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全国Ⅲ卷政治选择题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高考全国Ⅲ卷政治选择题解析

‎2020高考全国Ⅲ卷政治选择题解析 ‎12.(2020·全国Ⅲ卷·12)某果园尝试新的运营模式:认养人在年初按1 000元/年认养5株桃树,由果园代管,果园将收获的桃子寄给认养人。合同约定,寄送的桃子数量由桃树的实际收成确定;果园承诺有机种植,并定期通过视频或文字向认养人汇报桃子的生长情况;认养人可以去果园参观游览、参加养护采摘等活动。果园的桃树很快被认养一空。该模式的吸引力在于 ‎① 果园可提前获得销售收入,降低经营风险 ‎② 果园可扩大种植规模,提高生产效率 ‎③ 认养人可获得丰富的消费体验,满足个性化需求 ‎④ 认养人可全程参与果园的生产经营,维护自身权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以某果园尝试的新运营模式为素材,引导考生关注生产生活实践,考查学生提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并运用经济知识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该模式,认养人在年初付费认养桃树,由果园代管,果园定期汇报桃子生长情况,收获的桃子归认养人。这对果园的吸引力在于,不论桃树实际收成如何,在年初即可获得销售收入,①符合题意;对认养人的吸引力在于,桃树是有机种植,保证了果品质量,且认养人可以去果园参观游览、参加养护采摘等活动,丰富了消费体验,③符合题意。该模式的运营并不涉及扩大种植规模,也没有明确说明会通过改善技术和管理等措施提高生产效率,故②不符合题意。桃树由果园代管,认养人并没有全程参与果园的生产经营,同时这也不是该模式吸引力所在,④错误。本题选B项。‎ ‎13.“银税互动”是指税务、银保监部门和金融机构合作,帮助中小企业将纳税信用转化为融资信用,为其贷款提供便利,实现“以税促信、以信申贷”的目标。银行根据企业纳税信用等级确定免抵押、免担保的信用融资额度。到2020年4月末,“银税互动”贷款余额5 732亿元,同比增长74%;贷款户数75万户,同比增长114%。“银税互动”的积极作用是 ‎① 放宽融资条件,纾解企业资金困难② 提高存贷利差,增加银行利润 ‎③ 鼓励诚信纳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④ 有效控制信贷风险,改善银企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以“银税互动”为素材,要求学生运用经济知识理解这一制度并分析其积极作用。从材料可以看出,对于中小企业而言,纳税信用转化为融资信用,在一定额度内贷款可以免抵押、免担保,这意味着融资条件放宽了,有利于纾解企业资金困难;此举不仅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也会激励中小企业诚信纳税,故①③符合题意。这一制度并没有改变存贷利差,②不符合题意。信贷风险是指借款企业因各种原因不能按时归还信贷本息而使银行资金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将纳税信用转化为融资信用,这一征信方式的调整能提高银行征信效率,但在有效控制信贷风险方面并没有突出作用,④表述错误。本题选B项。‎ ‎14.近年来“电商+直播”模式迅速兴起,电商平台提供渠道和技术支持,电视台主播、影视明星、企业家等通过视频直播以折价让利、实时交流、实物展示等方式推销产品,带动了销售增长。与传统电商相比,“电商+直播”的优势在于 ‎① 借助网络平台,节约营销费用 ‎② 缩短交易环节,加速商品流通 ‎③ 通过演示与互动,激发购买欲望 ‎④ 利用名人效应,将“粉丝”转化为顾客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关注“电商+直播”模式的迅速兴起,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分析“电商+直播”模式与传统电商相比的优势。‎ 依据材料信息和生活体验可知,相对于传统电商,“电商+直播”的优势在于“互动交流”和“主播带货”,借助实时交流、实物展示,主播和消费者能够直接互动交流,有利于消费者深入了解产品,刺激消费需求,③符合题意;主播带货有利于发挥主播的名人效应,将“粉丝”转化为顾客,④符合题意。通过网络平台将产品直接介绍给消费者,缩短交易环节,节约营销费用,加速商品流通,是传统电商和“直播+电商”模式的共性,①②不符合题意。本题选D项。‎ ‎15.图4反映2018~2019年中国对外货物贸易顺差情况(本题将全球经济体分为中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美国和其他经济体)。‎ 图4 2018~2019年中国对外货物贸易顺差 据图4可推断出 ‎① 中国对其他经济体存在货物贸易逆差 ‎② 美国是中国货物贸易顺差的重要来源 ‎③ 中国货物进口额大于出口额,且差额扩大 ‎④ 中国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的商品增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以中国对外货物贸易动态为背景,要求学生推断中国对外贸易顺差和逆差状况,试题不但考查解读文字信息的能力,而且考查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 读图可知,中国对外货物贸易顺差总额等于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美国和其他经济题之和。2018~2019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美国的货物贸易顺差之和远远大于我国对外贸易顺差总额,据此可推断中国对其他经济体存在货物贸易逆差,①符合题意。2018~2019年我国对美国货物贸易顺差占我国对外货物贸易顺差总额的比重分别为92%、70%,据此可推断美国是中国货物贸易顺差的重要来源,②符合题意。贸易顺差是指在特定年度一国出口贸易总额大于进口贸易总额。2018~2019年中国对外货物贸易顺差都为正数,且增加了5877亿元,据此可推断中国货物出口额一直大于进口额,且差额扩大,③是错误的。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顺差增加3181亿元,这意味着出口额与进口额的差额增加,但无法推断出进口额或出口额单方面的增减情 况,④排除。本题选A项。‎ ‎16.近年来,某县各乡镇因地制宜在村委会办公楼、社区商店、医疗卫生室等地方设立近百个村民服务代办点,提供社保卡信息采集、申领老年人优待证等10多项政务服务。设立村民服务代办点 ‎① 优化了农村社区的组织结构② 能够更好实现村民民主权利 ‎③ 是农村公共服务机制创新的体现④ 提升了基层政府公共服务水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以某县各乡镇因地制宜设立村民服务代办点为背景,考查考生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和评价问题的能力。‎ 设立近百个村民服务代办点,为村民提供多项政务服务,为村民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是农村公共服务机制的创新,提升了基层政府的公共服务水平。③④符合题意。服务水平的提高与农村社区组织结构的优化、村民民主权利的实现无直接关系,①②不符合题意。本题选D项。‎ ‎17.2019年5月,某市人民检察院向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送达有关规范公共租赁住房管理的检察建议书,指出本市存在违规领取公共租赁住房租赁补贴等情况,建议该局尽快出台公共租赁住房租赁标准实施细则,依法履行职责,并要求在收到建议书两个月内书面回复。这一事例表明 ‎① 政府职能部门应当接受司法机关的监督 ‎② 向行政机关提出检察建议书是检察机关的法定职责 ‎③ 行政机关必须按照检察机关的建议安排自己的工作 ‎④ 行政机关与检察机关的相互制约有利于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以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具体案例为素材,考查考生运用人民检察院相关知识对政治现象进行分析阐释的能力。‎ 人民检察院属于司法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检察建议是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的一种方式,通过发送检察建议,可以督促有关部门依法履职。政 府等相关部门必须依法接受检查机关的监督。该市人民检察院向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送达有关规范公共租赁住房管理的检察建议书,督促其依法履行职责,这是人民检察院依法行使法律监督职权的具体表现,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应接受监督,改进工作,①②符合题意。在我国,检察机关和行政机关之间不存在隶属关系,行政机关要自觉接受检察机关的监督,改进自身工作,并不是“必须按照检察机关的建议安排自己的工作”,③说法错误。我国检察机关只是与行政机关中公安机关存在相互制约关系,不能笼统地说行政机关与检察机关之间是相互制约的,材料本身也只反映了检察机关对行政机关的监督,④说法错误。本题选A项。‎ ‎18.2019年,中央财政通过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资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以及中央补助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等相关财政转移支付,支持加强民族语言文字出版能力建设,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事业发展。中央财政支持 ‎① 旨在推动民族地区文化事业的发展 ‎② 凸显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③ 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保障 ‎④ 体现了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原则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以中央财政加大相关财政转移支付支持加强民族文化事业发展为背景,引导学生关心少数民族经济文化发展,理解国家民族政策。‎ 中央财政加大相关财政转移支付支持加强民族语言文字出版能力建设,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是为了推动民族地区文化事业发展,坚持了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的原则,①④符合题意。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材料强调的是中央对少数民族地区的财政扶持,并未涉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②不符合题意。中央财政支持有利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但不是其基本保障。③夸大了中央财政的作用。本题选B项。‎ ‎19.习近平指出,中华民族历来注重敦亲睦邻,讲信修睦、协和万邦是中国一以贯之的外交理念。我们提出了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就是要诚心诚意同邻居相处,一心一意共谋发展,携手把合作的蛋糕做大,共享发展成果。提出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 ‎① 彰显了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强大生命力 ‎② 表明传统文化焕发生机取决于时代的变迁 ‎③ 增强了坚守中华传统文化内容和形式的信心 ‎④ 是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范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为背景,引导学生思考文化传承发展,坚定文化自信。传统文化的内容和形式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我们要客观科学理性地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对其内涵和表现形式加以补充、拓展、完善,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充分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和时代价值。提出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是对“讲信修睦、协和万邦”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彰显了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强大生命力,①④符合题意,③没有辩证分析传统文化,是错误的。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来自于社会实践,传统文化是否焕发生机取决于人的实践,而不是时代的变迁,②错误。本题选B项。‎ ‎20.2019年4月,世界著名文化遗产巴黎圣母院因火灾受损。11月,中法双方签署文件,决定就巴黎圣母院修复等开展合作。双方商定在2020年确定巴黎圣母院保护修复合作的主题、模式及中方专家人选,同时明确双方将就陕西秦始皇陵兵马俑保护开展技术与科学交流及培训项目。中法开展文化遗产修复和保护合作旨在 ‎① 丰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② 促进中法文化交流互鉴 ‎③ 赋予中法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④ 推动中法文化在取长补短中共同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2019年4月,世界著名文化遗产巴黎圣母院因火灾受损。本题以中法开展文化遗产修复和保护合作为背景,要求考生运用文化交流传播等知识对这一行动进行分析。‎ 中法双方决定就巴黎圣母院修复等开展合作,同时明确双方将就陕西秦始皇陵兵马俑保护开展技术与科学交流及培训项目,这有利于双方开展文物保护的交流,促进中法文化交流互鉴,取长补短,促进共同发展,②④符合题意。中法开展文化遗产修复和保护合作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但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并非该行动的目的,①混淆了“主观目的”和“客观效果”,不符合题意。该行动只涉及修复和保护文化遗产,并没有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③不符合题意。本题选C项。‎ ‎21.“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这一客观规律谁也无法改变,可以改变的是人们对待时间的态度。毛泽东讲,“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邓小平说,“我就担心丧失机会。不抓呀,看到的机会就丢掉了,时间一晃就过去了”。人们在时间规律面前要“争”,要“抓”,其哲学依据是 ‎① 时间的价值因人而异,没有客观性 ‎② 承认时间规律的客观性是科学利用时间的前提 ‎③ 时间规律的普遍性决定了人们对待时间态度的统一性 ‎④ 时间的流逝是客观的,对时机的把握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以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领导人关于对待时间态度的论述为背景,引导考生尊重客观规律,珍惜光阴,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握时机。‎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争”和“抓”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同时,“争”和“抓”是在时间规律面前的“争”和“抓”,是以承认时间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的,故②④符合题意。价值是指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一种意义关系,客体的属性是价值存在的物质基础,具有客观性。时间的价值具有主观性,但也具有客观性,①是错误的。规律是普遍的,时间规律也具有普遍性,但人对待时间的态度具有多样性,③是错误的。本题选C项。‎ ‎22.1869年,门捷列夫公布了自己制作的元素周期表,将已发现的化学元素纳入一个统一的体系中。依据元素周期律,门捷列夫推断当时的一些原子量测定结果存在误差,预言“类铝”(镓)、“类硼”(钪)等当时尚未发现元素的存在,他的推断和预言后来在实验中被逐一证实。这表明 ‎① 科学发现来源于认识的不断深化与积累 ‎② 科学原理对探索和发现客观真理具有指导作用 ‎③ 任何科学理论都必须在实践中验证自己的真理性 ‎④ 科学原理——科学预测——实践检验是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以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为素材,考查考生对实践与认识等知识的掌握程度,引导考生崇尚科学,树立科学精神。‎ 门捷列夫依据元素周期表推断当时的一些原子量测定结果存在误差,预言一些尚未发现元素的存在,这一预言引导了后来的科学研究,也在实验中得到了验证,②③符合题意。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科学发现来源于实践,认识的不断深化与积累能促进科学发现,但不是科学发现的来源,①是错误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认识发展的过程是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④将“科学原理”作为认识的起点是错误的。本题选C项。‎ ‎23.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一部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民众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基础性法律,对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制定民法典体现的唯物史观原理是 ‎① 经济基础的变革总是先于上层建筑的变革 ‎② 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就能推动生产力发展 ‎③ 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离不开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 ‎④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要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关注民法典的制定和通过,要求考生分析制定民法典蕴含的历史唯物主义道理,考查考生对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民法典是一部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民众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基础性法律,它的制定是人民意志的反映,③符合题意。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要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民法典对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④符合题意。①②观点绝对化,不选。本题选D项。‎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