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6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解析版
厦门外国语学校2017级高二(下)3月份月考政治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共48分。 1.莞香,从莞香树采制而成,结香品质以种植于东莞者为佳。自然生长的莞香树“有香者百无一二”,只有被虫蛀或病腐、风断、风倒及雷击,造成树干受伤、腐朽或枯死,才可能结香。而人工生产莞香,也必须在树上施以刀斧,方能取得香结。人工莞香的结成进一步印证了 ①事物的联系是多样的,稳定的联系不存在 ②人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创造新的联系 ③把握事物的联系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要遵循自然界的客观规律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并非所有的莞香树都能结莞香,莞香树只有被虫蛀或病腐、风断、风倒及雷击,造成树干受伤、腐朽或枯死,才可能结香。而人工生产莞香,也必须在树上施以刀斧,方能取得香结。人工莞香的结成进一步印证了把握事物的联系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发挥主观能动性要遵循自然界的客观规律,③④项符合题意;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①项说法错误;人能够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创造新的联系,而不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创造新的联系,②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 【点睛】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因此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2.越是开放充分,竞争激烈的行业,进步就越快。通过开放引入竞争,有利于经济效益和服务质量的提升。例如,开放过程冲击了传统的集中计划型政策体系,引发国内价格体制改革,增值税改革,汇率市场变化,开启WTO谈判等一系列变化。这表明 A. 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B. 自在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C. 事物的质变是由其内部结构的变化引起的 D. 事物的外部联系构成事物变化的根本条件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的相关知识。“越是开放充分,竞争激烈的行业,进步就越快。”说明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源泉和动力,A正确且符合题意;材料中的行业竞争是人为事物的联系,不是自在事物的联系,材料并未说明自在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B不合题意,排除;事物质变也可以由外部条件的变化引起,C错误,排除;事物的内部联系构成事物变化的根本条件,D错误,排除。故本题选A。 【点睛】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解答此类题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的选项。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无论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量变引起质变有两种形式,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如在大小、速度、程度和规模等方面的变化引起质变,事物在总体数量不变的情况下,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而起质变。事物的内部联系构成事物变化的根本条件。 3. 卤水豆腐是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食品。卤水是制作卤水豆腐必需的稳定剂和凝固剂,其主要成分氯化镁是有毒的,但用卤水点制的豆腐不仅无毒,而且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这表明 ①事物的特性是不变的,其功能是不断变化的 ②事物的不同特性是由人的不同需要确定的 ③事物的特性是人们建立新联系的依据 ④事物在不同的联系中会有不同的特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用有毒的卤水制成的豆腐是无毒的,这说明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固有的联系,调整改变状态,建立新联系;同时说明同一事物在不同联系中会有不同的特性,③④符合题目的要求;①中观点认为事物特性和功能是不断变化的,否认了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观点错误;②中观点认为人的需要可以决定事物的特性,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考点定位】联系的客观性、多样性 4.中医把人体看成一个以心为主宰,五脏为中心的统一体,这个统一体可分为五个系统。这五个系统通过经络相互联结在一起,相生相克面相互调节,维持人体的协调和平衡。这一理论 ①体现了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②要求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 ③表明关键部分对整体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④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中医理论相生相克而相互调节,维持人体的协调和平衡,体现了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中医理论把人体看成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①②项符合题意;中医理论强调系统与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没有体现关键部分对整体起着决定性的作用,③项与题意不符;整体功能并不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构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就会小于部分功能之和,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 【点睛】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 (1)(原理内容):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部分。(方法论):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强调整体) (2)(原理内容):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方法论):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强调部分) 5.唐代韩愈读书用的是“提要钩玄”法。他说:“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读一本书,要善于把握各部分的内在逻辑,从而提出纲要,钩出精要。这体现了 ①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每一个要素 ②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③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④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的相关知识。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①错误,排除;“要善于把握各部分的内在逻辑”说明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②正确且符合题意;本题是认识事物提出纲要,勾出精义,而不是结构的优化,③不符合题意,排除;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着眼整体,从整体出发,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统筹考虑,读书善于把握部分的逻辑,提要钩玄,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点睛】系统的基本特征有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6.近几年,北斗导航、物联网等一批新装备、新技术在农业领域得到应用,催生了多种全然不同于传统耕作的生产方式。由此可见 A. 事物的联系构成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B. 系统优化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C. 事物的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D. 社会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无止境的 【答案】A 【解析】 【详解】“北斗导航、物联网等一批新装备、新技术在农业领域得到应用,催生了多种全然不同于传统耕作的生产方式”,正是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A符合题意。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是矛盾分析法,而不是系统优化,B表述错误。当部分以合理有序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而不是任何时候整体功能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C表述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社会实践上的理论创新,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7.习近平就新华社一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值得警惕》的文章指示,文章反映的情况,看似新表现,实则老问题、再次表明“四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下列选项对材料信息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新老问题”的判断标准是立足于社会实践 ②“老问题”无论以何种形式表现都在走向灭亡 ③“老问题”的顽强抵抗使事物发展的道路具有曲折性 ④“新老问题”的内容与其表现形式没有内在联系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此题考查发展的实质。本题需要学生准确把握题干主旨,结合教材所学,选出答案。题干中,习近平就新华社一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值得警惕》的文章指示,文章反映的情况,看似新表现,实则老问题、再次表明“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这说明“老问题”无论以何种形式表现都在走向灭亡,“老问题”的顽强抵抗使事物发展的道路具有迂回性,故②③正确;“新老问题”的评价标准不是实践,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是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是否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①表述错误,排除;④“与其表现形式没有内在联系”表述错误,排除。故选C。 8.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下列表述契合发展实质的有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②蛹化蝶 ③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④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名言名句体现哲理的题目是哲学选择题中常见的考法,做这类题目,考生首先要弄懂材料中名言名句的意思,分析其中体现的哲理后再去分析题肢,看哪个选项所体现的哲理与其相符合。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①不适合题意;蛹化蝶体现了发展的实质,②适合题意;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了矛盾具有特殊性,③不合题意;沉舟则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体现了发展的实质,④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C。 9.在佛教文学作品《百句譬喻经》中有一则”愚人吃盐”的故事,讲的是从前有个愚人到别人家做客,吃菜嫌淡而无味,主人知道后,给他加了一点盐,他吃了后便觉得味道很美,而后他想,味道好是因为有盐,于是他就大吃起盐来,其结果是又苦又涩。故事中的愚人之愚主要体现在他没有意识到 ①事物的量变必然会引起质变 ②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就是发展 ③事物的量变与质变之间有界限 ④矛盾双方一定条件下相互贯通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①忽视了量变引起质变的条件,不选;发展是一种向好的变化趋势,而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既可能是向好的变化,也可能是向坏的变化,凶此不能笼统地认为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就是发展,②不选。题中愚人之愚主要体现在他没有意识到量变和质变之间的界限,当量变到了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质变,同时,他也没有意识到盐可以调味,但若过量也会变得苦涩,没有意识到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故③④可选。答案为D。 10.《庄子•天下篇》引用过一句话:“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其含义是:一尺长的木棍,每天截去它的一半,千秋万代也截不完。这句话 ①包含了对立统一思想 ②违背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③承认了静止的相对性 ④未看到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一尺长的木棍,每天截去它的一半,千秋万代也截不完。这句话蕴涵了有限和无限的统一,有限之中有无限,故该句话包含有对立统一的思想,未看到量变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材料并未违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排除②;材料没有体现静止的相对性,排除③;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11.与下图“想在光明中行走,就别怕踩到黑暗。”蕴含相同哲理的诗句是 A.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B. 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节俭败由奢 C. 不经一番彻骨寒,哪得梅花扑鼻香 D.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矛盾的对立统一的相关知识。“想在光明中行走,就别怕踩到黑暗。”反映的是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节俭败由奢”体现了矛盾的对立统一,与漫画蕴含哲理相同,B入选;“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体现了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A不符合题意,排除;“不经一番彻骨寒,哪得梅花扑鼻香”体现了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C不符合题意,排除;“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体现了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趋势,与漫画蕴含哲理不同,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点睛】以漫画为载体的选择题,一般由题干设问、漫画和选项三个部分构成,解答时可按以下步骤思考,“图画要看全”,看漫画中的人和物,把握人、物的特征及其相互联系,注意漫画中的文字,注意漫画中的人、物与文字的关系,从整体上把握漫画的寓意;“褒讽弄明显”,先弄清是褒还是贬,这对于选择有导向作用;“题旨是什么”,是指要在分析漫画的基础上,真正弄清漫画的寓意和主旨,弄清“题旨”要通过分析与综合,实现从现象到本质、从表意到寓意的飞跃;“联系课本选”,具体做题时,应将题干、题肢和书本主干知识相联系,不能脱离课本知识。 12.小时候渴望长大,长大后却时常怀念童年。人生就是这样,没有哪个阶段,可以彻底安逸舒适。我们总是在消除一个又一个的烦恼之后,慢慢变强大。这告诉我们 ①人生是短暂有限的,而追求却是永恒无限的 ②正确对待成长中的矛盾,人生才能扬帆起航 ③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就有什么样的人生经历 ④人生就是在不断自我否定中实现自我超越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该题以人的成长过程为背景,考查学生的辩证思维以及对矛盾观、辩证否定观、意识的能动性等相关原理的理解。“人生没有哪个阶段,可以彻底安逸舒适”,要求我们正确对待成长中的困难、勇于面对矛盾、承认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②符合题意;“我们总是在消除一个又一个的烦恼之后,慢慢变强大”,支撑辩证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我们要在不断的自我否定中实现自我超越、自我成长,④符合题意。①观点正确,具有辩证思维,但“生命的有限性与追求的无限性”在此题中缺乏信息支撑,不符合题意(因为问题指向“这”告诉我们,相当于“这说明”类试题);③说法明显失于绝对,夸大了意识的能动性,不同的人生态度也可能会有一样的人生经历,客观境遇往往是起根本性作用的存在。选C。 13.下图漫画启示我们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 ①形成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做到永不言败 ②提高意识活动的预见性,做到未雨绸缪 ③把握矛盾的对立统一,做到居安思危 ④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做到勇往直前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漫画启示我们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提高意识活动的预见性,做到未雨绸缪。要把握矛盾的对立统一,做到居安思危,②③项符合题意;漫画强调生活中要有预见性,居安思危,早做准备。不体现永不言败、勇往直前,①④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 【点睛】矛盾的观点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两分法。即既要看看矛盾双方的对立关系,又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的关系;既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又要在统一中把握对立;既要看到矛盾的这一方,又要看到矛盾的另一方;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矛盾双方向积极方向转变。反对片面看问题(一点论),割裂对立统一关系,离开对立谈统一或离开统一谈对立。 14.观察中国企业家“创世纪”之路,如撰写新时代的“货殖列传”,尽管各有千秋,却都蕴含“企业家精神”——爱国是灵魂,创新是特色,拼搏是常态。这表明 A. 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B. 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C. 不同事物有着不同的矛盾 D.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观察中国企业家“创世纪”之路,如撰写新时代的“货殖列传”,尽管各有千秋,却都蕴涵“企业家精神”——爱国是灵魂,创新是特色,拼搏是常态,这表明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D正确且符合题意;其它选项正确但都不符合题意,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15.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8年宏观调控目标较好完成,三大攻坚战开局良好,供给测结构性改革深人推进,人民生活持续改善,保持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等问题。上述材料体现的哲理有 ①办事情要善于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②看问题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④在认识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的相关知识。材料没有体现主要矛盾,①不符合题意,排除;“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等问题。”说明经济形势既有有利因素,也面临严峻形势,体现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②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矛盾双方转化,③不符合题意,排除;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等问题,但2018年宏观调控目标较好完成,三大攻坚战开局良好,说明我国着重把握了矛盾的主要方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点睛】关于矛盾,注意解题技巧,题中出现反义词或者相反的两层意思,可考虑矛盾;对矛盾双方进行比较,可考虑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题目是认识事物,可考虑矛盾的主要方面,题目是解决问题,可考虑主要矛盾;题中是一种矛盾,一般不考虑主要矛盾。题中同时出现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或者同时出现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可考虑两点论与重点论。 16.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变局中“危”和“机”同生并存,这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带来重大机遇。要善于化危为机、转危为安,其哲学道理是 ①认识“危”存在的必然性,则可以安之若素、泰然处之、随意而安 ②认识“危”存在的条件、产生的根源和前景是实现“安”的必要前提 ③认识“安”与“危”的包含转化关系,努力实现转危为安和趋安避危 ④认识“安”与“危”的依存、贯通关系,顺应和迎接安危转化的趋势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矛盾基本属性的相关知识。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统一有两层含义,第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着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居安思危,看到了“安”与“危”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故②③正确。认识“危”存在的必然性,则可以安之若素、泰然处之、随意而安,否认了化“危”为“机”,否认了矛盾双方的转化,①错误,排除;认识“安”与“危”的依存、贯通关系,顺应和迎接安危转化的趋势,忽视了转化的条件性,④错误,排除。故本题选B。 17.口袋公园也称袖珍公园,一般是指各种小型绿地、小公园、街心花园、社区小型运动场等规模很小的城市开放空间。它充分利用城市拆迁腾退地和边角地、废弃地、闲置地,在百姓身边“见缝插绿”,市民徜徉其中,其乐融融。城市中修建口袋公园的举措 A. 坚持以人为本,构建了市民与周边环境的良性联系 B. 有效利用城市小型空地,实现了城市性质的根本变化 C. 关注了不同区块的特点,忽视了共性的存在 D. 创新了城市的发展理念,全盘否定了旧有城市发展理念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即共性与个性、辩证否定的相关知识。城市中修建口袋公园,市民徜徉其中,其乐融融,说明修建口袋公园的修建坚持以人为本,构建了市民与周边环境的良性联系,A符合题意;城市性质不会因修建口袋公园发生根本变化,B错误,排除;修建口袋公园充分利用城市拆迁腾退地和边角地、废弃地、闲置地,在百姓身边“见缝插绿”说明修建口袋公园不但关注了不同区块的特点,也充分考虑城市建设的共性,C错误,排除;辩证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不是全盘否定,“全盘否定了旧有城市发展理念”的说法错误,D错误,排除。故本题选A。 【点睛】选择题可用排除法快速高效地解答,可分为排误法和排异法,排误法即排除说法错误的选项,这需要考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排异法即排除与题意不相符的选项,这需要考生认真研读材料准确抓住材料主旨,确定题意。 18.某区将发展产业、培育项目作为乡村振兴的着力点,通过“科学规划引领、政府资金引导、生态环境保护、市场资本引入”四项措施,推进农村由“输血”向“造血”、由“等你扶”向“我要富”转变。对该区做法的正确评价是 ①突出工作重点,抓住了发展产业和培培育项目这一重要着力点 ②注重量的积累,当“输血”式扶贫达到定程度时转向“造血” ③重视外部联系,通过外界和政府的“扶”促进农民自身的“富” ④做到统筹兼顾,将政府引导、市场引入和地区内生动力相结合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该区将发展产业、培育项目作为乡村振兴的着力点,并通过四项措施,推进农村由“输血”向“造血”、由“等你扶”向“我要富”转变,体现了既抓住主要矛盾,又做到统筹兼顾,将政府引导、市场引入和地区内生动力相结合,①④项符合题意;材料不强调量的积累问题,②项与题意不符;材料不强调外部的联系,③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 【点睛】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 方法论:要坚持重点,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决好主要矛盾。 (2)原理内容: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不忽视对次要矛盾的解决,要统筹兼顾。 反对:既要反对办事情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又要反对只抓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的“单打一”。 19.5G时代即将到来。作为新一代移动技术,5G具有高速度、低时延、低功耗的特点,将万事万物以最优的方式连接起来。这一全新技术出现 ①是对自身的否定和发展 ②将改变事物之间本质联系 ③将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④将对社会变革起先导作用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联系的客观性、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创新的社会作用的相关知识。作为新一代移动技术,5G具有高速度、低时延、低功耗的特点,将万事万物以最优的方式连接起来。这一全新技术的出现是对自身的否定和发展,将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①③符合题意;联系具有客观性,5G全新技术的出现不会改变事物之间本质联系,②错误,排除;社会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而不是技术创新,④错误,排除。故本题选A。 20.2018年12月27日,由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三号系统开始提供全球服务。相较于北斗二号系统,北斗三号系统有四方面的性能提升:更高的精度、更强的原子钟、更新的技术、更优的信号。可见 ①在批判性思维的指导下可以实现对既有理论的突破 ②在与传统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才能实现科技的创新 ③以革命批判精神否定过去的观念,才能实现科技创新 ④科技创新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材料可知,北斗三号系统比北斗二号系统有四个方面的性能提升,更加的优越。这说明以革命批判精神否定过去的观念,才能实现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③④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科技上的突破,即科技创新,而不是理论创新,①与题意不符;②说法错误,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所以本题选D。 【点睛】理解辩证的否定。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联系,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21.否定是辩证法的一个最重要因素。辩证法在本质上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这是因为 ①没有一种事物是绝对的、永恒不变的 ②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主张抛弃过去的一切 ③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处于不断发展过程之中 ④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国有属性,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①正确;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辩证法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也包含对现存事物否定的理解,因而,辩证法不是否定一切,②错误,排除;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③正确;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但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④错误,排除。故本题选B。 22.面对新形势,我国要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更大力度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加快培育新动能,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之所以要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道路,是因为 ①创新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②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③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④辩证否定观的实质是否定一切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我国之所以要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道路,是因为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③项符合题意;客观实际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①项说法错误;辩证否定观的实质是“扬弃”,即既肯定又否定,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 【点睛】创新的作用: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启示我们要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关键是要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要善于发现问题;要敢于超越;要积累知识,把握已知规律;要经得起实践的考验。 23.最近中宣部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创作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一一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旨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阐释与广泛传播。12集精良制作及名家的经典释义和思想解读,使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的思想相映生辉。对下列习近平引用过的名句所包含哲理揭示正确的是 ①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一一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②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一一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可靠 ③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一一要重视实践,求真务实 ④堤溃蚁孔,气泄针芒一一要重视事物的质变,把握机遇促进飞跃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意思是说宰相一定从基层州部兴起,猛将一定从基层卒伍发端。这两句用于强调国家的文臣武将,特别是高层的官员和将领,一定要从有基层实际工作经验的人中选拔。但不能说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可靠,②错误;“堤溃蚁孔,气泄针芒”体现了重视量的积累,④中的名句所包含哲理揭示错误;①③中的名句所包含哲理揭示正确。故本题答案选A。 【点睛】名言名句和古诗词体现哲理的题目是哲学选择题中常见的考法,做这类题目,考生首先要弄懂材料中名言名句的意思,分析其中体现的哲理后再去分析题肢,看哪个选项所体现的哲理与其相符合。 24.“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与“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反映了 A.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C. 思维和存在的对立 D. 共性和个性的对立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辩证法和形而上学。A选项观点与题干不符,“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看到了运动的绝对性同时也承认了相对静止,“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只是看到了绝对运动而否认了相对静止,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而不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排除。B选项观点符合题干,强调绝对运动是辩证法观点,否认相对静止,是形而上学观点,入选。C选项观点与题干不符,题中分析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而不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排除。D选项观点与题干不符,题中是运动与静止的关系,二者并不是共性与个性的对立,排除。故本题选B。 【点睛】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是对立的关系。 1、辩证法认为事物运动是由于事物内部的矛盾;形而上学认为是外部作用的结果。 2、辩证法认为事物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形而上学认为事物是静止的。 3、辩证法认为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形而上学认为事物是独立的。 4、辩证法认为要系统和全面看问题;形而上学从单方面和片面看问题。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大桥设计坚持“就高不就低”原则,即大桥建设的每项要求均采用内地、香港和澳门三地中的最高标准,如大桥设计使用寿命长达120年,打破了国内大桥的“百年惯例”,可抵御8级地震、16级台风、珠江口300年一遇的洪潮。大桥穿越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桥建设坚持绿色理念,实现了环境“零污染”和白海豚“零伤亡”“不搬家”。大桥艺术构思独特,采用“桥、岛、隧三位一体”的建筑形式;大桥全路段呈S形曲线,桥墩的轴线方向和水流的流向大致取平,既减少桥墩阻水率,又提升行车安全,还提升了建筑美观度。主体工程设计中包含各种优秀传统文化元素。“风帆”桥塔寓意扬帆远航;“中国结”桥塔寓意着三地文化交融,共创粤港澳大湾区美好未来;“海豚塔”表现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从设想到图纸,从开工到建成,数以万计的建设者,克服许多世界级难题,凝聚起战胜一切困难和挑战的磅礴力量,面向世界,集成世界上最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经验,创下多项世界之最,极大地激发了民族自豪感,最终将大桥打造成了经得起历史考验的“世纪工程”。 港珠澳大桥设计充满了中国人的哲学智慧。结合材料并运用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加以说明。 【答案】①承认联系普遍性,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大桥设计充分考虑地震、台风、洪潮等影响,看到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②坚持联系多样性,着重把握事物的长远联系。大桥设计坚持“就高不就低”原则,立足于港珠澳三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需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③联系具有客观性,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大桥设计坚持绿色理念,注重保护原有生态系统,不破坏原有环境,做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④坚持运用科学的系统优化方法。大桥设计统筹考虑各个环节和各个部分,使其达到优化组合,向人们展示出一幅完美画卷。 【解析】 【分析】 本题限定知识范围为唯物辩证法联系观,以港珠澳大桥设计为背景,考查考生解读材料和获取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调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考生对时政热点问题的理解能力,设问指向为中国人在港珠澳大桥设计中的哲学智慧,能力层级为“说明”,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与设问,回答问题。 【详解】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运用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相关知识说明港珠澳大桥设计中的中国人的哲学智慧是怎样体现的,考生要认真研读和分析材料,划分层次,对应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有关内容。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大桥设计要抵御8级地震、16级台风、珠江口300年一遇的洪潮,充分考虑地震、台风、洪潮等影响,看到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既要保护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又要建设大桥,充分考虑交通建设、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联系,考虑桥墩与水的流向、文化与观光,文化与经济等等,都反映大桥设计者的哲学智慧,坚持了联系的观点;坚持联系多样性,着重把握事物的长远联系,大桥设计坚持“就高不就低”原则,大桥建设的每项要求均采用内地、香港和澳门三地中的最高标准,不仅考虑珠江三角洲,也要考虑香港、澳门的经济社会发展、桥梁建设经验,立足于港珠澳三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需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坚持了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我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大桥设计精心考虑大桥所经区域地形、生态,充分考虑大桥的生态功能,尊重了经济建设、交通运输、旅游观光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联系,同时又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大桥设计坚持绿色理念,注重保护原有生态系统,不破坏原有环境,做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系统优化方法要求采用综合的思维方式处理问题,大桥设计采用“桥、岛、隧三位一体”的建筑形式,统筹考虑各个环节和各个部分,使其达到优化组合,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的智慧。 【点睛】本题属于体现类主观题。考生需要对材料进行详细解读,提取有效信息,对应哲学观点,包括原理世界观和方法论,然后将原理的世界观、方法论与提取的有效信息或者概括材料获得的认识按照材料逻辑或者知识逻辑整合在一起,做到一一对应。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9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到2020年,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22年,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初步健全。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事物发展的状态”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规划》内容的理解。 【答案】①事物发展的状态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②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要认真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具体要求,推动乡村振兴走向更高阶段。③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要抓住时机促成乡村振兴向更高阶段的转化。④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每一个阶段的成果都为下一个阶段的开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解析】 【分析】 本题知识限定为“事物发展的状态”的相关知识,试题情境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的颁布,设问指向对《规划》内容的理解。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考查考生国家有关政策的理解。 【详解】本题以《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的颁布为背景,要求考生阐释对《规划》内容的理解,答题知识范围为“事物发展的状态”的相关知识,考查考生描述和阐释事物、调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先考虑涉及的知识点有哪些,主要有事物发展的状态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等。接下来研读材料,提取信息或概括材料主旨,划分层次。由于本题试题情境提供的文字信息较少,需要考生去解读材料。材料大体可以解读以下内容,“到2022年,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初步健全。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 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说明要认真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具体要求,推动乡村振兴走向更高阶段;要抓住时机促成乡村振兴向更高阶段的转化;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每一个阶段的成果都为下一个阶段的开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最后将知识范围与研读材料相结合,梳理作答。 【点睛】本题以时政和社会生活热点作背景材料,让考生谈谈对《规划》内容的理解,可采用回归教材法的方式来解答,即根据知识限定范围,结合对材料的解读,把课本知识与材料解读联系起来组织答案。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阶段。当前,我国扶贫开发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的冲刺期,必须创新扶贫开发思路,坚持精准扶贫、精淮脱贫,要研究贫困人口致贫的原因,把握区域和个体因素的差异,对有劳动能力、无劳动能力、生存条件恶劣等不同类型的贫困尸,逐户制定差异化的帮扶指施,做到措施精准;要改变以往“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做法,杜绝“扶富不扶贫”“扶强不扶弱”等问题的发生,要将国家的扶贫政策和当地的实际相结合,坚决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精准扶贫政策的正确性。 【答案】①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实现精准状贫,精准脱贫。②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不同情况,制定差异化的帮扶措施,做到措施精准。③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要求做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把国家政策和当地实际相结合。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改变以在状贫工作中不分主次的做法。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和获取信息,分析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考生分析与综合、概括与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考生需明确本题的试题情境是材料,设问指向精准扶贫政策的正确性。 【详解】本题考查矛盾观的相关知识,考查考生围绕矛盾主题建构知识体系的能力,并结合材料去粗取精。从材料可以看出,本题主要从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等角度回答。阅读材料,提取关键信息,可以是“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阶段、“坚持精准扶贫、精淮脱贫”、“当前,我国扶贫开发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的冲刺期,必须……”、“把握区域和个体因素的差异”、“逐户制定差异化的帮扶指施,做到措施精准”、“要将国家的扶贫政策和当地的实际相结合” 要改变以往“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做法,杜绝“扶富不扶贫”“扶强不扶弱”等问题的发生。将材料信息与知识点整合梳理,归类,对应,按照原理的世界观、原理的方法论、对应材料三步走形成答案要点: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扶贫脱贫工作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但是我们要实现精准状贫,精准脱贫;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扶贫脱贫工作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不同情况,制定差异化的帮扶措施,做到措施精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要求做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扶贫脱贫要把国家政策和当地实际相结合。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要改变以往“眉毛胡子一把抓”这种不分主次的做法,杜绝“扶富不扶贫”“扶强不扶弱”等问题的发生。 【点睛】本题属于材料分析题。解答思路一般是分析材料、找准原理、材料原理有机结合。分析材料是作答的前提,是阅读材料、归纳材料、处理材料、结合原理的有机统一过程。阅读材料,就是要通览、精读、领悟材料,也就是要读通、读懂、读透材料,抓住材料中对解题有利的关键信息;归纳材料,就是能概括出材料主旨,要求言简意赅;处理材料,就是对庞杂的材料进行整理、归类、筛选,利用有用,舍弃无用;找准原理,就是根据设问的知识限定、或者根据试题情境的关键信息、或者根据对材料主旨的概括以及每一层次的中心思想,把相关原理找出来并进行筛选。材料原理有机结合,就是实现材料与教材原理的对换,既可以将材料的中心论点与原理挂钩,也可以将材料的分论点与原理挂钩。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中国诗词大会》到《朗读者》再到《国家宝藏》,这两年中央电视台连续推出高质量和新颖的文化类节目,充分体现了主流媒体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使命和担当。 材料一:《朗读者》是中央电视台继《中国诗词大会》之后推出的又一现代级节目,节目播出后,反响强烈,好评如潮。《光明日报》评论说,《朗读者》不是一台传统意义上的读书节目,它是用文字、声音加故事的三位一体的文艺表现形式打造的一档全新的“慢综艺”节目。《朗读者》每期节目以一个主题词作为线索,嘉宾围绕主题词分享人生真实故事,通过朗读一篇散文、一首诗,或者是一封家信,甚至是一段电影戏剧剧本,把观众带入情景之中,震撼心灵,不仅是“我读你听”,更多的是一起分享,是情感的互动。《朗读者》节目里,真正打动人的不是朗读的过程,而是朗读者人生故事激发的正能量,以及朗读作品中蕴含的人文理想和美好道德。《朗读者》能够赢得观众,归根到底靠的还是节目的高品质和思想内涵。 材料二:往事越千年,每一件文物都有传奇的前世今生,它们是生活在民族血液中的文化基因密码,记录着我们的过去,也昭示着我们的未来。纪录片《国家宝藏》通过展示故宫博物院等九大博物馆的27件镇馆之宝,用多样化的舞台表演结合综艺表现手法来讲述这些顶级文物的前世今生,融入家国情怀、展示文化自信,实现了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转化。这一节目的成功,得益于创作团队的精心打磨,得益于舞美,技术等现代化手段的运用,得益于内部9个外景摄制小组的精诚合作,得益于邀请的明星和素人守护者的精彩演绎。《国家宝藏》做到了“让国宝活起来”,成功联结起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打开中华文明的磅礴格局,更好地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把中国文化的丰富内容、独特价值贡献给了世界。 (1)结合材料一,运用“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的知识,说明《朗读者》节目是一次成功的文化创新。 (2)有人认为:“文物只能代表历史,无法面向未来。”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有关知识对此观点加以驳斥。 (3)请你就综艺节目如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答案】(1)①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朗读者》立足实践,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推动文化形式和内容的创新。②辩证法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既要关注密切变化的实际敢于破除落后观念,又要敢于提出新问题,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朗读者》打破了传统综艺类节目固有形式,以真实的故事和情感的互动赢得观众青睐。③创新促进人类思维和文化发展。央视系列节目的推出,展现了主流媒体对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使命和担当,增强了文化自觉和自信。 (2)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②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历史代表着过去,和未来存在差异,两者相互排斥、相互对立。③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文物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保护文物能增强人们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树立文化自信,更好面向未来。④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中,同一性以斗争为前提,矛盾的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的发展。文物承载着历史,更是我们面向未来发展的文化土壤,我们要从中汲取先人智慧,指引我们创造新的辉煌。 (3)示范:①尊重文化发展规律,不断推动文化创新;②坚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处理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③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使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承接。 【解析】 【分析】 本题属学科综合类试题,主体是哲学知识,暗含着文化生活知识,考查考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多角度分析试题情境的能力,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学科知识。第1问,知识范围限定为“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的知识,设问指向《朗读者》节目是一次成功的文化创新,能力层级要求为“说明”,可参照体现类试题解答。第2问,知识范围限定为矛盾基本属性的有关知识,设问指向驳斥“文物只能代表历史,无法面向未来。”考生可结合材料与教材知识,坚持理论与材料相结合,坚持理论与材料一一对应,进行驳斥。第3问,建议类试题,考生抓住材料主旨,结合试题设问,联系哲学与文化生活两个模块知识,发散性地提两条建议,但要体现学科的特点。 【详解】第(1)问,首先要确定“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的知识有哪些,然后运用已知的知识分析材料。结合材料分析,可用的知识点有辩证否定观、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创新的社会作用。具体来说,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也是发展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其方法论是树立创新意识,可以延伸,立足实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结合材料发现,《朗读者》立足实践,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推动文化形式和内容的创新;辩证法,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这是我们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结合材料,《朗读者》打破了传统综艺类节目固有形式,以真实的故事和情感的互动赢得观众青睐;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结合材料,中央电视台连续推出高质量和新颖的文化类节目,充分体现了主流媒体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使命和担当,个个经典的人生故事,朗读作品中蕴含的人文理想和美好道德,增强了听众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第(2) 问,限定的知识点矛盾的基本属性有关知识,即同一性和斗争性的有关知识,这就要求考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同一性和斗争性含义以及二者的关系,然后结合材料二,驳斥“文物只能代表历史,无法面向未来。”这一观点,因此,对于材料二可以采取概括法概括其主旨,或者概括出几个层次作为驳斥的依据。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前世今生”、“历史”与“未来”,我们的民族文化有过辉煌,也有过衰败,我们的文物更是存在着利用与保护的矛盾;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历史与未来,过去与现在,有着巨大的差异,也有着必然的联系,历史代表着过去,和未来存在差异,两者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文物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保护文物能增强人们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树立文化自信,更好面向未来;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中,同一性以斗争为前提,矛盾的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的发展。文物承载着历史,更是我们面向未来发展的文化土壤,我们要从中汲取先人智慧,指引我们创造新的辉煌。 第(3)问,本题属于建议类主观题,要抓住材料主题,结合试题设问,联系教材知识,运用学科性语言作答,体现政治学科的特点,如时效性、指导性。 【点睛】第1问,结合材料,可参照体现类试题作答,需要紧紧抓住设问指向,明确材料关键信息、关键语句,整合教材知识,梳理归纳,将“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的知识与材料的有效信息融合,形成答题要点。第2问,解答时要观点鲜明论据充分,多角度思考,有理有据进行驳斥,体现出科学论证性。第3问,开放性试题,考生要结合文化生活与哲学知识,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即可,要注重学科性、指导性、规范性。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