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昌吉市教育共同体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新疆昌吉市教育共同体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昌吉市教育共同体2019-2020年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政治试卷 一、单选题(2*25=50)‎ ‎1.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已成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它们也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这说明 ‎①书籍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 ‎ ‎②书籍塑造人的健全人格 ‎ ‎③书籍引导人们的世界观,传递正能量 ‎ ‎④优秀的书籍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符合题意,“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体现了书籍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②表述错误,优秀的书籍塑造健全的人格。③表述错误,优秀的书籍引导人们的世界观,传递正能量。④符合题意,材料中提到“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体现了优秀的书籍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故选C。‎ ‎2.“在一幅画上有三种事物:鸡、牛和草,如果让你归类,你会把牛和什么分在一起呢?”对此问题,中国人一般把牛和草分在一起,而美国人一般把牛和鸡分在一起。中国人的分类标准是关系,而美国人的分类标准是本质属性。中美两国的这种差异表明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 ‎③文化环境不同决定人们对事物的分类不同 ‎④美国人的思维方式比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优越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不同的文化环境、知识素养、价值观念,都会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影响不同思维方式的形成。中美两国的这种差异表明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①②适合题意;文化对人有影响,但不是起决定作用,③错误;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不能说哪个更优越,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 ‎3.《拾掇70年的片段:我和我的祖国》该书以个人与国家关系为视角,讲述全国各地各行业基层工作者与祖国共同成长的故事,抒发人们对祖国的热爱和眷恋之情,引起社会共鸣。这佐证了 ‎①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 ‎②人们在社会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③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④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是相互结合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文化的作用。①:材料未涉及每个人的文化素养的养成,①不符合题意。‎ ‎②:《拾掇70年的片段:我和我的祖国》讲述全国各地各行业基层工作者与祖国共同成长的故事,抒发人们对祖国的热爱和眷恋之情,引起社会共鸣,说明人们在社会中获得和享用文化,②符合题意。‎ ‎③: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③错误。‎ ‎④:全国各地各行业基层工作者与祖国共同成长的故事,抒发人们对祖国的热爱和眷恋之情,引起社会共鸣,这说明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是相互结合的,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4.近年来,嘉兴市在“红船精神”的指引下,以“举红色旗、打人文牌、走新时代路”为发展原则,发挥独特资源优势,做强“南湖红船”品牌,探索出了一条东部发达地区高质量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之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来寻访革命先烈的足迹。材料体现 ‎①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②经济是文化的基础 ‎③文化影响人是深远持久的 ‎④文化反作用于经济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对人的影响。①:嘉兴市在“红船精神”的指引下,以“举红色旗、打人文牌、走新时代路”为发展原则,发挥独特资源优势,做强“南湖红船”品牌,探索出了一条东部发达地区高质量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之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来寻访革命先烈的足迹,材料体现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①符合题意。‎ ‎②④:材料反映的是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没有体现经济是文化的基础,②不符合题意,④符合题意。‎ ‎③:材料没有体现文化影响人是深远持久的,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5.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是因为 ‎①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③文化是一种潜在的物质力量 ‎ ‎④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故①错误;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故③错误;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兴才能国运兴,文化强才能民族强,故②④正确。故本题选B。‎ ‎【点睛】文化的理解:‎ ‎(1)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社会实践是文化的源泉)‎ ‎(3)一个人文化素养的形成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4)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6.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有句名言:“人是环境的产物”,某论坛上,主持人让听众写下与自己关系最密切的6个朋友,并指出他们月收入的平均数大致就是你的月收入,测试结果的准确程度让所有听众惊讶不已。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每个人的朋友圈都是一个特点的文化环境,它彰显着你的存在,也预示着你的未来。这种现象说明 A. 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B. 文化改变人们的道德修养,塑造完美人格 C. 文化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丰富精神世界 D.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 ‎【答案】D ‎【解析】‎ ‎【详解】A表述错误,文化不起决定作用。B表述错误,文化提升道德修养,塑造健全人格。C不合题意,材料中没有提到价值观念和丰富精神世界的内容。D符合题意,不同的文化圈影响你的工作和生活,说明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故选D。‎ ‎7.歌曲《我们走在大路上》创作于20世纪60年代我国经济建设遇到严重困难时期,唱出了全体人民团结一心渡难关在建设社会主义大路上阔步前行的豪迈气概。如今,这首歌入选“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100首优秀歌曲”,依然激励着中华儿女为实现民族复兴伟业而奋斗。这表明 ‎①每个时代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趋于一致 ‎②优秀文化能够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 ‎③优秀文化产生的精神力量往往历久不衰 ‎④优秀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是无法抹去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优秀文化影响。①:错在“趋于一致”,①排除。‎ ‎②③:《我们走在大路上》唱出了全体人民团结一心渡难关在建设社会主义大路上阔步前行的豪迈气概。如今,这首歌依然激励着中华儿女为实现民族复兴伟业而奋斗,这表明优秀文化能够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同时也说明优秀文化产生的精神力量往往历久不衰,②③符合题意。‎ ‎④:“无法抹去”说法太绝对化的,④错误。‎ 故本题选C。‎ ‎8.为庆祝国庆70周年,我国上演了如《中国机长》、《我和我的祖国》、《伟大的转折》、《外交风云》等许多优秀影视作品,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这些作品来自我国革命和建设的生动实践,人民群众的锐意进取、奋发有为、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和先进事迹,为文化艺术的创作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丰富的材料。这表明 A. 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 B. 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是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C. 人民群众是文化艺术作品的直接创造者 D.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答案】D ‎【解析】‎ ‎【详解】D:我国革命和建设的生动实践,人民群众的锐意进取、奋发有为、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和先进事迹,为文化艺术的创作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丰富的材料。这表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D正确,入选。‎ AB:材料强调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AB说法正确但与材料无关。‎ C: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艺术作品都是由人民群众直接创造,C错误,排除。‎ 故本题选D。‎ ‎【点睛】如何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自己特有的文化。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不可能从事任何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一方面,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所以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9.“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习近平对“去中国化”的批评,其依据是(  )‎ ‎①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 ‎②摒弃传统文化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 ‎③立足传统文化就能永葆文化的生命力 ‎ ‎④文化越是世界的越是民族的 A. ②④ B. ①③ C. ③④ D. ①②‎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②符合题意,习近平对“去中国化”的批评,其依据是: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摒弃传统文化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 ③说法错误,坚持文化创新才能永葆文化的生命力,而不是立足传统文化就能永葆文化的生命力; ④说法错误,应该是文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而不是相反。 故选D。‎ ‎10.剪纸、陶瓷、髤漆等传统手工艺是我国民间艺人数千年勤劳和智慧的结晶。然而,“隐在深山人未识”也曾是其一度面临的困境。如今,一批批传统手工艺人不断创新,借助互联网等新媒体实现了从“守艺”向“创艺”的华丽转身。这一转变 A. 体现互联网等新媒体已成为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手工艺的主要途径 B. 借助互联网的文化传递和共享功能促进了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C. 充分表明互联网思维是助推传统手工艺人实现工艺创新的根本原因 D. 说明只要具备互联网思维必能推动传统手工艺从小圈子走向大市场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大众传媒、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互联网等新媒体属于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不是文化继承和发展的主要途径,A错误;互联网属于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媒介,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B正确;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原因,C错误;“只要具备互联网思维必能推动传统手工艺从小圈子走向大市场”是把或然性结果说成必然性结果,D错误。故本题选B ‎【点睛】文化传播的途径: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则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总之,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大众传媒。文化创新的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11.早在100多年前,孙中山就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中国为世界最古之国,承载千年文化,为东方首出之邦,为什么到近代却停留不前,远远落后于欧美各国?深入反思后,他认为既要注重从因袭传统文化、仿效西方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取得创获,又要保存传统文化的精华和除去糟粕,在恢复中华传统文明的同时学习外国的长处。这样的构思,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就是不同文化的融合和统一 ‎②学习外国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本要求 ‎③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④要充分肯定自身文化价值,把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吸收人类文化优秀成果结合起来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选表述本身错误,不同文化的融合和统一不是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②选项错误,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既要注重从因袭传统文化、仿效西方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取得创获,又要保存传统文化的精华和除去糟粕,启示我们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同时要充分肯定自身文化价值,把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吸收人类文化优秀成果结合起来。③④选项入选。选C。‎ ‎12.富有传统市井文化气息、浓缩现代市民生活乐趣的茶馆相声是津味文化的重要标志。茶馆相声的优势就在于“原汁原味、雅俗共赏”,既保留了相声的原貌,又合老百姓胃口。一位相声名家指出:茶馆相声太雅了没人爱听;太俗了让人没法听。茶馆相声的发展要做到()‎ ‎①立足实践,从百姓生活中汲取营养 ‎②继承传统,注重保留茶馆形式 ‎③发展大众文化,满足人们不同文化需求 ‎④立足于满足各类市场需求,在内容与形式上创新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符合题意,茶馆相声的优势就在于雅俗共赏,所以要发展就必须立足实践,从百姓生活中汲取营养。②不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相声要符合老百姓的要求。③符合题意,要满足人民大众的需求。故选B。④表述错误,不能满足各类市场需求。‎ ‎13.国产大飞机试飞、量子加密技术突破、空间站时代到来、高铁技术更新换代……近些年来,中国科技硕果累累、亮点频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有力推动着经济社会发展,也日益改变着世界看待中国科技的目光。这体现了(  )‎ ‎①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的根本保证 ‎②服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目的 ‎③科学技术是决定文化发展的因素 ‎④中华文化对外影响力日益增强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②④:近些年来,中国科技硕果累累、亮点频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有力推动着经济社会发展,也日益改变着世界看待中国科技的目光,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对外影响力日益增强,也表明服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②④符合题意。‎ ‎①: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而不是根本保证,①错误。‎ ‎③:科学技术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不是“决定”因素,③错误。‎ 故本题选B。‎ ‎14.“实事求是”一词源自汉代史学家班固撰写的汉书,本义是指对待儒家经典的一种严谨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毛泽东在延安整风运动中用“实事求是”一词高度概括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通过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把它变成一个意义重大的哲学命题,为人们打开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新境界。“实事求是”内涵发展的过程反映出 ‎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 ‎②发展是继承的必然结果,文化只有发展才能繁荣 ‎③社会实践的发展要求文化体现新的时代精神 ‎④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③符合题意,社会实践的发展要求文化体现新的时代精神,“实事求是”内涵发展的过程反映出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地创新;‎ ‎②不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继承而不是发展;‎ ‎④不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而是强调本民族文化的继承。‎ 故选A。‎ ‎【点睛】文化继承与发展、创新的关系。‎ ‎(1)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文化发展是文化继承的必然要求。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2)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3)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总之,三者密切联系不可分割。‎ ‎15.《论语》《孟子》《韩非子》以及四大名著、鲁迅的《狂人日记》、茅盾的《白杨礼赞》、冰心的《寄小读者》等都凝聚着民族精神。只要我们认真阅读,都能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这说明 A. 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之中 B. 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C. 所有文化作品都凝聚和蕴藏着中华民族精神 D. 只要大力创造文化作品,就能弘扬民族精神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强调的是《论语》《孟子》等优秀作品中凝聚着民族精神,体现了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之中,A正确;B说法错误,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C说法错误,文化作品有优秀与落后(糟粕)之分,优秀的文化作品中蕴藏着中华民族精神;D说法太绝对,不选。所以本题选A。‎ ‎【点睛】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16.‎ ‎ “我很不希望把古代经典的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加入一堆什么西方的东西,我觉得‘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去中国化”的批评,其依据在于 ‎①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发展中华文化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摒弃传统文化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 ④立足传统文化就能永葆文化的生命力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去中国化”的批评,“不希望把古代经典的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加入一堆什么西方的东西”,强调民族文化的重要性,说明摒弃传统文化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①③符合题意。②材料没有体现。④中“就能”的说法太绝对,不选。故本题选D。‎ ‎【点睛】“去中国化”是指随着近现代中国的衰落,一度深受中华文化影响的国家或地区,为蜕除中华文化的至上正统地位,建立本地独特自主的国族认同、文化及语言的一种政治及社会运动。也包括中国大陆地区的反对传统文化等运动。‎ ‎17.“国之祭,史之痛,民之愿”。‎2017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南京举行,也是南京大屠杀80周年纪念日。举行国家公祭日的意义在于 ‎①慎终追远,以注入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②铭记历史,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 ‎③凝魂聚气,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④面向未来,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选项错误,注入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④选项错误,国家公祭日不能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发展方向,该观点过于夸大了其意义。根据题目的表述,举行国家公祭日的意义在于铭记历史,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凝魂聚气,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助推中国梦的实现。②③选项入选。选C。‎ ‎18.中国有八大方言区,各方言之间差别极大,不同方言之间交流非常困难,而作为表意文字汉字存在,则使各方言区虽语言不同,但通过汉字可以毫无障碍的进行交流。汉字的超方言性,使它成为中华文化的凝结剂和中华民族向心力的重要源泉。材料说明 ‎①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②汉字是维系国家统一的文化基因 ‎③汉字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④不同区域的人们对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选项错误,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③选项过于夸大了汉字的作用。题目中,中国各地方虽然方言差别较大,但是都可以通过汉字可以毫无障碍的进行交流。汉字的超方言性,使它成为中华文化的凝结剂和中华民族向心力的重要源泉,这说明了汉字是维系国家统一的文化基因,不同区域的人们对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故②④选项入选。故本题选C。‎ ‎19.钟扬一生追寻高原种子,只求守护祖国植物基因宝库;黄大年把自己变成“科研疯子”,只愿“中国由大国变成强国”;李保国把自己变成农民,只想果农早日脱贫致富;南仁东仰望星空,脚踏实地,20年做一件事,只为打造世界最大单口径巨型射电望远镜。这表明 ‎①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 ‎②中华民族精神博大精深,涵养了中华文化 ‎③爱国主义鞭策着中华儿女奋发有为、奋斗不止 ‎④爱国主义是抽象,不是具体的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爱国主义。钟扬、黄大年、李保国、南仁东等为代表的新时代优秀知识分子的先进事迹表明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爱国主义鞭策着中华儿女奋发有为、奋斗不止,①③符合题意;博大精深、包容性是中华文化的特点,材料强调爱国主义,没有涉及中华文化,②不符合题意;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④错误。故选C。‎ ‎【点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20.‎ 几千年来,团结一心、同舟共济是中华民族一以贯之的文化基因。“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始终被视为中华民族“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下列古语与材料内容一致的是 ‎①上下同欲者胜 ‎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③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④人心齐,泰山移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④:材料强调中华民族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民族,上下同欲者胜、人心齐,泰山移则体现了这种精神品质,①④与材料内容一致。‎ ‎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强调个人对于国家的责任,不体现伟大的团结精神,②与题意不符。‎ ‎③: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意为我愿意把我毕生精力托付给我祖国,表达了对中华民族的深爱,③与题意不符。‎ 正确选项为B。‎ ‎【点睛】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立业根基)、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1.2019年,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电影数字节目管理中心将利用大数据分析农村观众的电影消费喜好和趋势,做好精准推送。通过电影将党的声音和关怀传递到百姓心间,面向广大农村唱响礼赞新中国、奋进新时代的昂扬旋律。节目管理中心的上述做法 ‎①体现了当代文艺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②符合文艺工作要用明德引领风尚的要求 ‎③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工作导向④表明文艺对时代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③:2019年,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电影数字节目管理中心将利用大数据分析农村观众的电影消费喜好和趋势,做好精准推送。这一做法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工作导向,通过电影将党的声音和关怀传递到百姓心间,面向广大农村唱响赞新中国、奋进新时代的昂扬旋律,这一做法符合文艺工作要用明德引领风尚的要求,②③正确。‎ ‎①: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其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不一定是同步的,本项中的“同步发展”说法错误,①错误。‎ ‎④:文艺有积极健康的,也有低俗落后的,只有积极健康的文艺才对时代发展起积极推动作用,④错误。‎ 本题选C项。‎ ‎22.电影《黄大年》通过对科学家黄大年不忘初心、至诚报国感人事迹的描写,展现了科技工作者赤诚的爱国情怀和忘我的奋斗精神,塑造了新一代科技工作者的英雄形象。塑造新一代“英雄形象”的目的是 ‎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②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把思想道德建设作为凝魂聚气的基础工程 ‎③弘扬道德模范,把弘扬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作为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 ‎④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不断提高新闻舆论对社会风气的引导力和影响力 A. ②③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知识。电影《黄大年》通过对科学家黄大年不忘初心、至诚报国感人事迹的描写,塑造了新一代科技工作者的英雄形象。塑造新一代“英雄形象”的目的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不断提高新闻舆论对社会风气的引导力和影响力,是为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①④正确;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魂聚气的基础工程,②中的“把思想道德建设作为凝魂聚气的基础工程”说法错误,排除;发展教育和科学是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③中的“把弘扬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作为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C。‎ ‎【点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 ‎2.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为什么?) ‎ ‎(1)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政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 ‎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它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 ‎ ‎(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就是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性工程。 ‎ ‎3.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1)要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 ‎(2)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 ‎(3)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23.说起“小康”,人们提及最多的还是人均GDP、衣食住行等经济指标和直观感受。这些固然很重要,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远不止这些,不仅需要物质生活富足,还要让群众文化生活健康丰富。“没有文化的小康,不算真正的小康”。实现“文化小康”要求政府( )‎ ‎①以文化建设为中心,满足人民精神需求 ②推动文化事业发展,保障群众文化权益 ‎③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增强文化创造活力 ④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改造落后腐朽文化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相关知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需要物质生活富足,还要让群众文化生活健康丰富。实现“文化小康”要求政府推动文化事业发展,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保障群众文化权益,增强文化创造活力,②③正确;当前我们的中心工作仍然是经济建设,①中的“以文化建设为中心”说法错误,排除;对待落后文化,我们要通过教育予以改造或剔除,而对待腐朽文化,则必须坚决抑制,依法取缔,④中的“改造……腐朽文化”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C。‎ ‎24.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一定要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建设文化强国。”为此,我们应该( )‎ ‎①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②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③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④坚持多元化的指导思想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③:“我们一定要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建设文化强国。”体现了我们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故②③正确。‎ ‎①:①说法错误,我们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④:④说法错误,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而不是多元指导思想。‎ 故选C。‎ ‎25.广电总局日前下发《关于做好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电视剧展播工作的通知》,部署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电视剧展播工作,遴选86部剧目,供全国各级电视台尤其是各省级卫视自8月起选购播出。《通知》要求在展播期间不得播出娱乐性较强的古装剧、偶像剧,确保播出剧目与宣传期整体氛围相协调。这是基于()‎ ‎①发展文化产业,增强文化创新力和竞争力 ‎②有利于宣传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③优秀文化作品能够成为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 ‎④电视是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材料中没有强调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增强文化创新力和竞争力的相关知识,排除①。‎ ‎②③:题目中,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广电总局遴选86部剧目,供全国各级电视台播出,并要求在展播期间不得播出娱乐性较强的古装剧、偶像剧,该做法有利于宣传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了优秀文化作品对人们的引领作用,②③正确。‎ ‎④:电视不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途径,电视作为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手段,④错误。‎ 故本题选B。‎ 二、材料分析题(50分)‎ ‎26.所谓正能量,是一切给予人向上,给予人希望和追求,使人行动的动力和感情。当今之中国,各行各业都在呼唤正能量,恪尽职守的好司机吴斌,舍身救学生的女教师张丽莉,勇救女童的“托举哥”周冲,舍己救人的李博亚。种种感动人物,为我们树立道德标杆和价值方向,为社会的正能量鼓与呼。提升个人素质、建筑精神高地,寻找并释放社会正能量,学习我们身边的好人一直是我们这个世界的主流。‎ 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说明“寻求并释放社会正能量”的依据。‎ ‎【答案】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寻找并释放正能量有利于创设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②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寻找并释放正能量有利于人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 ‎③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寻找并释放正能量,有利于人们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提升个人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文化建设要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寻找并释放正能量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 ‎【解析】‎ ‎【分析】‎ 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主要包括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表现、特点和积极意义。“寻求并释放社会正能量”可理解为发展优秀文化的影响,依据可从优秀文化对人的影响的各个方面来组织答案。‎ ‎【详解】‎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说明“寻求并释放社会正能量”的依据。属于依据类主观试题,知识限定为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应该注意题目设问要求: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相关知识。文化对人的影响包括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表现、特点和积极意义;“寻找并释放社会正能量”的依据。“寻找并释放社会正能量”可理解为发展优秀文化的影响,依据可从优秀文化对人的影响的各个方面来组织答案。‎ ‎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失蜡铸造技术最早见于商代中晚期。春秋战国时期,人们采用失蜡法铸造青铜器,先用蜂蜡做成铸件的模型,再用其它耐火材料填充泥芯和敷成外范,加热烘烤后,蜡模全部熔化流失,使整个铸件模型变成空壳,然后往内浇灌熔液,铸成器物。经汉唐到明清,失蜡法被一代代匠人传承和发扬,历久不衰。抗日战争时期,美国志愿航空队的P‎-40C战斗机发动机涡轮叶片采用精锻工艺制造,容易断裂。一位美国工程师借鉴失蜡铸造工艺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这位工程师将此方法改进,命名为熔模铸造,使之成为生产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的关键技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在引进苏联精铸涡轮叶片技术的同时,荣科和师昌绪两位院士联手,用失蜡法结合石英管填充铸模, 完成精密铸造后,用氢氟酸腐蚀去除石英管,成功制造出空心涡轮气冷叶片。目前,中国制造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材料和工艺不断改进,已经完成了定向凝固涡轮叶片的无余量精铸。失蜡法熔模铸造技术伴随着中国的大飞机和新一代战机共舞蓝天。‎ 采用失蜡法熔模铸造技术制造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是传承发展传统技术的成功案例。请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其成功的经验。‎ ‎【答案】①在继承传统失蜡铸造技术的基础上,采用新材料,推出新工艺。‎ ‎②博采众长,学习和吸收不同技术的优势,以发展传统失蜡铸造技术。‎ ‎③ 立足实践,着眼于时代发展要求,不断改进工艺,服务于航空事业发展。‎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失蜡法熔模铸造技术伴随着中国的大飞机和新一代战机共舞蓝天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材料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在引进苏联精铸涡轮叶片技术的同时,荣科和师昌绪两位院士联手,用失蜡法结合石英管填充铸模, 完成精密铸造后,用氢氟酸腐蚀去除石英管,成功制造出空心涡轮气冷叶片,故可以从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及立足社会实践的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点睛】‎ 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两种错误倾向:①必须反对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倾向;②必须反对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倾向。‎ ‎28.历史上,风沙、盐碱、内涝肆虐,兰考民生艰难、百姓贫苦。上世纪六十年代,“县委书.文化自信,是兼容并蓄、海纳百川之后的自信,也是尊重文明多样性基础上的自信。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借鉴而形成的文明。汉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向西域传播了中华文化,也引进了葡萄、芝麻等西域文化成果。唐代中国通使交好的国家多达70多个,促进了中华文化远播世界,也促进了各国文化和物产传入中国。明代郑和七次远洋航海,留下了中国同沿途各国人民友好交往的佳话。明末清初,欧洲的天文学、医学等知识纷纷传入中国,开阔了中国人的知识视野。之后,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更是频繁展开,这其中有冲突、矛盾、疑惑、拒绝,但更多的是学习、消化、融合、创新。‎ 根据材料所给的信息,请你运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分析我们应怎样树立文化自信?‎ ‎【答案】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②要求我们在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求同存异中,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③要求我们在文化交流中兼收并蓄,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反对文化霸权主义。‎ ‎【解析】‎ ‎【分析】‎ 本题要求学生根据材料所给信息,用文化包容性的知识分析我们应怎样树立文化自信.此为措施类试题,切口不大,直接考查学生对中华文化包容性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详解】解答本题学生首先要明确中华文化包容性的实质,即求同存异与兼收并蓄;其次,需要学生对材料中“文化自信”的表述进行分析,从中找出关键性的词语来进一步明确答题的方向.本题材料中“文化自信,是兼容并蓄,海纳百川之后的自信,也是尊重文明多样性基础上的自信”,启示学生应从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以及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等方面去分析说明.‎ ‎【点睛】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①含义:求同存异: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积极成分。 ‎ ‎②意义: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