。‎ ‎(1)请说明北京世园会中国馆设计所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 ‎(2)有人认为,举办北京世园会是为了发展北京旅游业,拉动经济发展。请从《经济生活》角度,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答案】(1)①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中国馆设计借鉴传统的斗拱、榫卯结构,效仿古人“巢居”“穴居”的智慧,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馆的设计既体现了中国的农耕文明,又体现了建筑与自然的融合,增强了人们对中华文化的文化自信。‎ ‎(2)①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举办北京世园会,北京城市配套更加完善,为旅游业的发展入了新的活力,增加消费,拉动经济发展;②举办北京世园会,还可拓展产业链,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贯彻新发展理念,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増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满足人们美好生活的向往,建设美丽中国。‎ ‎【解析】‎ ‎【分析】‎ 此题以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为背景材料,考查《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 ‎【详解】第(1)问要求“请说明北京世园会中国馆设计所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属于体现类试题。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此题的知识范围为“文化生活”的知识,属宏观考查。然后结合材料中的“中国馆设计借鉴传统的斗拱、榫卯结构,效仿古人“巢居”“穴居”的智慧”“将主要展厅设于梯田之下,既象征了中国的农耕文明,也体现了建筑与自然的融合”的信息分别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文化自信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即可。‎ 第(2)问要求“有人认为,举办北京世园会是为了发展北京旅游业,拉动经济发展。请从《经济生活》角度,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属于评析类试题。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此题的知识范围为“经济生活”的知识,属宏观考查。其次,要明确该观点的辨点为“举办北京世园会是为了发展北京旅游业,拉动经济发展”,不难看出,该观点看到了举办世园会对经济发展的意义,但将举办世园会的作用仅仅归结为推动经济的发展,没有看其对贯彻新发展理念、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作用,因此具有片面性。然后结合材料中“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成为弘扬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和居民生活方式转变的重要契机,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生动实践”的信息,从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角度分析该观点的合理性,从贯彻新发展理念;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建设美丽中国,增强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等方面分析其不合理性即可。‎ ‎【点睛】“认识(评价)类”主观题解答策略 ‎1.题型介绍 这种设问类型的试题通常会在材料中给出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或观点),然后要求考生利用发散思维,运用所学基本知识,进行判断评价这一现象(或观点)。具体设问形式有“如何认识这一现象(或观点)”,“如何看待这一现象(或观点)”,“谈谈你对某一现象(或观点)的看法”,“评析某一现象(或观点)等”。‎ ‎2.解题规律 此类题可按照“判断表态(是什么)”——“阐述道理(为什么)”——“明确做法(怎么办)”这一解题思路来作答。‎ 第一步,判断表态(是什么)——对题目中说的事或观点作出评价。‎ 第二步,阐述道理(为什么)——说明做这件事或持这种观点的依据、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等。‎ ‎(1)依据——是说做这件事或持这种观点的经济、哲学、政治与文化生活的理论依据。‎ ‎(2)重要性——是说做这件事或持这种观点的作用、意义、目的、目标等。‎ ‎(3)必要性——是说做这件事或持这种观点的原因。‎ ‎(4)可能性——是说做这件事或持这种观点存在哪些主客观条件,使做这件事或持这种观点成为可能。‎ ‎(5)危害性——是说做或不做这件事以及持或不持这种观点将会导致怎样的消极后果。‎ 第三步:明确做法(怎么办)——党、国家、公民、企业、消费者等准备怎样做或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解决问题。‎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