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滨海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选修)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滨海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选修)

江苏省滨海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政治试题(选修)‎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7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截至2019年8月13日16时,受风王“利马奇”的影响,全省共转移避险人员134446人,受灾人口365302人,农作物受灾面积25190公顷。可见人类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上要更加谨慎,由此引发了人们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思考。这说明 A. 哲学源于人们对灾难的思考 B. 哲学源于生活,源于对实践的追问和思考 C. 真正的哲学就是生活本身 D. 哲学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答案】B ‎【解析】‎ ‎【详解】A: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思考,A错误。‎ B:灾难引发了人们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思考,这说明材料说明哲学源于生活,源于对实践的追问和思考,B符合题意。‎ C:哲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C错误。‎ D:D是哲学的本义,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 故选B。‎ ‎【点睛】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 区别:①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则对个别的规律和特性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②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不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联系:①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那种把哲学看作“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是错误的。‎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任何轻视哲学,否认哲学对具体科学的指导作用的看法,都是错误、有害的。‎ ‎2.第二十四届世界哲学大会于2018年8月在北京召开,这是中国首次获得世界哲学大会的承办权。哲学具有无限关怀和终极追问的特点,总揽一切,综括一般,仰观宇宙之无穷,俯究万物之运动。这段话表明 ‎①哲学的研究对象即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一般和本质和规律 ‎②哲学是一门包罗万象、囊括万物的综合性科学 ‎③哲学把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④哲学从一般规律中概括和总结出各种特殊规律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②选项表述本身错误,排除。④选项错误,哲学对各门具体学科进行概括和总结,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题目中,哲学具有无限关怀和终极追问的特点,总揽一切,综括一般,仰观宇宙之无穷,俯究万物之运动,这表明哲学把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其研究对象即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一般和本质和规律,①③选项入选。选A。‎ ‎3.对于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某同学说,“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新闻 专业学生要学会正确看待新生事物和社会舆论,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老师的讲 解,我们对社会、世界和工作的认识更深刻、更全面了,这对今后从事新闻工作很有帮助。”由此可见 A. 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B. 哲学是人们对某一具体领域规律的概括和总结 C.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伟大的认识工具 D. 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是真正的哲学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A错误;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总结和概括,B错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伟大的认识工具,对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答案为C ‎4.以前,人们遇到大旱,多采取在龙王庙前祈祷、烧香等方法求雨。现在人们遇到大旱,则多采用人工降雨等方法。从哲学上看这说明 A. 社会在进步,科技在发展 B. 改造自然,需要人的智慧 C. 世界观不同,方法论各异 D. 哲学对实践有积极作用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不合题意,该选项与题意不符;‎ B不合题意,该选项与题意不符;‎ C符合题意,材料中古今人们对待大旱的不同方法,反映了人们世界观的不同,这说明了世界观不同,方法论各异;‎ D说法错误,哲学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哲学不一定对实践有积极作用;‎ 故选:C。‎ ‎【点睛】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指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二者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5.“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边寻。”‎ ‎——《咏良知四首示诸生》。‎ 下列选项与诗中哲学寓意相一致的是 ‎①眼开则花在,眼闭则花谢 ‎②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 ‎③理生万物,理主动静 ‎④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该诗强调“心”的作用,认为“心”是一切的根源,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眼开则花在,眼闭则花谢和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与诗中哲学寓意相一致,①②符合题意。‎ ‎③:理生万物,理主动静。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③与题意不符。‎ ‎④: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属于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同时包含朴素的辩证法思想,④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A。‎ ‎【点睛】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东西,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如王阳明“心外无物”、贝莱克“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6.中科院研究人员研究发现,陕西蓝田县上陈遗址是目前所知非洲以外最老的古人类遗迹点,比之前公认的距今170万年的云南“元谋人”还要早42万年。由此可见 A. 物质世界是可以被意识所反映的 B. 物质世界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C. 思维和存在并不总是具有同一性 D. 真理总是不断推翻自身向前发展 ‎【答案】A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的相关知识。陕西蓝田县上陈遗址是目前所知非洲以外最老的古人类遗迹点,比之前公认的距今170万年的云南“元谋人”还要早42万年。这表明物质与意识具有同一性,物质世界是可以被意识所反映的,A项正确;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B项说法错误,排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的反映存在,C项说法错误,排除。真理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超越自身的过程,D项中的“不断推翻自身”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A。‎ ‎【点睛】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 ‎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谁先谁后、谁决定谁)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2.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7.当今世界日益复杂,充满不确定性,社会变革和技术革命使惯常坐标模糊难辨,并且社会和政治挑战十分巨大。面对这些观象,哲学仍然是非常宝贵的资源。因为:‎ ‎①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②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 ‎③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④哲学的任务是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当今世界日益复杂,充满不确定性,社会变革和技术革命使惯常坐标模糊难辨,并且社会和政治挑战十分巨大。面对这些现象,哲学仍然是非常宝贵的资源。因为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哲学的任务是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②④适合题意;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①错误;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③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 ‎8.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活。这表明 ‎①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②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物质离不开运动 ‎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④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②④: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活。这表明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物质离不开运动,②④符合题意。‎ ‎①: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①说法错误。‎ ‎③:材料强调的是物质在运动中存在,不体现运动的主体是物质,③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D。‎ ‎【点睛】运动与物质的关系 A、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B、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载体、主体)。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9.下列观点与古希腊哲学家芝诺“飞矢不动”的说法一致的是 ‎①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 ‎ ‎②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③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 ‎ ‎④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飞矢不动”说是否认了事物的绝对运动,“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均体现了这种观点,①③正确;“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均体现了事物的绝对运动,与题意不符,②④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B。‎ ‎10.2019 年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互联网,发表2019年新年贺词。习近平主席历年的新年贺词,犹如温暖人心的新年序曲,给全国人民以砥砺前行的强大力量。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 ‎①“这些成就是全国各族人民撸起袖子干出来的”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 ‎②“我们都是追梦人”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 ‎③“要紧紧依靠人民,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量变必然引起质变,要努力促成质变 ‎ ‎④“岁月不居,时节如流”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这些成就是全国各族人民撸起袖子干出来的”体现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①项正确;“我们都是追梦人”体现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②观点正确;量变并不必然引起质量,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③项说法错误;“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侧重强调绝对运动,④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 ‎【点睛】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先就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树立实践的应有权威,尊重实践,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实践,就能从根本上保证我们的思想和行动符合客观世界的规律,有效地改造世界。只有尊重实践,才能有力地反对各种形式的唯心主义,克服主观主义,防止用空想代替现实、用抽象的原则裁剪实际生活。‎ ‎11.清华博士生宿涵将专业技术和音乐结合,用人工智能进行艺术创作。在第三期《中国新歌声》演唱的《止战之殇》的主歌歌词,正是他输入“深渊、噩梦、绝望、战争”四个关键词,人工智能就帮宿涵写出了得到广泛认可的歌词。人工智能能“创作”歌词 ‎①体现了人工智能的主动创造性 ‎②表明人工智能成为实践活动的主体 ‎③体现了意识的能动性 ‎④是人工智能对人类思维某些功能的模拟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题意,人工智能搞艺术创作是人的意识活动发挥创造性的结果,是人工智能对人类思维某些功能的模拟,③④符合题意;意识是人类特有的,人工智能只是对人类思维的模拟,本身无意识、无主动创造性,①错误;人类是实践活动的主体,②错误;正确选项为D。‎ ‎【点睛】人工智能不具备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无法形成意识。人工智能只是一种物质工具,是对人的智能的延伸,与人的意识有本质区别,它缺乏人类的原创、互动、谈判等能力。“无论最终结果是什么赢家都是人类”,人工智能是人类智能的物化,是对人类思维活动的模拟,只能接受人的指令,其发展依赖于人类实践水平。‎ ‎12.《中国日报》报道,一种常被用作安眠药的药物对脑部受损伤、处于植物人状态好几年的病人产生了奇迹般的效果。服用这种药物后,这些病人被唤醒,一些病人甚至能够和家人交谈。这说明( )‎ A. 有了人脑就有了意识 B. 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 C. 意识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D. 只有正常的大脑才能产生意识 ‎【答案】B ‎【解析】‎ ‎【详解】人脑只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客观事物作用于人脑,人脑对其进行加工处理,才会形成意识,所以,有了人脑不一定产生意识,故A错误;意识又正误之分,正确的意识才是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故C错误;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动物的大脑不会产生意识,因此,有了正常的大脑也不一定产生意识,故D错误;材料强调,处于植物人状态的病人,在服用了药物之后,这些病人被唤醒,一些病人甚至能够和家人交谈,这说明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故B正确。故选B。‎ ‎【点睛】关于“意识”问题的几个认识误区:‎ 误区 警示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有了人脑就能产生意识 人脑是意识产生生理基础,但有了人脑,意识并不会自行产生。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离开了客观存在,人脑不会产生意识 意识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界 意识并不能直接引起具体物质形态的变化,它借助于实践这一环节促使事物的变化。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是指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够能动地改造世 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促进作用 不同性质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不同的能动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 意识具有独立性 在物质决定意识的前提下,意识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在:意识发展变化与客观存在发展变化的不同步性,意识发展的历史继承性,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等 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主观的 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存在,是客观的,但它的形式是主观的。在意识中体现了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统一 ‎13.2018年8月,中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人工创建了单条染色体的真核细胞,这项成果预示,天然复杂的生命体系可以通过人工干预变简约,自然生命的界限可以被人为打破,甚至可以人工创造全新的自然界不存在的生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人能自觉地创造条件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方式 B. 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规律,造福人类 C. 创造规律是人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一个重要体现 D. 意识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规律的客观性、意识活动的特点。A:首次人工创建单条染色体的真核细胞,生命体系通过人工干预由复杂变简约,自然生命的界限被人为打破,可以人工创造全新的自然界不存在的生命,这说明人能自觉地创造条件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方式,A符合题意。‎ BC: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BC错误。‎ D: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意识活动不具有直接现实性,D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的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在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注意:①规律既不能被创造、改变,也不能被消灭。遵循规律、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认识和利用规律②规律客观的、普遍的、不能创造和废止和规则主观的、可以制定、修改、废止。③区分规律和规律的现象。‎ ‎14.2019年4月10日,人类首张黑洞照片公布,证实了神秘天体黑洞的存在,也使得爱因斯坦的百年猜想终得检验。这表明 ‎①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③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④观念的存在能够变为客观现实的存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2019年4月10日,人类首张黑洞照片公布,证实了神秘天体黑洞的存在,也使得爱因斯坦的百年猜想终得检验。这表明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①②符合题意。 ③:材料并没有强调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③不符合题意。 ④:材料不能表明观念的存在能够变为客观现实的存在,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15.“感冒了,多喝点水吧。”在生活中,当我们不小心伤风感冒时,总是会听到医生给出这样的建议。但澳大利亚的医学家们指出,对于某些特定的呼吸道疾病来说,多喝水甚至会对身体有害。这说明 A. 真理与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并相互转化的 B. 真理与谬误的界限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C. 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历史条件 D.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A: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A错误。‎ B:真理与谬误的界限是绝对的有条件的,不是无条件的,B错误。‎ C:真理在不断发展中,但不能超越历史条件,C错误。‎ D:人们对感冒多喝水的认识在一定条件下是成立的,说明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点睛】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1)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使用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成为谬误。(2)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会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 ‎16.2019年9月30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启用。从2015年9月大兴国际机场开始建设至今,不过5年时间,从高质量建设到高水平运营,大兴机场创造了新的“中国奇迹”。在此期间,机场的建设团队发扬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精益求精的精神,攻克了很多世界级技术难题,13项关键建设指标全部达到世界一流……正式投运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高科技让世界惊艳。这体现了 ‎①对真理的追求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②正确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决定作用 ‎③实践产生新问题和提出新要求推动认识发展 ‎④人的认识是实践的基础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基础。①:从高质量建设到高水平运营,大兴机场创造了新的“中国奇迹”。在此期间,机场的建设团队发扬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精益求精的精神,攻克了很多世界级技术难题,说明对真理的追求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①符合题意。‎ ‎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不能起决定作用,②错误。‎ ‎③:“机场的建设团队发扬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精益求精的精神,攻克了很多世界级技术难题”说明实践产生新问题和提出新要求推动认识发展,③符合题意。‎ ‎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④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获得认识的途径: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学习获得间接知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中产生新问题,推动人们研究,认识手段(科学技术、工具)的发展,认识能力的提高)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真理性的认识是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相符合。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实践是沟通主观和客观的桥梁。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的根本目的是指导实践。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17.多年来,我们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作为基本经济制度。十九届四中全会的一大创新,就是在此基础上,把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升为基本经济制度。这三项制度,都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三者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相互促进。这说明 ‎①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 ‎③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④创新永无止境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①: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它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①错误。‎ ‎②③:基本经济制度由原来的一项变为现在的三项说明认识具有无限性上升性,但不能体现认识具有反复性,②不符合题意,③符合题意。‎ ‎④:基本经济制度内容的丰富和发展也说明创新永无止境,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点睛】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1)认识的反复性 ‎ 是指对一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因为①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具体实践水平的限制。②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2)认识的无限性:是指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因为①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②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是世代延续的;③作为认识基础的实践是不断发展的。(3)认识的上升性: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它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相反,从实践到认识、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具有无限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18.近年来,一家独大的“寡头城市”模式不断遭到质疑乃至摒弃。与此相对,“组团发展”“共生互动”的城市群,成为世界城市化和区域发展的主流,并为解决产业同质竞争、项目重复建设等问题提供了可能。由此可见 A. 一切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 B. 人们可以根据需要建立新的联系 C. 整体功能往往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D. 要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A:联系具有普遍性,但并不意味着一切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联系还具有条件性,A错误。‎ B: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B错误。‎ C:整体功能与部分功能之和存在三种关系:大于、等于、小于,当各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就会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当各部分以无序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就会小于各部分功能之和,C错误。‎ D:“组团发展”“共生互动”强调的是要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点睛】1.联系的普遍性: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联系具有普遍性。这一原理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整体是指事物的全局,是事物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指事物的局部,是事物发展的某个阶段。两者相互区别:①整体和部分的地位和作用不同。整体统率部分,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②整体和部分的功能不同。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两者相互联系:①整体和部分不可分割。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②整体和部分相互影响。整体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强调整体性: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整体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功能。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统筹全局,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强调部分性: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也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19.“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在此基础上,某县结合当地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努力建设生态和谐、城乡和谐、乡风和谐、社会和谐的美丽生态乡村。这说明该地 ‎①重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按客观规律办事 ‎②在矛盾特殊性原理指导下,把握矛盾的普遍性 ‎③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实践与理论相统一 ‎④充分挖掘本地优势资源,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相关知识。‎ ‎①④:某县结合当地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努力建设生态和谐、城乡和谐、乡风和谐、社会和谐的美丽生态乡村。这说明该地自觉遵守自然发展规律,充分挖掘本地优势资源,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①④正确。 ②:我们应该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②说法错误,排除。‎ ‎③:我们应该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不是坚持实践与理论的统一,③说法错误,排除。‎ 故本题选B。‎ ‎20.被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港珠澳大桥,于2018年10月24日正式通车。港珠澳大桥通车后,加强了粤港澳地区的经济社会联系,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为世界第四大湾区经济带。这表明 ‎①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②自在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③联系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①:港珠澳大桥通车后,加强了粤港澳地区的经济社会联系,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为世界第四大湾区经济带,这表明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①符合题意。‎ ‎②④:无论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②错误,④正确。‎ ‎③: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③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矛盾与联系、发展是对立统一的关系:首先,三者是有区别的,不能混为一谈.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而发展则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其次,三者是统一的,表现在:矛盾是事物联系的根本内容,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引起了事物的变化,推动着事物的发展。‎ ‎21.“走不以手,缚手不能疾;飞不以尾,屈尾不能远。”与上述语句体现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A. 花在枝则生,离枝则亡 B 一招不慎,满盘皆输 C.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D.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答案】A ‎【解析】‎ ‎【详解】“走不以手,缚手不能疾”意思是走路离开手的帮助就不能加快,“飞不以尾,屈尾不能远”意思是鸟飞离开尾的帮助也飞不高,从哲学角度体现了整体和部分的密不可分的,A正确且符合题意;B体现了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C体现的是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D 体现了矛盾的观点,都与题意不符,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22. 在创建卫生城市活动中,某小区居民全员参与共建文明小区。居民举止与社区文明的关系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A. 部分影响整体 B. 部分依赖整体 C. 部分与整体相互转化 D. 部分与整体同等重要、不可分割 ‎【答案】A ‎【解析】‎ ‎【详解】A符合题意,材料强调居民举止影响社区文明,即部分影响整体; B不合题意,材料主旨不在于强调部分依赖整体;C不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部分与整体相互转化;D说法错误,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部分,不能说两者同等重要。故本题选A。‎ ‎23.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了“三步走”战略,目前已顺利实现头两步目标;世纪之交党提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也即将实现。十九大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50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上述战略部署的哲学依据是 ‎①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呈现出阶段性特征 ‎②事物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③事物的发展最终要通过量变得以实现 ‎④新事物战胜旧事物要经历曲折的过程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呈现出阶段性特征,事物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此十九大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50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①②符合题意。‎ ‎③:事物的发展最终要通过质变得以实现,③错误。‎ ‎④:材料所述与“新事物战胜旧事物要经历曲折的过程”无关,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24.2018年10月8日,联合国发布报告指出,目前全球平均气温已经比工业化之前高出1摄氏度。如果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以现在的速度增长,到了2030年气温将比工业化之前高出1.5摄氏度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临界点。这表明 ‎①事物的发展都是通过质变实现的 ②量变的变化的不断积累必然引起质变 ‎③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 ④世界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A. ②④ B. ①③ C. ③④ D. ①②‎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该选项表述本身正确,但是题目中表述的是如果气温比工业化之前高出1.5摄氏度,将会造成极为不利的后果,这不是发展,故与题意不符,①排除。‎ ‎②④:题目中,如果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以现在的速度增长,到了2030年气温将比工业化之前高出1.5摄氏度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临界点。这表明量变的变化的不断积累必然引起质变,世界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②④选项正确。‎ ‎③:该选项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排除③。‎ 故本题选A。‎ ‎25.“红船精神”指的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下列对“红船精神”从哲学角度解读正确的是 A. 敢为人先——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解决一切问题和困难的前提 B. 坚定理想——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决定作用 C. 百折不挠——前途光明但道路曲折,要敢于面对挫折与考验 D. 立党为公一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答案】C ‎【解析】‎ ‎【详解】A表述错误,解决一切问题和困难的前提是尊重客观规律; B表述错误,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能动作用,而非决定作用; C符合题意,百折不挠,即告诉我们事物发展的道理是曲折的,我们要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 D不合题意,选项不属于哲学角度。 故选:C。‎ ‎【点睛】本题属于名言名句选择题,做好这类题目,需要有一定的文学功底,阅读理解题好题干所表达的意思,同时也需要对已有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排查,从中抽取出符合题意的知识点加以分析对照。可见,这类型题目在高考中是算难度较高的题型,但通过同学们有意识的去整理、储备以往书本练习考试中出现的同类型题目也能做到熟能生巧,提高答题正确率。‎ ‎26.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门己批准联通、电信、移动在北京等部分城市试点建设5G网络。南京市也是试点城市之一,许多市民表示刚刚全面步入4G网络时代,现在5G又来了。南京市政府提出,力争2020年启动5G网络商用。这表明 ‎①新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 ‎②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③新事物彻底抛弃旧事物 ‎④后出现的事物才是真正的新事物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发展的实质、发展的前进性、辩证否定观。①: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新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①正确。‎ ‎②: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②正确。‎ ‎③: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③错误。‎ ‎④: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不是形式的新旧,不是时间的先后,不是力量的强弱,根本标志在于它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④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1.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因为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社会历史领域中,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因为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必然经历一个漫长和曲折的过程。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总趋势是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事物发展的途径是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 方法论: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鼓励、支持、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和考验。‎ ‎2‎ ‎.辩证否定观:(1)辨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2)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3)辨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的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要求我们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 ‎3.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腐朽的和过时的东西,汲取了其中积极地合理的因素,增添了为旧事物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不是形式的新旧,不是时间的先后,不是力量的强弱,根本标志在于它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27.“讳疾忌医”的典故,告诉我们这样的辩证法思想( )‎ ‎①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②要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不能掩盖矛盾、回避矛盾 ‎③矛盾具有特殊性 ‎④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讳疾忌医”的意思是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掩饰缺点和错误,不愿改正。这告诉我们应承认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要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不能掩盖矛盾、回避矛盾,①②符合题意。‎ ‎③:材料强调的是矛盾的普遍性,不能体现矛盾的特殊性,③不符合题意。‎ ‎④:“一切从实际出发”属于唯物论的思想,而不是辩证法,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点睛】解答本题要注意必修四四大板块的划分。板块一是唯物论,是教材第四、五课内容。板块二是认识论,是教材第六课内容。板块三是辩证法,是教材的第三单元内容。板块四是历史唯物主义,是教材的第四单元。‎ ‎28.黑为墨,白为纸,三笔两画,神韵皆出,这就是中国画的最高境界--留白。水墨留白,虚实相生,惜墨如金,计白当黑,寥寥数笔丹青,于方寸之地勾勒天地,于无画处凝眸成妙境,留有让人想象的空间。留白的绘画技法体现的哲理是(  )‎ ‎①矛盾的差异和对立是相对的 ‎②矛盾双方相互依赖 ‎③矛盾的同一性寓于矛盾的斗争性之中 ‎④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选项表述错误,矛盾的差异和对立是绝对的。③选项错误,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根据材料的表述,该画法利用水墨留白来营造黑中有白,白中有黑,虚实相生的意境,通过寥寥数笔丹青,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这体现了矛盾双方相互依赖,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故②④选项正确入选。选C。‎ ‎29.“先试点后推广”是我国推进改革的一个成功做法,一项改革特别是重大改革,先在局部试点探索,取得经验达成共识后,再把试点的经验和做法推广开来,这样的改革比较稳当。“先试点后推广”的唯物辩证法依据是 ‎①矛盾的个性和共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 ‎②整体和部分在一定条件下转化 ‎③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④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先试点后推广”的唯物辩证法依据是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矛盾的个性和共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①③项符合题意;“先试点后推广”不涉及整体和部分的关系,②项与题意不符;④项不属于唯物辩证法依据;正确选项为B。‎ ‎【点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坚持这一原理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掌握“由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有助于学会“解剖麻雀、抓好典型,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等科学的工作方法。‎ ‎30.弹钢琴要十个指头都动作,不能有的动,有的不动。但是,十个指头同时都按下去,那也不成调子。要产生要的音乐,十个指头的动作要有节奏,要互相配合。学会“弹钢琴”的哲学启示是 ‎①要用运动与静止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 ‎②认识事物时要善于分清主流与支流 ‎③抓主要矛盾的同时不忽视次要矛盾 ‎ ‎④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学会“弹钢琴”的哲学启示是抓主要矛盾的同时不忽视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③④项符合题意;材料不体现运动与静止的关系,①项与题意不符;材料体现的是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②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 ‎【点睛】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要求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1)〖原理内容〗: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方法论〗要坚持重点,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决好主要矛盾。‎ ‎(2)〖原理内容〗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方法论〗:要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不忽视对次要矛盾的解决,要统筹兼顾。‎ ‎〖反对〗:既要反对办事情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又要反对只抓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的“单打一”。‎ ‎31.下列诗句中,与漫画所体现哲理相一致的是 ‎①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 ‎②寄言持重者,微物莫全轻 ‎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如果要想达到顶点,就从底层做起,寓意是要重视量的积累; ①符合题意,“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意思是说严重的事是以轻微的事为开端的,比喻忽视小处会酿成大祸,体现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要重视量的积累; ②符合题意,“寄言持重者,微物莫全轻”告诫把持重物者,微小的东西不要全都轻视,因为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③不合题意,“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意指要想看到无穷无尽的美丽景色,应当再登上一层楼,体现了人们要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有所建树,就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想要取得更大的成功,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登高,才能望远;望远,必须登高,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④不合题意,“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体现了一种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表明意识能够指导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故选:A。‎ ‎32.最好的苹果酒常常带着木桶的味道,太阳里也会有黑点看到。这表明( )‎ A. 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B. 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C. 矛盾主次方面是辩证统一的 D.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答案】C ‎【解析】‎ ‎【详解】A:材料主要体现的是矛盾主次方面的辨证关系,不能体现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A不符合题意。‎ B:材料主要体现的是矛盾主次方面的辨证关系,不能体现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B不符合题意。‎ C:“最好的苹果酒常常带着木桶的味道,太阳里也会有黑点看到”中的“木桶的味道”和“黑点”都是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C符合题意。‎ D:材料主要体现的是矛盾主次方面的辨证关系,不能体现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33.生活中人们常说“是药三分毒”,可我们生病时还要吃药,因为我们看重的是那七分的药效。这说明 ‎①“是药三分毒”不符合客观实际,违背了实事求是的原则 ‎②办事情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④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①:“是药三分毒”是符合客观实际的认识,①错误。‎ ‎②③:生活中人们常说“是药三分毒”,可我们生病时还要吃药,因为我们看重的是那七分的药效,这说明矛盾双方有主次之分,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善于抓住主流和本质,②③符合题意。‎ ‎④:材料反映的不是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点睛】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1)含义: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是次要矛盾。(2)联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原理内容】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注意:主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决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但次要矛盾反过来也影响着主要矛盾的解决。‎ ‎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1)含义:矛盾的两个方面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次要方面。(2‎ ‎)联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注意: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原理内容】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是在事物内部居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与支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3.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1)哲学依据: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方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2)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3)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4)两点论与重点论的关系: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而不是均衡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而不是一点论。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34.5G通讯技术既包括许多可以与4G兼容的技术,也含有一部分相对革命的技术。5G具有高速度、低时延、低功耗的特点,将万事万物以最优的方式连接起来。这表明( )‎ ‎①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 ‎②5G通讯技术的创新是在与4G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实现的 ‎③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④5G通讯技术将改变事物固有的联系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5G通讯技术既包括许多可以与4G兼容的技术,也含有一部分相对革命的技术,体现了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①符合题意。‎ ‎②:绝对不相容的对立是形而上学的否定观,②表述错误。‎ ‎③:5G具有高速度、低时延、低功耗特点,将万事万物以最优的方式连接起来,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③符合题意。‎ ‎④:不能改变事物的固有联系,④表述错误。‎ 故本题选C。‎ ‎35.下列观点体现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分歧的是( )‎ ‎①“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与“天不变,道亦不变”‎ ‎②“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与“心外无物”‎ ‎③“眉毛胡子一把抓”与“单打一”‎ ‎④“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与“万物独化,物各自生”‎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体现辨证法,“天不变,道亦不变”体现形而上学,①符合题意。‎ ‎②:“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体现的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心外无物”体现的主观唯心主义,②不符合题意。‎ ‎③:“眉毛胡子一把抓”与“单打一”都体现的是形而上学的观点,③不符合题意。‎ ‎④:“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体现了辩证法,“万物独化,物各自生”体现了形而上学,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二、简析题:本题18分。请运用所学知识对所提问题进行简明扼要的分析和说明 ‎36.材料一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此次发射,目的是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和月球背面巡视探测。任务分两步进行:第一步,2018年上半年,向地月引力平衡点发射“嫦娥四号”的中继卫星,以解决地面与月球背面的通信和测控问题;第二步,约半年后,发射“嫦娥四号”的着陆器和巡视器,对月球背面开展着陆巡视探测。“嫦娥四号”着陆月球背面,是人类首次对月球背面着陆探测,标志着我国由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并将给人类提供更多关于月球内部的信息。‎ ‎(1)结合材料一,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角度,说明“嫦娥四号”成功发射的意义。‎ 材料二从“嫦娥一号”到“嫦娥四号”,我们不断用新技术解决老问题,凭借自己的技术实力和经济实力,凭借勇于探索的精神,由“跟跑者”到“并行者”终于成为今天的“领跑者”。这一次是月球的正面扩展到背面,可能下一步就要从月球的中高纬地区向月球的两级去拓展,实现对全月球的可到达。‎ ‎(2)结合材料二,运用发展的状态相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 ‎【答案】(1)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嫦娥四号”的成功发射,有利于我国获得更多关于月球内部信息的认识。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嫦娥四号”的成功发射,有利于推动我国对月球奥秘的认识。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嫦娥四号”的成功发射,有助于我国在航天技术整体水平土保持和扩大国际地位,迈向航天强国。‎ ‎(2)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重视量的积累。从“嫦娥一号”到“嫦娥四号”我们不断用新技术解决老问题;②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由“跟跑者”到“并行者”终于成为今天的“领跑者”;③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这一次是月球的正面扩展到背面,可能下一步就要从月球的中高纬地区向月球的两级去拓展,实现对全月球的可到达。‎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中国的航天事业的发展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嫦娥一号”到“嫦娥四号”,中国一步步实现航天事业的飞跃为材料,从《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探究论证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第(1)问,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一,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角度,说明“嫦娥四号”成功发射的意义。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先回顾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相关知识,试题指向的是“嫦娥四号”成功发射,因此解答本题的知识角度主要是实践是来源、动力、目的。考生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 ‎①来源角度:联想主干知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嫦娥四号”的成功发射,有利于我国获得更多关于月球内部信息的认识。‎ ‎②动力角度:联想主干知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嫦娥四号”的成功发射,有利于推动我国对月球奥秘的认识。‎ ‎③:目的角度:联想主干知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嫦娥四号”的成功发射,有助于我国在航天技术整体水平土保持和扩大国际地位,迈向航天强国。‎ 第(2)问,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二,运用发展的状态相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先回顾发展的状态的相关知识,即量变与质变的关系,三个层次: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新的量变与质变。考生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角度:写出主干知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重视量的积累。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从“嫦娥一号”到“嫦娥四号”我们不断用新技术解决老问题。‎ ‎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角度:写出主干知识: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中国航天由“跟跑者”到“并行者”终于成为今天的“领跑者”。‎ ‎③新的量变与质变角度:写出主干知识: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这一次是月球的正面扩展到背面,可能下一步就要从月球的中高纬地区向月球的两级去拓展,实现对全月球的可到达。‎ ‎【点睛】政治学科主观题,特别是材料分析题,往往都要解决三个逻辑:材料逻辑、知识逻辑、整合逻辑。材料逻辑就是对材料进行解读,一般是提取关键信息或者对材料进行意思上的分层;知识逻辑就是搜寻解答问题所需的相关联的知识点;整合逻辑就是将知识点和材料的解读有机结合在一起。做好这三步,问题也就基本迎刃而解。‎ ‎37.材料一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6月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活动标识。活动标识以数字“70”和代表国家形象的国徽五星及天安门作为设计的核心元素,紧扣庆典活动主题。将“70”巧妙设计成翻开历史新的一页的视觉效果,突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崭新形象,寓意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奋力谱写新篇章。“7”的造型又像节日的彩带,其飘动的效果与国徽五星及天安门所在的圆形构成了一动一静的互动关系,既体现了历史的厚重感,又蕴含了重大节日的欢庆气氛。70年来,我国走出了世人瞩目的辉煌成就,也走向更加美好的前景。中国也由世界舞台的边缘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开放的国家形象正在形成。‎ ‎(1)结合材料分析70周年活动标识的设计所蕴含的辩证唯物论道理。‎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国的电影事业取得了重大进展。2019年新春一大燃点是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在国内得到很多赞赏,在海外也产生了一定影响。《流浪地球》是用世界听得懂的电影语言讲述的中国科幻故事。电影的构思、讲述手法和拍摄技术等借鉴了好莱坞等西方经验,但又没有照搬照抄,而是消极吸收再创新。中国传统文化,中国视角和中国价值观赋予了《流浪地球》不同于好莱坞大片的精神和灵魂。尽管电影仍有不少瑕疵,有很大改进空间,但充分证明了中国电影正步上与世界一流水平作品相比肩之路。‎ ‎(2)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知识,分析上述材料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答案】(1)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反映。70周年活动标识的设计紧扣活动,既体现了历史的厚重,又突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崭新形象体现了这一点。‎ ‎②意识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70周年活动标识以数字“70”和代表国家形象的国徽五星及天安门作为设计的核心元素体现了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70周年活动标识将“70”巧妙设计成翻开历史新的一页的视觉效果,寓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奋力谱写新篇章,这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主动创造性。‎ ‎(2)①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要求我们在普遍性的指导下研究特殊性。电影的构思、讲述手法和拍摄技术等借鉴了好莱坞等西方经验,为《流浪地球》提供了有益指导。‎ ‎②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折,中国传统文化、中国视角和中国价值观赋予了《流浪地球》不同于好莱坞大片的精神和灵魂,也是它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③矛盾即对立统一,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流浪地球》的不足,也要看到它的进步。‎ ‎④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要求我们重点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尽管电影仍有不少瑕疵,有很大改进空间,但充分证明了中国电影正步上与世界一流水平作品相比肩之路。‎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活动标识的设计以及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国的电影事业的发展为材料,从《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分析与综合演绎与归纳的思维能力,考查考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描述阐释事物、探究论证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第(1)问,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分析70周年活动标识的设计所蕴含的辩证唯物论道理。知识范围未做限定,属于宏观考查。但试题设问指向的是辩证唯物论道理,考生可先回顾辩证唯物论道理的相关知识,主要是三个关键词:物质、意识、规律。结合材料分析,解答本题的知识角度主要是物质的决定作用、意识活动的特点。考生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 ‎①物质的决定作用角度:联想主干知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反映。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70周年活动标识的设计紧扣活动,既体现了历史的厚重,又突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崭新形象体现了这一点。‎ ‎②意识活动的特点角度:联想主干知识:意识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70周年活动标识以数字“70”和代表国家形象的国徽五星及天安门作为设计的核心元素体现了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70周年活动标识将“70‎ ‎”巧妙设计成翻开历史新的一页的视觉效果,寓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奋力谱写新篇章,这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主动创造性。‎ 第(2)问,本题要求考生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知识,分析上述材料所体现的哲学道理。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先回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相关知识,即矛盾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可知解答本题的知识角度主要是矛盾的含义、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矛盾的主要方面,考生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①矛盾的含义角度:写出主干知识:矛盾即对立统一,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我们既要看到《流浪地球》的不足,也要看到它的进步。‎ ‎②矛盾的特殊性角度:写出主干知识: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中国视角和中国价值观赋予了《流浪地球》不同于好莱坞大片的精神和灵魂,也是它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③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角度:写出主干知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要求我们在普遍性的指导下研究特殊性。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电影的构思、讲述手法和拍摄技术等借鉴了好莱坞等西方经验,为《流浪地球》提供了有益指导。‎ ‎④矛盾的主要方面角度:写出主干知识: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要求我们重点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尽管电影仍有不少瑕疵,有很大改进空间,但充分证明了中国电影正步上与世界一流水平作品相比肩之路。‎ ‎【点睛】政治学科主观题,特别是材料分析题,往往都要解决三个逻辑:材料逻辑、知识逻辑、整合逻辑。材料逻辑就是对材料进行解读,一般是提取关键信息或者对材料进行意思上的分层;知识逻辑就是搜寻解答问题所需的相关联的知识点;整合逻辑就是将知识点和材料的解读有机结合在一起。做好这三步,问题也就基本迎刃而解。‎ 三、探究题:本题12分。结合背景材料进行探究,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有关知识分析问题,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等。‎ ‎38.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是发展的基点。某校高二(25)班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题搜集相关材料并展开讨论:‎ 材料一甘露特钠获批上市刷屏。2019年11月2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了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新药——甘露特钠胶囊(GV-971,商品名“九期一”)的上市申请,“用于轻度至中度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症),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填补这一领域17年空白。是中国自主研发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获得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支持。甘露特钠获批上市之所以会刷屏,主要有两个原因:中国目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约1000万人,是世界上患者人数最多的国家。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预计到2050年中国患者将达4000万人;目前还没有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有效药物。原因在于,人类对阿尔茨海默病的原因和机理还未研究清楚,临床前研究所使用的疾病模型非常有限。‎ ‎(1)请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有关知识分析甘露特钠获批上市被刷屏的原因。‎ 材料二10月30日,伊利股份发布的2019年三季度报告显示:总营收达686.77亿元,净利润达56.48亿元,“健康战略杠杆”驱动亚洲第一乳企实现高位双增长同时再创亚洲乳业新高。伊利在2019年实现了从“质量领先3210战略”到“品质领先3310战略”的全面升级。在刚刚落幕的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伊利的“未来健康能量站”引发了众多互联网大佬的围观,成为本次大会的亮点之一。作为一家健康食品企业,伊利的数字化成果赢得了中外与会者的高度赞赏。相信未来,伊利的不断创新还将为中国产业升级提供更多模板与经验。“伊利式增长”已成为哈佛大学等国内外众多院校MBA课堂上的经典案例。‎ ‎(2)请运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相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 材料三中国科学院学部第四届科学教育论坛暨首届科学教育国际论坛于2019年10月28日在北京举行。论坛以“科学教育与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为主题,从科学教育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与实践以及新工科建设出发,交流科学教育研究成果,分享国际科学教育优秀案例,面向创新人才培养的重大需求,促进我国科学教育研究水平的提升,推动科学教育发展。‎ ‎(3)请就青年学生如何成长为创新型人才提两点建议并指出其哲学依据。‎ ‎【答案】(1)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中国目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约1000万人,是世界上患者人数最多的国家。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预计到2050年中国患者将达4000万人。‎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人类对阿尔茨海默病的原因和机理还未研究清楚,临床前研究所使用的疾病模型非常有限。‎ ‎(2)①联系的普遍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伊利在2019年实现了从“质量领先3210战略”到“品质领先3310战略”的全面升级。‎ ‎②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或发展的实质)。实现高位双增长同时再创亚洲乳业新高 ‎③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伊利的不断创新还将为中国产业升级提供更多模板与经验。“伊利式增长”已成为哈佛大学等国内外众多院校MBA课堂上的经典案例。‎ ‎④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作为一家健康食品企业,伊利的数字化成果赢得了中外与会者的高度赞赏。相信未来,伊利的不断创新还将为中国产业升级提供更多模板与经验。‎ ‎(3)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创新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药品研制、企业发展、科学教育研究为材料,从《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分析与综合演绎与归纳的思维能力,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描述阐释事物、探究论证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第(1)问,本题要求考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有关知识分析甘露特钠获批上市被刷屏的原因。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先回顾“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相关知识,三个关键词:实践、认识、真理,分析材料可知解答本题的知识角度主要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的反复性。考生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角度:写出主干知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中国目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约1000万人,是世界上患者人数最多的国家。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预计到2050年中国患者将达4000万人。‎ ‎②认识的反复性角度:写出主干知识: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人类对阿尔茨海默病的原因和机理还未研究清楚,临床前研究所使用的疾病模型非常有限。‎ 第(2)问,本题要求考生运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相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先回顾“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相关知识,即矛盾的相关知识,五个关键词:联系、发展、矛盾、否定、创新。分析材料可知解答本题的知识角度主要是联系的普遍性、发展的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否定观,考生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①联系的普遍性角度:写出主干知识:联系的普遍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伊利在2019年实现了从“质量领先3210战略”到“品质领先3310战略”的全面升级。‎ ‎②发展的普遍性角度:写出主干知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伊利实现高位双增长同时再创亚洲乳业新高。‎ ‎③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角度:写出主干知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要求我们在普遍性的指导下研究特殊性。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伊利的不断创新还将为中国产业升级提供更多模板与经验。“伊利式增长”已成为哈佛大学等国内外众多院校MBA课堂上的经典案例。‎ ‎④辩证否定观角度:写出主干知识: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作为一家健康食品企业,伊利的数字化成果赢得了中外与会者的高度赞赏。相信未来,伊利的不断创新还将为中国产业升级提供更多模板与经验。‎ 第(3)问,本题要求考生就青年学生如何成长为创新型人才提两点建议并指出其哲学依据。试题具有开放性,考生围绕主题,把握要求,多角度思考。本题设问主体是青年学生,考生可从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树立创新意识等方面思考作答。‎ ‎【点睛】第(1)问,本题属于“原因类”主观题,以“……的原因”的形式呈现。通常要分析这样做的依据、必要性和意义,“依据”即与试题设问相关联的理论知识;“必要性”一般教材也会有相应的论述,或者从材料中提炼;“意义”需考生围绕试题主题阐发,一般用“……有利于……”的句式或者动词(促进、增强、推动、保障,等等)引领的句式表述。本题可从“依据”和“必要性”角度分析作答。‎ 第(2)问,本题属于“体现类”主观题。试题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考查考生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的能力和方法。既要求考生掌握某观点的具体内涵,又要与题设材料相结合,做到材料与观点一一对应。回答时首先应思考该观点的具体内容,并将材料与观点的具体内容对应起来,根据与材料关联的程度,安排观点表述的顺序。‎ 第(3)问,本题属于开放性主观题。对开放性题目,要用好发散思维方式。解答好开放题切记要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从教材内外知识的结合上来回答问题,要有自己的见解和创新。‎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