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政治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政治试题 解析版

成都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度下期入学考试高二政治试卷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48分。)‎ ‎1.国务院要求各地严格保护历史建筑,严禁随意拆除和破坏已确定为历史建筑的老房子、近现代建筑和工业遗产,不得拆真遗存、建假古董;要在保持历史建筑外观、风貌等特征基础上,合理利用,丰富业态,活化功能,实现保护与利用的统一。这一要求 ‎①旨在展示城市历史风貌,留住城市文化特色 ‎②旨在丰富传统建筑内涵,展现传统文化魅力 ‎③有利于彰显城市文化底蕴,提升城市品质形象 ‎④有利于承袭传统建筑文化,维护城市历史格局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题干中强调要对历史建筑既要保护好又要利用开发好,这样做有利于展示城市历史风貌,留住城市文化特色,彰显城市文化底蕴,提升城市品质形象,故①③符合题意;②错误,题干中举措并不能丰富传统建筑内涵;④错误,传统文化由精华和糟粕,并不能全部承袭有利于承袭,也不是为了维护城市历史格局。故本题答案为C。‎ ‎2.在古代,老百姓只能穿着素色麻布衣服,于是人们用“布衣”和“白丁”来形容老百姓;绫罗绸缎只有贵族官员才能享用,于是贵族少爷便被叫作“纨绔子弟”。“顶戴花翎”是官老爷的别称,“黄袍加身”则意味着臣下当上皇帝。这些服装文化词汇折射出 ‎①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②文化具有历史继承性 ‎③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④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用不同的服装穿着来体现一个人的社会地位,这体现了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同时也体现了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因此①④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文化的历史继承性,因此②不符合题意;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和题意无关,因此③不符合题意;本题正确答案为A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与政治的关系,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3.中国有些历史文化资源成了外国产业资源,如日本版《三国演义》《西游记》,美国版《花木兰》《功夫熊猫》等,都取得了相当不错的经济效益。这启示我们 A. 要尊重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B. 应大力提高我国民族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C. 用法律手段遏制外国的文化掠夺 D. 把经济效益作为文化发展的主要目标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中国有些历史文化资源成了外国产业资源,如日本版《三国演义》、《西游记》,美国版《花木兰》、《功夫熊猫》等,都取得了相当不错的经济效益”这反映出我国丰富的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而被国外抢得了先机,这启示我们应大力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提高我国文化产业的竞争力,故B选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A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D说法明显错误,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文化与经济的关系 ‎4. M中学T班同学小薇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多次荣获“道德之星”光荣称号,老师和同学都对她交口称赞。她因此慢慢摆脱了因学习成绩不理想而产生的自卑心理,自信心越来越强。小薇的成长经历进一步印证 ‎①文化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②文化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有着决定性作用 ‎③优秀文化有利于培育和塑造人的健全人格 ‎④优秀文化是解决人的心理问题的主导力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①和③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②说法错误,“决定性作用”夸大其词;④说法错误,“主导力量”也是对优秀文化的作用做了不切实际的拓展。综合以上分析,答案选B。‎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文化的作用,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等知识点。‎ ‎5.茶文化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东方美人”是台湾苗栗出产的一种名茶,它由当地客家人种植,是被小绿叶蝉咬过的乌龙茶叶。很久以前,英国女王偶然品尝到此茶,将悬在茶杯里的茶叶赞叹为“正在跳舞的东方美女”,茶名由此而得。这种茶的美妙之处还在于可用冰水浸泡,透过冰滴壶,一滴滴冰水滤过茶叶,茶汤香气馥郁,色若琥珀。这表明:‎ A. 文化对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 B. 人们的实践受到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 C. 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D. 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表明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人们在实践中创造文化,也在实践中享用文化,D项符合题意;材料不体现文化对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A项与题意不符;材料不体现文化对于实践活动的影响,B项与题意不符;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C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D。‎ ‎6.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河北某地以文化为魂,将曾是冀南银行第三印钞厂的老房子进行修缮成为红色旅游景点,将老祠堂、抗战地道遗址精心打造成民俗馆、纪念馆,丰富了村庄的文化资源。这样做是基于:‎ ‎①保护和传承历史文脉的需要 ‎ ‎②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③文化物质载体的教育价值 ‎ ‎④文化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文化离不开物质。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将老房子进行修缮成为红色旅游景点,将老祠堂、抗战地道遗址精心打造成民俗馆、纪念馆,这是因为文化物质载体的教育价值,是保护和传承历史文脉的需要,①③适合题意;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②不适合题意;文化有先进健康与落后腐朽之分,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④是不科学的;故本题答案选A。‎ ‎7.我国是一个数千年农业文明古国,古代就有庆五谷丰登、盼国泰民安的农事节庆习俗。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设立和举办此节日有利于:‎ ‎①复兴农耕文化,弘扬中华农耕文明 ‎②发挥农耕文化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引领作用 ‎③展现农村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 ‎④具体展示农民情感,助力乡村振兴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设立和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有利于展现农村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具体展示农民情感,助力乡村振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③④项符合题意;设立和举办此节日并不是为了复兴农耕文化,①项说法错误;农耕文化对现代农业发展有借鉴但起不到引领作用,②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 ‎8. 受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启示,某县政府和企业把“文化车间”建设提上议事日程并积极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政府和企业这样做的理由有 ‎①“文化车间”建设能够丰富职工的精神世界 ‎②“文化车间”建设会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 ‎③人们的精神产品源自物质载体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离不开特定的文化环境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文化对人的影响离不开特定的文化环境,这些都是政府和企业建设“文化车间”的理由。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这说明“文化车间”建设不会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②不选;人们的精神产品源自实践,而不是物质载体,③说法错误。‎ ‎【考点定位】文化对人的影响 ‎【名师点睛】“文化车间”的提法有新意。文化礼堂现在在广大农村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文化车间属于文化建设的新举措。本题考查这样做的理由,而且主体是两个——政府和企业,其实就是在考查优秀文化的作用以及文化建设的意义。‎ ‎9.“治家严,家乃和;居乡恕,乡乃睦。”家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通过家教培育家风,不仅给人生系上品性的“第一粒扣子”,还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周围的人。重视家风教育是因为:‎ ‎①家风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结晶 ‎ ‎②家风影响人们的品格与素养 ‎③家风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 ‎④可以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从题设角度家风文化具有两面性,并不是所有的家风文化都是民族文化的结晶,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结晶,故①错误;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故③错误;题目从重视家风文化的原因出发,考查文化的作用,故②④符合题意。故选C。‎ 考点:此题考查文化的作用。‎ ‎10.提起节日,中国人首先想到的是春节,贴窗花、写春联,大多数西方人可能首先想到圣诞节,唱圣诞歌。上述材料告诉我们:‎ ‎①民族节日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②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④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传统文化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①是错误的;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②是错误的;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③④适合题意;故本题选C。‎ ‎【考点定位】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特别说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可以通过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思想理论、文学艺术、民居建筑、风俗习惯等,不只是体现在民族节日和文化文化遗产中,只是以它们为主。‎ ‎11.Dama(大妈)、Tuhao(土豪)等一些新词在海外媒体或口头交际中成为热点。截至目前,已有245个汉语借词在牛津英语词典中“安家落户”。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 ‎①有利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国际影响力 ‎②体现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③说明尊重文化多样性就能实现世界文化的繁荣 ‎④表明不同民族文化最终会走向完全融合之路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一些汉语词汇在牛津词典中“安家落户”,这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表现,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尊重文化多样性,促进人类文化进步,所以同时体现了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①②两项符合题意;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③项观点错误;文化在交流中发展、融合,但不是完全融合,实现大同,这不利于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④项观点错误。答案选A。‎ ‎12.2018年苏州光华社区元宵灯会上,一条条用彩纸写好的灯谜悬挂整齐,谜语涵盖“廉洁正气,祖国必能稳定”等一批宣传党风廉政、家风家训方面的内容,这些谜语取材于廉政、治家格言和家风小故事,都是群众所喜闻乐见的。这种特别的灯会:‎ ‎①为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养拓展了新渠道 ‎②推动了文化产业发展,保障了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③紧扣了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创新了道德教育形式 ‎④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新载体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选项错误,为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养拓展了新渠道。②选项错误,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保障了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在该灯会上,灯谜取材于廉政、治家格言和家风小故事,都是群众所喜闻乐见的。这种特别的灯会紧扣了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创新了道德教育形式,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新载体。③④选项入选。选D。‎ ‎【点睛】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 ‎ (1)文化事业是指以弘扬主旋律为目的的文化活动及其产品,它不以赚钱为目的。文化产业是以赚钱为目的的文化活动及其产品。文化事业具有创造性和公益性,不以营利为目的;文化产业带有消遣性、娱乐性、益智性和营利性。‎ ‎(2)它们的区别在于以下几个方面:生产目的不同(公共产品;商品);资本来源不同(国家或社会;企业);机构性质不同(事业机构;企业单位);运营机制不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调控方式不同(直接;间接)。‎ ‎13.相对于传统的阅读方式,数字化的阅读方式以更丰富的内容、更立体的形式、更多元化的互动体验方式深受观众青睐。这表明 ‎①科学技术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②现代科技为大众传媒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③大众传媒决定人们的消费观念 ‎④信息技术变革促进了经典文化的流行 A. ②④ B. ①③ C. ①②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符合题意,材料提到数字化阅读的优势体现了科学技术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②符合题意,数字化的阅读促进阅读,促进了文化传播,表明现代科技给大众传媒插上腾飞的翅膀。③表述错误,大众传媒对消费观念不起决定作用。④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提到对经典文化的作用。故选C。‎ ‎14.我国西部各族人民在久远的历史发展中,创造并形成了包括语言、宗教信仰、自然崇拜、神话传说、故事、歌谣、舞蹈、节日、服饰、建筑、手工艺、礼仪习俗以及生存理念、生活和生产方式等在内的民族文化。这些民族文化 ‎①来自于西部各族人民的社会实践活动 ‎②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也有各自特色 ‎③相互吸收,成为统一的中华民族文化 ‎④能够集中反映中华文化的强大生命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文化的特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的特点。这些文化是西部各族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①正确;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有中华文化的共性,也有各自的特色,②正确。中华文化不只是西部各民族文化融合的结果,认为这些民族文化成为统一的中华民族文化的说法错误,③排除;提干部反映中华文化的作用,不体现中华文化的生命力,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A。‎ ‎15. 源远流长的“礼”文化在漫长的文明演进中,积淀了许多协调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规范和准则。今天,我们仍借助这些规范和准则来协调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但赋予了“礼”平等、友善等新的内涵。这说明文化具有 A. 鲜明的民族性 B. 相对的稳定性 C. 时代的先进性 D. 强大的包容性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的关键句是:礼源远流长,今天,我们仍借助这些规范和准则来协调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但赋予了“礼”平等、友善等新的内涵,这体现了“礼”在时代相传中保留胃基本特征,又能够因时而变,这是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特征,ACD都不符合材料主旨,正确答案是B。‎ 考点:传统文化的特点 ‎16. 我国杂技历史悠久,因表演技巧高超而深受观众喜爱。在现代,我国杂技融入音乐、舞蹈等元素,利用声、光、电效果,配以情景故事,既惊险刺激又妙趣横生,许多节目蜚声海内外。我国现在杂技艺术蜚声海内外,主要得益于 ‎①现代传媒超越时空的传播功能 ‎②用现代流行艺术元素取代传统艺术元素 ‎③在继承传统基础上满足了现在观众的审美需求 ‎④以现代艺术手段展现我国杂技的民族特色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我国杂技加入了音乐、舞蹈等元素,体现了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故③符合题意;这些时代元素和效果是我国运用现代技术展现民族文化的表现,故④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现代传媒的作用,故①和题意不符;现代流行艺术能够融入传统艺术之中,但是不能说取代,故②错误。故选D。‎ 考点:我国的外交政策 ‎17. 旗袍、源自满族旗人的长袍,后融合了旗袍马甲和文明新装的特点,并结合了西式裙装的配伍形式,被视为20世纪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和中西交融的设计典范。材料表明 ‎①各民族文化既有个性也有共性 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 ‎③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达 ④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逐渐趋同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③错误;各民族文化各有自身的特点,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不能逐渐趋同,④错误; 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由于各民族间经济的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差异。答案为A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8.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此,我们应该:‎ ‎①坚持主流意识的多元化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②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③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④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③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干,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应该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入选。④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干,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应该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入选。①选项观点表述错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应该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但并不能坚持主流意识的多元化,而是要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排除。②选项观点表述错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应该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对待落后文化,要予以改造或剔除,对待腐朽文化,应坚决抵制,依法取缔。故本题选D。‎ ‎19. 近年来,央视相继推出“最美教师”、“最美孝心”等“最美”系列节目,强调社会教育和价值塑造,挖掘社会真善美,弘扬善良、勇敢、仁爱、乐观、奉献等精神,获得公众好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最美”系列节目受到公众好评,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②主流媒体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助于削弱大众文化影响力 ‎③主流媒体传递正能量,对良莠不齐的文化市场起正确引导作用 ‎④主流媒体能满足人民大众真正的文化需求,决定文化发展方向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主流媒体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并不会削弱大众文化的影响,故②不选;主流媒体的宣传会影响,但不是决定文化的发展,故④不选;①③均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B。‎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大众传媒的功能、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等知识点。‎ ‎20.有人说,我国目前各种思想相互激荡,各种文化相互交融,各种观念相互碰撞,这也是当今时代的特征。用一种思想观念来统一人们的思想,没有必要,也不现实。这种观点错在:‎ ‎①主张放弃指导思想的一元化 ‎②忽视了人们思想文化的差异性 ‎③认为不同思想观念对人的影响不同 ‎④否认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必要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题目中,用一种思想观念来统一人们的思想,没有必要,也不现实,这种观点错在主张放弃指导思想的一元化,否认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必要性。①④符合题意。②选项错误,该观点恰恰强调了人们思想文化的差异性,故排除。③选项错误,题中观点并没有认为不同思想观念对人的影响不同。选B。‎ ‎21.2018年,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将在北京举行。100多年来,历届世界哲学大会一直在不断反思、研讨关于科技、文化、宗教、人生等的重大哲学问题。哲学家们不断反思、研讨重大哲学问题的原因是:‎ ‎①探索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哲学家的使命所在 ‎②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使人聪明 ‎③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④哲学能帮助人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每个具体问题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但哲学有科学、非科学之分,②错误,不选;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但哲学不能帮助人们解决学习生活中的每个具体问题,④错误,不选;②④符合题意,应选,故答案选A。‎ 考点:本题考查生活处处有哲学。‎ ‎22.在经过26天的“长途跋涉”并“养精蓄锐”之后,2019年1月3日上午,低调得似乎都有些淡出公众视野的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厚积薄发,完成了人类史航天史上的一项壮举——成功软着陆在月球背面的南极-艾特肯盆地冯卡门撞击坑。至此,这项略显“隐忍不发”色彩的“月球远征计划”终于度过了最困难和最惊险的时刻由此可知:‎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 ‎②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 ‎③思维和存在相互依赖 ‎ ‎④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①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干,题中嫦娥四号完成壮举,说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入选。④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干,题中嫦娥四号完成壮举,说明人的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入选。②选项观点表述错误,思维是对存在的反映,但并不一定所有思维都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排除。③选项观点表述错误,思维和存在并不是相互依赖,存在决定思维,存在并不依赖思维,排除。故本题选B。‎ ‎【点睛】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之所以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因为:‎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现实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决定着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对哲学其他问题的回答。‎ ‎23.中国古代哲学家杨泉提出:“所以立天地者,水也。成天地者,气也。水土之气,升而为天。”下列与之相一致的观点是:‎ A. 天下万物之理不外乎吾心 B. 气之所聚,理即在焉,然理终为主 C. 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 D. 物是观念的集合 ‎【答案】C ‎【解析】‎ ‎【详解】题目中,该观点“所以立天地者,水也。成天地者,气也。水土之气,升而为天”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气,承认物质决定意识,故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A、D选项均属于主观唯心主义,B选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C选项认为存在于天地间有形象的是万物,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与题目的观点一致,选C。‎ ‎2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这从一个侧面说明:‎ ‎①实践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②哲学具有开放发展的特点 ‎③哲学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 ‎④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②④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实践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也说明了哲学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①③选项入选。选D。‎ ‎25.成、住、坏、空“四劫”,是佛教关于世界生死变化的基本观点。佛教认为,一个世界经历成立、持续、破坏,又转变为另一个世界的成立、持续、破坏,其过程可分为成、住、坏、空四个阶段,即“四劫”。这一观点:‎ ‎①包含了古老的辩证法思想 ‎②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③看到了世界的绝对运动性 ‎④揭示了世界的客观物质性 A. ②③ B. ①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中佛教的观点中并没有体现出世界是由某种物质构成的这一观点,故没有体现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故排除②。材料“四劫”中的“空”指的是一切最终都化为虚无,变为不存在,故没有提示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故排除④。材料“四劫”的观点中体现出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包含了古老的辩证法思想,①选项入选。一个世界经历四个阶段之后又变为另一个世界的四个阶段的继续,这体现了世界的绝对运动性,③选项入选。选C。‎ ‎26.习近平同志指出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只有聆听时代声音,回应时代呼唤,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对此认识和理解正确的是:‎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的哲学 ‎②坚持问题导向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 ‎③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本性决定的 ‎④把握矛盾普遍性,才能找到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答案】D ‎【解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科学基础上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的哲学,①③适合题意;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是客观实际,②错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④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D。‎ ‎【点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以往一切旧哲学的基本特征,“三个统一”的关键在于实践的观点。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本质特征。‎ ‎27.《墨子•所染》中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下列句子与此句包含的文化生活道理相同的是:‎ A. 石可破也,不可夺其坚;丹可磨也,不可夺其赤 B.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C. 以自身自强,则名配尧舜 D. 见贤则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答案】D ‎【解析】‎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说明文化氛围影响人的思想和行动。“石可破也,不可夺其坚;丹可磨也,不可夺其赤”这句话以石坚丹赤为喻,说明具有高洁品质的人是不会因外界压力而改变操守的,这不是强调文化氛围对人的影响,A项不选;“合抱之木,生于毫末”没有强调文化氛围对人的影响,B项不选;“以自身自强,则名配尧舜”强调的是加强自身素质的重要性,没有强调文化氛围的作用,C项不选;“见贤则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强调了文化氛围对人的影响,D项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D。‎ ‎28.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以和为贵”“有容乃大”“和而不同”的大智慧大格局,体现了“天下为公”“万邦和谐”“万国咸宁”的中国政治理念。今天,“以和为贵”等传统思想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仍有重要影响。这说明:‎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③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④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受文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今天,“以和为贵”等传统思想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仍有重要影响,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故①③符合题意;②④正确,但与题意不符,不选。故本题答案为B。‎ ‎29.齐之水道躁而复,故其民贪粗而好勇;楚之水淖弱而清,故其民轻果而贼;越之水浊重而洎,故其民愚疾而垢。上述文字:‎ ‎①描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 ‎②体现了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④不同民族的文化既具有各自特色,又逐渐趋同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上述文字体现了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强调自然环境对于文化的影响,说明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②③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描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强调的是地域文化的特色,不体现民族文化的特色,①④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 ‎【点睛】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形成了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特点。‎ ‎30.《十五贯》《牡丹亭》<桃花扇》浸润着600年中华传统文化的昆曲,滋养了一代代人对戏曲对古典艺术的喜爱。近年来,文化部财政部共同实施了“国家昆曲艺术抢救保护和扶持工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整体性的昆曲抢救保护和传承工作推动昆曲艺术在当代传承与振兴,使古老昆曲艺术逐渐换发新的生机。国家开展昆曲抢救、保护和扶持工作旨在:‎ ‎①推动戏曲文化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变革 ‎②通过推陈出新促进戏曲文化的传承发展 ‎③实现传统文化的当代传播和世界推广 ‎④对接中华传统文化与当代人的文化需求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国家开展昆曲抢救、保护和扶持工作,旨在推动昆曲艺术在当代传承与振兴,对接中华传统文化与当代人的文化需求,通过推陈出新促进戏曲文化的传承发展,使古老昆曲艺术逐渐换发新的生机,②④项符合题意;国家开展昆曲抢救、保护和扶持工作,目的不是推动戏曲文化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变革,而是通过推陈出新促进戏曲文化的传承发展,①项说法与题意不符;材料不涉及实现传统文化的当代传播和世界推广问题,③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D。‎ ‎【点睛】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即文化创新的根基),空谈文化创新,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31.中国的二十四节气科学地预测了气温、季节的变化,以及降雨、降雪等天气现象的规律,农民将其用于指导农业生产,预判来年的收成,如“立夏小满正插秧”“清明前后,种瓜种豆”,这些农事谚语至今仍广为流传。二十四节气作为文化遗产:‎ ‎①是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 ‎②展示了中华文化兼收并蓄的特质 ‎③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 ‎ ‎④是我国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中国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①项符合题意;兼收并蓄是指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即能做到博采众长,与材料主旨无关,②项不合题意;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材料中的农事谚语至今广为流传就体现了这一点,材料没有体现后人对二十四节气的丰富和发展,③项不合题意;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我国的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④项符合题意。答案选C。 ‎ ‎【点睛】二十四节气的文化价值:‎ 二十四节气本来是大众的生产生活日用文化,“古人立国,以测天为急……察悬象之运行,示人民以法守”。二十四节气是古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由于它相当准确地反映了时令、气候、物候在一年中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自秦汉时代定型之后,2000年来就一直在国计民生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二十四节气既是国家行政的时间准绳,也是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的风向标,而其中蕴含的尊重自然、效法自然、爱护自然、利用自然、扶助自然的天人合一思想,更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在全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可持续发展遭遇危机的当下,凸显出普遍意义和共享价值。‎ ‎32.习近平指出,中华文明历史悠久,经历了数个学术思想繁荣时期,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化遗产,中国古代大量鸿篇巨制中包含着丰富的哲学社会科学内容、治国理政智慧,为中华文明提供了重要内容,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这进一步佐证了  ‎ ‎①中国古代哲学创造了丰富的思想成果,是世界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辉煌灿烂的哲学文化遗产具有书写中华文化的功能,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历史见证 ‎③中国哲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 ‎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体系需耍增强对自身哲学文化成就的认同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中国古代大量鸿篇巨制中包含着丰富的哲学社会科学内容、治国理政智慧,为中华文明提供了重要内容,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佐证了中国古代哲学创造了丰富的思想成果,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①正确;汉字有书写中华文化的功能,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历史见证,②正确;中国哲学并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③错误;材料表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体系需要增强对自身哲学文化成就的认同,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择B。‎ 第Ⅱ卷非选择题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与时俱进,创造性地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紧密联系亿万群众的创造性实践,聚焦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为解决问题提供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赋予了马克思主义全新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续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篇章。高擎马克思主义的精神火炬,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国必将书写人类发展史上新的奇迹。‎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 ‎【答案】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赋予了马克思主义全新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或源泉)。为解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重大的现实问题,中国共产党坚持与时俱进,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密联系亿万群众的创造性实践。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国必将书写人类发展史上新的奇迹。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解析】‎ ‎【详解】这道题要求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谈谈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和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这是一道认识类试题,作答时可以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角度进行思考。从是什么角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赋予了马克思主义全新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续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篇章”,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从为什么角度看,“聚焦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为解决问题提供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理论创新的目的在于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从怎么办来看,中国共产党坚持理论创新,从社会实践出发、从群众主体作用出发,继承了传统文化,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伟大创新。‎ ‎34.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讲好中国故事,让外界更好认识中国,文化“走出去”无疑是一条“捷径”。“讲好中国故事”,习近平总书记既是倡导者,也是践行者。他坚持用“海外民众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话言,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讲述中国故事时,一定要注意消解对立思维,在尊重和理解不同价值观的前提下开展对外传播,找到中外价值观的契合点,尽最大程度表达开展对外交往和对外传播的善意。如此,传播效益才能得以最大化。‎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说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文化意义。‎ ‎【答案】①有利于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各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②有利于展现中华文化的民族性,展现中华文化的个性与特征,同时有利于遵循不同民族文化的共性和普遍规律,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增进相互了解。③文化交流的过程也是文化传播的过程。这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解析】‎ ‎【分析】‎ 本题以讲好中国故事,让外界更好认识中国,文化“走出去”无疑是一条“捷径”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运用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说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文化意义。意义类的解答题要遵循由近及远、由表及里、有直接到间接的思维顺序,语言组织要落脚在“有利于”、“促进”、“增强”与“巩固”等。解答时需要学生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很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吃透教材的基本观点和具有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分析和阐述观点的能力。故本题考生在充分解读材料的基础上,着重可以从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展现中华文化的民族性以及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等角度结合材料展开分析即可。‎ ‎【点睛】为什么要进行文化交流与传播:‎ 解答此类问题,可从文化的多样性、文化创新、文化交流与传播的意义等方面思考。具体包括:(1)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这是文化交流的前提;(2)进行文化交流与传播,是我国文化创新的必然要求;(3)进行文化交流与传播,有利于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促进民族文化发展,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高我国文化竞争力,增强我国综合国力;(4)进行文化交流与传播,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增进国家间的友谊和相互了解,建设和谐世界。‎ ‎35.讲好中国故事,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国故事,顾名思义,既要有“中国”,又要有“故事”。如果缺乏让外国人理解的叙事方式、一味强调“中国”特色,便成了自说自话;而如果光讲“故事”而忽略传播国家观念,则会让对外传播迷失方向。只有将“中国”与“故事”两者紧密结合,对外传播才能达到积极的效果。‎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途径的知识,谈谈应该怎样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答案】①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②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要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文化交流,既吸收外国文化有益成果,又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④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的倾向。既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又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解析】‎ ‎【分析】‎ 本题以讲好中国故事,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运用文化创新的途径的知识,谈谈应该怎样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解答本题着重从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与基本途径的角度展开分析。首先,可以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的角度,分析说明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其次,可以从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的角度,分析说明应该要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第三,可以从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的角度,分析说明要吸收外国文化有益成果,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最后,可以从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的倾向的角度,说明应该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又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即可。‎ ‎【点睛】如何实现文化创新:‎ 解答此类问题,可从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的途径、文化创新的主体、应反对的错误倾向等方面回答。具体包括:(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和动力。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2)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3)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4)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要立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5)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倾向。既要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又要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3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电影《战狼2》以中国海外撤侨真实事件为背景,讲述了中国退伍军人冷锋在非洲战乱地区不顾个人安危营救同胞和异国难民的英雄故事。上映以来,几乎场场爆满,获得巨大成功。影片得到海内外的广泛关注。“爱国主义深埋在中国人心中,《战狼2》只是一个小小的火种。”冷锋的扮演者吴京这样说。“首先它是一部制作精良的电影。它对空中、吊臂、水下各种运动镜头的运用相当纯熟,枪战、打斗、爆炸等场景设计出自好莱坞著名导演萨姆、哈格雷夫斯和中国同行之手,非常精彩。”电影最后出现了这样一行字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当你在海外遭遇危险,不要放弃。请记住,在你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每到这个画面,影院里就会掌声雷动,很多人在大银幕上找到了情感归属感。“它符合、呼应了国势和民心,成为了中国崛起的时代隐喻,也是中国梦的集体表达。”“中国英雄的魅力,正是中国核心价值观的感召力。”材料五:吴京说,他的创作灵感来自于2011年的北非大撤侨,这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海外撤侨行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英雄为了同胞、侨胞的安危,义无反顾,走进动荡与暴乱、硝烟与战火的异域中。“冷锋”是现实中无数中国英雄的集合和代表。‎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电影《战狼2》成功的原因。‎ ‎【答案】①影片是优秀文化,丰富了精神世界,激发了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了中华民族精神,强化了人们对祖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②影片是一次文化创新,它制作精良,运用了高科技,面向世界,吸取了国外著名导演的先进理念;③影片制作精良,爱国情感浓烈,反映时代,贴近群众,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④影片增强了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了综合国力和对实现巾国梦的期盼,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解析】‎ 本题以《战狼2》得到海内外的广泛关注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电影《战狼2》成功的原因。解答本题需要考生对给出的材料进行充分解读,从中提取出关键性的信息,然后结合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多角度发散思维组织本题的答案。故本题考生着重可以从文化塑造人生、文化创新的途径、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以及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角度结合材料进行分析作答即可。‎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