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6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0届高三“一诊”模拟测试文综政治试题
重庆巴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一诊”模拟测试文综政治试题 一、选择题: 1.假设其他条件不变,与右图反映的信息一致的是 A. 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降低,导致燃油车市场的变动 B. 银行存贷款利率上调,导致证券市场的变动 C. 国内汽柴油价格上升,导致燃油车市场的变动 D. 进口汽车关税上调,导致进口汽车市场的变动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价格变动的影响。A选项观点与题干不符,新能源汽车与燃油车是替代品,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降低,会导致燃油车需求增加,题中图表是供给减少,排除。B选项观点与题干不符,银行存贷款利率上调,证券市场的需求量会减少,题中图表是供给减少,排除。C选项观点与题干不符,汽柴油与燃油车是互补品关系,汽柴油价格上升,会导致燃油车市场需求下降,排除。D选项观点符合题干,进口汽车关税上调,进口利润下降,生产厂家会减少供给,与题中图表相符,入选。故本题选D。 【点睛】全面理解和把握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1)需求法则(同一商品):一般情况下,价格与需求量的变化呈反方向变动。如图: (2)需求变动曲线(同一商品):在相同价格水平下,由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动,从而导致需求量变动,需求曲线向左或向右平移。如国家对家电下乡产品实行财政补贴,从而导致家电需求量增多,需求曲线右移。如图: (3)需求弹性曲线(不同商品):一般情况下,不同商品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生活必需品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较小(需求弹性小),高档耐用品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较大(需求弹性大)。 (4)需求相关论(相关商品):相关商品价格变动会影响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 商品关系 价格 需求量 本商品 相关商品 互为替代品 上升 减少 增加 下降 增加 减少 互补商品 上升 减少 减少 下降 增加 增加 2.2019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18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报告。央行表示将引导金融机构继续做好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服务,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新兴产业和制造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支持,积极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这表明 ①国家通过控制货币发行量引导社会总需求 ②国家运用经济手段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 ③国家运用信贷政策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④国家的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宏观调控。①:材料强调的是国家通过信贷政策调控社会总供给,不是反映引导社会总需求,①不符合题意。 ②③:央行表示将引导金融机构继续做好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服务,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新兴产业和制造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支持,积极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这说明国家运用经济手段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也表明国家运用信贷政策促进实体经济发展,②③符合题意。 ④: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④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原则;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 2.宏观调控:原因:政府的宏观调控可以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宏观调控是政府的主要职责和作用。 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手段:国家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财政政策(税率)和货币政策(利率)是国家在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手段。 3.新的个人所得税法将起征点由原来的3500元提高至每月5000元,并增加了子女教育、大病医疗等专项费用扣除。新个税改革有助于 ①从根本上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扩大需求 ②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③调节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和谐 ④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增强收入预期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②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实现社会公平。②选项观点符合题干,个税改革后,居民收入增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从而有助于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入选。③选项观点符合题干,个税是调节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入选。①选项观点表述错误,个税改革有助于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根本上提高还要依靠经济发展,排除。④选项观点与题干不符,个税改革会减轻居民税负,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居民收入,但并不会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排除。故本题选D。 【点睛】理解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1)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行为才算最终完成。 (2)消费调节生产,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3)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4)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并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4.2019年5月5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两年内基本取消全国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的任务提前至今年底实现。这一政策的实施旨在 ①取消高速通行费,降低生活成本 ②提高物流效率,扩大有效需求 ③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④降低高速公路运营主体的成本,提高其经济效益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宏观调控。②选项观点与题干相符,题中取消全国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的政策,会提高物流效率,扩大有效需求,入选。③选项观点与题干相符,取消全国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的政策,有利于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入选。①选项观点表述错误,取消全国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并不是取消高速通行费,排除。④选项观点与题干不符,取消全国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会降低高速公路使用主体的成本,而不是降低高速公路运营主体的成本,排除。故本题选C。 5.为了建立覆盖国家机关和公务人员的国家监察体系,经中国共产党提议,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监察法》。同时在国家机构中增设“监察委员会’’,同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合署办公,实现了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的有机统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这一战略安排 ①有利于实现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巩固反腐败斗争已经形成的压倒性态势 ②极大提高了反腐成效,监察委员会作为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发挥了重要作用 ③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入推进反腐工作 ④实现了从“不敢腐’’到“不能腐、不想腐’’的反腐目标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依法治国。①选项观点与题干相符,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有利于实现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巩固反腐败斗争已经形成的压倒性态势,入选。③选项观点与题干相符,题中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内容包括监察法的通过和监察委员会的增设,是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入推进反腐工作,入选。②选项观点表述错误,监察委员会并不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我国法律监督机关是检察院,排除。④选项观点与题干不符,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有利于实现反腐目标,但并没有实现了反腐目标,夸大了国家监察体制的作用,排除。故本题选B。 6.2018年12月10日,在广西规划馆成功举办了庆祝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型成就展60年来,广西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对这一事实的认识,下列观点错误的是 ①民族团结是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 ②消除了各民族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广西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④党的领导为广西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②选项观点错误符合设问要求,题中事实并没有消除各民族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入选。③选项观点错误符合设问要求,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不是广西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入选。①选项观点与设问不符,民族团结是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设问要求观点错误的,排除。④选项观点与设问不符,题中事例说明党的领导为广西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设问要求观点错误的,排除。故本题选D。 7.2019年4月23日,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活动中,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会见了多国海军的外方代表团团长并指出:我们人类居住的这个蓝色星球,被海洋连结成了命运共同体。中国坚定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中国海军将一如既往同各国海军加强交流合作,保障国际航道安全,努力提供更多海上公共安全产品。“海洋命运共同体”的主张表明 ①中国海军致力于营造平等互信、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 ②中国海军打造了各国交流合作消除利益分歧的新平台 ③中国海军强化了以海军交流合作为特征的同盟伙伴关系 ④中国海军愿意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④:“中国坚定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中国海军将一如既往同各国海军加强交流合作,保障国际航道安全,努力提供更多海上公共安全产品”,体现了中国海军致力于营造平等互信、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中国海军愿意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①④符合题意。 ②:“消除利益分歧”说法错误,②排除。 ③: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同盟伙伴关系”不符合我国外交政策,③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排除法”的运用: 1、排除误项,特别是组合形式的题更适合此做法。一般情况下排除一项答案基本上就出来了;如果一次性排除不完,再结合题干分析,把不符合题意的排除掉,选择符合题意的。 2、选项中如果出现“只要„„就”、“全部”、“所有”、“总”、“一切”、“唯一”、“完全”、“任何”、“肯定”、“必然”、“一定”、“确保”等词往往说法太绝对,一般都是错的。 3、要注意题干与选项主体表述是否一致,不一致的不能选。 4、审清题干提问角度,是正向提问还是逆向提问。如果要求选“不是”或者“错误的”,就属于逆向提问,故不能选择正向或者正确表述的选项。 8.2019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五四是现代中国的青春记忆。100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学习五四精神,青年学生要 ①争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年 ②弘扬五四精神,因为它可以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 ③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因为它是励人民奋勇前进的质力量 ④把五四精神和时代精神相结合,挖掘五四精神的时代价值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①选项观点与题干相符,学习五四精神,青年学生要争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年,入选。④选项观点与题干相符,学习五四精神,青年学生要把五四精神和时代精神相结合,挖掘五四精神的时代价值,入选。②选项观点表述错误,弘扬五四精神,它可以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而不是科学文化素质,排除。③选项观点表述错误,爱国主义是鼓励人民奋勇前进的精神力量,而不是物质力量,排除。故本题选C。 9.法国巴黎圣母院发生的火灾,为文物安全工作敲响了警钟。2019年4月16日,国家文物局通报了近期文物火灾事故情况,要求各地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切实加强文物消防安全工作,坚决避免文物火灾事故发生。之所以重视文物安全,是因为 ①文物作为历史的物质遗存,是源远流长的中国历史的重要见证 ②文物作为中华文化载体,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③重视文物安全根本上在于发掘其经济价值 ④重视文物安全有利于展现文化的多样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③ D. ②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遗产、中华文化基本特征、文化多样性。①选项观点与题干相符,重视文物安全,原因在于文物作为历史的物质遗存,是源远流长的中国历史的重要见证,入选。④选项观点与题干相符,重视文化安全的文化意义在于有利于展现文化的多样性,入选。②选项观点表述错误,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而不是文物,排除。③选项观点表述错误,重视文物安全根本上在于发掘其文化价值,而不是经济价值,排除。故本题选B。 10.2019年4月10日,人类终于看见黑洞真容!经过10多年准备,四大洲8个观测点组成虚拟望远镜网络——一个如同地球直径大小的“事件视界望远镜”,在集齐所有观测数据并深度分析后,让黑洞终于拥有了一张“正面照”。这张在全球多地同步公布的“大片”,证实了神秘天体黑洞的存在,也使得爱因斯坦的百年猜想终得检验!也将帮助回答星系中的壮观喷流如何产生并影响星系演化等诸多前沿问题。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看,这表明: ①黑洞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一部分 ②意识的主动创造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重要条件 ③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可以把猜想变成现实 ④意识具有超前性,它是激励人们探索黑洞的根本动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黑洞理论从猜测到证实,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看,表明世界统一于物质,黑洞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一部分,意识的主动创造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重要条件,①②符合题意。 ③: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③说法错误。 ④:正确意识是激励人们探索黑洞的精神动力但不是根本动力,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11.5G时代,核心网和基站都需要更新换代,这对华为来说是个巨大的机遇,尽管前进道路上充满阻碍,但华为正尽全力竞争5G设备商的领导地位,迎来更加光明的发展前景。这包含的哲学方法论是:( ) ①坚持重点论,着重把握主要矛盾 ②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③坚持整体和部分的统一 ④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立统一、发展观。②选项观点与题干相符,题中机遇和挑战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入选。④选项观点与题干相符,华为前途光明、道路曲折,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入选。①选项观点与题干不符,核心网和基站都需要更新换代,有机遇也有挑战,着重把握主要方面,而不是把握主要矛盾,排除。③选项观点与题干不符,题中挑战和机遇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双方,而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排除。故本题选D。 12.2019年1月21日,李东生(TCL集团的董事长)以“电子产业打开国际市场的开拓者”上榜。“终一生,成一事。面对各种困难、挑战甚至是挫败时,要初心不改,一直坚守40年来,他挥汗如雨,斗志昂扬,用一腔热血去践行实业报国的情怀和信仰。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②只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就能实现价值 ③要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④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和得到社会对自己的承认 A. ①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实现人生价值。①选项观点符合题干,题中实业报国,启示我们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入选。③选项观点符合题干,题中李东生面对困难、挑战、挫败,初心不改、斗志昂扬,启示要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入选。②选项观点表述错误,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但并不是只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就能实现价值,排除。④选项观点表述错误,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而不是得到社会对自己承认,排除。故本题选A。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15-2018年我国对外贸易数额(单位:亿元) 材料二2018年前11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口1.97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8.4%。对外贸易的变化引来不少关注和讨论。消费者李鑫说:“前几年买东西,对个性化要求并不是特别高。比如买洗发水,以前是洗得干净、香味合适就行了。现在不一样了,更看重洗发水的功能,包括防脱发、防头屑等。国内的产品不一定都能满足我的这些需求,自然而然就想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国外商品。”某农业企业今年从以色列进口智能灌溉生产设备,跟使用国产设备相比,生产成本节省15%-20%,产量提高10%-15%,一年就能节约750万元。“这笔买卖相当划算。”该企业负责人说,“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还能提升工人的技术水平以及企业对客户服务的水平,增强了企业在市场竞争环境中的生存能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副主任隆国强认为,中国已位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消费市场潜力巨大。积极主动扩大进口,能够把中国的发展成果和红利更多惠及全球。 解读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并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扩大进口的积极意义。 【答案】(1)2015—2018年以来我国进口额、出口额以及整体贸易额不断增长;处于贸易顺差地位但顺差逐年减小。 (2)①扩大进口,可以使国内的消费者买到国外优质商品,满足国内消费者对高品质生活的个性化需求(或提高消费者的消费质量和水平,或推动消费提质升级)。②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有利于企业降低成本,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劳动者素质和服务水平的提升,提高经济效益和国际竞争力,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③扩大进口可以优化外贸结构,平衡国际收支,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提高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④实现互利共赢,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或推动资源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再现能力,考查考生辩证思维能力,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描述阐释事物、探究论证问题、调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1)本题要求解读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并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扩大进口的积极意义。实有两小问。第一小问,要求解读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属图表类主观题。2015-2018年,贸易总额由245900亿元上升到305100亿元,出口总额由141400亿元上升到164200亿元,进口总额由104500亿元上升到140900,说明2015-2018年以来我国进口额、出口额以及整体贸易额不断增长。贸易顺差则由36900亿元缩小到23300,说明我国贸易顺差地位但顺差逐年减小。 (2)要求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扩大进口的积极意义。属于意义类主观题。材料信息“国内的产品不一定都能满足我的这些需求,自然而然就想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国外商品”,说明扩大进口,可以使国内的消费者买到国外优质商品,满足国内消费者对高品质生活的个性化需求。材料信息“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还能提升工人的技术水平以及企业对客户服务的水平,增强了企业在市场竞争环境中的生存能力”,说明扩大进口有利于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有利于企业降低成本,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劳动者素质和服务水平的提升,提高经济效益和国际竞争力,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材料信息“中国已位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消费市场潜力巨大。积极主动扩大进口,能够把中国的发展成果和红利更多惠及全球”,说明扩大进口可以优化外贸结构,平衡国际收支,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提高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有利于实现互利共赢,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点睛】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浙江“枫桥经验”是我国发展基层民主的典范。2019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把“枫桥经验”首次写入了他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枫桥经验”的精髓是群众的事情群众自己决定。“枫桥大妈”互助协会是参与该镇“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草根力量之一,协会400多名会员中既有村干部,也有老师、心理医生、女企业家和家庭妇女。协会管事的领域可扩展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方面面。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保障群众权益,也是“枫桥经验”的重要内容。例如,枫源村曾规定,对偷倒垃圾的村民予以处罚。有村民提出,村委会没有处罚权。所以在后来一次修改村规民约时,把“处罚”换成了“劝戒或赔偿”。新修改的村规民约中,有健全民主管理的规章、也有完善村级民主选举的规章。这些村规民约,对村民参与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村级资产、工程、财务管理等事项予以细化明确。这些村规民约,上合国家根本大法,下合农村社情民意。从国家到乡村,各级建立完备的制度体系,来保证村民权益的实现。 结合材料并运用“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的有关知识,说明“枫桥经验”是如何体现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的? 【答案】①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②“枫桥大妈”互助协会群众基础广泛,民主权利广泛,体现最广泛的民主。③用法治方式保障群众在土地、资产、财务管理等方面的权益,“处罚”换成“劝戒”,体现对人权的尊重,体现了最真实的民主。④从宪法根本大法到村规民约,用制度体系保证村民权益的实现,体现了最管用的民主。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我国发展基层民主的典范枫桥经验为背景话题,从政治生活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角度分析说明枫桥经验是如何体现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的,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解答本题,首先要审设问,本题知识限定明确,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的有关知识,题目类型体现类,问题指向说明枫桥经验是如何体现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的。进一步解读设问和材料,首先本题要做的是明确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做主。其次,根据其本质把知识由人民民主专政转向人民民主本身的三个特点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然后分别对应材料一一说明这三个特点。具体来讲,群众基础广泛、民主权利广泛体现最广泛,法治方式保障权益体现最真实,用制度体系保证村民权益实现体现最管用。 【点睛】体现类主观题解法 一、考法揭秘 政治高考中“体现”类设问往往以“体现”“反映”“蕴含”等词语为题眼,要求分析材料中所体现的有关经济、哲学、政治、文化生活道理。其设问的基本模式有两种:一是“××(指材料)是如何体现××(指经济、哲学、政治、文化生活道理)的”;二是“××(指材料)体现了哪些××(指经济、哲学、政治、文化生活道理)”。 第一种设问模式的指向比较单一,在设问中明确了所要“体现”的知识;而第二种设问模式的指向相对比较开放,一般有“哪些”两字出现。“体现”类设问实现了背景材料和基础知识的有机结合,既能考查知识掌握情况,又能考查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而且还要求能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二、答题建模 “体现”类设问的解答,具体解题思路关键有三点:定点——联系——梳理作答。 1.一是明确知识(定点)。即要明确设问中所体现的知识到底有哪些,要做到微观上准确到位, 宏观上整体把握能力。“××(指材料)是如何体现××(指经济、哲学、政治、文化生活道理)的”这类设问,易于从微观上考查我们对相关知识的把握能力;而“××(指材料)体现了哪些××(指经济、哲学、政治、文化生活道理)”类设问更侧重于考查我们对知识的宏观把握能力。在答此类问题时可先把相关知识在草稿纸上简要罗列。 2.二是研究材料(联系)。要详细分析材料,研究材料的每一层意思,甚至材料的每一句话。 3.三是比较分析(梳理作答)。对先前所罗列的知识与材料的具体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弄清哪些知识在材料中得到了体现,找到一一对应关系。再把有对应关系的知识点和材料的相关内容分别联系起来,组织成答案。 4.应注意“体现”类设问在解题过程中,要紧扣材料,同时要联系实际。由于我们对所要求回答的知识不够明确,或者由于对材料的分析不够全面,容易导致漏答。另外,在答题过程中还容易出现由于没有把知识和材料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而形成“两张皮”的现象,造成不必要的失分,需引起重视。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 材料一从新中国成立后开始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广义扶贫,到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实施发展为导向的大规模扶贫开发,我国先后探索构建了瞄准到县、瞄准到村以及针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区域性扶贫机制,主要面向由于自然条件、资源禀赋、不均衡发展等共性因素致贫的目标群体。进入新时期以来,经济增长的减贫效应不断下降,加之由共性因素致贫的目标群体数量锐减,有针对性的差异化扶贫机制越来越重要。十八大以来,党逐步形成全新的精准扶贫理论和精准扶贫方略,标志着我国扶贫体制的一次深化革新。 材料二Y县在文化扶贫工作中,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富口袋”与“富脑袋”同频共振。注重下乡“送文化”,让贫困群众有书看、有报读、有广播听、有电视看、有戏有电影看。组织文艺工作者深入脱贫攻坚一线蹲点采风,创作演出了一批说身边人、讲Y县事的小品小剧小戏,提升了贫困群众的脱贫积极性。依托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开设政策宣讲、道德讲堂、科技讲堂、法制讲堂、健康讲堂等,打造传授新知识、培育新农民的学习平台。针对贫困群众对帮扶政策知晓度不高等问题,Y县组建百人脱贫攻坚政策宣讲团,走村入户宣传宣讲,帮助贫困群众找准思想上的“穷根”,提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气神,激发贫困群众主体内生动力的形成。 (1)经过多年的扶贫实践,我们成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创造了世界奇迹。结合材料一,运用量变与质变的相关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并结合材料二,说明Y县是怎样做到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的。 (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消除贫困依然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全球性挑战。未来15年,对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都是发展的关键时期。请就如何消除全球贫困提两条建议。 【答案】(1)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要求我们重视量的积累,并且抓住时机促成飞跃。在长期的扶贫实践中,我国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不断探索,先后制定了广义扶贫战略、以发展为导向的大规模扶贫战略、区域性扶贫机制,到现在的精准扶贫方略,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减贫道路。每个扶贫战略的实施都取得了很好的减贫效果,又为后面的扶贫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催生了后面的扶贫战略,促进了我国扶贫事业的发展。实践证明,这条道路不仅有利于促进中国消除贫困、实现全面小康、实现共同富裕,也有利于促进世界减贫事业的发展。 (2)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注重下乡“送文化”,丰富群众的精神世界,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②立足脱贫攻坚实践,创作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产品,增强了人们的精神力量,提升脱贫积极性。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活动和文化环境,通过宣讲和讲堂,提升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脱贫提供了思想动力和智力支持。④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激发群众的奋斗精神和创造精神,为扶贫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3)加强各国减贫发展合作;在多元自主可持续发展中持续减贫;着力改善国际发展环境,持续推进全球减贫事业;创新扶贫战略,推动全球扶贫等。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我国扶贫事业的发展为背景话题,分别从哲学生活量变与质变的关系、文化生活角度分析说明经过多年的扶贫实践,我们成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创造了世界奇迹、Y县是怎样做到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的,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1 )解答本题,首先要审设问,本题知识限定明确,量变与质变的相关知识,题目类型认识说明类,问题指向运用量变与质变的相关知识说明中国减贫创造世界奇迹。进一步解读设问和材料,本题属于小切口题目,此类题目解答的关键在于分层,首先要把本题单一知识原理方法论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表述清楚,然后具体分析中国减贫道路发展过程中,注重量的积累和实现质的飞跃两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2)解答本题,首先要审设问,本题知识限定不明确,题目类型措施类,问题指向Y县是怎样做到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的。进一步解读设问和材料,本题属于宽切口的题目,此类题目需要精准解读材料内容,定位较大范围内所用知识点的问题。具体说来,首先,下乡送文化、让贫困群众有书看、有报读、有广播听、有电视看、有戏有电影看,说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注重下乡“送文化”,丰富群众的精神世界,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其次,组织文艺工作者深入脱贫攻坚一线蹲点采风,说明立足脱贫攻坚实践,创作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产品;再次,开设政策宣讲、道德讲堂、科技讲堂、法制讲堂、健康讲堂,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活动和文化环境,通过宣讲和讲堂,提升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最后,组建百人脱贫攻坚政策宣讲团,提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气神,激发贫困群众主体内生动力的形成,说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激发群众的奋斗精神和创造精神,为扶贫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3)本题属于开放型题目,但并不是无止境开放,需要围绕主题,本题主要围绕如何消除全球贫困提建议,数量要求两条。 【点睛】量变与质变状态 ①含义: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两种不同的状态。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②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事物的变化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事物在大小、速度、程度和规模等方面的变化能引起质变,而且在事物总体数量不变,由于构成事物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能引起质变) 事物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又必然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一次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并不等于事物发展变化的终结。质变又为新了量变开辟道路,是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由此循环,不断前进。 ③我们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要坚持适度原则。反对“激变论”和“庸俗进化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