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宝应县子婴中学2016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导学案: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旅程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宝应县子婴中学2016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导学案: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旅程

课 题: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旅程(第 课时)‎ ‎【学习目标】1、实践及其特点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 ‎3、真理及其特性 4、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启发式讲授法 ‎【考点展示】考点一:实践及其特点 ‎【问题诊断】1.实践的含义、特点与基本形式分别是什么?‎ ‎【误区判断】1、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 ‎2、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 ‎【例题巩固】1.下列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①蜜蜂酿蜜 ②教师讲课 ③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与活动 ④鹦鹉学舌 ‎ ‎⑤到南极进行科学考察 ⑥经济体制改革 ⑦修身养性 A. ①②③ B. ②⑤⑥ C. ③④⑤ D. ⑤⑥⑦‎ ‎2.国务院发布“宽带中国”战略及其实施方案,对未来8年中国宽带发展的目标做出了明确的说明。这体现了实践具有 A.客观物质性 B.主观能动性 C.社会历史性 D.主动创造性 ‎3.黑格尔认为,实践就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去“规定”和改造客观世界。这一观点否认了实践的 A.客观物质性 B.无限上升性 C.主观能动性 D.社会历史性 ‎4.在中国古代,就有“嫦娥奔月”的飞天梦想,神舟五号的发射终于圆了中国人的飞天梦,神舟七号的升空,实现了中国人的首次太空行走。这表明实践具有 ‎ A.主观能动性 B.社会历史性 C.客观物质性 D.主观创造性 ‎【考点展示】考点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问题诊断】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现在哪四个方面?‎ ‎2、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促进认识发展需要哪些条件?)‎ ‎3、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误区判断】1、认识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 ‎2、读书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主要标准 ‎4、马克思主义等科学理论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例题巩固】1.实践之所以能够检验认识是否正确,是因为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连接主观和客观的桥梁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与之相关的人口、资源、环境、生态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接踵而至,人类居住环境承载力受到前所未有的考验。由此在融合建筑学、城市规划学、风景园林学等学科基础上,形成了人类环境学。这表明实践是 A.认识的重要来源 B.认识发展的动力 C.人类认识的目的 D.检验认识的标准 ‎【合作探究】为了建设法治国家,维护人民幸福安康和国家长治久安,党不断进行探索。党的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党的十八大阐述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要思想,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目标任务,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这一切标志着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水平,必将推动依法治国迈向新的更高境界。‎ 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个道理的?‎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党在社会实践中通过探索提高了对依法治国的认识。‎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了党依法治国理念的不断深化。‎ ‎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党对依法治国的探索有利于建设法治国家,维护人民幸福安康。‎ ‎【考点展示】考点三、真理及其特性 ‎【问题诊断】1、什么是真理?‎ ‎2、真理特性有哪些?‎ ‎【误区判断】1、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所以真理是客观的。( )‎ ‎1.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所以真理是绝对的、永恒的。‎ ‎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真理客观性的否定。‎ ‎3.真理具有相对性,是说真理包含有错误的内容。‎ ‎4.真理是有用的,有用的观念就是真理。‎ ‎5、真理不是个人认可的,而是社会上多数人公认的东西。‎ ‎【例题巩固】1. 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农村税费改革,再到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加上即将建立的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党和政府不断推进农村制度改革,探究农村发展幸福 路。三农政策的不断推进和完善,说明了 ‎①认识的需要能够推进实践的发展 ②真理在克服谬误中不断超越自身 ‎③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 ④追求真理是一个永 无止境的过程 A. 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种说法的实质是主张 ‎ A.真理都是不确定的 B.真理都是有阶级性的 C.真理都是绝对的 D.真理都是具体的 ‎3.“真理是时间的女儿,不是权威的女儿。”这句名言是指【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A.真理与权威是相互排斥的       B.真理要靠历史和实践来检验 C.真理与权威是相互依存的      D.只有服从真理,才能具有权威 ‎4、真理,没有不被怀疑和突破的特权。从根本上讲,这是因为 A、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B、人能认识世界,但认识总是有限的 C、真理与谬误没有明确界限D、客观世界与实践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考点展示】考点四、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问题诊断】1、什么是真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2、为什么不说真理是反复的、无限的、上升的?‎ ‎【误区判断】1、人的认识是无限的。‎ ‎【例题巩固】1、1912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否定了前人的大陆均衡说、陆桥说,却被大多数学者斥为“荒诞的怪论”。20世纪50年代,支持大陆漂移说的新证据越来越多,大陆漂移说重新活跃起来。在此基础上,科学家通过进一步探讨,创立了后来成为主流的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说。人们对大陆漂移说认识的转变佐证了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总是曲折的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人们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 ‎③认识具有创新性,认识的进步以推翻已有理论为前提 ‎ ‎④认识具有相对性,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2.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离不开计时,而要做到准确方便计时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到“立杆测影,划分一日”,从“滴漏计时”到机械钟,从石英钟到原子钟……人类对时间计量技术和方法的探索历程表明 (  )‎ ‎①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决定了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 ②真理的发展是一个超越自身而不断完善的过程 ③人类认识的反复性决定了真理探索的过程性 ④人类认识的无限性决定了人能够获得全部真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毛泽东说:“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样的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次的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程度。”材料主要说明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的发展的动力   ‎ C.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 D.认识是无限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 ‎【交流展示】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 ‎ ‎ ‎【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原理归纳: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要求我们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要求我们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做到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原理归纳: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原理及方法论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真理的客观性原理 ‎【世界观】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虽然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但对于同一个确定的对象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能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方法论】 真理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坚持真理。‎ ‎(2)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原理 ‎【世界观】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方法论】真理的具体性和有条件性要求我们:①必须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②坚持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还要正确对待错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