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解析版)‎ 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亚里士多德说:“古往今来人们开始哲理探索,都应起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一个有所迷惑和惊异的人,每每惭愧自己的愚昧与无知,他们探索哲理的目的就是为了脱出愚蠢。”而惊异、迷惑产生于人们的实践活动。这说明()‎ A. 哲学智慧是人努力想象出来的 B. 哲学产生于哲学家的惊讶和迷惑 C. 人们创造哲学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D. 哲学是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产生的 ‎【答案】D ‎【解析】‎ ‎“古往今来人们开始哲理探索,都应起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说明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故D选项符合题意,排除A、B;C说法错误,人们创造哲学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是为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2.中国人说: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人类需要伟大思想家的指引。社会永远在变化,新的时代呼唤新的智慧。这种新的智慧()‎ ‎①能够正确地反映时代的任务、要求和历史趋势 ‎②能反映新时代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的状态 ‎③能帮助人们正确看待自然、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④能为揭示自然界、人类社会提供具体方法的指导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 ‎①符合题意,新的时代呼唤的是能正确反映时代任务和要求的新的智慧。②不合题意,这种智慧是从新时代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的状态中抽象出来的共同的一般的智慧。③符合题意,这种正确反映时代要求的智慧能帮助人们正确看待自然、社会的变化和发展。故选B。④表述错误,这种智慧只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3.“苦中作乐”是中国人的一种幸福哲学。正是这种哲学,使中国人能够乐观地看待苦难,支撑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在逆境中奋起,在灾难中前行。这表明()‎ ‎①哲学为人们生活提供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指导 ‎②只要拥有了正确的世界观,就能成为哲学家 ‎③哲学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④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符合题意,“苦中作乐”的哲学,使中国人能够乐观地看待苦难,体现了哲学为人们生活提供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指导。②表述错误,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③表述错误,哲学是主观的,不能起决定作用。④符合题意,这是这样的持有“苦中作乐”的世界观,才能支撑中国人在逆境中奋起,在灾难中前行的做事方法。故选C。‎ ‎【点睛】哲学与世界观: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它们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都是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但世界观是自发形成的,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等于哲学。‎ ‎4.习近平主席在主持“辩证唯物主义”集体学习时指出,安排这次学习,目的是推动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更全面、更完整的了解。要学好哲学的原因是()‎ ‎①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②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③哲学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能 ‎④哲学为科学研究提供具体的方法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②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 ‎①表述错误,科学的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②符合题意,要学好哲学的原因在于哲学的作用。③符合题意,要学好哲学的原因在于哲学能为我们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故选D。④表述错误,哲学只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5.德国可以诚实面对历史,与欧洲团结起来,而日本却不能承认侵略事实,导致与邻国关系紧张,其原因在于()‎ A.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B. 方法论决定世界观,世界观体现方法论 C. 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D. 哲学能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答案】A ‎【解析】‎ ‎【详解】A符合题意,德国可以诚实面对历史的世界观,决定了其能与欧洲团结起来的做事方法,日本的不能承认侵略事实的世界观,导致与邻国关系紧张的做事方法。故选A。B表述错误,世界观决定方法论,不是方法论决定世界观。C不合题意,不是材料中的原因。D表述错误,真正的哲学能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点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区别:1、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2、世界观主要说明世界是什么,方法论则是从我们应该怎么办的角度思考问题。联系: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6.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不断重塑着哲学的面貌和特征,科学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为哲学发展昭示了新方向。哲学工作者应密切关注科技发展的前沿,将其作为哲学创新的重要立足点。这表明()‎ A. 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 B. 哲学的发展离不开具体科学的支持 C. 哲学是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D. 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指导 ‎【答案】B ‎【解析】‎ ‎【详解】A表述错误,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B符合题意,材料中“科学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为哲学发展昭示了新方向”体现了哲学的发展离不开具体科学的支持。故选B。C表述错误,科学的哲学是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D不合题意,材料中强调的是具体科学对哲学的作用。‎ ‎7.近年来,科学家先后发现了1.8万种新物种,包括格兰芬多毛圆蛛、食根鼠、魔鬼兰花、血骨茄等,证实了曾经对新物种的预测。这再次佐证了()‎ A. 存在是世界的本原 B. 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C. 思维是世界的本原 D. 思维是存在的正确反映 ‎【答案】B ‎【解析】‎ 题目中,近年来,科学家通过实践先后发现了1.8万种新物种,说明了我们的这个客观的物质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即体现了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故B选项入选。A选项错误,题目中没有体现。C选项表述本身错误。D选项错误,思维是存在的反映,但不都是正确的。‎ 点睛:正确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 区 别 内容 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地位 是哲学基本问题中最重要的方面 是哲学基本问题中从属的方面 意义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各种哲学由于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分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可知论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人能够认识世界,这已被人的实践活动所证实。不可知论认为思维不能正确地反映存在。这种观点忽视了社会实践的发展和人类的认识能力总是在不断地提高 联系 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一方面问题的解决是第二方面问题解决的前提和基础,第二方面内容是第一方面内容的展开和深化;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解决也影响第一方面的彻底解决 ‎8.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总结中国实践,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由此可见()‎ A. 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B. 哲学是时代进步的发动机和助推器 C. 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D. 真正的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答案】C ‎【解析】‎ ‎【详解】A表述错误,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总结和生活,真正的哲学才是精华。B不合题意,材料中讲的哲学对时代的总结,不是哲学对时代的作用。C符合题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真正的哲学,是顺应时代发展,总结中国实践而产生,可见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D不合题意,材料不是描述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故选C。‎ ‎9.任何哲学只不过是在思想上反映出来的时代内容,都会影响着时代的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任何哲学都可以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 B. 哲学的产生与时代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C. 哲学可以对社会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 D. 任何哲学都正确地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恩格斯说:“任何哲学只不过是在思想上反映出来的时代内容”。 表明哲学的产生与当时时代的经济、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B正确且适合题意;,只有真正的哲学才可以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而不是任何哲学。A说法错误;哲学作为社会变革的先导,可以对社会经济、政治发展起反作用而不是决定性作用,C说法错误;只有真正的哲学才能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而不是任何哲学,D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本题考查哲学与时代精神。‎ ‎10.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对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对社会发展的进步和谐,对人们的思想意识的转变和社会道德风尚都会产生巨大而深刻的影响。这反映出()‎ ‎①哲学可以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②哲学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 ‎③哲学可以为社会发展奠定基础 ‎④哲学反作用于一定形态的经济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符合题意,材料中提到哲学对人们的思想意识的转变和社会道德风尚会产生巨大而深刻的影响,体现了哲学可以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②表述错误,哲学不起决定作用。③表述错误,哲学是主观的,不起基础性作用。④符合题意,材料中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对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体现了哲学反作用于一定形态的经济。故选C。‎ ‎11.陆游在封建统治阶级向外来侵略势力委曲求和、爱国抱负得不到施展的背景下,在《卜算子咏梅》中哀叹残雪中凋零的梅花,表现出孤芳自赏、凄凉抑郁的调子;毛泽东在我国遭受三年自然灾害、中苏论战的情况下,在《卜算子咏梅》中赞叹冰雪中怒放的梅花,表明中国共产党人的决心,在险恶的环境下决不屈服,勇敢地迎接挑战。可见()‎ ‎①人体的生理活动对人的意识活动产生重要的影响 ‎②对同一客观事物的反映会出现正确与错误的差别 ‎③理想抱负和人生态度影响人们对客观事实的认识 ‎④诗人审美情趣的差别受客观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同样面临困难,同样是咏梅,不同历史背景下的陆游和毛泽东,由于他们的思想境界不同,理想抱负不同,人生态度不同,所以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就不同,这表明理想抱负和人生态度等主观因素影响人们对客观事实的认识,③④项符合题意;意识活动能够调节和控制人体生理机能,①项说法错误;对同一客观事物会出现不同的反映,但不等于是正确与错误的差别,②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 ‎【点睛】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 ‎ ①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 在阶级社会中,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面对同一事物或行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人会作出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 ‎ ‎ ②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往往会因人而异: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所站立场不同,对其价值的评价也会不同。‎ ‎12.《蜀道难》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品,诗人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艺术地再现了蜀遒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显示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这说明意识()‎ A. 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B. 是客观存在的真实写照 C. 是对客观存在能动的反映 D. 是对客观对象的直接“复制”‎ ‎【答案】C ‎【解析】‎ 材料没有体现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A项不选;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并不一定是客观存在的真实写照,B项不选;《蜀道难》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这说明意识是对客观存在能动的反映,C项正确;意识并不是对客观对象的直接“复制”,D项错误,故本题答案应为C。‎ ‎【点睛】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正确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的反映,错误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歪曲的,虚幻的反映。‎ ‎13.“相对时空观”认为:当物质运动达到一定的速度时,时间会随着物质运动速度的增大而变慢。根据相对论理论推算,当飞船以99.9%光速运动时,飞船内的人过了五天,而地球上则过了一年,如果人类能造出这样的飞船,人类就能够穿越未来。这表明()‎ A. 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B. 规律会随着时空的变化而变化 C. 人们可以突破客观规律的制约 D. 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上述材料可知,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故选项A正确。选项B说法错误,因为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只要条件具备,规律就会发生作用,故排除;选项C说法错误,因为规律是客观的,故排除。选项D与题意无关,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考点: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14.颐和园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借景周围的山水环境因势而建,其亭台、长廊、殿堂、庙宇和小桥等人工景观与自然山峦和开阔的湖面相互和谐、艺术地融为一体,高度体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的造园准则,堪称中国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杰作。其造园准则运用的哲学思维有()‎ ‎①以客观自然环境为基础进行园林设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②尊重自然规律、建筑规律,将艺术融入自然和人文景观 ‎③通过人类活动改造自然环境,使之适应建筑艺术发展的需要 ‎④取各种建筑艺术的优势,在园林设计中实现各类艺术的融合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准则以客观自然环境为基础进行园林设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①正确;“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准则尊重自然规律、建筑规律,将艺术融入自然和人文景观,②正确;“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准则是使建筑艺术适应自然环境的需要,不是使自然环境适应建筑艺术的需要,③错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准则不是强调在园林设计中实现各类艺术的融合,④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A。‎ ‎15.据国家统计局2018年1月的数据显示:不管从生产角度,还是从消费角度,中国经济稳中有进、向好势头持续发展。这一结论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 绝对静止与相对运动的统一 B. 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C.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D. 思维与存在具有可知性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不管从生产角度,还是从消费角度,中国经济稳中有进,向好势头持续发展,这一结论体现了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B正确且符合题意;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A说法错误;C与题意不符,应排除;应是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D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 ‎【点睛】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暂时的、有条件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整个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体。只承认运动,不承认静止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不变论。‎ ‎16.下列漫画(懒惰就像是一只笼子,关住了知识的仓库,让你一事无成。)‎ 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 A. 要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B. 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作为 C. 发挥意识对认识世界的促进作用 D. 要树立创新意识,打破枷锁 ‎【答案】B ‎【解析】‎ 漫画没有强调要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A项不选;漫画是讽刺懒惰,不做事的人,这是启示我们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作为,B项正确;正确的意识才会对认识世界有促进作用,C项说法本身不准确;漫画没有强调要树立创新意识,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B。‎ ‎17.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心理效应。首因效应是指事物给人的最初印象容易长期在记忆中占支配地位;近因效应是指事物给人的最后印象在记忆中占主导地位,人可能会因近因效应突然改变对该事物的原有看法。以下从哲学角度对这两种心理效应的评价合理的是()‎ ‎①首因效应忽视了物质的存在方式是运动 ‎②近因效应忽视了事物是绝对静止的 ‎③二者都犯了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的错误 ‎④二者都不懂得事物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A. ②④ B. ①④ C. ①③ D. ②③‎ ‎【答案】B ‎【解析】‎ 首因效应强调事物给人的最初印象较为深刻,它忽视了物质的存在方式是运动,事物是在不断运动变化的,最初印象并不可靠,①正确;事物是相对静止的,不是绝对静止的,②错误;近因效应和首因效应都承认了相对静止,并没有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的错误,③不选;近因效应和首因效应都承认了相对静止而忽视了事物的运动,都不懂得事物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B。‎ ‎【点睛】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18.下面漫画告诉我们()‎ ‎①世界按照自身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着 ‎②生活中改变自己比改变世界更重要 ‎③改变自己是改变世界的前提和基础 ‎④要反对安于现状、无所作为的思想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题中,世界上太多事情,我们无法改变,因为世界按照自身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着,①符合题意;我们只好改变自己,体现了要反对安于现状、无所作为的思想,④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生活中改变自己比改变世界更重要,②不符合题意;尊重客观规律是改变世界的前提和基础,③错误。故选B。‎ ‎19.我希望,有朋自远方来,岁月不改其性,红尘不染其心;我希望岁月无痕,大地不老——201路最美际遇充满诗情和画意。但从哲学角度看()‎ ‎①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不存在“不改其性”的朋友 ‎②物质的运动具有绝对性,不存在“大地不老”的现象 ‎③物质决定意识,人在红尘面前是无能为力的,“不染其心”是不可能存在的 ‎④物质的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岁月无痕”只能是美好的祝福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A ‎【解析】‎ 本题以最美寄语为载体,考查物质与运动、物质与意识等相关知识,题肢③说法错误,因为该观点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故排除;题肢④说法错误,因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考点定位】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20.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这一要求的哲学依据是()‎ ‎①人的活动与自然生态存在不可解决的矛盾,只有国家才能缓和 ‎②自然界具有客观性,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要求保护环境 ‎③形成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认识是我们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关键 ‎④尊重自然界的物质性才能在改造自然的活动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体现了自然界具有客观性,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要求保护环境,因此要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尊重自然界的物质性才能在改造自然的活动中做出正确的选择,②④项符合题意;尊重自然规律,人与自然可以和谐相处,①项说法错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关键是按照自然规律办事,而不是形成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认识,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 ‎【点睛】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21.人工智能研究团队指出,机器人会通过不断试错,记住那些能帮助它们完成某一任务的符号、单词和信号,并将这些信息存储在自己的循环神经网络中,从而学会了彼此合作和交流。随着研究人员提出的任务不断加码,语言也不断进化,最终,机器人学会了通过用不同的单词组成句子彼此交流,从而协同工作。这一研究表明()‎ ‎①机器人彼此协同工作使其行为具有社会性 ‎②机器人自主学习能力是主动创造性的表现 ‎③对人的思维模拟使机器人具有了交流功能 ‎④人工智能的发展使人类不断获得自身的解放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对智能机器人的研究表明,对人的思维模拟使机器人具有了交流功能,人工智能的发展使人类不断获得自身的解放,③④项符合题意;智能机器人本身并不具备意识,也不具备社会性,其智能是人类意识的延伸,是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①②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 ‎【点睛】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又是社会的产物,为人类所特有。意识能使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人们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22.2017年9月,全国新入学的中小学生使用“部编本”语文新教材。新教材一年级第一课是“天地人”“你我他”六个楷书大字,而不是字母aoe。专家解释,对刚走进学校的小朋友来说,一上来就学拼音比较难。把拼音学习推后一个月左右,能减少孩子的畏难情绪,培养认字读书的兴趣。这说明()‎ ‎①意识对事物的反映具有能动性 ‎②人们能认识事物本质并根据需要加以利用 ‎③意识活动具有客观实在性 ‎④客观与主观总是统一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不管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存在,③错误。全国新入学的中小学生将使用“部编本”语文新教材。这体现了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人们能认识事物本质并根据需要加以利用,①②适合题意;我们要实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 ‎【点睛】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并不意味着有了人脑就一定有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并不意味着意识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并不意味着意识与客观事物会完全一致,客观世界中没有的东西,意识能反映出来,恰恰说明了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一种能动的反映,不是照镜子式的机械反映。‎ ‎23.中医将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的不同情绪分为喜、怒、忧、思、悲、恐、惊,称其为“七情”。在一般情况下,“七情”属于人的正常精神活动,但突然受到剧烈的精神刺激,或情绪活动过久,超过了人生理所能调节的范围,引起阴阳失调,气血不和,脏腑功能紊乱,便可导致疾病的发生。从哲学上看()‎ ‎①“七情”的产生是人们情绪变化的结果 ‎②“正常精神活动”和“致病因素”在一定条件下是相互转化的 ‎③我们要充分发挥意识的调控作用,合理调节自己的“七情”‎ ‎④“七情”是否是致病因素是由人的情绪决定的 A. ②③ B. ③④ C. ①④ D. ①③‎ ‎【答案】A ‎【解析】‎ ‎“突然受到剧烈的精神刺激,或情志活动过久,超过了人生理所能调节的范围,引起阴阳失调,气血不和,脏腑功能紊乱,便可导致疾病的发生”,说明“正常精神活动”和“致病因素”在一定条件下是相互转化的,它启示我们要充分发挥意识的调控作用,合理调节自己的“七情”,②③正确。“七情”是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的不同情绪,①④错误。‎ ‎24.“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通过对所处情景的描写为读者勾勒出了一个悲苦哀愁的境界。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所处情景是哀愁情绪的物质载体 ‎②哀愁情绪是所处情景的真实再现 ‎③哀愁情绪对所处情景具有决定作用 ‎④诗人的哀愁情绪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②选项表述错误,哀愁情绪是所处情景的主观反映。③选项表述错误,情绪作为意识不能起决定作用。题目中,李清照通过对所处情景的描写为读者勾勒出了一个悲苦哀愁的境界,其中,所处情景是哀愁情绪的物质载体,诗人的哀愁情绪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故①④选项入选。选B。‎ ‎25.象形文字是华夏文明的智慧结晶,是老祖宗们对原始的描摹事物的记录方式的一种传承。“靈”(灵的繁体)字就是一个缩影。“巫”上面一横代表天,下面一横代表地,一竖代表联通天地,通达天地之人即为巫,三个口字代表念念有词,祈雨成功即为灵验。上述材料表明()‎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③人能够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④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语言文字是老祖宗们对原始的描摹事物的记录方式的一种传承,是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是人能动认识世界的形式,故①②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涉及改造世界,故③与题意不符。④是强调意识的起源和形成过程,材料中强调的是意识对社会的反映,故④与题意不符。‎ 考点:哲学的基本问题、意识的能动作用 ‎26.2017年11月2日,2017中国国际人工智能峰会在上海举行。有近400位行业高层出席本次峰会,深入探讨人工智能在智能制造机器人以及无人驾驶领域的应用、技术突破及难点、未来发展运作模式等问题。关于人工智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仅仅是人的意识的模拟、物化和延长 ‎②具备人的思维器官的功能,具有意识 ‎③可以离开社会存在而产生和不断发展 ‎④没有创造性,不能指导人们改造世界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此题考查意识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符合题意的和错误的选项。人工智能仅仅是人的意识的模拟、物化和延长,没有创造性,不能指导人们改造世界,①④正确;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工智能没有意识,排除②;人工智能不能离开社会存在,排除③。故选D。‎ ‎27.科学家发现,在面对危险或者恐怖场景的时候,人的大脑深处一小团叫作“杏仁核”‎ 的区域总是会进入兴奋状态。“杏仁核”受损的患者,即使面对威胁,也不再产生“害怕”的情感。这表明()‎ A. 意识的内容是由人脑决定的 B. 意识对生理活动有调节作用 C.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D. 人脑是意识形成的生理基础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意识的本质。“杏仁核”受损的患者,即使面对威胁,也不再产生“害怕”的情感。这表明人脑是意识形成的生理基础,D正确且符合题意;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存在而不是由人脑决定的,A说法错误;B C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未体现,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28.2018年1月12日,美国通用汽车(GM)发布了新一代无人驾驶汽车——CruiseAV,该车辆没有方向盘、油门踏板和刹车踏板,为全自动驾驶的汽车。用“驾驶脑”替代驾驶员驾驶认知,并获得驾驶知识和驾驶技巧,使得汽车成为驾驶员自己。材料表明()‎ ‎①借助“驾驶脑”驾驶汽车,体现了意识的能动性 ‎②“驾驶脑”替代人脑,体现人工智能的主动创造性 ‎③“驾驶脑”不等于人脑,只是驾驶员的智能代理 ‎④作为一种新型思维工具,“驾驶脑”可以全面替代驾驶员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 .①③符合题意,根据题意,“发展自动驾驶技术,我们不但要解决“车”的问题,将车做成软件定义的机器;还要解决“人”的问题,用驾驶脑替代驾驶员驾驶认知,并获得驾驶知识和驾驶技巧,使得汽车成为驾驶员自己.”表明驾驶脑不等于人脑,只是驾驶员的智能代理,借助驾驶脑驾驶汽车,体现了意识的能动性; ②错误,意识是人特有的,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人工智能不具有主动创造性;④错误,驾驶脑不能全面替代驾驶员; 故答案为A.  【点睛】‎ 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在实施行动之前还要制定蓝图、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等.  ‎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③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 ‎29.北京科技大学组织416支团队、4412名大学生、213名指导教师参加暑期社会实践,足迹遍布全国及12个境外国家和地区,完成各类公益实践活动300余项。下列有可能发展在其中的实践活动有()‎ ‎①参与当地环保实践②相互交流实践经验③运用科技支持农业④撰写暑期实践报告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符合题意,实践是主体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动性活动,环保实践能改造客观世界,是实践活动。②不合题意,交流经验改造的是主观世界。③符合题意,是主体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故选B。④不合题意,撰写暑期实践报告不是实践活动。‎ ‎30.为了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整治校园环境,创建文明城市,合力打造文明整洁新兰州,兰州市某中学团委组织学生开展了“拒绝白色污染”的活动。“拒绝白色污染”的活动是()‎ ‎①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②主观的社会性活动 ‎③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④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④ D. ①③‎ ‎【答案】C ‎【解析】‎ ‎②选项表述错误,“拒绝白色污染”的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③选项表述错误,“拒绝白色污染”是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而不是一切活动。故“拒绝白色污染”的活动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故①④入选。选C。‎ 二.主观题:‎ ‎31.‎ 豫剧历史悠久,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但随着多元文化媒体发展和人们文化艺术需求的多样化,豫剧格式化表演、缓慢板腔体节奏、难懂的行腔归韵,越来越不适应当代人的审美需求。20世纪90年代以来,豫剧工作者们引入市场机制,把传统戏曲艺术和现代媒体相结合;在继承豫剧优秀传统的基础上,融合其他艺术门类优秀艺术元素,大胆探索创新;立足群众,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深入群众生活积累艺术素材,通过多种形式调动群众参与创作和展演,经过不断努力,以《梨园春》为代表的影视栏目品牌和以《程婴救孤》为代表的舞台剧品牌先后涌现,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豫剧发展迎来了“又一个春天”。‎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知识,说明豫剧发展为何能迎来“又一个春天”。‎ ‎【答案】坚持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豫剧工作者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为豫剧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豫剧工作者引入市场机制,融入其他艺术元素(或:尊重市场规律和艺术规律),拓展了豫剧的发展空间。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豫剧工作者适应时代要求,不断努力,打造了一大批豫剧精品,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促进豫剧的良性发展。‎ ‎【解析】‎ 本题的答题范围非常明确,为“认识运动,把握规律”,题型属于原因类。豫剧发展为何能迎来“又一个春天”,需要根据材料中豫剧的发展措施进行准确理解和分析,对应其发展措施分析体现的哲学道理。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坚持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引入市场机制,尊重和遵循规律;适应时代要求,不断努力,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考点: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32.随着“墨子号”发射升空,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按照规划,未来还将发射多颗量子卫星。到2030年左右,建成一个全球化的广域量子通信网络。对于量子时代的科学应用,中国“量子人”团队有着明确的科研路线图;通过量子通信研究,从初步实现局域量子通信网络,到实现多横多纵的全球范围量子通信网络;通过量子计算研究,为大规模计算难题提供解决方案,实现大数据时代信息的有效挖掘;通过量子精密测量研究,实现新一代定位导航等。到2030年,或许人人家里都有一个“密钥机”;新的量子材料可以改变电池技术,成百倍地扩大电池容量……面对变幻莫测的量子世界,从“被动观测”迈入“主动调控”,人们期待着量子科技开启更美好的未来。‎ ‎(1)材料体现了实践的哪些特征?‎ ‎(2)结合材料,运用把握思维的奥妙的知识,说明中国“量子人”团队制定明确的科研路线图蕴含的哲学道理。‎ ‎【答案】(1)①依靠中国“量子人”团队,我国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体现了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②对于量子时代的科学应用,中国“量子人”‎ 团队有着明确的科研路线图,体现了实践具有能动性,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③从初步实现局域量子通信网络到实现全球范围量子通信网络等,体现了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2)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中国“量子人”团队制定明确的科研路线图旨在实现量子时代的科学应用,开启美好未来。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中国“量子人”团队制定明确的科研路线图,有利于相关科学研究的有序推进。③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中国团队制定明确的科研路线图,是在尊重科研规律基础上主动发挥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的体现。‎ ‎【解析】‎ 本题以“墨子号”发射升空为背景考查实践的特征、意识活动的特征、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1)本题要求考生分析材料中如何体现实践特征的。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客观物质性、社会历史性等特征。考生根据材料中分析即可。我国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体现了实践的社会历史性;制定明确的路线图,体现了实践的主观能动性;从初步实现局域量子通信网络的实现全球范围量子通信网络体现了实践的客观物质性。‎ ‎(2)本题考查“思维的奥妙”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分析说明中国“量子人”团队制定明确的科研路线图蕴含的哲学道理。中国“量子人”团队制定明确的科研路线图是有一定的目的,体现了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该路线图的制定有利于相关科学研究的有序推进,体现了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该路线图的制定需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意识活动的选择性、创造性的体现。‎ ‎【归纳总结】 正确理解实践的基本特点及其关系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①实践的构成要素——主体、手段和对象是客观的。实践的主体是人,实践的手段是物质性的工具,实践的对象是客观事物。‎ ‎②实践活动的过程是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因而也具有客观性。‎ ‎(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实践的这一特征体现了意识对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实践就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①实践的社会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②实践的历史性: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4)实践的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三者的统一体现了在实践问题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特征。‎ ‎33.新常态下经济的最大特点是速度“下台阶”、效益“上台阶”,增长动力实现转换,经济结构实现再平衡。从高速增长进入中高速增长新常态,符合经济发展内在逻辑的变化过程。在经济新常态下,山东省通过改变政府绩效考核这个指挥棒,使全省经济社会的发展更趋科学化、合理化、可持续化。山东调整干部考核体系,将以往最受重视的GDP增长指标在考核中的位置下降到第12位,不但出台了对七大行业过剩产能处置的计划,还实施了22个制造业行业的转型升级实施方案。科学的考核政策,让山东经济发展更趋科学化。预计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占比、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分别比2013年增加1.5个和1.2个百分点,金融服务业、旅游产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都实现了新突破。‎ 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分析山东省把握经济新常态改变政府绩效考核的做法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答案】(1)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山东省改变政府绩效考核办法的决策,体现了经济新常态的客观要求,促进了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 ‎②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山东省对经济新常态的认识,符合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 ‎③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山东省新的考核办法来源于山东省经济发展的实践,对经济发展具有指导作用.‎ ‎【解析】‎ 本题以山东省通过改变政府绩效考核这个指挥棒,使全省经济社会的发展更趋科学化、合理化、可持续化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本题要求考生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分析山东省把握经济新常态改变政府绩效考核的做法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本题答题的知识范围明确,即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相关知识。材料中,山东省改变政府绩效考核办法的决策,体现了经济新常态的客观要求,促进了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考生可以从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的角度说明;材料中,山东省对经济新常态的认识,符合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考生可以从规律的客观性以及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的角度进行分析作答;材料中,山东省新的考核办法来源于山东省经济发展的实践,对经济发展具有指导作用,考生可以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的角度进行分析作答即可。‎ ‎34.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我国最早广泛使用的计算工具叫做算筹,其运算过程被称为“筹算”。到了宋、元时代,由于手工业、商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特别是商业贸易的发展,对数学提出了日益繁重复杂的计算任务。大量的计算问题,要求计算既要迅速又要简便。在这种情况下,古代流传下来的筹算,已经不能适应商贸需要,筹算就水到渠成地演变为珠算。珠算的推广使用,有力地促进了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 筹算到珠算的演变过程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 ‎【答案】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珠算的出现是古代手工业、商业和对外贸易发展的产物。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珠算的产生和推广适应了古代经济发展的需要。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当时,日益繁重复杂的计算任务证明筹算已经不能适应商贸需要,筹算水到渠成地演变为珠算。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珠算的推广使用,促进了我国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 ‎【解析】‎ ‎【详解】这道题考查的知识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知识主要有: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检验标准、目的。材料中的“手工业、商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特别是商业贸易的发展”提出的要求体现了是来源。“大量的计算问题,要求计算既要迅速又要简便”体现了动力。“珠算的推广使用,有力地促进了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体现了检验标准和目的。‎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