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阳市洹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南省安阳市洹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安阳市洹北中学2019-2020学年第一次月考 高二政治 试题卷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25小题,75分)‎ ‎1.下列关于哲学和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①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 ‎②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世界观就是哲学 ‎ ‎③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 ‎④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哲学并不一定都是科学的,①不选;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才是哲学,②错误;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③正确;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B。‎ ‎2.蔡元培曾在《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中指出:“治自然科学者,局守一门,而不肯稍涉哲学,而不知哲学即科学之归宿,其中如自然哲学一部,尤为科学家所需要。”这说明()‎ ‎①自然科学与哲学是相互联系的 ‎②自然科学研究需要哲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③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 ‎④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A ‎【解析】‎ 蔡元培的这段话强调哲学对具体科学的重要性,哲学与自然科学是相互联系的,哲学为自然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①②符合题意;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③错误;哲学不是“科学之科学”,哲学不可以取代具体科学,④错误。‎ ‎【考点定位】具体科学与哲学的关系 ‎【知识总结】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 ‎ 哲 学 ‎ 具体科学 ‎ 区别 ‎ 研究对象 ‎ 整个世界 ‎ 某一特定领域 ‎ 任务 ‎ 揭示整个世界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 揭示世界某一特定领域的特殊规律 ‎ 作用 ‎ 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方法论指导 ‎ 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具体方法指导 ‎ 联 系 ‎ ‎①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②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 提醒 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不是多数与少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有人认为,神秘而深奥的哲学智慧产生于哲学家聪明的大脑,这种观点( )‎ A. 是正确的,肯定了哲学的产生必须以聪明的大脑为基础 B. 是正确的,肯定了哲学是从人们的头脑中凭空产生的 C. 是错误的,没有认识到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都需要哲学智慧 D. 是错误的,否认了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哲学的智慧不是从人们的头脑中凭空产生的,而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句话,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并不是产生于哲学家聪明的大脑,题干中的观点是错误的,排除选项A、B,D符合题意。C与题意不符。故本题答案选D。‎ 考点:哲学智慧的产生。‎ ‎4.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下列观点中体现“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的是( )‎ ‎①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②飞矢不动 ③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④物是观念的集合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说明先有物质,后有意识,体现了“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①符合题意。‎ ‎②:飞矢不动的观点是绝对静止论,没有正确认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②与题意不符。‎ ‎③:静者静动,非不动也说明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③与题意不符。‎ ‎④:物是观念的集合说明先有观念,先有意识,后有物质,体现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5.现阶段很多人开始逐步接受“绿色生活”理念,并加入到“绿色餐饮”“绿色出行”“绿色住宅”等行列。这反映了( )‎ A.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B. 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 C. 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D. 哲学是对具体生活的艺术升华 ‎【答案】A ‎【解析】‎ ‎【详解】A:很多人接受“绿色生活”理念,并加入到“绿色餐饮”“绿色出行”“绿色住宅”等行列说明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世界观决定方法论,A符合题意。‎ B: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B观点错误。‎ 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不是方法论决定世界观,C与题意不符。‎ D:材料没有体现哲学是对具体生活的艺术升华,D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A。‎ ‎6.2015 年高考前夕,一些佛教名山迎来了部分高三学生家长,他们祈祷着今年 高考自己的儿女能考个好成绩。这种世界观属于 A. 辩证唯物主义 B.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 客观唯心主义 D. 主观唯心主义 ‎【答案】C ‎【解析】‎ ‎【详解】C符合题意,部分高三学生家长,他们祈祷着今年高考自己的儿女能考个好成绩,这实际上认为上帝鬼神决定高考成绩,这种世界观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ABD不合题意,均排除。 故选:C。‎ ‎7. 下列选项与“我思故我在”观点相一致的是( )‎ A. 未有这事,先有这理 B. 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 C.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D. 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精神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对唯心主义的理解。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难度适中。解题时注意先明确题干体现的哲理,再判断选择题肢体现的哲理,最后将干肢结合选择符合题意的选项。材料中的“我思故我在”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是主观唯心主义,“先有这理、绝对精神”都把客观精神当成世界的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故AD不符合题意;“宇宙即吾心”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故B符合题意;“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B。‎ ‎8.下列选项能够恰当反映唯物主义发展的三个不同阶段的依次排序是()‎ ‎①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②理生万物,理在事先 ‎③人是机器,思想是人脑的特性 ‎ ‎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③→①→④‎ ‎【答案】B ‎【解析】‎ 本题主要通过诗词名句考查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①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②是客观唯心主义,排除。③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④是辩证唯物主义。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为①→③→④,故选B。‎ ‎9.下列关于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关系的论述正确的是()‎ A.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上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并列的两大独立的哲学基本派别 B.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总是从属于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 C. 辩证法属于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属于唯心主义 D.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要么与唯物主义结合,要么与唯心主义结合 ‎【答案】D ‎【解析】‎ A选项说法错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史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排除;B选项说法错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总是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而不能认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总是从属于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排除;C选项说法错误,不能认为辩证法属于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属于唯心主义,排除;D选项符合题意,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要么与唯物主义结合,要么同唯心主义结合,应选。故本题答案选D。‎ 点睛:哲学上的“两个对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具有从属性质,它们的对立斗争总是依附于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的,没有游离于两大派别的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10.宋代的朱熹与陆九渊曾经进行多次辩论。朱熹认为,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陆九渊则认为,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理”是离不开心的。此处所示的“朱陆之争”实质上属于 A.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B.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C. 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 D. 朴素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分歧 ‎【答案】C ‎【解析】‎ ‎【详解】C:根据题意,题中朱熹的观念“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是客观唯心主义,陆九渊则认为,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是主观唯心主义,朱陆之争实质上是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故C入选。‎ A:题中没有涉及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A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B:题中朱熹和陆九渊的观点都是唯心主义,没有唯物主义,B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D:题中朱熹与陆九渊的观点都是唯心主义观点,没有唯物主义观点,不存在朴素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分歧,D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故本题选C。‎ 考点:本题考查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 ‎1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根本原因在于( )‎ A. 坚持科学的实贱观,其全部理论都来源于实践并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 B. 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C. 批判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 D. 以改造世界为目的,是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A: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根本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科学的实贱观,其全部理论都来源于实践并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A正确。‎ B: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这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根本原因,B排除。‎ C:批判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这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根本原因,C排除。‎ D:以改造世界为目,是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这在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和作用,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根本原因,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点睛】本题可用排除法解答:1.题肢本身表述错误者不选(逆向选择题除外)(先看答案,先排除错误的选项,再看题目和材料);2.题肢与题干要求不相符者不选(抓住题目的关键词,抓住中心意思排除干扰项);3.因果相悖者不选(一看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二要主意因果关系是否颠倒);4.题肢和题干间接联系者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二级延伸不选(抓住题干的本质);5.题肢与题干外延不相符者不选(看懂内涵的同时,掌握外延的规定性),本题可排除BCD;6.题肢和题干矛盾者不选(筛选正确的题肢);7.题肢与题干相重复者不选(读透题干问的方向及侧重点);8.正误相混者,即题肢中既有正确的部分也有不正确的部分,不选(仔细读完题肢,小心陷井);9.反向选择题中正确者不选(认真审题);10.题干要求单一者(如带有核心、根本、关键、最主要、中心为字眼),有些题肢即使能在题干中得到体现,但如果不符合题干单一性的要求,也不能选。‎ ‎1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第一次实现了( )‎ ‎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统一 ‎ ‎②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 ‎③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 ‎④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②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有机统一,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②④符合题意。‎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与唯心主义相对立,①说法错误。 ‎ ‎③:任何哲学都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的统一,③说法错误。 ‎ 故本题选B。‎ ‎【点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1)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辨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辨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2)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首要和基本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实践的观点,就在于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的,就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3.三十多年前中国开展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它使人们认识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那它就没有生命力;它使人们坚持实事求是,催生了中国的改革开放,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场讨论表明哲学在社会变革中可以 ‎①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 ‎②决定社会的前进方向 ‎③革除社会弊端,解决具体矛盾 ‎ ‎④提供精神动力,推动社会发展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④:题中,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表明哲学在社会变革中可以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可以提供精神动力,推动社会发展,①④正确。‎ ‎②:真正的哲学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而不是决定社会的前进方向,②错误。‎ ‎③:哲学指导社会变革,提供的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哲学不是解决具体矛盾,③错误。‎ 故本题选D。‎ ‎【点睛】哲学反作用于时代(即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真正的哲学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为社会变革作思想准备。真正的哲学为人们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1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鲜明回答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等基本问题,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说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①把握了时代脉搏,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②能够直接推动全面小康的进程和中国梦的实现 ‎③能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④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有利于推动时代前进步伐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它把握了时代脉搏,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①正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属于意识的范畴,它并不能直接推动全面小康的进程和中国梦的实现,②不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能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而非智力支持,③不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有利于推动时代前进步伐,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B。‎ ‎【点睛】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真正的哲学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15.有一副对联,上联是:橘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下联是: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这形象地说明了静止(  ) ‎ ‎①就是绝对的不运动 ‎ ‎②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 ‎③是运动的普遍状态 ‎ ‎④相对于一定的参照系,事物的空间位置相对不变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④:这幅对联这形象地说明了运动与静止的关系,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相对于一定的参照系,事物的空间位置相对不变,静止并不是不运动,②④符合题意。‎ ‎①:静止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不运动,①说法错误。‎ ‎③: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不是运动的普遍状态,③说法错误。 ‎ 故本题选C。‎ ‎【点睛】什么是哲学上的静止:‎ 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 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16.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不知不觉中时间悄然溜走,留给我们无限的感慨。这说明时间运动是 A. 绝对的 B. 相对的 C. 有条件的 D. 暂时的 ‎【答案】A ‎【解析】‎ ‎【详解】A: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不知不觉中时间悄然溜走,留给我们无限的感慨。这说明时间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A符合题意。‎ B: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B错误。‎ C:运动是无条件的,静止是有条件的,C错误。‎ D:运动是永恒的,静止是暂时的,D错误。‎ 故本题选A。‎ ‎17.我国各地的山水地貌不同,城镇建设必须因山就势,建筑和谐于自然,与山水、花木等有机地融为一体,使建筑美与自然美协调和谐。其哲学依据是 ‎①自然界是客观的,要尊重自然 ‎②实践决定认识,要坚持理论第一 ‎③应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④认识和改造自然,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根本出发点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②选项错误,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④选项错误,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我国各地的山水地貌不同,城镇建设必须因山就势,建筑和谐于自然,与山水、花木等有机地融为一体,使建筑美与自然美协调和谐,从哲学上来看,这说明了自然界是客观的,要尊重自然,应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故①③选项入选。选C。‎ 点睛:解答组合型选择题一般采用:“排除法”和“比较法”‎ ‎1.运用“排除法”缩小范围 ‎ 在认真审读背景材料、题干,明确题干要求指向的基础上,从最容易发现的错误(或正确)题肢入手,先确定其中明显错误的观点或明显正确的观点,然后将含有明显错误观点的题肢或不含有明显正确观点的题肢,从备选题肢中排除以缩小范围。 ‎ ‎2.运用“对比法”对其余题肢进行比较,确定正确选项 在初步排除缩小范围后,便可以确定剩余题肢中的“相同”的选项为正确题肢,一般不必费心去分析,只需对“相异”的选项进行比较、分析和判断,看哪些更符合题意,以最终确定答案。‎ ‎18.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客观实在”是( )‎ A. 从自然界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 B. 从社会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 C. 从万事万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 D. 万事万物的总和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客观实在性。AB仅仅指世界的某一个领域,未能涵盖世界万事万物,不符合题意;“客观实在”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C正确;“客观实在”不是万事万物的总和,而是对世界上所有具体物质的属性的抽象和概括,D错误。故选C。‎ ‎19. 人们常用“万物复苏”来描绘万物生长的春季,由春季还衍生出许多好词,如春暖花香、春意盎然等。这体现了( )‎ A. 意识是对物质世界的复制 B. 意识能够直接改造客观世界 C. 意识是沟通主客观世界的桥梁 D.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答案】D ‎【解析】‎ 意识对物质的反映并非简单的复制,而是通过人脑加工制作的产物,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所以A错误,D正确;意识不能够直接改造世界,是通过指导人们的活动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故B错误;实践是联结主观与客观的桥梁,C说法不正确。‎ ‎20. 身体每况愈下的病人看着窗外的一棵树,树叶在秋风中一片一片地掉落下来。她说:“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画家得知后,画了一片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看着这片始终没有掉落的绿,病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故事蕴含的哲理是 A. 精神的力量可以派生出物质的力量 B. 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 C. 实践活动可以割断不利于人的联系 D.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答案】B ‎【解析】‎ ‎【详解】A: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由物质派生而来,而不是意识派生物质,故A排除。‎ B:病人由悲观心理到看到生命的希望战胜病魔奇迹般活下来,体现了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的调控作用的发挥,B符合题意。‎ C:联系具有客观性,人可以根据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而不是割断不利联系,故C排除。‎ D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表现为两个方面,即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和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根据题意身体每况愈下的病人通过意识的能动作用,奇迹般的活了下来,这显然是改造世界,而不是认识世界。而改造世界又包括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和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控制作用,本题病人由悲观心理到看到生命的希望战胜病魔奇迹般活下来,显然是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的调控作用的发挥,故排除D。‎ 故本题选B。‎ ‎21.在电脑的控制下,机器能够“自动”地命中目标。因此,有人说电脑也是有意识的,这种观点否认了 ‎①电脑也会产生意识 ‎②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③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④意识是生物特有的能力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错误,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电脑不会产生意识,而且题中观点没有否认“电脑也会产生意识”,故排除; ②正确,“电脑也是有意识的”否认了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故入选; ③正确,只有人脑才会产生意识,题中观点否认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故入选; ④错误,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不是所有生物都有的能力,故排除。 故选:C。‎ ‎【点睛】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并不意味着有了人脑就一定有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并不意味着意识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并不意味着意识与客观事物会完全一致,客观世界中没有的东西,意识能反映出来,恰恰说明了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一种能动的反映,不是照镜子式的机械反映。‎ ‎22.为解决城市内涝频发的问题,近年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应运而生。它要求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体现了 ‎①在遵循自然规律基础上调整城市发展规律以利于人类生存 ‎②人们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探索自然和城市发展的本质联系 ‎③在遵循自然和城市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④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程度决定城市发展收到效果的程度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说法错误,规律是客观的,它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②符合题意,为解决许多城市内涝频发的问题,人们提出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③符合题意,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促进雨水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体现了尊重规律;‎ ‎④说法错误,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动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故选B。‎ ‎【点晴】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要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首先,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只有从客观实际出发,正确认识了客观规律,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才能正确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卓有成效地改造世界,实现人们预期的目的。其次,认识和利用规律又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规律的,但规律不会自动反映到人脑中来,只有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反复实践,深入研究,才能把隐藏在事物内部的必然规律揭示出来,才能认识规律。‎ ‎23.生活中,女生往往对花草、服装、小动物特别留意,而男生则对建筑物、体育运动等更感兴趣。这主要说明 A. 意识活动具有目性 B. 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C. 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D.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人们在实施行动之前要制定蓝图、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等。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意识反映什么源于实践活动的需要。女生、男生感兴趣的事物不同,说明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B符合题意;A、C、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24. 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河流,视河流为主宰命运之神而顶礼膜拜。工业革命后人类以河流的主人自居,肆意开发利用河流,遭到了河流的报复。今天人们重新认识人与河流的关系,致力于追求人与河流的和谐。由此可见()‎ ‎①实践是有意识的活动,认识是推动实践发展的动力 ‎②实践具有目的性,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形成理性认识 ‎③实践具有历史性,认识必然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 ‎④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③‎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在不同生产力水平下,人们对人与河流关系的不同认识,体现了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也说明实践具有历史性,③④正确。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①错误,排除。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②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本题考查实践的相关知识。‎ ‎25. 据报道,天文学家分析150光年外一颗白矮星周围的岩石碎片发现,他们可能是含有大量水分的一颗行星留下的残骸。这是首次在太阳系外发现含水行星的残骸,表明很久以前那里可能有类似地球的宜居行星。这一发现进一步佐证 ‎①认识的不断完善决定着实践的不断深化 ②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③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不断超越历史条件的制约④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而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表述错误,实践决定认识,认识的不断完善不能决定实践; ‎ ‎②符合题意,天文学家的发现表明只有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 ‎③表述错误,物质决定意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不能超越历史条件的制约,而且总会受特定物质生活条件的制约; ‎ ‎④符合题意,首次对太阳系外的发现说明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而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 故选:C 二、材料分析题(共25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夏,我国西南部分地区遭遇了严重旱情,为当地百姓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面对旱情,大多数群众开始积极抗旱救灾。但也有一些人思想“另类”,议论纷纷:第一种人说,一切都是天意,天命不可违;第二种人说,旱灾已成定局,过一天算一天吧;第三种人说,旱情不可避免, 但事在人为,我们应该把损失缩减到最低程度。 ‎ 上述三种人的说法分别属于什么哲学派别,其基本观点各是什么?‎ ‎【答案】(1)第一种人认为“天命不可违”,属于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其基本观点是: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2)第二种人认识到“旱灾已成定局”,但消极等待,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其基本观点是:承认世界本原是物质,但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而且否认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3)第三种人认识到旱情不可避免, 但事在人为,我们应该把损失缩减到最低程度。,属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其基本观点是: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而且承认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我国西南部分地区遭遇了严重旱情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学生回答:上述二种人的说法分别属于什么哲学派别,其基本观点各是什么?本题比较简单,考查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第一种人认为一切都是天意,天命不可违属于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其基本观点是: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第二种人认为“旱灾已成定局,过一天算一天吧” 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其基本观点是: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但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而且否认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第三种人认识到旱情不可避免, 但事在人为,我们应该把损失缩减到最低程度。,属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其基本观点是: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而且承认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点睛】唯物主义:‎ 基本观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本原,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派生。‎ 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进步性:否认神创论,坚持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 (2)局限性:只是猜测,没有科学依据;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1)进步性: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2)局限性: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唯心史观(不彻底性)‎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27.据医学史料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个医生给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挽救了该青年的生命。其他医生纷纷仿效,结果造成了大量受血者死亡,输血医疗手段便被禁止使用。19世纪80年代,北美洲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输人血,产妇起死回生。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却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1901年维也纳医生莱因茨坦发现了人的血型系统,才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 ‎ 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个道理的?‎ ‎【答案】(1)第一次输羊血成功,从而发现输血可以救治病人,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从输羊血到输人血直到终于解决输血问题,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输羊血的成功及大量受血者残废和输人血的再次成功及一次输血医疗热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终因发现血型系统而使输血问题得以成功解决,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 ‎(4)为救人而输血失败的原因,直至发现人的确定血型系统,从而最终解决输血问题,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 ‎【解析】‎ ‎【分析】‎ 本题要求回答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道理的?属于体现类主观试题,解答本题的基本思路是以该原理的四个角度为根据,充分提取材料信息,有理有据地加以说明。一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材料第一次输羊血成功,从而发现输血可以救治病人可以体现。二是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材料中从输羊血到输人血直到终于解决输血问题可以体现。三是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材料中输羊血的成功及大量受血者残废和输人血的再次成功及一次输血医疗热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终因发现血型系统而使输血问题得以成功解决可以体现。四是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综合材料为救人而输血失败的原因,直至发现人的确定血型系统,从而最终解决输血问题可以体现。‎ ‎【详解】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属于体现类试题。“体现类”题目的要求是:抽象出设问指定的材料内容所联系的理论知识,实现材料内容与相关知识的正确联结,并将其以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解答这类题目可采用“定点—透联—作答”的三步解答法,具体的解题思路是定点、透联、作答。首先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的四个表现,即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发展动力、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列出来,然后看上述四点在材料中是怎样体现的。‎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