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陕西省绥德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考试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政治】陕西省绥德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考试试题(解析版)

陕西省绥德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 第三次阶段性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钱钟书先生曾言“你不问我什么是文化的时候,我还知道文化是什么;你问我什么是文化,我反而不知道文化是什么了。”你认为下列时政要闻中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A. ‎2017年5月3日,中国公务船在钓鱼岛附近海域正常巡航 B. 亚投行行长金立群表示将支持巴基斯坦的基础设施项目 C.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南京大屠杀档案》列入《世界记忆名录》‎ D. 美国总统大选揭晓,特朗普在大选中胜出成为美国新总统 ‎【答案】C ‎【解析】C:文化现象相对于经济、政治现象而言的精神现象,是一种社会现象,而不是自然现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南京大屠杀档案》列入《世界记忆名录》,让人们铭记历史,珍惜和平,C属于文化现象。‎ AD:中国公务船在钓鱼岛附近海域正常巡航、美国总统大选揭晓,特朗普在大选中胜出成为美国新总统等,属于政治现象,AD与题意不符。‎ B:亚投行行长金立群表示将支持巴基斯坦的基础设施项目属于经济现象,B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C。‎ ‎【点睛】文化的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2017年4月7日,以尊重母语、学习语文、独立思考、培养韧性为活动宗旨的2017年第九届鲁迅青少年文学奖启动仪式在上海鲁迅初级中学举行。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用手中的笔鼓舞了无数青年人参加革命,以文字为良药治疗了许多中国人麻木的心灵。人们称赞他的文章“伟大而又悲壮,能够挑起民族脊梁,让迷惘转化为自信力,引导青年人走向光明”。这说明 A. 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决定着社会的发展 B. 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对社会的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C. 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D. 文化作为精神力量是物质力量的反映 ‎【答案】B ‎【解析】材料说明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对社会的发展具有深刻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B项符合题意;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够影响社会的发展,但不能决定社会的发展,A项说法错误;先进的、优秀的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C项说法错误;材料强调文化作为精神力量的作用,D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 ‎【点睛】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乏,精神上也不能空虚,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3.为了更好地传承徽州文化,黄山市启动“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有关专家指出,这样做不仅可以守住古村落、古民居的“筋、骨、肉”,可以传承徽州文化的“精、气、神”,真正使古村落、古民居流传后世。这说明 A. 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 B. 社会文化离不开物质载体 C. 传统建筑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D. 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答案】B ‎【解析】A:材料并非强调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A不符合题意。‎ B:黄山市启动“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以更好地传承徽州文化,这表明社会文化离不开物质载体,B符合题意。‎ C: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C错误。‎ D:材料未体现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点睛】什么是文化?如何理解文化的内涵?‎ ‎(1)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②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③文化是人们的一种素养;④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产品,文化通过物质活动和物质载体展现出来;⑤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4.有位学者撰文指出,李白那追求理想、反抗权贵、要求自由的精神,个性张扬的气质,高亢豪迈的性格,雄奇飘逸的诗风,特别是他那吞吐天地、囊括寰宇的气势,无疑是唐朝政治、经济全面繁荣昌盛在精神领域的真实反映和写照。这表明 ‎①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②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③李白的诗歌在盛唐是最优秀的 ④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③选项表述本身错误,排除。④选项强调文化的作用,与题意不符。题目中,有学者指出,李白的诗诗风,特别是他那吞吐天地、囊括寰宇的气势,无疑是唐朝政治、经济全面繁荣昌盛在精神领域的真实反映和写照。这表明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即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故①②入选。选A。‎ ‎【点睛】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2)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3)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5.家风又称门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或作风,它可以是祖上传下来的一本书,一幅字,也可以是长辈们的一句话。它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材料体现了家风 ‎①作为一种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作为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和个人发展 ‎③对个人的影响潜移默化且深远持久 ④能促进个人发展进而推动社会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②选项错误,传统文化也有优秀与糟粕之分,只有优秀的传统文化才促进社会和个人发展。④选项错误,“推动社会发展”的表述过于夸大家风的作用。题目中,家风又称门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或作风,它可以是祖上传下来的一本书,一幅字,也可以是长辈们的一句话。它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这说明了家风作为一种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对个人的影响潜移默化且深远持久;故①③入选。选B。‎ ‎6.我国著名文学家巴金说,他在散文创作上主要受中国古今散文优秀传统的影响。譬如,儿时背诵的《古文观止》里的两百多篇散文是他从事散文创作的“真正的启蒙先生”。这段材料主要表明 ‎①文化来源于人们的灵感 ‎②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亘古不变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④文化影响着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A. ①③ B. ②④ C. ③④ D. ②③‎ ‎【答案】C ‎【解析】巴金儿时背诵的散文对其后来从事散文创作发挥积极的作用,说明文化影响着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故选项③④符合题意;选项①说法错误,文化来源于社会实践,排除;选项②说法错误,文化并非亘古不变,排除。故本答案选C。‎ ‎【点睛】概括起来说,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主要有两点:‎ ‎(1)潜移默化。这一特点一方面强调文化的影响一般是无形的和非强制的。所谓无形的,就是有些文化的影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谓非强制的,就是说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是一种自发行为,不是强迫的,具有客观实在性。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要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 ‎(2)深远持久。这一特点是说文化对人类的影响具有相对稳定性,一般不会短期内改变。即使时间和空间等条件发生变化,某种文化仍然对人们产生较大的影响。这里的“文化”,突出地表现为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三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它们对人的影响,主要是指对人的综合素质的形成和人的终身发展。文化影响的这种特点,启示我们青年学生,要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7.当前,中国人对旅游行为的认知也逐渐由过去“方便自己、麻烦他人”转变为“文明出游、共获快乐”,国民文化素养的核心得到不断提升。这种提升 ‎①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 ②对人的终身发展产生持久的影响 ‎③使国民的科学文化知识更加丰富 ④对国人认知转变的影响是直接的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③‎ ‎【答案】A ‎【解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由此可见,选项①②符合题意;选项③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排除;选项④说法不准确,文化对人的影响既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点睛】考生不能认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永久不变的影响。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变革、文化的发展,人们的“三观”也会得到改造,人们的行为和认识活动也会发生变化。‎ ‎8.中国与非洲国家文化交往历史悠久,在中非文化交流的字典中,没有“排斥”“歧视”“居高临下”这一类词汇,因为我们是平等相待的朋友,是彼此尊重的兄弟。这体现了 A.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B.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C. 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D. 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答案】D ‎【解析】材料体现了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D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对待文化多样应遵循的原则和态度,不同文化要相互尊重,和谐相处,ABC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D。‎ ‎【点睛】怎样对待文化多样性?(正确态度、遵循原则)‎ ‎(1)正确的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本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2)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2018年4月23日是第23个世界读书日。根据材料分析下列小题。‎ ‎9. 一本好书是一本财富,好的文学作品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可以净化人的灵魂,培养人的健全人格。这形象地说明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 ②文化对人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③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文化引导着人们的世界观,传递正能量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0. 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已成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它们也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这说明 ‎①书籍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 ②书籍塑造人的健全人格 ‎③书籍引导人们的世界观,传递正能量 ④优秀的书籍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9. C 10. C ‎【解析】本题以世界读书日为话题设置情境,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需要运用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等知识,结合材料的关键信息进行解答。‎ ‎【9题详解】‎ ‎①: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①错误。‎ ‎②:一本好书可以象“清风一样可以净化人的灵魂”,说明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②正确。‎ ‎③:一本好书可以“培养健全的人格”,说明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③正确。‎ ‎④:传承优秀文化的书籍才能传递正能量。④错误。‎ 故本题选C。‎ ‎【10题详解】‎ ‎①:看过的书籍“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①正确。‎ ‎②:读好书才能有利于塑造健全的人格。②错误。‎ ‎③:传承优秀文化的书籍才能传递正能量。③错误。‎ ‎④:“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说明优秀的书籍能够给人以正面影响,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④正确。‎ 故本题选C。‎ ‎11.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不久,其他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们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们就会毫不犹豫地抛,丝毫不觉羞愧,这就是“破窗理论”。“破窗理论”反映了 ‎①文化环境决定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不是消极被动的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④良好的文化环境是需要创建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破窗理论”反映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我们要主动、自觉地接受文化熏陶,③④适合题意;文化环境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①错误;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②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 ‎12.山东省文物局继续推进山东乡土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组织实施100处传统特色民居修缮保护工程,围绕齐长城中段长城村落、胶东半岛海草房等山东地方文化特色鲜明的“乡村记忆”工程文化遗产区建设,传承乡土文化。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 ‎①文化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 ‎②文化遗产是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文化财富 ‎③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 ‎④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实现人类文明的融合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文化遗产是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文化财富,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②③项符合题意;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①项说法错误;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保护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而不是实现人类文明的融合,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 ‎【点睛】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它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以名录方式确立,有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13.长期以来,尽管西方消费者通过印有“中国制造”标签的商品而不断地接触中国,但是中国的文化形象在他们眼中始终模糊不清。绝大多数西方人通过媒体感知的中国形象与事实之间的距离可谓天差地别。这启示人们要进行 A. 文化创新 B. 文化继承与发展 C. 文化交流与传播 D. 文化要与经济相交融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査文化交流的意义。回答本题的关键是弄清题干材料反映的问题。“绝大多数西方人通过媒体感知的中国形象与事实之间的距离可谓天差地别”,‎ 说明缺乏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因此启示我们要进行文化的交流和传播,C符合题意;其它选项都不符合题意,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14.歌曲《卷珠帘》中的“千家文,都泛黄”“叹流水兮落花伤,谁在烟云处琴声长”等词句,运用了大量典故,实现了古典和流行的完美结合、怀旧与时尚的相互交融,深受广大听众喜爱。这说明 A. 传统文化是现代艺术发展的源泉 B. 文化创新来源于创作者的灵感 C. 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D. 文化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的 ‎【答案】D ‎【解析】A说法错误,社会实践是现代艺术发展的源泉;‎ B说法错误,文化创新来源于社会实践;‎ C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D符合题意,歌曲《卷珠帘》运用了大量典故,实现了古典和流行的完美结合、怀旧与时尚的相互交融,深受广大听众喜爱,表明文化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的。‎ 故选D。‎ ‎【点睛】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1)二者关系: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2)如何处理二者关系: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3)正确处理二者关系的意义: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我们就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15.漫画《不能让中国的新生代姓“西”!》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 A. 传统文化中具有一定的保守的因素 B. 在经济全球化中要加强民族文化教育 C. 我国悠久的文明进程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D. 外来文化是腐朽、落后的文化,我们不能盲目借鉴和吸收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传统文化的继承。漫画中主要说明由于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的深入,传统文化受到了世界多元文化的猛烈冲击,而传统文化又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所以需要在经济全球化中要加强民族文化的教育,B选项是正确的。ACD三个选项与材料无关。本题选择B项。‎ ‎【点睛】有关传统文化的命题 ‎(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2)传统文化影响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社会发展 ‎(3)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弘扬传统文化能够增强民族认同感。‎ ‎(4)传统文化如果能够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所以应该给传统文化注入时代元素。‎ ‎(5)对待传统文化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6)对待传统文化要坚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正确把握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7)把握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发挥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教育在文化发展中的功能。‎ ‎(8)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16.‎2018年1月23日,“中华家风文化”主题展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开幕,这是继前两年“和合家风”年度文化主题公益活动之后,中华世纪坛对中华家风以及传统文化更进一步的寻根问源。这次展览通过海内外各类型华人家庭的家教、家风故事,展示出中华家风在新时代的风采。“中华家风文化”主题展 ‎①创新了文化传播途径,展示了中华家风的生命力、凝聚力 ‎②发展了公益性文化事业,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③体现了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④发挥了传统文化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的作用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文化的特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知识。“中华家风文化”主题展没有创新文化传播的途径,①‎ 不选;“中华家风文化”主题展是继前两年“和合家风”年度文化主题公益活动之后,对中华家风以及传统文化更进一步的寻根问源,表明其发展了公益性文化事业,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②符合题意;这次展览通过海内外各类型华人家庭的家教、家风故事,展示出中华家风在新时代的风采,体现了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③符合题意;优秀传统文化才能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④表述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 ‎17.“正能量”一词原为物理学术语,但其被一些微博赋予新的含义并借助互联网得到广泛传播,现在它已经成为社会的流行语。这一现象表明 ‎①大众传媒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动力 ②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③互联网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④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传播的相关知识。①表述错误,社会实践文化创新的动力,大众传媒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②表述错误,大众传媒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不是主要途径。“正能量”原为物理学术语,后被一些微博赋予新的含义并借助互联网得到广泛传播,成为社会的流行语,说明互联网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③④符合题意。本题选D。‎ ‎18.在人类文明庄严的通道上,任何一个出口处,中华文明无处不在。在美国最高法院大楼“司法、自由的护卫者”纪念碑上,刻有三个石像,分别是颁布《十诫》的摩西、雅典立法家梭伦,以及穿着长袍、留着长须以系统道德理论治国的孔子。这从侧面说明 ‎①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③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融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 ‎④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美国最高法院大楼的“司法、自由的护卫者”纪念碑上,刻有三个石像,分别来自不同的国家,这说明不同民族的文化有共性,能被其他国家所共享,体现了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融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①③两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尊重文化多样性对发展本民族文化的作用,②项不合题意;材料体现了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没有体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基本特征,④‎ 项不合题意。答案选C。‎ ‎19.音乐家赵季平在乐坛耕耘五十多年,创作出交响乐《和平颂》、民族管弦乐《古槐寻根》和影视剧歌曲《红高粱》《大宅门》等经典之作,他认为一部好作品的诞生,离不开的就是生活。这表明 ‎①创新是音乐创作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 ‎②音乐的发展取决于音乐创作方法的创新 ‎③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 ‎④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音乐创作的源泉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③④:音乐家赵季平在乐坛耕耘五十多年,创作出交响乐《和平颂》、民族管弦乐《古槐寻根》和影视剧歌曲《红高粱》《大宅门》等经典之作,他认为一部好作品的诞生,离不开的就是生活。这表明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音乐创作的源泉,③④符合题意。‎ ‎①:创新是音乐创作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①说法正确但没有体现,排除。‎ ‎②:音乐创作方法的创新有利于促进音乐的发展,但不起决定性作用,②错误。‎ 故本题选D。‎ ‎20.在我国传统民间医药学中,艾叶用于预防瘟疫已有几千年历史。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时节民间历来就有插艾叶的习俗,期待起到驱蚊杀菌、祛邪避秽的作用。这表明 ‎①我国的传统节日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 ‎②端午插艾的习俗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国民的医药知识能为我国中医药学发展提供丰富的养料 ‎④端午插艾的习俗推动社会和人的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端午时节历来就有插艾叶的习俗,期待起驱蚊杀菌、祛邪避秽的作用。这表明我国的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①项符合题意;在我国传统民间医药学中,艾叶用于预防瘟疫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表明了国民的医药知识能为我国中医药学发展提供丰富的养料,③项符合题意;端午插艾的习俗仅是我国传统习俗之一,②‎ 项观点夸大了端午插艾习俗的作用,观点错误;材料主旨没有体现端午插艾的习俗推动了社会和人的发展,④项不合题意。答案选B。‎ ‎【点睛】传统习俗是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传统习俗能够保留至今的原因主要是传统习俗具有继承性。在日常生活中,传统习俗无声地感染和熏陶着一代又一代人,使人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习惯。习俗具有相对稳定性;习俗符合民族心理,具有民族性。‎ ‎21.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的广泛使用,珠算在我国中小学的课堂中已逐渐消失。然而作为中华文化瑰宝之一,它正在被海外多个国家的人们所学习和使用。这一事实 ‎①体现了文化是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 ‎②警示我们应继承传统,在生活中多使用传统珠算 ‎③要求我们结合时代发展特点,让珠算焕发新的生命力 ‎④体现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A ‎【解析】“作为中华文化瑰宝之一,它正在被海外多个国家的人们所学习和使用”,这体现了文化是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①正确切题;“随着计算机的广泛使用,珠算在我国中小学的课堂中已逐渐消失”,这要求我们结合时代发展特点,推陈出新,让珠算焕发新的生命力,③正确切题。②④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22.文化既有“魂”又有“体”。核心价值观是魂,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是体。“魂”与“体”相辅相成,统一于文化改革发展之中,目标就是“强魂健体"。下列有利于“强魂健体”的措施有 ‎①坚持“百花齐放”的方针,倡导指导思想多元化 ②奏响大众文化这一主旋律 ‎③免费开放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场馆设施 ④推动文化产业投资融资体系建设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核心价值观是魂,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是体。“魂”与“体”相辅相成,统一于文化改革发展之中,目标就是“强魂健体"。免费开放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场馆设施和推动文化产业投资融资体系建设有利于“强魂健体”,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应是指导思想一元化而不是多元化,①错误;应是奏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一主旋律,②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 ‎23.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修身立德是为政之基,从不敢、不能到不想,要靠铸牢理想信念这个共产党人的魂”“要依靠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下列对文化自信理解正确的是 ‎①文化自信来自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 ‎②文化自信是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③文化自信决定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的实现 ‎④文化自信表现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①④:文化自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也表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信心,①④符合题意。‎ ‎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体现的是文化自觉,②说法错误。‎ ‎③:文化自信影响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的实现,但不能起决定作用,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24.2018年3月,中央文明办、中国文明网正式发布了2018年“中国好人榜”2月榜单,共有101位“身边好人”光荣入选。其中,“湖南好人”贺纯雅入选“敬业奉献好人”,张建平入选“诚实守信好人”,梁开础和李春生入选“见义勇为好人”。弘扬“好人文化”,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 ‎①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作用 ‎②弘扬主旋律,倡导价值追求多元化 ‎③坚持党在意识形态工作方面的领导权 ‎④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③:弘扬“好人文化”,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坚持党在意识形态工作方面的领导权,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作用,①③符合题意。‎ ‎②:弘扬“好人文化”,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弘扬主旋律,倡导价值追求一元化,而不是多元化,②错误。‎ ‎④:题意不涉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25.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北宋理学家张载先生的“横渠四教”。这四句话既是张载一生为学的归宿,也可以看作是宋儒的集体文化纲领。 这启示当代学者,要做到对自身文化强烈的自豪感、历史感和责任感就必须 A. 加强管理、正确引导、反对西化、展望未来 B.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兼容并包、以我为主 C. 立足实践、推陈出新、求同存异、创新发展 D. 担当责任、继承传统、服务大众、展望未来 ‎【答案】D ‎【解析】 为天地立心表明担当责任,为生民立命表明服务大众,为往圣继绝学表明继承传统,为万世开太平表明展望未来。这启示当代学者,要做到对自身文化强烈的自豪感、历史感和责任感就必须担当责任、继承传统、服务大众、展望未来。D正确且适合题意;A B C都不适合题意,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26.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中国体育代表团全体成员时,特别对中国女排及她们身上所彰显的精神提出赞扬:“中国女排不畏强手,英勇顽强,打出了风格,打出了水平,时隔12年再夺奥运金牌,充分展现了女排精神,全国人民都很振奋。”女排精神“获得习近平总书记的表扬,是因为女排精神 ‎①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的全面全面诠释 ‎②是以奥林匹克运动为核心的现代竞技体育精神的中国展示 ‎③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的永恒体现 ‎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展示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①不合题意,女排精神是民族精神的体现,但没有全面诠释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②符合题意,“女排精神”之所以获得习近平总书记的表扬,是因为女排精神“中国女排不畏强手,英勇顽强”, 是以奥林匹克运动为核心的现代竞技体育精神的中国展示。③不合题意,不是永恒体现,民族精神在时代的进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④符合题意,“女排精神”之所以获得习近平总书记的表扬是因为女排精神呈现出来的爱国、敬业等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展示。故选C。‎ ‎27.强调对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考查,助力学生培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洞察不同价值观的影响,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高考试题助力学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①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②根植于中华文化的沃上,又具有当代中国特色 ‎③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④同世界各国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①符合题意,之所以要助力学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②符合题意,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因在于其根植于中华文化的沃上,又具有当代中国特色。③不合题意,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④表述错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中国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而不是世界各国人民。故选A。‎ ‎28.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材料表明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需要保持稳定 ‎②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是统一的 ‎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根基 ‎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B ‎【解析】 ①表述错误,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其基本特征长期不变,具体内涵应时而变。②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提到科学文化修养。③符合题意,“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根基。④符合题意,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故选B。‎ ‎29.2018年5月2目,河北省委召开常委会扩大会议,认真传达学习贯彻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审议通过《中共河北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工作的意见》。我党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是因为其 ‎①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 ②事关国家凝聚力和向心力 ‎③关系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④问题比较复杂政治性政策性很强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①符合题意,我党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是因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②符合题意,意识形态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所以要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③‎ 不合题意,不是我国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的原因。④不合题意,不是我党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的原因。故选A。‎ ‎30.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区乡风文明建设,某省开展“乡村儒学”建设项目,截至2017年举办各类活动逾4万场次。开展“乡村儒学”建设项目的积极意义是 ‎①使儒家的典籍成为广大村民为人做事的基本准则 ‎②使该建设项目成为农村先进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③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改善乡村的社会风气 ‎④提升广大村民的道德水平,促进乡村治理现代化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①选项错误,广大村民为人做事不能完全都以儒家的典籍为基本准则。②选项错误,过于夸大“乡村儒学”项目的积极意义。题目中,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风文明建设,该省开展“乡村儒学”建设项目,其可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改善乡村社会风气,提升广大村民的道德水平,促进现代化乡村治理;故③④选项入选。选D。‎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70年前,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发表。毛泽东在《讲话》中明确指出,文艺工作者必须和人民群众相结合。70年来,《讲话》犹如精神灯塔,指引我国文艺事业和文化建设不断续写辉煌篇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弘扬《讲话》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应从哪些方面去努力?‎ ‎【答案】①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 ‎②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③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就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⑤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就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的形式推广开来。‎ ‎【解析】这道题考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措施,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因为材料没有提供信息,学生根据课本知识作答即可。首先要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所以,首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其次,还要立足中国当前的实践;还需要坚持双为方向,双百方针,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就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的形式推广开来。‎ ‎32.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8年1月15日,《延安传统文化公益大讲堂》第一期举办。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之果、精神之花,它承载历史、传承文明,是我们精神生活的重要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情感和崇高的道德价值,是先辈们留给我们的一份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是维系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纽带,是引领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不竭动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透着优秀的人文精神基因,对于提升境界、丰富内涵、开阔胸襟、净化灵魂、启迪智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尊重、保护、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义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1)结合材料,说明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的文化生活依据。‎ ‎(2)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答案】(1)①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命脉和精神根基。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这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重要源泉和丰厚滋养。③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对待传统文化要坚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作用。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国家兴旺发达及个人的全面发展。‎ ‎(2)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②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就是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性工程。‎ ‎【解析】本题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背景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对材料重要信息的获取能力、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通过做题,学生还可以了解相关的时政知识,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时政热点问题。‎ ‎(1)首先,明确本题考查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其次,分析材料。从材料中找出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的依据: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精神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情感和崇高的道德价值(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承载历史、传承文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浸透着优秀的人文精神基因(对个人、社会的促进作用)等。运用课本上相应的知识点结合材料组织答案即可。‎ ‎(2)本题设问直接,考查文化生活中“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知识点。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涉及到的要点有: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等。运用课本上相应的知识点组织答案即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