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广东省韶关市新丰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选考)(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政治】广东省韶关市新丰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选考)(解析版)

广东省韶关市新丰县一中2019-2020学年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选考)‎ 一、选择题 ‎1.月亮在天文学家眼中是一个普通的天体,而一个远离家乡的游子会借景抒情,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来抒发自己的离情别绪。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见月吟诗”是一种文化活动 ‎ ‎②游子眼中的月亮是一种文化现象 ‎③文化素养高低通过文化活动呈现出来 ‎ ‎④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C ‎【解析】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由人创造,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来源于人类实践。月亮不是一种文化现象,而是自然现象。②错误。③:材料反映抒发自己的离情别绪,没有提到文化素养高低,③与题无关。①④: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也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需要通过物质载体呈现出来。见月吟诗,是一种文化活动,也体现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①④正确。故本题选C。‎ ‎2.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这表明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A.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B.工匠精神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C.先进文化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D.文化作为一种物质力量,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答案】C ‎【解析】A: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材料反映文化的作用,而不是经济政治对文化的作用,A不选。B: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但不是决定作用。B错误。D: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而不是物质力量,D错误。C: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弘扬工匠精神,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先进文化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C正确。故本题选C。‎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国诗词大会》等优秀的电视节目,以当代人喜闻乐见的方式,激活文化基因,点燃文化记忆。将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相结合,悄然改变着国人的文化生活,体现了文化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与此观点对应的诗句是 ‎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②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③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 ‎④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D ‎【解析】②④:“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和“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都体现了文化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②④符合题意。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没有体现文化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排除①;③:“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体现了文化对人深远持久的影响,③与题意不符。故选D。‎ ‎4.2019年4月16日,巴黎圣母院失火,800年古迹被毁。上网搜索“巴黎圣母院失火”,六七十条资讯扑面而来。“多希望这种事不要发生”“全世界在哭泣”“美丽、壮观的法国灵魂的一部分灰飞烟灭,让人无比悲痛”“文明不能承受之殇”,无论是否到访过巴黎圣母院,很多人心中都为这座世界文化遗产留有重要位置。由此可见 ‎①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 ‎②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 ‎④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无论是否到访过巴黎圣母院,很多人心中都为这座世界文化遗产留有重要位置”说明巴黎圣母院不仅是法国的,也是世界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③④正确;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①观点错误,排除;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②观点错误,排除;本题选D。‎ ‎5.如图漫画《不能让中国的新生代都姓“西”!》,从文化角度看,给我们的启示是 A.认同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B.我们首先要培养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C.对待传统文化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D.我们要善于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尊重文化多样性。A选项观点与题干不符,题中漫画强调认同本民族文化,并没有涉及强调尊重其他民族文化,排除。B选项观点符合题干,题中漫画强调不能崇洋媚外,而是要首先培养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入选。C选项观点与题干不符,题中漫画并不是强调正确对待传统文化,而是强调如何正确处理外来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排除。D选项观点与题干不符,题中强调要培养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并没有强调善于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排除。故本题选B。‎ ‎6.2018年是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也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周年,习近平主席要求海南利用建设自由贸易港的契机,加强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务实合作,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教育、农业、旅游等交流平台。上述要求 ‎①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②有利于丰富教育、旅游等文化传播手段 ‎③有利于尊重文化多样性,建设和谐世界 ‎④表明各国文化在交流中相互认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教育、农业、旅游等交流平台,说明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①符合题意;教育、旅游等是文化传播的途径,不是手段,②‎ 错误;海南利用建设自由贸易港的契机,加强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务实合作,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教育等交流平台,有利于尊重文化多样性,建设和谐世界,③正确;在文化交流中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并不是各国文化在交流中都能相互认同,④错误。故选C。‎ ‎7.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已经浸透了所有中国人包括海外同胞的心田。不尊重自己文化传统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这主要是因为 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 B.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 C.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 D.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答案】D ‎【解析】“一个忘记自己传统文化的民族是悲哀的民族”,是因为传统文化具有鲜明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D正确。材料的主旨没有体现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多样性,AB不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文化与民族的关系,未涉及历史继承性,C不合题意。本题选D项。‎ ‎8.我们时常察觉和叹息:一些原本属于我们自己的珍贵东西,不知什么时候被丢掉了。诵读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是“回溯源头、传承命脉”的需要,是继承传统的必要方式。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强调要“诵读经典”是因为 A.对待传统文化要先继承后发展 B.文化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C.只要继承了传统就能实现发展 D.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的知识。考查了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此题难度中等,审好材料主旨是关键。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强调“回溯源头,传承命脉”,是因为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才能发展,故B符合题意;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不能说先继承后发展,故A错误;C的说法太绝对,故C错误;传统文化有精华和糟粕之分,故D错误。故选B。‎ 第九届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于2015年10月在杭州白马湖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本届文博会的主题为“融-设计,让生活更美好”。回答下列两道小题。‎ ‎9.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的文化遗产创意产业平均利润持续强劲增长,这说明文化创新 A.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推动人类思想和文化的进步 C.以继承传统文化为根基 D.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根本动力 ‎10.动漫产业是文化创意产业的代表。近年来,我国的动漫产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我国的动漫产业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应提高文化竞争力 ‎ ‎②借鉴吸收国外各种文化,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 ‎ ‎③要立足实践,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进行文化创新 ‎ ‎④批判传统文化才是真正的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答案】9.A 10.D ‎【解析】‎ ‎【9题详解】‎ 根据题目的表述,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平均利润率持续强劲增长。这说明文化创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故A选项表述与题意相符。B、D选项与题意无关。C选项表述错误,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10题详解】‎ 怎样发展动漫产业,也就是怎样发展文化。其措施方面主要是应提高文化竞争力、立足实践,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进行文化创新。故①题肢③表述与题意相符。②应是借鉴吸收国外优秀文化,而不是各种文化。题肢④表述错误,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项。‎ ‎11.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第8期《求是》杂志上发表署名文章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引起了全社会广泛关注。文章强调文化文艺工作者要跳出“身边的小小的悲欢”,走进实践深处,观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人民、描绘人民、歌唱人民。这表明 ‎①文化创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②文化文艺工作者要在社会实践中去寻找创造的源泉 ‎③文化文艺工作者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④只有如实反映现实的文化文艺创作才有价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②: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文化文艺工作者要在社会实践中去寻找创造的源泉;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新的主体。要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力,必须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的道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①②正确。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新的主体。文化文艺工作者不是文化创造的主体。③错误。④:文化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故只有如实反映现实的文化文艺创作才有价值是错误的。④错误。故本题选A。‎ ‎12.面对渐行渐远的中国传统书法,教育部公布《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分年龄、分阶段修习硬笔和毛笔书法。让更多的孩子们用毛笔书写美丽的汉字。这是因为 A.汉字是世界文化的基本载体 B.汉字的使用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C.汉字是民族精神的火炬 D.汉字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见证 ‎【答案】D ‎【解析】A: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汉字不是世界文化的基本载体。A错误。B: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使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的使用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是错误的。B错误。C:文学艺术,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而不是汉字。C错误。D:作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是很有说服力的。D正确。故本题选D。‎ ‎13.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得益于它特有的包容性。对包容性理解正确的是 ‎①包容性使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 ‎②包容性使中华文化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积极成分 ‎③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实现中外文化的趋同 ‎④包容性是指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答案】D ‎【解析】①②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意义: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①②④正确。③‎ ‎: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文化具有民族性,有利于实现中外文化的发展而不是趋同。③错误。故本题选D。‎ ‎14.2019年5月,“中国旅游文化周”活动在“欧洲首都”布鲁塞尔成功举行。此活动以“美丽中国”为主题,旨在向欧洲观众展示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美丽的文明古国。这说明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 ‎②中华文化逐渐成为世界主流文化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 ‎④文化交流的目的就在于文化传播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点、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文化多样性、文化交流传播。①:我国举办“中国旅游文化周”等活动,活动以“美丽中国”为主题,旨在向欧洲观众展示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美丽的文明古国,这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①符合题意。‎ ‎②: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中华文化不是世界主流文化,②错误③:我国举办“中国旅游文化周”等活动,向欧洲观众展示中华文明古国,获得成功,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③符合题意。④:文化交流能够促进文化传播,但文化交流不仅仅是为了文化传播,其的目的在于促进促进文化的繁荣与发展,④错误。故本题选B。‎ ‎15.自古以来,总有一些呐喊,让人热血沸腾。吉鸿昌的“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宋哲元的“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李少石的“丹心已共河山碎,大义长争日月光”,陈毅的“五年碧血翻沧海,一片丹心照汉旗”,都是穿越历史的呐喊、热血写就的精神。这些呐喊、这种精神 ‎ ‎①体现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 ‎②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 ‎③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特征  ‎ ‎④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②④: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而这种精神不是文化的集中展、示集中表达。②④错误。①③‎ ‎: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维系着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吉鸿昌、宋哲元和陈毅的这种精神,体现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特征。①③正确。故本题选B。‎ ‎16.抗战英雄赵一曼诗云:誓志为人不为家,涉江渡海走天涯。男儿岂是全都好,女子缘何分外差。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这首诗反映 A.爱国主义始终具有共同的具体内涵 B.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救亡图强的精神支柱 C. 维护国家利益是人们共同的价值追求 D.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答案】B ‎【解析】A选项错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C选项错误,维护国家利益并没有成为人们共同的价值追求。D选项错误,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题目中抗战英雄赵一曼的这首诗反映了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救亡图强的精神支柱,B选项入选。‎ ‎17.近年来随着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国学迅速升温,从高等学府到市井民间,从大学国学院延伸至中小学。重视国学有利于 ‎①全面继承传统思想,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 ‎ ‎②形成良好的国学氛围,提升人文素养 ‎③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建设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 ‎④传承国学经典,实现文化的复古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①说法错误,传统思想具有精华也有糟粕,应该批判继承,而不是全面继承; ②符合题意,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重视国学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国学氛围,提升人文素养;③符合题意,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需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重视国学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建设民族共有精神家园;④说法错误,传承国学经典,但不能实现文化的复古。故选:B。‎ ‎18.近年来,我国的传媒在以娱乐为目的的文化传播中,存在着严重的低俗化倾向。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 A.现代科学技术提供的多样文化载体 B.大众传媒的发展 C.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 D.提倡大众文化的多样性 ‎【答案】C ‎【解析】C:文化严重的低俗化倾向,是令人忧虑的现象,原因是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市场经济条件下违规追求利益和传媒的商业性。C正确。ABD:材料反映的是文化令人忧虑的现象,追溯其原因,而不是“喜”的现象的原因。ABD与题无关。故本题选C。‎ ‎1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艺创作产生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同时,也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 A.提高眼力、拒绝污染 B.重义轻利、服务社会 C.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D.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艺创作也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加强管理、正确引导,C符合题意。A是个人的角度,不是政府的角度。B、D说法都不对。故本题答案选C。‎ ‎20.为实现乡风文明,克服婚丧嫁娶中存在的大操大办等陋习,政府倡导婚事新办、厚养薄葬。这一倡导是基于 ‎①腐朽文化会阻碍乡风文明建设 ‎②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正确引导 ‎③落后文化会污染社会文化环境 ‎④传统文化的发展要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B ‎【解析】婚丧嫁娶中存在的大操大办等陋习属于落后文化,落后文化会污染社会文化环境,题肢③说法正确,由此判断题肢①‎ 中“腐朽文化”的说法是错误的。为实现乡风文明,提出上述倡导,说明了传统文化的发展要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题肢④说法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对落后文化的改造,没有提现到文化产业的发展,题肢②排除。本题选择B选项。‎ 二、非选择题 ‎21.腹有诗书气自华,中华民族历来崇尚读书,尊崇书香门第。譬如苏秦悬梁刺股,匡衡凿壁偷光,更有孙康映雪、车胤囊萤、李密挂角等等,不胜枚举。可以说书香一直伴随着中华民族的成长与发展。而当今社会,读书之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却日渐成为一种奢望。远离了阅读,就远离了与思想的对话,很多好的思想和观念就无法入心、入脑,内化为能量。可以说,一个缺乏阅读精神和书香气息的社会,是功利、浮躁的社会,也是缺乏创新和活力的社会。营造全民阅读的社会氛围,用好氛围为书香社会添活力,让书香为社会存正气,为发展增底蕴,为时代聚精神。‎ 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建设书香社会。‎ ‎【答案】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建设书香社会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创造能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建设书香社会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发展的重大举措,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③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浓郁的书香社会,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 ‎【解析】本题以营造全民阅读的社会氛围为背景,设置试题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的作用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的能力。‎ 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建设书香社会。知识限定明确,属于中观考查。设问指向中的“建设书香社会”给考生提示,回答本题要用文化的作用知识等。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经济是基础,文化发展对经济发展又具有反作用;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将这些知识点整合梳理,简单结合材料,可以形成答案要点。‎ ‎22.2017年6月26日,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亮相京沪高铁,惊艳四座。中国高铁告别跟跑者历史,正式开启中国标准动车组时代。新车速度更快、寿命更长、空间更大、能耗更低、安全性更强,车厢内实现Wifi网络全覆盖,舒适度更高。据介绍,中国标准动车组整体设计以及车体、转向架、牵引、制动、网络等关键技术都是我国自主研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在高速动车组254项重要标准中,中国标准占84%。从“解放”型到“建设”型蒸汽机车,从“东风”型内燃机车到“韶山”型电力机车,从混血的“和谐号”动车组再到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兴号”动车组……中国铁路技术装备的新时代正大步流星走来。中国高铁这些年的改变,得益于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得益于“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一代代有工匠精神的人,奉献青春热血,才换来中国高铁技术的独有。从“博采众长”到“自力更生”,从追赶到引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标准,中国高铁走过了高效而辉煌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之路,成为代表中国制造新高度的名片。未来,中国高铁要走向世界,在国际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拥有更多的国际话语权,还需继续艰苦奋斗、不断创新。‎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中国高铁是如何实现自身发展的。‎ ‎【答案】①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一代代有工匠精神的人奉献青春热血,才换来中国高铁技术的独有。‎ ‎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从“解放”型到“建设”型蒸汽机车,从“东风”型内燃机车到“韶山”型电力机车,中国铁路技术装备的新时代正大步流星走来。‎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从混血的“和谐号”动车组再到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兴号”动车组,从“博采众长”到“自力更生”,中国高铁正式开启中国标准动车组时代。‎ ‎【解析】本题以中国高铁为话题,呈现了丰富的高铁方面的相关信息,设置材料及问题,考查学生关于文化创新知识,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设问为措施类。‎ 首先,需要文化创新的知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实现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需要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充分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新的主体。要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力,必须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再来分析材料,一代代有工匠精神的人奉献青春热血,才换来中国高铁技术的独有是立足于社会实践;从“解放”型到“建设”型蒸汽机车,从“东风”型内燃机车到“韶山”型电力机车,中国铁路技术装备的新时代正大步流星走来,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从混血的“和谐号”动车组再到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兴号”动车组,从“博采众长”到“自力更生”,中国高铁正式开启中国标准动车组时代,这是是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23.中阿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于2018年7月10日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携手推进新时代中阿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讲话,宣布中阿双方一致同意,建立全面合作、共同发展、面向未来的中阿战略伙伴关系。习近平强调,中方倡议共建“一带一路”,得到包括阿拉伯世界在内的国际社会广泛支持和积极参与。作为历史上丝路文明的重要参与者和缔造者之一,阿拉伯国家身处“一带一路”交汇地带,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天然合作伙伴。双方携手同行,把“一带一路”同地区实际结合起来,把集体行动同双边合作结合起来,把促进发展同维护和平结合起来,优势互补,合作共赢,造福地区人民和世界人民。“一带一路”建设全面带动中阿关系发展,中阿全方位合作进入新阶段。中方愿同阿方加强战略和行动对接,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共同做中东和平稳定的维护者、公平正义的捍卫者、共同发展的推动者、互学互鉴的好朋友。‎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中阿双方应如何加强文化交流、促进包容互鉴。‎ ‎【答案】①尊重文化多样性。中阿双方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②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中阿双方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③创新文化传播方式。通过商业贸易、教育等多种方式进行中阿双方文化交流,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④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文化交流、借鉴、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双方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对方文化的有益成果,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 ‎【解析】此题以中阿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为背景材料,考查《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 设问要求“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中阿双方应如何加强文化交流、促进包容互鉴。”属于措施类试题。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此题的知识范围为“文化生活”的知识,属宏观考查。然后结合材料中有关中阿文化交流的相关信息分别从尊重文化多样性;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文化传播的途径与手段;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即可。‎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10月,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全面启动,这是中央电视台最重要的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在过去16年中,‎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始终坚持媒体推介与群众参与相结合,宣传先进模范人物的有益经验,成为新闻媒体传播主流思想价值的知名品牌。在推出的100多位感动中国人物中,既有为中华民族作出巨大贡献的杰出人士,也有来自民间的优秀人物、光彩耀人的明星,集中展示了我国的“精神脊梁”,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秀品质,集中诠释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真情与挚爱,集中反映了新时期人民群众昂扬向上的精神追求,他们的感人事迹给予观众以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 结合材料,运用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是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 ‎【答案】①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做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始终坚持媒体推介与群众参与相结合,宣传先进模范人物的有益经验,成为新闻媒体传播主流思想价值的知名品牌,向全国观众推出了100多位感动中国人物,使中华民族精神得到传播和弘扬。‎ ‎②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即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作用。《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集中展示了我国的“精神脊梁”,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③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秀品质,有利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集中反映了新时期人民群众昂扬向上的精神追求,使民族精神日益丰富和发展。‎ ‎【解析】本题以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评选》活动为背景话题,从文化生活中华民族精神角度分析此项活动是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要审设问,本题知识限定明确,民族精神,题目类型措施类,问题指向说明《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是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进一步解读设问和材料,关于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教材有明确的理论表述,且本题材料都有明确信息落脚,本题需要做的工作就是一一对应教材理论与材料信息。具体来讲,年度人物评选坚持媒体推介与群众参与相结合,体现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材料中年度人物展示正能量,体现发挥“主心骨”的作用;材料中年度人物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秀品质,对应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材料中年度人物反映新时期人民群众昂扬向上的精神追求,对应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