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5 发布 |
- 37.5 KB |
- 3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二政治下学期学前考试试题(含解析)
【2019最新】精选高二政治下学期学前考试试题(含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这句诗不仅道尽千古兴亡,也形象地说明了 A.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B. 生产方式是社会运动的主体 C. 城市是社会运动主体 D. 物质是运动的载体 【答案】D 【解析】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这句诗不仅道尽千古兴亡,也形象地说明了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物质是运动的载体,运动是物质运动而非精神运动,D项符合题意;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和根本属性,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A项说法错误;材料强调运动的载体,生产方式也是物质的,B项与题意不符;生产方式是社会运动的主体,C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 【点睛】运动与物质的关系 A、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B、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载体、主体)。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2. 34 / 34 思想高尚的人,不会做偷鸡摸狗之事;思想龌龊的人,不可能成就惊天动地的事业。播种一种观念就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收获一种命运。要改变命运,就要先改变行为;要改变行为,先要改变思想、解放思想。这是因为 A. 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B. 世界观和方法论互相转化 C.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D. 世界观和方法论都有相对独立性 【答案】C 【解析】 选项A说法错误,因为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故排除;选项B说法错误,因为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故排除;选项D无论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定位】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名师点睛】世界观和方法论都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因而哲学不仅有正确与错误之分,而且还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别。所以,不能认为任何哲学都是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是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的统一。 3. “气者,理之依也”,“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这一观点是属于 A.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 主观唯心主义 D. 客观唯心主义 【答案】A 34 / 34 【解析】 试题分析: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气、火、水、土等。材料中观点就属于这种观点,A正确;CD属于唯心主义观点,首先排除;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将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不符合题意;故本题应选A。 考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点评:关键是理解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4. 《人民日报》曾载文强调,哲学社会科学要立足国情、立足当代,服务社会,以深入研究重大现实生活问题为主方向。上述要求的依据在于 A. 人人皆有哲学 B. 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C.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升华 D. 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答案】C 【解析】 哲学社会科学要立足国情、立足当代,服务社会,以深入研究重大现实生活问题为主方向,这是因为哲学是时代精神的升华,是时代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因此应立足实践,反映问题,C项符合题意;人人皆有世界观,而不是皆有哲学,A项说法错误;材料强调哲学社会科学为什么要立足国情、立足当代,B项与题意不符;材料强调的是哲学与时代的关系,不强调哲学对于生活的作用,D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 34 / 34 【点睛】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1)哲学来源于时代,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2)哲学反作用于时代,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还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5. 马克思说:“不是从观念中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东西”。如果从哲学与实践的关系来讲,这句话主要表明 A. 哲学等思想观念不能正确地解释实践 B. 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C. 实践的目的在于指导人们的认识 D. 客观必须符合主观 【答案】B 【解析】 马克思这句话如果从哲学与实践的关系来讲,主要表明实践是产生一切观念的基础,是一切社会现象最后的根源,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B项符合题意;哲学等思想观念来源于实践,能够正确地解释实践,A项说法错误;人们认识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C项说法错误;主观必须符合客观,D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 34 / 34 【点睛】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是一切社会现象最后的根源。人通过实践活动把握物质世界,又通过实践活动改造物质世界,并改造人自己。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社会是实践的产物和过程。 6. “一个科学家,如果没有哲学思想,便只是一个做粗活的工匠;一个艺术家如果没有哲学思想,便只是个供人玩乐的艺人”。这句话从一定程度上正确地指出了 ①科学和艺术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②哲学对科学和艺术具有指导作用 ③科学和艺术都要受到哲学的影响 ④有了哲学思想,就能做一个合格的科学家和艺术家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B 【解析】 材料中的这句话从一定程度上正确地指出了科学和艺术都要受到哲学的影响,哲学对科学和艺术具有指导作用,②③项符合题意;这句话强调哲学与科学和艺术的关系,不是科学和艺术的关系,①项与题意不符;哲学思想有正确与错误、科学与非科学之分,④项笼统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 【点睛】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34 / 34 相互区别:(1)具体科学揭示的是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2)哲学揭示的是整个世界共同的、普遍的性质和规律 相互联系:(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家的研究活动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某种世界观的指导下进行的。 7. 服用中药讲究“忌口”。所谓“忌口”,是指治病服药时的饮食禁忌。忌口是中医治病的一个特点,如热性疾病应禁食或少食酒类、辣味、鱼类、肉类等;而凡畏寒发热、头痛心烦者,则忌食竹笋、虾、蟹等食品。对中药“忌口”的正确认识是 ①这是封建迷信思想,毫无科学依据 ②包含了朴素唯物主义与朴素辩证法思想 ③中医药及其诊疗方法是中华文化的精华 ④是古人实践经验的总结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34 / 34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中“服用中药讲究‘忌口’”,强调了对于热性疾病和畏寒性疾病的饮食禁忌的不同,这是我国古人实践经验的总结,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表现,包含了朴素唯物主义与朴素辩证法思想,故②④两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①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③项中的观点夸大了中医药的地位,中医药及其诊疗方法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不能称之为“中华文化的精华”,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C项。 考点:本题考查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征。 8. 2017年10月6日北京青年报报道:国庆长假还未结束,雾霾天气卷土重来。专家指出,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发展、机动车辆猛增,污染物排放和悬浮物的大量增加,是形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这说明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 ③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④自然界是客观的,应当限制人类对自然的改造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③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题中材料“专家指出,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发展、机动车辆猛增,污染物排放和悬浮物的大量增加,是形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既表明了人类能够正确认识客观事物,也说明了违背客观规律会受到惩罚,故①③两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思维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故②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④项中“限制人类对自然的改造”的表述是错误的,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C项。 考点:本题考查思维和存在的关系、规律的客观性。 9. 34 / 34 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说“我注意过,即使是那些声称‘都是命中注定的而且我们无力改变’的人,在过马路之前都会左右看”。可见 ①声称者的“言”体现了其客观唯心主义的世界观 ②声称者的“行”带有自发唯物主义的倾向 ③声称者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是脱节的 ④唯心主义在理论上是没有意义的,在实践上是行不通的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A 【解析】 此题考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知识。“声称‘都是命中注定的而且我们无力改变’” 是唯心主义世界观。“在过马路之前都会左右看” 是立足实际来决定如何过马路,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体现。①②符合题意;③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开启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它第一次实现了: ①哲学和具体科学的辩证统一 ②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③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④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34 / 34 试题分析:哲学与具体科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的关系,而题干设问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三个统一(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不是说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排除①,②③④均正确。正确答案选D。 考点: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11. 2016年9月,G20峰会在杭州召开。为保障G20峰会,××市政府重点实施了市政交通,城市门户,环境整治等提升项目。杭州及周边一些重污染企业被关停,城市交通实行“限行,限量,限时”等措施。在各方努力下,峰会期间的杭州出现了山清水秀、天蓝地净的“G20蓝”。上述材料启示我们 ①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②尊重客观规律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前提 ③自然生态与人类发展的矛盾不可协调 ④人存在于自然系统之中并给予重大影响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从杭州峰会期间出现的山清水秀、天蓝地净的“G20蓝”,说明人存在于自然系统之中并给予重大影响,但世界是物质的,人类的活动不是随心所欲的,因此必须尊重自然规律,按规律办事。①④项符合题意;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②项说法错误;自然生态与人类发展的矛盾不是不可协调的,只要人类按规律办事,是可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 34 / 34 【点睛】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12. 美国天文学家在太阳系外发现一颗“超级地球”,它与地球一样由岩石构成,重量是地球的17倍,距离地球约560光年,围绕着一颗名为“Kepler-10”的古老恒星转动。这表明 ①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②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③思维能够反映存在,二者具有同一性 ④“超级地球”与我们的地球具有相同的物质结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美国科学家的这一发现表明,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思维能够反映存在,二者具有同一性,②③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可以认识的,①项与题意不符;“超级地球”与我们的地球都是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但不等于具有相同的物质结构,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 34 / 34 【点睛】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从物质和意识、统一性和多样性辩证关系的高度对世界本质的根本理解,它是指多样的世界万物是有统一性本质的,这个统一性本质是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在时间和空间中有规律地永恒运动着的客观实在。 13. 目前中国进入太空的能力已经跃进国际第一梯队。到2030年,中国将全面建成航天强国,火箭运载能力、年均发射次数、航天产业能力将进入世界前两名。现在我们已经跻身国际领先行列,迎来了中国首个航天日。上述材料体现了 A.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B. 世界存在尚未认识的事物 C.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D. 物质的运动具有绝对性 【答案】D 【解析】 此题考查运动的有关知识,考查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解题关键是把握材料的主旨。材料中我国进入太空的能力不断地得到提升,说明了物质的运动具有绝对性,故D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也没有体现世界存在尚未认识的事物,故BC不符合题意;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故A表述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D。 14. 专家称,白天大部分时间坐在电脑前工作的人和夜晚常看电视的人更容易肥胖,电子产品的明亮光线不仅会改变人体新陈代谢的速度,还会导致血糖上升。这告诉我们 ①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受到内在规律的支配 ②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 34 / 34 ③事物运动过程中存在的规律具有客观性 ④人类可以根据对规律的认识而利用规律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A 【解析】 电子产品的明亮光线与人体新陈代谢的速度、血糖之间有内在联系,这种本质联系作为规律,对人产生影响,表明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材料未涉及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对规律的利用,故排除题肢②④。故本题答案选A。 【考点定位】发挥主观性和尊重规律的有机统一 【归纳总结】如何认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1)客观规律性是第一性的,主观能动性是第二性的。客观规律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是相互制约的。规律的客观性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主观能动性能制约客观规律,则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2)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认识规律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同样,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也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3)尊重客观规律是充分、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如果违背了客观规律,就要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 34 / 34 (4)要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与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心主义观点;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 15. 情人眼里出西施。在情人眼里,总觉得对方是美丽的、优秀的,看不到对方的缺点,或者有缺点也会看成是优点。这一现象体现的哲理有 ①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②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③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④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意识活动特点、意识的本质的知识。本题是四选三式的选择,比较适合用排除法。选项③说法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比较容易排除,故排除。 34 / 34 【点睛】如何理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①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但光有人脑不能产生意识,意识的产生还离不开客观存在,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人只有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客观存在通过人的实践活动作用于人脑,人脑才会形成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也才会产生意识。②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世界,所以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无论何种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③从意识的主体看,对同一事物或现象,不同人因立场、思维方式、知识构成、世界观等主观因素不同,可能会有不同的意识。 16. 2017年上半年,我国多地出现房价暴涨现象。对此,国庆期间,约20个城市密集出台房地产调控政策,以稳定房价。随后,房市遇冷,各地房地产成交量下滑,多地出现量价齐跌现象。从哲学角度看,这表明 ①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②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③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 ④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答案】A 【解析】 针对房价暴涨现象,各地出台调控政策以稳定房价,致使房价下跌,成效量萎缩,这表明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事物的发展,①③项符合题意;材料表明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为自身服务,不体现规律的客观性,②项与题意不符;思维是对存在的反映,而不是正确反映,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 34 / 34 【点睛】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它不仅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而且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17. 2016年10月19日凌晨,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成功实施交会对接。它们首次实现我国航天员中期在轨驻留,开展一批体现国际科学前沿和高新技术发展方向的空间科学与应用任务,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新的重大进展。这反映出 ①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③实践活动具有能动性 ④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答案】B 【解析】 交会对接和飞行试验是有计划进行的,体现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故②正确;交会对接和飞行试验任务是人的实践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故③正确;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意识活动没有直接现实性,故①错误;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而错误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入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故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定位】意识活动的特点、实践的特点。 【名师点睛】正确理解实践的基本特点 34 / 34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①实践的构成要素——主体、手段和对象是客观的。实践的主体是人,实践的手段是物质性的工具,实践的对象是客观事物。 ②实践活动的过程是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因而也具有客观性。 (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实践的这一特征体现了意识对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实践就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①实践的社会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②实践的历史性: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18.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下列诗句与其所含哲理一致的有 ①十事半通,不如一事精通 ②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③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④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34 / 34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强调实践的重要性,②④项所含哲理与其一致;“十事半通,不如一事精通”强调要专一、有恒心,抓主要矛盾,①项与题意不符;“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意为人说的话多,往往会使自己陷入困境,还不如保持沉默,把话留在心理,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道理,③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D。 19. “入山见木,长短无所不知;入野见草,大小无所不识。然而不能伐林以作室屋,采草以和方药,此知草木所不能用也。”造成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 不懂得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不懂得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C. 不懂得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 不懂得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答案】D 【解析】 34 / 34 试题分析:材料的大体意思是说,入山见木,对长短没有不知的;在原野见草,对大小没有不认识的。然而不能伐木来盖房屋,采草来配药方,这是认识草木而不能运用,即不懂得认识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为实践服务,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故B选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A、C、D均与题意不符,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20. 所谓“人造蛋”,就是对豌豆等数百种植物进行试验后筛选出类似鸡蛋的蛋白质等成分,利用生化、食品及烹调技术实现与鸡蛋相似的乳化、凝结等功能特性的一种人造蛋粉。“人造蛋”的过程体现了 A. 物质和意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B. 意识活动是有目的的直接现实性活动 C. 实践活动是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D. 人的认识能力的强弱决定了实践水平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可用排除法来做。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A是错误的;实践是有目的的直接现实性活动,B是错误的;实践决定认识,D是错误的;材料中“人造蛋”的过程体现了实践活动是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C适合题意。 考点:实践的特征 21. 无规矩不成方圆,有敬畏才知行止。作为一名公民,要多些主见,少些盲从;多些理性,少些冲动。要从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的角度出发,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对编造、传播网络谣言的行为及时举报,坚决不做网络谣言制造者的“帮凶”。这是因为谣言违背了 34 / 34 A. 真理的具体性 B. 真理的多样性 C. 真理的条件性 D. 真理的客观性 【答案】D 【解析】 客观性是真理的最基本的属性。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谣言违背了真理的客观性,D适合题意;其他选项不合题意,排除。 22. 黑格尔说:“真理是在漫长的发展着的认识过程中被掌握的,在这一过程中,每一步都是它前一步的直接继续。”这说明真理 ①在认识过程中不断被推翻 ②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超越自身 ③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④在认识中不断超越历史条件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34 / 34 ①错误,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会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不断超越自身,但是不是被推翻;“在这一过程中,每一步都是它前一步的直接继续”体现了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和发展真理,让真理超越自身,②③正确,选C。④错误,任何真理都是有条件的,而不会超越历史条件。 【考点定位】真理的具体性和条件性 【名师点睛】既然真理是客观的,为什么又说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原因:(1)真理是客观的,这是真理问题上的唯物论;但追求真理又是一个无限的过程,这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 (2)任何真理都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的符合,都同谬误有着原则的界限。但是任何认识又都是在一定条件下的认识,在这个条件下是真理,超出这个条件则是谬误。 23. 美国科研人员宣布,他们利用“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 LI-GO)首次探测到引力波,证实了爱因斯坦100年前所做的预测。爱因斯坦在广义相对论中提出引力波理论,认为大质量天体发生碰撞、超新星爆发等极端宇宙事件发生时,会改变附近的时空状态,效应就像涟漪以光速在宇宙传播。由于引力波产生的时空扭曲非常微小,在此之前科学家从未成功观测到。本次“捕获”引力波,进一步佐证了 ①人类的意识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③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接近真理 ④世界的可知性及人类认识的无限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34 / 34 美国科研人员利用“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捕获”引力波成功,进一步佐证了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世界是可以认识的,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而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②④项符合题意;人类的意识活动不具有直接现实性,而实践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①项说法错误;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是获得知识的两种途径,而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不存在谁更接近真理的问题,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 【点睛】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时,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不同于动物无目的的本能的活动。 (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3)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4. 科学家们孜孜不倦地寻找延长人类寿命的方法,其研究过程经历了从通过治愈传染病到对抗衰老来提高人类寿命。近些年,基因工程科学家已经找到了加速人类衰老的基因。但具有相反作用的基因却还没有找到。这告诉我们 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34 / 34 ③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④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基因工程科学家已经找到了加速人类衰老的基因,这说明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故题肢①说法正确;题肢②不符合题意,故排除;科学家们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具有相反作用的基因还没有找到,这说明正是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和限制,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故题肢④说法正确;题干强调人们对规律的认识,而题肢③则强调规律的客观性,与题意不符,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考点定位】意识的作用、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 【特别提醒】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和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二者并不是一回事。因为意识的能动作用包括: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而意识的反作用仅仅是人能够能动改造世界中的一个方面。 25. 在许多健身爱好者看来,仰卧起坐是一种简单易行的锻炼方式,也一直被人们看作是锻炼腹肌的好办法,但随着对仰卧起坐危害的研究逐渐深入,许多健康专家都认为长期进行这项锻炼会对腰椎和颈椎造成极大的伤害,国外也逐渐淘汰这种锻炼方式。这说明 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34 / 34 ③获得真理是认识的目的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重要标准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的相关知识。材料中随着对仰卧起坐危害的研究逐渐深入,国外逐渐淘汰仰卧起坐这种锻炼方法,这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①正确;仰卧起坐从被认为是好的锻炼方法到人们认识到它有一定的危害,这个过程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②正确;实践才是认识的目的,③错误;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不是重要标准,④错误。 26. 在过去10年里,格陵兰冰川融化的速度正在不断加快。科学家警告说,这一现象将会导致海平面升高,并导致世界各地出现更多严重的洪涝灾害和暴风雨,而且也会影响到动植物的生长、珊瑚礁的形成、飓风的威力、干旱现象、气流变化以及区域性气候等。上述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A. 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 B. 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C. 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新的联系 D. 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 【答案】A 【解析】 34 / 34 试题分析: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这一现象将会导致海平面升高,并导致世界各地出现洪涝灾害和暴风雨,而且也会影响到动植物的生长、珊瑚礁的形成、飓风的威力、干旱现象、气流变化以及区域性气候等表明联系具有普遍性,A项适合题意;联系是有条件的,B、C、D都是错误的,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考点:联系的普遍性 27. 在我国推进精准式扶贫工作中,许多贫困地区将一家一户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采取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经营方式,通过对初级农产品的加工和转化,延长农业产业链条,促进了农户增收。农业产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产业链条表明 ①人们可以在实践基础上建立新的联系 ②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的能动活动的产物,是主观的 ③人们建立人为事物的联系的活动都是有条件的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的本质在于改变事物的原有属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34 / 34 本题考查联系的客观性。农业产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产业链条表明人们可以在实践基础上建立新的联系,也表明人们建立人为事物的联系的活动都是有条件的,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联系是客观的,无论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②说法错误;人为事物的联系不能改变事物的原有属性,④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 28. 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治藏方略”的概念,系统地、正式地将发展至今的工作原则、经验和策略等提出来,强调西藏工作关系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这告诉我们 ①要立足局部统筹全局 ②要重视部分对整体的决定作用 ③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④搞好局部有利于推动整体发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题肢①说法错误,因为整体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起着统率作用,因此要立足整体,统筹全局,故排除;题肢②表述有误,因为整体决定部分,同时材料强调了西藏工作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的联系,故排除;题肢③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 【考点定位】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名师点睛】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1)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含义不同,二者有严格的界限。在同一事物中,整体就是整体而不是部分,部分就是部分而不是整体,二者不能混淆。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二是二者的地位和功能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34 / 34 (2)整体和部分的联系 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同时又是相互作用的。整体离不开部分,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性作用。部分是整体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者部分。 (3)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方法论要求 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内容来看,其方法论应包括多方面的要求。 其中有两点是最基本的、最主要的。 一是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的思想,做法是从整体出发,在整体上选择最佳行动方案,实现最优目标。像人们常说的,“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就是选择最佳方案的形象比喻和说明。 二是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这点方法论要求主要是强调必须正确处理好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反对裂主义和片面强调某一方面的形而上学思想。 29. 物联网、大数据、网购、电商与人们的生活联系越来越密切。“互联网+小龙虾”会带来怎样的惊喜?微信下单、第三方物流跑腿送虾、某电商平台上线加热即食的小龙虾产品……新的销售模式吸引了不少年轻吃货的关注。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敢于改造联系的客观性,勇于创新 ②要创造事物的本质联系,与时俱进 ③学会运用综合思维方式,促进系统优化 ④根据事物间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4 / 34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明确本题的主旨“新的销售模式使物联网、大数据、网购、电商等与人们的生活联系越来越密切”,这体现了人们运用综合思维方式,促进系统优化,③当选;体现了根据事物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④当选;①改变联系的客观性的说法错误;②创造事物的本质联系的说法错误。因此本题选D。 考点:系统优化法、联系的客观性 30.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实施,北京、天津、河北将会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建立三地协调机制,争取实现1+1>2的效果。从哲学上看,实现1+1>2,我们需要 A. 克服短板,使整体达到最优目标 B. 用部分的变化推动事物整体的发展 C. 重视关键部分对整体功能的影响和作用 D. 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答案】D 【解析】 34 / 34 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重视整体的功能;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使各要素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力求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要实现1+1>2,需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系统内部的各个要素以有序的方式排列,使得部分功能大于整体功能,争取取得最佳效果,D适合题意;A与题意不符;B、C是如何处理部分与整体的辩证关系,与题意不符,排除。 【点睛】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和要素的关系。系统属于整体的一种情况,系统除了强调整体性外,还有层次性和有序性。要素只是部分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组成一个系统的相互作用着的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 31.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全国范围大规模开发式扶贫,我国贫困人口大量减少,但扶贫开发工作依然面临十分艰巨而繁重的任务,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 材料: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广西融水的大方村,近年来政府大力支持惠农产业,但因市场信息不对称、项目不符合当地实际等原因,农民实际收益有限,一些群众对政府的扶贫项目极其排斥。针对这种现状,当地政府在大方村改变扶贫策略:不再要求农民“认领”扶贫项目,不主动资助农民创业,而让其完全成为农民个人行为、市场行为;为那些有基础、有干劲、有思路的农民提供个性化服务,帮助其申请资金支持和技术指导。观念一变天地宽,大方村的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1)根据材料,简要分析政府助大方村脱贫是如何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的。 (2)运用规律的相关知识,就突破我国扶贫工作中困惑提出两条建议。 34 / 34 【答案】(1)①政府制定扶贫计划,部署工作,科学谋划大方村的发展,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发挥了人能动地认识世界的作用。 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政府改变扶贫策略,用正确观念指导大方村的发展体现了正确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 ③政府从当地实际出发,同时深入市场,了解经济规律,符合从实际出发和尊重客观规律的要求,正确发挥人能动地改造世界作用 (2)建议:①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按客观规律办事。了解扶贫工作规律,尊重市场经济内在规律,才能真正制定出符合我国扶贫工作的策略。 ②在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我们应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动能动性,不断创新,提高扶贫工作的整体水平,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解析】 (1)本题要求根据材料,简要分析政府助大方村脱贫是如何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的。 34 / 34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政府制定扶贫计划,部署工作,科学谋划大方村的发展。政府改变扶贫策略,用正确观念指导大方村的发展。政府从当地实际出发,同时深入市场,了解经济规律,帮助大方村的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可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从人能够地能动地认识世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等方面,简要分析政府助大方村脱贫是如何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的。 (2)本题要求运用规律的相关知识,就突破我国扶贫工作中困惑提出两条建议。 对扶贫工作的建议要围绕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如何解决问题的角度去提出,因本题有“运用规律的相关知识”要求,可从在尊重经济规律的基础上制定出符合我国扶贫工作的策略、要充分发挥主动能动性等方面,就如何突破我国扶贫工作中困惑提出合理化建议。 【点睛】A.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时,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不同于动物无目的的本能的活动。 (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3)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B.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34 / 34 (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过程,又对生理过程有着能动的反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32. 随着实践的发展,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逐步提出并推动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战略布局。这一重大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又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这一重大战略布局是我们党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历史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新情况和深层次问题而提出的,具有根本性、全局性,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四个全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入了新的内涵和赋予了新的时代特征。 结合材料说说“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的出台是如何体现人类认识的过程的。 【答案】(1)①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受各种条件限制,人们对一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四个全面”的思想从最初提出到最终成熟,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类认识也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不断变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内涵也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入而不断丰富,体现了认识的无限性 34 / 34 ③认识运动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四个全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入了新的内涵和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体现了集训的上升性 【解析】 本题考查认识的过程,设问指向“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的出台,属于体现类试题。知识体现类材料题在高考试题中考查频率最高,是难度适宜的题型,它立足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分四步走。第一,通过设问明确设问指向,包括主体指向和知识指向。第二,依据指向,明确知识内容。第三,依据知识内容,对材料进行分析。第四,结合材料分析,对知识内容进行取舍,作答。解答时首先明确认识的过程是指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然后结合材料分析是如何体现的,实现知识与材料的有机结合。 【考点定位】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解题技巧】巧解体现类的解答题 解答体现类的非选择题一般遵循以下几步: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知识指向。审读设问,明确考查的是哪一知识点或哪一知识范围,并在头脑中对此知识点(或知识范围)的子知识点过电影似地快速回顾。 第二步,带着设问,审读材料,抓住关键信息。同学们一定要带着问题分析材料,将知识指向和材料进行对接。材料一定要读两遍,第一遍快速浏览,了解大概;第二遍精读细读,将材料中与本题所考查知识(或知识范围)有关的语句画出来,简明扼要地标明此处体现了哪一子观点,为组织答案做好准备。 34 / 34 第三步,作答。把知识点和材料联系起来,形成答案要点。组织答案时可以采用“子知识点+材料某处体现了这一子知识点”的格式,也可以采用“材料某处体现了某一子知识点”的格式。 33. 人的一生要经历三大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其中家庭教育对一个人来说,既是启蒙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在我国历史上,《颜氏家训》、《曾国藩家书》等这些承载家庭教育、传承家庭美德的书籍被人们称颂。家训、家风传承的是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美德,它是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们的价值观。例如清朝政治家曾国藩,在家书里告诫子侄要居家简朴、待人以和、为官清正、敬老爱孺、体恤乡民。他的后代遵此家训,几代贤良,成为对社会有用之才。家风正派,子侄贤良不仅关乎家族兴衰,还影响国家进退。 结合材料,请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家风”的重要意义。 【答案】(1)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优良家风的传承、有利于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2)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要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优良的家风是国家主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优良的家风能够提升国家的民族凝聚力,提高综合国力。 【解析】 34 / 34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请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家风”的重要意义。 要认真阅读材料,要看到家庭教育对于人成长的重要性。可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的相关知识,从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整体与部分联系等方面,说明优良家风的传承,有利于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因此我们建设优良的家风,提升国家的民族凝聚力,提高综合国力。 【点睛】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原理内容):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方法论):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原理内容):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 A、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B、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34 / 34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