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北票市高级中学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学案: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辽宁省北票市高级中学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学案: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高三一轮复习学案12 必修三 第3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使用说明与方法指导】‎ ‎1、课前15分钟,依据自学指导,通研课本内容,把握知识体系,掌握重点内容,区分易错易混点,构建知识网络。‎ ‎2、通过小组合作,相互交流探讨,研究探究题思路,充分展示,互相点评,分层次达成目标。‎ ‎【考纲要求】‎ ‎(一)灿烂的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3、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2、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3、民族精神的时代性特征 ‎4、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 ‎【考点梳理】‎ 考点一 我们的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1)汉字。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2)史书典籍。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罕有。‎ ‎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 ‎(1)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 ‎①文学艺术 ‎ 特点:历史辉煌而悠久、内涵丰富而绚丽、风格鲜明而独特。‎ 地位: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②科学技术 地位: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 特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 ‎①区域文化形成的原因: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地理、历史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②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3)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 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得益于它的包容性。‎ 编制:郭静校对:张喜峰课时:3课时时间:2015,10,26 签字:‎ ‎(2)包容性的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3)包容性的意义: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考点二 我们的民族精神 ‎1、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3、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 ‎①地位: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②作用: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 神支柱。‎ ‎③特点:爱国主义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既有共同的要求,‎ 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④新时期的主题: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4、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原因 ‎①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 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 展强基固本。‎ ‎5、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措施:‎ ‎①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②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③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 ‎④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6、中华民族精神的特点:民族性、时代性、先进性。‎ ‎【重点难点】‎ 1、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表现 2、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3、 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4、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原因、途径。‎ ‎【热点关注】 走向世界的中华文化 背景材料:‎ 材料一 由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主办的“东方之韵——华夏文化美国行”交流活动,于 ‎9月19日在工业市太平洋棕榈大酒店拉开了帷幕。在为期一周的活动中,展出的艺术品包 括西夏石窟壁画临摹品、名家书画和脸谱、风筝、紫砂壶等。“东方之韵——华夏文化行”‎ 活动,已经在印度、巴基斯坦和联合国举办,受到好评。中华文化的艺术瑰宝也一定会引起 洛杉矶观众的共鸣。‎ 材料二 由美国繁荣华埠总会、台山总商会、州参议员高顿、州众议院白彼得联合主办的 ‎“中秋中华文化周嘉年华花灯大游行”于21日在布碌仑八大道火热登场,万人空巷,华人 与各族裔民众一起争相目睹这场富有中国特色的大游行。纽约布碌仑地区台山籍侨胞众多,‎ 尽管中秋已过,但21日的活动仍让布碌仑华人与各族裔民众再次享受中秋文化氛围。位于 八大道交66街的爱立信公园内人声鼎沸,丰富多彩的演出与各种活动陆续登场。为民众提 供文化、书法、资讯、游戏、社区服务和食品美食等,另外还有民族歌舞表演、魔术、中西 乐器演奏、猜灯谜等,涌来的华裔民众将现场挤得满满的。‎ 理论链接:‎ ‎1、材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点?如何正确认识这个特点?‎ ‎2、中华文化能够走向世界,其原因是什么?‎ ‎【试题探究】‎ ‎1、材料一 郑和七下西洋,祈“和顺万方,共享太平之福”,同时进行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朝贡贸易:林则徐冷眼向洋看世界,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孙中山考察各国兴衰,指出“国力之盛衰强弱,常在海而不在陆”。‎ 早期西方海上列强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性贸易争夺海外市场和资源。大力开发和经营海洋。美国海权论创始人马汉指出:“所有帝国的兴衰,决定性因素在于是否控制了海洋。”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以博大的胸襟面向世界,主张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1)根据材料之一所给的信息,请你运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就树立正确的海洋意识提出建议。‎ 2、 ‎(2015·课标2)抗日战争期间,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中国人民克服经济力、军力、政治阻力等远远弱于日本的困难,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左权、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爱国将领,“狼牙山五壮士”、“八百壮士”等上千英雄群体,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爱国主义的壮丽史诗。 在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关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战精神始终支撑和激励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极其残暴、极其野蛮的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抗战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10 分)‎ ‎【检测提升】‎ ‎(一)基础检测 ‎1.佛教自传入中国以来,一直繁荣发展、绵延不断,甚至连佛教礼仪、服装等细枝末节的元素都保留得非常完整。这说明 ( )‎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B.中华文化独树一帜 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D.中华文化异彩纷呈 ‎2.随着古籍整理体例的不断完善、学术研究成果的不断涌现,修订点校本的需求日益突出。在著名学者季羡林、任继愈、何兹全、冯其庸的倡议下,中华书局于2007年起,全面展开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重视整理文化典籍,是基于它 ( )‎ ‎①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②是变革社会的强大物质力量 ‎③有利于挖掘和保护当代文化 ④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中华文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3.定位为“文化中国、文化卫视”的河南电视台卫星频道别出心裁地推出一档汉字文化节目——《汉字英雄》,意在为青少年打造一个展示自己所掌握汉字的水平和个性的舞台。此举是基于汉字 ( )‎ ‎①为书写中华文化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②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重要文明标志 ‎③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有独特作用 ④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重要见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以食物的味道、人情的味道、故乡的味道,带着对食物的敬意和情感,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中华饮食文化中的美味,引起了世界目光的广泛关注。这说明 (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③文化传播,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④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5.国画,又称“中国画”。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融化物我,创制意境”,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上述材料说明 (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③中华文化异彩纷呈、内涵丰富 ④中华文化博采众长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6.初到台湾的大陆游客,常会因台湾民众把“花生”叫“土豆”,把“熊猫”叫“猫熊”,把“公共汽车”叫“公车”,把“窝心”解释为“温馨、贴心”,而引发一些“美丽的误会”。两岸民众对词语使用的差异反映了 ( )‎ A.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B.中华文化底蕴厚重 C.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D.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7.我国至今使用的许多民族乐器,如笛、琵琶、胡琴、横吹、鼓、腰鼓等,都是从汉代开始由各边疆民族地区陆续传入内地的,少数民族的音乐、舞蹈很早就在祖国的艺术舞台上占有重要地位。这表明 ( )‎ A.中华各民族使用的乐器都是不同的 B.中华文化独具特色 C.各族人民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发展做出了贡献 D.不同的区域,文化显示出不同的特色 ‎8.3 000多年前,黎族人民横渡琼州海峡来到海南。他们在这方热土繁衍生息,创造了璀璨的文化:华美绝伦的黎族织锦,造型独特的船形屋,用牛角、竹子、椰壳等制作的乐器……‎ 其中,钻木取火、低温制陶、黎族民歌、黎族织锦等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此可见,黎族文化 ( )‎ ‎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具有悠久的历史,是黎族人民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其性质是由海南地理环境决定的 ④具有强大生命力,是促进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18世纪英国著名建筑师威廉·查布斯说:“中国人设计园林的艺术确实是无与伦比的。欧洲人在艺术方面无法和东方灿烂的成就相提并论,只能像对太阳一样尽量吸收它的光辉而已。”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 ( )‎ A.中华文化中的园林艺术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C.中华文化对世界的贡献最大 D.中国园林艺术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 ‎10.中华文化虽历尽沧桑,却犹如浩浩荡荡的黄河、长江奔流不息,始终显示出顽强生命力和无限魅力,除其蕴含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外,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华文化 ( )‎ A.是提升我国国际地位的重要途径和源泉 B.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 C.具有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的包容性 D.比其他民族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11.我国首部动漫音乐情景剧《雁归巢》是旅美艺术家尤雁子回国创作的首个音乐剧目,该剧以中国水墨为基调,用拟人化的手笔,讲述了寓意人类和大自然之间和谐共存的感恩故事。《雁归巢》既不是普通形式的演唱会,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音乐剧,而是融汇了演唱、动漫、童话等元素。最终以“动漫音乐情景剧”来表达内容,给观众带来梦幻而又浪漫的时尚感。这表明 ( )‎ ‎①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③外来文化是中华文化创新的基础 ④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历朝历代,许多仁人志士都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这种可贵的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爱国的内容十分广泛,热爱祖国的山河,热爱民族的历史,关心祖国的命运,在危难之时英勇战斗,为祖国捐躯,都是爱国主义的表现。下列对爱国主义认识正确的是 ‎ ‎①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②爱国主义集中表现为英勇战斗、为国捐躯 ‎③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从本质上讲是一致的 ④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3.自强不息精神反映了中华民族永无止境的创业追求、生生不息的精神活力,成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下列选项能够体现自强不息精神的有 ( )‎ ‎①孜孜不倦、持之以恒 ②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③明公灭私、天下为公 ④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4.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政府和人民继承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中国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是中国发展的内在需要。今天,我们走和平发展道路实际上是继承了中华民族的 ( )‎ A.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 B.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 C.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 D.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15.每个时代的中华民族精神都有着自己显著的时代内涵,以人为本就是时代赋予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新的内涵。这主要表明,中华民族精神具有 ( )‎ A.开放性 B.时代性 C.科学性 D.实践性 ‎16.新时期的山东精神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土壤,孕育在山东这个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是新时期山东人民开创新事业的重要精神动力。这表明 ( )‎ ‎①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体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②推动文化发展的基础在继承,关键在创新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决定因素 ④中华民族精神在社会实践中得到丰富和发展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7.回眸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几十年的发展,这不仅在于我国拥有“中国道路”,也在于拥有“中国精神”。正是“中国精神”造就了这个国家遇难不惧的定力、化危为安的魄力。这说明中华民族精神 ( )‎ ‎①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 ②是中华民族之魂 ‎③随时代变化不断丰富 ④可转化为物质力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8.“只要我们有根/纵然没有一片叶子遮身/仍旧是一株顶天立地的树/就让我们调整那立姿/在风雨里站得更稳/坚忍地度过这凛冽寒冬/是的,只要我们有根/明春来时/我们又会枝繁叶茂宛如新生。”台湾诗人的这首《只要我们有根》表明了 ( )‎ ‎①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③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④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9.“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深情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她将激励着每一个中华儿女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这表明 ( )‎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一个民族和国家起促进作用 ‎②优秀的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③中华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④中华文化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014年9月30日是我国第一个法定烈士纪念日,这一天全国各地都举行了庄严肃穆的烈士纪念活动。我们纪念烈士,就是要用烈士精神 ( )‎ ‎①培养公民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道德风尚 ②传播社会正能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激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④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抑制外来思想文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1.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民族文化发展面临新的问题,比较突出的如本土文化受到轻视和挤压,有的甚至淡化和消逝。为此,我们必须 ( )‎ ‎①通过弘扬时代精神来弘扬民族精神 ②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③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④弘扬和培养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A.①② .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中国国家博物馆要更好地发挥展示中华文化的重要窗口作用、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基地作用、引领文博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示范作用。为此,国家博物馆和文博界要始终牢记传承历史文明、弘扬先进文化的重要使命,要充分发挥促进文化交流、推动文化“走出去”的独特作用。材料体现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要 ( )‎ ‎①将其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 ②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③促进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对外宣传推介 ④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3.在某班一次以“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主题的讨论中,小王同学在发言中说: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既要继承一切传统文化,又要吸收一切外来文化。该发言 ( )‎ ‎①看到了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作用 ②忽视了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都有精华和糟粕 ③承认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发挥“主心骨”的作用 ④正确地回答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措施、途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二)易错易混 ‎1、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成果,如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一直流传至今,这些文化成果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这表明 ( )‎ ‎①中华文化时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②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③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调查显示:年轻一代受访者中相当一部分人写字有困难,成为打字时代的“新文盲”,传承数千年的汉字书写传统正遭遇危机。救赎汉字是当代人的使命,这是因为 ( )‎ A.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 B.汉字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C.汉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D.汉字代表了中华文化的全部成果 ‎3、莫高窟堪称中华民族的“文化化石”,其壁画和雕塑等文化遗产跨越了千年的历史。早期的释迦牟尼塑像,斜披印度袈裟;北朝时期的人物体态健硕,有西域佛教的特色;西魏以后,开始具有中原汉人的风貌;元代又出现了西藏密宗的内容。莫高窟的壁画和雕塑中的人物形象的变化,表明中华文化具有 ( )‎ A.鲜明的民族性 B.历史的继承性 C.相对的稳定性 D.独特的包容性 ‎4、传统文化中渗透着民族精神。元宵节灯会的各种奇思妙想和精湛的手艺,庙会上百戏杂陈、百艺斗胜,无不体现着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刚健有为的自强精神。除夕之夜,阖家团圆,体现了中华民族贵和尚美、团结和睦的心理追求。下列关于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 ‎①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中 ②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结晶 ③中华民族精神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其内涵 ④民族精神的力量往往通过中华文化展现出来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三)高考真题 ‎1.(2015·福建)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吴楚多放诞纤丽之文,自古然矣。自唐以来,长城饮马,河梁携手,北人之气概也;江南草长,洞庭始波,南人之情怀也。上述文字( )‎ A.形象地描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 B.生动地展现了区域文化独具特色的风采 C.说明了中华各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原因 D.彰显了中华五千年文化自强不息的品格 ‎2.(2015·广东)岭南一年四季多湿热,气温较高,人们喜用凉水冲淋以消暑爽身,粤语一般称之为“冲凉”,冲凉房在民宅中不可或缺;北方天气多寒冷干燥,人们喜用热水浸泡以去垢爽身,北方话多称之为“洗澡”,盆浴、池浴盛行,澡堂子随处可见。这说明 ( )‎ A.自然环境决定文化的特性 B.中华文化内部存在差异和冲突 C.方言折射出地域文化的差异 D.洗浴文化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3.(2015·安徽)中华民族精神传承了传统文化血脉,已经成为凝聚人心的纽带。下列古语涵义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对应恰当的是 ( )‎ A.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孔子) 自强不息 B.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爱好和平 C.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 勤劳勇敢 D.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 团结统一 ‎4.(2015·浙江)吸毒严重损害健康,危害社会,但在某些小圈子里却被认为是一种时尚,够酷够嗨。个别“偶像”级演员也身陷其中,聚众吸毒,令众多粉丝失望不已,自己锒铛入狱追悔莫及。这告诉我们 ( )‎ ‎①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与交往方式 ②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非常重要 ③对于文化环境的影响人是无能为力的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自助套餐】‎ ‎(一)基础检测 ‎1.“中华文化像一个很大的圆,圆的半径就是中文,半径有多长,文化就能够走多远。”在著名作家余光中看来,中华文化正是依靠汉字才流传至今。“我们的教育一定要教这些东西,不能让它缺席。”这说明 (  )‎ ‎①中文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语言 ②汉字是世界文化的载体 ‎③汉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④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近年来,由一些电视台推出的面向中小学生的“汉字英雄”“成语桥”“灯谜大会”等电视节目深受广大中小学生的喜爱,也在全国各地的中小学掀起一场学汉字、用成语、猜灯谜的热潮。有关专家指出,这将有助于推动中华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因为(  )‎ ‎①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一条重要途径,教育改革往往催生文化变革 ②汉语是展现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学汉语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③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④大众传媒推动文化传播,发展传统文化需要创新文化实践活动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中国人喝茶历史悠久,但各地喝茶方式有所不同,例如潮汕人喝功夫茶,茶具是很小的茶壶和精致的小瓷杯,而四川人则喝大壶茶,茶具是细长嘴的茶壶和盖碗。这说明 (  )‎ ‎①中华文化一脉相承 ②中华文化辉煌灿烂 ③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④中华文化具有多样性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4新中国成立以后,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展品最精的“国家珍贵古籍特展”在国家图书馆举行,近400种古籍善本在此展出。下列有关史书典籍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唯一见证 B.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C.史书典籍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D.史书典籍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5.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关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你认为不可能的是(  )‎ A.中华民族特有的眷念故土的家乡情结 B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C.中华文化没有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 D.中华文化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品格 ‎6.皮影戏又称“灯影戏”,这门比京剧还要古老1 000多年的表演艺术,将绘画、刻纸、说唱、戏曲等融为一体,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皮影戏的发展历程表明 (  )‎ ‎①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原因 ③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④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A.②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②‎ ‎7.有人说,奥运赛场上,对手就是成就一名运动员梦想的另一只手。是的,你和我,其实是不可分离的“辩证法”,有我就有你,你我相互依存、相互成就!这也正如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中华文化巨大包容性的积极意义在于 (  )‎ ‎①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和谐相处、相互交流 ②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 ③有利于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④有利于不断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福建惠安女服饰以其“花头巾、短上衣、银腰带、大筒裤”的特色,在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中独树一帜。它适应当地劳动的需要,汲取了闽越文化、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精华,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这体现了 (  )‎ A.传统服饰文化对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产生影响 B.继承传统文化必须辩证地认识它在生活中的作用 C.服饰文化使中华文化呈现出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D.坚持文化的包容性是形成和保持文化特色的重要因素 ‎9.中国戏曲最早是从模仿劳动的歌舞中产生的,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明代达到繁荣。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这些各具特色的戏曲 (  )‎ ‎①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是在各自地域内独立形成的 ②具有强大生命力,包含着永不过时的教育价值 ③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和融合 ④具有悠久的历史,是各族人民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0.春秋时期的鲁国,产生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学说,东临滨海的齐国吸收了当地土著文化(东夷文化)并加以发展。两种古老文化存在差异,齐文化尚功利、讲求革新,鲁文化重伦理、尊重传统。这两种文化在发展中逐渐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齐鲁文化。齐鲁文化的形成从侧面反映了 (  )‎ A.中华文化兼收并蓄、求同存异的特征 B.中华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C.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D.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特色 ‎11.(2015晋州模拟)重情义、知感恩、尚坚韧,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正是对这种文化的认同,激发出中华民族战胜各种困难的磅礴力量。这彰显了 (  )‎ A.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C.中华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D.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12.两岸客家一脉情,宁化石壁是台湾客家寻根问祖的地方。当前,应通过发挥客家文化独特的吸引力和客家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弘扬客家文化,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的交流与发展。从文化生活角度看,利用客家文化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依据有 (  )‎ ‎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永恒不变的 ③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④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具有认同感和归属感 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③④‎ ‎13、(2015湖北荆门三调)2014年9月22日至23日,第五届两岸汉字艺术节在江苏常熟举行。期间,举行了“翰墨千秋 金石永年——第五届两岸汉字艺术节书法篆刻作品展”等系列活动,围绕“汉字艺术的当代传承”这一主题,就中国语言文字的骈俪之美、当代书法的哲学思辨等话题展开广泛讨论。两岸文化界近百人出席了开幕式。本届汉字艺术节的举办盛况表明 (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汉字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③汉字是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④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和绵延不绝的重要见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4、(2015江西师大附中三模)北京时间2014年9月19日,仁川亚运会开幕式演出中,中国元素频频现身。国宝熊猫和大红灯笼出现在倒计时15秒的中国介绍环节,“喂,你好”的中文也响彻现场,穿越环节的第一站便是中国万里长城和中国的元宵节……。这些“中国元素” ( )‎ ‎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 ②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 ③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④显示了中华文化的个性特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5、(2015辽宁盘锦中学三模)西域的晕染画法在唐代传入中原,影响了汉族的美术。壮族妇女编织的壮锦,土家妇女编织的西兰卡普,以及在布依、苗、水族等众多少数民族中流传的蜡染工艺,都与汉族的名秀相媲美并享誉中外。材料主要说明 ( )‎ A.我国少数民族文化比汉族文化更有特色 B.我国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C.我国少数民族创造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D.汉族文化是由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组成的 ‎16、(2015宁夏银川三模)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后,便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著名学者楼宇烈曾说过,到底是中国文化影响了佛教,还是佛教影响了中国文化,现在已经说不清楚,也不怎么重要了。佛教已经深入中国的文化骨髓里面去了。这主要说明 ( )‎ A.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B.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C.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融合统一 D.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17、(2015河南六市联考)2015年春晚节目“丝路梦乐”撷取了“一带一路”沿途地域的文化形式,融合了不同民俗风情,旋律优美、内涵深厚,既展现了古丝绸之路沿线区域的民族风情,也反映了2000年来,古丝绸之路在交流、融合等方面为涉及地域、民族带来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深远影响,更预示着“新一带一路”的蓬勃发展和美好前景。这表明 ‎①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②将传统文化融入当代艺术方能获得世人的认可 ③文化的交流借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④不同区域的文化既具有各自的特色,又逐渐趋同 A. ‎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18. 云纹在华夏文明中有着千年的跨度,在建筑、雕塑、器皿和家具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云纹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传递着天地自然、人本内在、宽容豁达的东方精神和喜庆祥和的美好祝愿。这说明 ( )‎ ‎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②中华文化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 ③中华文化引领世界文化潮流 ④中华文化具有丰富而绚丽的内容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 ‎(天津2015届模拟)从古到今,龙一直作为中国形象的一个代表性标志而为中外所普遍认同。中国人也往往以自己是“龙的传人”而平添了几分自豪感。然而,“龙”的英文“Dragon”,在西方世界被公认为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庞然大物。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对龙的形象存在不同的解读,是因为 ( )‎ A. 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完全不同 ‎ B.不同民族,社会、自然因素不同,文化亦不同 C.中华文化优于其他民族文化 D.文化首先是民族的,其次才是世界的 20. 京剧藏戏《文成公主》中,藏戏与京剧相结合,剧中松臧干布演唱的藏戏和文成公主演唱的京剧巧妙结合,别具韵味。因此,京剧藏戏《文成公主》获得第26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 ( )‎ ‎①实现文化创新必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②中华文化具有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的特点 ‎ ‎③文化创新需要民族文化间的借鉴与融合 ④中华文化具有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特点 A. ‎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 21. ‎(2015广东深圳模拟)中国“和”文化历史悠久,蕴含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这表明 ( )‎ ‎①文化具有多样性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④传统思想都是优秀文化 A. ‎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2. ‎(2015四川成都模拟)有一首公益广告是这样唱的:“人小志气大,辛苦我不怕。日常学雷锋,平凡也伟大。叔叔把我夸,奶奶笑哈哈。大家做好事,处处传佳话。”今天来自各行各业的党员干部、普通职工,他们在一个共同的精神感召下忙碌着,帮助他人,提升自己。雷锋精神 ( )‎ ‎①历久弥新,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顺应时代,展现了平凡道德实践的经济价值 ③凝聚力量,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④植根群众,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A.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23. ‎“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听两侧,安魂曲起自长江,黄河/两管永生的音乐,滔滔,朝东……”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这首诗,引起两岸同胞的共鸣。这种共鸣 ( )‎ ‎①是实现中华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②反映了中华文化是维系两岸同胞的精神纽带 ③体现出爱国主义深深植根于两岸同胞的心中 ④体现了两岸同胞具有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 易错易混 ‎1、习近平主席来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一线教师时指出:“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之所以要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嵌在学生脑子里,是因为 ( )‎ ‎①对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②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③在增强民族精神品质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④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和民族情感的最集中的表达 ‎ A.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两个决定,分别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日,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从文化生活角度看,中国以法定形式确定纪念日和设立国家公祭日的重要意义在于( )‎ ‎①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②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③凝聚民族力量,鞭策中华儿女风雨同舟、自强不息 ④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注入新的时代精神 A. ‎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 以“改革创新、开放包容、忠诚守信、务实拼搏、敢为人先”为内容的新时期山东精神,脱胎于两千年齐鲁风尚,历经硝烟战火的萃取和改革浪潮的洗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精神被不断地赋予新时代的内涵,这是因为 ( )‎ A. 民族精神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 B.弘扬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C.弘扬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D.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4、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我们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这是因为 ( )‎ ‎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 ‎ ‎②民族精神只有注入时代精神才能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具有生机和活力 ③民族精 神具有传统性 ④只有培育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三)高考真题 ‎1.中华民族历经苦难而又生生不息。从汶川到玉树、再到芦山,那生命至上的国家理念,那万众一心的民族情怀,那百折不挠的坚韧品格,定格为无数震撼心灵的画面,砥砺我们奋力前行。这表明,中华民族精神 ( )‎ ‎①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 ②具有博大精深和兼收并蓄的特质 ③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④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安徽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不同区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滋养了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和新安文化,三种文化底蕴深厚,影响深远。这体现了 ( )‎ ‎①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③不同地域决定不同文化的发展 ④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融合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台湾风物图卷》长达320米,以生动的笔墨描绘了台湾的自然山川、民俗风土、人文环境等,被誉为宝岛的“清明上河图”。中国国民党主席在2005年访问大陆的“破冰之旅”时,将该图卷的缩小版作为礼物赠送给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台湾风物图卷》在海峡两岸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 ( )‎ ‎①展现了中华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②反映了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③具有与《清明上河图》相同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风格 ④是海峡两岸文化从差异走向同一的重要体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通风貌的有代表性的饮食文化。该片在电视台播放后引起了极大关注,产生了广泛影响。通过《舌尖上的中国》,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有美食的味道,还有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家乡的味道,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引起高度关注并产生广泛影响,是因为 ‎ ‎①中华餐饮文化蕴含着浓郁的人文情怀 ②中华餐饮文化石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 ③现代传媒极大地提升了中华餐饮文化的魅力 ④现代传媒丰富和扩展了中华餐饮文化的内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第三单元答案 ‎【热点关注】 见大本 ‎【试题探究】‎ 1、 答案: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②要求我们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求同存异,建设和谐海洋,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③要求我们在文化交流中兼收并蓄,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批判地吸收西方海洋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反对海洋霸权主义。‎ 2、 答案:抗战精神属于民族精神,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伟大的抗战精神也是一种爱国主义精神。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是在抗日战争中形成的,正是因为这种伟大的抗战精神赢得了抗战的胜利。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民族精神的表现。‎ ‎【检测提升】‎ 基础检测:1-5 ABADC 6-10 CCAAC ‎ ‎ 11-15 ACCAB 16-20 BDDCA DBA 易错易混:1-4 CBDB 高考真题:1-4 BCAA ‎【自助套餐】‎ 基础检测:1-5 DBDBC 6-10 ABDBA ‎ 11-15 DCDDB 16-20 BABBC DBB 易错易混:1-4 BBAC 高考真题:1-4 DAAB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