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模拟高考人教版必修四第8课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发展观(2)专题练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模拟高考人教版必修四第8课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发展观(2)专题练习

发展的普遍性 ‎1.(2017·江苏政治)某村本来比较落后,村支书王某想到一个创业的“点子”,希望把该村打造成3D壁画村。起初村里的老人们非常反对,认为没有什么用。但后来随着计划的实施,游客越来越多,村里的收入大为增加,老人们的态度也逐渐转变。由此可见 ‎①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 ‎③创新推动社会制度的变革 ④认识具有普遍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 ‎2.“互联网+”是中国经济发展“与时偕行”所做的必然选择,也必将贯穿整个“十三五”,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下列选项与材料中的观点一致的是 ‎①长江后浪推前浪 ‎ ‎②权,然后知情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 ‎ ‎③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 ‎④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发展的普遍性 唯物辩证法所说的发展包括三个层面: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1.自然界是发展的 自然界总是处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中。从机械运动到物理运动、化学运动,再到生物运动,整个自然界经历了一个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无生命物质到生命物质,从生命物质到人的漫长的前进和上升过程。‎ ‎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1)纵观历史的进程,人类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一些国家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人类还将进入共产主义社会,而共产主义社会仍将继续发展。‎ ‎(2)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表明,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1)每个人的认识都经历着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过程,对各种事物的认识也都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整个人类的认识也是不断发展的。认识没有终点,科学没有顶峰。‎ ‎(2)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都说明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4.全面理解掌握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 辩证法从本质上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紧密联系。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5.全面理解创新的社会作用 ‎(1)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科技的每一进步都是通过创新实现的,创新更新了人们的生产工具,促进了生产技术的进步,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开辟了更广阔的劳动对象,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3)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创新推动着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使得人类的认识对象和范围日趋广阔,使得人类思维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 ‎(4)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 ‎ 正确理解运动、变化、发展的区别与联系 类别 运动 变化 发展 区别 含义 指宇宙中一切事物的变化和过程,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运动中所发生的状态乃至性质的改变 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变化,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特点 ‎(1)没有规定事物运动、变化的性质和趋势 ‎(2)运动、变化比发展广泛 ‎(1)揭示了事物运动变化所包含的前进的趋向性 ‎(2)发展比运动、变化深刻 联系 运动包括变化和发展,有运动才会有变化和发展;发展是运动、变化的更高层次,揭示了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整体趋势和方向。三个概念都表明事物不是绝对静止的,不是凝固和僵化的 ‎1.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任何自然客体作为一个系统,都可以通过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进行自我调节,在一定时间进程中维持稳态或者过渡到更高的稳态,实现从无序到有序的进化;但另一方面,由于能量的耗散而不断趋于组织程度的降低,又表现出从有序到无序的退化趋势,最后归于衰落和崩解。材料揭示了 ‎①自然界相对静止和变化发展是必然和偶然的统一 ‎ ‎②自然界处于一种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状态 ‎ ‎③自然界的发展是由物质世界的相互联系所引起的 ‎ ‎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是曲折而又漫长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城镇化即等同于城市建设”,这一思维长期以来被很多地方的施政者奉为圭臬。有鉴于此,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将城市化目标落实到“人”上面,要提高城市发展的宜居性。这是对过去“重物轻人”“见物不见人”发展理念的一种纠正;同时强调城市化要带动新农村的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这一过程说明,人们对城市化建设的认识 ‎①是一个不断超越历史的过程 ‎②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 ‎③是一个不断克服片面性错误的过程 ‎ ‎④是一个由浅入深的历史的发展过程 A.②④ B.③④ C.①② D.①③ ‎ ‎3.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的经济发展思维是“特区—优惠政策”模式,通过局地开放、优惠政策来吸引生产要素流入。而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强调贸易投资便利化,推动制度创新,强调“可复制、可推广”。这一变化表明 A.“复制”别人的经验或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自身的发展 B.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我们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 C.我国对外开放的实践活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D.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4.自主创新,不是自我创新。一字之差,大不一样。自我创新,是什么都自己来。而自主创新,是在开放的前提下创新。借助前人的肩膀,吸收世界好的东西,在此基础上进行模仿加创造,这是经济规律。从哲学上看,自主创新与自我创新大不一样,表现在 A.是否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B.是否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 C.是否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D.是否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5‎ ‎.艾子有个老朋友叫虞任,他有一个刚满两周岁的女儿。艾子见了十分喜欢,便为自己的儿子订婚。虞任也很高兴,问:“你的儿子几岁了?”艾子回答:“四岁。”虞任沉下脸来:“你要我的女儿嫁给一个老头子吗?”艾子不明白他的意思:“为什么呢?”虞任说:“你儿子四岁,我女儿两岁,你儿子比我女儿大一倍年纪。倘若我女儿二十岁出嫁,你儿子不就已经四十岁了吗?要是我女儿二十五岁出嫁,你儿子不是已经五十岁了吗?你这不是想叫我女儿去嫁给一个老头子吗?”‎ ‎(1)虞任为什么会得出“幼女配老翁”的结论?‎ ‎(2)为什么说发展具有普遍性?‎ ‎【参考答案】‎ ‎1.D 【解析】材料信息“任何自然客体作为一个系统,都可以通过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进行自我调节,在一定时间进程中维持稳态或者过渡到更高的稳态,实现从无序到有序的进化”体现了②③。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必然的,①观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自然界,没有涉及人类社会,④中的“人类社会”与题意无关,排除。‎ ‎【参考答案】‎ ‎3.B 【解析】设立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的意义堪比1979年建立深圳特区。深圳特区建立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开始,而时隔30多年后,上海自贸试验区获批意味着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了全新的历史阶段。本题材料强调的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的设立是在对“特区—优惠政策”模式辩证否定的基础上进行的,体现了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故B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A、D两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故不能入选;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故C项表述不科学,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B项。‎ ‎4.D 【解析】自主创新是高考中常考的内容,属于长效命题。此题与一般设计不同,通过自主创新与自我创新作比较,来考查考生对自主创新的认识。从材料可以看出,自主创新既强调发挥自己的潜能,又重视外部条件的作用,是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表现,而自我创新忽视了外因的作用,故选D。其他选项不合题意。‎ ‎5‎ ‎.【答案】(1)虞任没有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虞任之所以得出“幼女配老翁”的结论,是因为他没有把小孩的年龄增加如实地看成一个发展过程,而是看成了几个点:女儿两岁时,艾儿四岁,相差一倍;女儿二十岁时,艾儿应该是四十岁。实际上女儿从两岁到二十岁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她长了十八岁,同样艾儿也长了十八岁,应该是二十二岁,而不是四十岁。‎ ‎(2)发展之所以具有普遍性,是因为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也是发展的。一句话,整个世界是发展的,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解析】本题借助于一则笑话考查学生对发展的普遍性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明确考查意图,有效捕捉关键信息,实现对基础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