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12月月考政治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解析版】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12月月考政治试题

‎ ‎ 一、选择题 ‎1.“以功用论哲学,则哲学之价值失。知识之最高之满足,必求诸哲学。”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人们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都和一定的哲学智慧相联系 ‎②哲学价值在于以正确的世界观为研究对象 ‎ ‎③离开具体科学知识,哲学就会失去其价值 ‎ ‎④具体科学离不开哲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指导 A.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 ‎【解析】‎ 考点: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2.德谟克利特“影像说”认为,感觉和思想是物体的影像到达于感官引起的;恩培多克勒“流溢说”认为,认识是从物体流溢出的物质经过感官通道引起的;近代唯物主义者培根认为,知识就是存在的映象。上述观点( )‎ ‎①都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 ‎②都带有明显的狭隘性和形而上学的特点 ‎ ‎③都承认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 ‎④都认识到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 A. ‎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③④‎ ‎【答案】A ‎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侧重强调意识是如何产生的,没有强调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①不符合题意;三位哲学家都没有认识到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映像,这种反映是能动的反映,而不是消极被动的反映,他们都带有明显的狭隘性和形而上学的特点,②符合题意;题中的诸多观点都符合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这一唯物主义基本原则,都承认物质决定意识,③符合题意;题中观点侧重强调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但没有认识到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A。‎ 考点: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 ‎3.2015年生理医学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屠哟哟呼吁大家认识中国药学的重要性,她认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中医药注重阴阳平衡、五行和谐。对传统中医药的正确认识是( )‎ ‎①包含封建迷信思想,毫无科学依据 ‎ ‎②包含朴素唯物主义与朴素辩证法思想 ‎ ‎③中医药及其诊疗方法是我国的国粹,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 ‎④是古人实践经验的总结 A. ‎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 ‎【解析】‎ 考点: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征 ‎4.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下列哲学命题中具有唯物主义倾向的是( )‎ ‎①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张载 ‎ ‎②万物皆是一理,有理则有气——程颐 ‎③一天一地,并生万物,万物之生,俱得一气——王充 ‎ ‎④气之所以能动静者,理为之宰也——朱熹 A. ‎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A ‎ ‎【解析】‎ 试题分析:张载、王充的观点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气”,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故①③符合题意;程颐、朱熹的观点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理”,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故②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A。‎ 考点:唯物主义 ‎5.下面两幅漫画告诉我们( )‎ ‎①哲学思想是人们头脑中自生的 ②孩子的追问中蕴含哲学智慧 ‎ ‎③人的哲学思想是与生俱来的 ④孩子的问题中不自觉地涉及了哲学问题 A. ‎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D ‎ ‎【解析】‎ 考点:哲学的产生 ‎6.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说:“我注意过,即使是那些声称‘都是命中注定的而且我们无力改变’的人,在过马路程之前都会左右看”。可见( )‎ ‎①声称者的“言”体现了其客观唯心主义的世界观 ‎ ‎②声称者的“行”体现了唯物主义的方法论 ‎ ‎③世界观与方法论是脱节的 ‎ ‎④唯心主义在理论上是没有意义的,在实践上是有危害的 A. ‎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 ‎【解析】‎ 试题分析:“命中注定”,夸大客观精神,是客观唯心主义,“过马路左右看”带有自发唯物主义的倾向,故①②正确;“世界观与方法论是脱节的”观点表述错误,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故③错误;唯心主义也有可取之处,故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 考点:唯心主义 ‎7.哲学史上存在着“两个对子”。下列选项中能正确体现“两个对子”的是( )‎ ‎①气者理之依也——天地合而万物生 ‎ ‎②形存则神存——存在就是被感知 ‎ ‎③擒贼先擒王——牵一发以而动全身 ‎ ‎④沧海变桑田——天不变道亦不变 A. ‎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D ‎ ‎【解析】‎ 考点: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 ‎8.有人认为,在哲学自身的发展进程中,一切民族的哲学融合为一,一切阶层的哲学融合为一,一切民族的哲学与一切阶层的哲学都走向综合哲学和世界哲学,是现代人类哲学发展的根本趋势和必然的也是唯一的归宿。这一观点(   )‎ ‎①坚持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②正确回答了哲学的基本问题 ‎ ‎③淡化了唯物与唯心的界限 ④把社会生活的本质归结为实践 ‎ A.①② B.①③ C. ②④ D.③④‎ ‎【答案】B ‎ ‎【解析】‎ 试题分析:不同民族和阶层的哲学融合为一的观点看到了不同哲学间的联系,体现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①符合题意;把不同民族和阶层的哲学融合为综合哲学和世界哲学,也就没有了哲学派系之分,淡化了唯物与唯心的界限,③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正确回答哲学的基本问题,亦未强调实践的相关知识,②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联系 ‎9.“‎ 治自然科学者,局守一门,而不肯稍涉哲学,而不知哲学即科学之归宿,其中如自然哲学一部,尤为科学家所需要”蔡元培先生的这一论述表明( )‎ ‎①自然科学与哲学是密切联系的 ‎ ‎②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对自然科学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 ‎③研究自然科学的目的在于推动哲学的进步和发展 ‎ ‎④自然科学研究离不开哲学所提供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A.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 ‎【解析】‎ 考点: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 ‎10.航天诱变育种技术,是近十年来随航天发展涌现的创造新种质资源和新品种的新技术。微重力、强辐射、高真空、重力仪为百分之一到十万分之一克的特殊环境,会使种子和微生物产生遗传变异。科学家利用太空的物理环境作为诱变因子,培育优良的生物品种可以改善人类的生活和环境质量,这表明( )‎ ‎①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人类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②意识的能动性突破客观条件,创造出有利于人类的联系 ‎③科技创新是主观能动性和客观物质性的统一 ‎④科学家可以利用太空特殊条件,改变自然规律造福人类 A.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中“科学家利用太空的物理环境作为诱变因子,培育优良的生物品种可以改善人类的生活和环境质量”说明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人类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体现了科技创新是主观能动性和客观物质性的统一,①③正确;“突破”客观条件,说法错误,②排除;人类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改变或创造规律,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 考点: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1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设文明之中国、先进之政党,必须具有“治天下者先治已,治已者先治心”的理念。长期以来,他始终把修身立德、治心养性作为立身之本、从政之基。从辩证唯物论角度看,以上论述体现了( )‎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自觉选择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 ‎③人的主观精神是改造客观世界的可靠保证 ④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A. ‎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C ‎ ‎【解析】‎ 考点:意识的作用 ‎12.网传,酷热天气时,打开暴晒小汽车一侧车门,将另一侧车门开关五次,可使车内温度下降数度。王先生试用此法,发现在中午时效果不明显,反复数十次开关车门后才有一定降温效果;在傍晚环境温度下降时使用,效果则较为明显,这表明(   )‎ ‎①只有自身实践得来的正确观点才具有指导意义 ‎ ‎②经过一次实践检验就能够发现网传观点的真伪 ‎ ‎③外部环境对事物存在和发展的状态有重要影响 ‎ ‎④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确定真理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A.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 ‎【解析】‎ 试题分析:无论是通过亲身实践得到,还是通过学习等方式得到的正确观点对实践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故①错误;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故②错误;王先生通过亲自检验后发现此法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中使用有不一样的效果,体现了外部环境对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影响,表明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确定真理的适用条件和范围,故③④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 考点: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13.一百年前,爱因斯坦曾预言,如果大质量天体发生碰撞、超新星爆发等极端宇宙事件会产生强大的引力波。2016年2月12日,先进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宣布首次直接探测到引力波的存在。这次发现科学意义重大,因为引力波可直接与宇宙大爆炸连接。一旦我们发现了宇宙大爆炸时期的引力波,就可以揭开宇宙的各种谜团,甚至了解宇宙的开端和运行机制。由此可见( )‎ ‎①自然界的事物是按照其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 ‎②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③科学预言等一些特殊的意识可以先于物质而存在 ‎ ‎④人类总有一天可以穷尽对整个宇宙的认识 A. ‎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答案】A ‎ ‎【解析】‎ 考点: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世界的物质性 ‎14.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顺应社会历史潮流在新坡进行历史性会面,共同描绘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宏伟蓝图。此次会面双方以领导人身份和名义举行,是双方商定的,这是在两岸政治分歧尚未解决情况下,根据一个中国原则作出的务实安排。从唯物论角度看,这体现了( )‎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②意识能够推动客观事物的发展 ‎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尊重客观规律 ④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A. ‎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在两岸政治分歧尚未解决情况下,根据一个中国原则作出的务实安排”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①符合题意;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够推动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只会阻碍事物的发展,②错误;“根据一个中国原则作出的务实安排”也体现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尊重客观规律,③符合题意;“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属于认识论,不符合题干设定的“唯物论角度”,④不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15.近年来,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与普遍接入,使大量数据的获取、聚集、存储、传输、处理、分析等变得越来越便捷,大数据分析成热门话题。大数据分析的关键就在于从海量的数据中找到隐藏的关联,从而帮助人们作出正确的决定。这说明(   )‎ ‎①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是事物的存在方式 ‎ ‎②现实联系的复杂性要求人们对各种不同的具体联系加以研究 ‎ ‎③立足人的能动创造,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具本体联系 ‎ ‎④把握事物的多样性对人们作出正确决定有重要意义 A. ‎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 ‎【解析】‎ 考点:联系观 ‎16.“互联网+”是中国经济发展“与时偕行”所做的必然选择,也必将贯穿整个“十三五”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下列选项中与材料观点一致的是( )‎ ‎①长江后浪推前浪 ‎ ‎②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 ‎ ‎③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 ‎④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A. ‎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D ‎ ‎【解析】‎ 试题分析:“互联网+”是中国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的必然结果,将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体现了事物是永恒发展的,要坚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也体现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①体现了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①符合题意;②体现了实践决定认识,②不符合题意;③体现了内外因的关系,③不符合题意;④体现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④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 考点:发展的实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17.拉弗曲线是用来描述税率与税收之间经济关系的图形,因由美国经济学家阿瑟·拉弗提出而得名。从哲学角度看,拉弗曲线启示我们(  )‎ ‎①要把握好事物量变的“度” ②要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 ‎③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④要规范分配关系,制定合理分配政策 A. ‎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答案】A ‎ ‎【解析】‎ 考点: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18.河流为什么不走直路?一位禅师说:“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走弯路是自然界的一种常态,走直路是一种非常态,因为河流在前进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有些障碍是无法逾越的。所以,它只有取弯路,绕道而行。正因为走弯路,让它避开了一道道障碍,最终抵达了遥远的大海。”这启示我们(  )‎ A.要正确对待前进中的曲折和困难 B.要善于避开地法解决的矛盾,才能使我们顺利地实现目标 C.要善于抓住机遇,赢得主动和优势 D.要做好量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 ‎【答案】A ‎ ‎【解析】‎ 试题分析:河流在前进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有些障碍是无法逾越的。取弯路,绕道而行。正因为走弯路,让它避开了一道道障碍,最终抵达了遥远的大海,启示我们要正确对待前进中的困难和挫折,故A符合题意;矛盾是客观的,是不能避免的,我们要正视矛盾解决矛盾,而不是避开矛盾,故B说法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抓住机遇,赢得主动和优势,故C不符合题意;题干没有体现量变和质变,故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A。‎ 考点: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 ‎19.教育部官员接受采访时表示,高考改革由上海市和浙江省作为综合改革试点,明年扩大到25个省用统一命题的试卷。全国加分政策鼓励类的全部取消,只保留一些扶持性政策,一些地方性加分政策也会减少或全部取消,上述改革措施的哲学依据在于( )‎ ‎①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同一以差别为前提 ‎ ‎②事物内部矛盾的特殊性构成其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③矛盾的个性表现共性并优于共性 ‎④承认矛盾普遍性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A.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 ‎【解析】‎ 考点: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20.“创客”一词来源于英文单词“Maker”。“创客”热衷于创新,自己掌握生产工具,以用户创新为核心理念,善于发现问题和需求并提出解决方案,通过创意、设计、制造提供各种产品和服务。我们能从“创客”身上学到的优良品质是( )‎ ‎①敢于质疑和探索,不断发现解决新问题 ‎ ‎②善于追问和思考,摆脱客观规律的制约 ‎③勇于拼搏和超越,突破真理适用的范围  ‎ ‎④勤于实践和创造,用实际行动成就梦想 A.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对创客的描述看出,创客们敢于质疑和探索,不断发现解决新问题,勤于实践和创造,用实际行动成就梦想,①④符合题意;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摆脱客观规律的制约是错误的,排除②;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突破真理适用的范围是错误的,排除③;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21.社会保障制度关系到人民切身利益。我国正在加紧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与企业养老保险分道运行的“双轨制”合并为“单轨制”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养老保险制度。养老保险“双轨”并为“单轨”的改革体现了( )‎ ‎①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②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 ‎③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④实践基础上的制度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A. ‎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A ‎ ‎【解析】‎ 考点:社会发展的规律 ‎22.第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自2015年11月1日起施行。从唯物史观看,《刑法修正案(九)》的通过旨在(  )‎ ‎①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 ②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 ‎③不断解决生产力发展过程的矛盾 ④推动社会形态的更替 A.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 ‎【解析】‎ 试题分析:从唯物史观看,《刑法修正案(九)》的通过旨在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①②符合题意;《刑法修正案(九)》与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形态的更替无关,故排除③④;故本题答案选A。‎ 考点:社会基本矛盾 ‎23.几个世纪以来水利工程闻名全球的荷兰,历经水患,治水理念发生了不断的变化。从“填海造地”到“还地于河”,荷兰人给河流更多空间,与洪水和平共存,化解了人与洪水之间的冲突,减轻了洪水带来的灾害。荷兰治水成功经验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  )‎ ‎①要充分发挥社会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的促进作用 ‎ ‎②根据社会存在变化发展调整政策理念 ‎ ‎③要通过实践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 ‎④要正确理解社会意识在形式上是客观的 A.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 ‎【解析】‎ 试题分析:荷兰曾经以水利工程文明全球,但历经水患后,治水理念不断发生变化,启示我们要根据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调整政策理念,②符合题意;荷兰从“填海造地”到“还地于河”,化解了人与洪水之间的冲突,减轻了洪水带来的灾害,启示我们要通过实践不断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③符合题意;科学的、先进的社会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起促进作用,①错误;社会意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在内容上客观的,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24.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2015年底前大病保险覆盖所有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参保人,支付比例达到50%以上,今后还要逐步提高。到2017年,建立比较完善的大病保险制度。这样做的依据是( )‎ ‎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②发挥正确价值观的指引作用 ‎ ‎③经济基础要适合上层建筑的要求 ④注意事物的两面性,全面看问题 A.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 ‎【解析】‎ 考点:社会历史的主体、价值观的作用 二、非选择题 ‎25.中共中央2015年10月发布《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文艺繁荣发展大计”垒基砌阶、立柱支梁。‎ 材料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为鸿篇巨制、精品佳作的产生提供条件和土壤,为作家、艺术家们的创造性劳动输送养料和激发灵感,使我国的文艺创作者形成充沛的创作激情和旺盛的艺术生产力,涌现了一大批人民喜爱的优秀作品,呈现出百花竞放、蓬勃发展的生动景象。‎ ‎(1)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论知识,阐释我国文艺“呈现出百花竞放,蓬勃发展的生动景象”的原因。(12分)‎ ‎(2)结合材料,请你就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9分)‎ ‎【答案】 ‎ ‎①世界物质的世界,物质决定意识。我国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为鸿篇巨制、精品佳作的产生提供条件和土壤,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和繁荣。(4分)②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我国文艺百花竟放和蓬勃发展,与艺术家们对我国大变革、大发展时代的正确认识、主动创造和自觉选择密不可分。(4分)③人能够能地改造世界。我国文艺蓬勃发展,是艺术家们坚持正确意识的指导以及充沛的创作激情和旺盛的艺术生产力的直接结果。(4分)‎ ‎(2)(9分)①坚持从实际出发,把文艺发展与我国国情相结合(3分)②树立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推出高质量的精品力作。(3分)③‎ 立足社会实践,从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中汲取营养。(3分)‎ ‎【解析】‎ ‎(2)本题考查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设问指向就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属于措施类试题。此题比较开放,要求学生作答本题时要认真阅读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提出建议,学生注意提出的建议主题明确和具有可操作性,并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有机结合。‎ 考点: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意识的作用、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文化创新 ‎26.2015年11月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关于世界经济形势的发言中强调,世界经济长远发展的动力源自创新,总结历史经验,我们会发现,体现机制变革释放出的活力和创造力,科技进步造就的新产业和新产品,是历次重大危机后世界经济走出困境、实现复苏的根本。无论是在国内同中国企业家交流,还是访问不同国家,我都有一个强烈感受,那就是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在创造历史性机遇,催生互联网+、分享经济、3D打印、智能制造等新理念、新业态,其中蕴含着巨大商机,正在创造巨大需求,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潜力也是巨大的。我们应该抓住机遇,把推动创新驱动和打造新增长源作为二十国集团新的合作重点,重视供给端和需求端协同发力,加快新旧增长动力转换,共同创造新的有效和可持续的全球需求,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方向。‎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知识 ,谈谈我国在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中应如何抓住历史性机遇。(8分)‎ ‎【答案】 ‎ ‎(8分)①世界普遍联系的,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我国在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中要掌握战略主动,必须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吸收全球科技创新中的有益成果。(4分)②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我国在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中掌握战略主动,必须走出资源环境等要素成本优势驱动的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4分)‎ ‎【解析】‎ 考点:联系观、发展观 ‎27.以“保护与活化”为主题的“首届中国古村大会”于2015年11月19~21日在浙江乌镇举行。‎ 材料 乌镇的闻名得益于它一直努力坚持打造文化名镇,保留典型的江南水乡特征,不断注入新的元素,不断提升保护开发的品质和内涵,创造了古镇保护开发的“乌镇模式”。今天的乌镇,传承着中国古典民居“以和为美”‎ 的人文思想,呈现着江南水乡古镇的魅力。同时,乌镇也紧跟时代和世界的步伐,不断创新,在文化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漂亮的动作;如改造古戏台,打造乌镇文化创意区等,开拓了乌镇文化发展的新境界。‎ 根据材料,运用树立创新意识的知识,说明乌镇是如何打造文化名镇的。(15分)‎ ‎【答案】‎ ‎(15分)①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实质是“扬弃”。乌镇打造文化名镇立足于自身的“江南水乡”等文化特色,既保持了自身文化的延续性,又注重对品质和内涵的提升,实现了对文化的推陈出新。(3分)②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是以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作为自已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乌镇打造文化名镇合理地传承了“以和为美”的人文思想等积极因素。(4分)③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乌镇打造文化名镇紧跟时代和世界的步伐,不断创新发展,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4分)④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乌镇为打造文化名镇,与时俱进,在文化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漂亮的动作,开拓了乌镇文化发展的新境界。(4分) ‎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树立创新意识的有关知识,设问指向说明乌镇是如何打造文化名镇的,属于措施类试题。学生作答本题时要认真阅读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运用相关的知识进行论述,可以从辩证的否定观实质、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的角度思考,并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有机结合。‎ 考点:辩证的否定观、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创新意识 ‎28.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于2015年12月20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这是时隔37年之后城市工作会议再度召开,体现了中央对城市工作的重视。‎ 材料 城市之痛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但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城市患上了“城市病”,环境污染、交通拥堵、房价虚高、管理粗放、应急迟缓等问题越来越突出。破解城市发展的难题,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城市竞争力,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结合材料,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分析在实现城市发展中必须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的必要性。(8分)‎ ‎【答案】 ‎ ‎(8分)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城市发展的五大理念是对我国城市发展问题的正确反映,城市工作发展牢固树立并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有利于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城市竞争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4分)②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是人生的重要向导,城市发展的五大理念作为正确价值观,有利于让我们的城市生活更加和谐、美好、幸福,有利于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4分)‎ ‎【解析】‎ 考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价值观的作用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