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5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高三政治二轮复习专题冲刺卷:专题九+++文化与生活+(解析版)
专题九 文化与生活 考点34:文化与社会(1-11题 26、27题); 考点35:文化对人的影响 (12-25题 28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说明:请将选择题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主观题写在答题纸上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1.“互联网+”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 “互联网+”行动的推进( ) ①为大众传媒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②提高了经济的文化含量,助推产业结构升级 ③强化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亦步亦趋的关系 ④意味着收集、传递文化资源的手段将发生根本变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冬至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在长期发展中,中华各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节令文化,北方地区有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有吃米团、长线面的习惯。 表明( ) ①通过传统习俗可以领略到民族文化的韵味 ②不同的文化决定人们在实践中的行为选择 ③传统节日是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④各地域的文化既有共性也有各自特色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青衿”是周朝学子的服装,因此“青衿”多用来指代读书人;“巾帼”原指古代妇女的头巾和发饰,后作为妇女的代称;“乌纱帽”为古代官吏戴的一种帽子,后来则是官老爷的代称;“黄裳”原指黄色的下衣,但在古代黄色表示尊贵,穿黄裳意味着高居尊位,因而“黄裳”就成了将做君主的太子的别称。 这些服饰文化现象折射出( ) ①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 ②文化是人创造的,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不同民族的文化各具特色 ④一定文化是对一定经济、政治的反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2017年12月8日,西成高铁正式通车运营。如果你从西安出发,早上可能还在吃西安凉皮肉夹馍,中午就可以吃上成都蛋烘糕、王婆荞面。 材料透视出( ) ①文化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②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③文化具有区域性特征 ④人们在生活中享用文化更加便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语法是说话的产物,逻辑是思考的产物,礼仪是交往的产物。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总结。 这主要表明( ) A.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 B.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C.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 D.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6.文化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就全世界范围来看,各国都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其产值占到GDP的1/5。 这说明( ) ①文化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 ②文化力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③各国政治分歧逐渐消失,文化竞争越来越激烈 ④文化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7.某国一外交官说,如果外国人对我国歌手有更多的关注,他们就会逐渐地喜欢上我们这个国家,如果他们喜欢我们国家,就会购买更多的我国产品,这正是我们试图推广的。 该外交官的话启示我们( ) ①应重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②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方式 ③文化能够反作用于经济 ④文化生产力决定现代经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某国际品牌和故宫联合推出的口红成为不少时尚人士的新话题。“简直美爆了!”“突破天际的脑洞”……爆红的“故宫口红”等故宫文化创意产品给故宫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这体现了( )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文化促进经济的发展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作用突出 ③增强文化创造活力,提升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④立足传统文化经济价值,提升传统文化品味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9.一切受人民欢迎、对人民有深刻影响的艺术作品,从本质上说,都必须既反映人民精神世界又引领人民精神生活,都必须在人民的伟大中获得艺术的伟大。 可见,优秀的文化( ) A.彰显时代的精神,创造时代的未来 B.反映时代的潮流,决定时代的走向 C.源于时代的实践,引导时代的发展 D.源于时代的智慧,推动时代的前进 10.2017年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0周年。12月13日,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出席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活动,南京全城默哀,警示国人勿忘国耻、珍惜和平。 举行国家公祭活动说明( ) 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③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④文化促进民族和国家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当前,以村民自治为主要形式的农村基层民主要求农民具有相应的科学文化水平。在行使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权利时,村民要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独立发表意见;要参与讨论,提出建设性的批评与建议;要审查账目、审核问题、阅读讨论材料等,文盲是无法做到这些的。 这表明( ) A.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B.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C.文化素养越高政治素养越高 D.一定的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 12.梁启超高度重视思想的力量。他指出:“思想者事实之母也。欲建造何等之事实,必先养成何等之思想。”“凡一国之进步必以学术思想为之母”。 该观点的合理性在于肯定了( ) ①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② 文化的力量可以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中直接转换为物质力量 ③ 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进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④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步决定于思想文化的繁荣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纳西族的东巴文字是一种图画象形文字,共1300多字,有1000余年历史,是目前世界上保留完整的象形文字,有“文字活化石”之称。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它在人类社会实践中产生的 ②它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③它是纳西族文化的基本载体 ④它是文化中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14.歌曲《长城谣》创作于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时期,乐曲苍凉悲壮,歌词充满爱国热情。那时,当哪里响起“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边是故乡……四万万同胞心一条,新的长城万里长”的歌声,人们就会感到哪里就有自己的战友,就会陡增无穷力量。 这说明( ) ①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发展文化 ②文化对经济和政治具有重大影响 ③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④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5.《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要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健全社会舆情引导机制,传播正能量。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净化网络环境。强调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 这是基于优秀网络文化能够( ) ①引领社会风尚,左右社会发展 ②传播社会文明,提供精神力量 ③弘扬核心价值,营造良好氛围 ④融入多元文化,增强多元意识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6.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到“朗读者”“见字如面”,一个个有时代创意又有传统底蕴的电视综艺节目,触动了观众心中深藏的传统文化情结。 关于“中国味儿”文化类节目的走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文化的魅力来自于时间,诗词歌赋、文牍书信,越古老的文化就越有生命力 ②物质文明日益丰富,人们会更关注精神的富足,这类节目的走红有其必然性 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国人的精神家园,文化节目可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 ④文化的力量不在于本身价值的大小,而是取决于是否被传播以及被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17. 《墨子·所染》中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 下列句子与此句包含的文化生活道理相同的是( ) ①以自身自强,则名陪尧舜 ②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③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④见贤思齐,不贤而内自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8.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这说明( ) ①书籍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 ②书籍塑造人的健全人格 ③书籍引导人们的世界观,传递正能量 ④优秀的书籍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19.“时间要紧,没有安全要紧”;“送人玫瑰,手有余香”,这些都是我们随处可见的公益广告。如今公益广告已成为社区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它们的影响下,社区居民的言行出现了可喜的变化。 这表明( )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强制的 B.文化是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的物质力量 C.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的、持久的 20.“黟县小桃源,烟霞百里间。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李白的《小桃源》道出了安徽黟县乡村的独特意境:山水风物幽美,古老文化酝酿出醇厚从容的民风人情。 材料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 ①文化是由文人创造的 ②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 ③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④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1.因一张“我要上学”的照片变成为人熟知的希望工程宣传代言人,如今又因当选为兼职的共青团安徽省委副书记再次受到关注,34岁的大眼睛女孩苏明娟实现了从贫穷山村的农家女孩到团省委副书记的“逆袭”。“逆袭”的背后,有命运转折赋予的公共符号,有爱心汇聚铺就的希望之路,更有中国式扶贫救助提供的人生出彩机会。 扶贫,需要扶志,物质救济更需精神脱贫的合理之处在于( ) ① 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 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可以通过实践转化为物质力量 ④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作用越来越突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每个人都有一个梦,或平凡,或伟大,但都在为实现“它”而奋斗着,努力着。这个梦想,犹如一颗种子一样,被埋在土下,春天到了,它慢慢的萌芽,生长,然后破土而出,迎接那温暖的太阳。 这段优美的话语( ) A.开启人的智慧,揭示世界本质,发人深思 B.陶冶人的情操,丰富精神世界,使人奋进 C.如理性的明灯,指明了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D.似春雨般润物,催生人们对永恒真理的不懈追求 23.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特点,公益广告同样具有这样的效应. 以下央视公益广告词词义中,直接体现文化影响这一特点的是( ) A.有滋有味,幸福中国味 B.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 C.生活没彩排,人生也没有彩排 D.有样学样,父母就是孩子的榜样 24.下面漫画主要反映了( ) A.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B.文化影响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的行为选择 C.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 D.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5.明代于谦曾写诗《观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当今也有人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史。 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主要表明( ) ①选择、传递和创造文化是教育特有的功能 ②读书能提高人的文化素养,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③积极参加阅读活动有利于塑造和培养健全人格 ④读书能够促进精神力量直接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材料分析题 26.“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三个倡导”,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为我们时代划定了价值航标。我国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文化建设的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各领域。 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就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 27.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生产出高附加值产品,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处于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不仅具有高知识性。高附加值等特征,而且具有经济、文化、技术等强融合性特征以及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强辐射力特征。 结合材料说明文化创意产业是如何体现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4月23日是世界全民读书日。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增长智慧的重要方式,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精神发育、文明传承的重要途径。中华民族有着优良的读书传统,崇尚读书、诗书继世之风绵延数千年。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是我国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项重要部署,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国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1.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有关知识,说明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依据。 2.运用“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的有关知识,说明开展全民阅读的意义。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A 2.答案:B 3.答案:D 4.答案:D 5.答案:D 6.答案:C 解析:该题考查文化与综合国力,①观点错误,文化产业还不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第一产业即农业,③观点错误,各国政治分歧逐渐消失说法错误,分歧依然存在,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故答案应选C。 点评:本题是二二制组合式单选题,最简洁的解法,就是排除错误或与题干无关的选项,本题就是排除排除错误选项,①观点错误,文化产业还不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第一产业即农业,③观点错误,各国政治分歧逐渐消失说法错误,分歧依然存在,本题难度适中。 7.答案:B 解析:如果外国人对我国歌手有更多的关注,就会吸引他们关注和热爱我们国家,就会购买更多的我国产品,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说明文化竞争力越来越重要,国家应重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故①③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涉及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故②与题意不符。④错误,文化生产力影响现代经济。 文化与社会 .文化与综合国力竞争 ①地位作用: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必不可少的精神武器。 ②应对措施: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8.答案:B 9.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作用及文化与时代的关系等知识。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不能直接创造时代的未来,也不能决定时代的走向,A、B说法均夸大了文化的作用,排除;文化来源于实践而非来源于时代的智慧,D说法错误;C正确揭示了优秀文化的作用,故选C。 10.答案:C 11.答案:A 解析:材料阐述的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A符合题意。B、D与材料主旨不符。C观点片面。 12.答案:A 13.答案:D 14.答案:C 解析:题目中,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时朗人们创作了抗日歌曲《长城谣》说明了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发展文化,当听到这首歌曲时广大的人民群众就会充满了力量,说明了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故①③入选。②选项强调的是文化对政治经济的作用与题意表述不符。④选项与题意不符。本题选C。 文化对人的影响 . 从宏观和微观上把握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从微观上看,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即人的言谈举止;从宏观上看,它影响人们对整个世界的认识和改造。 15.答案:B 解析: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是因为优秀网络文化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社会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②③符合题意。①中“左右社会发展”的说法错误。④与题干不构成因果关系,应排除。 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之所以会对人们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主要在于文化从根本上影响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一方面,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交互影响的结果;另一方面,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不会轻易发生改变,因此会对人们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16.答案:D 17.答案:D 解析: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人们从事文化活动,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过程。“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见贤思齐,不贤而内自省”体现了该观点,选D。①③不合题意。 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在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的两个特点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文化影响即使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的,也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而往往是人们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 (2)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指向性不同。潜移默化主要指向文化对人影响的无形性,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深远持久主要指向文化对人影响的长期性,人们所受到的影响一时难以抹去。 (3)潜移默化一般强调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非强制的,而不是有形的或强制的;深远持久强调的是文化对人影响的长远性,但这种影响不是固定不变,而是相对稳定。 18.答案:C 19.答案:C 20.答案:D 21.答案:B 22.答案:B 解析:这段优美的话语属于优秀的文学作品,而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故B符合题意。哲学揭示世界的本质,故A与题意不符。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故C与题意不符。D错误,没有永恒的、终极真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文化对人的影响 .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①什么是精神世界?文化塑造人生,着眼于“精神世界”。简单地说,精神世界是指人们在精神生活方面的追求。比如对文学、艺术、政治、社科等方面的爱好和兴趣,均属于精神追求的范畴。 ②优秀文化怎样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坚持学习先进文化,,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这是文化丰富精神世界的关键。 ③优秀文化为什么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人格的发育和最终形成,更多地取决于后天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而优秀文化作品所蕴含的精神则具有强大的示范和导向作用。 23.答案:D 解析:“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有沼有味,幸福中国味”没有体现这个特点,A项不选;“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也没有体现这个特点,B项不选;“生活没有彩排,人生也没有彩排”没有体现潜移默化的特点,C项不选;“有样学样”体现了父母的行为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D项正确,故本题答案选择D。 文化对人的影响 【特别提示】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但是人们并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文化的影响,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往往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喜好作出自己的选择。 24.答案:B 解析:漫画反映的是落后文化对人们行为的影响,故B符合题意。A、C、D皆未体现。 25.答案:C 二、材料分析题 26.答案:①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通过人的社会实践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社会和谐,国家长治久安。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保证和精神动力。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④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培养公民昂扬向上的品格,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解析:文化的作用 .文化的社会作用 精神力量+文化与经济、政治+文化与综合国力 (1)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3)文化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4)文化对人的影响 27.答案:(1)文化创意产业所具有的经济、文化、技术的强融合性特征,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特点日益显著,文化的经济功能日益增强。 (2)文化创意产业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具有高知识性特征,说明对推动经济建设,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3)文化创意产业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和提升,说明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4)文化创意产业处于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具有高附加值和带动相关产业的强辐射力特征,说明文化创意产业迅速崛起,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解析: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表现为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劳动者素质对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文化产业在现代经济格局中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体现类的解答题,设问中有“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如何体现”等字眼,“体现类”题的设问方式通常为“分析XX体现的XX道理、”“分析XX是怎样体现XX道理的”、“分析XX是如何做到XX(理论化)要求的”的标志性字眼。“体现类”题对考生的要求是:抽象出设问指定的材料内容所联系的理论知识,实现材料内容与相关知识的正确联结,并将其以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解答这类题目可采用“定点—透联—作答”的三步解答法,具体的解题思路是定点、透联、作答。 28.答案:1.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开展全民读书活动,有利于提供文化素养。 ②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人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开展全民阅读有利于提升文明程度,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③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开展全民阅读有利于塑造幸福人生。 2.①开展全民阅读,有利于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和文史知识,提升科学文化修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②开展全民阅读,有利于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和伪科学,有助于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从而提升思想道德修养。③科学文化修养的根本意义,在于通过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自觉接受先进文化的陶冶,使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不断升华。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有利于提升为人民的本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