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6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第31讲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文化的作用的考查角度及解题策略讲义
第31讲 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 ——文化的作用的考查角度及解题策略 考纲要求 考情分析 命题趋势 试题通常以人们日常文化生活中的现象和社会文化热点为背景材料进行考查,考查跨度较大,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的作用都可以在此出现。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兼有考查。选择题以体现类、引言引文类试题居多;非选择题以意义作用类、措施类试题居多。 (2017·全国卷Ⅱ,39)(2017·江苏卷,34) (2016·全国卷Ⅱ,39)(2016·江苏卷,19) (2016·江苏卷,20)(2016·浙江卷,34) (2015·安徽卷,38)(2015·安徽卷,8) 2019年高考会根据名人名言、某项文化活动或文化建设的典型事例来设置情景,突出考查文化对社会(特别是文化对经济)的作用、文化对人的影响,体现试题的文化引领作用和价值导向。 分值:4~16分 1.从文化对不同主体的作用角度看 2.从文化的性质看 3.文化的作用在文化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1)民族文化: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2)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要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的作用。 (3)中华文化:中华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4)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性工程,有利于从根本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6)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 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角度一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的判断及运用 此知识点通常是以古今中外的文化活动及文化现象为素材,要求分析体现的道理或理论依据,一般涉及“文化与经济”“文化与政治”“文化与经济、政治”三个角度。 解题时,一要全面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的三个方面: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内涵,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的内涵。二要准确辨别常见的错误说法,如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推动作用;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同步;文化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等。 角度二 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的分析应用 近年来考查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这一知识点时,有两种考查方式:一是单独考查这一考点,选择题、非选择题都有涉及;二是在非选择题中把这一考点与文化的其他作用综合起来考查。涉及文化对综合国力的作用的非选择题,表述要从三个层次展开:一是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二是拓展论述,如“提高文化软实力”“提升文化竞争力”“增强综合国力”;三是结合材料中的文化因素分析具体问题。 角度三 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的分析与判断 以选择题形式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时,通常把文化对人的影响的两个特点同时呈现,要求作出比较和选择;或者把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与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结合在一起考查。 以非选择题形式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时,往往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和表现、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等知识结合在一起进行综合考查,涉及体现类、依据类、意义类、措施类等题型。 对文化对人的影响这一知识进行理论分析和实际运用时应注意: (1)在理论上,要明确只有优秀文化才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并非所有的文化都能够做到这一点。 (2)在实际运用上,要注意与当前我国开展的文化活动相结合,与新时期的民族精神相结合,与当前人们的文化消费等生活实际相结合。 角度四 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的分析 以选择题形式考查优秀文化塑造人生时,以一些文化活动或人文素材(名言、古诗文)为依托考查优秀文化三个作用的区分;或者设置一些错误说法进行干扰,如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 以非选择题形式考查优秀文化塑造人生时,往往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和表现、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结合在一起进行综合考查,涉及体现、依据、重要性、措施等角度。 [例] (2017·全国卷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胸怀科技报国的梦想,奋战在科技创新的最前沿,取得了世界一流成果,被称为创新中国的科技领航者。潘建伟率领科研团队在十多年的时间内使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从跟随者变成世界的领跑者;王晓东对乙肝病毒的新发现,为未来相关药物研发打开新大门;赖远明带领科研团队成功破解青藏铁路修建中冻土如何“保冷”这一被称为“无法攻克的世界性难题”;鲁先平历经14年创新创业成功研制中国首个用于治疗淋巴癌的原创化学药“西达本胺”,在这一领域实现与国际先进水平并跑和部分领跑……他们的创新实践是对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诠释。鲁先平将原创新药的研发形容为“走钢丝”。潘建伟说:“科学研究一定不能惧怕失败。”王晓东将“不只是填补国内空白,而是获取人类知识的创新”作为自己的事业追求。做事挑剔、追求完美的赖远明用“要想成功,就必须坚持”概括他的创新经验。 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弘扬创新精神对于推动创新发展的作用。 答案 文化引导、制约社会实践的发展,先进文化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创新精神是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弘扬创新精神,有利于树立和贯彻创新发展的新理念,增强创新自信,培养创新人才,培育创新文化,推动创新发展。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国梦已经成为当下中国人对自己未来的期许和追求。但是,在当今世界,涵养经济政治、社会生活、价值文化等领域在内的“软实力”竞争越来越激烈,某些发达国家对中国快速发展的疑虑和猜忌明显加重,“中国威胁论”在一些周边国家也有一定的市场。对此,党中央反复强调中国要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在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增强综合国力,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基础。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综合国力的知识,分析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对实现中国梦的意义。 答案 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强大的文化软实力。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发展中国家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只有大力发展我国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解决好软实力不足的问题,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 (浙江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美食文化博大精深。西藏林芝的酥油蜂蜜、四川成都的麻婆豆腐、浙江杭州的笋干 老鸭煲、贵州雷山的糯米稻花鱼……风味美食数不胜数。各地美食多就地取材,应时而作,搭配姜、葱、蒜、椒等多种辅材佐料,或煎、或炸、或煮、或蒸、或腌、或酿,精制而成。一道道美食让人垂涎欲滴。无论是独自品尝,还是与家人邻里、远客近友共享,都会让人感受到一方水土的恩遇滋养,叹服一方人的智慧辛劳,感慨一蔬一饭来之不易,一饮一啄饱蘸苦辣甜酸。近期,一部介绍中华各地美食的纪录片在央视播出,无数食客闻风而动,众多游子平添乡愁。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有关知识阐述中华美食文化的积极意义。 答案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有深刻的影响。中华传统美食承载着亲情乡情友情,能够维系社会生活,促进社会和谐,增强民族认同和凝聚力。中华美食文化能够促进经济发展。介绍中华各地美食的纪录片在央视播出后,无数食客闻风而动,有利于带动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中华美食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全面发展。品尝各具特色的家乡美食,引发了对家乡、民族、国家的热爱,愉悦心情,陶冶情操,激发精神力量。 课时达标 第31讲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环境保护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培育绿色生活方式,广泛开展绿色生活行动”。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使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社会新风尚。 个人自律是生活方式绿色化理念的主线,要在幼儿园、小学、中学等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培养绿色公民。积极培育生态文化、生态道德,使生态文明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广泛宣传典型经验、典型人物,提高公众节约意识、环境意识、生态意识,树立并表彰节约消费榜样,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激发全社会践行绿色生活的热情,形成生态文明建设人人有责、生态文明规定人人遵守的新局面。 从“文化的作用”的角度,分析在中小学等各类教育机构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意义。 答案 ①文化素养是通过社会实践尤其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教育而培育出来的(或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通过学校等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有利于形成和提升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有助于营造全社会重视生态文明的文化氛围。②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在中小学等各类教育机构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有助于提升生态文明修养,帮助人们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转变思维方式,采取自觉行动。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通过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活动,使人们自觉选择和践行科学的生态文明价值观,使生态文明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2.(2018·湖北武汉部分重点中学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提出:强化企业家自觉遵纪守法意识。企业家要自觉依法合规经营,依法治企、依法维权,强化诚信意识,主动抵制逃税漏税、走私贩私、制假贩假、污染环境、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行为,不做偷工减料、缺斤短两、以次充好等亏心事,在遵纪守法方面争做社会表率。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强化企业家自觉遵纪守法意识的依据。 答案 ①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强化企业家遵纪守法意识,才能带领企业依法、合规、诚信经营,避免违法行为。②文化反作用于经济。强化企业家遵纪守法意识,可以保证企业正确发展方向,为企业赢得良好信誉和形象,增强企业竞争力。③文化反作用于政治。强化企业家遵纪守法意识,做遵纪守法表率,有助于推动法治中国建设。④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中共中央、国务院发文要求强化企业家自觉遵纪守法意识,有助于培育和践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社会文化生活有浓郁书香的氛围。放眼历史,中华民族历来崇尚读书,书香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回到现实,一个缺乏书香气息的社会,是功利和浮躁的社会,也是缺乏创新和活力的社会。因此,政府当下提出“建设书香社会”。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作用”的知识,说明建设书香社会的重要意义。 答案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建设书香社会,减少浮躁,有利于提高社会的凝聚力和创造力。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建设书香社会,有利于建设有实力和有活力的国家。③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书香社会,有利于提升全民族的精神境界。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每个人的成长,首先都受到家风的影响。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必须重视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家风文化。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广古代的正面家风典型,推介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孔氏祖训箴规》和《颜氏家训》,大力弘扬优秀传统家风文化,让传统文化与好家风共同激励人、塑造人、培养人,构建了和谐文明的社会新风尚。 有专家指出,家风最重要的还是价值观的传承和延续,一代代人通过家庭传承好的家风,才会让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准不断提升。 (1)传承中华民族优秀家风文化,有利于促进个人的发展。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在各种文化互相激荡的今天,请就如何建设良好家风提出两条具体建议。 答案 (1)①人们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加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传承中华民族优秀家风文化,有利于人们加深对良好家风的体验,接受优秀家风文化的教育,从而培养人们的文化素养,促进人的发展。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一定的文化活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家风文化,有利于建设良好的家庭环境,使人们参与优秀家风文化的传承活动,让优秀家风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们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促进人的发展。③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传承中华民族优秀家风文化,能够塑造健全人格,照亮人们的心灵,引领人们前进,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从而促进人的发展。 (2)示例:崇尚知识,建设书香家庭;家长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重视诚信,建设诚信家风;勤俭持家,尊重劳动。 5.(2018·安徽六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传统建筑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发展的载体和见证。农村各地的古民居建筑则是这个地区历史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 当前,我国各地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要改善我国农民的物质生活,还要提高农民的文化生活;不仅要有现代文化,更应该有历史文化。农村各地古建筑风格各异,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气息,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个性,具有很大观赏价值,能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增加巨大潜力,特别是历史名人故居,兼有爱国主义教育价值,能够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充分利用古民居的意义。 答案 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利用古民居,可以发挥古民居的旅游价值,增加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把古民居开辟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可以使爱国主义教育有了具体的物质载体。优秀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境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利用古民居,可以使人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高尚道德人格的形成,是一个自我教育、自我否定、自我改造的痛苦过程,需要通过“自省”来革除自身痼疾,需要通过“慎独”来提升道德境界,实现道德的自我超越。 某中学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要求,开展了主题为“慎独自省,重塑道德人格”的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该校通过建设道德模范事迹展示长廊、举办道德讲堂等活动全面营造道德文化氛围;以日常行为检查和班会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从细微处入手,通过增强自省意识、发扬自律精神,检查自己的言行,自觉纠正言行偏差,并不断对自己提出更高的道德要求,实现从自发到自觉、从外表到内心、从被动到主动、从他 律到自律的行为转变;积极开展社会帮扶和文明志愿者活动,促使学生在社会道德的践行中,培养道德情感,提升道德水平。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分析该校开展“慎独自省,重塑道德人格”的系列校园文化活动的意义。 (2)结合上述材料,为该校“慎独自省,重塑道德人格”系列校园文化活动中的某班主题班会拟一个主题。 解析 第(1)问属于阐释意义类试题。设问规定调用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影响人的方式、特点和积极作用)这一微观知识点进行分析,答题逻辑通常由知识本身的逻辑决定。在大逻辑上,本问答案的三个要点分别对应三个知识点;在小逻辑上,每个要点以“知识点+该校做法+意义”的格式进行组织。解答第(2)问,应注意从慎独自省(道德自省、自律)和重塑道德人格(提升道德修养、道德境界)两个方面展开。 答案 (1)①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开展系列校园文化活动,有利于营造弘扬道德、慎独自省的社会氛围,激发学生道德情感,牢固树立道德意识。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通过日常行为规范检查和社会道德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自查、自纠,提高道德认识,转变道德观念,增强道德行为的自觉性和自律性。③优秀文化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了人的精神力量。“慎独自省,重塑道德人格”系列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有助于提高人的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示例:自省、自律从我做起;自省修身,以德律己;加强自律,追求高尚道德情操。 发挥文化作用 精准扶贫攻坚 “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贫困地区之所以贫困,除了客观原因之外,同群众知识贫乏、观念滞后、视野狭窄、思维陈旧也有密切关系。文化扶贫,就是要革除贫困者因贫守旧的贫穷文化,用新的文化价值观念改造旧的、迂腐的文化价值观念;用文化充实扶贫内涵,提升群众的精神境界和道德素养,重视文化领域的扶贫攻坚战。 充分发挥文化扶贫的引领作用。当前在推进精准扶贫的关键时期,更要注重文化扶贫的思想内涵和教化作用,从文化扶贫入手,向贫困者推广新文化、新知识、新理念等新的价值理念,树立先进典型,激励脱贫意志,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农村社会思潮,逐渐提高贫困群众的文化素质,从而达到文化富民的效果。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因地施策,盘活历史文化存量资产助力文化扶贫,充分挖掘和盘活乡土文化资源,让贫困群众由衷产生文化获得感和精神充实感,进而转化为自强不息、建设家乡的决心和力量。 文化扶贫是近几年高考的命题热点。常考的命题点有: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分析说明 “精神扶贫”的合理性。说明教育、科技在精准扶贫攻坚中的作用。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说明扶贫先扶智的意义。运用文化对经济作用的知识说明扶贫先扶“精气神”这一重要经验的 合理性。给文化扶贫提出几条建议。 [典例] (2016·全国卷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扶贫工作,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和要求。 十八洞村是由4个寨子合并而成的贫困村,村民生活困难,观念相对保守,存在“等靠要”思想,同村不同心。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和要求,强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花垣县派出扶贫工作队进驻十八洞村。工作队和村党支部、村委会开办“道德讲堂”,评选明理尚德星级示范户,组织参观考察和学习培训,培育村民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活精准扶贫内生动力;根据当地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民族文化资源,精准发展特色支柱产业,如猕猴桃种植、黄牛养殖、乡村旅游、劳务经济和苗绣;精准识别贫困人口542人,摸索出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合作社)走,能人(合作社)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扶贫路径,取得了显著成效,2015年全村人均收入3 580元。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先后报道了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经验。 2015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实施精准扶贫方略”。 扶贫先扶“精气神”是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的重要经验,运用文化对经济作用的知识说明这一经验的合理性。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回答方向(问什么,答什么) 知识限定:文化对经济作用的知识 客体限定:说明扶贫经验的合理性 角度限定:评析类 第二步:链教材,列出知识提纲(有多少,列多少) 文化对经济作用: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经济是基础,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不同的文化对经济的影响不同。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的人才、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对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第三步:析材料,提取有效信息(有什么,选什么) 第四步:组答案,条理严谨作答(用术语,加材料) [答案] 文化以经济为基础,又对经济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文化阻碍经济的发展,先进文化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观念保守是十八洞村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扶贫必须转变观念。通过举办“道德讲堂”、考察学习和培训等活动,增强了自主脱贫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扶贫实践提供了思想动力和智力支持,促进了经济发展。 [速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化扶贫,即从文化和精神层面上给予贫困地区以帮助,从而提高当地人民素质,尽快摆脱贫困。建国后,特别是近十几年来,党和政府为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的扶持力度,大力开展文化扶贫。文化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扶贫工作的要求,提出了“文化扶贫为主,多种扶贫方式并举”的工作思路。 多年来,农村工作的实践证明,“治贫”必先“治愚”,大力发展农村的文化事业,提高农民的思想文化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是从根本上改善农民生活的关键所在。正如一位贫困地区农村干部所说:“没有文化富不了,有了文化穷不长。”因此,针对广大贫困地区农村文化水平落后、农民文化生活贫乏、观念习俗滞后的现实,开展文化扶贫,是当前一项十分紧迫而重要的工作。 某地文化扶贫实施“万村书库”工程,即建起一座小型图书室,并向每座图书室赠书100种。向农村捐赠图书,培养了当地人员的文化素质和干部的应用写作能力。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就文化的重要性谈谈“没有文化富不了,有了文化穷不长”的道理。 (2)文化扶贫中,我们要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请就教育在文化扶贫中的作用,为文化扶贫工作设计两条动员标语。 答案 (1)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没有文化富不了,有了文化穷不长”,其实质就是要肯定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 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开展文化扶贫工作,可以通过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贫困地区文化产业和经济的发展。③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施“万村书库”工程,能够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培养当地人员的文化素质和业务水平。 (2)示例:①书香引领文明,教育助推发展。②增文化之底蕴,促经济之发展。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