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本溪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政治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辽宁省本溪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政治试题

www.ks5u.com 辽宁省本溪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政治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达尔文在环球考察中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欧洲人来到美洲的火地岛,送给岛上居民一条被子。不料接受赠物的居民把被子撕成一块块布片,分给当地的每一个人。好端端的被子变成没有用的碎布片。这分送布片的举动主要说明( )‎ A. 当时居民不需要被子 B. 当地居民仍然保持着平均分配的原始习俗 C. 当地人实行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 D. 当地居民睡觉没有使用被子的习惯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原始社会的分配。AD:当时居民不需要被子、当地居民睡觉没有使用被子的习惯,都不符合题意,AD排除。‎ B:分送布片的举动主要说明当地居民没有私有观念,仍然保持着平均分配的原始习俗,B符合题意。‎ C:题中阐释的是分配,不是生产资料归谁所有,C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2.“土地是封建社会主要的生产资料,地主阶级掌握了绝大部分的土地,农民没有或者只有少量土地,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租种地主的土地,把大部分的劳动成果作为地租交给地主,忍受地主的剥削。”材料表明(    )‎ A. 生产方式决定消费方式 B. 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C. 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D. 分配反作用于生产 ‎【答案】C ‎【解析】‎ 由于地主阶级掌握了大量的土地,大量土地归地主阶级所有,而农民没有或者只有少量土地,所以不得不忍受地主阶级的剥削,这说明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C项正确;其他选项虽然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C。‎ ‎【点睛】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决定我国的分配制度。‎ ‎3.封建时代的欧洲各国,普遍存在着“金字塔”状的等级制度。等级,依据占有领地的多少而定。国王居于“金字塔”的顶端,国王以下有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骑士是等级最低的封建主。僧侣中的上层,包括教皇、大教主、主教、修道院长等,也是大土地所有者,他们同贵族一样,享有广泛的政治和经济特权。处于封建等级最底层的,是广大农民和其他劳动者,他们背负着整个封建上层等级的压迫。这说明 ‎①奴隶制被封建制所替代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 ‎②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 ‎③阶级就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各种集团 ‎ ‎④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②④:题干材料说明奴隶制被封建制所替代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①②④正确。‎ ‎③:选项③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不选。‎ 故本题选B。‎ ‎4.私有制、阶级、国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 个体劳动的盛行 B. 生产力的发展 C. 生产关系的变化 D. 贫富分化的出现 ‎【答案】B ‎【解析】‎ ‎【详解】B:私有制、阶级、国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得生产关系必须与之相适应,由此推动私有制、阶级、国家产生相继产生,B符合题意。‎ ACD:个体劳动的盛行、生产关系的变化、贫富分化的出现等,其根源都是生产力的发展,AC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劳动逐渐盛行起来。原来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被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代替,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最早归家庭私有的主要是生产工具和牲畜,后来土地也变成私有财产,这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贫富分化的加剧,使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漫长的原始社会解体了。‎ ‎5.在阶级社会里,剥削阶级都要靠剥削他人的劳动来发财致富,被剥削阶级要被迫为剥削阶级提供无偿劳动。就这一点来看,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共同点是 A. 剥削的基础相同 B. 剥削的形式相同 C. 剥削的本质相同 D. 剥削的程度相同 ‎【答案】C ‎【解析】‎ ‎【详解】C:就剥削与被剥削这一点来看,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共同点是剥削者都是占有了被剥削者的生产资料,它们剥削的本质是相同的,C符合题意。‎ ABD:奴隶社会剥削的基础是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封建社会剥削的基础是封建土地所有制,资本主义社会剥削的基础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它们剥削的基础并不完全相同,剥削的形式、剥削的程度等都是不同的,AB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6.马克思指出:“罗马的奴隶是由锁链,雇佣工人是由看不见的线系在自己的所有者手里。”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三卷第六二九页),这根“看不见的线”是指 A. 工人对资本家的人身依附关系 B. 资本主义剥削关系 C. 资产阶级国家政权 D. 资本主义私有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D: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雇佣工人的所有者是资本家。而雇佣工人之所以系在资本家手里,根子就在于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工人没有任何生产资料,即资本主义私有制。因此,“看不见的线”是指资本主义私有制,D正确。‎ ABC:选项ABC均不符合题意,不选。‎ 故本题选D。‎ ‎7.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 )‎ A.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B.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C. 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D. 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教材知识,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也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故A正确;BCD都不是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故不选BCD。故选A。‎ ‎8. 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缺陷在于 ‎①没有看到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和阶级对立 ‎②未能科学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矛盾的根源 ‎③未能提出取代资本主义的新的生产关系 ‎④未能找到通向未来社会的正确道路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空想社会主义者注意到那个时代的社会矛盾,也察觉到阶级对立的事实,但从根本上说,他们不了解阶级和阶级斗争,不懂得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空想社会主义者不了解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所承担的历史使命,无法找到实现社会主义理想的可靠社会力量。②④为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缺陷,选C。①③空想社会主义的缺陷,但不是根本的缺陷,排除。‎ 考点: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缺陷 点评:本题考查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缺陷。审题时要抓住关键词“根本缺陷”。‎ ‎9. 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虽然在不同程度上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批判了它的罪恶,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天才的设想,但存在着局限性,是一种不具现实性的社会主义理想,这是因为他们(  )‎ ‎①不理解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②不懂得共产主义胜利的客观必然性 ‎③否定无产阶级的历史作用 ‎④支持资产阶级革命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空想社会主义者注意到那个时代的社会矛盾,也察觉到阶级对立的事实,但从根本上说,他们不了解阶级和阶级斗争,不懂得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空想社会主义者不了解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所承担的历史使命,无法找到实现社会主义理想的可靠社会力量。①②③均为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缺陷,选A。④不是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缺陷,排除。‎ 考点: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缺陷 点评:正确选择本题可尝试用排除法,三项组合只要有一项是错的就可进行排除,最后确定正确答案。‎ ‎10.170年前,《共产党宣言》横空出世,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从中我们可以解读出 ‎①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真理性 ‎②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是中国发展的制度保障 ‎③要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 ‎④《共产党宣言》回答了发展新时代社会主义课题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这说明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认识具有上升性,要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①③适合题意;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是中国发展的思想保障,②错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了发展新时代社会主义课题,④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B。‎ ‎【点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以往一切旧哲学的基本特征,“三个统一”的关键在于实践的观点。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本质特征。‎ ‎11.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两个具体表现分别是(  )‎ ‎①社会生产和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 ‎②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 ‎③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④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①③‎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爆发经济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具体表现为:一是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二是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这些将激发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②③符合题意,选B。①不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具体表现,社会生产和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任何社会都存在。④与题干重复,不选。‎ 考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具体表现 点评:本题考查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两个具体表现,是课本知识的再现,可以用直选法直接选出答案。‎ ‎12.下列各项,能够说明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是 ‎①斗争的性质是反帝反封建 ‎②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 ‎③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④是当时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③: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②③符合题意。‎ ‎①:五四运动之前的革命运动和五四运动斗争的性质都是反帝反封建,①不合题意。‎ ‎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当时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不是资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④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3.2018年5月,习近平同志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讲话中指出:“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给苦苦探寻救亡图存出路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全新选择”。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带来全新面貌的根本原因是其 A. 指明了社会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 B. 反映了自己所处时代的客观要求和社会发展的趋势 C. 动员和掌握群众,为社会变革提供巨大物质力量 D. 唤醒了人们的革命意识,为社会变革提供精神动力 ‎【答案】B ‎【解析】‎ ‎【详解】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带来全新面貌的根本原因,在于它反映了自己所处时代的客观要求和社会发展的趋势,把握了时代的脉搏,B项符合题意;A项不是根本原因;马克思主义能够动员和掌握群众,为社会变革提供巨大的精神力量而非物质力量,C项说法错误;D项不属于根本原因;正确选项为B。‎ ‎【点睛】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就是因为它们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 ‎14.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铸就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这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这表明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①这些革命精神体现了所有中国人的共同价值追求 ‎②这些革命精神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③这些革命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 ‎④这些革命精神铸就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些革命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①说法错误,错在“所有”;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结晶,④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 ‎15.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我国的主要矛盾是 A. 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B. 建立先进的工业国对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C. 生产社会化对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D. 新民主主义对社会主义之间的矛盾 ‎【答案】B ‎【解析】‎ ‎【详解】B: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B正确。‎ ACD:选项ACD均不符合题意,不选。‎ 故本题选B。‎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40分。‎ ‎16.在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性大危机期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44%,社会生产大约后退到1908~1909年的水平,还毁坏了大量的社会财富。美国毁坏了92座炼钢炉、英国毁坏了72座、德国毁坏了28座、法国毁坏了10座;1933年,美国有1 040万亩棉花在棉田中被铲倒毁掉,有540万头猪抛进密西西比河;英国的大批鲜橘子、巴西的2 200万袋咖啡被倒进了大海。危机还使劳动者大批失业。据1932年9月《幸福》杂志估计,美国有3400万成年男女和儿童,即约占全国总人口的28%的人口无法维持生计,200万人到处流浪,平均每3个可以工作的人中,就有1个人失业。‎ 请回答:‎ ‎(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体表现在?‎ ‎(2)应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答案】(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在: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被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 ‎(2)经济危机集中地体现和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局限性和历史过渡性,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无力驾驭社会化大生产的有力证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必然要求一种新的、更加先进的社会关系来代替它。‎ ‎【解析】‎ ‎【分析】‎ 本题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为话题,考查考生有关经济危机的知识。‎ ‎【详解】(1)本题要求回答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体表现在?‎ 本题属于简答题,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考生可从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被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的角度作答。‎ ‎(2)本题要求回答应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本题为认识类试题,解答本题,可从两方面考虑:一是经济危机集中地体现和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局限性和历史过渡性;二是认识到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必然要求一种新的、更加先进的社会关系来代替资本主义制度。‎ ‎【点睛】政治试题解答高分方案:‎ ‎1.快读材料抓中心。在审材料时首先需要运用快速阅读法,边阅读边理解,迅速了解材料所反映的主体对象、性质状态、因果关系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题眼),提炼中心,归纳主题,围绕中心做文章。‎ ‎2.阅读设问抓关键。命题的意图、指向、要求等均在设问中,考生必须仔细审读设问,抓住关键词语,读懂题意,才能准确把握命题意向。一些材料多、文字长、信息量大、层次结构复杂的论述题,不妨先审设问,再返回去对照阅读材料,有了设问的指向和提示,就很容易抓住材料的中心观点。‎ ‎3.回归教材选依据。从记忆中搜索那些与材料、设问相关的理论知识,选定解题的依据:包括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时事知识。‎ ‎4.紧扣题意作解答。一要注意把握答题角度,抓住中心和关键,切忌离开材料和设问泛泛而谈;二要体现辩证思维,要全面、准确、发展地看问题;三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紧密结合,根据观点分析材料,通过材料推导、印证观点;四要言简意赅,具有逻辑性,恰当使用政治术语。‎ ‎17.“1952年下半年至1956年,新中国仅仅用了4年时间就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使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请回答:‎ ‎(1)试分析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2)我国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志是什么?‎ ‎【答案】(1)历史的必然性:一是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二是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三是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四是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 ‎(2)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亿万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作出的决定性选择。‎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话题,考查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1)本题要求分析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本题属于分析类试题,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本题,依据教材知识,考生可从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四是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的角度作答。‎ ‎(2)我国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志是什么?‎ 本题比较简单,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考生可依据教材知识,从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的角度作答。‎ ‎【点睛】政治主观题的答题要求:‎ ‎(1)联想相关知识:通过审设问明确要考查的知识点或知识范围,然后通过审材料,确定要调动和运用哪一个,或哪几个知识点。在联想相关知识时,除了运用设问中所要求的知识点外,还要从该知识点的知识网络中调动一些能解答该题的相关知识点。或者将该知识点分解为几层意思,并以每层意思作为小论点来展开分析,分析中应结合材料中相关信息(即材料语言)。这种情况在解答“怎样体现”类的试题时经常用到。‎ ‎(2)拟写提纲:通过审题,明确了答题类别、设问的主体,以及考查的知识范围和题意后,必须在草稿纸上拟写提纲,这个提纲不要求写出每个要点的完整意思,只要求写出提示性的字或词。然后,依据这个提示性的提纲逐条写出答案要点。‎ ‎(3)组织答案要点:整个答案必须是教材语言、材料语言、时政语言的有机结合,但每个答案要点不强求三种语言结合,可以是一种语言,也可以两种语言的结合。‎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