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专题十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专题跟踪训练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专题十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专题跟踪训练

专题跟踪训练(十)‎ 一、选择题 ‎1.(2018·广东省广州市高三模拟)某幼儿园计划以讨论、对话为形式开设儿童哲学课。对此,网友甲认为,哲学是门深奥的学问,这是在拔苗助长;网友乙认为,儿童是天生的哲学家,这有助于他们对身边的事物产生哲学思考。下列能够支持网友乙观点的是(  )‎ ‎①儿童哲学课能帮助儿童掌握系统科学思维方法 ②儿童哲学思维形成要以具体科学的学习为基础 ③讨论与对话能发展儿童的哲学思维能力 ④在儿童生活之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智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网友乙认为儿童是天生的哲学家,因此通过讨论、对话形式开设儿童哲学课有利于发展儿童的哲学思维能力,③符合题意;在儿童生活之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智慧,因此通过讨论、对话形式开设儿童哲学课有助于他们对身边的事物产生哲学思想,④符合题意;儿童的认识水平决定了儿童很难掌握系统科学的思维方法。①不符合题意;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但哲学思维不一定需要以具体科学的学习为基础,②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答案] D ‎2.(2018·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模拟)在国际上,一个国家的议题主导能力及其表达谙熟程度,无不与该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程度相关联。没有自己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就没有话语权。这是因为(  )‎ A.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有机统一 B.真正的哲学能为解决国际事务提供具体指导 C.真正的哲学能使人们睿智地认识和解释世界 D.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 ‎[解析] 真正的哲学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成为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本题强调真正哲学的作用,C适合题意;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有机统一,A是错误的;哲学为解决国际事务提供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B是错误的;D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答案] C ‎3.(2018·山西省太原市高三期末考试)下图漫画从哲学上启示我们要(  )‎ ‎①敢于坚持真理,反对谬误 ②积极大胆尝试,勇于创新 ‎③注意联系多样性,理智作为 ④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联系的多样性、从实际出发等知识。漫画告诫人们办事情不能单凭勇气,盲目蛮干,而要根据客观实际,理智作为,③④符合漫画主旨。①②与漫画主旨不符。‎ ‎[答案] D ‎4.(2018·河南郑州市高三模拟)170‎ 年过去了,但《共产党宣言》的光辉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泯灭。联系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成功实践,使我们感到《共产党宣言》对中国的影响巨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重新阅读《共产党宣言》。重新阅读《共产党宣言》要求我们(  )‎ ‎①发挥正确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的积极推动作用 ②把《共产党宣言》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③把《共产党宣言》的智慧融入治国理政实践中 ④在新时代的改革实践中不断否定真理的客观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重新阅读《共产党宣言》要求我们发挥正确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的积极推动作用,把《共产党宣言》的智慧融入治国理政实践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前发展,①③项符合题意;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②项说法错误;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在新时代的改革实践中不断坚持和发展真理,而不是否定真理的客观性,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 ‎[答案] B ‎5.(2018·辽宁省大连市高三模拟)下列选项中,体现哲学基本派别对立的是(  )‎ ‎①“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与上帝创世说 ②“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与“天不变,道亦不变” ③“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与“存在就是被感知” ④“理在事先,理生万物”与“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回答的是世界“是什么”的问题,两者的分歧是围绕着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问题展开的。而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回答的则是世界是“怎么样”‎ 以及用什么样的思维方法来把握世界的问题。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①③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适合题意;②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不合题意;④是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不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 ‎[答案] B ‎6.(2018·河北省石家庄高三模拟)康有为认为认识的产生依靠感官与外界的接触,但“吾人之至渺小,吾人之知识至有限,岂能以肉身之所见所闻而尽天下之事理乎?”所以,“天下之物至不可测”。康有为的观点(  )‎ ‎①否认了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②否认了人们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③认为人的认识不能超出感觉经验 ‎④看到了人的认识是有限和无限的统一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解析] 康有为认为“天下之物至不可测”,此观点否认了人们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②项符合题意;康有为认为认识的产生依靠感官与外界的接触,认为人的认识不能超出感觉经验,③项符合题意;材料中康有为的观点属于不可知论,①④项均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 ‎[答案] B ‎7.(2018·安徽省A10联盟高三联考)郭沫若有一段名言:“诗人与哲学家的共通点是在同以宇宙全体为对象,以透视万事万物的核心为天职。只是诗人的利器是纯粹的直观,哲学家的利器更多一些精密的推理。”某班同学对此观点展开讨论,主要形成以下几点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 ‎①诗歌与哲学都是为了揭示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抽象规律 ‎②诗人纯粹直观的作品能通过哲学家精密的推理表现出来 ③‎ 诗人纯粹直观的作品有利于促进哲学家产生更精密的推理 ④纯粹直观的诗歌作品能反映诗人对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诗歌并不是为了揭示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抽象规律,①不选;材料并不能说明诗人纯粹直观的作品能通过哲学家精密的推理表现出来,②不选;具体科学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哲学的发展,诗人纯粹直观的作品有利于促进哲学家产生更精密的推理,③正确;具体科学可以体现哲学观点,纯粹直观的诗歌作品能反映诗人对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D。‎ ‎[答案] D ‎8.(2018·河北省衡水市高三模拟)1948年秋天,瑞士工程师梅斯特拉尔到森林里打猎,回来时发现衣服和猎犬身上沾了很多芒刺。他花了很长时间也没除尽衣服上和猎犬身上的芒刺,他经过观察发现,是芒刺上的小“倒钩”让它结结实实地粘在织物和动物毛上。这激发了他的创造欲望,经过半年试验,他终于创造出了一种新型搭扣,在A布上织有许多钩状物,在B布上织有许多小圆球,只要把它们轻轻对贴在一起就粘紧了,这就是“粘扣”。“粘扣”的发明佐证了(  )‎ ‎①人能够通过实践改变事物的原有状态 ②只有直接经验才是实践的产物 ③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由材料可知,“粘扣”的发明是工程师实践的结果,通过实践改变了事物原有的状态,推动了认识的发展,这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①③符合题意;不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②说法错误,排除;材料并没有说明检验认识的真理性,④‎ 与材料无关,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答案] A ‎9.(2018·山东省济南市高三模拟)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把社会主要矛盾概括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变化(  )‎ ‎①表明真理是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直接现实性 ③对我们认识事物的性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④指导我们在复杂事物中找到发展的正确方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表明真理是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会指导我们在复杂事物中找到发展的正确方向,①④项符合题意;意识活动不具有直接现实性,②项说法错误;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和方向,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 ‎[答案] B ‎10.(2018·云南省保山市高三模拟)“超材料”指的是一些具有人工设计的结构,并呈现出天然材料所不具备的,超常物理性质的复合材料。“超材料”的新奇之处在于,通过复杂的人工手段,对物质原子、分子施加影响来改变材料的力学性质,让光波、雷达波、无线电波、声波甚至地震波弯曲,这表明(  )‎ ‎①事物的特性随着人们的需要不同而不同 ②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③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的实践无关,是客观的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事物的特性并不随着人们的需要不同而不同,①不选;在原材料的基础上,经过人们的设计,经过实践把“超材料”变为现实,这说明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性活动,②正确;人们可以在事物联系的基础上经过实践建立新的联系,因此自在事物的联系不是与人的实践无关,③不选;“超材料”形成之后,就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说明人为事物的联系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择C。‎ ‎[答案] C ‎11.(2018·湖南省郴州市高三模拟)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以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为代表的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让世界目光再次聚焦耀眼的“东方奇迹”。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国创新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黄金五年”,奋力干成了多件长期干不成的“大事”。这些“东方奇迹”和“大事”(  )‎ ‎①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突破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制约的结果 ②是我国科技工作者的主观意识与客观实际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结果 ③凸显了意识活动在认识和改造世界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④凸显了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本题考查意识的作用。这些“东方奇迹”和“大事”是我国科技工作者的主观意识与客观实际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结果,凸显了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突破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①说法错误;③说法错误,错在“决定”;故本题答案选D。‎ ‎[答案] D ‎12.(2018·安徽省安庆市高三模拟)某公司通过项目合作,自带资金、技术等要素下乡,回收农村垃圾(含农作物秸秆),利用新技术新工艺进行无害化处理,生产出工业原料、生物营养液、新型建材,获得可观的效益,且使乡村“生态宜居”目标的实现成为可能。回收农村垃圾使之变废为“宝”反映了(  )‎ ‎①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②事物有无价值取决于其对主体需要满足程度 ③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④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 利用新技术新工艺回收农村垃圾使之变废为“宝”,获得可观的效益,且使乡村“生态宜居”目标的实现成为可能。反映了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①③项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创新的作用,不是事物本身有无价值,也不是认识工具的重要性,②④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13.(2018·广东省广州市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戏曲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是表现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把戏曲送进乡村,不仅能够满足乡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可以为戏曲的生存和传承培养土壤。‎ 以往不少地方送戏下乡就是请演出团体到村里进行表演,演了就走,这种“政府派戏”资金花了不少,群众还不一定喜欢看,有时间看。2017年,Z县决定变“政府派戏”为“群众点戏”‎ ‎,首先成立了专家评审团,群众观学团,投票环节,下乡演出前把节目单和调查问卷发到相应村里,让村民对演出的内容和形式提出建议并合理吸纳,如在地方花鼓戏的基础上增加青年村民喜欢的流行歌曲和乐器演奏等,演出结束后再次向村民征求意见并加以改进,渐渐地,看戏的观众多了、掌声多了、年轻人多了。‎ 中央发布的《关于戏曲进乡村的实施方案》进乡村制指出,到2020年,要在全国范围实现戏曲进乡制度化、常态化、普及化。专家指出,比“送戏下乡”更难的是“种戏进乡”。从当地乡村挖掘和培育地方戏曲后备人才,帮助村民组建自己的戏曲团队,与时俱进开展创作,才能让戏曲永久扎根乡村,留在乡土。‎ ‎(1)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Z县变“政府派戏”为“群众点戏”的合理性。‎ ‎(2)实现“种戏进乡”需要培育乡村地方戏曲人才团队,请就此提出两条建议。‎ ‎[解析] 第(1)问要求“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Z县变‘政府派戏’为‘群众点戏’的合理性”,属于原因类试题。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此题的知识范围为“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知识,然后结合材料相关信息分别从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等方面分析即可。第(2)问要求“实现‘种戏进乡’需要培育乡村地方戏曲人才团队,请就此提出两条建议。”属于开放类试题。此题试题答案具有非唯一性,考生只需围绕主题提出相关建议即可。‎ ‎[答案] (1)一切从实际出发要求根据客观存在的事物,经过调查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以往的派戏没有从农民的实际需要出发,结果群众未必喜欢看。Z县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调查研究找准当地农民对戏曲内容、形式、时间的真实需要,并据此变派戏为点戏,符合农民主观需要和农村客观条件,让广大农民真正受益。‎ ‎(2)示例:鼓励戏曲艺术表演团体与农村戏曲团队传帮带活动;培育戏曲志愿者队伍帮助农村戏曲人才提高创作水平和表演能力;组织农村戏曲人才到戏曲院校参加短期培训班;在农村中小学校园开展戏曲兴趣培训班,对农村戏曲老艺人收徒带徒进行补贴。‎ ‎14.(2018·安徽省江淮十校高三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12月5日印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将工匠精神培育融入基础教育。‎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要求,将动手实践内容纳入中小学相关课程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加强学校劳动教育,开展生产实践体验,支持学校聘请劳动模范和高技能人才兼职授课。组织开展“大国工匠进校园”活动。鼓励有条件的普通中学开设职业类选修课程,鼓励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向普通中学开放。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大型企业、产业园区周边试点建设普职融通的综合高中。‎ ‎(1)结合材料,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说明将工匠精神培育融入基础教育的要求的理由。‎ ‎(2)假如你所在的学校计划开设工匠精神培育课程,请你为学校顺利推进这项工作的实施提两条建议。‎ ‎[解析] (1)本题属于原因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首先要注意本题的知识限定是“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然后考生可以从实践的特点的角度说明教育的目的性和计划性;从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的角度说明要开展实践活动获得认识;最后可以从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角度说明可以深化对工匠精神的认识。(2)本题以假如你所在的学校计划开设工匠精神培育课程为话题,要求考生为学校顺利推进这项工作的实施提两条建议,比较开放,只要所提建议合理,且具有操作性均可。‎ ‎[答案] (1)①实践具有能动性。将动手实践内容纳入中小学相关课程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可以增强通过基础教育培育工匠精神的目的性和计划性。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加强学校劳动教育,开展生产实践体验,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对工匠精神的认识。③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组织开展“大国工匠进校园”活动、鼓励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向普通中学开放等可以使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识不断深化。‎ ‎(2)示例:强化工作协调;营造良好环境。‎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