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6 发布 |
- 37.5 KB |
- 2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安徽省寿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解析版
安徽省寿县第一中学2018-2019年度秋学期高二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25题,共50分) 1.《红海行动》是一部非常具有观赏性的动作片,电影在银幕上树立了中国海军威严的同时,也向全世界反映了我国对于和平的基本价值取向。这说明 A.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B. 文化与经济相融合共发展 C. 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D. 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答案】A 【解析】 通过《红海行动》的放映这一文化活动向全世界反映了我国对于和平的基本价值取向,说明了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故A符合题意;选项B错误,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但只有优秀文化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选项C与题干主旨不符,故排除;选项D错误,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故本题答案为A。 2.知识不只可以改变个人命运,更可以推进民族复兴进程:国产大飞机飞天、国产航母下水、天舟翱翔太空、量子通信惊艳全球……这是知识的价值,照亮了我国的发展前景。材料表明 ①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②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③文化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④文化对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知识不只可以改变个人命运,更可以推进民族复兴进程。这表明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①③适合题意;②的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不合题意,排除;文化有先进健康与落后腐朽之分,先进的文化对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④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B。 3.新华网最近刊文称,“人生必须放下四样东西”。其中,具有主观唯心主义色彩的观点是 ①放下压力:累不累取决于心态 ②放下懒惰:奋斗改变命运 ③放下狭隘:心宽,天地自然宽 ④放下烦恼:快乐其实很简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该题首先要明确主观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感觉、心理、意志等)主观因素是世界的本原,决定世界的存在和发展,①③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②是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④是辩证法的观点,不合题意;故该题选B。 4.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 ①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弗朗西斯,培根 ②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毛泽东 ③未有此气,已有此理——朱熹 ④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 A. ①→②→③ B. ②→①→③ C. ④→①→③ D. ④→①→② 【答案】D 【解析】 选项①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选项②属于辩证唯物主义,选项③属于客观唯心主义,选项④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因此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应该是④→①→②,故本题答案为D。 【点睛】要注意掌握判断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技巧: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物质的具体形态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原子 (3)主观唯心主义:过分夸大个人的作用 (4)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人之外有神、上帝 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顺应时代发展,深刻回答了事关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价值,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成果,对唯物史观的当代发展和历史使命提出了全新的课题。这表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①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实践性 ②根源于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 ③坚持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④反映时代潮流并决定时代走向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价值,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成果表明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又对唯物史观的当代发展和历史使命提出了全新的课题,深刻回答了事关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表明该理论立足于社会实践,故①符合题意;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根源于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说法错误,故②错误;顺应时代发展,深刻回答了事关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说明是依据客观国情的,坚持了唯物论,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成果,又对唯物史观的当代发展和历史使命提出了全新的课题表明坚持了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即坚持了辩证法,故③符合题意;反映时代潮流但不决定时代走向,夸大了理论的作用,陷入唯心主义,故④错误。故本题答案为A。 6.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材料中的“变化”与“没有变”体现了 ①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 ②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④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B 【解析】 此题考查运动与静止的关系。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这体现了事物的绝对运动;但我国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体现了事物的相对静止。②③符合题意; ①④反映的是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与材料不符。故本题选B。 【点睛】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① 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 ②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相对的、暂时的、有条件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7.“十年前你在做什么?”那时还没有满大街的二维码,北京奥运会即将召开,做这份卷子的你还是位可爱的低年级小学生……留恋也好,决绝也罢,过去的时光不复再来。下列选项中,最适合用于这一情境的是 A.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 B.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C. 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 D.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答案】B 【解析】 【详解】“留恋也好,决绝也罢,过去的时光不复再来”反映了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体现了矛盾具有普遍性,A项不适合题意;“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说明了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B项正确适合题意;“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否认了相对静止,C不符合题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体现了矛盾具有特殊性,D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应为B。 8.欧阳修说: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诗句描述了“意”与“形”的关系。下列对“意”与“形”关系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形”寓于“意”之中,具有统一性 ②“形”的多样性决定“意”的丰富性 ③“意”是诗画家对“形”的直接再现 ④“意”是诗画家对“形”的主观映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此题考查物质和意识的关系。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符合题意的和错误的选项。“意”寓于“形”之中,①表述错误,排除;③“直接再现”表述错误,排除;题干中,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这表明“形”的多样性决定“意”的丰富性,“意”是诗画家对“形”的主观映像,故②④正确。故选C。 【点睛】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这就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 ②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意识不仅能能动地认识世界,而且能能动地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指导人们有效开展实践,促进客观事物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把人们的活动引入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努力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9.科学成果表明,犯困与兴趣缺乏、大脑皮层兴奋程度下降有关。兴趣实际上是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会使大脑内多巴胺的释放增加,进而增强负责高级认知功能的前额皮层活动。与古人“头悬梁、锥刺股”的举动相比,兴趣的培养是更积极有效的学习方法。这说明 ①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②意识活动因其目的性对生理活动具有决定作用 ③高度复杂的人脑是意识产生的物质器官 ④激发大脑的潜力就能进行积极有效地学习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不管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离开了客观存在,意识既不能产生,也不能发展。实践中的科学成果促进了人们认识的发展,①入选;意识活动具有能动作用而非决定作用,②不选;意识是人脑的机能,③入选;激发大脑的潜力就能进行积极有效地学习的说法过于绝对,④不选;故答案选B。 【点睛】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并不意味着有了人脑就一定有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并不意味着意识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并不意味着意识与客观事物会完全一致,客观世界中没有的东西,意识能反映出来,恰恰说明了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一种能动的反映,不是照镜子式的机械反映。 10.自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引进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被人们誉为农业上的“白色革命”。但伴随地膜覆盖技术的迅速普及,残膜的“白色污染”导致了当地农田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一些人士呼吁加快全生物降解农用地膜全国推广,破解“白色污染”难题。这蕴含的哲理是 ①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受制于具体的实践水平 ②认识的深化构成了生产实践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的变化发展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上升性 ④真理超越一定的条件和范围就可能转化为谬误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伴随地膜覆盖技术的迅速普及, 曾经让人们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白色革命”变成了“白色污染”,导致了当地农田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人们对地膜的认识发生了改变受到了具体的实践水平的影响,①符合题意。同时也说明实践的变化发展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上升性,③符合题意。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②表述错误。材料中不涉及“谬误”,④不选。 点睛: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原理:1.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是指,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人的认识往往要经过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是因为在认识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主观和客观的矛盾。客观上,事物的各个侧面及其本质的暴露有一个过程;主观上,人的认识能力的提高也是一个过程。 2.认识发展的无限性是指,由于客观世界是无限发展的,因而人类认识的发展也是无止境的,它表现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无限循环,它在形式上是循环往复,在实质上是前进上升。 3.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决定了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即人们的认识和客观过程的符合是在一定的具体历史条件下的符合,是在社会实践发展的一定的具体历史阶段上的符合。人们的认识超越于或落后于客观实践的发展阶段,都是离开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这常常是“左”的或右的错误的认识论根源。 11.“螃蟹效应”描述的是,用敞口藤篮来装螃蟹,一只螃蟹很容易爬出来,多装几只后,相互扯后腿就没有一只能够爬出来了。“螃蟹效应”对团队建设的启示有 ①要注重系统内部的有序性 ②要重视关键部分的决定性作用 ③要正确处理同一和斗争的关系 ④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目的表述,敞口藤篮中的多只螃蟹因相互扯后腿一只都不能从中爬出来,启示我们要优化部分构成整体的结构,注重系统内部的有序,①选项入选。矛盾既有同一性,又有斗争性,矛盾双方既相互联结,又相互斗争,在团队中也是如此,因此,要正确处理同一和斗争的关系,③选项入选。②选项错误,说法不严谨,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且材料不强调关键部分的作用。题目中没有涉及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排除④。选B。 12.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贸易国,对世界经济增长年均贡献率超过30%,对全球减贫贡献率逾70%。中国道路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理解,中国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逐渐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依存度日益加深。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越来越得益于中国。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整体由部分构成,整体的功能存在于各个部分之中 ②部分区别于整体,整体的状况不一定影响部分 ③部分影响整体,部分的发展有利于整体的发展 ④整体与部分相互依存,部分在整体中的地位是发展变化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的相关知识。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越来越得益于中国,中国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其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这表明整体与部分相互依存,部分在整体中的地位是发展变化的,④正确;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贸易国的中国,其发展对世界经济增长年均贡献率超过30%,对全球减贫贡献率逾70%。这表明部分影响整体,部分的发展有利于整体的发展,③正确;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功能,①中的“整体的功能存在于各个部分之中”说法错误,排除;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部分,②中的“整体的状况不一定影响部分”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D。 13.与漫画(下图:生活将我们磨圆,是为了让我们滚得更远)蕴含的哲理最相近的是 A.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B.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C. 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 D.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答案】B 【解析】 此题考查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此题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漫画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题干内容主旨。漫画中,生活将我们磨圆,是为了让我们滚得更远,这强调了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一诗句强调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A不符合题意;“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体现了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B符合题意;“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 强调要重视量的积累,C不符合题意;“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意为:石头再怎么破碎,依然是坚硬的;丹砂无论怎么磨损,依旧是红色的,说明事物本身性质的坚定性,D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巧解漫画类选择题,可采用“口诀”法解答。考生应牢记下列口诀:图画要看全,褒讽弄明显,题旨是什么,联系课本选。“图画要看全”是指要看漫画中的人和物,把握人、物的特征及其相互联系,注意漫画中的文字,注意漫画中的人、物与文字的关系,从整体上把握漫画的寓意。“褒讽弄明显”,我们先弄清是褒还是贬,这对于选择有导向作用。“题旨是什么”,是指要在分析漫画的基础上,真正弄清漫画的寓意和主旨。弄清“题旨”要通过分析与综合,实现从现象到本质、从表意到寓意的飞跃。“联系课本选”,是指在具体做题时,应将题干、题肢和书本主干知识相联系,不能脱离课本知识。 14.“六年前我刚搞出淘宝网的时候,我告诉一位做皮具的老板,把你的生意放到网上来做吧。他说:‘我先看看。’四年前我再次告诉他同样的话。他说:‘有时间再说吧。’两年前他找我说:‘我的生意都让网上那些小孩抢走了。”马云讲这一案例意在告诉人们 ①要与时俱进,善于接受新事物 ②要尊重联系的客观性和无条件性 ③要不失时机地积累事物的量变 ④要善于分析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的知识。该老板没有抓住机遇,借淘宝网这一新事物获得更大发展,应从中吸取的教训是:要坚持发展的观点,善于接受新事物:要善于分析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既要认识事物发展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①④符合题意。联系是有条件的,②说法有误。材料没有体现量变的重要性,③与题意不符。故答案选C。 15.一个荷花池,第一天荷花开放的很少,第二天开放的数量是第一天的两倍,之后的每一天,荷花都会以前一天两倍的数量开放。如果到第30天,荷花就开满了整个池塘,那么请问:在第几天池螗中的荷花开了一半?第15天?错!是第29天。这就是著名的荷花定律,也叫30天定律。下列说法中与荷花定律寓意相同的是 ①行百里者半九十 ②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③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④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荷花定律是一个哲学定律,意思是成功需要厚积薄发,需要积累沉淀,这体现了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行百里者半九十”意思是说一百里的路程,走到九十里才算走了一半。比喻做事越接近成功越要认真对待,不可半途而废,体现了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绳锯本断,水滴石穿”也体现了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③体现了发展观,④体现了事物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都不符合题意,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16.日前,中国科学家正在准备发起由中国主导的空间国际大科学计划——探索极端宇宙科学计划。这很可能是中国发起并领导的,由最多的发达国家参加最大型国际合作科学项目。科学项目需要国际合作说明实践具有 A. 能动性 B. 社会历史性 C. 直接现实性 D. 目的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科学项目需要国际合作说明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科学研究不是单人的孤立的活动,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需要相互合作,B项符合题意;ACD项均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正确选项为B。 【点睛】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 (1)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2)特点: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实践的基本要素有:实践的主体、实践的手段、实践的对象,它们都是客观的。 ②实践具有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社会性:实践不是单人的孤立的活动,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历史性: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 17.“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拓展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2017年2月,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要求各地将研学旅行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动研学旅行健康快速发展。开展研学旅行的认识论依据是 ①直接经验是验证间接经验正确与否的标准 ②认识的发展是一个实践与认识相互促进的过程 ③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有用 ④参与社会实践可以促进知与行的统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认识的发展是实践与认识相互促进的过程。开展研学旅程能够让学生在实地研学过程中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检验既有知识,实现知行相互促进,②项符合题意;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开展研学旅行有利于学生从实践中获取并检验认识,也有利于学生用已有的认识指导实践,促进知行统一,④项符合题意;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在实践基础上产生的认识,验证它们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都是实践,①项观点错误;直接经验是人们亲身参与实践活动而获得,间接经验是人们通过知识的学习和传递获得,二者都是实践的产物,只是获取途径不同,不存在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谁更有用的区分,③项观点错误。答案选C。 18.由于租金廉价、使用方便,共享单车成为不少上班族的代步工具.然而,商家为了吸引更多用户,盲目增加单车投放量,加之乱停乱放、随意扔弃和没及时回收,从而形成新一代的“城市垃圾”.这说明 ①新事物的发展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 ②新事物发展的前途一般都是光明的 ③新事物存在各自不同的弱点和弊端 ④新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上升性统一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事物发展总趋势是前进的。所以,新事物的发展前途必定是光明的。故②选项中“一般都是”的表述不当。④选项错误,新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盲目增加单车投放量,加之乱停乱放、随意扔弃和没及时回收,致使共享单车成为了新一代的“城市垃圾”,这说明了新事物的发展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其存在弱点和弊端。①③入选。选C。 19.新个税法拟于2019年1月1日起全面施行。此次税法的亮点不只是将个税起征点由3500元上调至5000元,还首次引入专项附加扣除概念,明确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普通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支出6项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的具体范围和标准。此次个税改革的哲学依据有 ①坚持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各有其特殊性 ③调节生产力以适合生产关系发展状况 ④调整上层建筑以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与完善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主观与客观的关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的相关知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及时对个人所得税法进行调整,这是因为物质决定意识,要求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与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才能巩固和完善经济基础,①④正确;此次个人所得税法调整增加了专项附加扣除,这是因为矛盾具有特殊性,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②强调的是同一矛盾的两个方面,与材料不符,排除;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③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C。 20.“爆竹声中一岁除”是传承千百年的中国春节习俗,然而2017年春节期,许多人选择少放甚至不放烟花爆竹,北京、上海等许多城市的烟花爆竹燃放量较往年大幅减少,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在从“放”到“少放”或“不放”的变化中,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绿色环保过春节正成为“新年俗”。年俗的这种变化表明 ①社会意识的变化总是滞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②社会意识可以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 ③社会意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主变化的 ④社会意识的变化归根到底是社会存在变化的反映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烟花爆竹在从“放”到“少放”或“不放”的变化中,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绿色环保过春节正成为“新年俗”。年俗的这种变化表明社会意识可以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但归根到底是社会存在变化的反映,②④项符合题意;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或先于社会存在,或落后于社会存在,并不总是滞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①项说法错误;社会意识是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而不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主变化,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 【点睛】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①要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在分析社会现象时,要尊重社会实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同时要确立正确的社会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反对落后的消极的社会意识。 21.40多年来,解放思想孕育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如果以此为主题筹办“我国改革开放成就展”,你认为最切合主题的展览副标题是 A. 主观决定客观,实践产生理论 B. 量变引起质变,变化推动发展 C. 思想引领实践,改革促进发展 D. 系统决定要素,部分影响整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社会意识的作用、改革的作用的相关知识。解放思想孕育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我国改革开放已取得巨大成就,这表明思想引领实践发展,改革开放促进发展,C项正确;物质决定意识,客观决定主观,A项中的“主观决定客观”说法错误,排除;事物的发展是通过质变实现的,变化不同于质变,B项中的“变化推动发展”说法错误,排除;材料未涉及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的关系的相关内容,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故本题选C。 22.周恩来总理曾说,“下山不忘山,进城不忘乡”“如果忘了,就是忘本”。周总理一生热爱人民、勤政为民,经常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在生命的最后时期,还抱病操劳、心忧百姓。周总理用行动告诉我们,广大党员应 ①清醒认识人民群众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②坚持贯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③鼓励人民群众发挥主人翁精神保障和维护自身权益 ④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人生价值的最高标准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群众路线、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周总理用行动告诉我们,广大党员坚持贯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人生价值的最高标准,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类社会 的基本矛盾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动力,①说法错误;③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23.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讲话强调,昨天的成功并不代表着今后能够永远成功,过去的辉煌并不意味着未来可以永远辉煌。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从唯物史观看,这是基于 ①社会历史是由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构成的 ②人民群众是创造社会历史的主体和真正英雄 ③人民群众的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④正确的价值选择必须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此题考查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社会历史的主体等相关知识。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考生在分析题肢的时候,要结合材料进行思考,排除题肢中与材料无关的,从而筛选出正确的选项。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注意此题知识范围限定为唯物史观。题干中,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入。从唯物史观看,这是基于人民群众是创造社会历史的主体和真正英雄,正确的价值选择必须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故②④正确;①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并不是全部活动,③表述错误,排除。故选C 24.清代袁枚有一首小诗《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平凡人,可以学习苔花 ①不自卑,勇于绽放生命的精彩 ②耐心等待,机会自然就会光临 ③竭尽能力,超越他人的社会贡献 ④砥砺自我,敢于付出与奉献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的意思是苔花虽小,但它学牡丹,勇于绽放自己最美的色彩,形容一个人虽渺小,但却内心坚强.鼓励人们为了心中的梦想去努力,不要放弃.似苔花一样,渺小却不放弃,从中可以学习苔花不自卑,勇于绽放生命的精彩, 砥砺自我,敢于付出与奉献,故①④符合题意②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D。 【点睛】如何实现人生的价值 (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2)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立场上。 (3)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4)积极投身于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5)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6)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25.2018年,“快递小哥”雷海为获得了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总冠军。他说:“爱好诗词无关乎职业,无论身处哪个岗位,每个人都有权利去追求自己最喜欢的事情。不管做什么行业,我对诗词的热爱都是一如既往的。”这对我们的启示是 ①坚守理想、永不放弃,能够形成催人奋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②内心的丰富和充实能够抵消现实世界不如意带来的痛苦 ③正确处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条件 ④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发展自我、走向成功的重要保证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爱好诗词无关乎职业,无论身处哪个岗位,每个人都有权利去追求自己最喜欢的事情。不管做什么行业,我对诗词的热爱都是一如既往的可表明坚守理想、永不放弃,能够形成催人奋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发展自我、走向成功的重要保证,故①④符合题意;②正确,但不符合题干主旨,故排除;③错误,社会提供的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条件。故本题答案为B。 【点睛】如何实现人生的价值 (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2)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立场上。 (3)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4)积极投身于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5)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6)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二、非选择题(4大题,共50分) 26.【弘扬优良家风涵养核心价值】优良家风承载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基因,蕴藏着丰富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习近平多次强调家风建设的重要性,明确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要倡导人们在弘扬和践行优良家风中,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增强文化认同,树立文化自信。 结合材料,分析习近平多次强调家风建设重要性是如何体现意识能动作用的。 【答案】①多次强调家风建设重要性,是为了倡导人们在弘扬和践行优良家风中,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增强文化认同,树立文化自信,体现了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表明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②优良家风承载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基因,蕴藏着丰富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重视家风建设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发展,体现了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③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有利于凝聚起健康、文明、向上的力量,引导家庭成员积极向上、健康成长,体现了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解析】 【分析】 此题以家风建设为话题,考查《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 【详解】设问要求“结合材料,分析习近平多次强调家风建设重要性是如何体现意识能动作用的。”属于体现类试题。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此题的知识范围为“意识的能动作用”,属微观考查。然后结合材料中习近平强调家风建设的具体内容分别从意识活动的特点;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的指导作用;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即可。 【点睛】“体现类”主观题解答策略 1.题型介绍 体现说明类材料题主要依据具体的生活案例或者问题思考,考查对某一知识的理解与整体认知。主要考查获取解读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的设问方式多以“体现”“表明”“说明”“蕴含”等关键词句出现。常见的设问方式有“体现的经济学道理是”“体现的政治知识是”“体现了怎样的文化知识”“体现的哲学原理是”“说明上述做法的合理性”“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道理”等。设问中常有“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如何体现”等字眼。 2.解题规律 “体现”类设问的具体解题思路是:定点——联系——梳理作答。 一是定点,确定考核的知识点是什么。即要明确设问中所体现的知识到底有哪些,要做到微观上准确到位,宏观上整体把握。“××(指材料)是如何体现××(指经济、哲学或政治、文化道理)的”这类设问,易于从微观上考查我们对相关知识的把握;而“××(指材料)体现了哪些××(指经济、哲学或政治、文化道理)”类设问更侧重于考查我们对知识的宏观把握。 二是联系,联系所给材料与所学知识。要详细分析材料,研究材料的每一层意思,甚至材料的每一句话。 三是梳理作答。将材料所给的信息与考核的知识点一一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要点,作答时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结合。 “体现”类设问在解题过程中,由于学生对所要求的知识不够明确,或者由于对材料的分析不够全面,容易导致漏答。另外,此类问题在答题过程中容易出现知识归知识、材料归材料,知识和材料没有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形成“两张皮”的现象,易造成不必要的失分,需引起重视。 27.【文明乡风掀开美丽乡村建设新篇章】201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提供丰富精神食粮。 H省积极响应这一号召,围绕打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升级版”,引导老百姓“物质”和“精神”两条腿一齐走,着力打造充满“诗书礼乐”的美丽乡村。按照“文化礼堂、精神家园”的定位,在全省广泛开展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并以此为依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充分融入农村思想教育、道德建设、科学普及、继续教育、生活娱乐等方方面面。目前,该省已建成农村文化礼堂约5000个,通过寓教于乐“接地气”的文化浸润活动,将文明之风播进农民心田,使广大农民共享文化之美,共筑精神家园。 此外,该省各地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农村自然资源,注重传统民俗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推进文化礼堂形成自己的特色,做到“一村一色”“一堂一品”,将农村文化礼堂打造成承载乡愁、展现乡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村庄客厅”;加大“文化三送”(送戏、送电影、送出版物)“文化走亲”等文化惠农力度,依托文化礼堂,将农村群众“要”文化和政府“送”文化匹配起来,并广泛开展“种”文化活动,引导群众在文化活动中实现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知识,说明该省是如何打造充满“诗书礼乐”的美丽乡村的。 【答案】①矛盾即对立统一,要求我们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该省在打造充满“诗书礼乐”的美丽乡村中,引导老百姓“物质”和“精神”两条腿一齐走,注重传统民俗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并将农村群众“要”文化和政府“送”文化匹配起来,坚持了全面地看问题。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该省在打造充满“诗书礼乐”的美丽乡村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共性要求充分融入农村思想教育、道德建设等多元形式中,做到了共性和个性的统一。③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该省各地因地制宜,推进文化礼堂形成自己的特色,做到“一村一色”、“一堂一品”。 【解析】 【分析】 此题以H省在全省广泛开展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为背景材料,考查《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 【详解】设问要求“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知识,说明该省是如何打造充满‘诗书礼乐’的美丽乡村的。”属于措施类试题。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此题的知识范围为“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即“矛盾”的知识,属中观考查。其次要明确从哲学角度回答措施类试题,理论分析要突出方法论要求。然后结合H省打造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具体举措分别从坚持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即可。 【点睛】“对策或措施(怎么办)类”主观题解答策略 1.题型介绍 此类题一般先展示某事、某地存在一系列问题,然后问如何解决(如措施、对策、建议、办法等);或者是展示某地、某人成功的事例,问取得成功的经验或因素以及给我们什么启示等。设问灵活多样,既可以让学生直接提出有关解决问题的措施或对策,也可以让学生给有关主体(如党、国家、企业、消费者等)针对某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建议。知识范围广,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多模块。 2.解题规律 有四个思路值得借鉴: 一是联系课本寻答案。在解答“措施”类题目时首先要做的便是联系课本,看看课本上有没有给我们提供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和方法。 二是联系材料寻答案。在答题过程中要看看材料给解答这个问题提供了哪些有用的信息,如材料中有没有反映出什么问题,如果有.就可对症下药提出措施;再如材料中有没有成功的做法。如果有,也可借鉴,提出措施,等等。 三是落实主体寻答案。在答题过程中可考虑不同的主体在解决某一问题中负有怎样的责任,该做出怎样的努力。 四是考虑直接和间接、具体和根本的措施。当然,实际运用中往往需要以上思路的综合运用。 28.【李克强总理就电影《我不是药神》引热议做批示】电影《我不是药神》讲述患病群体用药难题,癌症患者买不起、买不到进口“救命药”,抗癌药研发周期长,价格昂贵,仿制药价格相对低,能满足患者需求。李克强总理就该片引发舆论热议做出批示,要求有关部门加快落实抗癌药降价保供等相关措施。 为实现抗癌药终端销售价格明显下降,我国抗癌药省级专项采购于2018年9月底前全面启动。2018年底前,包括挂网、采购、使用监测和终端售价全部到位。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减轻患者药费负担。推进公立医疗机构集中带量采购等方式,推动降药价。建立基本药物、基本医保联动和保障医保可持续的机制,将基本药物目录内符合条件的治疗性药品按程序优先纳入医保目录,使医保更多惠及参保群众。 经过几个月的谈判,17种抗癌药被纳入医保报销目录,大部分进口药品谈判后的支付标准低于周边国家或地区的市场价格。 请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分析国家将17种抗癌药纳入医保报销目录的依据。 【答案】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应。针对现实生活中抗癌药价格过高的事实,国家将部分抗癌药纳入医保报销目录;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社会意识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国家将抗癌药纳入医保报销目录,有利于完善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促进卫生医药事业的发展;③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国家将抗癌药纳入医保报销目录,能够引导制药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生产更多有效的抗癌药,从而有利于推动国产药的创新和发展;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更好的保障人民权益。国家将抗癌药纳入医保报销目录,有利于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 【解析】 【分析】 此题以我国将17种抗癌药被纳入医保报销目录为背景材料,考查《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 【详解】设问要求“请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分析国家将17种抗癌药纳入医保报销目录的依据。”属于依据类试题。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此题的知识范围为“唯物史观”的知识,属中观考查。然后结合材料中相关信息分别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即可。 【点睛】“依据类”主观题解答策略 1.题型介绍 此类题主要是分析党和政府解决某问题的措施的依据。一般来说其设问主要有:第一,确定某知识范围,要求分析或说明材料对应的某方面的理论依据;第二,未确定某范围,要求从不同角度分析其理论依据。 2.解题规律 此类题型分两种情况解答: (1)确定某知识范围,要求分析说明材料某方面的理论依据: 第一步“定”,即确定所要运用的观点、原理,比如“运用文化创新的有关知识”等。 第二步“分”,即对确定的观点、原理进行分解,比如把文化创新分解为根本途径、基本途径(两个)、坚持正确的方向等方面。 第三步“筛”,即把分解的观点、原理依据材料作出取舍,比如材料描述的是继承和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吸收外来文化,则涉及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第四步“联”,即把保留下来的观点、原理与相应材料进行有机联结。按照“理论(观点)+材料中体现或符合(违背)这一理论(观点)的做法或言论+意义”的模式作答。 (2)未确定知识范围,要求从不同角度分析材料内容的理论依据: 第一步“定”,即依据设问,确定答题的范围是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还是生活与哲学。 第二步,根据第一步确定的答题范围及设问中的关键词语,从课本中抽调出所需要的理论观点。 第三步,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第四步,组织答案,按照“理论(观点)+材料中体现或符合(违背)这一理论(观点)的做法或言论+意义”的模式作答。 此类题型的主要失分点是理论和材料做法不对应,或没有进一步点明这样做(或言论)的意义。 29.【让企业家精神激荡改革大潮】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船驶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迫切需要企业家继续发扬“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的闯劲,坚守创新者与实干家的角色,拿出更多中国创造,提供世界级品牌,在微观场景中推动质量、效率、动力变革。不管是落实新发展理念,还是化解新矛盾、顺应消费升级,新时代都在呼唤企业家的新探索。 每个企业都有一种理念,企业家就朝着这个理念努力拼搏,时间长久就形成一种文化,企业家的成功就是靠他们内在的这种精神支持的。 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灵魂。一个企业最大的隐患,就是创新精神的消亡。创新不是“天才的闪烁”,而是企业家艰苦工作的结果。从产品创新到技术创新,以及市场创新,组织形式的创新等。创新精神的实质是“做不同的事,而不是将已经做过的事做得更好一些。” 企业家精神,是一种责任,一种品格,一种价值观,一种文化修养;它要求广博的知识,高尚的道德情操,丰富的想象力。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更像一名充满激情的艺术家。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企业家的成功是靠他们内在的精神支持的。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说明其理由。 (2)结合材料,运用“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知识说明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灵魂的正确性。 (3)请你从学校教育的角度就如何培养企业家精神提两条建议。 【答案】(1)①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企业家精神的引导,有助于企业家开拓创新,克服困难,取得成功。②文化反作用于经济,优秀的文化对经济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企业家精神作为一种优秀文化,有利于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 (2)辩证法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国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否定的理解,就其本质来说是革命的、批判的、创新的。只有不断创新,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面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提出新思路。只有善于不断创新,企业才能不断增强其市场竞争力。 (3)营造敢于质疑的课堂环境;培养学生求异思维;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敢于挑战权威的意识;等等。 【解析】 【分析】 此题以企业家精神为话题,考查《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 【详解】第(1)问要求“企业家的成功是靠他们内在的精神支持的。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说明其理由。”属于原因类试题。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此题的知识范围为“文化的作用”的知识,属微观考查。然后结合材料中相关信息分别从文化是一种精神,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两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即可。 第(2)问要求“结合材料,运用‘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知识说明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灵魂的正确性。”属于分析说明类试题。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此题的知识范围为“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知识,属微观考查。然后结合材料中相关信息分别从辩证法的本质;创新两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即可。 第(3)问要求“请你从学校教育的角度就如何培养企业家精神提两条建议。”属于开放性探究类试题。此类试题答案具有开放性,考生只需围绕主题从学校教育的角度任提两条建议即可。 【点睛】“探究类”主观题解答策略 1.题型介绍 探究类材料题立足思维和知识的开放性,凸显了对生活案例的解读,对知识的综合理解与运用,主要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多以生活案例为背景,围绕一定的核心内容,引导考生对问题的深刻思考。常采用的设问方式主要有:对上述做法的看法、提出建议、如何参与等。 2.解题规律 解答探究型题目必须善于发现问题。这类题目给出的材料往往较多,要求考生在阅读材料时,必须正确把握其主题,从中发现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从材料中抽象出来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这类题目的重点。组织答案时,要看清题目中有没有对所运用理论的限制,如果有限制,一定要按照题目要求的理论进行分析;如果没有限制,则需要考生从所学的知识中寻找合适的理论。探究型题目涉及的内容一般跨度较大,甚至有可能在文科综合试卷中会用到政治、历史、地理等不同学科的知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