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宣化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政治】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宣化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宣化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 ‎1.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要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国家的繁荣强盛,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思想道德水平。这是因为 ①思想道德建设决定着社会发展的进程和方向 ②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 ③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 ④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2019年1月2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普称号提名评选工作的通知》指出,党中央决定,首次开展国家助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评选颁授,隆重表彰一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上述举措有利于 ①强化优秀文化的有形影响,丰富精神世界 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振奋民族精神 ③继承优秀文化传统,弘扬时代精神 ④创新爱国主义的具体内涵,弘扬革命精神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3.有评论员文章指出,文化自信是推动文艺繁荣发展的精神之基、价值之本和动力之源;瞩目新时代文艺高峰建设,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找准构筑文艺高峰的导航仪和坐标系,才能担负起历史重任和时代使命。坚定文化自信 ①既让我们认识到传统文化的优秀,又让我们重视其价值的永恒性 ②要求我们既接续民族的文化血脉,又植根当代实践 ③既让我们更加开放包容,又让我们秉持清醒的价值理性 ④要求我们既要正确把握文化的时代性,又要预防传统文化因时而变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4.‎ 近年来出现的《湄公河行动》《战狼2》《红海行动》等一系列电影作品,成为电影市场真正的主流。它们都体现出鲜明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等主流精神,人们普遍认为这些作品既“好看”又体现“正能量”。电影人在实现主旋律精神创新表达的同时,取得市场上的巨大成功。材料说明 ①发展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的文化需求 ②弘扬正能量是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③人民大众需要的都是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 ④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5.2019年元且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广泛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这是在全国范围广泛开展的一项重点文化惠民活动,全国各级近2万支文化文艺小分队下基层,开展了系列惠民、为民、乐民的文化服务活动。开展这一活动旨在 ①弘扬和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产业 ③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 ④让人民共享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成果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6.2018年8月8日,值此《英雄烈士保护法》颁布百日之际,黑龙江省暨哈尔滨市《英雄烈士保护法》普法宣传活动在哈尔滨防洪纪念塔广场举行。出席活动的黑龙江省政府副省长程志明说,崇尚英烈,就要传承弘扬英雄烈士精神,要坚决同一切歪曲、丑化、亵渎、否定英雄烈士的行为作斗争。该活动 ①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②有利于在全社会树立崇尚英烈的鲜明导向 ③形成了弘扬核心价值体系的制度安排 ④有利于在全社会强化保护英烈的文化认同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7.2018年8月30日,《光明日报》载文指出。要深入学习并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个人生活和行为。这要求的意义是 ①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对人全面发展的积极影响 ②彰显传统文化的力量,坚定人们对民族文化生命力的自信 ③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 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8.近期,一档别具匠心的文化节目《信·中国》在“央视”热播,一位位“信使”展读先辈尘封已久的书信,见字如面,先辈笔下的深情,未读泪已流。一尺方桌、一位读者、几封书信,在当今文化娱乐至上的喧嚣中,却如汩汩清泉,沁人心脾,引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渴望。其现实意义是 ①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弘扬优秀中华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 ②媒体人应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以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③文化传承要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促进中华文化发展 ④现代大众传媒作为文化传播的途径日益显示出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9.2018年7月,教育部发布的《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显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九成以上的学生为自己作为一名中国人感到自豪,96.2%的四年级学生和97.9%的八年级学生对国家的末来充満信心。下列有助于进一步增强学生作为中国人感到自豪和对国家未来充满信心的有 ①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倡导和践行传统文化的价值观 ②加强革命传统文化教育,积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③在教材中增加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成就的作品 ④贯彻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0.2018年8月2日,《如果国宝会说话2》完美收官。第二季继承了第一季“反差萌”的表述方式,继续用年轻化、拟人化的方式,讲述了战国至秦汉时期的文物。而后期技术的应用,令画面中的文物又重新恢复了千年前的光彩。上述材料表明,该节目创作的成功之处在于 ①以通俗的方式,使观众近距离地领略国宝魅力 ③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使文物光彩夺目绽放异彩 ③发挥大众传媒优势,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④充分肯定自身文化价值,坚信自身文化生命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1.‎ 没有元宵的喧闹,没有端午的红火,清明是慎终追远的日子。它需要沉下心来,倾心领悟生命的真谛,追本溯源。中国人不是把生命看作一个孤立的个体,而是生生不息的生命链条。祭祖祭宗,感念的不只是血脉的接续,更是精神的传承。清明节所承载着的厚重的文化内涵和人文情怀 ①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是中华文化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根基 ③涌动着对祖国和民族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④蕴含着中华民族与生俱来的精神基因和价值追求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2.《流浪地球》上映,引发了国内外观影热潮。这部展示中国电影工业化制作、中国式的文化表达、中国人家国情怀的“中国式”科幻电影,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国家快速崛起的现代化状态和中国文化的内涵,在更多的孩子心中埋下了勇于想象、崇尚科学的种子。“中国式”科幻电影的发展 ①离不开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的坚实物质基础 ②取决于科幻创意提高和科幻电影的创新模式 ③可以普及科学知识,全面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 ④能够表达中国精神,促进中华文化在国际的传播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3.中文有多美?如果你不是中国人,永远体会不到有一种相思叫“断肠”,有一种遥远叫“天涯”,有一种朦胧叫“江南”,有一种乡愁叫“明月”;学习了中文,你一定能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读出中国画的美;你会明白黄鹤楼、岳阳楼不止是一座楼的名字;你会懂得扬州的故事、敦煌的美丽。中文之美,传统之美,美轮美奂。材料说明 ①文化多样性能够提高人的审美素养 ②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离不开特定的文化环境 ④中华文化走在世界前列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4.雪域高原好干部,带头创业致富,藏汉团结一家亲;国产大飞机翱翔蓝天,幕后有这样一位爱穿工装的锡伯族英雄……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微视频《56个民族儿女寄语十九大》采访56位各民族代表,通过讲述他们的故事,展示各民族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①我国消除了各民族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 ②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 ‎③民族平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物质保障 ④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5.“名以正体,字以表德”,中国人的名字是家族血脉传承的符号,承载着长辈的期许,是中国人理想志向、审美情趣,信仰观念的具体化,是中国人利用汉字形音义的韵味传承中华文化的独特方式,也是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的记录仪。这表明 ①我国的姓名文化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特殊性优于普遍性 ②我国的姓名文化具有鲜明民族性,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 ③中国人的姓名作为一种社会意识现象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④中国人的姓名演变系统地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16.泉州是海上丝路的起点,大量外来商人在此贸易、定居,这里因此成为了各种宗教的汇集地。据考证,历史上曾在这里传播并留下踪迹的宗教多达几十种,基督教的十字架和佛教的莲花,甚至还有道教的太极,被古人巧妙组合在一起,留在石碑上、刻在柱石上,看起来竟然并不突兀。这表明 ①中华文化具有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包容性 ②社会主义文化要有容纳不同性质文化的胸怀 ③商业贸易、人口迁徙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传播 ④交流消除文化差异,推动世界文化融合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欢迎宴会祝酒辞中说:“儒家倡导‘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主张‘协和万邦,和衷共济,四海一家’.这种‘和合’理念同‘上海精神’有很多相通之处。”回答第17-18题 17.这种“和合”理念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 A. 创造精神 B. 奋斗精神 C. 团结精神 D. 爱国精神 ‎18.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欢迎宴会祝酒辞中说:“儒家倡导‘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主张‘协和万邦,和衷共济,四海一家’.这种‘和合’理念同‘上海精神’有很多相通之处。” ‎ ‎ 2019年央视春晚延续了近三年设立分会场的传统,再次设立了江西井冈山、广东深圳、吉林长春三个分会场,不论是北京主会场还是分会场,整个晚会突出中国元素、民族符号、地域文化,歌曲、舞蹈、戏曲、杂技、相声、小品、魔术等节目精彩纷呈,营造了一个喜庆祥和的新春氛围,为观众献上了一道丰盛的年夜大餐。这说明 ①着眼于人民大众的需要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②物质载体往往承载着特定的文化韵味 ③春晚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各具特色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19.有人说,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某地在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国重任”主题教育活动中,注重挖掘身边“红色资源”,重温“红色记忆”。引导群众目光向身边的老前辈、老英雄聚焦。开展这一主题教育活动(  ) ①能弘扬中国精神,更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是基于教育是红色文化传承与传播的主要手段,在人的培育上扮演重要角色 ③意在用革命前辈的理想之火,激发起担当重任的力量 ④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全面提升国家竞争力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0.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9新年贺词中说:“我特别要提到一些闪亮的名字。今年,天上多了颗“南仁东星“,全军英模挂像里多了林俊德和张超两位同志。我们要记住守岛卫国32年的王继才同志,为保护试验平台挺身而出、壮烈牺牲的黄群、宋月才、姜开斌同志,以及其他为国为民捐躯的英雄们。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永远值得我们怀念和学习。”他们的事迹与下列诗句的思想内涵致的是 ①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②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③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④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1.语言是人类文明世代相传的载体,“十里不同音、五里不同调”,讲述着一方水土一段历史。当前,全球至少40%的语言濒危。2018年9月,首届世界语言资源保护大会在长沙召开,就“语言多样性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作用”达成了一系列国际共识。保护语言多样性有助于 ①讲好中国故事,引领世界文化发展潮流 ‎ ‎②加强合作,推动多元一体的全球文化的形成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繁荣 ④传承民族文化,交流互鉴,让世界文化异彩纷呈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2.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2019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报告》显示,移动互联网与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驱动我国数字创意产业爆发式增长。这一现象表明 ①科技进步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②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大众传媒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④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④ D. ③④‎ ‎23.2019年相关部门将开展第六次国家技术预测,围绕信息、生物、能源等16个重点领域进行评估和研判。与此同时,继去年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申报指南公布之后,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机等重大项目也将启动。我国致力于科技创新的文化意义在于 ①凸显了科学素养在文化素养中的核心地位 ②为文化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手段 ③强化文化的统一性、缩小文化的差异性 ④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4.北京时间2018年8月14日,在加拿大萨斯卡通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69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上,2018年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正式公布。中国的都将杨、灵渠、姜席堰和长渠4个项目全部成功申报。申遗成功有助于 ①了解我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增强民族的文化认同感 ②研究中华文明的演进历程,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③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以及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④更好挖世界遗产的经济价值,体现文化传承的核心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5.‎ ‎2019年春节期间,北京多家博物馆举办新春民俗文物展,营造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吉林110家博物馆举办159项已亥猪年文化题材展览,开展各项活动1337场次;成都武侯祠博物馆7天接待观众83万人次,同比增长超过30%“博物馆里过大年”成为老百姓欢度新春的重要选择。这表明 ①博物馆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精神载体和创新平台 ②博物馆通过创意来挖掘展示其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③博物馆的开放要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④博物馆活动要将优秀传统文化和美好生活时代相融相通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26.自1958年新中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播出以来,一部部反映时代生活的电视剧就像缩微版的中国当代史,从服装到角色,甚至待人接物的方式,都在随着时代改变。这从一个侧面说明 ①文化发展与社会发展是同步的 ②社会变化必然推动文化的发展 ③一定的文化反映一定的社会历史 ④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7.大型电视纪录片《我们一起走过--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选取我国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变迁故事,呈现40年来我国改革开放的宏伟实践。观众从故事中找到自己相同的经历,看到自己当年的影子,产生强烈的共鸣。材料表明 ①与受众共鸣是大众文化的特征 ②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③优秀文化作品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④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对政治、经济的反映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8.2019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立足于平凡个体、以小见大,展现时代风貌、阐释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满足了国人除夕夜“盼团圆盼祝福”的心理需求,让身处新时代的所有人在其乐融融中感受温暖、收获鼓励,也给处于历史新坐标的“大家庭”以无数希望与勇气。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 ①优秀文化向人们传递正能量 ②现代媒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③文艺创作要贴近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 ④文艺作品只能是对社会现实的忠实记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29.第十五届文博会将在2019年5月16至20日期间举行。此次文博会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举办的文博会,本届展会将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和“双创”“媒体融合”等国家战略,重点展示中国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成果和文化产业发展成就。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文化消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推中华文化“走出去”。上述材料说明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产业迅速发展,文化消费更加丰富 ②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创造力的重要源泉,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因素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民族性寓于世界性之中 ④文博会举办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扩大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30.2018年以来,我国科技创新成果喜讯频传,从国产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成功水上首飞到国产航母海试,从港珠澳大桥开通到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建成并提供全球服务,从珠海航展歼-10B推力矢量验证机精彩亮相到科技奖励大会奏响创新强音……这表明 ①科学文化素养是一个民族文化素养的核心 ②文化影响力是一个国家国际影响力的基础 ③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④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二、论述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0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2月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20个、新世纪以来第15个持续关注“三农”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 《意见》指出,要切实保护好优秀农耕文化遗产,推动优秀农耕文化遗产合理适度利用。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划定乡村建设的历史文化保护线,保护好文物古迹、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农业遗迹、灌溉工程遗产。‎ ‎ 《意见》强调,要制定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各地区各部门要编制乡村振兴地方规划和专项规划或方案。加强各类规划的统筹管理和系统衔接,形成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根据发展现状和需要分类有序推进乡村振兴,对具备条件的村庄,要加快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对自然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村庄,要统筹兼顾保护与发展;对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的村庄,要加大力度实施生态移民搬迁。‎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在乡村振兴战略中保护优秀农耕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结合材料,分析说明在制定乡村振兴规划过程中应如何坚持联系的观点。‎ 请你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国际话语权是指以国家利益为核心,就国家事务和相关国际事务发表意见的权利。近年来,中国国际话语权正在不断提升。 习近平指出,“形象地讲,长期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就是要不断解决‘挨打’、‘挨饿’、‘挨骂’这三大问题。经过几代人不懈奋斗,前两个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挨骂’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挨骂”就是在话语权上存在问题。当前,中国发展和治理的势头都不错,但在世界上往往有理说不出,或者说了传不开,甚至国家形象屡屡遭到刻意的丑化,究其原因,缺乏话语权是很关键的因素。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争取国际话语权是我们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 提升话语权必须处理好民族性与国际性的关系,实现两者的有机统一。话语要为国际所认可,就不能总是自说自话、自弹自唱。增强中国特色话语的国际融通,一方面要通过对世界上的主流话语加以借鉴改造,即话语上的“借船出海”。中国的发展没有也不能偏离人类文明发展大道。对于人类文明共识的东西,我们另起炉灶是不明智的。另一方面,如习近平所指出的,“要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 根据上述材料,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争取国际话语权是我们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 结合材料,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知识分析我国应该如何提升国际话语权?‎ 请就如何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提两条建议。‎ ‎3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0年前,一批青年爱国学生在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高呼“民主”、“科学”的口号,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掀起了伟大的反帝反封建运动,揭开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史上光辉的一页。五四运动既是一次爱国的政治运动,又是一次文化运动,同时还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极大地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觉悟,哺育了一大批杰出的人オ.五四运动开启了现代文明,唤醒了广大民众和青年的觉醒,发动了解放思想的文化启蒙,点燃了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想,铸就了伟大的五四精神。即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无私奉献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宣传民主科学的进步精神,追寻时代潮流、把握时代命运的伟大精神,也可以概括为三点:爱国主义精神、民主科学精神、改革创新精神。时代在变迁,但精神永不过时。新的时代赋予五四精神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勇于奉献”的新生命力。五四精神的火炬,更是经一代又一代志士仁人的接力传递,发挥着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传承和弘扬五四精神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时代价值。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1月21日,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指出,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必须始终保持高度警惕,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指非常难以预测,且不寻常的事件,通常会引起连锁负面反应甚至颠覆),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是与“黑天鹅”相互补足的概念,“灰犀牛”事件是太过于常见以至于人们习以为常的风险),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要提高风险化解能力善于引导群众、组织群众,善于整合各方力量、科学排兵布阵,有效予以处理, 习近平强调,要高度重视对青年一代的思想政治工作,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和形式,确保青年一代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请你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国家怎样才能做好青年一代的思想政治工作。 ‎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①说法错误,思想道德建设不能决定社会发展的进程和方向,该项夸大了思想道德建设的作用; ②说法错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能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但不能提供智力支持。 ③④‎ 符合题意,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国家的繁荣强盛,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思想道德水平。这是因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故选:D。 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1)原因: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 (2)措施: ①要发挥思想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思想道德模范,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感染力。深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思想道德模范常态化。 ②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性工程。弘扬新风尚,坚持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 ③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④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公民个人要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本题考查学生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难度中等。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正确把握题干的主旨,围绕主旨选择选项,自身表述错误的均可以排除,就可以选出正确的选项了。 2.【答案】C ‎【解析】①错误,文化的影响是无形的。 ②③正确,首次开展国家助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评选颁授,隆重表彰一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这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振奋民族精神;继承优秀文化传统,弘扬时代精神。 ④不符合题意,材料所述没有涉及“弘扬革命精神”。 故选:C。 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①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民族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发展。 ②爱国主义:指一个国家的人民在千百年来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对祖国的最深厚感情。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本题难度适中,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 3.【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选项与材料主旨的一致性是单项选择题的根本原则。 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①错误;传统文化具体内涵可以因时而变,预防传统文化因时而变说法错误,④错误;坚定文化自信要求我们既接续民族的文化血脉,又植根当代实践,既让我们更加开放包容,又让我们秉持清醒的价值理性,②③正确。 故选C。 4.【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发展大众文化,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和错误的选项。 应该是发展文化事业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的文化需求,而不是发展文化产业,①错误;材料没有强调弘扬正能量是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②‎ 不合题意;《湄公河行动》《战狼2》《红海行动》等一系列电影作品,成为电影市场真正的主流。它们都体现出鲜明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等主流精神,人们普遍认为这些作品既“好看”又体现“正能量”。电影人在实现主旋律精神创新表达的同时,取得市场上的巨大成功。材料说明人民大众需要的都是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③④符合题意。 故选D。 5.【答案】D ‎【解析】①不合题意,材料不能表明弘扬和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②不合题意,材料表明的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事业,而不是文化产业; ③④符合题意,全国各地广泛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这是在全国范围广泛开展的一项重点文化惠民活动,全国各级近2万支文化文艺小分队下基层,开展了系列惠民、为民、乐民的文化服务活动。开展这一活动旨在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让人民共享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成果。 故选:D。 本题考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 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原因: ①重要性: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②必要性: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2、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 ①地位和作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具体要求: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解答本题应运用的解题方法为排异法,即排除题肢本身尽管正确,但与题干材料的主旨不符的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运用此类方法解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难度中等。 6.【答案】D ‎【解析】①错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②④‎ 正确,材料“普法宣传活动在哈尔滨防洪纪念塔广场举行。出席活动的黑龙江省政府副省长程志明说,崇尚英烈,就要传承弘扬英雄烈士精神,要坚决同一切歪曲、丑化、亵渎、否定英雄烈士的行为作斗争”这一活动有利于在全社会树立崇尚英烈的鲜明导向;有利于在全社会强化保护英烈的文化认同; ③错误,该活动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是不能表形成弘扬核心价值体系的制度安排; 故选:D。 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1)原因: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 (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 (3)措施: ①要发挥思想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思想道德模范,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感染力。深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思想道德模范常态化。 ②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性工程。弘扬新风尚,坚持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 ③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④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公民个人要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的选项。 7.【答案】D ‎【解析】①错误,文化有优秀和落后之分,应该发挥优秀文化对人全面发展的积极影响; ②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个人的影响,未涉及彰显传统文化的力量,坚定人们对民族文化生命力的自信; ③④‎ 正确,2018年8月30日,《光明日报》载文指出。要深入学习并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个人生活和行为。这要求的意义是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故选:D。 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1)原因: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 (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 (3)措施: ①要发挥思想道德模范的作用,深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思想道德模范常态化。 ②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性工程。 ③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④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和不符合题意的选项。 8.【答案】D ‎【解析】①③正确,材料“近期,一档别具匠心的文化节目《信•中国》在“央视”热播,一位位“信使”展读先辈尘封已久的书信,见字如面,先辈笔下的深情,未读泪已流。”其现实意义是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弘扬优秀中华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文化传承要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促进中华文化发展; ②不符合题意,选项媒体人应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以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不是意义; ④错误,现代大众传媒作为文化传播的手段,而不是途径;‎ ‎ 故选:D。 本题考查: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文化传承与创新 1.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1)含义: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2)表现: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2.文化传承与创新: (1)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2)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根植于本民族文化土壤的文化作品才能永葆生命力和竞争力。 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本题难度适中,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文化传承与创新”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 9.【答案】C ‎【解析】①表述错误,传统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不能笼统地说倡导和践行传统文化的价值观; ②③符合题意,加强革命传统文化教育,积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教材中增加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成就的作品,有助于进一步增强学生作为中国人感到自豪和对国家未来充满信心; ④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文化的多样性,没有涉及贯彻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 故选:C。 本题考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①‎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②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③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发扬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④需要全体人民广泛参与。 ⑤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及文化事业。 本题以《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的有关内容为素材,考查学生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理解,学生在分析题肢的时候,要结合材料进行思考,排除题肢中与材料无关以及本身说法错误的选项,从而筛选出正确的选项。 10.【答案】A ‎【解析】①符合题意,“第二季继承了第一季‘反差萌’的表述方式,继续用年轻化、拟人化的方式,讲述了战国至秦汉时期的文物”表明其成功之处在于以通俗的方式,使观众近距离地领略国宝魅力; ③符合题意,“而后期技术的应用,令画面中的文物又重新恢复了千年前的光彩”表明其成功之处在于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使文物光彩夺目绽放异彩; ③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内容; ④不合题意,“充分肯定自身文化价值,坚信自身文化生命力”强调的是文化自信,材料没有涉及。 故选:A。 本题考查:发展大众文化;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1、发展大众文化 (1)原因: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应该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但都必须是健康有益的文化。 (2)含义:大众文化是指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2、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 (2)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3)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 (4)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本题考查发展大众文化、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考生对材料中的观点能准确把握其主旨,并与所学知识相结合,需要考生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要善于运用排除法去除与材料无关的选项。 11.【答案】A ‎【解析】①③正确,清明节所承载着的厚重的文化内涵和人文情怀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涌动着对祖国和民族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②错误,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根基; ④错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和价值追求并不是与生俱来; 故选:A。 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和影响 (1)传统文化的表现: 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习俗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的、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影响。 传统建筑的继承: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传统艺术的继承:中国传统文艺,以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画等为代表,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思想的继承: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2)传统文化的特点: ①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②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 (3)影响: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解答本题最快的方法为排误法,即排除题肢本身说法错误的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这样既节省了答题时间,又提高了正答率。本题难度不大。 12.【答案】B ‎【解析】①符合题意,经济是基础,“展示中国电影工业化制作”说明“中国式”科幻电影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的坚实物质基础; ②表述错误,“中国式”科幻电影的发展受到科幻创意提高和科幻电影的创新模式的影响,而不能说取决于科幻创意提高和科幻电影的创新模式; ③表述错误,“全面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夸大了“中国式”科幻电影的作用; ④符合题意,“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国家快速崛起的现代化状态和中国文化的内涵”说明“中国式”科幻电影的发展能够表达中国精神,促进中华文化在国际的传播; 故选:B。 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中华文化 1、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②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2)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3)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 ①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②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③‎ 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本题以《流浪地球》带来的影响为素材,考查学生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以及中华文化的认识,难度中等,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 13.【答案】C ‎【解析】①说法错误,文化多样性本身并不能够提高人的审美素养; ②③符合题意,传统之美,美轮美奂。材料说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文化对人的影响离不开特定的文化环境; ④说法错误,中华文化在近代经历了衰微的过程,并不是始终走在世界前列。 故选:C。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文化对人的影响 1、中华文化: ①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书,其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②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又一基本特征。独特性、区域性和民族性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2、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解答本题最快的方法为排误法,即排除题肢本身说法错误的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这样既节省了答题时间,又提高了正答率。本题难度不大。 14.【答案】C ‎【解析】①错误,“消除”说法错误; ②④符合题意,“微视频《56个民族儿女寄语十九大》采访56位各民族代表,通过讲述他们的故事,展示各民族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这从一个侧面表明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③表述错误,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物质保障; 故选:C。 本题考查:新型民族关系及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中华民族精神 ‎ 1.新型民族关系及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1)新型民族关系: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我国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2)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①民族平等原则。 ②民族团结原则。 ③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2.中华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本题考查新型民族关系及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中华民族精神。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认真分析,把握材料的主旨,并与所学知识结合起来。解答本题,可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的选项。 15.【答案】B ‎【解析】①说法错误,特殊性和普遍性无法比较谁优谁劣; ②③符合题意,名字是家族血脉传承的符号,体现民族性,是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的记录仪,说明姓名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④说法错误,中国人的姓名的变迁反映时代变迁,但没达到系统地程度。 故选:B。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1)中华文化 ①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书,其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②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又一基本特征。独特性、区域性和民族性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学生在分析题肢的时候,要结合材料进行思考,排除题肢中本身说法错误的选项,从而筛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16.【答案】B ‎【解析】①③符合题意,泉州是海上丝路的起点,大量外来商人在此贸易、定居,因此成为了各种宗教的汇集地,基督教的十字架和佛教的莲花,甚至还有道教的太极,被古人巧妙组合在一起,留在石碑上、刻在柱石上,看起来竟然并不突兀,表明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中华文化具有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包容性。 ②说法错误,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不可能容纳不同性质的文化; ④说法错误,文化交流不是要消除文化差异,而是相互学习借鉴,既相互融合又保留各自的特色。 故选:B。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文化传播的途径 1、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 (2)包容性的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①所谓“求同有异”就是能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 ②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2、文化传播的途径 (1)三条重要途径 ①商业贸易。商人进行贸易活动时,不仅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 ②人口迁徙。每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都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 ③教育。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2)其他途径: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说法错误的选项。 17.【答案】C ‎【解析】ABD不合题意C符合题意,这种“和合”理念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团结精神。‎ ‎ 故选:C。 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 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伟大的创造精神、伟大的团结精神、伟大的奋斗精神、伟大的梦想精神,民族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发展。 ①爱国主义:指一个国家的人民在千百年来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对祖国的最深厚感情。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②伟大创造精神,体现在“辛勤劳作、发明创造”之中。 ③伟大奋斗精神,体现在“革故鼎新、自强不息”之中。 ④伟大团结精神,体现在“团结一心、同舟共济”之中。 ⑤伟大梦想精神,体现在“心怀梦想、不懈追求”之中。 本题属于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只要学生熟练掌握教材知识,即可回答好本题,难度较小。 18.【答案】D ‎【解析】①错误,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②④正确,整个晚会突出中国元素、民族符号、地域文化,歌曲、舞蹈、戏曲、杂技、相声、小品、魔术等节目精彩纷呈,营造了一个喜庆祥和的新春氛围,为观众献上了一道丰盛的年夜大餐。这说明物质载体往往承载着特定的文化韵味,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各具特色; ③错误,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故选:D。 本题考查: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及特点;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1、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及特点 (1)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 (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 (3)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 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它们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①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中华文化是由各民族文化构成的,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②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③民族文化的地位: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 2、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解答本题可以用排误法,即排除题肢本身说法错误的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这样既节省了答题时间,又提高了正答率。本题难度不大。 19.【答案】A ‎【解析】①③符合题意,某地在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国重任”主题教育活动中,注重挖掘身边“红色资源”,重温“红色记忆”。引导群众目光向身边的老前辈、老英雄聚焦。开展这一主题教育活动能弘扬中国精神,更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在用革命前辈的理想之火,激发起担当重任的力量; ②说法错误,在现代,大众传媒是红色文化传承与传播的主要手段; ④说法错误,“全面提升国家竞争力”说法过于绝对。 故选:A。 本题考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 ①重要性: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②必要性: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中极为重要的战略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③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 ①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主心骨”的作用。 ②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③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既要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抵制西方文化中腐朽、落后思想的危害,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 ④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 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关系:只有不断注入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只有坚持培育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解答本题最快的方法为排误法,即排除题肢本身说法错误的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这样既节省了答题时间,又提高了正答率。本题难度不大。 20.【答案】B ‎【解析】我们要记住守岛卫国32年的王继才同志,为保护试验平台挺身而出、壮烈牺牲的黄群、宋月才、姜开斌同志,以及其他为国为民捐躯的英雄们。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永远值得我们怀念和学习。说明他们的事迹体现了爱国主义。 ①符合题意,“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意思是 青竹抱住青山一直都不放松,原来是把根深深地扎入岩石的缝隙之中。常被用来形容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决不动摇的品格。体现了爱国主义。 ②不符合题意,“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意思是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乡了,姑且点上新火来烹煮一杯刚采的新茶。没有涉及“爱国主义”。 ③不符合题意,“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意思是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要登太行,但风雪堆满了山,把山给封住了。用渡河和登山的困难比喻和象征政治道路上的不得志,抒发了诗人的抑郁苦闷之情。没有涉及“爱国主义”。 ④符合题意,“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意思是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防卫边疆。体现了爱国主义。 故选:B。 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 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伟大的创造精神、伟大的团结精神、伟大的奋斗精神、伟大的梦想精神,民族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发展。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获取及理解的能力,学生灵活调动和运用教材的有关知识分析理解古诗词是做好本题的关键。题目难度适中。解答一是能正确理解诗句的内涵和意境,二是能准确掌握教材相关知识。 21.【答案】D ‎【解析】①说法错误,“引领世界文化发展潮流”的说法夸大了讲中国故事的作用; ②说法错误,“多元一体的全球文化”的说法是错误的; ③④‎ 符合题意,题目中强调首届世界语言资源保护大会就“语言多样性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作用”达成了一系列国际共识,有助于尊重文化多样性,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繁荣,也有利于传承民族文化,交流互鉴,让世界文化异彩纷呈。 故选:D。 本题考查:尊重文化多样性 (1)文化多样性的地位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2)尊重文化多样性 ①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②意义: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③原则: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 尊重文化多样性,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在文化交流中,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本题考查尊重文化多样性,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考生对材料中的观点能准确把握其主旨,并与所学知识相结合,需要考生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要善于运用排除法去除说法错误的选项。 22.【答案】B ‎【解析】①错误,科技进步影响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②④正确,移动互联网与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驱动我国数字创意产业爆发式增长,这一现象 表明科技发展与文化发展的关系。所以,选项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和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入选; ③错误,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而不是途径; 故选:B。 本题考查: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1)社会制度的更替影响文化发展。 (2)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当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和发展。 (3)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 ‎ (4)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本题考查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考生对材料中的观点能准确把握其主旨,并与所学知识相结合,需要考生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要善于运用排除法去除说法错误的选项。 23.【答案】C ‎【解析】①说法错误,文化素养中的核心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②④符合题意,我国之所以致力于科技创新,从文化生活角度来说,是因为可以为文化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手段,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 ③说法错误,“文化的统一性”的说法不利于文化多样性的展现。 故选:C。 本题考查: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1、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1)社会制度的更替影响文化发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社会制度变化,也决定文化发展方向。 (2)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当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和发展。 (3)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 (4)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2、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1)含义: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2)表现: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本题考查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考生对材料中的观点能准确把握其主旨,并与所学知识相结合,需要考生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要善于运用排除法去除说法错误的选项。 2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遗产保护,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考生对材料中的观点能准确把握其主旨,并与所学知识相结合,需要考生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要善于运用排除法去除说法错误的选项。 ①②‎ 符合题意,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因此申遗成功有助于了解我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增强民族的文化认同感,也有利于研究中华文明的演进历程,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③说法错误,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④说法错误,申遗成功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优秀文化遗产,而不是要挖掘世界遗产的经济价值。 故选:A。 25.【答案】D ‎【解析】①说法错误,博物馆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物质载体; ②④符合题意,北京多家博物馆举办新春民俗文物展,营造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吉林110家博物馆举办159项已亥猪年文化题材展览,开展各项活动1337场次;成都武侯祠博物馆7天接待观众83万人次,同比增长超过30%“博物馆里过大年”成为老百姓欢度新春的重要选择。这表明博物馆通过创意来挖掘展示其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博物馆活动要将优秀传统文化和美好生活时代相融相通; ③说法错误,博物馆的开放要坚持社会效益放首位。 故选:D。 本题考查:文化传承与创新 ①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这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这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②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任何形式的文化,都不可能摒弃传统文化而从头开始。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 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学生在分析题肢的时候,要结合材料进行思考,排除题肢中与材料无关的选项,从而筛选出正确的选项。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 26.【答案】D ‎【解析】①表述错误,文化具有传承性,并非与社会发展是同步的; ②表述错误,文化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也具有传承性,并非社会变化必然推动文化的发展; ③符合题意,“一部部反映时代生活的电视剧就像缩微版的中国当代史”,体现了一定的文化反映一定的社会历史; ‎ ‎④符合题意,电视剧中的人物服装,待人接物方式,都在随着时代改变,体现了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故选:D。 本题考查: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1)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文化的特点: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人在实践中创造文化,又在实践中享用文化。 ③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3)文化有传承性,文化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具有不完全同步性。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本身错误的选项。 27.【答案】D ‎【解析】①不符合题意,大众文化主要强调受众量大等特征,与受众共鸣是任何文化都要强调的; ②不符合题意,材料不能表明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③符合题意,产生共鸣等,说明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④符合题意,选取我国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变迁故事等,说明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对政治、经济的反映; 故选:D。 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文化对人的影响: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②‎ 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③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 ④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对政治、经济的反映。 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 2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优秀文化塑造人生、文化创新与人民群众的关系,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考生对材料中的观点能准确把握其主旨,并与所学知识相结合,需要考生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要善于运用排除法去除说法错误的选项。 ①③符合题意,2019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立足于平凡个体、以小见大,展现时代风貌、阐释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满足了国人除夕夜“盼团圆盼祝福”的心理需求,让身处新时代的所有人在其乐融融中感受温暖、收获鼓励,也给处于历史新坐标的“大家庭”以无数希望与勇气。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优秀文化向人们传递正能量、文艺创作要贴近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 ②说法错误,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④说法错误,文艺作品反映社会现实,但高于社会现实。 故选:B。 29.【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本题难度适中,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 ①符合题意,“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文化消费”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产业迅速发展,文化消费更加丰富; ②表述错误,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创造力的重要源泉,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而不是决定因素; ③表述错误,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世界性寓于民族性之中; ④‎ 符合题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推中华文化‘走出去’”说明文博会举办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扩大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故选C。 30.【答案】D ‎【解析】①说法错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一个民族文化素养的核心; ②说法错误,经济和科技实力是一个国家国际影响力的基础; ③④符合题意,我国科技创新成果喜讯频传,从国产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成功水上首飞到国产航母海试,从港珠澳大桥开通到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建成并提供全球服务,从珠海航展歼-10B推力矢量验证机精彩亮相到科技奖励大会奏响创新强音……这表明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故选:D。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中华文化的力量 ①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丰富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 ②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文化的力量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中华文化不仅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且对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解答本题最快的方法为排误法,即排除题肢本身说法错误的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这样既节省了答题时间,又提高了正答率。本题难度不大。 31.【答案】‎ ‎(1)①优秀农耕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有促进作用,能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动力,推动乡风文明、乡村发展。 ②保护优秀农耕文化有利于营造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文化环境,更好地发挥优秀文化对人生的塑造作用。 ‎ ‎③农耕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优秀农耕文化,有利于保护文化多样性,推动文化繁荣发展。 ④保护传承优秀农耕文化,可以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文化软实力,增强民族凝聚力。(若从农耕文化的创新发展方面回答也可给3分,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可酌情给分。)‎ ‎(2) ①正确认识和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根据各地发展现状和需要,科学、合理地制定规划。 ②注意分析和把握各地发展的不同条件,积极利用有利条件,妥善处理不利条件,做到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③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制定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形成区域一体、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同时重视部分的作用,编制乡村振兴地方规划和专项规划,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④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着眼于乡村振兴规划的整体性、有序性和优化趋向,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和处理问题。(如从其他角度回答,言之有理亦可) (3) 示例:乡村振兴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乡村振兴要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乡村振兴要因地制宜、对症下药;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乡村振兴要坚持农民主体地位,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任意两条即可,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亦可。)‎ ‎【解析】(1)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在乡村振兴战略中保护优秀农耕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属于意义类主观题。知识范围限定明确:文化生活。学生可结合材料调动相关课本知识:文化对经济的作用;优秀文化可以塑造人生;促进文化多样性;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文化软实力,增强民族凝聚力等角度思考,结合材料组织答案即可。 (2)本题要求结合材料,分析说明在制定乡村振兴规划过程中应如何坚持联系的观点,属于措施类主观题。知识范围限定明确:联系的观点。通过设问可知解题是要把哲学原理、方法论和材料紧密结合。学生首先要考虑联系的知识点: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把这些知识与材料紧密结合组织答案即可。 (3)本题要求你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属于开放类主观题,学生围绕主题言之有理即可。 (1)回答分析说明类问题,主要按以下思路进行: 第一步,精析材料,把握主题。这是解题的基础,可有效避免“文不对题”、“答非所问”的现象。‎ ‎ 第二步,围绕主题,回归教材。以试题反映出的问题为中心与教材联系,找出材料与教材的“结合点”。 第三步,紧扣题意,合理作答。通常,我们只要将教材中的基本原理与材料一一对应,用理论分析材料即可。 (2)该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阐释事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留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从材料中找答案,解答时要注意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有针对性的调动和运用有关知识从“联系观”角度作答即可。 (3)本题是开放性题型,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是一道限制性开放式试题。很多学生往往无从下手。其实只要认真审题,抓住设问的指向,紧扣材料,即可提出相关方法论建议。 32.【答案】‎ ‎(1) ①一定经济政治决定一定文化。中国经济的发展、政治地位的提高,迫切需要中国话语权的提升。 ②一定的文化给予经济政治重要的影响,先进文化促进经济政治发展。中国话语权提升有利于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 ③提升中国“话语权”是中华文化发展、传播的需要。提升中国话语权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促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④文化有相对独立性,提升中国“话语权”是加强文化自身建设,增强文化自信的要求。 (2) ①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具其特点。中国“话语”要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文化智慧的民族性。 ②矛盾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与同类都具有共性。中国“话语”要体现国际性,为国际所认可。 ③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要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统一。中国要提升话语权必须处理好民族性与国际性的关系,实现两者的有机统一。 (3) ①利用广播、网络、电视、图书等大众传媒讲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②积极参与多边外交,利用外交舞台展示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解析】(1)本题为原因类主观题,要求学生根据上述材料,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争取国际话语权是我们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的原因。根据材料信息“中国发展和治理的势头都不错,但在世界上往往有理说不出”,说明一定经济政治决定一定文化。中国经济的发展、政治地位的提高,迫切需要中国话语权的提升。“国家形象屡屡遭到刻意的丑化,究其原因,缺乏话语权是很关键的因素。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争取国际话语权是我们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说明一定的文化给予经济政治重要的影响,先进文化促进经济政治发展。中国话语权提升有利于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要通过对世界上的主流话语加以借鉴改造,即话语上的借船出海”说明提升中国“话语权”是中华文化发展、传播的需要。提升中国话语权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促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文化有相对独立性,提升中国“话语权”是加强文化自身建设,增强文化自信的要求。 (2)本题为措施类主观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知识分析我国应该如何提升国际话语权。本题考点明确,切口较小,学生可运用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具其特点;矛盾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与同类都具有共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要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等知识进行分析作答。 (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1)本题为原因类主观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阐释事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留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解答时要注意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有针对性的调动和运用有关知识作答即可,一般来说,原因类的试题可回答:理论依据+意义。 (2)本题为措施类主观题,解答措施类试题一般“一审、二定,三落实”的方法。所以“一审”就是要审读设问和材料,明确设问和材料所包含的信息。“二定”在审读的基础上,依据材料信息或者设问信息,明确此题的知识指向和主体指向。“三落实”就是通过对材料和设问的分析,实现从设问到教材知识的落实,明确具体的知识体系。 (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但要注意设问条件及指向,以避免失分。 33.【答案】①五四精神集中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精神资源。 ②传承和弘扬五四精神有利于青年一代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历史使命,担当时代大任。 ③传承和弘扬五四精神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 ④有利于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 ⑤‎ 有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解析】本题为意义类主观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传承和弘扬五四精神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时代价值。根据材料信息“五四运动开启了现代文明,唤醒了广大民众和青年的觉醒,发动了解放思想的文化启蒙,点燃了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想,铸就了伟大的五四精神。即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无私奉献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宣传民主科学的进步精神,追寻时代潮流、把握时代命运的伟大精神”说明五四精神集中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精神资源;“它极大地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觉悟,哺育了一大批杰出的人オ”说明传承和弘扬五四精神有利于青年一代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历史使命,担当时代大任;“无私奉献的高度社会责任感”说明传承和弘扬五四精神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宣传民主科学的进步精神,追寻时代潮流”说明有利于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把握时代命运”说明有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本题为意义类主观题,意义类的答题要遵循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由直接到间接的思维顺序,一般用“有利于”、“促进”等句型表达,解答时要求学生吃透教材的基本观点并具有调动运用知识以及分析和阐述观点的能力,审题的关键是抓住有效信息和设问要求,调动相关知识进行分析作答。 34.【答案】①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对青年一代的吸引力,引导广大青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青年一代的文化自信。 ②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加强对青年一代的教育工作,使青年一代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要旗帜鲜明反对和抑制各种错误观点。‎ ‎【解析】本题题目类型措施类主观题,答题范围文化生活,要求说明国家怎样才能做好青年一代的思想政治工作。题目中强调“要高度重视对青年一代的思想政治工作,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和形式,确保青年一代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故从文化生活角度来说,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广大青年形成正确的“三观”,增强青年一代的文化自信;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并分别展开分析。 本题属于措施类的主观试题,要求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作答,知识限定不明确,因此这类试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解题时要紧扣设问指向“青年一代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材料中的关键词句将课本知识迁移到答案中,要求学生对教材内容比较熟悉并有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有一定的难度。‎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