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文)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文) 解析版

北重三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第一部选择题(30小题,共60分)‎ ‎1.哲学代表了人类内心深处的一种渴望,一种试图超越平凡的现实生活的渴望,一种试图解答那些凭借人类现有思维能力还不能解决问题的渴望,一种试图求得真善美获取智慧接近真理的渴望。这种渴望其实植根于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不管他是否懂哲学。这段话告诉我们 A. 哲学源于人的内心深处对超越平凡的强烈渴望 B. 哲学产生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C. 每个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解答世界奥秘的哲学 D. 哲学更关注梦想和未来而与现实生活保持距离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这段话告诉我们哲学产生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B项符合题意;哲学源于社会实践而不是人的内心深处,A项说法错误;每个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世界观,而不是都拥有解答世界奥秘的哲学,C项说法错误;哲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哲学,D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 ‎【点睛】在生活和实践中,人们会自觉地不自觉地思考世界,思考周围的人和事,并用自己在思考中形成的观念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在这些思考中,会触及这样或那样的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在这一意义上,哲学源于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而反思性是哲学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 ‎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 可知性 B. 客观存在性 C. 斗争性 D. 客观实在性 ‎【答案】D ‎【解析】‎ 此题考查对物质的特性的认识。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D正确。A、B、C 都不是物质的特性。‎ ‎3.第二十四届世界哲学大会将于2018年由中国承办,这是中国首次获得世界哲学大会的承办权。哲学具有无限关怀和终极追问的特点,总揽一切,综括一般,仰观宇宙之无穷,俯究万物之运动。这段话表明 ‎①哲学研究对象即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一般本质和规律 ‎②哲学从一般规律中概括和总结出各种特殊规律 ‎③哲学是一门包罗万象、囊括万物的综合性科学 ‎④哲学把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中“哲学总揽一切,综括一般,仰观宇宙之无穷,俯究万物之运动”这表明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一般本质和规律,故①④符合题意,可以入选;②说法错误,哲学从各种特殊规律中概括和总结出一般规律,排除;③说法错误,哲学不是一门包罗万象、囊括万物的综合性科学,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哲学的任务 ‎4.‎2018年4月9日,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召开,会议指出,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亟待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贡献、思想引领和实践创新。重视发挥哲学的作用,是因为(  )‎ ‎①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②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前进 ‎③哲学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能 ‎④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 重视发挥哲学的作用,是因为哲学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能,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③④符合题意;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①说法错误;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前进,②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 ‎【点睛】哲学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能:‎ ‎(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等于哲学。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2)哲学又是方法论。‎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人们关于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点是世界观,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5.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人们往往是按照自己对周围世界和人生的理解来做事做人。这反映了(  )‎ ‎①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②人人都有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③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④世界观与方法论是紧密联系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人们往往是按照自己对周围世界和人生的理解来做事做人,这反映了世界观与方法论是紧密联系的,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方法论,①④项符合题意;人人都有世界观,但一般人的世界观是不系统的,不能上升到理论的高度,②项说法错误;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 ‎【点睛】一般人的世界观是自发的、零碎的,并不成系统,上升不到理论高度,而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因此我们既要反对把哲学简单化,把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当作哲学学说,也反对把哲学神秘化,认为哲学只是哲学家的事情。‎ ‎6.重视哲学思维、善用哲学方法,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鲜明特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领导干部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综合决策能力、驾驭全局能力,团结带领人民不断书写改革开放历史新篇章。下列关于哲学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②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哲学可以代替具体科学 ‎③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④哲学是人类社会知识的简单相加 A. ②③ B. ①③ C. ①④ D. ①②‎ ‎【答案】B ‎【解析】‎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的更好的艺术,①③项符合题意;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哲学并非“科学之科学”,也不是人类社会知识的简单相加,而是一种高度的抽象,②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 ‎【点睛】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不是人人都是哲学家。‎ ‎7.中央电视台的《挑战不可能》节目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顶尖选手,这些选手挑战了体能、技艺、脑力等人类“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选手在挑战“不可能”的同时,展现出“挑战自我”和“认识自我”。这启示我们 ‎ ‎①人有时可以摆脱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 ‎②人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创造条件来实现目标 ‎③唯意志主义并未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 ‎④可以在意识指导下通过实践挖掘人生理潜能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②‎ ‎【答案】C ‎【解析】‎ ‎【详解】‎ ‎①选项“摆脱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的表述错误。③选项错误,唯意志主义就是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该节目中,选手挑战了体能、技艺、脑力等人类“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说明了人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创造条件来实现目标,②正确。选手在挑战“不可能”的同时,展现出“挑战自我”和“认识自我”,说明了可以在意识指导下通过实践挖掘人的生理潜能,④正确。选C。‎ ‎【点睛】解答组合型选择题一般采用:“排除法”和“比较法”:‎ ‎1.运用“排除法”缩小范围 ‎ 在认真审读背景材料、题干,明确题干要求指向的基础上,从最容易发现的错误(或正确)题肢入手,先确定其中明显错误的观点或明显正确的观点,然后将含有明显错误观点的题肢或不含有明显正确观点的题肢,从备选题肢中排除以缩小范围。 ‎ ‎2.运用“对比法”对其余题肢进行比较,确定正确选项 在初步排除缩小范围后,便可以确定剩余题肢中的“相同”的选项为正确题肢,一般不必费心去分析,只需对“相异”的选项进行比较、分析和判断,看哪些更符合题意,以最终确定答案。‎ ‎8.“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这种观点属于 A. 不可知论 B. 可知论 C. 唯物主义 D. 唯心主义 ‎【答案】B ‎【解析】‎ 题目中的这种观点认为世界上的事物是可以被认识的,是一种可知论的观点,B项正确。排除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二者争论的焦点是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故排除C、D。‎ ‎9.俗话说:“人闲百病生。”医学研究表明,适度紧张有益于健康激素的分泌,这种激素能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抵御外界的不良刺激和疾病的侵袭。这说明( )‎ A.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控制作用 B. 没有人脑就不可能有人类意识的产生 C.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变化之中 D. 物质是能够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中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这一知识点,要注意意识对人体生理调节活动具有促进作用的说法是不准确的,正确的说法是正确的意识对人体生理调节活动具有促进作用。“紧张”是一种心理反映,属于意识范畴,适度的紧张有益于健康激素的分泌,能增强身体的免疫力,这说明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控制作用,A适合题意;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或物质基础,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B说法正确但不适合题意;C、D说法均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点睛】不能把人脑说成大脑,动物也有大脑,动物的大脑不会产生意识。电脑也不能产生意识,“电脑思维”只是对人脑思维功能和思维信息过程的模拟,“电脑思维”不是本来意义上的人的思维,电脑不能产生意识,思维、意识只是人脑才有的机能。‎ ‎10. 你最好接受自己的长相。你是骆驼,就不要去唱苍鹰的歌,骆驼照样充满魅力。‎ 这段话是一( )‎ A. 唯物主义命题 B. 唯心主义命题 C. 悲观主义命题 D. 教条主义命题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题干中你最好接受自己的长相,说明接受现实,承认物质是本原,是唯物主义命题,A正确。B.C.D均不符合题意。本题正确答案选A。‎ 考点:本题考查唯物主义观点。‎ ‎11.天宫一号“熔”归故里,未发现对地面造成损害。‎2018年4月2日8:15左右,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已再入大气层,再入落区位于南太平洋中部区域。“我们能够通过地面操控系统精确的测量出天宫一号的运行轨迹,通过计算机,准确预测它的再入速度和再入角等信息。”中国科研工作者的预测得到了证实。这说明 ‎①世界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②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科研成功的重要条件 ‎④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联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哲学基本问题、意识的作用。我们能够通过地面操控系统精确的测量出天宫一号的运行轨迹,通过计算机,准确预测它的再入速度和再入角等信息。”这说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科研成功的重要条件,③正确且符合题意;中国科研工作者的预测得到了证实,这说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②正确且符合题意;①正确但在材料中未涉及,排除;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④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 ‎12.英国哲学家休谟认为:一切外部的事物都是人的主观经验的产物。下列观点与其相一致的是()‎ A. 天地之变,阴阳之化 B. 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 C. 理生万物,理主动静 D.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答案】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主观唯心主义。“一切外部的事物都是人的主观经验的产物”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是把人的主观精神当成世界的本原,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符合题意;A观点属于唯物主义观点,C,D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均与题意不符。故选B。‎ ‎【点睛】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13.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A. 文艺复兴 B. 法国启蒙运动 C. 空想社会运动 D. 德国古典哲学 ‎【答案】D ‎【解析】‎ ‎【详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其中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D 正确且符合题意;其它选项都不符合题意,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点睛】本题属于直接考查知识型选择题,此类题主要是对教材知识进行直接考查,侧重于考查考生识记和理解知识的能力。考查的范围广,形式灵活,可以依托一定的材料进行考查,也可以脱离材料直接考查。解答此类题目,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平时要牢牢掌握教材知识,对教材的基本概念、原理、关系、意义等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另外,还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总结。‎ ‎14.恩格斯指出,“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背弃实践而“移情别恋”的学问根本就称不上是真正的哲学。材料说明(  )‎ ‎①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②真正的哲学要把握自己所处时代的脉搏 ‎③真正的哲学应总结和概括时代的实践经验 ‎④真正的哲学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哲学与时代精神。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为本题主要考查点,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哲学不一定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①说法错误,排除;题干中,“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背弃实践而“移情别恋”的学问根本就称不上是真正的哲学。这一论断强调了哲学与时代实践的关系,说明真正的哲学要把握自己所处时代的脉搏,真正的哲学应总结和概括时代的实践经验,故②③正确;④表述错误,应该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排除。故选C。‎ ‎15.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基于“新时代”的判断,也应该有“新理论”。过去五年,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表明(  )‎ ‎①真正的思想和理论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是实践的最终目的 ‎③认识都是一种圆圈式循环运动,是永无止境的 ‎④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并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②错误;认识是永无止境的,但认识并不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而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③错误。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 ‎16. 恩格斯指出,不管自然科学家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他们还得受哲学的支配。问题只在于他们是愿意受某种坏的时髦哲学的支配,还是愿意受一种建立在通晓思维的历史和成就的基础上的理论思维的支配。材料说明( )‎ ‎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③科研活动都是自觉地在某种世界观的指导下进行的 ‎④应该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科学研究活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不管自然科学家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他们还得受哲学的支配”这说明了哲学对自然科学的作用,并没有强调具体科学对哲学的作用,①不选;“不管自然科学家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他们还得受哲学的支配”这说明了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也说明要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科学研究活动,②④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科研活动都是自觉地在某种世界观的指导下进行的,③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D。‎ ‎【点睛】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家的研究活动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某种世界观的指导下进行的。‎ ‎17.近年来,关于高考英语改革的呼声此起彼伏,每年全国“两会”关于英语教育改革的声音亦不绝于耳。北京、江苏高考英语改革方案一经向社会公开,就成为了社会各界争论的焦点,专家、教师、家长、学生等各抒己见,莫衷一是。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 ‎①不同认识主体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总是不同的 ‎②真理在不断被推翻中实现发展 ‎③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要一个过程 ‎④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高考英语改革方案一经向社会公开,就成为了社会各界争论的焦点、专家、教师、家长、学生等各抒己见,莫衷一是说明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尚未形成统一意见,这是因为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要一个过程,③④符合题意;①说法过于绝对;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②表述不科学且与题意无关;故本题答案选D。‎ 考点:认识具有反复性 ‎18.鉴于“九一八”事变后的十四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2017年1月,教育部要求将中小学教材中的“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这一改变对于全面认识“九一八”事变的历史地位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抗战史”教材修订表明 A. 历史教育应基于历史事实的客观性,努力做到趋向真实历史 B. 历史教育具有自觉选择性,人们可以根据需要重新解读历史 C. 认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人们对历史的认知不必受制于历史事实 D. 认识是反复的和无限的,人们对历史真理的探寻是循环往复的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物质决定意识。鉴于“九一八”事变后的十四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2017年1月,教育部要求将中小学教材中的“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抗战史”教材修订表明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历史教育应基于历史事实的客观性,努力做到趋向真实历史,A 正确且符合题意;历史教育具有自觉选择性,但并不意味着人们可以根据需要重新解读历史,而是根据历史史实来书写历史,B错误;认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人们对历史的认知要尊重历史原貌,C错误;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D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 ‎19.求真务实不能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彼时的“真”不能代表此时的“真”,彼时的“实”不能代表此时的“实”。其中蕴涵的哲理是 A. 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 B. 事物运动的方式是永恒不变的 C. 真与假、虚与实是交织在一起的 D. 事物的运动变化是不可捉摸的 ‎【答案】A ‎【解析】‎ 彼时的“真”不能代表此时的“真”,彼时的“实”不能代表此时的“实”是说事物是绝对运动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因此它蕴涵的哲理是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A项正确;事物的运动方式是可以变化的,不是永恒不变的,B项错误;“真与假、虚与实是交织在一起的”不属于哲理,C项不选;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不是不可捉摸的,D项不选。‎ ‎20.漫画《等地心引力发挥作用》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 割裂了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B. 忽视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 C. 夸大了意识在改造客观世界中的能动作用 D. 否认了规律及其发生作用的条件是客观的 ‎【答案】A ‎【解析】‎ ‎【详解】漫画《等地心引力发挥作用》反映了消极等待,不思进取的思想和作风,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割裂了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A符合题意;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B说法错误;漫画否认意识在改造客观世界中的能动作用,C说法错误;漫画否认了主观能动性在改造客观世界中的作用,不体现规律及其发生作用的条件是客观的,D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 ‎【点睛】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愈深刻、全面,主观能动性愈充分地发挥。如果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它的惩罚。 ‎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因为客观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要正确地认识必须通过实践,依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利用客观规律改造世界。 ‎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的。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有机统一起来。‎ ‎21.唐诗宋词元曲是千年绝唱,但也只是千年绝唱,而不是合唱,绝大多数人被空间所隔离,直至终老,也难得声气相通。他们难以想象“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自然也不需要太花心思去构建话语规则、规范交流秩序。这旨在说明(  )‎ ‎①思维归根到底是由存在决定的 ‎②观念中的矛盾的解决取决于思维的发展 ‎③观念中的东西必须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 ‎④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应具有预见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唐诗宋词元曲受到当时条件的制约,难以声气相通,这旨在说明思维归根到底是由存在决定的,①正确;矛盾的解决并不取决于思维的发展,②说法错误;“他们难以想象‘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这说明观念中的东西必须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③正确;材料并不是要说明主体对客观的认识应具有预见性,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择A。‎ ‎22.‎ ‎“人间随处有诗意,千年至美莫如诗”。诗词之美,美在意境,贵在意境。诗词的意境,是指诗词的意(情意、思想内容)和象(景象、画面)的结合,“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诗词的意境是诗人大脑创造性思维的结果和产物 ‎②诗人通过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如实地反映客观景象 ‎③诗词的意境是诗人通过能动地再现自然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寓情于景 ‎④诗词的意境是艺术家自身主体意识的表现形式,是实现艺术创作意图的重要载体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①说法错误,意境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而非人脑的产物;艺术并非一定如实地反映客观存在,②不选;诗词的意境是诗人通过能动地再现自然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寓情于景,③正确;诗词的意境是艺术家自身主体意识的表现形式,是实现艺术创作意图的重要载体,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择B。‎ ‎23.‎2018年2月2日,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张衡一号”发射升空。专家表示,该卫星能获取全球地磁场和电离层环境及其变化信息,支撑构建全球地磁场和电离层模型,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地震孕育发展规律。但这颗卫星仍然不能直接预测预报地震。由此可见(  )‎ ‎①实践活动受到事物属性和客观规律的制约 ‎②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推动认识的不断发展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掌握地震发生的规律 ‎④突破规律的束缚需要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该卫星能获取全球地磁场和电离层环境及其变化信息,支撑构建全球地磁场和电离层模型,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地震孕育发展规律,表明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推动认识的不断发展,故②符合题意;但这颗卫星仍然不能直接预测预报地震表明实践活动受到事物属性和客观规律的制约,故①符合题意;③错误,说法太绝对;④错误,规律具有客观性,不能突破规律,必须尊重规律。故本题答案为A。‎ ‎【点睛】‎ 把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需要注意三点:(1)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从而推动认识发展; (2)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3)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类的认识能力。‎ ‎24.对技术乐观派而言,人工智能的意义在于为发展更新了“发动机”,将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在另一部分人看来,人工智能或许是一个随时可能“张开獠牙”的影子。正如霍金所言,“人类由于受到缓慢的生物进化的限制,无法与机器竞争,并会被取代。全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导致人类的终结”。对人工智能不同的观点表明(  )‎ ‎①认识过程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②经过实践检验的认识才是真理 ‎③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会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④对事物的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推翻和超越已确定的真理的过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对人工智能不同的观点表明认识过程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会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故选项①③符合题意;选项②说法错误,经过实践检验的认识未必就是真理,排除;选项④说法错误,真理是正确的认识,它会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入和完善,而不是被推翻,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25.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  )‎ A. 社会历史性 B. 条件性 C. 正确性 D. 客观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均不是真理的基本属性,不合题意。答案选D。‎ ‎26.‎2017年11月30日,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团队宣布,卫星在轨运行的前530天共采集了约28亿颗高能宇宙射线,并在其中测量到电子宇宙射线的一处异常波动,这为暗物质粒子的存在提供了新证据。这蕴含的哲理是(  )‎ ‎①新的认识工具和手段推动了认识的发展 ‎②认识在超越历史的过程中向前发展 ‎③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直接现实性 ‎④科学实验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能动性活动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的探测成果,为暗物质粒子的存在提供了新证据。这体现了科学实验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能动性活动,新的认识工具和手段推动了认识的发展,①④符合题意;认识要受到历史条件的制约,不能超越历史的过程,②说法错误;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但没有直接现实性,实践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③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 ‎【点睛】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实践中不断产生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从而推动认识不断深化。‎ ‎27.‎2016年9月25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在贵州省平塘县落成启用。‎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被誉为“中国天眼”,它的落成启用,对我国在科学前沿实现重大原创突破、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天眼”对人类认识的作用在于(  )‎ ‎①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能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 ‎②丰富了检验科技认识正确与否的手段和途径 ‎③实践水平的提高使得认识能力得以逐步提高 ‎④提高人的判断和推理能力从而推动实践发展。‎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中国天眼”的落成启用,对我国在科学前沿实现重大原创突破、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表明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从而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也体现了实践的发展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②④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28.2016年我国的“二十四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二十四节气”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它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四节气”(  )‎ ‎①来自于实践,体现了人类特殊的能动性 ‎②具有科学性,表明思维能正确的反映存在 ‎③作为自然规律,支配着自然界的变化发展 ‎④对人的生产生活有指导作用,因而是真理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二十四节气”来自于实践,体现了人类特殊的能动性,具有科学性,表明思维能正确的反映存在,①②符合题意;“二十四节气”是合乎规律的认识,不是自然规律,③说法错误;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对人的生产生活有指导作用认识不等于就是真理,④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 ‎【点睛】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 ‎(1)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2)特点: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实践的基本要素有:实践的主体、实践的手段、实践的对象,它们都是客观的。‎ ‎ ②实践具有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社会性:实践不是单人的孤立的活动,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历史性: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 ‎29.‎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把社会主要矛盾概括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变化(  )‎ ‎①表明真理是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体现了意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 ‎③指导我们在复杂事物中找到发展的正确方向 ‎④对我们认识事物的性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这一变化表明真理是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能够指导我们在复杂事物中找到发展的正确方向,①③符合题意;正确意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错误意识阻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②说法错误;事物的性质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这一变化不涉及事物的性质,④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 ‎【点睛】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 方法论:要坚持重点,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决好主要矛盾。‎ ‎(2)原理内容: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不忽视对次要矛盾的解决,要统筹兼顾。‎ 反对:既要反对办事情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又要反对只抓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的“单打一”。‎ ‎30.“感冒了?多喝点水吧。”在生活中,当我们不小心伤风感冒时,总是会听到医生给出这样的建议。但澳大利亚的医学家们近日推出,对于某些特定的呼吸道疾病来说,多喝水甚至会对身体有害。这说明(  )‎ ‎①医学家和患者对真理的认识是不同的 ‎②真理与谬误的界限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③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特定的条件和范围 ‎④真理与谬误是相伴而行,相互转化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真理的特点。上述材料说明真理与谬误的界限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特定的条件和范围,②③符合题意入选;上述材料没有体现“医学家和患者对真理的认识是不同的”,①不符合题意排除;④不符合题意排除。本题答案选C。‎ 考点:真理的特点 第二部分主观题(共4小题,共40分)‎ ‎31.面对“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需求,我们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一以贯之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同时,新发展理念是针对我国面临的新发展形势、为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而提出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新的发展理念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真谛,即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因此,新发展理念一经提出,就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大力支持,必将通过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创造新的人间奇迹。‎ 结合材料,分析我党提出新发展理念的唯物论依据。‎ ‎【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新的发展理念是针对我国面临的新发展形势、为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而提出的;②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尊重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新的发展理念是遵循经济规律、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要求;③意识对客观事物发展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发展,新发展理念必将通过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创造新的人间奇迹。‎ ‎【解析】‎ 本题以“十三五”时期我国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和所学唯物论的知识,分析我党提出新发展理念的依据。‎ 解读本题首先要求考生对材料中我党提出新发展理念要进行充分解读,从中提取出关键性的信息,然后在用所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作答。即首先,从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角度,说明这个理念是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出发而提出的。其次,可以从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角度说明新的发展理念是遵循经济规律、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要求;最后,可以从意识的作用的角度,说明该理念会促进客观事物发展即可。‎ ‎32.为更好地促进新经济发展,国家发改委组织调研组于‎2018年4月13日赴深圳市开展了系列调研活动。在深圳期间,调研组分别召开了深圳市有关部门、科研院所和企业座谈会,赴华为公司等企业和园区进行实地考察。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认真听取有关方面对国家加快培育新经济的意见和建议,深化了对发展新经济的认识。‎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知识,对国家发改委的做法加以说明。‎ ‎【答案】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国家发改委通过实地调研获得了对新经济发展的认识。‎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国家发改委通过调研发现新问题,推动了认识的深化。‎ ‎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国家发改委通过调研,深化了对发展新经济的认识,目的是推动新经济发展。‎ ‎【解析】‎ 本题以国家发改委在深圳的调研活动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个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 回答本题,考生可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国家发改委通过实地调研获得了对新经济发展的认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国家发改委通过调研推动了认识的深化;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国家发改委通过调研深化了对发展新经济的认识,目的是推动新经济发展等角度加以分析说明。‎ ‎【点睛】“实践是认识来源”强调的是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强调的是认识的动态发展是由历史推动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强调的是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强调的是认识要回到实践中去,服务于实践。‎ ‎33.‎ ‎《中国诗词大会》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一档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的大型文化类演播室益智竞赛节目。入选节目的所有诗词题目几乎全部出自中小学课本,涵盖豪放、婉约、田园、边塞、咏物、咏怀、咏史等各个类别,聚焦忠孝、仁义、爱国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题,带领观众在“熟悉的陌生题”中领会中华诗词文化精髓,透过诗词之美传承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节目创作组通过“沙画猜诗”、“飞花令”、“评委解读”等创新环节,挖掘深埋于每个中国人心中的传统文化基因,用国人耳熟能详、打动人心的诗词,带领老百姓完成了一次跨越千年、沟通古今的精神之旅,激起了人民群众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诗词大会选手展现出的是中华民族谦谦君子、挥洒谈笑的气度与风貌。当有选手屡败屡战再度出现在舞台上说出“只为挑战自己、战胜自我”的时候,有选手得知母亲住院毅然放弃比赛回家陪伴的时候,有选手从诗词中获得力量与病魔抗争的时候……他们的知行合一践行了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品格与修养,彰显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与妙义。节目还大力创新“技术手段+艺术表达”的表现形式,力求做到宏大主题微观表达,抽象主题具象展示。节目还全程运用移动端推动节目多屏传播,吸引观众与场上选手通过移动端同步答题,力争打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节目开播以后收视率一路飚升,受到一致好评,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 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知识说明《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对传承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 ‎【答案】①意识具有目的性,人们在行动之前总是有一定的目的性。《中国诗词大会>能促使观众在“熟悉的陌生题”中领会中华诗词文化精髓,透过诗词之美,传承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节目组在中华众多诗词中选择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联的诗词,通过节目和技术上的创新,带领观众领会中华诗词文化精髓,透过诗词之美,传承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意识活动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中国诗词大会》对于我国文化强国建设、提高我国文化竞争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推动作用。‎ ‎④意识活动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的成功,激起了人民群众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有利于推进我国先进文化建设。‎ ‎【解析】‎ ‎【详解】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说明《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对传承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 从材料可以看出,《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组在中华众多诗词中选择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联的诗词,能促使观众在“熟悉的陌生题”中领会中华诗词文化精髓,透过诗词之美,传承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的成功,激起了人民群众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对于我国文化强国建设、提高我国文化竞争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推动作用。可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从意识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意识活动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活动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等方面,说明《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对传承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 ‎【点睛】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时,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不同于动物无目的的本能的活动。‎ ‎(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 ‎(3)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 ‎(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过程,又对生理过程有着能动的反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34.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的“二十四节气”两千多年来对于我国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有专家却认为:“在21世纪今天,二十四节气指导农业生产的作用已经微乎其微,这不仅仅是因为有了更为科学的现代气象预报技术,还因为,二十四节气的出现最早是服务于黄河中下游的农业生产,也就是说,它的应用首先就受到了地理的限制。”‎ 请运用真理的相关知识说明专家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答案】①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随着农业生产状况的变化,指导农业生产的正确认识也要与时俱进。 ‎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二十四节气也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受到地理条件限制,适合指导黄河中下游的农业生产。③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我们应该随历史条件以及气候、环境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把对指导农业生产的真理性认识不断向前推移。④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推动真理的发展。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人类有了更为科学的现代气象预报技术,有利于弥补二十四节气应用时的地理局限性,对农业生产更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 (③④可作为替换答案。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实践申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 本题要求运用真理的相关知识说明专家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21世纪今天,二十四节气指导农业生产的作用已经微乎其微说明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要与时俱进;它的应用首先就受到了地理的限制说明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我们应该随历史条件以及气候、环境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把对指导农业生产的真理性认识不断向前推移。‎ ‎ 【点睛】评析类主观题解题方法 1.题型特点 评析类主观题,一般是以现实热点问题为材料创设情境,结合材料提出观点,让学生对试题提出的观点进行评论和分析。这类试题由于能够比较好地考查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因而备受高考命题者青睐,课标卷、福建文综卷、浙江文综卷几乎每年都有一道评析类主观题,山东文综卷、江苏单科卷也经常以评析题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查。 2.解题方法 评析类主观题一般有两种形式。 (1)结合材料提出一个正误混杂或者片面的观点,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提出的观点进行评析。解答此类试题一般分三步:第一步,说明观点正确之处、合理之处是什么,或在什么条件下是正确的,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正确,或为什么要那样做;第二步,说明观点错误之处、不足之处是什么,或在什么条件下是错误的,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错误,或还要怎么做;第三,总结概括,从整体、全局高度对观点进行总结,指出应该怎样做,或应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 ‎ ‎(2)结合材料提出一个观点,让学生表态,是赞同还是反对,并说明赞同或反对的理由;或结合材料提出两个不同甚至对立的观点,让学生表态,赞同哪一个观点,并说明理由。课标卷一般以这种形式出现。解答此类试题一般分两步:第一步,表态,指出对观点是赞同还是反对,或赞同试题中两个观点中的哪一个观点。第二步,说明理由,这是回答这一类试题的关键。这一步要注意两点:第一,对题中观点既可以赞同,也可以反对,对题中的两个观点,既可以赞同这一个观点,也可以赞同那一个观点,但论点和论据一定要统一,论据一定要能说明观点,这是能否得分的关键;第二,理由、论据要充分、要全面,要注意运用发散思维,在试题限定的知识范围内,从多角度、多方面进行分析,这是能否得高分的关键。‎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