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5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政治】河北省唐山遵化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河北省唐山遵化市2019-2020学年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扫除茅舍涤尘嚣,一灶清香拜九霄。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生盆狄烈轰鸣竹,守岁筵开听颂椒。野客预知农事好,三冬瑞雪未全消。”透过《除夜》这首诗,我们能够感受到,庆祝民族节日 ①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②可以消除各民族文化差异 ③能集中表达民族情感 ④是一个民族凝固的艺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①③正确,透过《除夜》这首诗,我们能够感受到,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是民族情感集中表达;②错误,庆祝民族节日不能消除各民族文化差异;④错误,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故选:A。 2.在人类文明庄严的通道上,任何一个出口处,中华文明无处不在。在美国最高法院大楼的“司法、自由的护卫者”纪念碑上,刻有三个石像,分别是颁布《十诫》的摩西、雅典立法家梭伦,以及穿着长袍、留着长须以系统道德理论治国的孔子。这从侧面说明 ①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融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 ③中华民族在很久以前就在世界上有很大的影响力 ④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A 【解析】在人类文明庄严的通道上,任何一个出口处,中华文明无处不在。在美国最高法院大楼的三个石像中,就有留着长须以系统道德理论治国的孔子。这从侧面说明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融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①②项符合题意;材料不体现中华民族在很久以前就在世界上的影响力,③项与题意不符;材料强调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不体现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④ 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 3.“融媒体”是充分利用媒介载体,把广播、电视、报纸等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媒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融媒体”的出现 A.更好地丰富和扩展了文化的内涵 B.使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C.进一步推动了文化的传播和共享 D.传媒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 【答案】C 【解析】A不合题意,丰富和扩展了文化传播的手段,没有扩展内涵。B不合题意,现代信息技术使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C符合题意,“融媒体”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 进一步推动了文化的传播和共享。D表述错误,文字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故选C。 4.故宫博物院自主研发的一款APP(移动客户端)游戏,将故宫珍藏用精美的图片和诙谐的语言传递给观众,让故宫里的文物“活”起来。“故宫+互联网"的模式 ①融合了不同民族的优秀文化 ②扩大了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③创新了传统文化的内容和形式 ④发挥了科技对文化传承的促进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故宫+互联网”的模式将故宫珍藏用精美的图片和诙谐的语言传递给观众,让故宫里的文物“活”起来,发挥了科技对文化传承的促进作用,扩大了传统文化的影响力,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融合了不同民族的优秀文化,排除①;“故宫+互联网"的模式未涉及创新传统文化的内容,排除③。故本题答案选D。 5.“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你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三十晚上熬一宿。”这首儿歌描述的年俗活动经过千年传承,早已成为烙在华夏儿女身上的中国印,系在炎黄子孙心头的中国结。以上材料说明 ①传统习俗记载了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②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③传统习俗是中华文明传承和进步的重要动力 ④传统文化的血脉中涌动着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B 【解析】汉字记载了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①项说法错误;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对传统文化的作用要辩证的、批判的认识,③项对传统习俗作用的认识过于笼统,说法错误;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涌动着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②④项说法正确;正确选项为B。 6.徽商纵横明、清两代300多年,其从商人数之多、活动范围之广、商业资本之大、延续时间之长,一度居十大商帮之首。徽商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塑造了极具特色的贾儒结合、义利相兼的理念,这说明 ①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②实践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③服务于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④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①④: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塑造了极具特色的贾儒结合、义利相兼的理念,这说明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础,①④符合题意。②③:材料未涉及检验问题,也未涉及文化创新为社会实践的服务问题,②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7.二千多年来,中国文化常常要面对其他文化。在文化与文化的相遇中,“见贤思齐”是我们的理念。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文化交流崇尚“见贤思齐”,这就要求我们 A.用优秀民族的文化改造本民族的文化 B.依照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发展本民族文化 C.善于学习和借鉴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 D.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答案】C 【解析】不同民族文化应积极交流、相互借鉴,而不是用优秀民族的文化改造本民族的文化,A表述错误。文化交流中应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应该是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发展本民族文化,而不是依照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发展本民族文化,B表述错误。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文化交流崇尚“见贤思齐”,这就要求我们善于学习和借鉴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C符合题意。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文化交流崇尚“见贤思齐”,强调的是善于学习和借鉴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没有强调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8.针对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依靠键盘书写,汉字书写能力下降的情况,中央电视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大型电视活动——“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下列关于汉字的有关认识,正确的是 ①汉字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②汉字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和集中展示 ③汉字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④汉字传承了中华文明,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汉字的重要性。①④: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汉字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同时汉字传承了中华文明,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②③:汉字并不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和集中展示,民族节日才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长期积淀和集中展示,汉字并不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传统文化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②③错误。故本题选C。 9.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一个以各国人民为师,不断学习和创造的过程。汉朝的张骞、班超出使西域,唐代的玄奘到“西天”取经,明代的郑和下西洋,都带回了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特色文化。这体现了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B.中华文化具有巨大的包容性 C.中华文化一脉相传 D.继承性是中华文化的最大优点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指求同存异、兼收并蓄。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一个以各国人民为师,不断学习和创造的过程,这说明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B项适合题意;A、C、D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10.中华大地,地域辽阔,仅汉语方言就可以分为北方话、广东话、江浙话、福建话、湖南话、江西话、客家话,方言潜移默化地滋润着我们的生活。这表明我国方言 ①魅力独特,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 ②绚丽多彩,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内涵 ③因时而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④千差万别,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汉语方言可以分为北方话、广东话、江浙话、福建话、湖南话、江西话、客家话,方言潜移默化地滋润着我们的生活。这表明我国方言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内涵,①②适合题意;③材料没有体现,排除;中华民族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 11.爱国主义贯穿了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下列对爱国主义的认识正确的是 A.新时期爱国主义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为主题 B.爱国主义是抽象的,只是中国人民千百年来对祖国的深厚感情 C.爱国主义只在国家面临危难时才表现出来 D.爱国主义不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 【答案】A 【解析】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故A选项入选。B选项错误,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是具体的。C、D选项表述均错误。爱国主义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主题,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12.励志图书受到许多年轻人的追捧,但有业内人士指出:不少励志图书的内容是关于“厚黑学”的精神糟粕,可能成为诱人走向失败的“精神毒药”。该现象折射出 ①市场上的励志图书已经成为精神毒药 ②文化产业要注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 ③励志图书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要载体 ④文化市场的健康发展需要良性引导和规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题肢①③说法过于绝对,因为在励志图书中有精华有糟粕,故排除。不少励志图书的内容是关于“厚黑学”的精神糟粕,可能成为诱人走向失败的“精神毒药”,所以文化市场的健康发展需要良性引导和规范,也表明了文化产业要注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所以②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C。 13.恩格斯指出,不管自然科学家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他们还得受哲学的支配。问题只在于他们是愿意受某种坏的时髦哲学的支配,还是愿意受一种建立在通晓思维的历史和成就的基础上的理论思维的支配。这说明 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③科研活动都是自觉地在某种世界观的指导下进行的 ④应该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科学研究活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①选项错误,题目中没有涉及到具体科学对哲学的作用。③选项错误,都是自觉或者不自觉的某种世界观指导下进行的。题目中,不管自然科学家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他们还得受哲学的支配,启示我们应该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科学研究活动,说明了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故②④选项入选。选C。 14.有哲学家云:心中有笼便有笼,心中无笼便无笼。这种观点属于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B.朴素唯物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 【答案】C 【解析】 略 15.从实际出发,从国情出发,从我们所处的实际历史条件出发,来制定方针政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哲学基木问题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解决。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理论和实际的关系问题 B.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 C.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D: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正确。 ABC:三项均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ABC错误。故本题选D。 16.恩格斯说:“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下列对哲学中物质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物质撇开了事物的具体形态,是抽象的、不可捉摸的 ②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够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③物质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 ④物质是指自然界、人类社会中各种物质具体形态的集合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答案】B 【解析】①选项中“撇开了事物的具体形态”“不可捉摸的”的表述错误。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②正确;物质是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概括抽象出来的,是万事万物的本质属性,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③正确;物质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不是各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的集合,④选项表述错误。本题答案选B。 17.习近平新时代中国持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这是因为 A.真正的哲学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是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 B.哲学能推动社会的进步 C.真正的哲学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为社会变革提供强大的物质力量 D.真正的哲学是“科学的科学”,可以为改造世界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答案】A 【解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持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 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这是因为真正的哲学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成为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A适合题意;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客观要求的历史趋势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B错误;真正的哲学为社会变革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C错误;哲学不是“科学的科学”,D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 18.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离不开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也需要激发企业活力和消费者潜力的。这是因为 A.整体是平稳的,部分却是变化的 B.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导致质变 C.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 D.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运动与静止的关系的认识,考查学生再现课本基础知识理解的能力。材料中供给侧改革离不开稳定的宏观政策,也需要激发企业活力和消费者潜力,体现了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故D符合题意;“整体是平稳的,部分却是变化的”说法错误,故排除A;题干没有提及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也没有提及量变与质变的关系,故排除BC。故选D 。 19.“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其实,心理异常也会导致生理病变。医学研究发现:一个人如果长期处于紧张、焦虑、忧愁和愤懑的心理状态就会导致食欲减退、胃酸分泌增多、胃粘膜出现充血水肿甚至糜烂,久而久之就会导致胃病。这说明 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②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③存在的客观性源于思维的主观性 ④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意识作用,考查学生准确把握材料和题干主旨的能力,解题关键是学生正确调动知识点进行综合分析。材料表明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故①④正确;材料不涉及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同时思维的主观性源于存在的客观性,故排除②③。故选B。 20.“精准扶贫”就是要“对症下药,药到病除”。从辩证唯物论看,其依据是 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从实际出发,按照事实办事 C.抓住牛鼻子,解决关键问题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从实际出发、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主要矛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A:试题限定的是“辩证唯物论”角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属于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不符合题意,A排除。B:“精准扶贫”就是要“对症下药,药到病除”,讲究的都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即体现的是从实际出发,按照事实办事,B正确且符合题意。C:试题限定的是“辩证唯物论”角度,“抓住牛鼻子,解决关键问题”属于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不符合题意,C排除。D:试题限定的是“辩证唯物论”角度,“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属于认识论的观点,不符合题意,D排除。故本题选B。 21.2017年10月23日,中国国家天文台天文学家宣布,科学家们借助世界上最大的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郭守敬望远镜研究发现,太阳系所在的银河系比之前通常认为的要宽近26%。银河新的界限的确定有助于研究宇宙扩大、星系形成和新的恒星产生过程。中国科学家的这一成就佐证了 ①过去的真理包含谬误的成分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不断推翻已确定的真理 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D 【解析】中国科学家通过新的认识工具取得了对太阳系宽度的新认识,这进一步佐证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②项符合题意;人们通过实践取得了对太阳系宽度的新的认识,这种认识还将进一步发展,这佐证了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④项符合题意;真理是对事物及其本质正确的认识,并不包含谬误的成分,①项观点错误;真理不能被推翻,可以被完善和发展,③项观点错误。答案选D。 22.漫画《多跨一步》蕴含的哲理是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是有条件的 C.真理具有具体性 D.真理具有能动性 【答案】B 【解析】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在漫画中没有体现。排除A、C。多跨一步,“是”就变成了“非”这表明了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超出了这个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B选项入选。D选项错误,真理没有能动性。 23.“稻田养蟹”是辽宁省盘锦市典型的养殖螃蟹模式,也是新型的渔农综合生产模式,稻田养蟹技术既能实现水稻优产,与稻田形成个生态循环,清除稻田中的杂草、绿萍以及危害水稻生长的虫类。同时,水稻茎干作为蟹重要的食料,可以促进其快速生长,提高螃蟹的蛋白含量以及口感度,味道更为鲜美。这启示我们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要善于创造事物之间的联系 ②联系具有多样性要善于把握事物存在的条件 ③树立创新意识是我们进行正确社会实践的基础 ④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并进行系统优化 A.②③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不能随意创造联系,①错误;尊重客观规律是我们进行正确社会实践的基础,③错误;人们利用稻田养蟹技术既能实现水稻优产,又可以促进螃蟹快速增长,提高螃蟹的蛋白含量以及口感度,使其味道更为鲜美,这启示我们要认识到联系具有多样性,要善于把握事物存在的条件,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并进行系统优化,②④符合题意。故选D。 24.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这其中蕴含的唯物辩证法观点有 ①要把事物的现状与它的过去和将来联系起来考察 ②矛盾贯穿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我们要时刻直面矛盾 ③辩证的否定既是发展的环节,也是联系的环节 ④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通过对名言、谚语、古文诗词等传统文化蕴含的哲理的理解,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这体现了辩证的否定既是发展的环节,也是联系的环节,要把事物的现状与它的过去和将来联系起来考察,①③适合题意;②④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25.恩格斯在《神灵世界中的自然科学》一文中,提出:“蔑视辩证法是不能不受惩罚的。”下列古语与所蕴含辩证法哲理相对应的是 ①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②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③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量变是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①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兼听”强调了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选项正确;②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跬步和千里”一步一步汇集成千里,体现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选项正确;③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割裂了整体和部分之间的联系,选项错误;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体现了矛盾双方具有斗争性,选项错误。 26.唐代韩愈读书用的是“提要钩玄”法。他说:“记事者必提其要,篆言者必钩其玄。”读一本书,要善于把握各部分的内在逻辑,从而提出纲要,钩出精义。这体现了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 ①着眼于事物的每一个要素 ②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③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④用分析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系统优化的方法。由“要善于把握各部分的内在逻辑”可知,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①错误;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 27.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是 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B.矛盾的观点 C.创新的观点 D.批判的观点 【答案】A 【解析】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同时也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A项符合题意;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B项不合题意;创新的观点和批判的观点不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C、D两项不合题意。答案选A。 28.《朗读者》第一期的主题词是“遇见”。世间一切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遇见,就像冷遇见暖,就有了雨,春遇到冬,就有了岁月;天遇见地,就有了永恒;人遇见了人,就有了生命。从哲学角度看,对这段主题词理解正确的有 A.联系是发展的根本内容 B.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C.矛盾双方是相互贯通的 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答案】D 【解析】名言名句体现哲理的题目是哲学选择题中常见的考法,做这类题目,考生首先要弄懂材料中名言名句的意思,分析其中体现的哲理后再去分析题肢,看哪个选项所体现的哲理与其相符合。《朗读者》第一期的主题词是“遇见”,这说明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D适合题意;矛盾是发展的根本内容,A适合题意;B、C说法正确但不适合题意,排除。 29.高明的领导者,做决策、抓工作、想问题,应该总揽全局,统筹兼顾,在集中精力抓主要矛盾的同时,兼顾次要矛盾,在注重解决热点问题的同时,审慎地关注冷点问题。其哲学依据是 A.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C.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 D.矛盾双方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答案】B 【解析】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其中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材料强调的是在抓主要矛盾的同时,不能忽视次要矛盾,B适合题意;A只强调主要矛盾;C本身说法错误,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D与题干主旨不符合,排除。 30.近年来,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发展,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突破。从“天眼”探空到“蛟龙”探海,从神舟飞天到高铁奔驰,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彰显了改革带来的蓬勃创新活力。这表明创新 A.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B.是共产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C.决定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 D.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答案】D 【解析】“从‘天眼’探空到‘蛟龙’探海,从神舟飞天到高铁奔驰,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彰显了改革带来的蓬勃创新活力”,反映了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D项正确。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A项错误。B项在材料中未体现。实践决定人们的思维方式,C项错误。本题选D项。 二、非选择题 31.一方面,“孝”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封建社会,“孝”是封建统治阶级统治人民、维系政权的重要性,一切听命于“一家之长”观念,使人们往往屈从于独断的权威或传统的家庭礼教.失去独立的人格,形成家庭关系中不平等,又渐推行到整个社会。 另一面,包含尊老、敬老、养老、爱国等思想,是中华民族家庭和睦、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传统孝文化。 【答案】①传统孝文化是在我国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对我国现实生活仍然有着广泛的影响。 ②一方面传统孝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传统孝文化在一定程度对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有消极作用。 ③对待传统孝文化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继承合理成分,改造或剔除不合理因素。 ④坚持继承和发展的统一,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构建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新孝道。 【解析】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继承的知识。要求考生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应如何正确看待传统孝文化。从设问指向看属于认识类主观题,解题思路一般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传统孝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对社会起的作用具有创双重性,所以我们应该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32.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习近平强调,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在充分尊重宣传思想规律的前提下,把宣传舆论的视点对准广大人民群众,对准群众关心的现实问题和思想问题,多用群众鲜活的语言,多反映群众的生活场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好声音”。 结合材料,运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关系”的知识,分析说明宣传思想工作应如何传播好中国“好声音”。 【答案】①按客观规律办事,充分尊重宣传思想规律,把宣传舆论的视点对准广大人民群众,对准群众关心的现实问题和思想问题。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 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解析】本题以宣传舆论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党中央重视意识形态工作的要求为材料,从《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分析综合演绎归纳的思维能力,考查考生描述阐释事物、探究论证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关系”的知识,分析说明宣传思想工作应如何传播好中国“好声音”。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先回顾“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关系”的相关知识,主要三个层次: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二者的联系。考生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①尊重客观规律角度:联想主干知识: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按客观规律办事,充分尊重宣传思想规律,把宣传舆论的视点对准广大人民群众,对准群众关心的现实问题和思想问题。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角度:联想主干知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发挥主观能动性,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 ③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联系角度:联想主干知识: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宣传思想工作既要充分尊重宣传思想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好声音”。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