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6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江西省高安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WORD版带解析
高安二中2018—2019(上)高二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青春是用来奋斗的,不是用来挥霍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奋斗的青春更美丽!”这是江西某中学高二年级电子显示屏上出现的励志语,寥寥数语,让人震撼,激励莘莘学子。这说明 ①优秀文化塑造人生,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②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③教育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④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电子显示屏上出现的励志语,寥寥数语,让人震撼,激励莘莘学子。这说明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往往是无形的,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优秀文化塑造人生,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①②项符合题意;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使者,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③项说法错误;材料强调文化对人的影响,不体现大众传媒的作用,④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 【点睛】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人们总要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生活,文化氛围是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人们从事文化活动,或得到思想的启示、精神的享受,或产生思想的困惑、精神的失落,许多是发生于潜移默化的过程之中的。(文化影响即使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也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过程。) 2.在成功举办1988年首尔夏季奥运会的30年后,韩国人用两个多小时的平昌冬奥会开幕式向世界传递奥运精神的永恒主题——和平。朝韩代表团第四次手举“朝鲜半岛旗”并肩入场,并组成联合冰球队。这让一度剑拔弩张的朝韩关系得到缓和,给了双方难得的对话契机。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①要充分发挥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政治的促进作用 ②奥运精神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由一定的政治关系决定的 ③奥林匹克精神借助奥运会这样的物质活动得以传承 ④奥林匹克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奥林匹克精神借助奥运会这样的物质活动得以传承。朝韩代表团第四次手举“朝鲜半岛旗”并肩入场,并组成联合冰球队。这让一度剑拔弩张的朝韩关系得到缓和,给了双方难得的对话契机。说明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要充分发挥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政治的促进作用,①③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了文化对政治的作用,没有体现政治对文化的决定作用,②项与题意不符;材料不涉及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④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 【点睛】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 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3.献礼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电视纪录片《美丽广西・魅力八桂》以时间为主线,以世居民族的民俗文化为素材,用丰富的视听手段完整展现广西各个世居民族的文化传承与发展轨迹,展示国家实施改革开放和精准扶贫战略带来的民族发展机遇。通过该片,可以 ①以多样化的传播途径提升文化软实力 ②为自治区发展直接提供强大物质力量 ③彰显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政策与成就 ④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电视纪录片《美丽广西・魅力八桂》以时间为主线,展现了世居民族的民俗文化,让人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④项符合题意;该片展示了国家实施改革开放和精准扶贫战略带来的民族发展机遇,彰显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政策与成就,③项符合题意;该片用丰富的视听手段完整展现了广西各个世居民族的文化传承与发展轨迹,不涉及多样化的传播途径,①项与题意不符;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②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 4. M村原本是一个以磁州窑发源地闻名的古村落,但因自然条件艰苦,原住民纷纷搬离,成为空心村。当地从磁州窑文化、古镇村落文化入手,对新村和老村进行改造,发展文化艺术旅游产业。如今,空心村变成了文化村,古村落焕发出新活力。这表明 ①发展艺术旅游产业是振兴乡村文化的前提 ②乡村传统文化是村落改造的重要动力 ③乡村文化能够在村落改造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④古村落的保护性改造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该地从磁州窑文化、古镇村落文化入手,对新村和老村进行改造,发展文化艺术旅游产业。如今,空心村变成了文化村,古村落焕发出新活力。表明古村落的保护性改造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乡村文化能够在村落改造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③④项符合题意;发展艺术旅游产业有利于振兴乡村文化,但并非是振兴乡村文化的前提,①项说法错误;乡村传统文化是村落改造的文化基础,乡村文化建设能够为村落改造的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②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 【点睛】为什么要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1)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优秀传统文化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2)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3)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自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5.“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言语无味。“数据显示,2018年国内有声阅读的市场规模或将近45亿元,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趋势。据此判断 ①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将得到保障 ②新时代呈现文化塑造人的新形式 ③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日趋重要 ④文化产业将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2018年国内有声阅读的市场规模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趋势,可以判断出新时代呈现文化塑造人的新形式,文化产业将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②④项符合题意;我国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已经得到保障,而不是将得到保障,①项说法错误;材料不体现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日趋重要性,③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 【点睛】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6.《见字如面》是由实力文化、黑龙江卫视联合出品,腾讯视频网络独播、首播的一档文化节目。见字如面,古人笔下的深情,未读泪已流,一尺方桌、一位读者、几封书信,在当今文化娱乐至上的喧嚣中,却如汩汩清流,沁人心脾,引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渴望与回望。其现实意义是 ①媒体人应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以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②文化传承要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促进中华文化发展 ③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 ④现代大众传媒作为文化传播的途径日益显示出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见字如面》将古人笔下的深情利用大众传媒向观众传达,引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共鸣,这启示我们要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③项符合题意;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发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不断创新,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促进中华文化发展,②项符合题意;材料主要表明《见字如面》将古人笔下的深情向观众传达,引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共鸣,与媒体人应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以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无关,①项与题意不符;材料主要强调《见字如面》的现实意义,与现代大众传媒的功能无关,且现代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手段而非途径,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 【点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 7.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很多人生活富起来了,而富未必贵。在关于“什么是富贵”的讨论中有这样一种观点:“富”就是有钱有物;“贵”是一种受人尊敬的状态。一个人的生命观高尚,价值观就高尚;价值观高尚,人生观就高尚;人生观高尚,肯定会赢得人们的尊重。这种人走到哪里就把高尚带到哪里。从此观点中我们可以领略到的文化生活道理有 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②经济决定文化,文化随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④个人要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该观点中我们可以领略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因此个人要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①④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个人的文化修养,不体现经济对于文化的决定作用,也不体现文化影响人的来源,②③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 【点睛】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什么?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启发:我们应主动向上的学习优秀文化,参加健康的文化活动,远离避免错误的思想和错误的知识对我们的影响。 8.2018年,一款由三星博物馆推出的“‘古蜀萌娃”的表情包走红社交媒体。表情包以三星堆青铜面具为原型,原本一脸严肃的青铜面具化身喜怒哀乐皆具的“古蜀萌娃”,再配上有趣的四川话,形象生动可爱。谈到表情包的推出,该馆负责人说,互联网的变革发展,推动了博物馆功能的不断拓展,青少年已成为博物馆“新公众”的主力军,微信萌性表情包可以加强博物馆与“新公众”的连接,“‘古蜀萌娃”的表情包的推出给我们的启示有: ①立足创新,使优秀传统文化得价值更好传承 ②融入时代元素,能够增强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③把握互联网发展趋势,大众传媒成为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 ④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元素融合,便具有生机与活力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古蜀萌娃”的表情包以三星堆青铜面具为原型,原本一脸严肃的青铜面具化身喜怒哀乐皆具的“古蜀萌娃”,再配上有趣的四川话,形象生动可爱,可以加强博物馆与“新公众”的连接。启示我们立足社会实践进行文化创新,使优秀传统文化得价值更好传承,而融入时代元素,能够增强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①②项符合题意;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③项说法错误;④项说法过于绝对;正确选项为A。 【点睛】新时代,我们更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汇点上,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吸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9.2018年春节期间,各地政府大力支持文化消费品的供给:甲市消费者在欣赏昆曲《牡丹亭》等文化产品时可以享受政府补贴后带来的票价优惠;乙市市民使用“文创乙市”APP购买文化商品时可获得奖励积分,再次消费时抵扣现金;丙市政府支持的“惠民文化消费季”已连续举办五届。从材料中可见,政府承担的责任是 A. 提供多元文化产品,倡导经典文化 B. 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基本文化权益 C. 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提高精神境界 D. 制定文化惠民政策,推动文化消费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可见,在文化建设中,政府承担的责任是制定文化惠民政策,推动文化消费,D项符合题意;文化产品由市场提供,不是由政府提供,A项说法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文化消费,不属于公益性文化事业,B项与题意不符;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提高精神境界是公民的行为,不是政府应承担的责任,C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 10.中国传统哲学提供了我们中国人基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它是由“道、理、气、心、性、仁、礼”等范畴构造起来、源自于我们祖先的哲学智慧。离开了这些源泉的滋养,我们现代的核心价值观建设就没有立足点,就没有生命力。由此可见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 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 ③核心价值观必须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 ④我们要客观科学礼敬地对待中华传统哲学,自觉剔除其糟粕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中国传统哲学提供了我们中国人基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离开了这些源泉的滋养,我们现代的核心价值观建设就没有立足点,就没有生命力,这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核心价值观必须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①③项符合题意;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②项说法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如何对待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④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 【点睛】文化是引领一个民族前行的旗帜。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不仅开创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还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华文化获得空前发展、重新走向辉煌的必然选择。 11.一年农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秋分和传统农事密切相关。我国决定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节日,有利于 ①展示中华农耕文明,提升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 ②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展示新时代新农民的精神风貌 ③营造重农爱农的浓厚氛围,筑牢农民团结奋斗的道德基础 ④以浓缩形式重演人类农业发展的历程,增强民族自豪感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 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节日,有利于展示中华农耕文明,提升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有利于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展示新时代新农民的精神风貌,①②项符合题意;专门为农民设立节日营造了重农爱农的浓厚氛围,有利于农民团结奋斗,但与农民团结奋斗的道德基础无关,③项与题意不符;专门为农民设立节日并没有重演人类农业发展的历程,④选项夸大了国家为农民设立节日的作用;正确选项为A。 【点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推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人心凝聚,精神振奋,各项事业才会全面兴盛;精神文明建设搞不好,人心涣散,精神颓废,各项事业都难以搞好。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的结果。 12.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热播后,有观众提出了“最朴素的美味爱国主义”,即爱国是舔完一碗咸豆腐脑后的满足;是蒜薹肉丝浇在米饭上的期待。下列选项能合理地推出从“美食”到“爱国”的是 A. 饮食文化—源自美食家的想象—凸显地方特色—创新了爱国的形式 B.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不断推陈出新—体现中华民族精神 C. 民族文化—标志着民族身份—形成民族认同感—增强了爱国的热情 D. 大众文化—满足多样化的需求—为群众所喜爱—奏响了文化主旋律 【答案】C 【解析】 【详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饮食文化,源自社会实践,而不是源自美食家的想象,A项说法错误;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扎根在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中,而饮食传统文化并没有体现中华民族精神,B项说法错误;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标志,《舌尖上的中国》热播后,有利于形成民族认同感,增强了爱国的热情,C项推导合理;D项没有体现出“爱国”,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 【点睛】传统文化有什么特点? (1)继承性(2)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3)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13.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各地纷纷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道德模范学习宣传活动,树立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良好风尚。请你就宣传道德模范人物的事迹提建议,下列可行的有 ①依托报纸、电视、广播和网络等载体,让先进人物事迹家喻户晓 ②充分利用大众传媒这一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宣传先进人物事迹 ③开展先进人物事迹进校园、进社区等巡回宣传与演讲活动 ④把宣传活动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相结合,提升群众的科学文化修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宣传道德模范人物的事迹形式多样,可以依托报纸、电视、广播和网络等载体,让先进人物事迹家喻户晓,可以开展先进人物事迹进校园、进社区等巡回宣传与演讲活动,①③项符合题意;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而不是主要途径,②项说法错误;把宣传活动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相结合,能够提升群众的思想道德修养而不是科学文化修养,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 【点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14.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的易经文化,从本质上来看是华夏先人观天文,察地理,比人事,远取诸物,近探诸身的智慧。材料表明 ①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②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③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④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A. ②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①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表明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②③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哲学智慧的产生,不体现哲学的作用,也不涉及哲学的含义,①④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 【点睛】在生活和实践中,人们会自觉地不自觉地思考世界,思考周围的人和事,并用自己在思考中形成的观念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在这些思考中,会触及这样或那样的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在这一意义上,哲学源于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而反思性是哲学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 1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每年11月的第三个星期四定为“世界哲学日”。“哲学日”的发起人说,哲学就是要让人认识自己,回到并守护自己的精神家园。这表明 A. 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B.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 哲学来源于生活实际 D. 真正的哲学能够为生活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答案】D 【解析】 【详解】哲学就是要让人认识自己,回到并守护自己的精神家园。这表明真正的哲学能够为生活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让我们正确地认识自我,D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哲学的作用,不体现哲学的含义和哲学的产生,ABC项均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D。 【点睛】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从哲学是教人如何看待世界,即如何对待宇宙和人生,如何对待知识和规律,如何对待个人和社会、自己与他人的意义上,我们既可以说哲学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工具,又可以说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16.《建筑的七盏明灯》是英国哥特式建筑潮流的最主要代表人物拉斯金的理论专著。该书所阐述的建筑七大原则为:奉献、真理、权力、美、生命、记忆和顺从,这也是建筑哲学的七大原则。七大原则深刻论述了建筑与人、社会、自然、历史、生活等的关系和规律,强调建筑不仅要满足功能要求,更要满足建筑的精神思想要求。这表明 ①建筑哲学正确概括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②建筑哲学的提出从精神层面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人们对世界的好奇心 ③人们研究哲学的最终目的是指导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④哲学探究的是世界的本质和普遍规律,可以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建筑七大原则深刻论述了建筑与人、社会、自然、历史、生活等的关系和规律,强调建筑不仅要满足功能要求,更要满足建筑的精神思想要求。这表明哲学探究的是世界的本质和普遍规律,可以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人们研究哲学的最终目的是指导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③④项符合题意;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概括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而不是建筑哲学正确概括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①项说法错误;建筑哲学的提出从精神层面让人们懂得了建筑不仅要满足功能要求,更要满足建筑的精神思想要求。而不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人们对世界的好奇心,②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 【点睛】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 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7.英国哲学家休谟认为:“一切外部的事物都不过是人们的一些主观感觉和印象。因此,人们在认识中只能和感觉发生关系,不能超出感觉之外。”下列观点与之相对立的是 ①天地为万物之本 ②世界是自我创造的非我 ③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④存在就是被感知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休谟认为一切外部的事物都不过是人们的一些主观感觉和印象,属于主观唯心主义,①③项属于唯物主义思想,与休谟的观点相对立;②④项与休谟观点相一致,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 【点睛】唯心主义分为两种,①主观唯心主义、②客观唯心主义 ①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东西,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如王阳明“心外无物”、贝莱克“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②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如朱熹“理生万物”“理主动静”、黑格尔的“绝对精神”。 18.2018年8月13日凌晨4时前后,英仙座流星雨如约而至。对于此次流星雨,天文机构早有精确预报。从哲学的基本问题角度看,这体现了 ①思维与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②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③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④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人们能够准确预测英仙座流星雨的到来时间,从哲学的基本问题角度看,这体现了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②④项符合题意;思维与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①项与题意不符;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③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 【点睛】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包括哪两个内容?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存在)和意识(思维)的关系问题。 (2)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19.某哲学家在他的代表作中写道:“一切现实的东西,唯有在它具有理念并表现理念的情况下才有。”在另一篇代表作中他又说:“只有符合概念的实在才是真正的存在,因为在这种实在里,理念使它自己达到了存在。”由此可见,该哲学家的哲学思想属于 ①客观唯心主义②主观唯心主义③不可知论④可知论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该哲学家认为理念是主宰一切的东西,其哲学思想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和可知论,①④项符合题意;②③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D。 【点睛】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如朱熹“理生万物”“理主动静”、黑格尔的“绝对精神”。 20.关于命运,我国古代思想家有不同论述。《论语∙颜渊》中有“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主张“知命”。墨子提出“非命”,认为“寿夭贫富,安危治乱”,不是先天命定,而是可以通过人力来加以变更的。孟子主张“立命”,强调努力尽人的本分。庄子主张“安命”,“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王夫之提出“造命”,认识和追寻事物的必然性,人就可以主宰命运。材料中关于命运的各种观点中具有唯物主义思想倾向的是。 A. 孔子的“知命”和孟子的“立命” B. 孟子的“立命”和庄子的“安命” C. 孟子的“立命”和王夫之的“造命” D. 墨子的“非命”和王夫之的“造命”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墨子认为人的命运不是先天注定的,而是可以通过人力来加以变更的,这否认了世界是神创造的,具有唯物主义倾向。王夫之主张人认识和追寻事物的必然性,把握客观规律, 就可以主宰命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倾向,D项正确;孔子认为人的命运由上天决定,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思想。孟子虽然强调努力尽人的本分来改变命运,但却是从唯心主义角度谈命运的。庄子主张安之若命,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故ABC项均具有唯心主义思想倾向,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D。 【点睛】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 根本分歧: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 基本观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21.哈佛大学的热门课程之一就是普埃特教授开设的“中国传统伦理与政治理论”,深奥的古代中国哲理为何能吸引众多的美国学生?《大西洋月刊》称,最主要的一点是这门课程中包含了伦理论证。此外,普埃特还大胆地向学生们承诺:“这门课程能够改变你的人生”。中式哲学在哈佛校园受欢迎表明 ①中式哲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能正确反映当代美国社会的变化 ②中式哲学包涵着丰富的人生智慧,能正确指导人们的认识与实践 ③把中式哲学与不同思想文化有机结合起来能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④哲学就是对人生普遍规律的思考,中式哲学决定学生的人生态度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①错误,中式哲学是古代中国的哲理,未涉及鲜时代特征,也不是反映当代美国社会的变化;中式哲学能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能影响学生的人生决定,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故③④符合题意;③错误,哲学并不能给我们提供具体的方法。故本题答案为C。 22.古希腊哲学家芝诺提出了一个箭射不到靶上的理论,即箭要射到靶上,必先经过路程的一半;然后又要经过剩下一半路程的一半,以此类推,箭永远有一半的路程要走,所以它永远也射不到靶上。此理论虽然荒谬,但几千年来却无人给出令人信服的解决方案。该理论主要揭示出。 A. 思维和存在之间具有矛盾性 B. 唯心主义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合理性 C. 思维和存在之间具有同一性 D. 形而上学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合理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 古希腊哲学家芝诺提出的理论虽然荒谬,但几千年来却无人给出令人信服的解决方案。这样就会产生理论与实践的矛盾和错位,带给我们的启发就是人类真的能够正确认识客观的存在吗?芝诺之所以提出这样的理论,是因为他的这一认识是受到其自身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及认识水平的限制,导致其不能正确认识到箭可以射到靶上这一存在,说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思维对存在的认识具有有限性,故A项符合题意;BCD项均与题意不符;本题正确选项为A。 【点睛】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包括哪两个内容?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存在)和意识(思维)的关系问题。 (2)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绝大多数哲学家都对此作了肯定的回答,认为思维能够认识存在。也有一些哲学家如英国的休谟和德国的康德,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则至少是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他们的观点被称为不可知论。 23.德国诗人海捏曾写道:“思想走在行动之前,就像闪电走在雷鸣之前一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经党的十九大正式提出,就成为熊熊燃烧的火炬,照耀着党和人民创造性的探索实践。这是因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①根源于始生活实践的变化 ②决定着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向和进程 ③是人的实践发展的精神动力 ④可以预见和引领社会发展的方向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新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可以预见和引领社会发展的方向,是人的实践发展的精神动力,为我国人民群众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③④两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该思想的作用,没有体现其产生,①项不合题意;该思想引领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向和进程,但不起决定作用,②项观点错误。答案选D。 【点睛】哲学的作用。 (1)对人生——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对社会——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①批判功能:哲学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②塑造功能:哲学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 ③激励功能:哲学可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2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根本原因在于 A. 坚持科学的实践观,其全部理论都来源于实践并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 B. 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C. 批判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 D. 以改造世界为目的,是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 【答案】A 【解析】 【详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根本原因在于坚持科学的实践观,正确反映了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其全部理论都来源于实践并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A项符合题意;不能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因为在古代曾经有过二者的统一和结合,只不过是朴素的、没有科学基础的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在科学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而不能表述为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B项表述错误;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基础和过程,不是原因,C项与题意不符;以改造世界为目的,是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而不是科学性,D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 【点睛】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科学的方法论”?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它对世界的看法,对人与世界关系的看法,不仅是唯物的而且是辩证的。②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的世界观,不仅对自然的观察是既唯物又辩证的,而且对社会历史的观察也是既唯物又辩证的。③马克思主义哲学又是科学的方法论。它的内容不仅科学的解释了世界,解释了人与世界的关系,更重要的还在于它科学地指出了人们应该怎样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④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科学的方法论,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高度统一。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共52分。) 25. 深圳市在创新驱动之下,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发挥科技创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引领作用;大力发展文化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入推进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试点;落实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等未来产业规划和政策,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科技创新人才竞相涌现,公民科学素质得到整体提升。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三新”经济不断涌现,为深圳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增添了新动力。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知识,分析科技创新在新旧动能转换中的作用。 【答案】科技创新能催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为加速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智力支持。科技创新促进新技术、新知识的传播运用,有利于创造更好的发展条件提高劳动者素质,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人力人才资源支撑。科技创新有利于丰富文化表现形式,加速文化的传播,促进文化产业和文化消费的发展,提高文化生产力,促进新旧动能转换。 【解析】 【详解】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知识,分析科技创新在新旧动能转换中的作用。 从材料可以看出,科技创新能催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加速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智力支持。科技创新促进新技术、新知识的传播运用,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人力人才资源支撑。科技创新有利于丰富文化表现形式,加速文化的传播,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可运用“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知识,从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创造更好的发展条件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文化产业和文化消费的发展、提高文化生产力等方面,分析科技创新在新旧动能转换中的作用。 【点睛】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A、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B、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C、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6.2018年国际和平日纪念活动于9月19日在南京举行。本次纪念活动主题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世界”。据了解,国际和平日由联合国大会于1981年通过决议设立。决议呼吁各国政府和人民开展纪念活动,传播和平理念,维护和建设世界和平。2018年国际和平纪念活动主要包括开闭幕式、和平论坛、安全论坛、主题纪念活动、专题文艺演出等内容。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知识为什么要举办国际和平日纪念活动。 【答案】 ①用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举办国际和平日纪念活动,就是要不断增强我们的精神力量,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②培育和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举办国际和平日纪念活动是要唤醒中国同胞的民族精神,努力实现“中国梦”。③高扬爱国主义旗帜。纪念活动蕴藏着丰富的爱国主义历史教育资源、文化教育资源、政治教育资源,是一种极有价值爱国主义教育载体。④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纪念活动传承我国主流文化,以传统优秀文化熏陶人的活动,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境界。 【解析】 【详解】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知识说明为什么要举办国际和平日纪念活动。 从材料可以看出,纪念活动蕴藏着丰富的爱国主义历史教育资源、文化教育资源、政治教育资源,传承我国主流文化,是一种极有价值的爱国主义教育载体。举办国际和平日纪念活动,就是要不断增强我们的精神力量,唤醒中国同胞的民族精神,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可运用所学文化知识,从优秀文化塑造人生、培育和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境界等方面,说明为什么要举办国际和平日纪念活动。 【点睛】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重要性:A.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体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B.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使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锐气不减。 C.大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27.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参与国在科学、教育、文化、卫生、民间交往等各领域广泛开展合作,促进了民心相通,为“一带一路”建设夯实了民意基础,筑牢了社会根基。其中,文化交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化交流推动了国与国的交往、地区与地区的往来,促进了人们的相互了解与信任,增强了心灵之间的对话,从而搭建起一座友谊之桥和合作之桥。有人说,中国借“一带一路”输出中国文化,实质是在推行文化渗透和文化霸权主义。 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加以批驳。 【答案】①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中国爱好和平,主张建设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在国际交往中弘扬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反对文化霸权主义。②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中国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一带一路”各国文化繁荣进步。③“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之一,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④实践证明:借助“一带一路”,中华文化走出去,对世界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促进了沿线国家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利于沿线国家之间的合作、交流、沟通与信任。 【解析】 【详解】本题要求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加以批驳。 从材料可以看出,在文化交流中,中国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一带一路”各国文化繁荣进步,促进沿线国家之间的合作、交流、沟通与信任。但有人却说中国借“一带一路”输出中国文化,实质是在推行文化渗透和文化霸权主义。可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相关知识,从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等方面,说明中国主张建设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在国际交往中弘扬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反对文化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同时,也对世界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促进了沿线国家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不是像观点所说在推行文化渗透和文化霸权主义。 【点睛】怎样对待文化多样性?(正确态度、遵循原则) (1)正确的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本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2)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28.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也对文化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美好生活应该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文艺工作者要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要把优秀传统文化与21世纪的民主、法治、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等议题接轨,为当代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正能量,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并不表示自我封闭,需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以此来互补互促、互相提高,为人类文明的繁荣发展作出贡献。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我们应该如何点亮文化自信之灯。 【答案】①要深刻把握时代发展潮流,不断推动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创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文化需求。②要充分肯定自身的文化价值,既要不断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③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④要对中华文化生命力有坚定的信念,对中华文化发展的前途充满信心。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赋予中华文化鲜明的时代特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⑤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吸收借鉴外来文化中的有益成果(或答“坚持求同存异、兼收并蓄”),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解析】 【详解】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我们应该如何点亮文化自信之灯。 从材料可以看出,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要把优秀传统文化与21世纪的民主、法治、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等议题接轨,为当代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正能量,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并不表示自我封闭,需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以此来互补互促、互相提高,为人类文明的繁荣发展作出贡献。可运用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从深刻把握时代发展潮流,不断推动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创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文化需求;要充分肯定自身的文化价值,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对中华文化生命力有坚定的信念,对中华文化发展的前途充满信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吸收借鉴外来文化中的有益成果等方面,分析我们应该如何点亮文化自信之灯。 【点睛】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我们的文化自信,来自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这种文化自信,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29.中华民族发展史,就是一部发扬传统、爱国奋进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无数革命志士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宣传党的革命思想、革命主张,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抛头颅、洒热血,表现出了对党无限忠诚的优秀品质、对共产主义信念坚定的精神追求,熔铸了伟大的革命精神、革命文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先后涌现出焦裕禄、史来贺等先进典型,形成了铁人精神、红旗渠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时代精神,既使我们感受到这些英雄个体的人格力量,也彰显出革命文化的传承。 进入新时代,国际形势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经济全球化促使不同文化之间相互激荡,形成了复杂的文化态势。中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必须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凤凰涅槃的决心,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敢于触及深层次利益关系和矛盾,把改革创新进行到底,这更需要弘扬革命文化。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继承和弘扬革命文化。 请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加以说明。 【答案】(1)革命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它既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直接来源,共同熔铸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革命文化在新时代的具体体现,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丰富发展。 (3)立足于新时代伟大实践,继承和弘扬革命文化,右助于更好地坚持党的领导(或发挥马克思主义的主心骨作用),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方向;有助于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勇于改革创新、攻坚克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解析】 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继承和弘扬革命文化。本题请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加以说明,本题的知识范围是文化生活知识,问题指向是对“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继承和弘扬革命文化”这一观点加以说明,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转化为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什么必须继承和弘扬革命文化来回答:考生可结合材料从继承和弘扬革命文化对于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来分析说明。 30.中国发展的历史也是一部哲学发展史,让我们一同走进历史,感知哲学。 历史时期 哲学 大革命时期 马克思列宁主义 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毛泽东思想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结合材料,立足哲学与时代的关系,分析哲学发展在中国革命历程中的巨大作用. 【答案】①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哲学属于文化的范畴,是由经济、政治所决定的.从马克思主义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正确地总结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属于真正的哲学。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真正的哲学,在不同时代,通过批判旧思想和旧制度,预见和指明社会发展方向,成为指导群众实践的伟大思想,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先导。 【解析】 【详解】本题要求结合材料,立足哲学与时代的关系,分析哲学发展在中国革命历程中的巨大作用。 从材料可以看出,哲学属于文化的范畴,是由经济、政治所决定的。从马克思主义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正确地总结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它们在不同时代,通过批判旧思想和旧制度,预见和指明社会发展方向,成为指导群众实践的伟大思想,成为真正的哲学,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先导。可从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哲学反作用于时代,是社会变革的先导等方面,分析哲学发展在中国革命历程中的巨大作用。 【点睛】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1)哲学来源于时代,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2)哲学反作用于时代,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还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