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4 发布 |
- 37.5 KB |
- 2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甘肃省天水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段考政治试题(理科)(解析版)
2018-2019学年甘肃省天水一中高二(下)第二次段考政治试卷(理科)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 1. “也许,你的指尖夹着他人的生命--请勿吸烟”。像这样的公益广告就好像是一盏盏的灯,灯光亮一些,我们身边的黑暗就会少一些。事实上,公益广告正悄无声息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这表明( ) A. 文化就在我们身边,触手可及 B.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应顺其自然 C.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D. 文化能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 【答案】C 【解析】A说法错误,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 B说法错误,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但我们应该自觉接受健康文化的影响; C符合题意,“也许,你的指尖夹着他人的生命--请勿吸烟”。像这样的公益广告就好像是一盏盏的灯,灯光亮一些,我们身边的黑暗就会少一些。事实上,公益广告正悄无声息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这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D说法错误,优秀文化能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 故选:C。 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③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 ④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生在分析题肢的时候,要结合材料进行思考,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说法错误的可以排除。 2. 管子认为:“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同时,他又强调:“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管子的观点( ) ①认为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②肯定全部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承认文化对治理国家具有反作用 ④否定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亦步亦趋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①正确,“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意思是仓库充实,人民就懂得礼节;衣食丰裕,人民就知道光荣和耻辱。这是认为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②不合题意,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在管子的观点中没有反应; ③正确,“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意思是说如果礼义廉耻不能得到推行,国家就会灭亡。这是承认文化对治理国家具有反作用; ④不合题意,管子的观点并没有否定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亦步亦趋的; 故选:B 。 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②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解答本题,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的选项。 1. 孔庙、孔府、孔林合称为“三孔”,是我国也是世界上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游览胜地。“三孔”就是一本很好的历史教科书,均带有浓厚的文化色彩。这说明( ) A. 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B. 文化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C. 精神产品具有继承性 D. 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答案】D 【解析】A不合题意,材料不体现文化与社会实践的关系; B表述错误,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先进的文化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C不合题意,材料不体现对精神产品的继承; D符合题意,“三孔”就是一本很好的历史教科书,说明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故选:D。 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②文化又是人们的一种素养,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获得和享用文化。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和错误的选项。 2. 自2018年1月起,上海小学数学教材现身英国课堂。近年来,中华文化教材输出、孔子学院以及诸多高校海外分校的建立,无不推动着中国文化走出国门,让他国了解和熟悉中国文明,理解中国的价值观,为我们在国际上得到理解与尊重打下基础。这( ) A. 体现了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B. 彰显着世界各国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 C. 反映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在国际上增强 D. 表明文化交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答案】C 【解析】A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B说法错误,应该对本民族文化有认同感; C符合题意,中华文化教材输出、孔子学院以及诸多高校海外分校的建立,推动着中国文化走出国门,为我们在国际上得到理解与尊重打下基础,表明反映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在国际上增强; D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文化交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内容。 故选:C。 本题考查:文化与综合国力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①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②对于发展中国家,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与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③越来越多的国家十分看重文化的巨大作用,把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千方百计增强本国文化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中国要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本题考查文化与综合国力,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选项与材料主旨的一致性是单项选择题的根本原则,并运用排除法去除本身说法就错误的及无关的选项。 1. 中国传统文化中就有“为政贵在行”的思想,今天仍显现于我们党改进工作作 风中。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在全党上下兴起了“少说空 话、多干实事”的蔚然新风。这表明( ) A.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B.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C. 传统习俗在社会变革中发展 D. 传统思想是历史文化的积淀 【答案】B 【解析】A不合题意,传统文化的民族性是指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材料与此无关; B符合题意,中国传统文化中就有“为政贵在行”的思想,今天全党上下兴起了“少说空话、多干实事”的蔚然新风,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C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到传统习俗; D不合题意,材料也没有涉及到传统思想。 故选:B。 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 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是指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本题为理解型选择题,可以采用释理法解题,就是依据材料提供的事例,对接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题干与题肢之间体现的事理相一致的就选。要特别注意挖掘材料中隐含的意思,对材料进行完整、准确的理解。本题难度适中。 2. 1960年起,中国向非洲派驻援非医疗队,他们带去了中医针灸服务,使不少非洲人了解了中医针灸,为中医药在非洲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伴随着非洲人民对中医针灸的认知,中医针灸诊所也在非洲各国发展起来为增进非洲人民健康做出了贡献。中医针灸在非洲的传播发展说明( ) A. 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B. 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C. 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传播的最重要途径 D. 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答案】B 【解析】A不合题意,材料未涉及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B符合题意,中医针灸在非洲的传播发展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C说法错误,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D不合题意,材料未涉及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故选:B 。 本题考查:文化的多样性 (1)文化的多样性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 ①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所以,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②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③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2)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本题考查文化的多样性的知识,要求考生能熟记相关知识,并能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句作出正确的选择,考查的是考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可选择排除法去除说法错误的选项和无关的选项。 1. 伏羲是中华民族敬仰的人文始祖,居“三皇之首”“百王之先”,创造了中华民族的本源文化和远古文明,为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和兴旺发达开启了先基,伏羲文化是两岸同胞的精神纽带和共同财富。2018年6月22日,海峡两岸共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義典礼在台北市与甘肃省天水市同步举办。两岸同时举行共祭伏羲大典( ) ①有利于增进两岸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情感认同 ②表明两岸的和平发展取决于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③奠定了伏羲文化作为中华文明重要源头的地位 ④说明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④符合题意,通过材料可知,两岸同时举行共祭伏羲大典说明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情感认同,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 ②说法错误,两岸的和平发展有利于推动两岸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但不是取决于交流与合作; ③说法错误,材料不能表明伏羲文化作为中华文明重要源头。 故选:B。 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和影响 (1)传统文化的表现: 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习俗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的、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影响。 传统建筑的继承: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传统艺术的继承:中国传统文艺,以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画等为代表,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思想的继承: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2)传统文化的特点: ①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②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3 )影响: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学生在分析题肢的时候,要结合材料进行思考,排除题肢中本身说法错误的选项,从而筛选出正确的选项。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 “重檐之上的月光,曾照进古人的宫殿;城墙上绵延的灯彩,映出了角楼的瑰丽。今夜,一群博物馆人将我点亮,我在北京的中央,献给团圆的你们,一座壮观的城。” --故宫博物院微博 2019年上元之夜,紫禁城“灯光秀”上演(如图)。350盏红灯为9米多高的城墙涂上一抹胭脂,灯光为笔,在金色琉璃瓦上绘出《千里江山图》和《清明上河图》,动态展现了山河壮丽和市井繁华。请为这则报道确定一个题目,最恰当的是( ) A. 创新文化的时代内容,使传统文化“新”起来 B. 加强中外文化的交流,使传统文化“走”出去 C. 运用现代的科技手段,使传统文化“动”起来 D. 贴近百姓的生活实际,使传统文化“沉”下去 【答案】C 【解析】A不符合题意,材料所述没有涉及创新文化的时代内容,使传统文化“新”起来。 B不符合题意,材料所述没有涉及加强中外文化的交流,使传统文化“走”出去。 C符合题意,2019年上元之夜,紫禁城“灯光秀”上演(如图)。350盏红灯为9米多高的城墙涂上一抹胭脂,灯光为笔,在金色琉璃瓦上绘出《千里江山图》和《清明上河图》,动态展现了山河壮丽和市井繁华。说明运用现代的科技手段,使传统文化“动”起来。 D不符合题意,材料所述没有涉及贴近百姓的生活实际,使传统文化“沉”下去。 故选:C。 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途径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1)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①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②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2)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①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是在文化交流、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 ②文化多样性是世界文化的基本特征,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③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3.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1)必须克服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倾向。 (2)必须克服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倾向。 (3)在时代的高起点上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本题以紫禁城“灯光秀”为背景,考查学生运用经济学知识理解的能力。注重考查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材料分析型选择题时高考中常见的一种题型,即以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事物、新现象、时政热点为背景而设置的材料,因此学生在平时要多关注时事,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 1. 18集电视纪录片《我们一起走过--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一经播出便获得了社会的强烈反响和观众的一致好评。该片以改革开放40年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为基础,选取我国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变迁故事,呈现40年来中国改革开放的宏伟实践,激起观众的共同记忆。材料表明( ) A. 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B. 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C. 社会实践是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 D. 文化创新促进传统文化的繁荣 【答案】C 【解析】A不合题意,材料未涉及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B不合题意,材料未涉及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C符合题意,电视纪录片《我们一起走过--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以改革开放40年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为基础,选取我国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变迁故事,呈现40年来中国改革开放的宏伟实践,激起观众的共同记忆。材料表明社会实践是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 D不合题意,材料未涉及文化创新促进传统文化的繁荣。 故选:C。 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①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内在动力。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考生对材料中的观点能准确把握其主旨,并与所学知识相结合,需要考生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要善于运用排除法去除无关的选项。 2. 今天,我们可以在全网搜索推荐书单、点击阅读,可以在朋友圈里晒书单、聊感悟,阅读越来越变成“悦读”。从读者口碑传播到知名人士推荐、权威媒体打分排名,新的技术手段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也增添乐趣。这一现象对图书出版企业的启示是( ) ①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②要不断丰富图书品种,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精神文化需求 ③要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传播手段创新,适应阅读方式新变化 ④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增进良好社会效益为经营目的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B 【解析】①不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对图书出版企业的启示,而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是从国家角度; ②③符合题意,从读者口碑传播到知名人士推荐、权威媒体打分排名,新的技术手段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也增添乐趣。这一现象对图书出版企业的启示是要不断丰富图书品种,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精神文化需求,要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传播手段创新,适应阅读方式新变化; ④表述错误,企业的经营是以营利为目的。 故选:B。 本题考查:发展大众文化;文化创新的途径 1、发展大众文化 原因: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应该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 2、文化创新的途径 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途径 (1)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这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4)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新的主体,因此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5)创新文化传播的手段、形式和内容。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考生在分析题肢时要抓关键句。关键句是对试题的中心思想的概括,抓住关键句就能排除干扰,准确提炼题干的信息,正确选择,本题难度适中。 1. 汉字是世界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在形体上逐渐由圆形变为由笔画构成的方块形符号,所以汉字一般也叫“方块字”。关于汉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②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③中华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④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①④正确,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②错误,文字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③错误,科技是中华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故选:C。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汉字和史书典籍 (2)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①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②文字的发明使得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③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汉字文化内涵丰富,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本题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考生在分析题肢的时候,要全面细致掌握知识点,注意排除错误选项。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本题难度适中。 2. 一双筷子承载着中国人数千年的情感和记忆。筷子起初称为“挟”,又称“著”,明代开始称“筷”。筷子一头圆、一头方,因象征天、方象征地,表示着“天圆地方”;筷子的标准长度是七寸六分,代表人有七情六欲。这表明( ) A.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B. 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因时而变 C. 筷子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D.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答案】D 【解析】A不合题意,材料未体现人们得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B不合题意,材料未体现传统文化得具体内涵因时而变。 C说法错误,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独有的精神标识。 D符合题意,一双筷子承载着中国人数千年的情感和记忆,这表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故选:D。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记载了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以其丰富的内涵传承了中华文明。 本题难度适中,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 1.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一方文化影响一方经济、造就一方社会。在中华大地上,不同社会结构和发展水平的地域自然地理环境、资源风水、民俗风情习惯、政治经济情况,孕育了不同特质、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诸如中原文化、三秦文化、燕赵文化、中州文化、齐鲁文化、三晋文化、湖湘文化、蜀文化、巴文化、徽文化、赣文化、闽文化等等文化。材料说明( ) ①不同的自然环境决定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②不同地域的文化有共性和普遍的规律 ③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映经济社会的发展 ④各区域文化相互交流、借鉴、吸收,随着社会发展逐渐趋同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答案】D 【解析】①说法错误,不同的自然环境影响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而不是决定; ②③符合题意,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一方文化影响一方经济、造就一方社会,在中华大地上,不同社会结构和发展水平的地域自然地理环境、资源风水、民俗风情习惯、政治经济情况,孕育了不同特质、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这说明不同地域的文化有共性和普遍的规律,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映经济社会的发展; ④说法错误,各区域文化相互交流、借鉴、吸收,仍然会保持各自得到特色,而不会走向趋同。 故选:D。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的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②不同区域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②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2)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和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生在分析题肢的时候,要结合材料进行思考,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说法错误的均可以排除。 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历练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具有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落实上述要求必须( ) ①全面继承中华传统文化 ②重视发挥教育对人的教化与培育功能 ③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④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①说法错误,应该批判继承中华传统文化; ②④符合题意,“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历练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具有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体现了落实上述要求必须重视发挥教育对人的教化与培育功能,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说法错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故选:C。 本题考查:教育的重要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教育的重要作用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养上始终扮演重要的角色。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 本题考查教育的重要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考生对材料中的观点能准确把握其主旨,并与所学知识相结合,需要考生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要善于运用排除法去除说法错误的选项。 2. 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伟大劳模精神,是中国工人阶级崇高品格的生动体现,是我们时代的宝贵财富,是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勇往直前的强大精神力量。下列选项与劳模精神不吻合的是( ) A. 勤劳勇敢 B. 爱好和平 C. 改革创新 D. 自强不息 【答案】B 【解析】本题为逆向选择题,要求学生选出与劳模精神不吻合的选项。 ACD不符合题意,“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说明勤劳勇敢、改革创新、自强不息。故排除。 B符合题意,劳模精神没有涉及“爱好和平”。 故选:B。 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 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民族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发展。 ①爱国主义:指一个国家的人民在千百年来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对祖国的最深厚感情。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②团结统一:指一个民族为了实现共同的理想和目标,凝聚全民族的意志、智慧和力量,同心同德、维护统一的互助合作精神。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无论在国家顺利发展、兴旺发达的时期,还是在祖国面临危难、生死存亡的关头,都迸发出强大力量。 ③爱好和平:指一个民族在同其他民族的交往中,平等相待,友好相处,求同存异,团结合作,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而努力奉献的精神。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④勤劳勇敢:指一个民族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表现出来的不惧艰难的精神。这种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中国共产党人在自己长期的奋斗历程中,将勤劳勇敢精神发扬光大,使艰苦奋斗成为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领导中国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世人瞩目的业绩。 ⑤自强不息:指一个民族所具有的独立自主、奋发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在历代中国人民的创业实践中,自强不息精神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成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 本题为逆向选择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的选项。 1. 近两年中国电影票房排行榜位居榜首的:2017年是《战狼2》,2018年是《红海行动》两部主旋律电影一改以往刻板印象,以刚健的姿态、爱国的热忱跃身银幕,激发起观众心中强烈的共鸣。对两部电影成功的原因表述正确的是( ) A. 弘扬了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B. 满足了人民渴望提高文化硬实力的期待 C. 全面阐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D. 体现了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 【答案】D 【解析】A表述错误,爱国主义是我国民族精神的核心; B表述错误,文化属于软实力,而不是硬实力; C表述错误,“全面阐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夸大了两部电影的作用; D符合题意,材料中,2017年是《战狼2》,2018年是《红海行动》两部主旋律电影一改以往刻板印象,以刚健的姿态、爱国的热忱跃身银幕,激发起观众心中强烈的共鸣,这是因为它们体现了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 故选:D。 本题考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①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弘扬和唱响主旋律,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②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③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发扬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④需要全体人民广泛参与。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①重要性: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②必要性: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中极为重要的战略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③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本题难度适中,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 1.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讲话强调,走好新长征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更需要以长征精神继续凝聚力量、激荡信仰、滋养理想、守卫初心。这表明( )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一个民族和国家起促进作用 ②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③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④中国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的精神动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①说法错误,先进的文化促进民族和国家发展,落后的文化阻碍民族和国家发展。 ②不合题意,材料未体现中华文化的独特性。 ③④符合题意,走好新长征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更需要以长征精神继续凝聚力量、激荡信仰、滋养理想、守卫初心,这表明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中国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的精神动力。 故选:D。 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中华民族精神 1、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塑造人生: ①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③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健康的文化能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养。 2、中华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它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凝结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对基础知识的准确把握排除法去除观点本身错误的和不合题意的选项。 2.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 年)的意见》,强调要积极探索革命文物利用方式,结合大众实际需求与革命旧址的原有功能,加大保护修缮力度。由此可见( ) ①革命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和表现 ②革命文物是弘扬革命精神的物质载体 ③革命传统是弘扬民族精神的主心骨 ④保护革命文物有利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①说法错误,民族精神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结晶和表现; ②④符合题意,题目强调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积极探索革命文物利用方式,表明革命文物是弘扬革命精神的物质载体,也体现了保护革命文物有利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③说法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弘扬民族精神的主心骨。 故选:C。 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中华民族精神 1、文化的特点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中华民族精神 (1)基本内涵: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和梦想精神。 (2)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之魂。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因此,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我国当前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要求。 (2)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弘扬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必须要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 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中华民族精神,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考生对材料中的观点能准确把握其主旨,并与所学知识相结合,需要考生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要善于运用排除法去除说法错误的选项。 1. 一段时间以来,贩卖焦虑情结、为博眼球丧失底线、只求“流量经济”“的“咪蒙体”,引起越来越多网民的反感。2019年2月1日,微信公众号“咪蒙”不得不黯然注销账号。咪蒙的没落告诉我们( ) ①文化生产者不应把追求经济利益作为经营目标之一 ②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会引发不良现象 ③文化消费者要提高眼力,增强管理文化市场的能力 ④文化工作者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到肩头有责任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答案】C 【解析】①说法错误,文化生产者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但是并不排斥追求经济效益。 ②④符合题意,贩卖焦虑情结、为博眼球丧失底线、只求“流量经济”“的“咪蒙体”的失败,说明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会引发不良现象,告诉我们文化工作者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到肩头有责任。 ③说法错误,文化消费者不能管理文化市场,管理文化市场是政府的责任。 故选:C。 本题考查:文化市场对文化生活的影响 ①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由于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也引发令人忧虑的现象。 ②公民怎样在文化生活中选择: 要选择健康有益的文化生活,坚持先进文化,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抵御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能力;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对基础知识的准确把握排除法去除观点本身错误的选项。 1. 四十年前的中国,人们着装几乎一个样式,颜色也比较单调。现在各色时装随处可见,中国变得多姿多彩。中国文化市场出现前所未有的斑斓色彩,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 A. 我国政府开放了文化市场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C. 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 D. 网络媒体的高度发展 【答案】B 【解析】ACD不合题意,这三项都不是中国文化市场出现前所未有的斑斓色彩的根本原因,故不选; B正确,中国文化市场出现前所未有的斑斓色彩,从根本上说是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故选:B。 本题考查: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1)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 消费水平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的因素是居民的收入。 (2)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①当前可支配收入的影响: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商品和服务的消费总量就越大。 ②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如果人们对未来收入有非常乐观的预期,预支将来收入的可能性就会加大。 ③收入差距的影响:人们收入差距过大,社会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收入差距缩小,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该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从根本上说是因为”这一信息,明确答题指向。注意题干的规定性,题肢的适应性是解答选择题的重要原则。 2. 对于漫画《“风水”惹的祸?》所反映的文化现象,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 属于腐朽文化,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B. 属于传统习俗,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C.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弊端在人们精神生活中的反映 D. 需要不断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或剔除 【答案】D 【解析】AB错误,看风水属于落后文化。 C错误,看风水并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弊端在人们精神生活中的反映。 D正确,看风水属于落后文化,因此漫画《“风水”惹的祸?》说明社会中存在落后文化,因此需要不断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或剔除。 故选:D。 本题考查:文化市场对生活的影响 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文化生活带来许多可喜的变化。另一方面,由于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一些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借助大众传媒肆意扩散。 ①必须对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进行管理和正确引导,决不能放任自流,要加强法制建设,使大众传媒的发展依法进行。对待落后文化需要不断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对待腐朽文化则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监管,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②从事文化生产和创作者应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职业道德,加强行业自律,增强社会责任感。 ③同时要加强公民的道德建设,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水平、自觉抵制不健康的文化。 解答漫画型选择题时要注意:一要读懂漫画(包括人物、事件、文字、图画等);二要把漫画中的有效信息联系起来,找出主题(注意联系选项);三要将漫画主题思想与教材知识联系起来,确定正确的选项。 1. 表情包的使用是建立在交流双方关系友好和谐的基础之上的,多是积极的交际符号,部分表情包的图画或文字会出现色情、暴力或其他的内容。这说明( ) ①文化产品越丰富,越是要加强国家对文化的管理 ②要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能力,拒绝文化污染 ③要大力发展大众文化,满足人们的各种文化需求 ④表情包文化不应该成为当今中国社会的流行文化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②正确,表情包的使用是建立在交流双方关系友好和谐的基础之上的,多是积极的交际符号,部分表情包的图画或文字会出现色情、暴力或其他的内容。说明文化产品越丰富,越是要加强国家对文化的管理;要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能力,拒绝文化污染。 ③错误,要大力发展大众文化,满足人们的各种正当文化需求。 ④错误,优秀的表情包文化可以成为当今中国社会的流行文化。 故选:A。 本题考查:文化市场对生活的影响 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文化生活带来许多可喜的变化。另一方面,由于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一些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借助大众传媒肆意扩散。 ①必须对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进行管理和正确引导,决不能放任自流,要加强法制建设,使大众传媒的发展依法进行。对待落后文化需要不断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对待腐朽文化则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监管,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②从事文化生产和创作者应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职业道德,加强行业自律,增强社会责任感。 ③同时要加强公民的道德建设,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水平、自觉抵制不健康的文化。 该题遵循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学生的命题原则,紧密结合社会生活实际,着眼于考生发展需要,将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解答时需要有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看中国”是北京师范大学组织的跨地区跨文化体验项目,是让外国青年以自己的眼睛看中国,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中国,通过自主拍摄来讲述中国故事。截至2017年已举办七届,来自美国、英国等40多个国家的400多位青年受邀参加。举办这一活动( ) A. 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创造力 B. 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C. 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D. 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 【答案】B 【解析】A不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让外国青年了解中国,不涉及中华民族的文化创造力的增强; B符合题意,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看中国”是让外国青年以自己的眼睛看中国,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中国,通过自主拍摄来讲述中国故事,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C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D不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让外国青年了解中国,没有涉及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 故选:B。 本题考查: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1)含义: ①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②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2)表现: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与材料主旨无关的选项。 1. 全国2019年“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于12月16日正式启动。该活动以中国梦为主题,以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为目标,组织发动全国文艺工作者在元旦、春节期间,深入基层单位以及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连片特困地区,为百姓送去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食粮。这一活动( ) ①是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②旨在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③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④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C 【解析】①④正确,材料“该活动以中国梦为主题,以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为目标,组织发动全国文艺工作者在元旦、春节期间,深入基层单位以及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连片特困地区,为百姓送去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食粮”这一活动是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②错误,这一活动并不能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③错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故选:C。 本题考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原因 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②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人心凝聚,精神振奋,各项事业就会全面兴盛;精神文明建设搞不好,人心涣散,精神颓废,各项事业都难以搞好。 (2)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①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②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④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的选项。 1. 截至2 018年,“寻找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已表彰60名“最美孝心少年”。他们以真情动人、以孝行带人,引领了致敬孝心楷模、弘扬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风气,树立了时代孝行榜样。此活动有利于( ) 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推动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③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养 ④让传统美德焕发出时代光彩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④符合题意,“寻找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已表彰60名“最美孝心少年”。他们以真情动人、以孝行带人,引领了致敬孝心楷模、弘扬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风气,树立了时代孝行榜样。此活动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传统美德焕发出时代光彩; ②不合题意,材料未涉及推动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③不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未涉及提高科学文化素养。 故选:B。 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1)原因: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 (2)措施: ①要发挥思想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思想道德模范,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感染力。深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思想道德模范常态化。 ②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性工程。弘扬新风尚,坚持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 ③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④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公民个人要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本题主要考查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把材料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排除无关的选项。 2. 2018年11月21日,第三届“五个一百”网络正能量精品评选活动结果揭晓。这一活动集中展示了2017 年以来彰显正能量引导作用的优秀人物的事迹,营造了浓厚的网络正能量氛围,点赞正能量成了网络空间最强音。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开展这一评选活动是因为( )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②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③有利于提升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④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D 【解析】①④符合题意,第三届“五个一百”网络正能量精品评选活动结果揭晓。这一活动集中展示了2017年以来彰显正能量引导作用的优秀人物的事迹,营造了浓厚的网络正能量氛围,点赞正能量成了网络空间最强音。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开展这一评选活动是因为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②说法错误,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③说法错误,第三届“五个一百”网络正能量精品评选活动有利于提升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故选:D。 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③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 本题难度适中,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 1. 河南信阳充分利用大别山区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引导党员干部用革命文化的思想精髓精神特质浸润心灵,并努力使红色文化从党员干部的“心头”传递到人民群众的“地头”。促进红色文化资源从”心头“到“地头”要求( ) ①不断增强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和话语权 ②把红色文化作为强基固本、凝神聚气的基础工程 ③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发展方向 ④开展积极健康、形式多样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C 【解析】①④符合题意,促进红色文化资源从”心头“到“地头”,要求不断增强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和话语权,开展积极健康、形式多样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②说法错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强基固本、凝神聚气的基础工程; ③说法错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方向。 故选:C。 本题考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①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②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④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解答本题最快的方法为排误法,即排除题肢本身说法错误的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这样既节省了答题时间,又提高了正答率。本题难度不大。 1. 习近平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是一个国家持久发展的不竭动力,文化自信是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支撑。将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上升到同一个高度,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政府应该( ) ①将文化发展放在首位 ②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 ③督促企业发展文化事业 ④推动传统文化的创新。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①说法错误,经济发展放在首位,排除; ②说法正确,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政府应该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故入选; ③说法错误,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政府应该督促企业发展文化产业,排除 ④说法正确,实现中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需要推动传统文化的创新,故入选 故选:D。 题目考查: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 (1)文化事业:文化事业部门是生产公共产品,以国家需要为转移,文化事业的生产资本由国家或社会提供;,文化事业机构是政府部门的附属单位,以行政方式管理;事业机构是由国家财政提供经费维持其生产与服务活动,以寻求最高社会效益为原则;对事业单位,国家可以采取行政命令的方式直接调控,要求它生产什么样的文化产品,怎样为大众提供服务;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非常重要; (2)文化产业:文化产业部门是为市场生产商品,以市场需要为转移,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文化商品的资本来源于不同经济成分,文化产业机构是企业单位,以企业法人进行经营活动,企业的本质是以少投入、多产出、追求最高经济效益为原则。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时是一致的,有时则是矛盾的,对企业单位,一般地说,是以间接调控为主,主要包括法律、税收政策引导和价格杠杆等,对于提高产业发展的文化含量,满足社会多层次文化需求,提升产业发展的档次,具有积极的作用 联系: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是文化建设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 题目难度适中,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 2. “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此外,还有“中国式广场舞”、“中国式旅游”、“中国是跨栏”……对待这类“中国式”,我们应该( ) A. 尊重中华文化的独特性 B. 改造或剔除腐朽文化 C. 进一步增强公民的文化自信 D. 提高公民思想道德修养 【答案】D 【解析】A不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部分中国人不遵守交通和规则,而不是靠尊重中华文化的独特性能够解决的; B说法错误,对待落后文化可以改造,对待腐朽文化需要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C 不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部分中国人不遵守交通和规则,而不是进一步增强公民的文化自信; D符合题意,“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此外,还有“中国式广场舞”、“中国式旅游”、“中国是跨栏”……对待这类“中国式”,我们应该提高公民思想道德修。 故选:D。 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①要发挥思想道德模范的作用,深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思想道德模范常态化。 ②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性工程。 ③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④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和错误的选项。 1.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思想文化上的觉醒;一个民族的振兴,最终取决于思想文化的振兴。当今中国和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此必须( ) ①倡导主流意识形态多元化,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 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 ③坚持立德树人的理念,培养先进文化的传承者、创造者 ④提升对外文化传播能力,捍卫中华文化的话语权、领导权。 A. ①④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③ 【答案】C 【解析】①说法错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决反对主流意识形态多元化; ②③符合题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此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必须坚持立德树人的理念,培养先进文化的传承者、创造者; ④说法错误,我国倡导世界各国文化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交流和借鉴,不谋求世界文化的领导权。 故选:C。 本题考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①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关键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②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③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不断创新,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④需要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⑤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本题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考生在分析题肢的时候,要全面细致掌握知识点,注意排除错误选项。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本题难度适中。 二、论述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0分)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9月23日,是我国第一个“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将极大调动起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升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充分体现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广大农民的深切关怀,对抓好农业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的殷切期望。 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 【答案】①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通过设立农民丰收节可以引起全社会对农业、农村、农民的关注和重视,营造重农强农的氛围。 ②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该丰收节的设立有利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促进农业农村加快发展。 ③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该节日的设立顺应了亿万农民的期待,满足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④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该丰收节的设立有利于传承弘扬中华农耕文明和优秀文化传统,促进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 【解析】本题题目类型原因类,答题范围文化生活,知识限定:“文化与生活”知识,要求说明我国为什么要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通读材料后,由材料中的“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将极大调动起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升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可知,涉及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也涉及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提升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涉及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有利于满足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该丰收节的设立有利于传承弘扬中华农耕文明和优秀文化传统,促进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也涉及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本题属于原因类的主观题型,要求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作答,知识限定明确,文化与生活的有关知识在教材中的第一单元,包括第一二两课,主要分析了文化的作用,包括文化的总的作用及对社会和对人的作用,体系是比较明晰和集中的,内容较多,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整合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因而回答的难度较大,需要考生能将所学知识与材料结合起来分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中宣部发文要求各级各部门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强调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努力从中华民族世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文化基因,汲取思想精华,展现精神魅力。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重点要加强传统文化师资队伍和人才库建设。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继承与发展”的相关知识,分析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依据。 【答案】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因此要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文化基因。 ②传统文化如果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因此对传统文化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③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和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因此要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解析】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继承与发展”的相关知识,分析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依据,属于原因类试题。材料中“强调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是因为传统文化如果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材料中“努力从中华民族世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文化基因,汲取思想精华,展现精神魅力”是因为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因此要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文化基因;材料中“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重点要加强传统文化师资队伍和人才库建设”是因为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和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解答原因类试题一般做到“两审读,一发散,一结合”。所谓“两审读”:第一是审读主干材料,依据主干材料抽取主体信息和主旨信息;第二是审读设问,通过设问明确知识的指向范围,或者主体指向。“一发散”就是依据设问或者主干信息,明确问题核心,以问题核心为中心,发散相关有效知识点。“一结合”:结合发散指向与设问核心,正确作答。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抗日战争期间,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中国人民克服经济力、军力、政治组织力等远远弱于日本的困难,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左权、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爱国奖领,“狼牙山五壮士”、“八百壮士”等上千英雄群体,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爱国主义的壮丽史诗。 在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战精神始终支撑和激励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极其残暴、极其野蛮的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抗战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答案】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不竭精神动力。 ②抗战精神集中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 ③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解析】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抗战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结合文化生活的知识并联系材料,可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抗战精神集中体现爱国主义精神等角度说明。 本题实则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书本知识来反思所学的内容,以此来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只要掌握好基础知识就可做好本题。 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9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五四运动直接影响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史一般将其定义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注意这里的“封建”一词是泛化的封建观),并以此运动作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 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的思想者们将民主引入中国,并试图把西方的民主政治模式移植到中国。君主立宪制、议会制、总统制,无论哪种外来模式,照搬照抄的结果都是失败。 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在自强、自立过程中,中国人民选择了与西方截然不同的民主政治模式---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从“豆选”、“三三制”到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方向。通过这种民主模式,中国共产党真正实现了倾听民声、广集民智,做到了政治稳定、决策有效,确保了经济繁荣、社会发展,展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强大生命力。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之路对我国文化建设的启示。 请你谈一谈作为青年学生的我们应如何以身作则,推动我国的文化建设(写出两条,每条不超过20个字) 【答案】 【小题1】(1) ①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立足中国实际,坚定中华文化立场; ②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文化; ③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推进文化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④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建设文化强国; ⑤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2) ①努力提高科学文化素质,为祖国发展贡献力量; ②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追求更高思想道德目标。 【小题2】 【解析】(1)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之路对我国文化建设的启示。属于启示类试题,偏重于如何做。解答时从材料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之路”的信息入手,对接文化生活的理论知识,谈对我国文化建设的启示。例如:“试图把西方的民主政治模式移植到中国。君主立宪制、议会制、总统制,无论哪种外来模式,照搬照抄的结果都是失败,中国人民选择了与西方截然不同的民主政治模式---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启示我们在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立足中国实际,坚定中华文化立场;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从'豆选'、'三三制'到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方向”这启示我们在文化建设过程中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推进文化创新;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共产党真正实现了倾听民声、广集民智,做到了政治稳定、决策有效,确保了经济繁荣、社会发展,展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强大生命力”这启示我们在文化建设过程中要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等。 (2)本题要求谈一谈作为青年学生的我们应如何以身作则,推动我国的文化建设(写出两条,每条不超过20个字)属于措施类试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该题的主体是青年学生,话题是推动我国的文化建设,因此可以结合教材中思想道德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知识,围绕“推动我国的文化建设”话题,提出要努力提高科学文化素质,为祖国发展贡献力量;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追求更高思想道德目标等。 (1)该题属于启示类试题,答题范围是“文化生活”,规定明确,但很多学生往往无从下手。其实只要认真审题,抓住“谈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之路对我国文化建设的启示”这一信息就应该知道主要是谈民主政治发展之路对我国文化建设的启示,偏重于如何做。这类试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为解决实际问题提出解决之策的能力,解答时紧密联系材料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之路的做法”的信息来组织解答,做到文化生活的理论与材料信息的有机对接。 (2 )该题属于措施类试题,通过审题,该题涉及的核心知识是“文化建设”,知识范畴界定明确清晰,解答该题的关键是紧扣行为主体“青年学生”,因此答题时紧扣解决问题的主体是回答问题的一般技巧,该题需从青年学生主体出发,多角度、分层次写出推动我国的文化建设的举措。考查学生整合知识、调动知识、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举措的能力。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