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6 发布 |
- 37.5 KB |
- 2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2
【2019最新】精选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2 一、单项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2017年11月18日是第16个“世界哲学日”。“哲学日”的发起人说,哲学就是要触动每个人的精神内存,让人认识自己,回到并守护自己的精神家园。这说明 ①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②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活的灵魂” ③哲学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起促进作用 ④不受哲学影响的人生是没有意义和价值的人生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哲学的作用。“哲学就是要触动每个人的精神内存,让人认识自己,回到并守护自己的精神家园”表明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活的灵魂”、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①②符合题意;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只有科学的哲学思想才能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起促进作用,③说法错误,排除;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在于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不在于是否受哲学影响,④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A。 2. 在快节奏生活的时代,人们提出了 - 27 - / 27 “慢生活”理念,一些人逐步接受了该理念,并加入到“慢餐饮”“慢旅游”“慢运动”等行列。这反映了 A. 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 B.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C. 哲学是对具体生活的概括和升华 D. 方法论影响世界观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慢生活”理念被一些人接受好,这些人就加入到了“慢餐饮”“慢旅游”“慢运动”等行列说明有什么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世界观决定方法论。B正确;哲学源于生活实践,A说法错误;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升华,C说法错误;世界观影响方法论,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 3.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院通过建立全新肝癌起始动物模型,首次证明了巨噬细胞的特异性招募在单个肿瘤起始细胞阶段对肝脏肿瘤发生的关键作用,这一发现对于进一步研究肝癌发病机理和开发免疫治疗手段将产生重要影响。这进一步佐证了 ①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②物质和意识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③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④科学实验是推动认识发展的重要动力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D - 27 - / 27 【解析】此题考查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实践决定认识的知识。浙大生命科学院通过“建立……模型”首次发现了“巨噬细胞的特异性招募在单个肿瘤起始细胞阶段对肝脏肿瘤发生的关键作用”说明思维与存在具有一致性,实践推动了认识的发展。③④符合题意;①材料未体现,排除;②说法错误,物质可以独立于意识之外而存在。故本题选D。 4.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在生活上,这一思想对很多人有借鉴意义:只要心中远离名利场,住的地方也会变得偏僻起来。在哲学上,这一思想属于 A. 客观唯心主义 B. 主观唯心主义 C. 朴素唯物主义 D.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心态好就能超脱世俗杂事的困扰是主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是:把人的主观精神(人的感觉、经验、观念、目的、意志、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心远地自偏”属于主观唯心主义,B适合题意;A、C、D项不符合题意。 考点:唯心主义的形态 5. - 27 - / 27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要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密结合。这体现了真正的哲学 ①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具有服务社会的重要功能 ②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正确地反映各个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③是“科学的科学”,为改造世界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④由社会的经济、政治决定,牢牢把握所处历史时代的脉搏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哲学与时代关系的知识。真正的哲学反映了自己时代的任务和要求,②观点错误;不能夸大真正哲学的作用,认为它是“科学的科学”,③观点错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与中国梦的结合体现了把握时代脉搏,以及哲学服务社会的功能,①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C。 6. 马克思和黑格尔一样,认为世界是按照一个辩证法公式发展的,但是关于这种发展的原动力,他和黑格尔的意见完全不同。黑格尔相信有一个叫“精神”的神秘实体,使人类历史发展下去。在马克思看来,推进力不是精神而是物质,这种特别意义的物质,是人对物质的关系。关于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辩证法与黑格尔的辩证法完全不同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继承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 ③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客观唯心主义辩证法 ④人对物质的关系最重要的部分是人的生产方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27 - / 27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从黑格尔的思想中吸收到了合理内核,从而创立了自己的独特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黑格尔的思想并不是完全不同,而是有着密切联系的,①错误、②正确;③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方式是人类借以向自然界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方式,它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是特定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所以人对物质的关系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人的生产方式,④正确。故本题选C。 7. —直以来,人体干细胞被认为是单向地从不成熟细胞发展为专门的成熟细胞,生长过程不可逆转。然而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成熟的、专门的细胞可以重新编程,成为未成熟的细胞,进而发育成人体的所有组织,这有望为人类提供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新方法,上述材料表明 ①人们对细胞生长规律的认识是不断深化、发展的 ②人们可以认识和改变细胞生长规津,使之造福人类 ③只有认识规律,才能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 ④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医学研究事业成功的前提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 27 - / 27 【解析】材料中科学家对细胞生长规律的最新发现表明人的认识是不断深化、发展的,①正确;人是不可以改变规律的,②不选;材料表明,只有认识规律,才能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③正确;尊重客观规律是医学研究事业成功的前提,④错误。 点睛: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也不能人为地改变。人们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做事情要想成功必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这里,尊重客观规律是事情成功的第一位的因素,是成功的前提。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则是第二位的因素。 8.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国古代贤哲提出过许多极为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为后人留下宝贵的财富。下列说法符合这一思想的是 ①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 ②竭泽而渔,焚薮而田 ③寒温天地节气,非人所为明矣 ④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D 【解析】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需要做到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①选项说明人对自然有而且只有一点的主观能动性;②选项是违背自然规律的做法,排除;③选项说明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④选项说明人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尊重客观规律。故①④正确。选D。 9. - 27 - / 27 近几年,地震活跃频繁。对此,有关专家指出:“地球其实一直处于‘震动’状态,‘震动’是地球的常态。”从现有研究水平来看,根据已有的历史地震资料进行中长期的地震预报是完全可能的。该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①运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②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运动是物质固有的存在方式 ④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思维与存在、物质与运动的关系。“地球其实一直处于‘震动’状态,‘震动’是地球的常态。”表明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③符合题意;“根据已有的历史地震资料进行中长期的地震预报是完全可能的”表明思维能够正确的反映存在,二者存在同一性,②符合题意;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无条件的,①说法错误;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 10. 人工智能也会进行音乐创作!谷歌推出了一款钢琴机器人AIDuet,它会记下你用电脑键盘敲出的音符,利用机器学习技术在一个类神经网络中进行识别,找到其中的旋律模式。接着,还有可能自行生成一些音乐旋律,来回应你。材料表明 ①意识是大脑特有的机能 ②人工智能优于人脑机能 - 27 - / 27 ③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④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D ........................ 11. 知人论世是我们进行诗歌赏析的基本方法。《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这告诉我们在欣赏、吟咏占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探究他们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们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材料观点的哲学依据是 A. 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B. 意识是沟通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桥梁 C.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D. 意识在本质上是对客现存在的能动反映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意识本质。意识的形成既离不开人脑,又离不开被反映的客观存在。不管什么样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离开了客观存在,意识就不能产生 - 27 - / 27 。“我们在欣赏、吟咏他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探究他们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们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体现了意识在本质上是对客现存在的反映,选D;其余三项和材料主旨不符。 12. 德国科学家曾在1929年预言外尔费米子的存在,但科学家们始终无法在实验中观测到这种粒子。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团队经过多年努力,利用光源同步辐射光束照射TaAs晶体,使得外尔费米子第一次展现在科学家面前,外尔费米子的发现有望解决当前电子器件小型化和多功能化所面临的能耗问题。外尔费米子的发现佐证 ①科学发现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证实人们预言的真实性 ②人类的认识水平是制约科学技术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③先进科研设备延伸了人类认识器官,能推动科学发展 ④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意识的能动性和实践与认识的知识。“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团队经过多年努力,利用光源同步辐射光束照射TaAs晶体,使得外尔费米子第一次展现在科学家面前”表明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先进科研设备延伸了人类认识器官,促进了科学认识的发展,③符合题意;外尔费米子虽长期未被发现,但随着实践水平的提高和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最终被发展,说明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④符合题意;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①说法错误,排除;物质资料的生产是制约科学技术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②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D - 27 - / 27 13. 有人说茶品之有味,有人说茶索然无味;有人说茶品乃甜,有人说茶品乃涩。有人说茶之味,乃凭茶叶之好坏;也有人说味乃由心生,心若觉苦,茶必苦,心若觉甜,茶必饮之有味。品茶者,乃历生活者也!这是因为 ①实践可以促进谬误与真理相互转化 ②不同的生活实践是不同意识产生的根源 ③不同的生活经历,形成的认识会不同 ④人的认识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具有反复性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影响认识的因素。“品茶者,乃历生活者也!”不同生活经历的人在品茶中对茶味得出不同的结论,表明不同的生活实践是不同意识产生的根源,人的认识受生活经历影响。②③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谬误与真理的相互转化和认识的反复性,①④与材料无关。故本题选B 【点睛】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获得认识的途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观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 2.影响认识的因素 (1)主观因素: ①因为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对事物的认识不同。 - 27 - / 27 ②每个人的知识构成、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不同。 (2)客观因素: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还受到客观事物发展程度的限制,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并处在运动变化之中,它的本质和特性的充分暴露有一个过程。因而人们对它的认识也就有一个过程。 14. 海洋鱼源枯竭,联合国预估2050年将无鱼可吃,近年花枝、软丝等海洋鱼类遭过度滥捕,渔获量年年下降。国家海洋生物研究中心耗时2年成功建立花枝及软丝的人工养殖技术,创下全球首例。从联系的观点看,花枝及软丝的人工养殖技术的成功建立说明 ①离开了人为事物的联系,自在事物的联系就不能实现 ②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人成功改造事物的前提和基础 ③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可创造有利于实践的具体联系 ④只有基于事物固有联系,改造世界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 27 - / 27 【解析】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③④适合题意,①是错误的;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是人们成功改造事物的前提和基础,②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D。 【考点定位】联系的客观性 【名师点睛】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这不是对联系客观性的否定,而是对它的利用。 15. 人生之中,最好的不一定是最合适的,最合适的才是最碎的;生命之中,最美丽的不一定适合我们,适合我们的一定是最美丽的。上述人生感悟给我们的辩证法启示是 ①联系是客观的,人生历程中的联系不能够改变和调整 ②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应该建立有利于人生的新联系 ③联系的必然性,要求我们应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联系是有条件的,要把握人生历程中联系的各种条件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联系的客观性和条件性的知识点。联系是客观的,但是人们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调整原有的联系,①说法错误,排除;联系是多样的,我们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有利于人生的新联系,②符合题意;联系是多种多样的,人生历程中既有必然联系,也有偶然联系,③说法错误,排除; 联系是有条件的,我们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把握人生历程中联系的各种条件,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16. - 27 - / 27 河流为什么不走直路?一位禅师说:“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走弯路是自然界的一种常态,走直路是一种非常态,因为河流在前进的过程中,各种各样的障碍,有些障碍是无法逾越的。所以,它只有取弯路,绕道而行。正因为走弯路,让它避开了一道障碍,最终抵达了遥远的大海。”这启示我们 A. 要正确对待前进中的曲折和困难 B. 要善于避开矛盾才能顺利地实现目标 C. 要善于抓住机遇,赢得主动和优势 D. 要做好量的准备,积极促进事物质变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事物的发展是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我们既要对前途充满信心,又要正确对待挫折与困难。“河流在前进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有些障碍是无法逾越的。所以,它只有取弯路,绕道而行”体现了要正确对待前进中的曲折和困难,选A;B不选, 因为矛盾是可以解决的;C和D与材料无关。 考点:发展的途径 17. 下边漫画“最难做的事是把容易做的事持之以恒”给我们的辩证法启示是 A. 要勇于实践,发挥主现能动性 B. 要树立信心,正视眼前的困难 C. 要脚踏实地,注重对虽的积累 D. 要抓住机遇,促成事物的质变 【答案】C - 27 - / 27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的认识,考查学生再现课本基础知识,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最难做的事是把容易做的事持之以恒”强调的是要想做好最难做的事情,要注重量的积累,要脚踏实地,故C符合题意;ABD都不符合漫画主旨,故排除ABD。故选C。 18. 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自开播以来,引发无数热议。剧中先生教学徒的“生意经”有许多,其中“时贱而买,虽贵已贱;时贵而卖,虽贱已贵”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 矛盾双方相互转化的过程一般是由弊转向利的过程 B. 经济的波动能让任意矛盾的双方向对立而实现转化 C. 矛盾双方的转化需依赖于一定的客观条件才能完成 D. 遵循经济规律会促使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相互依存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矛盾的同一性。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但这种转化不一定是由弊转向利的转化,A说法错误,排除;B中“能让任意矛盾的双方向对立而实现转化”夸大了经济波动的作用,错误,排除;“时贱而买,虽贵已贱;时贵而卖,虽贱已贵”表明矛盾双方的转化需要借助一定的条件,C符合题意;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本就是相互依存的,D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答C。 19. - 27 - / 27 随着园区型旅游产品的异军突起,乡村旅游、城市周边游、古城古镇游、节庆民俗游等持续升温……这种在一个区域处处可游的全域旅游实现了出游人数、旅游收人双双走高。这表明,发展全域旅游需要①优化区域内各部分的组合以实现整体功能最大化 ②推动特殊性和普遍性在区域整体内部无条件转化 ③注重区域内部的矛盾特殊性与普遍性的辩证统一 ④重视关键部分功能对区域整体功能的决定性影响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材料表明,发展全域旅游需要优化区域内各部分的组合以实现整体功能最大化,要注重区域内部的矛盾特殊性与普遍性的辩证统一。①③项符合题意;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②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关键部分的作用,④项不选;正确选项为B。 【点睛】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强调整体)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因此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强调部分) 20. 在当下的中国传统节日里,科技和社会的进步带来了许多娱乐休闲方式和新奇有趣的活动,人们各玩各的,与此同时,传统的“走亲戚”和“串门”之类的节日社交也慢慢地被淡化了,亲情、友情、同志之情被虚化了。这给我们的辩证法思考是 ①同一事物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矛盾 ②发展总是处于不显著的变化和过程中 ③具体事物都有它存在和不存在的理由 - 27 - / 27 ④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 【答案】B 【解析】当下与传统的社交不一样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说明同一事物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矛盾,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①适合题意;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当下与传统的社交的不同体现了上述哲理,③适合题意;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②错误;④属于唯物史观,不是辩证法思想,排除;故本题选B。 21. 5G是一个大的标准体系,其中包括许多当前技术的演进,这些技术可以完全向4G技术兼容,也需要一部分相对革命的技术,二者相辅相成,从而实现无缝升级,顺利向2020年及更长的未来过渡。可见 ①在批判性思维的指导下可以实现对既有理论的突破 ②在与传统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才能实现科技的创新 ③以革命批判精神否定过去的观念,才能实现科技创新 ④科技创新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D - 27 - / 27 【解析】此题考查创新的知识。根据材料“包括许多当前技术的演进”“也需要一部分相对革命的技术”“二者相辅相成,从而实现无缝升级”相关信息表明科技创新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在批判性思维的指导下实现对既有理论的突破。①④符合题意;②中“绝对不相容”说法错误,排除;坚持革命批判精神是实现创新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③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D。 22. “爆竹声中一岁除”是传承千百年的中国春节习俗,然而近几年的春节,许多人选择少放甚至不放烟花爆竹,北京、上海等许多城市的烟花爆竹燃放量较往年大幅减少,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在从“放”到“少放”或“不放”的变化中,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绿色环保过春节正成为新年俗。这种变化表明 ①社会意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主变化的 ②社会意识可先于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③社会意识总滞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④社会意识的变化是社会存在变化的反映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随着近年来我国气候环境的恶化,人们对燃放烟花爆竹“从‘放’到‘少放’或‘不放’的变化中,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表明社会意识的变化是社会存在变化的反映,④符合题意;而这种变化使“烟花爆竹燃放量较往年大幅减少,空气质量明显改善。”表明社会意识的变化可以早于社会存在的变化。②符合题意;社会意识是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①说法错误;社会意识的变化可先于社会存在的变化,也可滞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 - 27 - / 27 【点睛】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这要求我们要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在分析社会现象时,要尊重社会实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这要求我们要确立正确的社会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反对落后的消极的社会意识。 23. 随着社会运行的深刻改变,30年前编订的民法通则已不能满足现实社会司法实践的需要,制定一部统一的民法典势在必行。2017年3月15日,中国民法典的开篇之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诞生。民法总则确立了民事权利保护的新标杆,为公民权利“撑腰”。材料表明 ①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甚础的发展 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 ③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④坚持群众观点是认识与改造世界的出发点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C - 27 - / 27 【解析】此题考查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民法总则》属于社会意识范畴,是上层建筑,“社会运行的深刻改变”“30年前编订的民法通则已不能满足现实社会司法实践的需要”表明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①③符合题意,入选;②不符合题意,排除;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出发点,④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C。 24. 当前,人们对安乐死存在很多争议。一部分人认为,好死不如赖活着,他们将安乐死视为自杀;另一部分人则认为,与其让绝症病人在痛苦中挣扎,不如让他们有尊严地死去。出现两种不同认识的原因在于 ①人们对同一事物很难形成相同的价值判断 ②价值判断具有主体差异性,因人而异 ③价值判断不同,价值选择也一定会不同 ④价值判断受到主客观等诸多因素的制约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点睛】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特征 1.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就不同。在阶级社会中,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 - 27 - / 27 25. “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宝贝回家,路有多长?茫茫暗夜,你们用父母之爱,把灯火点亮。三千个日夜奔忙,一千个家庭团聚。你们连缀起星星点点的爱,织起一张网。网住希望,网住善良”。感动中国人物张宝艳、秦艳友夫妇建立的“宝贝回家寻手网”,成为照亮宝贝回家路的一支中坚力量。截至2017年11月,10年来,“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帮助超过3200个被拐及走失的孩子寻找到亲人。这启示我们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决定性因素 ②人生的价值总是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中实现的 ③价值观为一种社会意识,对人生有导向作用 ④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题肢①说法错误,主观能动性不是决定因素,故排除;张宝艳、秦艳友夫妇建立的“宝贝回家寻子网”,成为照亮宝贝回家路的一支中坚力量,表明人生价值总是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的,也表明价值观作为个人行为准则,对人生有导向作用,故题肢②③正确;材料不能表明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故排除题肢④。 【考点定位】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实现人生价值 - 27 - / 27 【名师点睛】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对人生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 26. 史学专家根据大量史实研究发现:1931年9月18日发生在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就承担起独立领导中国抗日斗争的壮烈使命并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东北抗日联军进行了英勇殊死的斗争,其他一些中国军队也在奋起抵抗;中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爱国人士和爱国华侨也积极支持和参加抗战。中国人民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让中国人的物质、精神、鲜血和生命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因此,“14年抗战”的概念更科学,过去“八年抗战”的概念仅是指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开始的全国性抗战,只是十四抗战中从局部抗战进入到全面抗战的一个阶段。 从2017年春季开始,教育部通知在大、中、小所有学段、所有学科、所有国家课裎和地方课程的教材中,将中国人民“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把弘杨愛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落实到学生教材当中去。 结合材料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分析教育部要求把学生教材“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的主要原因。 【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中国十四抗战的大量客观史实决定了我们的教材必须客观全面地呈现历史; - 27 - / 27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教材改为“十四年抗战”更能全面反眏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抗战史,能够促使中国人民弘扬爱国精神,顽强拼搏、奋发图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解析】此题以历史教材修改抗战时间为背景,考查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题设要求“结合材料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分析教育部要求把学生教材‘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的主要原因。”,属原因类试题。考生在解答时首先要明确知识范围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其次考生要对材料信息进行判断,“大量史实”属于物质范畴,教材内容属于意识范畴。根据史实修订教材,通过修订教材弘杨愛国主义。考生可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点睛】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是哲学生活的一个高频考点。考生在掌握时应从物质决定意识和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两个角度进行理解和把握。特别是意识的能动作用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在近年高考试题中出现频率较高。从考查的题型号看,既有客观题考查,也有主观题考查。 27. - 27 - / 27 电脑运行中热量如何散发是困扰半导体和信息产业发展的一个瓶颈问题:历经四年,清华大学薛其坤院士带领团队在中国自己的世界一流的实验室里利用分子束外延的方法生长了高质量的磁性掺杂拓扑绝缘体薄膜,首次在实验中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这一发现有效解决了电脑运行中散热的问题,从而可能推进信息技术巨大的突破。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称赞这一发现是中国科学家首次在实验室中做出的诺贝尔奖级的成果,证明了中国人是能够做出世界一流实验的。 分析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的。 【答案】①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人们在半导体和信息产业发展中遇到了电脑散热的问题,产生了新的探索要求,推动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②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世界一流的实验室及研究中采用了分子束外延等先进方法以及生长的新材料为最终实现反常霍尔效应的发现提供了条件。 ③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反常霍尔效应的发现解决了电脑散热的问题,推动信息技术巨大的进步,也证明了中国人是能够做出世界一流实验的。 - 27 - / 27 【解析】此题考查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题设要求“分析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的”,属于体现型试题。此题知识范畴非常明确,即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的具体表现在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实践锻炼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考生解答时结合材料从这三个方面分析即可。 【点睛】“体现类”主观题的解答策略 1.题型特点:体现型的设问中有“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如何体现”等字眼。 2.解题技巧:具体的解题思路是:定点——联系——梳理——作答 一定点:确定考核的知识点是什么; 二联系:联系所给材料与所学知识; 三梳理作答:将材料所给的信息与考核的知识点一一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要点,作答时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结合。 28.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经济领域新的现象层出不穷。无人超市就是没有营业员的超市。消费者第一次进超市时,拿出手机,打开淘宝,扫门口的二維码进店。一旦进入,全程无需再掏手机。所以,没有营业员被理解为无人超市的突出特点。移动支付的迅猛发展也是促成无人超市形成的原因。无人超市无论从资本投入的角度上看,还是从消费的需求来看,以及从经营的角度来看都有其吸引人的优势。当然,无人超市同样有其劣势,如:用户的体验降低,大部分消费者对销售价格比较敏感,假如说销售的价格相对差不多的情况下,想要消费者心动,产生购买意愿的主要因素是现场服务价值品牌+情感价值,而这部分正是无人便利店缺失的部分。无人超市的“快”速出现,打破了原有的零售模式,是一种创新,也是新的零售方式即将进入的下一个风口。 - 27 - / 27 请运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有关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如何看待无人超市。 【答案】①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坚持联系的观点,反对孤立的观点。马云的无人超市的产生和发展是与互联网行业发展、移动支付的发展,线下支付场景的拓宽等因素紧紧相联系的,不是凭空产生和发展的。 ②发展是普遍的,整个世界处于一个永恒变化和不断发展中,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和僵化保守思想。这个时代的最大特征是“快”,打破原有的零售模式,是一种创新,而无人超市的出现符合事物是发展的原理,也是一种创新的体现。我们因该肯定、支持它的产生、发展。 ③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我们应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地分析无人超市的优劣,同时要坚信只要给他创造足够的条件,它就能扬长避短,更好地发展。(若从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的观点,或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点正确看待它,言之有理,也可给分) ④辩证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它的实质是“扬弃”。因而我们要坚持辩证法革命批判精神,在实践中不断推动无人超市的发展创新。 - 27 - / 27 【解析】本题请考生运用“思维方法与创新意识”的有关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如何看待无人超市,本题的知识范围是“思维方法与创新意识”的有关知识,即唯物辩证法的知识,问题指向是结合材料,说明如何看待无人超市,属于措施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从联系的普遍性、发展的普遍性、矛盾的观点、辩证的否定观等角度来分析说明。 29.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具体表现为人们的理性精神诚信守法的精神、尊重法律权威的精神、权利和义务对称的精神、依法维权和依法解决纠汾的习惯等等。法治在于努力把法治精神、法治意识、法治观念熔铸到人们的头脑之中,体现于人们的日常行为之中。 (1)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的知识,分析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什么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2)法治精神是法治的灵魂。更好宣传法治精神,请你写出两条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符合题意,每条控制在15字以内。 【答案】(1)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导向作用,也是人生的重要向导。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以法治精神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治价值观是正确的价值观。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能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理性看待现实,能引导人们将法治精神转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自觉行动,从而推动法治国家建设。 (2)示例:弘扬法治精神,形成法治风尚;弘扬法治精神,服务科学发展;传播法治文明,弘扬法治文化等。 【解析】此题以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为背景考查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考查考生正确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 27 - / 27 第(1)问要求“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的知识,分析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什么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属原因类试题。考生在解答时要首先回答出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其次指出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是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再次再回答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所带来的积极意义。 第(2)问要求写出两条公益广告词宣传法治精神,属于探究性试题,考生只有围绕主题“宣传法治精神”,按照要求写出两条宣传语即可。 【点睛】价值观的导向作用高考命题的一个重点,命题方式既有选择题,又有主观题。特别是近年来,常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考查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运用,命题频率有增大趋。 - 27 - / 27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