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专题3-1文化与生活试题分类汇编(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专题3-1文化与生活试题分类汇编(1)

一、单项选择题 ‎1.(2018·江西省上饶市重点中学六校高三第二次联考)楹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集律诗、书法等多种艺术于一体,形式简单、内涵丰富、深邃。既有韵律、书法之美,又有道德、教化之功。我们既能从中感受到“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道德力量,又能被“斗寒傲雪红梅开大地实现复兴,昂首扬鬃骏马舞东风追求梦想”唤起建设祖国的昂扬斗志。这说明( )‎ A. 优秀文化集多种文化形式于一体 B. 楹联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C. 优秀文化可以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D. 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 ‎【答案】C ‎ 2.(2018·四川省广元市高三二诊)民谣代表着诗意、淡泊、流浪和乡愁,一把吉他,低吟浅唱,清新自然。由马螟创作的《南山南》用民谣的形式表达了对过往感情的追忆,通过微信、微博等网络媒体迅速蹿红,引起了众多人的共鸣。对这一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 ‎①文化回归是任何一种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必然趋势 ‎②科技在推动文化交流、传播、发展中发挥着独特作用 ‎③成功的文化作品必须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④文化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前进的动力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 ‎【答案】B ‎【解析】不是文化回归而是文化创新是任何一种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必然趋势,①项观点错误;通过微信、微博等网络媒体迅速蹿红,说明大众传媒借助高科技在推动文化交流、传播、发展中发挥着独特作用,②‎ 项符合题意;借助网络媒体,用民谣的形式表达对过往感情的追忆,引起众多人的共鸣,说明成功的文化作品必须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③项符合题意;文化有优秀与糟粕之分,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前进的动力,④项观点错误。答案选B。‎ ‎3.(2018·四川省资阳市高三模拟)-个小孩子看到月亮,可能会形象化地把它同日常生活中的某些东西,如盘子和镜子等具体的事物联系起来;而一个远离家乡的成人看到月亮时,则会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来抒发自己的离情别绪。由此可见( )‎ ‎①人的世界观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 ‎②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 ‎③人的文化素养需要在实践中逐步培养 ‎④成人的文化素养普遍比儿童要高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答案】D ‎ 4.(2018·广东省肇庆市高三第二次检测)京剧演“技”,还是演“戏”?王国维说中国戏曲是“以歌舞演故事”,中国戏曲始终都在非常认真地描摹生活。“技”有独立的审美价值,但戏中之“技”从来不能脱离剧情和人物而存在。一旦“技”成了最高理想和唯一追求,戏剧就失去了灵魂。当“戏”被忽视,“技”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更无法精进了。材料说明( )‎ ‎①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技”与“戏”可单独存在 ‎②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戏”决定着“技”的发展 ‎③“戏”是“技”存在和发展的前提,要丰富“戏”的内涵 ‎④要积极推动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既重“戏”又重“技”‎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有相对独立性和自身的传承性,①是错误的;“技”有独立的审美价值,但戏中之“技”从来不能脱离剧情和人物而存在。一旦“技”‎ 成了最高理想和唯一追求,戏剧就失去了灵魂。当“戏”被忽视,“技”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更无法精进了。这说明“戏”是“技”存在和发展的前提,要丰富“戏”的内涵,推动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既重“戏”又重“技”,繁荣发展文化生产力,③④适合题意;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但“戏”决定着“技”的发展材料没有体现,排除②;故本题答案选D。‎ ‎5.(河南省安阳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政治试题)2017年6月出版的《习近平讲故事》一书,从习近平总总书记数百篇讲话和文章中,精选出百余则故事,把深刻的思想、抽象的理论转化为鲜活的故亊、生动的例子,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人民更加团结,让中国更有力量。由此可见( )‎ ‎①讲好中国故事能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②中国故事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 ‎③为社会实践服务是文化创新的检验标准 ‎④优秀文化能转化为物质力量,促进社会发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 6.(山东省日照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考试政治试题)2017年7月27日,作为建军90周年献礼片,《战狼2》登陆国内各大院线。影片以中国海外撤侨真实事件为背景,借助商业电影的叙事模式,融入特效等手段而又契合商业化元素,努力做到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不仅有效传递了英雄主义更是取得了巨大的票房成功。这说明( )‎ ‎①文化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 ②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④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 ‎【答案】D ‎【解析】《战狼2》借助商业电影的叙事模式,融入特效等手段而又契合商业化元素,登陆国内各大院线取得了巨大的票房成功。说明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②③项符合题意;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①项说法错误;④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正确选项为D。‎ ‎7、(山西省吕梁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蜀道的开凿始于战国时期,这条惊险奇绝的古道堪称人类筑路史上的奇迹,也是历史文化的“活文献”。在漫长的三千多年的历史变迁中,无数的政客商贾、文人兵卒行进在这条古道上,由此留下了大量的城池、建筑、诗歌和故事,让古蜀道升华为一条南北文化交融的立体系统。这表明( )‎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特定的文化环境产生特色文化]‎ ‎③人可以通过自身的活动赋予“自然”的东西以文化 ④古蜀道是巴蜀文化的全方位展示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 8、(泉州市2018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查)2017年7月30日,我国在朱日和训练基地举行盛大阅兵活动。中央电视台进行了全景式直播,阅兵仪式威武雄壮令人热血沸腾,使人深受震撼。这表明( )‎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②大众传媒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③大众传媒具有传递、沟通、创造的功能 ④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中央电视台进行了全景式直播,阅兵仪式威武雄壮令人热血沸腾,使人深受震撼。这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导人们前进的旗帜,并由此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①④适合题意;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②③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A。‎ ‎9、(湖南省怀化市2018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查)2017年鸡年春节,央视一频道在每晚黄金时段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创下春节期间收视率之冠。《中国诗词大会》创下最高收视率的重要原因是( )‎ ‎①中华传统诗词对今天人的审美、价值取向和精神需求产生了潜移转化、深远持久的影响 ‎②中华传统诗词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了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 ‎③现代大众传媒对中华传统诗词的传递、推广、沟通、共享发挥了强大功能 ‎④中国观众对中华传统诗词的文化价值和文化生命给予了充分肯定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B ‎ 10、(2018·湖南省长沙市高三二模)中国共产党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全党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提供了行动指南。这表明( )‎ ‎①文化首先需要传承才能创新 ②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③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 ④先进思想可以认识和改造世界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 11、(2018·江西省上饶市重点中学六校高三第二次联考)一辆飞鸽牌28寸老式自行车、一台破旧的缝纫机、一张褶皱的老粮票……‎ 这些已经退出历史舞台的老物件,如今又重新唤起人们的记忆和关注。某地开展的“城市记忆——老物件里捡拾难忘岁月”主题活动获得市民们的积极响应。老物件也有大魅力,是因为( )‎ ‎①老物件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老物件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③老物件是对特定时代经济、政治的反映 ‎④老物件是特定时代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 A. ①③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B ‎【解析】民族精神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老物件并不是,①不选;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②不选;“老物件里捡拾难忘岁月”这表明老物件是对特定时代经济、政治的反映,③正确;老物件也有大魅力,是因为老物件是特定时代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是对一定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文化上的反映,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择B。‎ ‎ 12、(2018·山西省太原市二模)2017年秋季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中华骄傲”。中华骄傲,是文化的骄傲,是民族的自信。第四节课“文以载道”带领大家学习古典文化之美。文学体现着中国人的审美、情怀和志向,字里行间,有意境、有韵味、有风骨,回响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共鸣。翻开一本书、读上一首诗,就像乘着文学的小船,漫游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这说明( )‎ ‎①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难以抹去的 ‎③文学作品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④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 13.(2018·‎ 湖北省武昌区高三调研)静止的时候,凝固着威严和庄重;走动的时候,流露出飘逸和洒脱。作为汉民族传统服饰,汉服交领右衽、系带宽袖,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饰,从黄帝到明末清初,一直保持着相对一致的风格和形制,被誉为“穿在身上的诗书礼乐”。透过汉服文化可以感悟到( )‎ ‎①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 ‎ ‎②一个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 ‎③文化对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的影响 ‎ ‎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以汉服文化为背景材料,注意关键词“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饰”、“相对一致的风格和形制”、“被誉为“穿在身上的诗书礼乐”,所以,②④的说法是正确的,①在材料中未能体现出来,③也未能在材料中体现出来,所以本题选B。 ‎ ‎14.(2018·江西省南丰、广昌联考期中)梁启超超高度重视思想的力量。他指出:“思想者事实之母也。欲建造何等之事实,必先养成何等之思想。”“凡一国之进步以学术思想为之母”。该观点的合理性在于肯定了( )‎ ‎①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②文化的力量可以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中直接转换为物质力量 ‎③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进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步决定于思想文化的繁荣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 ‎ 二、非选择题 ‎15.(2018·湖南省衡阳市高三十校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我国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改革,逐步建立健全文化发展政策和体制机制,进一步优化文化发展环境,文化建设取得长足进展,加快文化产业提质转型升级,文化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提升;文化需求快速增长,发展空间不断扩大。文化对法治的支撑涵养作用不断增强,为社会的良性运行提供重要促动力。‎ 结合材料,从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的角度,分析文化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发挥文化生产力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X推治的支撑涵养作用不断增强,推动着依法治国进程的加快。 ‎ ‎(3)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我国加强文化建设,有助于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 16.(2018·辽宁省葫芦岛协作体高三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老司机”、“厉害了word哥”、“凤凰男”……不知从何时起,这样的网络新词开始充斥到社会生活中。有人认为,网络新词是网络时代的产物,“接地气”的用语,是对社会现象的反映,能帮助人们更便捷,也更有趣的交流。网络新词,爆发人类语言创新的“洪荒之力”。有人则认为,大量使用网络新词,严重影响了词义句意的表达,会对传统的汉字文化造成伤害。网络新词,实则是对汉字文化的一种亵渎、对中国传统汉字文化的曲解和不尊重。‎ 对网络新词的使用,你是赞成还是反对,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阐明其理由。‎ ‎【答案】答案示例一:赞成。①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网络新词是网络时代的产物,是对当代社会生活的反映。②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要因时而变,传统的汉字文化要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网络新词能帮助人们更便捷也更有趣的交流。③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网络新词是对中国汉字文化的发展与创新,有利于促进汉字文化的丰富和发展。‎ 答案示例二:反对。①作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网络新词严重影响了词义句意的表达,不利于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②汉字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网络新词是对传统汉字文化的一种亵渎。不利于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利于显示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③‎ 网络新词是对中国传统汉字文化的曲解和不尊重,容易导致“历史虚无主义”,也不利于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解析】本题以网络时代出现的网络新词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传统文化的特征、文化继承与发展、汉字、文化自觉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