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5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解析版】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
一、选择题 1. 毛泽东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中指出:“一个人的工作,究竟是三分成绩七分错误,还是七分成绩三分错误,必须有个根本的估计。如果是七分成绩,那么就应对他的工作基本上加以肯定。把成绩为主说成错误为主,那就完全错了。”从唯物辩证法看,这里强调的是 ①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②无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就不能正确认识矛盾 ③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转化 ④在认识矛盾时须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点睛】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原因在于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着事物的性质,原因在于主要方面在矛盾体中处于支配地位。 2. 2015年,好莱坞电影票房在中国电影市场的份额,首次降至40%以下,标志中国本地电影的崛起开始改变全球电影市场格局。80、90后是当下文化消费的主力,针对这个群体,如何繁荣中国电影市场,使中国电影的消费成为经济发展核心增长点?根据主次矛盾的原理 A. 在城乡购物中心增设影院 B. 确保年轻观众的收入增长 C. 加大广告制作等营销力度 D. 制作科技化与题材生活化 【答案】D 【解析】 使中国电影的消费成为经济发展核心增长点,最根本的是要从内因(主要矛盾)入手,研究如何提高电影本身的质量,D项就是从此方面入手的,因此D项正确;增设影院,确保观众收入增长,广告营销等方面只是影响这个问题的外因(次要矛盾),不是最应着重解决的,A、B、C三项均不选。 3.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引领中国经济适应新常态的重大举措。在此过程中,绝不能将供给侧改革与扩大需求分离开来。没有需求,供给就无从实现,新的需求可以催生新的供给;没有供给,需求就无法满足,新的供给可以创造新的需求。这表明 ①供给与需求是相互依赖的 ②供给与需求是相互排斥的 ③供给与需求是相互贯通的 ④供给与需求是相互独立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材料表明供给离不开需求,需求也离不开供给,这说明供给与需求是相互依赖的,①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供给与需求的排斥关系,②不选;新的需求可以催生新的供给,新的供给可以创造新的需求,这说明供给与需求是相互贯通的,③正确;供给与需求是相互独立的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④不选。 4. 某市政府采取“一企一策”的办法推动“僵尸企业”问题的解决。对符合破产条件的企业及时引入破产程序,对兼并重组后可以重生的企业促其兼并重组,对无意愿无能力继续生产的企业依法收回用地,盘活存量土地,从而促进了该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解决“僵尸企业”问题的办法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①关注矛盾两个方面的同时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②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③计对具体问题找出具体的解决方法 ④着眼于事物的要素进行系统优化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C 【解析】 5. 有研究表明,与眼睛相比,耳朵在分辨模式的微弱变化上具有独特的能力,据此发展起来的数据声音化技术,能帮助科学家们检测癌细胞,并探测来自太空的粒子。这蕴含的哲理是 A. 不同的事物各有其不同的特点 B. 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C. 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有其特殊性 D. 同一事物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 【答案】A 【解析】 【点睛】矛盾的特殊性表现为: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6. 足球改革是我国体育改革的突破口,发展足球运动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髙度,并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格局中进行顶层设计和制度改革。由此可见 A. 系统优化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B.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C. 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D. 抓住主流是解决矛盾的关键 【答案】C 【解析】 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A项错误;改革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不是根本动力,B项错误;在众多的改革中,足球改革是体育改革的突破口,这体现了足球改革目前是体育改革的主要矛盾,体现了主要矛盾(足球改革)对事物(体育改革)发展起决定作用,C项正确; 材料体现的是抓主要矛盾,不是抓住主流(矛盾的主要方面),D项不选。 【点睛】本题涉及到主次矛盾与矛盾的主次方面区分的问题:一般可采取如下区分方法:1、依据命题旨意判断。如果材料侧重于解决问题,“办事情”“做事情”即改造世界(做、行),则适用主、次矛盾关系原理。如果材料反映的是人们对某事物的评价或看法,是看问题,即认识世界(看、分析),则适用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2、依据关键性词语判断,如果题目中出现“重点”、“中心”、“关键”、“核心”、“主线”、“主题”、“要务”、“重中之重”等关键词,是抓主要矛盾的表现,体现主、次矛盾关系原理;题目中如有“主流”、“本质”、“总的来看”、“辨方向”、“识大局”、“分析形势”、“判断性质”等关键词出现时,则体现了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 7. 中国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家庭,每个人的价值追求不尽相同,只有凝聚当代中国的“价值公约数”,才能将13亿不同的“原子”凝聚成有序的整体。这段话启示我们,认识事物 A. 既要侧重抓主要矛盾,又不能忽视次要矛盾 B. 既要承认运动的相对性,又要承认静止的绝对性 C. 既要重视矛盾的特殊性,又要着重把握矛盾的普遍性 D. 既要看到发展的前进性,又要注意克服前进中的曲折性 【答案】C 【解析】 8. 毛泽东说“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得到方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矛盾分析法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②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就有什么样的世界观 ③唯物辩证法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体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矛盾转化的必要条件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得到方法”这说明矛盾分析法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①正确;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②错误;“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是教导人们指出解决矛盾得到方法”说明了在辩证法中,世界观决定了方法论,这也体现了唯物辩证法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体,③正确;矛盾的转化是在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影响下完成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只是其中可能的一个条件,不是必要条件,④不选。 9.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统筹谋划深化改革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要素,注重推动各项改革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协同配合同时要注重抓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为突破口,牵引和推动全面改革。这一思路和方法所依据的哲学原理有: ①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②发展的实质是新出现的事物战胜旧事物 ③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④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点睛】事物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事物发展的原因是内因和外因;事物发展的状态是量变和质变;事物发展的趋势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10.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2014年先在上海、浙江两地启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2017年开始全面推进,2020年全国统一实施新方案,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从哲学上看,考试招生制度先试点后推广的原因是 A. 通过认识局部,落实全国范围内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B. 通过研究特殊案列,补充、丰富和完善考试招生制度 C. 通过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创教育改革新局面 D. 通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认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本质 【答案】B 【解析】 “先试点,后推广”是指先在“试点”这个特殊地方研究特殊案例,补充、丰富和完善后再把相关的经验、做法进行推广,因此B项正确,其它选项均不符合题意。 11. 事物的矛盾包括两个基本属性,斗争性与同一性,下列强调同一性的是 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②垃圾,就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 ③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髙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④没有当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就不会有今天的和平生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点睛】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第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之间是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一方面,同一性依赖于斗争性,同一是包含着差别、对立的同一,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另一方面,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斗争是是同一中的斗争,没有同一性,斗争性也不能成立。第二,同一性与斗争性之间是相对与绝对的关系。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斗争性最终导致同一性的分解,有条件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斗争性相结合,推动着事物发展。 12. 为了让蓝天常在、绿水长流,我们要根据污染物“随风漂流”、“随波逐流”的特点,改变以往“各家自扫门前雪”的防治模式,从监测、预警、治理、补偿等方面建立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实现“无缝衔接”。从哲学上看,这体现了 ①改变规律能避免前进中的困难曲折 ②解决矛盾应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抓住关键能够解决存在的各种问题 ④统筹全局可以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点睛】规律是客观的,人不能突破规律的制约。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也不能人为地改变,但人们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13. 一堵墙挡住了视野,找个东西把脚垫高,问题就解决了。可是找不到垫脚之物,于是,便把墙上的砖拆掉垫在脚下……。下面漫画给我们的警示与下列古诗所蕴含的哲理最为接近的是 A. 踏玻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B.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D.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答案】B 【解析】 漫画中的人看不到墙外的事物,在当时的情况下,只要拆掉墙上的砖就可以看到了,而他拆掉砖后却采取了不必要的处理办法,这启示我们做事情要根据实际情况来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A项说的是有关联系的观点(联系的偶然性),与漫画主旨不符;B项说的是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题意相符;C、D两项是说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得出的认识也就不同,与题意不符。 14. 底线思维能力,就是客观地设定最低目标,立足最低点,争取最大期望值的一种积极的思维能力。下列选项中能体现底线思维的是 ①尊重经验、崇尚权威 ②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③居安思危、知难而进 ④有备无患、未雨绸缪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崇尚权威”的观点错误,也不符合题意,①不选;“无所畏惧、勇往直前”没有立足最低点,与题意不符,②不选;“居安思危、知难而进”,立足于最不好的情况“危”,争取最好的结果——“知难而进”,故体现了底线思维,③正确;“有备无患,未雨绸缪”,立足最低点“患”,“未雨绸缪”去争取最好的结果,体现了底线思维,④正确。 15. 随着电影《私人订制》的上映,社会中各种“私人订制”不断涌现:私人订制旅游、私人订制家俱、私人订制婚礼、私人订制服。下列说法与“私人订制”体现的哲学道理相一致的是 A.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B. 对症下药,辩证施治 C.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D.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答案】B 【解析】 16. 李克强总理指出,科技创新要“顶天立地”。“顶天”就是力争在科技关键环节取得原始创新成果;“立地”就是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问题。从哲学角度看,这是因为 ①“立地”是“顶天”的目的和归宿 ②“顶天”蕴含的创造性思维是“立地”的源泉 ③不能直接为“立地”服务的“顶天”是没有价值的 ④“顶天”与“立地”的对立统一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动力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17. 近日,南海仲裁方案再次进入人们的眼球。南海仲裁案,是菲律宾单方面提出来的违背国际法的仲裁案,有关人士分析,美国是这件事情的最大影响者。对此,中方进行了相关回应,拒绝承认南海仲裁案一切决案,并且申明,对于一切违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分子要积极应对。还希望菲律宾与中方积极合作。这体现了 ①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②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③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 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材料向我们揭示了中国、菲律宾、美国围绕南海问题产生的一系列复杂的联系,这体现了联系是多种多样的,①正确;前进性与曲折的统一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②不选;南海问题的解决需要中国与菲律宾在不同利益的对立中寻求合作,这体现了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③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中菲之间的矛盾推动了事物的发展,④不选。 18. 现在,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投资对经济的拉动效果在递减,而供给侧总体上呈现出中低端产品过剩,髙端产品供给不足的状况;为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基于 ①供给侧改革是两点中的重点 ②认识事物要善于分析主流和抓住本质 ③把握供给侧主要矛盾的规律 ④量变必然引起质变,重视结构性改革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点睛】要准确把握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1)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但是只有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2)事物发展必须经历质变的飞跃,但是质变也有上升的和倒退的质变之分,不能认为质变就是发展。 19. 心理学上常把人的言语、思维和情感指向于内者称为内向性格,但这并不是说内向的人在所有时间所有场合都内向,在某些时间和某些场合他同样可以表现出外向,只是大多数时间和场合表现内向罢了。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内向与外向之间的相互排斥是相对的 ②内向与外向之间存在由此达彼的桥梁 ③性格中的不同特征可以相互分离以维持均衡 ④人的性格在不同时间、场合下表现为不同的特点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矛盾双方的对立是绝对的,不是相对的,①不选;“在某些时间和某些场合”内向的人可以表现外向,这说明内向与外向之间存在由此达彼的桥梁,②正确;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才能维持事物的平衡,不能说因为“相互分离”才维持平衡,③不选;材料表明人的性格在不同时间、场合下表现为内向、外向等不同特点,④正确。 20. 2016年7月,国家卫计委、国务院扶贫办等多部门在兰州联合召开全国健康扶贫工作会议,会议强调,各地、各部门要将实施健康扶贫工程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场关键战役,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动员社会力量,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提供健康保障。下列说法与材科反映的哲理不一致的是 ①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②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③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④牵牛要牵牛鼻宇 A. ②③ B. ①④ C. ③④ D. ①② 【答案】A 【解析】 21. 下面漫画《科学分工?》意在说明 A. 整体统率部分,要树立整体意识 B. 任何事物都有矛盾,要善于化解矛盾 C. 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 要以批判的、革命的精神看待世界,树立创新意识 【答案】C 【解析】 漫画中吹笛子的分工行为是不科学的,漫画意在说明科学分工要根据实际情况,启示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C符合题意;漫画强调矛盾具有特殊性,A、B、D表述正确但均与漫画寓意无关。答案选C。 22. 以机器人产业为标志的“智能制造”,极有可能是下一轮科技革命的“起点”。但是当智能机器人越来越多地进入职场,人们开始担忧它会带来大量的失业人口、增加社会的不稳定性。因此,我们对机器人及其产业发展应持的态度是 ①把握事物变化发展趋势,既要鼓励发展也要迎接挑战 ②坚持一分为二,既要重视技术进步也要关注社会稳定 ③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既要引入职场也要控制数量 ④坚持量变与质变统一,既要推广机器换人也要促进就业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23. 有专家指出:“如果说人工智能在某些领域能超越人类,但在整体功能上却永远不如人。也就是说,机器既能超过人,又不能超过人。”从哲学角度看,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 ①坚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②承认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相互转化 ③认识到关键部分对整体性能起决定作用 ④体现了整体在事物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点睛】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第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之间是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一方面,同一性依赖于斗争性,同一是包含着差别、对立的同一,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另一方面,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斗争是是同一中的斗争,没有同一性,斗争性也不能成立。第二,同一性与斗争性之间是相对与绝对的关系。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斗争性最终导致同一性的分解,有条件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斗争性相结合,推动着事物发展。 24. 李克强总理在演讲中指出,中国总体上仍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内需有空间,发展有韧性,创新有手段。所以说,中国经济长期看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中国经济基本面没有改变,意味着 ①消灭我国经济发展曲折性的条件已经具备 ②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没有发生变化 ③我国经济发展向好的主流没有发生变化 ④影响经济发展的诸多有利条件没有发生拫本变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事物发展的曲折性是不可能消灭的,①不选;“长期看好的基本面”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这个矛盾的主要方面,不是主要矛盾,②不选;“中国经济长期看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说明这个向好的主流没有发生变化,③正确;“中国经济长期看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也说明影响经济发展的诸多有利条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④正确。 【点睛】题目中如果有“主流”、“本质”、“总的来看”、“辨方向”、“识大局”、“分析形势”、“判断性质”等关键词出现时,一般体现的是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 25. 在以微博、论坛、社区为代表的民间舆论场,引人关注的“坏消息”比较多,网友也更乐意发表负面评论,这种现象被专家称之为“坏消息综合征”。基于人性使然的“坏消息综合征”并不一定是坏事情,有时正因为人们对“坏消息”格外敏感和关注,才能够汇聚成舆论力量,找到化解“坏消息”的方法。这蕴含的哲理有 ①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②能动性实践可以创造有利于人的联系 ③改造世界的活动受意识的自觉选择性的影响 ④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A. ③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A 【解析】 【点睛】矛盾双方的转化会改变事物的性质,但事物性质的改变有向上的变化也有向下的变化,所以我们要使矛盾双方向有利于事物发展的方向转化,不能认为只要是矛盾双方转化就一定会使事物发展。 26. 2016年7月8日,习近平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时指出,当前中国经济总体平稳、走势分化、新旧发展动力的转换需要一个过程,新动力的成长势头正在加快。总体来看,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判断 ①坚持了矛盾分析法,是在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②坚持事物发展的趋势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③做到了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坚持唯物史观,认识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中央从总体上判断我国经济发展的形势,说明是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①正确;“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变”,但“总体平稳需要一个过程”,这说明中央的这个判断坚持了事物发展趋势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的观点,②正确;主观与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不是客观与主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不选;上层建筑要与经济基础相适应,不是与生产力相适应,④错误。 【点睛】“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与“客观与主观的统一”二者代表的意思不同。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说明主观要符合客观,是唯物主义观点;客观与主观统一说明是客观要符合主观,是唯心主义观点。 27. 2016年7月8 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京支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就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听取专家学者意见和建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从趋势看,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但经济走势仍然分化,新旧发展动力的转化需要一个过程。对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的认识 ①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矛盾 ②把握了矛盾的主要方面 ③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④坚持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28. 习近平强调,中美两国应妥善有效管控分歧。他说:“中美两国在一些问题上存在不同看法、存在分歧在所难免。最关键的是双方应该相互尊重、求同存异,采取建设性方式增进理解、扩大共识,努力把矛盾点转化为合作点。”从哲学上看 ①中美两国合作以差异为前提,差异寓于合作之中 ②分歧与合作贯穿于中美两国关系发展过程的始终 ③是否有效管控分歧决定着中美两国关系的性质 ④努力把矛盾点转为合作点是矛盾斗争性的体现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A 【解析】 【点睛】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谁寓在谁之中?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谁寓在谁之中?在考试中这个问题的出现常会使许多同学大费脑筋。我们可以在平时这样简化记忆:“普寓特,斗寓同”即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这样就能很快地记住了。 29. 新中国首部民法总则草案编纂不是简单的法律汇编,而是对现行分别规定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科学整理,以民法通则为基础,将其他民事法律中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规定写入草案。这一编写思路坚持了 ①系统优化的方法 ②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③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④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规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对现行分别规定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科学整理”体现了系统优化的方法,①正确;前进性与曲折性的关系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②不选;对“分别规定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整理”体现了坚持矛盾的特殊性,“将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规定写入草案”体现了坚持矛盾的普遍性,故这一编写思路坚持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③正确;材料中没有指出民法总则草案的编纂是为了适应什么样的经济基础,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不选。 【点睛】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的关系不是多与少、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而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矛盾的特殊性就没有矛盾的普遍性。 30. 你总是仰望别人的生活,一回头,却发现自己正被羡慕着。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没有谁的生活值得羡慕。就像世间没有两片相同纹理的树叶,你的生活别人不能复制,别人的生活也未必适合你。材料观点给我们的启示是 A. 以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切忌盲目攀比 B.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汲取别人经验才能进步 C. 矛盾的共性与个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 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 【答案】D 【解析】 “你的生活别人不能复制,别人的生活也未必适合你”是说每个人的生活都有自己的特殊性,要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故D项正确,A、B、C选项均没有正确反映材料的主旨思想。 31. 为了更加有效地利用贫困地区的农业特色资源,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安徽省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促进农业增效、贫困人口增收。这说明 ①客观条件制约着贫困地区经济的发展 ②把握矛盾特殊性才能找到贫困地区脱贫的正确方法 ③打贏扶贫攻坚战需要发现贫困地区发展的有利条件④扶贫是人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自然的活动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3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今年最热经济关键词。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当前及今后较长时间里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将从以往的偏重需求侧调控转变为偏重供给侧调控。用矛盾的观点分析,这是因为 ①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②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③同一事物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有不同矛盾,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在同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实现同一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33. 毛泽东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中指出:“一个人的工作,究竟是三分成绩七分错误,还是七分成绩三分错误,必须有个根本的估计。如果是七分成绩,那么就应对他的工作基本上加以肯定。把成绩为主说成错误为主,那就完全错了。”从唯物辩证法看,这里强调的是 ①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②无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就不能正确认识矛盾 ③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转化 ④在认识矛盾时须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34. 净化政治生态,就要敢于正视问题,“小病”“大病”一起治,治疗和预防一起抓,坚持不懈地加强作风建设,深入持久地开展反腐败斗争。这是因为 ①矛盾具有普遍性、客观性 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③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④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因为矛盾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所以要敢于正视问题,①正确;“坚持不懈”“深入持久”强调的是要重视量的积累,这是因为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②不选,③正确;材料不涉及整体与部分的关系,④不选。 35. 战争是一面镜子,能够让人更好认识和平的珍贵。为了和平,我们要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偏见和歧视、仇恨和战争,只会带来灾难和痛苦。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和平发展、共同繁荣,才是人间正道。这段话告诉我们 ①战争与和平作为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②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③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④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事物性质的变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36. 城镇化不能不要非遗,非遗也不是反对城镇化,粗放的城市发展,拆除的不仅是村落或成片的老房屋,更拆掉的是保护,这告诉我们 ①古村落是承载乡土文化的载体,是科学推进城镇化建设的精神根基 ②矛盾具有特殊性,城镇化建设要注意保护古村落文化独特的文化 ③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乡土记忆会随着古村落的消失而消亡 ④要坚持矛盾的现点,辩证地看待社会进步和文化传承的关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古村落是物质的东西,不可能是“精神根基”,①不选;村落文化具有其特殊性,对城镇化建设有其特殊的意义,城镇化建设要注意保护古村落独特的文化,②正确;因为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所以乡土记忆不会随古村落的消失而马上消亡,③表述错误;“城镇化不能不要非遗,非遗也不是反对城镇化”这说明我们要辩证地看待社会进步和文化传承间的关系,④正确。 37. 2016年完成1000万以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任务。深入开展定点扶贫、东西协作扶贫,支持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等,各级政府己经立下军令状,必须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对此我们应该 ①注重扶贫要素的有机整合,发挥整体的最佳功能 ②善于找准扶贫突破口,重点解决主要矛盾 ③善于分清矛盾的主次要方面,把握扶贫的性质 ④把握扶贫联系的多样性,着力创造事物的本质联系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点睛】人不能创造联系,因为联系是客观的。但人可以通过改变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38. 挫折是一把双刃剑,不断的激励着有目标的人,不断低打击着不学无术的人。挫折在一些没有坚定信念的人眼中,永远都只会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在坚定信念的人眼中,永远都是破除荆棘的利剑。这表明 A.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挫折的基 B. 发挥创造性思维是正确对待挫折的因素 C. 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处理挫折的前提条件 D. 矛盾分析法是正确利用挫折的有效方法 【答案】D 【解析】 材料是要求我们用全面的观点看等挫折,不是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A项不选;材料是说要理性地对待挫折,不是强调要用创造性思维对待挫折,B项不选;材料不涉及尊重客观规律的问题,C项不选;用全面的观点看等挫折属于用矛盾分析法看待问题,这是正确利用挫折的有效方法,D项正确。 39.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实施方案》提出,按照整体协调推进和鼓励试点先行相结合的原则,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有效模式,引领带动全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这一方案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①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③在认识复杂事物时要把握其主要矛盾 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40. 放开“单独二孩”,将给大量中国家庭带来现实与精神上更加自由多元的选择,但养老、社保、老龄化等诸多问题也浮出水面。“二孩”能否成为中国社会活力的新来源,有待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检验。这说明 ①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②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③任何事物都有优点和缺点两个方面 ④获得真理需经过从认识到实践的反复过程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 【答案】A 【解析】 “有待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检验”这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①正确;“单独二孩”政策既有利于中国社会的发展,也给社会发展带来一定的问题,这两方面是对立的,但我们要在“不利因素”中寻求发展,在寻求发展中正确看等看待问题,这说明我们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②正确;任何事物都有两个相反相成的方面,但这两个方面不一定是“优点”和“缺点”,③不选;获得真理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反复过程,④说法错误。 【点睛】获得真理的过程是先从实践开始的,是从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反复过程。不是从认识开始,不是从认识到实践,再从实践到认识的反复过程。 二、非选择题 41. 利用外媒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塑造国家形象的一种新的有效方式。当国际上有人“唱衰中国”、“抹黑中国”时,英国BBC2电视频道却于猴年春节播出了中英联合摄制的纪录片《中国春节:全球最大的盛会》,引发收视热潮,进一步激发了国际社会探求中国、理解中国的兴趣。该片通过独特的叙事方式、结构处理,将春节的个人记忆与集体表达有机结合,增强了视觉效果、亲近性与趣味性,表现了中国人“归根” 的家国观和团圆喜庆的文化精神,成为继《超级中国》、《鸟瞰中国》、《美丽中国》等纪录片之后又一个“借船出海”的成功事例。 结合材料,运用对立面相互转化的原理,说明讲好中国故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答案】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着的两个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地位提高,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既有探求、理解中国的兴趣,也有“唱衰”、“抹黑”中国的论调。面对这一矛盾现象,如果不讲或讲不好中国故事,对负面论调“无语”或“失语”,就会被动挨骂,中国的国家形象将会受损;反之,主动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全面的中国,让正确的声音盖过种种负面舆论和奇谈怪论,促使矛盾向有利于我的方向转化,国家形象将得到提升。 【解析】 42. 什么是好电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电影经常出现“叫好”和“叫座”的矛盾,有些电影的艺术价值很高,但是票房却遭到冷遇;有些电影过度关注“眼球效应”,缺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样立得住的文化内核,虽获得高票房,却是“低口碑”。 有人认为,只要能“叫座”的电影就是好电影。请运用矛盾的观点对此加以评析。 【答案】“叫座”与“叫好”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叫座”固然重要,但离开“叫好”,“叫座”将不能持续,好电影应该既“叫座”又“叫好”。在“叫座”与“叫好”两个方面中,“叫好”体现了电影的艺术性与思想性,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题中观点不仅割裂了矛盾双方的依存关系,也颠倒了主次。我们必须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解析】 考点:矛盾的普遍性、两点论和重点论 【点睛】评析类主观题一般解法 此类题可按照“判断表态(是什么)”——“阐述道理(为什么)”——“明确做法(怎么办)”这一解题思路来作答。第一步,判断表态(是什么)——对题目中说的事或观点作出是好还是坏、是对还是错的评价。第二步,阐述道理(为什么)——说明做这件事或持这种观点的依据、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以及不做这件事、不持这种观点的危害性。依据是指做这件事或持这种观点的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理论依据;重要性是指做这件事或持这种观点的作用、意义、目的、目标等;必要性是指做这件事或持这种观点的原因。可能性是指做这件事或持这种观点存在哪些主客观条件,使做这件事或持这种观点成为可能;危害性是指做或不做这件事以及持或不持这种观点将会导致怎样的消极后果。第三步,明确做法(怎么办)——党、国家、公民、企业、消费者等准备怎样做或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解决问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