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政治(必修4)一轮复习讲义:第9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届高考政治(必修4)一轮复习讲义:第9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课前自我把脉 ‎1.系统优化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2015·江苏高考·‎28A]‎ ‎2.抓住主流是解决矛盾的关键(×)[2015·江苏高考·28D]‎ ‎3.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2014·课标全国卷Ⅱ·23①]‎ ‎4.斗争性推动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2014·上海高考·25B]‎ ‎5.事物的发展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2014·上海高考·‎25A]‎ ‎6.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2013·课标全国卷Ⅰ·19④]‎ ‎[提示]‎ ‎1.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3.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是客观的,不是主观的。‎ ‎4.斗争性和同一性共同推动矛盾双方力量对比的变化。‎ ‎5.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6.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考点一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知识精讲 ‎1.矛盾与联系、发展的关系 ‎(1)矛盾的观点与联系、发展的观点都科学地揭示了世界的存在状态,都是唯物辩证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2)联系构成发展,矛盾是联系的根本内容,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事物的内部联系即事物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事物的外部联系即事物外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 图示:‎ ‎2.矛盾的含义与属性 含义 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筒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属性 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统一属性是同一性 知识拓展 (1)哲学上的矛盾与生活中的具体矛盾、辩证矛盾与逻辑矛盾 ‎①哲学矛盾与生活矛盾:哲学上的矛盾是对一切具体矛盾斗争的共性的概括与反映;日常生活中的矛盾仅仅是矛盾斗争性的一种具体形式,二者是一般与特殊、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②辩证矛盾与逻辑矛盾:辩证矛盾是事物固有的一种客观矛盾,其公式为“事物既是这个,又是那个”;逻辑矛盾是指人们在逻辑思维过程中,对同一个论断既肯定又否定的自相矛盾现象,其公式为“事物既是这个,又不是这个”。生活中我们要承认事物的辩证矛盾,思维中我们要避免逻辑矛盾。‎ ‎(2)不能将对立和统一分别理解为矛盾的双方,“对立”和“统一”则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双方是指事物的两个因素,两个因素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即矛盾。‎ ‎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同一性(统一属性)‎ 斗争性(对立属性)‎ 含义 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体现 ‎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特点 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它随时间、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它贯穿在事物发展的整个过程中 联系 ‎①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②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 方法论 ‎①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种转化可能是有利的,也可能是不利的,应促进有利转化,防止不利转化;②矛盾双方的对立性和统一性不可分割,我们应当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4.矛盾的普遍性 ‎(1)原理: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 ‎(2)方法论: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特别提醒 “事事有矛盾”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时时有矛盾”并不意味着矛盾永远无法解决。‎ ‎5.矛盾的特殊性 ‎(1)含义: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2)表现: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3)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6.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1)二者是矛盾的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在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不是凝固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地位和作用:二者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方法论要求:要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规律,并掌握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科学工作方法。‎ 特别提醒 正确理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不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共性指不同事物的普遍性质;个性指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性质。任何一个事物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共性决定事物的基本性质;个性揭示事物之间的差异性。‎ ‎(3)不能说普遍性包含特殊性。因为各种特殊性、个性是千差万别、丰富多彩、具体生动的,而普遍性、共性是抛开了事物各自特殊的东西,抛开了许多丰富多彩、具体生动的个性、特殊性,只是概括、抽象出它们共同的本质。‎ ‎(4)矛盾的普遍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矛盾的特殊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又受普遍性的制约;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易错纠偏 易错点一:认为“矛盾的斗争性(同一性)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提醒 ‎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 发展核电是满足人类能源需求、减少碳排放的重要途径。据报道,目前全球共有核电站近500座,核能发电量已占全球发电总量的16%。但美国三里岛、苏联切尔诺贝利、日本福岛等核电站先后发生核泄漏等严重事故并引发灾难,使核电的发展受到严峻挑战。面对核电生产与安全的矛盾,人们应当(  )‎ ‎①正视现实,认识到矛盾的斗争性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②完善设施,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稳妥发展核电 ③未雨绸缪,防止意外的因素导致矛盾同一性向斗争性转化 ‎④重树信心,相信能够通过不断完善技术手段确保核安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面对核电生产与安全的矛盾,人们的正确做法是创造条件,促使矛盾向有利于人们的一方转化,②④为正确做法,故选C项。①错,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③错,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 易错点二: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提醒 ‎ 矛盾的普遍性是事物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是事物的个性,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2013·课标全国卷Ⅰ]M中学不唯分数论英雄,而是努力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在鼓励学生勤奋学习的同时,设置道德之星、体育之星、科技创新之星、艺术之星、劳动之星等奖项,有针对性地评价学生,从而营造了“人人有才、个个成才”的校园文化氛围。该校的评价实践表明(  )‎ ‎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是科学评价学生的前提 ②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科学评价是学生成长进步的根据 ③矛盾特殊性原理是学校因材施教、培养人才的重要哲学依据 ④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学生的个性通过不同的评价来表现 A.①③ B.①④ ‎ C.②③ D.②④‎ 答案 A 解析 该校有针对性地评价学生,看到了矛盾的特殊性,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①③符合题意;“科学评价是学生成长进步的根据”说法错误,排除②;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④说法错误。‎ 固本随练 ‎1.[2016·江西阶段性诊断]‎2015年8月12日,天津滨海新区塘沽开发区发生爆炸,人员伤亡惨重,这也给我们敲响了反思中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体系的警钟。灾害给人类带来磨难,同时又促使人类去反思,进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由此可见(  )‎ ‎①矛盾双方是相反相成的 ②矛盾的斗争性促进事物的发展 ③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④矛盾的斗争性向矛盾的同一性转化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 A 解析 ②‎ 说法错误,因为不是任何斗争性都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只有新事物反对旧事物的斗争才能起推动作用,只有方式恰当的斗争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④说法错误,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不能相互转化,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故排除。‎ ‎2.[2016·惠州调研]下列选项与漫画(作者:白晓东)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 A.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B.知已知彼,百战不殆 C.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D.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答案 D 解析 勇气只是多跨一步超越恐惧,强调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D符合题意;A体现的是发展的观点;B体现的是全面的观点;C体现的是矛盾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发展。‎ ‎3.[2015·河南许昌、平顶山一模]疟疾和艾滋病是两种不同的传染病。近日,研究者们在对同时患有疟疾和艾滋病的患者进行研究时发现,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前提下,感染疟疾能帮助免疫细胞识别并清除潜伏的艾滋病病毒。上述研究发现进一步证明(  )‎ ‎①疟疾和艾滋病病毒的联系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 ②疟疾和艾滋病病毒的联系既是具体的又是多样的 ③疟疾和艾滋病病毒的矛盾既有斗争性又有同一性 ④疟疾和艾滋病病毒的转换既有普遍性又有条件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联系是客观的,排除①。在患者同时患有疟疾和艾滋病的条件下,疟疾病毒能清除艾滋病病毒。这一研究成果佐证了②③。题干强调一种病毒战胜另一种病毒,不是转换,故不选④。‎ ‎4.[2016·云南名校联考] 从上面漫画《换车》(作者:张书信)中我们能体会到的哲理有 (  )‎ ‎①矛盾具有特殊性,人生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特点 ②‎ 物质是运动的,人生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生活阅历促进人的成长 ④前进中有曲折,人生要面对许多困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漫画反映了人生不同的阶段需要的车不同,表明了矛盾具有特殊性,人生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特点,同时也表明了物质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①②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体现“实践”,排除③;漫画中没有体现“困难”,排除④。‎ ‎5.[2016·泰安模拟]新一轮高考改革启动,按照教育部的计划,新高考改革方案出台后,不会立即全面推开,在一些经济发达、教育改革已有一定基础的地区先行试点,取得经验后再推广。这样做的辩证法依据是(  )‎ ‎①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 ②矛盾的个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③矛盾的普遍性包含矛盾的特殊性 ④矛盾的个性与共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先试点后推广,坚持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在特殊性中概括普遍规律,在普遍性的指导下开展具体工作,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①④说法符合题意;内因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②说法错误;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③说法错误。‎ 考向聚焦 动态发布 命题特点 ‎2015·重庆卷·10‎ ‎2015·山东卷·33‎ ‎2014·广东卷·33‎ ‎2014·天津卷·12(3)‎ ‎……‎ 在高考中本考点出现的频率较高,考查的题型有选择题与非选择题。高考要求的四项能力都有所体现 ‎ ‎ 命题点1 矛盾的基本属性 例1  [2015·重庆高考]事物的矛盾包括两个基本属性:斗争性与同一性。下列强调同一性的是(  )‎ ‎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②垃圾,只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 ③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④没有当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就不会有今天的和平生活 A.①② B.①③ ‎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①强调了君子与小人的不同,③强调了高尚者和卑鄙者的不同,体现了矛盾的斗争性,不符合题意。矛盾的同一性有两个方面的含义: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相互转化,②④分别说明垃圾与资源、战争与和平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故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 例2  [2015·江苏高考]底线思维能力,就是客观地设定最低目标,立足最低点,争取最大期望值的一种积极的思维能力。下列选项中能体现底线思维的是(  )‎ ‎①尊重经验、崇尚权威 ②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③居安思危、知难而进 ④有备无患、未雨绸缪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底线思维强调的是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立足最低点,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而实现最大期望值,③④符合题意。①中“尊重经验”是正确的,但“崇尚权威”违背了辩证否定观的要求;②没有体现底线思维,排除。‎ 例3  [2014·天津高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 人制造了机器人,机器人的使用又会对人的就业产生影响。一方面会使一些技术要求不高的岗位减少,另一方面会使研发、销售和服务等就业岗位增加,这种变化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说明机器人与人的关系。‎ 答案 (1)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 ‎(2)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机器人与人存在对立的一面,机器人的使用会造成一些工作岗位的减少,致使一些人失业。‎ ‎(3)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的相互依赖、相互贯通。机器人与人存在相互统一的一面,机器人是由人制造和使用的,机器人的使用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要求人提高自身素质,管好用好机器人。‎ 解析 审设问可知,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矛盾的基本属性。解答本题,首先应答出矛盾的基本属性是什么,并进行知识细化;然后分别结合材料分析机器人与人对立表现在什么地方,统一表现在什么地方即可。‎ 命题点2 矛盾的普遍性 例4  [2014·课标全国卷Ⅰ]‎2014年3月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黎出席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完成下题。‎ 拿破仑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这头睡狮醒来时,世界都会为之发抖。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实现中国梦给世界带来的是机遇不是威胁,是和平不是动荡,是进步不是倒退。从哲学方法论看,这里强调的是(  )‎ ‎①以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不要“盲人摸象”“刻舟求剑” ②以辩证否定的观点看问题,要“吐故纳新”,不要“厚古薄今” ③以实践的观点看问题,要“事必躬亲”,不要“纸上谈兵” ④以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要“和而不同”,不要“同而不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和矛盾观。实现中国梦给世界带来的是机遇不是威胁,是和平不是动荡,是进步不是倒退,说明要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待中国的和平崛起,也说明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①④符合题意,故选B。题干不涉及“厚古薄今”和“事必躬亲”,②③不符合题意。‎ 命题点3 矛盾的特殊性 例5  [2014·江苏高考]步入大数据时代,人们越来越关注数据的存储问题。有研究表明,用于即时访问的“热数据”,最好用闪存;而那些即时性不强,人们又经常使用的“温数据”则应保存在磁盘里;用于长期存档的“冷数据”就适合用专用磁带记录。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 A.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B.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C.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D.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矛盾的特殊性。不同的数据各有其特点,保存的方法也不同,这是矛盾特殊性的体现,故选D。A是指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B是指矛盾的普遍性,C是指主次矛盾的关系,均与题意不符。‎ 例6  [2014·广东高考]雾,是指在接近地球表面、大气中悬浮的由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水汽凝结物;霾,是指原因不明的因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雾和霾常常相伴而生,但是二者在相对湿度、边界特征、日变化等方面有区别。据此,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雾与霾都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B.对雾与霾的分析抓住了矛盾的特殊性 C.哲学不关注作为自然现象的雾与霾 D.雾与霾定义的差异决定了二者本质的区别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矛盾的特殊性。材料中雾与霾在相对湿度、边界特征、日变化等方面存在着区别,这表明矛盾具有特殊性,B符合题意,故选B。A错,雾与霾都是物质的具体形态。C错,哲学的智慧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因此应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D错,雾与霾矛盾的特殊性决定了二者本质的区别。‎ 命题点4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例7  [2015·山东高考]中国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家庭,每个人的价值追求不尽相同,只有凝聚当代中国的“价值公约数”,才能将13亿不同的“原子”凝聚成有序的整体。这段话启示我们,认识事物(  )‎ A.既要侧重于抓主要矛盾,又不能忽视次要矛盾 B.既要承认运动的相对性,又要承认静止的绝对性 C.既要重视矛盾的特殊性,又要着重把握矛盾的普遍性 D.既要看到发展的前进性,又要注意克服前进中的曲折性 答案 C 解析 “每个人的价值追求不尽相同”,说明矛盾具有特殊性,启示我们认识事物时要重视矛盾的特殊性;“只有凝聚当代中国的‘价值公约数’,才能将13亿不同的‘原子’凝聚成有序的整体”,表明矛盾具有普遍性,启示我们认识事物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普遍性,故答案为C。A、D均与题意不符。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B说法错误。‎ 例8  [2015·上海高考]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2014年先在上海、浙江两地启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2017年开始全面推进,2020年全国统一实施新方案,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从哲学上看,考试招生制度先试点后推广的原因是(  )‎ A.通过认识局部,落实全国范围内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B.通过研究特殊案例,补充、丰富和完善考试招生制度 C.通过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创教育改革新局面 D.通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认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本质 答案 B 解析 先在上海、浙江两地启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体现了矛盾特殊性,通过研究这些案例,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再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这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考试招生制度,B正确;试点体现了矛盾特殊性,而不是局部,A排除;材料不是强调创新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C、D排除。‎ 随堂高考 ‎1.[2014·海南高考]习近平指出,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从哲学上看,底线思维强调的是(  )‎ ‎①坚持实践的观点,勇于探索 ②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性,未雨绸缪 ③坚持发展的观点,不断创新 ④坚持两点论,把握矛盾转化的条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底线思维要求从坏处准备,做到有备无患,这强调的是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做到未雨绸缪,②正确;从坏处准备,促进矛盾向积极方面转化,得到好的结果,④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实践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①③排除。‎ ‎2.[2014·广东高考]当前职业教育处于“进口”“出口”冰火两重天的境地:一方面,部分学生受“高职院校不是大学”的观念等因素影响而不愿报考,导致职校生源萎缩;另一方面,职校生在就业市场成为“香饽饽”,企业高薪难觅技师,这就为扭转职业教育的尴尬局面提供了有利条件。其中蕴涵的哲理是(  )‎ A.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发展 B.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发生了相互转化 C.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不起作用 D.正确的价值观可消除价值判断的差异和冲突 答案 A 解析 职业教育的“进口”与“出口”是同一矛盾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的对立统一又给职业教育创造了发展的契机,因此,A项是正确的。C项的说法是错误的;B、D两项不符合题意。‎ ‎3.[2014·课标全国卷Ⅱ]自2010年起,我国北方某研究所科学分析重度盐碱荒地的特性,利用脱硫石膏、化学改良剂改良盐碱荒地,在种植中选用耐盐品种,应用地膜覆盖、膜下滴灌、垄沟种植等技术。经过三年努力,盐碱荒地变成了良田,玉米亩产(1亩≈0.067公顷)达到689.7千克,创造了盐碱地改造的奇迹。盐碱荒地的成功改造表明(  )‎ ‎①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 ②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 ③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源于人对自然的认识 ④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的解决取决于人的实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矛盾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可用排除法选出答案,任何事物的矛盾都是客观的,因此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也是客观的,故①③错误,排除。矛盾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矛盾的解决取决于实践,材料中北方某研究所通过实验创造盐碱地改造的奇迹,体现了这一点。故选C项。‎ ‎4.[2014·课标全国卷Ⅱ]“先试点后推广”是我国推进改革的一个成功做法。一项改革特别是重大改革,先在局部试点探索,取得经验、达成共识后,再把试点的经验和做法推广开来,这样的改革比较稳当。“先试点后推广”的辩证法依据是(  )‎ ‎①矛盾的个性与共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 ‎②矛盾的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③矛盾的个性表现共性并优于共性 ④矛盾的个性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旨在考查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先试点后推广”,把试点地方的个别经验推广成为共性的东西,体现矛盾的个性与共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转化,共性的东西又离不开个性,存在于个性之中,故①②正确。③④表述错误,个性与共性无优劣之分,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5.[2014·重庆高考]目前,中俄关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双方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深化。回答下题。‎ 中国和俄罗斯是邻国,在历史上两国关系错综复杂,既有竞争也有合作。运用对立统一关系原理,说明如何看待中俄关系的发展。‎ 答案 (1)矛盾双方既有斗争性又有统一性。中俄双方经济上互补,政治上合作,文化上交融,具有同一性;中俄双方作为主权独立的大国,有各自的国家利益,具有斗争性。‎ ‎(2)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中俄两国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合作以彼此的差异和对立为前提,没有差异和对立就没有合作;中俄两国在合作之中要维护各自的利益。‎ ‎(3)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发展。中俄之间既竞争又合作,共同推动了中俄关系发展。‎ 解析 审设问可知,本题要求运用对立统一关系原理,说明如何看待中俄关系的发展。解答本题,首先要了解对立统一关系原理包括三个方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矛盾斗争性与同一性的关系、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发展。然后结合中俄关系的发展,从以上三个方面分析即可。‎ ‎6.[2014·海南高考]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为了发展素质教育,我国一些中小学结合实际开展“一校一品”活动:有的学校以本地区的“最美妈妈”“最美教师”的感人事迹带动校园文化建设,开展“美丽”德育活动,彰显美好文化品行文化;有的学校开展生活自理、学习自主、行为自律、身心自强的“四自”活动,培养学生自理能力和责任感;有的学校开展汉字书法教育,全校师生每天伴随着校园广播里悠悠的古筝声静心习字20分钟;有的学校开展“我是创造之星”活动,鼓励学生利用废旧材料设计创意作品……‎ ‎“一校一品”活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运用矛盾特殊性原理阐明学校开展“一校一品”活动的合理性。‎ 答案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要求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具体分析学校的情况、学生成长的特点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是开展“一校一品”活动的前提。各校根据具体条件,有针对性地开展各具特色的“一校一品”活动,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搭建了平台。‎ 解析 首先阐明矛盾特殊性的原理及其方法论,然后结合材料具体分析开展“一校一品”活动的合理性即可。‎ 考点二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知识精讲 ‎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关系 主要矛盾 次要矛盾 区 别 含义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地位 处于支配地位 处于从属地位 作用 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对事物发展有一定影响 方法论 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要统筹兼顾,不能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 联系 ‎①主次矛盾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②主次矛盾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关系 矛盾的主要方面 矛盾的次要方面 区 别 含义 每一矛盾中的两个方面的力量是不平衡的,其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一方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每一矛盾中的两个方面的力量是不平衡的,其中处于被支配地位的一方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地位 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 处于从属地位、被支配地位 作用 决定事物的性质 影响事物的性质 方法论 看问题要全面,把握主流 看问题要注意支流 联系 ‎①矛盾的主次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 ‎②矛盾的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特别提醒 “四看”法巧妙区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一看内涵:现实存在的事物往往是很复杂的,不只包含一种矛盾,而是一个由多种矛盾构成的矛盾体系或系统。可以称为“一个”或“一种”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研究的是任何一个矛盾中的两个对立面之间的关系,说的是“矛盾侧面”,所以只能叫做“一方”或“方面”。‎ ‎ 二看外延:主次矛盾是就复杂事物中所包含的“许多矛盾”相比较而言。主要矛盾只有一个,次要矛盾可以有多个;矛盾的主次方面是就“同一矛盾”的双方比较而言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只有一方,次要方面也只有一方。‎ 图示:‎ 三看作用: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进程。常用在“办事情”上,用于解决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常用在“看问题”上,用于评价利弊、优劣、功过等。‎ 四看关键词:判断二者区别的一些重点词语。抓主要矛盾:“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突出任务”“核心问题”“放在首要地位”等;矛盾主要方面:“抓主流”“辨方向”“识大局”(分析形势)“判断性质”“占主体”等。‎ ‎3.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1)理论依据: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 ‎(2)原理内容: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 ‎(3)反对错误倾向: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而不是均衡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而不是一点论。我们要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含义 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原因 地位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意义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哲学 依据 矛盾具有特殊性 要求 ‎①前提——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这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唯物论基础和前提 ‎②关键——对不同事物的矛盾、同一事物的不同阶段的特点和同一矛盾的不同方面作具体分析 ‎③重要条件——要在运动中把握事物的矛盾,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在分析每一个具体矛盾时,“事事”“时时”注意它的特殊性,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⑤反对错误:“一刀切”“一风吹”的工作方法和教条主义 易错纠偏 易错点:不能区分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 提醒 ‎ 区分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可以从内涵、外延、方法论、作用等角度去分析,主次矛盾侧重在“做事情”,主次方面侧重在“看问题、分析形势”。‎  [2013·江苏高考]下图漫画《如此修理》给人们的哲学启示是(  )‎ A.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 B.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C.要着重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 D.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答案 C 解析 ‎ 漫画寓意是修理工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没有解决水管漏水问题,所以启示人们要着重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抓住关键才能解决问题,故C项符合题意入选。‎ 固本随练 ‎1.[2016·保定月考]党中央的最新总体布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有学者提出:落实这“四个全面”最关键的是“从严治党”,其哲学依据是(  )‎ ‎①搞好局部有利于推动整体的发展 ②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③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 ④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变化发展起决定作用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全面从严治党,是落实“四个全面”的关键,体现了主要矛盾和搞好局部推动整体发展的哲理。故选A项。②③与题意不符。‎ ‎2.[2016·连云港调研]漫画《竹篮打水》启示我们要(  )‎ ‎①分清主流与支流 ②把握联系的多样性 ③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④承认矛盾并正确解决矛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漫画中主人公不重视经验教训,无视问题存在。这启示我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吸取经验教训,正确分析矛盾和解决矛盾,故选D项。漫画没有反映联系多样性和矛盾主次方面。‎ ‎3.[2016·日照模拟]“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痛苦则是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音符;如果说人生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那么挫折则是其中骤然翻起的浪花;如果说人生是湛蓝的天空,那么失意则是一片漂浮的白云。”从这首小诗中领悟到的哲理有(  )‎ ‎①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主次矛盾 ②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③矛盾双方对立统一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 C 解析 诗中“乐曲”“大海”“天空”代表人生的美好前景;“音符”“浪花”“白云”‎ 代表人生的困难和挫折。我们可从中领悟出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在人生的道路上既要看到人生的美好前景这一主流,又要看到挫折这一支流,要全面地看问题,故选C项。‎ ‎4.[2016·长春调研]对于中国而言,烟草业实际上已成为“赔本买卖”。一项研究表明,相对于烟草制品带来的巨额利税,它所造成的健康危害以及由此产生的经济损失更为巨大,两者的差值达几百亿元。上述认识(  )‎ ‎①坚持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②体现了事物之间联系的多样性 ③体现了事物的发展过程是曲折的 ④是对客观事物的最终认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联系的多样性、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烟草业能给中国带来巨额的利税,但它造成的健康危害及由此产生的经济损失更大,这既说明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多样性,也体现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辩证统一的,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①②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事物发展过程的曲折性,③排除;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最终认识”说法不准确,④错误。‎ ‎5.[2016·湖北武汉质检]超限效应是指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如当孩子犯错时,父母多次重复“数落”会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乃至反感讨厌,甚至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从哲学角度看,克服超限效应需要(  )‎ ‎①尊重规律,因为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②坚持适度,因为量变是质变的前提,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③注意方法,因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④避免刺激,因为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要克服超限效应,需要认识和利用心理规律,按规律办事,故选①。克服超限效应,需要针对每个人的心理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故选③。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才引起事物的质变,故排除②。人的成长需要适度的刺激,排除④。‎ 考向聚焦 动态发布 命题特点 ‎2015·江苏卷·28‎ ‎2015·福建卷·39(3)‎ ‎2014·北京卷·40(3)‎ ‎2014·福建卷·36‎ ‎2014·上海卷·30‎ 本考点主要以诗歌、漫画、名言、典故等为背景,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以现实热点材料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释问题的能力 ‎……‎ ‎ ‎ 命题点1 抓主要矛盾 例1  [2015·江苏高考]足球改革是我国体育改革的突破口,发展足球运动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并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格局中进行顶层设计和制度改革。由此可见(  )‎ A.系统优化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B.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C.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D.抓住主流是解决矛盾的关键 答案 C 解析 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A项观点错误;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B项观点错误;抓住主要矛盾是解决矛盾的关键,D项观点错误。材料中的关键词“突破口”,说明足球改革是我国体育改革的关键,C项观点符合题意,应选。‎ 例2  [2014·福建高考]下图漫画《闻过则改》告诉我们应(  )‎ A.创新思维,突破陈规与陋习 B.抓住时机,促使问题的解决 C.分清主流,把握事物的性质 D.统筹兼顾,抓住事物的关键 答案 D 解析 在漫画中,主人公将篱笆上面的缺口挪到了下面,其行为并没有改变问题的实质,其“过”并没有真正改变。其行为让人感觉可笑的原因,在于他没有把握问题的重点在什么地方:是要堵上“缺口”,而不是解决“缺口”在上面还是在下面的问题。这其中所含的哲理是,做事情要抓住问题的关键(有缺口)。‎ 命题点2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例3  [2013·重庆高考]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下列说法体现这一方法的是 (  )‎ A.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B.为官发财,应当两道 C.四面出击,全面突破 D.反腐要“老虎”“苍蝇”一起打 答案 D 解析 A体现了实践的重要性,B体现了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特点,C体现了全面的观点,D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故选D。‎ 例4  [2015·福建高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同心逐梦的中国,正以博大宽广的胸襟、心系天下的情怀,奏响“一带一路”交响曲,谱写自贸区战略新华章。‎ 一部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史,既是中华民族走向海洋、走向世界的历史,也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互动、共生共荣的历史。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开放合作、和谐包容、互利共赢之路。对此,同学们围绕“经济和文化何者先行”展开讨论。‎ 观点 论据及论证过程 观点一:经济先行 经济决定文化,文化是经济的反映。共建海上丝绸之路,离不开文化的交流合作,但更重要的是经济的发展。‎ 观点二:文化先行 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只有文化上的相互理解尊重、交流合作,才能保证经济上的互利共赢。‎ 材料中的讨论运用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简要说明他们是如何运用这种方法的,以及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观点上的分歧。‎ 答案 ①他们都坚持了两点论,都看到了共建海上丝绸之路既要开展经济合作,又要开展文化交流。他们都坚持了重点论,观点一主张经济为重,观点二主张文化为重。②他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因而所坚持的重点也有所不同。‎ 解析 解答时,要注意该设问包含两小问。回答第一小问,要抓住设问中的知识提示,围绕两点论和重点论,分别说明材料是如何体现二者的统一的。第二小问,依据第一小问分析说明产生分歧的原因。‎ 命题点3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例5  [2015·福建高考]一堵墙挡住了视野,找个东西把脚垫高,问题就解决了。可是,找不到垫脚之物,于是,便把墙上的砖拆掉垫在脚下……漫画(如图)给我们的警示与下列古诗所蕴含的哲理最为接近的是(  )‎ A.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D.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答案 B 解析 漫画告诉我们,解决问题不能采用一个模式、一种办法,要认识到矛盾具有特殊性,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B反映了平原和山区在同一季节的不同景色,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入选。A强调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C强调要立足整体,D强调认识角度不同,人们获得的认识就不同,均与题意不符。‎ 例6  [2015·安徽高考]为了让蓝天常在、绿水长流,我们要根据污染物“随风飘流”、“随波逐流”的特点,改变以往“各家自扫门前雪”的防治模式,从监测、预警、治理、补偿等方面建立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实现“无缝衔接”。从哲学上看,这体现了(  )‎ ‎①改变规律能避免前进中的困难曲折 ②解决矛盾应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抓住关键能够解决存在的各种问题 ④统筹全局可以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要根据污染物的特点采取新的防治模式说明了②;防治模式从过去“各家自扫门前雪”到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实现“无缝衔接”说明了④;①说法错误;③中的“解决存在的各种问题”说法绝对化,排除。故选C。‎ 命题点4 矛盾分析法 例7  [2015·海南高考]毛泽东说“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矛盾分析法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②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就有什么样的世界观 ③唯物辩证法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体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矛盾转化的必要条件 A.①② B.①③ ‎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毛泽东的话说明要善于分析矛盾、揭露矛盾、解决矛盾,①符合题意入选;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世界观决定方法论,②表述错误排除;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唯物辩证法属于哲学,当然也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③符合题意入选;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可能是主观条件,也可能是客观条件,④表述错误排除。故答案选B。‎ 随堂高考 ‎1.[2014·上海高考]在多元文化并存的移民城市,如何使以上海方言为载体的沪语文艺作品保持恒久魅力?若以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思考,关键是(  )‎ A.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扶持沪语文艺作品的创作活动 B.增强沪语文艺作品文化底蕴,彰显其独特艺术生命力 C.借鉴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扩大欣赏沪语文艺作品的群体 D.借助媒体的宣传推广,营造良好的沪语文艺作品文化环境 答案 B 解析 要使以上海方言为载体的沪语文艺作品保持恒久魅力,要善于抓重点,抓关键,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这就是从提高沪语文艺作品自身的吸引力和生命力角度入手,B当选;政府扶持、借鉴其他艺术形式以及媒体推广都是次要的,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2.[2013·广东高考]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必须把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维护中央权力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发挥祖国内地坚强后盾作用和提高港澳自身竞争力有机结合起来,任何时候都不能偏废。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 A.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B.关键部分的功能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 C.分析事物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 D.世界观揭示了事物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答案 C 解析 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点 “把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维护中央权力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发挥祖国内地坚强后盾作用和提高港澳自身竞争力有机结合起来任何时候都不能偏废”,体现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选C。A错,事物性质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B不符合题意,题干反映的不是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问题。D错,世界观有对有错,不一定都揭示本质和规律。‎ ‎3.[2014·四川高考]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四川省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但文化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平衡,还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近年来,四川省立足本省实际,借鉴国内外经验,坚持经济发展的工作重心不动摇,以建设共有精神家园为目标,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建设文化强省;开展“科学发展”“感恩奋进”专题教育、道德模范评选等活动,弘扬主旋律;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建成公共图书馆188个,文化馆(站、室)等十万余个,形成全国网点最多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挖掘红色文化、民族风情等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文化产业连续多年保持28%以上的增速;搭建社区文化中心、农村文化中心等文化舞台,让老百姓自我参与、自我展示、自我教育。‎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四川省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的合理性。‎ 答案 (1)承认矛盾,解决矛盾。正确认识四川文化建设的现状,采取多种措施推进文化建设。‎ ‎(2)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以经济发展为工作重心,加强文化建设,促进四川经济社会发展。‎ ‎(3)坚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借鉴国内外经验,立足四川实际,发展特色文化,建设文化强省。‎ 解析 审设问可知,本题知识范围限定明确,要求运用矛盾分析法回答,其具体的答案要点应通过审读材料推导。“四川省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但文化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平衡”,这是四川文化建设的现状,所以要承认矛盾,解决矛盾。“‎ 四川省立足本省实际,借鉴国内外经验”,这说明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坚持经济发展的工作重心不动摇……努力建设文化强省”,这说明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4.[2014·安徽高考]近年来,全国各地积极开展“书香中国万里行”“书法进课堂”等文化活动,有力地推进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材料 书法陶冶情操 为了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养爱国情怀,提高青少年的汉字书写能力,培养审美情趣,提高文化修养,教育部要求在中小学开设书法课。对于此项举措,少数同学认为:随着电脑和手机的广泛使用,人们习惯了用键盘敲字,而且“键盘”拥有“毛笔”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现在学习书法没有必要。‎ 假如你是学校书法宣传大使,请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知识,说服少数同学。‎ 答案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或矛盾规律),它要求我们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按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点,我们应该从书法自身的特殊性来认识学习书法的必要性,而不是简单地用“键盘”否定“毛笔”。从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的观点看,“毛笔”的优点是主要的,不足是次要的。所以,学习书法具有合理性和必要性。‎ 解析 审设问可知,本题要求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知识进行分析,考生必须首先明确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什么,方法论要求是什么;然后,考生依据材料可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等方面组织答案。‎ ‎5.[2014·北京高考]中国工业布局受政治、资源、市场等因素影响而不断变化。‎ ‎1932年,日本在上海挑起一·二八事变。鉴于中国重要工厂绝大部分都集中于上海,而内地各省几乎没有工业基础,难以满足抗战的物资需要,南京国民政府计划将工厂内迁。1937年,国民政府制订了《工厂迁移协助办法》,打算在武汉建立新工业区。截止到1937年底,上海迁出民营企业146家,各种机件14600余吨。南京沦陷后,国民政府再次动员企业迁移,拟定《西南西北工业建设计划》。从1938年7月起,已在武汉的工厂又大规模拆迁,主要迁往湘、桂、黔、滇、陕、川,共迁出企业304家,物资511825吨。‎ ‎“十二五”期间,依据国家区域发展新棋局,要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 建设长江经济带,川渝地区应如何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答案 要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川渝地区应从实际出发具体分析自己的特殊性,发现与长江经济带其他地区的不同特点,把握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找到具有川渝地区特色的发展道路。‎ 解析 审设问可知,本题考查学生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答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然后结合建设长江经济带的具体实际,说明川渝地区应怎样做即可。‎ ‎[学法指导·悟一悟]‎ 一|图示法归纳矛盾及其基本属性 二|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对应关系 三|图解两点论和重点论 四|图解矛盾分析法 ‎ ‎ ‎[考题示范]‎ ‎[2015·唐山摸底]因乌克兰问题,美欧日等西方国家对俄罗斯进行了多轮制裁。制裁“双刃剑”效应日益显现。据统计,欧盟的制裁预计年内将使俄罗斯经济损失230亿欧元,而欧盟成员国损失将高达400亿欧元,给脆弱复苏的欧盟经济增添“一片乌云”。这启示我们(  )‎ ‎①以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②以辩证否定的观点看问题 ‎③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④以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A.①② B.②③ ‎ C.①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制裁“双刃剑”效应日益显现,给对方带来经济损失的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巨大经济损失,①④正确,辩证否定观点和发展观点没有体现,②③排除。‎ ‎[答题术语·背一背]‎ 一|常见设问角度 矛盾的观点是历年高考命题的重中之重,纵观各地的高考试题可以这样概括:“‎ 辩证法年年考,矛盾是重点”。在复习时要注意以下设问角度:‎ ‎(1)运用矛盾的观点(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 ‎(2)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知识,分析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试点)的必要性。‎ ‎(3)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4)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经济发展重视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性。‎ 二|必背答题术语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原理要求既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又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2)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原理要求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两分法;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3)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 ‎(5)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既要善于抓住重点,又要学会统筹兼顾。‎ ‎(6)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既要把握主流,也不能忽视支流。‎ ‎(7)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