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江苏省宿迁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政治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江苏省宿迁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政治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江苏省宿迁市高二(上)期末政治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3小题,共66.0分)‎ 1. ‎2018年8月13日,有着118年历史的世界哲学大会首次在中国北京举行,其主题是“学以成人”,通俗来讲就是“学做人”。作为爱智之学 ①哲学为人们提供具体的科学方法 ②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③哲学可以指导人们正确改造世界 ④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B ‎【解析】①错误,哲学为人们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不提供具体的方法; ②④正确,有着118年历史的世界哲学大会首次在中国北京举行,其主题是“学以成人”,通俗来讲就是“学做人”。作为爱智之学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③错误,哲学有正确与错误之分,真正的哲学可以指导人们正确改造世界。 故选:B。 本题考查:哲学的起源;哲学的内容 1、哲学的起源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的内容 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的选项。 ‎ 2. 当今世界日益复杂,充满不确定性,社会变革和技术革命使惯常坐标模糊难辨,并且社会和政治挑战十分巨大。面对这些现象,哲学仍然是非常宝贵的资源。因为(  ) ①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②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 ③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④哲学的任务是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①错误,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②④正确,当今世界日益复杂,充满不确定性,社会变革和技术革命使惯常坐标模糊难辨,并且社会和政治挑战十分巨大。面对这些现象,哲学仍然是非常宝贵的资源。因为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哲学的任务是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 ③错误,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故选:D。 本题考查:哲学的功能和任务 ‎ ‎①哲学的功能:哲学是一门使人聪明,给人智慧的学问,是美好生活的向导;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和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哲学能够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②哲学的任务: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的选项。 ‎ 1. 人类在谋求物质生活资料以维持自身生存和不断改善自身生活条件的长期劳动实践中,形成了世界观和方法论。下列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 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决定 B. 方法论决定世界观,世界观体现方法论 C. 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促进 D.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答案】D ‎【解析】ABC错误,D正确,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不是相互决定,二者也不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故选:D。 本题考查: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1)区别: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指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根本方法。 (2)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是高考考核目标与要求之一,我们应学会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和核心信息,对其进行分析整合,得到正确的答案。本题难度适中。 ‎ 2. 陆九渊为宋明两代“心学”的开山之祖,主“心(我)即理”说,言“人心至灵,此理至明;人皆具有心,心皆具是理”。下列观点与陆九渊体现的世界观一致的是(  ) ①物是观念的集合②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③天地合而万物生④自由选择的意志高于一切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材料中陆九渊的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因此: ①符合题意,“物是观念的集合”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与题意主旨一致; ②③不合题意,“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天地合而万物生”属于唯物主义思想,与题意主旨不一致; ④符合题意,“自由选择的意志高于一切”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与题意主旨一致; 故选:B。 本题考查:唯心主义 (1)基本观点:世界的本质是意识,意识决定物质,物质依赖于意识。 (2)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①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天、上帝、理念、绝对精神、道、理)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②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是高考考核目标与要求之一,我们应学会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和核心信息,对其进行分析整合,得到正确的答案。本题难度适中。 ‎ 1. 在庄子看来,万物总是处于刚肯定即否定,即“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的状态。由此,他得出了“无需也无法对事物进行断定”的结论。这里庄子集中阐述了(  )‎ A.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C. 生活与哲学的关系问题 D. 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答案】D ‎【解析】A不合题意,材料中庄子的观点集中阐述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中的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B不合题意,材料中庄子的观点集中阐述了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而不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C不合题意,材料主旨与此无关; D正确,材料中庄子的观点属于不可知论,因此,庄子集中阐述了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故选:D。 本题考查: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关键词句,并和所学哲理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的选项。 ‎ 2. ‎2018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公祭日,这个日子时刻提醒着所有中国人:牢记历史、勿忘国耻、祭奠亡灵….但是,日本政府对侵略历史讳莫如深,企图美化侵略历史。下面哲学观点,比较适合用来反驳“美化侵略历史”言论的是(  )‎ A. 世界是自我创造的非我 B. 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C.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D. 人不能以行感天,天亦不随行而应人 ‎【答案】D ‎【解析】材料中所述的“日本政府对侵略历史讳莫如深,企图美化侵略历史。”是罔顾事实的唯心主义看法,因此: ABC均不合题意,这三项都是唯心主义观点,不适合用来反驳“美化侵略历史”言论; D符合题意,“人不能以行感天,天亦不随行而应人”你不能用行动来感化天,老天也不能不能看人的行动去报应他人,是唯物主义思想,故比较适合用来反驳“美化侵略历史”言论; 故选:D。 本题考查: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第一,意识第二,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本题以“美化侵略历史”为情境,考查唯物主义的基础的有关知识,考查考生解读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作出正确推理、判断的能力。 ‎ 3. 习近平在谈到马克思主义哲学时强调:“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 ①为无产阶级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②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③是具体科学的前提,是科学革命理论的来源和基础 ④具有深厚的阶级基础,是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物质武器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①②正确,“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无产阶级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③错误,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前提; ④错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精神武器。 故选:A。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①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它的唯物主义是辩证的唯物主义,它的辩证法是唯物主义的辩证法。 ②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提出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从而把唯物辩证的观点贯穿到社会历史领域,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③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正确反映了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之所以是革命的,就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是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解答本题最快的方法为排误法,即排除题肢本身说法错误的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这样既节省了答题时间,又提高了正答率。本题难度不大。 ‎ 1.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它围绕地轴永不停息运动的同时,还在一个椭圆形的轨道上不断绕着太阳不停地公转,给人类带来昼夜交替和四季清楚,并且使我们的家园有了万物繁衍,生生不息的活力。这说明(  ) ①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②物质是运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③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 ④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物质离不开运动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C ‎【解析】①④符合题意,地球围绕地轴永不停息运动的同时,还在一个椭圆形的轨道上不断绕着太阳不停地公转,给人类带来昼夜交替和四季清楚,并且使我们的家园有了万物繁衍,生生不息的活力,这说明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物质离不开运动; ②错误,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③错误,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故选:C。 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关系;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1.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①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②客观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之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也是根本不存在的。 ‎ ‎③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都是错误的。 材料分析型选择题是高考中常见的一种题型,即以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事物、新现象为背景而设置的材料,应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 1. ‎2019男篮世界杯会徽,以中国京剧脸谱为设计灵感,在整体造型上与篮球的形相呼应,同时融入了双龙戏珠的元素一-两条蛟龙争夺龙珠,如同两支球队争夺奖杯。“脸谱”元素融合篮球形象的创意表明(  ) ①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如实反映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③艺术创作源自丰富的社会生活 ④意识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①错误,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这种反映可能是如实的反映,也可能是虚幻的反映; ②③符合题意,男篮世界杯会徽的设计创意表明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艺术创作源自丰富的社会生活; ④错误,正确的意识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故选:C。 本题考查: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1.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①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是指我们在认识客观事物时会自觉选择对我们有利的认识。 ②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指我们在认识客观事物时会主动创造出一些现实不能直接感觉到的认识,比如人们会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础,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文化创新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以“男篮世界杯会徽的创意”为背景,设计问题考查学生对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的理解掌握情况。解答时需要有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解题的关键:哲理与材料对接的吻合性,解题时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的选项。 ‎ 2. 人工智能被认为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工业、教育、医疗等领域,其本质上是对人类思维过程的模拟,它缺乏人类的原创、互动、谈判等能力。这表明人工智能(  ) ①与人的意识有本质区别②是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 ③是人类思维活动的模拟④能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③符合题意,人工智能其本质上是对人类思维过程的模拟,它缺乏人类的原创、互动、谈判等能力。这表明人工智能与人的意识有本质区别,是人类思维活动的模拟; ②④错误,人工智能无意识,因此,人工智能不是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不能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故选:B。 本题考查:意识的内容和本质;意识的能动作用 1.意识的内容和本质 ‎ ‎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②不管是正确的思想意识还是错误的思想意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 ③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2.意识的能动作用 (1)人能够能动地的认识世界: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在实施行动之前还要制定蓝图、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等。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能动作用最突出的体现):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不同性质的意识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正确意识指导下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意识指导下,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 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内容和本质的知识,主要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解题的关键: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或错误的选项。 ‎ 1. ‎2018年8月,中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人工创建了单条染色体的真核细胞,这项成果预示,天然复杂的生命体系可以通过人工干预变简约,自然生命的界限可以被人为打破,甚至可以人工创造全新的自然界不存在的生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人能自觉地创造条件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方式 B. 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规律,造福人类 C. 创造规律是人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一个重要体现 D. 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答案】A ‎【解析】A符合题意,中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人工创建了单条染色体的真核细胞,这项成果预示,天然复杂的生命体系可以通过人工干预变简约,自然生命的界限可以被人为打破,甚至可以人工创造全新的自然界不存在的生命,这表明人能自觉地创造条件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方式; BC错误,规律是客观的,人不能改变和创造规律; D不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故选:A。 本题考查: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1)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的客观性集中表现在它的不可抗拒性。 (2)规律的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3)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但人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本题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较小,只要学生熟练掌握教材知识即可回答。 ‎ 2. 中国人对于自然的眷恋,古有“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今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里蕴含的唯物论思想是(  ) ①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首先必须尊重自然 ②自然界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物质世界 ③人们能够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来改造客观世界 ④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②符合题意,依据题意,古有“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今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里蕴含的唯物论思想是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首先必须尊重自然;自然界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物质世界; ③错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说法错误,属于唯心主义思想; ④不合题意,材料主旨强调的是要尊重自然的客观性,而不是发挥主观能动性; 故选:A。 本题考查:自然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是物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前提和基础。 诗词名言(成语俗语)类选择题在哲学试题中比较常见,对诗词名言(成语俗语)的理解把握要结合语文知识,借助文言文阅读,努力古文阅读、诗文名言鉴赏能力,还要求对哲学的原理熟练理解与把握。解答时,考生需综合提炼题干材料所蕴含的主旨,依据此主旨,对接题肢中的基本理论点,选择相符合的题肢。 ‎ 1.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起跑线”的设定让许多家庭焦虑不堪。家长焦急,孩子更是心神俱累,大街小巷背着硕大书包的小“四眼”我们已经司空见惯。“起跑线”的设定启示我们,实现特定目标要(  ) ①充分发挥意识活动的能动作用②将尊重客观规律作为前提和基础 ③创造条件认识、利用和控制规律④一切从实际出发,防止教条主义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B ‎【解析】①不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发挥正确意识的作用,而不是否发挥意识作用。 ②④符合题意,“起跑线”的设定让许多家庭焦虑不堪。家长焦急,孩子更是心神俱累,大街小巷背着硕大书包的小“四眼”我们已经司空见惯。这启示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要一切从实际出发,防止教条主义。 ③说法错误,规律是客观的,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控制规律。 故选:B。 本题考查: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 1、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 (1)规律是客观的。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但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2)这就要求我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2、一切从实际出发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2)这就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 题属于启示类选择题。偏重于如何做方法论意义。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解题的关键: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无关或错误的选项。 ‎ 2.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观点,通过实践能把观念中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说明实践具有(  )‎ A. 主观能动性 B. 客观物质性 C. 社会历史性 D. 直接现实性 ‎【答案】D ‎【解析】ABC不合题意,材料指的是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未体现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客观物质性和社会历史性。 D符合题意,依据教材知识可知实践能把观念中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指的是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故选:D。 本题考查:实践的含义和特征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它有两层基本含义:其一,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书本知识来反思所学的内容,以此来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只要掌握好基础知识就可做好本题。 ‎ 1. 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科里奥利加速度错觉”导致重庆大巴坠江,不吃晚饭只吃水果可以减肥,食品脱氧剂有害……,这是2018年11月流传的“科学”流言,而科学家则用科学实验验证了这些看似真实的无根据之言。这说明(  ) ①真理之中包含着谬误②经过验证的认识才是真理 ③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④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①错误,真理与谬误有严格的界限,两者不容混淆; ②错误,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经过验证的认识不一定是真理; ③④符合题意,科学家则用科学实验验证了这些看似真实的无根据之言。这说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故选:D。 本题考查: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 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只有一个。 ②真理的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真理的条件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④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 该题遵循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学生的命题原则,紧密结合社会生活实际,着眼于考生发展需要,将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解答时需要有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2. 科学家从5.58亿年前狄更逊水母化石发现胆固醇分子,这种只有动物才会有的胆固醇分子在化石中居然覆盖率多达93%.这一发现破解了之前狄更逊水母是不是动物的谜团。迷团的解开说明(  )‎ A. 真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B. 获得正确的认识必须经过反复实践 C. 认识在谬误的基础上不断向前发展 D.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答案】D ‎【解析】A错误,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B错误,正确认识的获得不一定要经过反复实践; C错误,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向前发展; D正确,这种只有动物才会有的胆固醇分子在化石中居然覆盖率多达93%‎ ‎.这一发现破解了之前狄更逊水母是不是动物的谜团。迷团的解开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故选:D。 本题考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应用知识能力,难度一般。我们做每一道政治选择题都是运用已有的知识,对题干提供的材料、信息进行分析、甄别、遴选,平时要注意夯实基础,培养能力。 ‎ 1. 被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港珠澳大桥,于2018年10月24日正式通车。港珠澳大桥通车后,加强了粤港澳地区的经济社会联系,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为世界第四大湾区经济带。这表明(  ) ①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②自在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③事物的联系都是人为的④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①④正确,港珠澳大桥通车后,加强了粤港澳地区的经济社会联系,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为世界第四大湾区经济带。这表明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②错误,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③错误,联系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 故选:C。 本题考查: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 1、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这就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的选项。 ‎ 2. 在创建卫生城市活动中,某小区居民全员参与共建文明小区。居民举止与社区文明的关系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 A. 部分依赖整体 B. 部分与整体相互转化 C. 部分影响整体 D. 部分与整体同等重要 ‎【答案】C ‎【解析】AB不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部分依赖整体,也没有体现部分与整体相互转化; C正确,某小区居民全员参与共建文明小区。居民举止与社区文明的关系体现了部分影响整体; D错误,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帅着部分,二者的地位不同。 故选:C。 本题考查: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 ‎ ‎①原理内容: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帅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功能。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 ②方法论: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对基础知识的准确把握排除法去除观点本身错误和不合题意的选项。 ‎ 1. 古话说:“单者易折,众则难推,戳力一心,然后社稷可固。”下列说法中哲学寓意与之相通的是(  )‎ A.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B.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C.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D.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答案】A ‎【解析】“单者易折,众则难推,戮力一心,然后社稷可固。”体现了量变和质变的关系,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引发质变。 A符合题意,“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体现了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与题中古语蕴含的哲理一致。 B不合题意,“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表明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与题中古语蕴含的哲理不一致。 C不合题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体现了人们对同一事物可能会产生不同的认识,与题中古语蕴含的哲理不一致。 D不合题意,“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是指为善如同登山那样不易,从恶如同山崩一样,比喻学好很难,学坏容易,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与题中古语蕴含的哲理不一致。 故选:A。 本题考查: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 事物发展的状态: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 ①世界观事物发展是量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 ②经过“量变到质变,在新质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到新的质变”两种状态循环往复,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的。 (2)方法论: ①重视量的积累;(注意防微杜渐,反对拔苗助长、急于求成) ②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反对优柔寡断、缺乏信心) ③坚持适度的原则。 名言名句体现哲理的题目是哲学选择题中常见的考法,做这类题目,考生首先要弄懂材料中名言名句的意思,分析其中体现的哲理后再去分析题肢,看哪个选项所体现的哲理与其相符台。 ‎ 2. 生活中我们能够感受到改革开放以来通信方式的巨大变化。从书信、电报到电脑网络、智能手机,从“见字如面”到“距离不是问题”,变的是沟通方式、传播媒介,不变的是亲朋好友间的思念和关心。这表明(  ) ①事物是运动和静止的统一 ②发展的状态是前进性和曲折性 ③发展趋势是量变和质变 ④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④符合题意,“变的是沟通方式、传播媒介,不变的是亲朋好友间的思念和关心”这表明事物是运动和静止的统一;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 ②错误,发展的状态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③错误,发展的趋势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故选:B。 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关系;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1.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①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②客观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之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也是根本不存在的。 ③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都是错误的。 本题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的知识,主要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解题的关键: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的选项。 ‎ 1.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下列诗句中与此蕴含哲理相同的是(  )‎ A.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B. 少云车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C. 纸上得来总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D.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答案】D ‎【解析】“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的意思是别看今年的春天马上就要过去了,但是明年的春色一定会比今年的更迷人,体现了事物是不断的发展的。 A不合题意,“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意思是山下四月花已经谢了,但山寺的桃花刚刚开,体现了矛盾具有特殊性,与题中诗句蕴含的哲理不同。 B不合题意,“溪云乍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意思是山雨来之前,通常会刮一些风,体现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与题中诗句蕴含的哲理不同。 C不合题意,“纸上得来总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与题中诗句蕴含的哲理不同。 D符合题意,“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意思是新事物不断的战胜旧事物,说明事物是不断发展的,与题中诗句蕴含的哲理相同。 故选:D。 本题考查: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1)原理内容: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2)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名言名句体现哲理的题目是哲学选择题中常见的考法,做这类题目,考生首先要弄懂材料中名言名句的意思,分析其中体现的哲理后再去分析题肢,看哪个选项所体现的哲理与其相符台。 ‎ 2. 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或做什么事情,你都会发现,每个阶段都有对应的难题,每个角色都会有对应的难题。这表明(  ) ①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 ②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各有其特殊性 ③认识矛盾特殊性就能把握矛盾问题的精髓 ④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矛盾 A. ②③ B. ①④ C. ①② D. 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④符合题意,“每个阶段都有对应的难题”表明同一事物在发展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矛盾,“每个角色都有对应的难题”表明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 ②不合题意,材料未体现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各有其特殊性。 ③说法错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故选:B。 本题考查: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①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复杂事物的诸多矛盾、同一矛盾双方各有其特殊性。 ②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对基础知识的准确把握排除法去除观点本身错误的和不合题意的选项。 ‎ 1. ‎2018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农业和农村经历广泛而复杂的变革后,虽然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但是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呈现难得的大好局面。上述材料分析体现(  )‎ A. 善于把握主流,分清矛盾的主次方面 B. 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C. 抓住重点,首先解决主要矛盾 D. 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消除矛盾 ‎【答案】A ‎【解析】A正确,“虽然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但是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呈现难得的大好局面”这体现了善于把握主流,分清矛盾的主次方面; B错误,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C不合题意,材料主旨强调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而不是主次矛盾关系原理; D错误,“消除矛盾”说法错误,因为矛盾是普遍的、客观的; 故选:A。 本题考查: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1)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方法论要求:分清主流支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不忽视矛盾次要方面。 本题考查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应用知识能力,难度一般。我们做每一道政治选择题都是运用已有的知识,对题干提供的材料、信息进行分析、甄别、遴选,平时要注意夯实基础,培养能力。 ‎ 2. 近年来,从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到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从“复兴号”动车组的研制到C919大飞机的一飞冲天,中国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促进了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可见(  )‎ A. 科技创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 科技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 C. 科技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D. 树立创新意识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答案】A ‎【解析】A符合题意,中国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促进了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可见科技创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不合题意,材料不能表明科技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C表述错误,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草的先导; D表述错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故选:A。 本题考查:创新的社会作用 ①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②创新的作用:从经济角度看,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政治角度看,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从文化角度看,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和错误的选项。 ‎ 1. 漫画《乌鸦喝水》(作者:薛宏)提醒我们,做工作办事情要(  ) ①尊重书本,坚持已有的成功经验 ②避免团于经验的习惯性思维 ③注重研究新情况,寻找新思路 ④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的飞跃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 ‎【答案】C ‎【解析】①不合题意,题中漫画揭示乌鸦并没有意识到水瓶的变化,可以不采取原来的办法,并不是强调尊重书本,坚持已有的成功经验; ②符合题意,题中乌鸦没有根据客观实际情况的变化,而做出及时的调整,是习惯性思维的表现,应该避免囿于经验的习惯性思维; ③符合题意,题中乌鸦应该注重研究新情况寻找新思路,而不应该被固有思维束缚; ④不合题意,题中漫画的水距离瓶口还有较大距离,并没有涉及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的飞跃。 故选:C。 本题考查: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 ①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实践的突破,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 ②基本要求: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解答漫画型选择题时要注意:一要读懂漫画(包括人物、事件、文字、图画等);二要把漫画中的有效信息联系起来,找出主题(注意联系选项);三要将漫画主题思想与教材知识联系起来,确定正确的选项。 ‎ 1. 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近日发布了“2018年度十大网络用语”,锦鲤、杠精、佛系等入选。透过这些流行网络用语,一副鲜活生动的网民生活百态图跃然纸上。这说明(  )‎ A. 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 B.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C. 社会意识反作用社会存在 D. 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 ‎【答案】D ‎【解析】A说法错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不是“决定于”; B说法错误,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而不是“决定”; C不合题意,材料不能表明社会意识反作用社会存在; D符合题意,透过流行网络用语,一副鲜活生动的网民生活百态图跃然纸上。这说明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 故选:D。 本题考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不管什么样的社会意识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和错误的选项。 ‎ 2. 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之一,下列不属于上层建筑的是(  )‎ 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 ‎【答案】A ‎【解析】该题是一道逆向选择题,要求选择不属于上层建筑的是,因此: A符合题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属于经济基础范畴,而不是上层建筑,故当选; BCD均不合题意,这三项都属于上层建筑范畴,但不符合题意规定,故不选; 故选:A。 本题考查: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1)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等的总和。它包括阶级关系(基础关系)、维护这种关系的国家机器、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相应政治法律制度、组织和设施等。 (2)经济基础是指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本题是逆向选择题,主要考查上层建筑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的关键是准确解读题干材料,抓住关键字眼“不属于上层建筑的是”,对应选项进行判断选择即可。 ‎ 3. ‎“三权分置”是指为适应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实行的耕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经营权灵活有偿流转的政策,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改革又一重大制度创新。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这表明(  )‎ A. 生产关系一定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B.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 C. 生产力一定要适合生产关系的状况 D. 生产关系未必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答案】B ‎【解析】A错误,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时,不仅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而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 B正确,材料所述的“三权分置”是适应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的改革,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改革又一重大制度创新。这说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 C错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 D错误,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时,生产关系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故选:B。 本题考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1)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表明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时要仔细审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从材料中总结出体现的哲学道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从材料中获取和解答有效信息。 ‎ 1. 新时代的发展需要新的发展理念,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到建设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再到今天提出生态文明观,形成“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材料体现了(  ) ①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②价值判断与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③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 ④价值观对认识与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①不合题意,该项与材料主旨不符; ②④符合题意,依据题意,材料所述的发展理念的变化发展过程说明价值判断与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价值观对认识与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 ③不合题意,材料主旨体现的是价值观对认识与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而不是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 故选:D。 本题考查: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1.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随着时空的推移和条件的改变,一定事物的价以及人们关于它的价值观念也会发生变化。因此,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这就是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特征。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1)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2)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一方面,价值观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另一方面,价值观影响着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 (3)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选项与材料主旨的一致性是单项选择题的根本原则。 ‎ 2. 有这样一副对联:若不撇开终是苦;各自捺住即成名。横批:撤捺人生。凡世间之事,撇开虚名、幻想、得失,捺住方寸,才能有一颗坚守的心。该对联所蕴含的哲理有(  ) ①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自强不息的精神 ②人生道路的选择需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应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价值选择 ④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①符合题意,有一颗坚守的心,体现了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自强不息的精神。 ②符合题意,凡世间之事,撇开虚名、幻想、得失,捺住方寸,才能有一颗坚守的心,这强调了人生道路的选择需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不合题意,材料未体现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④不合题意,材料未体现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故选:A。 本题考查:实现人生的价值 (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①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②个性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个人价值并不否认追求人的个性发展;个性不应表现为人的怪异和陋习,而应表现于对他人、对社会的独特的贡献方式。 (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①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②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③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选项与材料主旨的一致性是选择题的根本原则,并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的选项。 ‎ 1. 看风景的人在贪污受贿之后再“看到”的风景就不一样了,漫画《看风景》(作者:何青云)表明(  ) ‎ A. 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评价 B. 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如影相随 C. 客观事物因人的心境变化而变化 D. 价值观随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 ‎【答案】A ‎【解析】A符合题意,材料中同一个人对于同一事物作出了不同的评价,这是因为价值观发生了改变,说法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具有重要导向作用。 B说法错误,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但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因此,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并不是如影相随的。 C说法错误,事物是客观的,不会因人的心境变化而变化。 D不合题意,漫画体现的是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未体现社会存在决定价值观。 ‎ 故选:A。 本题考查: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1)价值观: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这就是价值观。 (2)导向作用: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导向作用。 ②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 解答漫画型选择题时要注意:一要读懂漫画(包括人物、事件、文字、图画等);二要把漫画中的有效信息联系起来,找出主题(注意联系选项);三要将漫画主题思想与教材知识联系起来,确定正确的选项。 ‎ 1. 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没有什么感觉;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到矿物的商业价值,而看不到矿物的美和特征。这说明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 A. 具有社会性 B. 具有阶级性 C. 具有历史性 D. 因人而异 ‎【答案】D ‎【解析】ABC均不合题意,题意主旨体现的是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主体差异性,而不是其他各项; D正确,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没有什么感觉;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到矿物的商业价值,而看不到矿物的美和特征。这说明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因人而异; 故选:D。 本题考查: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可能作出不同的评价 名言名句体现教材原理的题目是哲学选择题中常见的考法,做这类题目,解答此题需要把握材料的关键信息。首先要弄懂材料中名言名句的意思,分析其中体现的哲学原理,然后再去分析题肢,看哪个选项所体现的道理与其相符合。 ‎ 2. 被誉为“最美老太太”俞匡章,97岁时决定做志愿者,99岁生日时,她把亲手织的99顶帽子捐给了有需要的人。老人从另一个维度诠释了志愿精神,志愿服务并非是年轻人的专利,只要有一颗仁爱之心,年龄大小不是问题,哪怕活到一百岁,照样可以从事志愿服务。她的事迹从哲学上表明(  ) ①人生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 ②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③人生的价值就在于社会对个人的认可 ④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社会给他的荣誉大小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①符合题意,俞匡章97岁时决定做志愿者,老人从另一个维度诠释了志愿精神,这说明人生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 ②符合题意,俞匡章为社会做贡献的同时被誉为“最美老太太”,得到了社会的尊重和认可,这说明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③说法错误,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而不是社会对个人的认可。 ④说法错误,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贡献了什么。 故选:A。 本题考查:人生价值 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人生最根本的价值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 包括两个方面: ①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价值)--贡献,价值的创造者,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②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自我价值)--索取,价值的享受者。 解答本题最快的方法为排误法,即排除题肢本身说法错误的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这样既节省了答题时间,又提高了正答率。本题难度不大。 ‎ 二、论述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4.0分)‎ 1. 自2018年起,我国将每年秋分日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在脱贫攻坚的关健时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设立“农民丰收节”,顺应了新时代的新要求、新期待,契合了中国进入新时代的社会发展大趁势;将极大调动起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遗性,提升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汇聚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呤碑力量。 2018首届“农民丰收节”,坚持农民主体办节日,充分发挥农民的智想和力量,支持鼓励农民开展与生产生活生态相关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农民成为节日的主角,农民的节日农民乐。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知识,阐述设立“农民丰收节”的依据。‎ 从社会历史主体的角度,说明“农民丰收节”为什么要让农民成为节日的主角,农民的节日农民乐。‎ ‎【答案】【小题1】(1) ①物质决定意识,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设立顺应了新时代新要求,契合了中国进入新时代的社会发展大趋势。 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有利于调动起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2) 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我们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②举办“农民丰收节”是亿万农民自已的事业,必须发挥农民的主人翁精神,保障农民权益,要让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 ‎【小题2】‎ ‎【解析】(1)本题要求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知识,阐述设立“农民丰收节”的依据。该题表面上是依据类试题,实际属于原因类试题,解答时依据材料中设立“农民丰收节”的信息,联系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知识进行分析,阐释其依据。“设立'民丰收节',应了新时代的新要求、新期待,契合了中国进入新时代的社会发展大趁势”由此可见其依据是物质决定意识,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极大调动起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遗性,提升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汇聚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力量”由此可见其依据是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有利于调动起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2)本题要求从社会历史主体的角度,说明“农民丰收节”为什么要让农民成为节日的主角,农民的节日农民乐。属于原因类试题,知识范围是社会历史主体的角度,话题是说明“农民丰收节”为什么要让农民成为节日的主角,农民的节日农民乐。因此紧扣社会历史主体的角度,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我们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角度进行原因分析;“让农民成为节日的主角,农民的节日农民乐”有利于发挥农民的主人翁精神,保障农民权益,让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的角度进行现实意义的分析。 (1‎ ‎)观近几年政治高考主观题,原因类试题考查频率相当高,应引起我们的重视。此类试题的主要特点:背景材料与时俱进,彰显时代特色,贴近学生生活和思想实际,体现了思想政治学科的一贯特色;设问角度灵活多变,设问一般以“为何”、“原因”、“依据”、“理由”等关键词为题眼,侧重考查同学们调动和运用知识、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2)题属于原因类试题,解答该题首先要提炼出材料信息所要表达的观点,从材料中找答案,做到理论观点与材料信息有机对接,多角度分层次书写。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注重对学生阅读材料提取信息、概括提炼观点,描述阐释事理的能力的考查,有一定的难度。答案组织时从原因、意义角度组织。 ‎ 1.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乡愁》寄托了台湾同胞对祖国大陆的深情和希望两岸早日统一的愿望。在两岸交往的历程中,从打破了38年的冰封期开放居民大陆探亲,到两岸实现历史性“三通”-一海、空运直航和直接通邮同步实施,再到免签注,实行卡式台胞证。如今,两岸每年人员往来总量近1000万人次,两岸贸易总额近2000亿美元。两岸的融合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说明“乡愁”与“邮票”“船票”的关系。‎ 运用发展的观点分析当前的两岸关系。‎ ‎【答案】【小题1】(1) ①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二者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乡愁”通过“邮票”和“船票”表现出来。 ②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邮票也罢,船票也罢,表达的都是共同的乡愁。 (2) ①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要求我们坚持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②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尽管当前台海局势陷入僵局,但两岸统一是必然趋势。 ③做好量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大陆持续推出惠台措施,积极推动两岸民间交流,不断集聚“统一”的因素,以最终促成两岸的统一。‎ ‎【小题2】‎ ‎【解析】(1)本题要求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说明“乡愁”与“邮票”“船票”的关系。属于分析说明类试题,知识范围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解答时紧扣“乡愁”与“邮票”“船票”,先说明“乡愁”是指矛盾的普遍性即“共性”,“邮票”“船票”是指矛盾的特殊性即“个性”;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乡愁”通过“邮票”和“船票”表现出来;“邮票”“船票”共同要表达的是“乡愁”,由此可见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 (2)本题要求运用发展的观点分析当前的两岸关系。属于分析说明类试题,涉及的核心知识是发展观。解答时由材料信息入手,对接发展观的知识进行分析。例如:“两岸的融合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说明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要求我们坚持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同时要看到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尽管当前台海局势陷入僵局,但两岸统一是必然趋势;“在两岸交往的历程中,从打破了38年的冰封期开放居民大陆探亲,到两岸实现历史性“三通”-一海、空运直航和直接通邮同步实施,再到免签注,实行卡式台胞证”说明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做好量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大陆持续推出惠台措施,积极推动两岸民间交流,最终就一定能促成两岸的统一。 (1)该题属于分析说明类试题,解答时需做到从“乡愁”与“邮票”“船票”入手,对接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理论进行分析。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注重对学生观察问题、由现象入手揭示事物本质的能力考查,有一定的难度。 (2‎ ‎)该题属于分析说明类试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注重对学生阅读材料提取信息、概括提炼观点,描述阐释事物的能力的考查,有一定的难度。解答该题首先要提炼出材料信息所要表达的观点,从材料中找答案,做到理论观点与材料信息有机对接,多角度分层次书写。 ‎ 1. ‎2018年11月5日至10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 本次进口博览会是选今为止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大型博览会,通过进口优质产品,倒遇我国企业降低成本、改进工艺、创新技术,从而提升产业竞争优势,为我国未来的“出口”寻找、积累动力,让中国的进出口结构更趋平衡。‎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谈谈对进口和出口关系的认识。 各国削减壁垒、扩大开放,国际贸易就能打通血脉;如果以邻为壑、孤立封闭,国际经贸就会气滞血亲,世界经济也难以健康发展。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这是历史带给世界经济的深刻启示,更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宝责经验。‎ 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谈谈你对“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的理解。‎ ‎【答案】【小题1】(1) 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 ②一方面,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进口与出口是对外贸易相反的两个方面。 ③另一方面,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进博会以进口为主题,引进优质产品和服务也有利于带动出口,让中国的进出口结构更趋平衡。 (2) ①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正确认识和把握了事物之间的联系,看到了世界各国之间的普遍联系。 ②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各国应该主动削减壁垒、扩大开放,创造条件,这样国际贸易就能打通血脉。 ③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相通才能共进,才能推动开放型世界经济发展。‎ ‎【小题2】‎ ‎【解析】(1)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谈谈对进口和出口关系的认识。属于认识类试题,知识范围是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话题是对进口和出口关系的认识。因此首先从矛盾的对立统一这两个基本属性的角度指出进口和出口是一对矛盾,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其次指出进口与出口具有斗争性,是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同时又要认识到两者具有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最后要认识到正是“进口和出口”的对立和统一的作用,推动我国贸易发展,促进我国进出口结构更趋平衡。材料中“通过进口优质产品,倒逼我国企业降低成本、改进工艺、创新技术,从而提升产业竞争优势,为我国未来的'出口'寻找、积累动力,让中国的进出口结构更趋平衡。”这一信息正是从矛盾的对立统一的角度说明了进口和出口关系。 (2)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谈谈你对“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的理解。属于分析说明类试题,知识范围是联系的观点。解题时要认真理解“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这句话的哲学寓意。“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说明了联系具有普遍性,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材料中“各国削减壁垒、扩大开放,国际贸易就能打通血脉”正是尊重联系的客观性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的做法;“共进、各退”说明联系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相通才能共进,才能推动开放型世界经济发展。 (1)该题属于认识类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注重对学生概括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考查,解答该题需从材料中关于“进口和出口关系”的具体信息出发,结合教材理论,从原因、作用(影响、意义),解决问题的措施等角度进行解答即可。 ‎ ‎(2)该题属于分析说明类试题,解答时需做到从材料及设问“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入手,对接联系观的理论进行分析。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注重对学生观察问题、由现象入手揭示事物本质的能力考查,有一定的难度。 ‎ 1.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中国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觉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40年来,我们牢牢把握改革开放的前迹方向,该改的、能改的我们坚决改,不该改的、不能改的坚决不改。在40年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我们鼓起了“闻”的勇气,不断解放思想、大胆探索,敢闻敢试、敢为人先,推动改革破局开路;我们树立了“创”的自觉,弘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勇于变革、永不停滞,争当改革弄潮儿;我们铆足了“实”的干劲,敢于担当、善作善成,以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干出经得起历史、实或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改革开放,展现了一代代青年追梦圆梦的奋斗英委。在隆重庆祝改革开放 40周年之际,于敏、屠呦呦、马云、马化腾、姚明等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领授改革先锋奖章。光阴荏苒,被时的青年,如今已步入中老年。放眼未未,新时代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呼唤包括年青一代在内的全体人民有更大作为。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有人认为,改革就是对过去的否定。请运用辩证否定观的有关知识简要评析这一观点。‎ 简要分析“闯”“创”“实”三种精神蕴含的认识论道理。‎ 青年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结合实际,谈谈青年人怎样在新时代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答案】【小题1】(1) ①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对过时的消极的内容的否定。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是对过去一些不适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具体制度、法律和体制的否定,该改的能改的坚决改。 ②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和发展的环节,其实质是“扬弃”,是对积极的合理的内容的肯定。改革是在坚持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并吸收保留了一些过去成功的、合理的成分。不该改不能改的坚决不改。 (2)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也是认识的目的。所以改革要敢“闯”敢试,勇于实践,要不尚空谈,“实”干兴邦。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我们要发挥“创”的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3) ①坚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②坚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③坚持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小题2】‎ ‎【小题3】‎ ‎【解析】(1)本题要求请运用辩证否定观的有关知识简要评析“改革就是对过去的否定”这一观点。属于评析类主观题,知识范围限定明确:辩证的否定观的知识,学生可以结合材料,与教材知识相对接进行分析。根据材料“该改的、能改的我们坚决改,不该改的、不能改的坚决不改。”可从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对过时的消极的内容的否定的角度分析作答;根据材料“我们牢牢把握改革开放的前进方向,该改的、能改的我们坚决改,不该改的、不能改的坚决不改”可从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和发展的环节,其实质是“扬弃”,是对积极的合理的内容的肯定的角度分析作答。 ‎ ‎(2)本题要求简要分析“闯”“创”“实”三种精神蕴含的认识论道理。属于体现类主观题,知识范围限定明确:认识论的知识,学生可以结合材料,与教材知识相对接进行分析。根据材料“我们鼓起了‘闻’的勇气,不断解放思想、大胆探索,敢闻敢试、敢为人先,推动改革破局开路”“我们铆足了‘实’的干劲,敢于担当、善作善成,以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干出经得起历史、实或和人民检验的实绩。”可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也是认识的目的;根据材料“我们树立了‘创’的自觉,弘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勇于变革、永不停滞,争当改革弄潮儿”可知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3)本题要求结合实际,谈谈青年人怎样在新时代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本题实际是一道简答题,知识范围限定明确:实现人生价值的知识,学生可以结合课本基础知识,从坚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和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的角度分析作答。 (1)作为评析类题目,要求考生把握评析类题目的答题要求,要肯定其合理的地方,提出其不合理的地方,最后做出总结,此类题目对考生的知识点的把握运用的能力要求比较高,有一定的难度。 (2)哲学体现类试题要求学生要根据情景材料及设问的具体要求,选用答题时的具体原理及方法论。答题策略上要善于运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所谓归纳,即材料体现了哪些原理,把材料中涉及到的原理点出来。注意,先材料后原理。所谓演绎,材料体现了什么原理,这时,先点原理,后用材料佐证,即理论联系实际。这种题型所考查的原理一般都比较具体,只要方法掌握了,难度就不是很大。 (3)本题实则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书本知识来反思所学的内容,以此来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只要掌握好基础知识就可做好本题。考生在复习备考过程中一定要夯实基础知识,强化记忆和理解。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