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江西省九江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文综政治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解析版】江西省九江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文综政治试题

‎12.2016年是小王同学在美国留学的第四年。“当初我出国的时候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只有6.62左右,短短几年就到了6.7。我在美国就读的大学学费每年约为30000美元,现在……”。下列选项中符合省略号内容的有:‎ A.国内同学找我做代购的越来越多   B.正是中国人到美国旅游最佳时机 C.正在考虑勤工俭学以减轻经济负担 D.每年省下人民币15000元学费 ‎【答案】C ‎【考点定位】汇率变动的影响 ‎【知识再现】汇率(又称外汇利率,外汇汇率或外汇行市)两种货币之间的对换的比率,亦可视为一个国家的货币对另一种货币的价值。汇率又是各个国家为了达到其政治目的的金融手段。汇率会因为利率,通货膨胀,国家的政治和每个国家的经济等原因而变动。而汇率是由外汇市场决定。外汇市场开放予不同类型的买家和卖家以作广泛及连续的货币交易(外汇交易除周末外每天24小时进行,即从GMT时间周日8:15至GMT时间周五22:00。即期汇率是指于当前的汇率,而远期汇率则指于当日报价及交易,但于未来特定日期支付的汇率)。‎ 一国外汇行市的升降,对进出口贸易和经济结构、生产布局等会产生影响。汇率是国际贸易中最重要的调节杠杆,汇率下降,能起到促进进出口、抑制进口的作用。例如,一件价值100元人民币的商品,如果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为0.1502(间接标价法),则这件商品在美国的价格就是15.02 美元。如果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降到0.1429,也就是说美元升值,人民币贬值,用更少的美元可买此商品,这件商品在美国的价格就是14.29美元。所以该商品在美国市场上的价格会变低。商品的价格降低,竞争力变高,便宜好卖。反之,如果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到0.1667,也就是说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则这件商品在美国市场上的价格就是16.67美元,此商品的美元价格变贵,买的就少了。‎ ‎13. 2016年9月3日,习近平在杭州出席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他强调“我们要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推进各国经济全方位互联互通和良性互动,使各国人民公平地享有世界经济增长带来的利益。”从经济的角度看,这是因为 ‎①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促进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②合作共赢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的外交理念 ‎③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紧密联系在一起 ‎④面对经济全球化,应当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考点定位】经济全球化 ‎【高考警示】经济全球化是近几年高考经常考查的一个考点,既出选择题,也出主观题。考生在复习备考时要注意,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经济全球化对发达国家是利大于弊,对发展中国家则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正确的态度不是反对经济全球化,而是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迎接挑战,同时积极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14. PPP模式(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就是在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由社会资本承担设计、建设、运营基础设施,并通过“使用者付费”及必要的“政府付费”获得回报,政府部门负责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价格和质量监督。这一模式的实施将:‎ ‎①提高公共服务价格,增加民营企业利润 ②发挥国家财政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③发挥市场的作用,提高项目融资成功可能性 ④提高社会资本在国民经济结构中的地位 ‎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答案】D ‎【解析】“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由社会资本承担设计、建设、运营基础设施”有利于发挥发挥国家财政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同时由政府付费获得回报,实现了风险合理分配,提高项目融资成功的可能性,选D;③不选,“提高公共服务价格”与材料无关;④错误,社会资本在国民经济结构中的地位不会提高,因为我国公有制为主体。‎ ‎【考点定位】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资源的优化配置 ‎【命题总结】政府政策解读型选择题主要以政府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出台的相关政策的目的、过程、内容、意义等为背景材料设置题目。主要考查经济生活模块中的宏观调控、科学发展观等知识,政治生活模块中党和政府的相关知识,文化生活模块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握政策制定的主体是政府,而不是党、人大、政协。其次要对材料中政府制定政策的原因、目的、过程、影响等进行分析,明确政府制定相关政策的必要性、合理性、重要性等。‎ 方法1 肯定排除法,就是在组合型选择题的题肢中找出一个或两个特别有把握的正确题肢,然后排除不包含这些题肢的选项。注意:在逆向组合型选择题中,要排除包含正确题肢的选项。‎ 方法2 优选法(比较法),在诸多题肢都符合题意时,比较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个。‎ 方法3 归纳法,就是根据材料中的具体做法归纳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的一般做法和要求,即从个性中找到共性。‎ 方法4 评析法,就是对事例本身进行综合评价,要特别注意运用辩证思维,坚持一分为二,不能以偏概全。‎ ‎15. 2016年6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布《<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2—2015)>实施评估报告》。报告显示,2012—2015,中国政府不断加大各项人权保障力度,中国人权事业又上了一个新台阶。材料表明:‎ ‎①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稳步发展  ②该计划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 ‎③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④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C ‎【考点定位】我国的国家性质 ‎【名师点睛】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和尊重人权:事实说明,建国后我国人权保护取得显著成就,人权不是空洞的一句话,而是具体的、相对的,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很多方面,但最根本的是生存权和发展权,保护人权的根本途径是经济得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对我国国家性质部分,应该注意避免以下几个方面的误区:‎ ‎(1)割裂人民民主与专政的关系,认为民主比专政更重要或只要民主不要专政。‎ ‎(2)混淆人民民主的两大特点,对广泛性与真实性的表现、内涵不能准确掌握。‎ ‎(3)不能理解民主的阶级性,如认为社会主义民主就是全民民主、超阶级的民主等。‎ ‎16. 从2011年的山西疫苗案件,到2013年的“疫苗之殇”再到2016年的“山东疫苗事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部门一再因疫苗问题而遭到媒体炮轰,政府公信力也由此遭受质疑。面对层出不穷的疫苗事件,政府必须:‎ ‎①消除市场自发性,维护社会稳定 ②促进职能转变,强化市场监管 ‎③扩大职能范围,提高服务水平 ④落实行政问责,践行依法治国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B ‎【考点定位】政府工作的宗旨和原则 ‎【高考警示】高考对本考点既可以单独考查,又可以与国家性质、政府性质、政府职能、依法行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知识相结合进行考查。因此,考生在复习时除了把握好本考点的知识外,还要加强与相关知识的串联,形成知识网络;同时,在解题时还要注意“政府如何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与“政府如何对人民负责”是两个不同的界定,后者还需要从履行职能、依法行政、接受监督等角度进行分析。‎ ‎17. 2016年2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在京举行,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为召开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做准备,审议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法草案、国务院关于落实职业教育法执法检查报告和审议意见的报告等。这体现了 ‎①全国人大是我国的最高法律监督机关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③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行其部分职权 ‎④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决定全国一切事务,并由它监督实施 A.②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 ‎【答案】A ‎【解析】①不选, 因为全国人大是我国的最高的国家权力机关,最高的法律监督机关是最高人民检察院;④不选,因为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具有决定权,但并不是能够决定全国一切事务;材料中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体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行其部分职权,选A。‎ ‎【考点定位】全国人大的职权、民主集中制 ‎【名师点睛】区分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人民代表大会四项职权区分的关键是看内容,而不能看文字表述中有没有“决定”两个字。如果是关于法律的立、改、废的决定,则是立法权;如果是对国家机关干部进行任免的决定,则是任免权;如果是关于其他国家机关的年度工作报告或审查,则是监督权;如果是关于国家大政方针、规划的通过则是决定权。在每年3月例行的工作报告中,上年度的报告一般体现监督权;而下年度计划是否批准,一般体现决定权。‎ ‎18.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断把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推向前进。”中国的和平发展,是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维护力量,而不是破坏力量;中国的发展为国际社会带来的是机遇,而不是威胁。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 ‎①顺应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潮流     ②符合我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③是由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决定的     ④符合世界各国的国家利益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②‎ ‎【答案】D ‎【考点定位】中国和平发展道路 ‎【名师点晴】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1)内涵:中国通过自身的努力和自主创新,采取和平的方式,增加财富,实现自身的发展。‎ ‎(2)原因:①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的。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决定了我国绝不侵犯别国的国家利益、主权和领土完整。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在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中进行。②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为了顺应当今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时代潮流。③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落实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要求。‎ ‎(3)措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友好合作,继续同发达国家加强战略对话和深化合作,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维护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经济实力;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等。‎ ‎19. 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已于2016年暑假开幕,门票遭秒杀,试运营的前23天,游客到访数累计达到96万人次,每日游客峰值为11万人次。历时7年设计并建设的全球首个“加勒比海盗”主题园区成为其最大亮点。这一根据华特•迪士尼旗下真人电影系列《加勒比海盗》创意形成的园区,将提供多项全球前所未有的互动娱乐及高科技体验。材料表明:‎ ‎①文化生产力在经济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②商业贸易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③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 ‎④大众传媒在推动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B ‎【考点定位】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交流 ‎【名师点晴】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交流的关系 ‎(1)文化多样性是文化交流的前提。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世界文化呈现多姿多彩的景象,同时也为各民族在文化上的交流、借鉴、学习提供了可能。‎ ‎(2)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承认世界文化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文化,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有利于促进各民族间在文化上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世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3)文化的交流,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之间相互借鉴,是“取长补短”的过程,因此,开展文化交流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20. 故宫娃娃、文物饼干,宫门箱包,近年来,国家博物馆立足馆藏文物,开发了文创产品两千多款,成为了展览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延伸,观众不仅可以把国宝文化带回家,更能在使用中了解国宝文化。这说明 ‎ ‎①人们的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创造和享用文化 ‎③文化是人们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④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 ‎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A ‎【考点定位】文化的特征 ‎【名师点睛】正确理解文化的特点 ‎(1)从文化的实质来看,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文化具有意识形态文化和非意识形态文化之分。‎ ‎(2)从文化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来看,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特有的现象,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3)从文化与人类个体的关系来看,文化是人的一种素养。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4)从物质载体与精神文化的关系来看,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一个时代的文化产品,往往是这个时代社会发展轨迹的反映。‎ ‎21. “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习近平对“去中国化”的批评,其依据是 ‎①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摒弃传统文化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 ‎③立足传统文化就能永葆文化的生命力 ④文化越是世界的越是民族的 A.②④   B.①③      C.③④     D.①②‎ ‎【答案】D ‎【解析】去中国化之所以悲哀,是因为我们要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因为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发展的精神纽带,同时“不希望把古代经典的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是因为摒弃传统文化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①②正确,选D;③错误,文化创新是文化永葆生命力的保证;④错误,因为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考点定位】传统文化的作用. ‎ ‎【名师点晴】对待传统文化,既不能搞“传统虚无主义”,全盘否定;也不能持“文化保守主义”,全盘继承。传统文化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因为传统文化存在积极的作用而对其全盘肯定,或者因为其存在消极的影响而对其全盘否定的思想和做法都是片面的。正确的态度是辩证地分析传统文化,分辨其中的精华与糟粕,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2.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要巩固改革的良好势头,气不鼓而不可泄,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趁热打铁、乘势而上,推动改革不断取得新成效。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①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②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做事情取得成功的前提 ‎③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 ④要抓住时机促成事物的质变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C ‎【考点定位】意识的能动作用、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名师点睛】学习意识的能动性时要克服以下几个错误观点:①把“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等同于“人的认识在任何时候都是正确的”;②把“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等同于“处于特定历史时期的人们可以将一切客观事物认识穷尽”;③把“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等同于“人的意识能够直接使客观世界发生改变。”‎ ‎23. 2016年10月27日召开的十八届六中全会要求全体党员干部必须以身作则,模范遵守党章党规,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作风建设方面要明确“长堤溃蚁穴”“君子慎其微”。下列与“长堤溃蚁穴,君子慎其微”蕴含哲理相似的是:‎ ‎①禁微则易,禁末者难       ②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③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④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我们要注重量的积累。“长堤溃蚁穴”“君子慎其微”体现了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禁微则易,禁末者难”“ 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强调量变和质变的关系,选A;③④强调了意识的能动作用,不选。‎ ‎【考点定位】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名师点睛】正确理解发展与量变、质变的关系 ‎(1)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并不断地经过“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两种状态的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 ‎39.(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16年10月27日闭幕,全会聚焦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主题,审议通过了两个重要文件——《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会议公报表明了中共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决心,开创了党的建设新格局和新境界。‎ 材料二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是通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五条路径。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1)运用政治生活知识有关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不断加强从严治党的必要性。(12分)‎ ‎(2)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分析五大发展理念给我们的启示。(14分)‎ ‎【答案】39.(1)①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够坚持社会主义建设方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3分)②党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为人民服务宗旨。从严治党有利于激励党员干部敢担当、重实干、有作为,做到勤政为民。(3分)③党坚持科学执政、依法执政、民主执政,从严治党有利于保障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教育,不断提升党员干部的精气神,着力抓好整改落实。(3分)④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从严治党有利于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3分)‎ ‎ (2)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3分)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3分)③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3分)④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3分) ⑤坚持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2分)‎ ‎(2)本题考查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回答五大发展理念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创新的理念体现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协调体现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绿色体现了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开放体现了参与国际经济竞争高与合作,全面提开放型经济水平;共享体现了坚持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本题难度不大 ‎【考点定位】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和执政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名师点睛】有关“原因类”设问的一般解法 解此类题一般是要理论结合现实来回答。具体地说,我们不仅要解释某种现象或某种结果产生的原因,有的还要从影响意义来说明,对负面的消极的要说危害,对正面的积极的要说意义。最后还要说明不这样做的后果,需要说明的是,阐述的原因要根据材料又不能拘泥于材料。对于原因类设问的解答具体有三种方案:‎ 第一种:从分析其必然性,必要性的角度展开。必然性亦可理解为紧迫性,也就是应客观规律、时代背景而生的产物,是为了解决现状不足的需要,必要性和重要性就是解决此问题的重要现实意义。‎ 第二种:从为什么要、为什么能的角度展开。一定要紧扣题意且联系教材知识来回答,答得越充分越全面越好,同时还要分析能够这么做的条件和社会环境。‎ 第三种:从政治、经济或文化、历史或现实,内因与外因等角度展开,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等,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在解答中,一般应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先经济后政治有次序,有条理地展开说明。‎ ‎40.(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6年7月17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40届会议上,神农架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荣膺“世界自然遗产地”称号。神农架独特的地理过渡带区位塑造了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特殊的生态系统和生物演化过程,其生物多样性弥补了世界遗产名录中的空白。可以结合其自然特点,打造符合当地实际的旅游等产业,拉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要积极宣传和倡导正确的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努力传播科学的文化遗产知识。‎ 材料二 文化生态保护区是指在一个特定的区域中,通过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修复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作语言、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传统的手工艺等,脱离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的土壤,就谈不上保护。文化生态保护区是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对历史积淀丰厚、存续状态良好、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和价值的文化形态进行整体性保护,以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而划定的特定区域。划定文化生态保护区,将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原状地保存在其所属的区域及环境中,使之成为“活文化”,是保护文化生态的一种有效方式。‎ ‎(1)运用《文化生活》中“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与“文化与社会”知识分析材料一中阐述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12分)‎ ‎(2)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分析材料二中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观点。(14分)‎ ‎【答案】40.(1)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3分)②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历史文明的演进,对于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3分)③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有利于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有利于促进乡土文化瑰宝再放异彩。(3分)③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有利于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高经济实力。(3分)‎ 求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因此,必须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区,即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对历史积淀丰厚、存续状态良好、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和价值的文化形态进行整体性保护。(3分) ‎ ‎(2)本题考查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知识指向明确,考查联系的观点,要求考生分析材料二中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观点。材料中强调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材料中通过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做法体现了联系具有客观性,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脱离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的土壤,就谈不上保护”则体现了联系的条件性,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对历史积淀丰厚、存续状态良好、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和价值的文化形态进行整体性保护”体现了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考点定位】文化遗产、传统文化的特征、文化与经济的关系、联系的观点. ‎ ‎【方法锦囊】 关于“意义”类主观题的一般解法 ‎“意义类”主要是针对某一“做法”或某一“事件”有什么意义来设问,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学会审题,明确回答的是某一种意义,还是全部意义(经济政治意义)。‎ ‎(2)要注意“意义”与“影响”类的区别,影响包括有利和不利两类。‎ ‎(3)解答意义类要遵循由小到大,由直接到间接,由微观到宏观,由近及远的原则,做到思路清晰。‎ ‎(4)意义类题目要紧扣材料,结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体现时代性。 ‎ ‎(5)意义要多答,力求准确全面,体现一定的综合性。‎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