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2019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的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每题2分,25个小题,共50分)。‎ ‎1. 毛泽东同志曾说,“马克思主义有几门学问,但基础的东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东西没有学通,我们就没有共同的语言,没有共同的方法”这就是说( )‎ ‎①哲学是高度概括的科学  ②哲学揭示的是整个世界的共同本质和规律 ‎ ‎③哲学是具体科学研究的基础  ④哲学对具体科学具有方法论的指导作用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具体科学知识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则对其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本题强调哲学对具体科学的作用,②④适合题意,③是错误的;哲学不一定是科学,排除①;故本题答案选C。‎ ‎【点睛】在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问题上,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是认为哲学无用,可以不要哲学的“取消论”;二是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代替论”。把哲学看作是“科学之科学”,这种“哲学万能论”是十分有害的。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并不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2. 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 )‎ ‎①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 ‎②自然界由数目不同、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 ‎③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 ‎④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A. ③→④→② B. ①→③→④ C. ③→②→④ D. ②→①→③‎ ‎【答案】C ‎【解析】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第一,意识第二,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唯物主义经历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三种形态。①客观唯心主义,与题意不符,排除;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③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④是辩证唯物主义;故正确传导顺序是③→②→④,本题答案选C。‎ - 15 -‎ ‎3. 继“中国天眼”(FAST)首次发现脉冲星,10月16日晚22时,人类第一次直接探测到来自双中子星合并的引力波,它验证了爱因斯坦百年预言,为人类探索宇宙配上“耳朵”。这表明( )‎ ‎①思维能穷尽对世界的认识 ②意识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 ‎③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④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人类第一次直接探测到来自双中子星合并的引力波,它验证了爱因斯坦百年预言,为人类探索宇宙配上“耳朵”。这表明我们的思维能正确的认识存在,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③④适合题意;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通过意识这一“思维的眼睛”,人类可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①是错误的;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但不一定是正确的,②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D。‎ ‎4.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项王使卒三万人从,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从杜南人蚀中。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八月,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还,袭雍王章邯。邯迎击汉陈仓,雍兵败。”“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启示人们( )‎ ‎①观念创新能够促进事物价值的转换与创造 ‎②善于突破事物的表面联系,把握其本质联系 ‎③把握复杂事物的本质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④要投身实践,不断提高直觉事物本质的能力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联系的多样性。联系是多样的,有现象联系有本质联系,有偶然联系有必然联系。“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启示人们善于突破事物的表面联系,把握其本质联系,同时体现了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选C;①错误,因为事物价值的转换与创造要通过实践;④不选, 因为事物的本质不是靠直觉获得的。‎ ‎5. 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讲,就是要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某地在实践中对二者关系的认识经过了三个阶段:一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二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保住绿水青山;三是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这一认识过程进一步证实了( ) ‎ ‎①认识受认识对象本质和属性暴露程度的制约 - 15 -‎ ‎②认识的不断完善决定着实践的不断深化 ‎ ‎③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继承和超越已有认识成果的过程 ‎ ‎④认识的发展具有与认识主体无关的客观规律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题中“某地在实践中对这“两座山”关系的认识经过了三个阶段”,这体现了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达到了更高境界,①③符合题意;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②是错误的;④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6. 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推进,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说明( )‎ ‎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②认识是客观与主观具体历史的统一 ‎③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④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具体性和条件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推进,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说明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①③适合题意;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是错误的;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④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B。‎ ‎7. 丹麦物理学家雅各布•博尔不小心打碎了一个花瓶,他细心地收集起满地的碎片,按重贵的数量级分类,由此发现不同的重量级间表现为统一的倍数关系,于是“碎花瓶理论”产生了,并在恢复文物、陨石等不知原貌物体的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碎花瓶理论”之所以具有上述作用,是因为该理论( )‎ ‎①正确揭示了物体破碎的规律,可以指导相关实践活动正确开展 ‎②来源于人类的思维,凝聚了人类的脑力劳动 ‎③找到了物体碎片之间关系的共性,对分析具体物体碎片关系具有指导作用 ‎④经过了实践的检验,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 15 -‎ ‎【解析】题目中,丹麦物理学家雅各布•博尔发现了不同的重量级间表现为统一的倍数关系,从而产生了“碎花瓶理论”,并在恢复文物、陨石等不知原貌物体的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是因为该理论正确揭示了物体破碎的规律,可以指导相关实践活动正确开展,找到了物体碎片之间关系的共性,对分析具体物体碎片关系具有指导作用;故①③入选。②选项错误,来源于人们的实践活动。④选项错误,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选B。‎ ‎8. 抗日战争是以8年算还是以14年算,一直是历史学者讨论的热点问题。2011年,(人民日报》 提出了“14年抗日战争”的概念。2017年,教育部要求将教材中8年抗战一律改为14年抗战, 以全面反映日本侵华罪行。这一修改说明( )‎ ‎①历史教材具有主观性和随意性 ②认识活动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③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统一的 ④认识进步就是彻底否定的过程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题目中,2011年,(人民日报》 提出了“14年抗日战争”的概念。2017年,教育部要求将教材中8年抗战一律改为14年抗战, 以全面反映日本侵华罪行。这一修改说明认识活动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统一的;故②③入选。①选项表述明显错误,排除。④选项错误,认识进步是辩证否定的过程。选C。‎ ‎9. 2017年8月9日,中国科学院宣布“量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提前并圆满实现全部三大既定科学目标,为我国在未来继续引领倾世界量子通信技术发展和空间尺度量子物理基本问题检验前沿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与技术基础。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 ‎①意识可以直接创造自然界没有的物质 ②科学实验的目的在于认识客观世界 ‎③实践水平随着技术条件的改善而提高 ④认识工具的进步推动认识的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中国科学院宣布“量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提前并圆满实现全部三大既定科学目标,为我国在未来继续引领倾世界量子通信技术发展和空间尺度量子物理基本问题检验前沿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与技术基础。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的新问题、产生的新要求,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③④适合题意;意识必须通过实践创造自然界没有的物质,①错误;科学实验的目的在于改造客观世界,②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 - 15 -‎ ‎10. 红军长征之初,队伍还十分弱小,而病榻上的鲁迅却坚信,这是九死一生的红色种子,就是“民族的脊梁”。鲁迅先生如此坚信的理由,从哲学上看是因为( )‎ ‎①新出现的事物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②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③理想和信念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④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必然经历曲折的过程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答案】C ‎【解析】红军长征之初,队伍还十分弱小,而病榻上的鲁迅却坚信,这是九死一生的红色种子,就是“民族的脊梁”。鲁迅先生如此坚信的理由,从哲学上看是因为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必然经历曲折的过程,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②④适合题意;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是新事物,①错误;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③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 ‎【点睛】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着的,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唯物辩证法的发展概念揭示了万事万物的各种运动变化所包含的前进性和上升的趋向性。即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进步的变化才是发展。‎ ‎11. 目前,中国共产党有8800多万党员,对于13亿多人口来说,还是少数;有几十万处级以上干部,是更少数;高级干部不过几千人,是极少数。因此,办好中国的事情要抓好这些“关键少数”。这是因为,抓好“关键少数”( )‎ ‎①就是抓住了主流 ②有利于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③就是抓住了重点 ④重视了少数人对历史发展的决定作用 A. ②③ B. ①②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A ‎12. 1485年,英国国王理查三世的军队准备与里奇蒙德伯爵的军队决一死战。铁匠在给国王的战马钉最后一个马掌时,因为少了一个铁钉,战斗开始后马掌掉落,导致战马跌倒,国王被俘,理查三世竟因为一个铁钉失去了整个国家。这个故事告诫人们( )‎ ‎①认识主体对客体的改造有时是无意识的 ②人的主观活动可以改变事物的固有属性 ‎③改造客观世界需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 ④要善于运用联系的观点想问题、办事情 - 15 -‎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通过对名言、谚语、古文诗词等传统文化蕴含的哲理的理解,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这个故事告诫人们改造客观世界需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要善于运用联系的观点想问题、办事情,③④适合题意;认识主体对客体的改造是有意识的,①是错误的;物质是客观的,人的主观活动不能改变事物的固有属性,②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D。‎ ‎13. 在孔子热、儒学热在国内外持续升温的情况下,一位学者提出,要正确对待孔子热、儒学热。对于儒家文化,既不能全盘肯定,搞尊孔读经和文化复古,也不能全盘否定,而应取其精华、去取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从唯物辩证法来看,这种观点( ) ‎ ‎①坚持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②坚持了一分为二的矛盾方法 ‎③坚持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④否认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联系、矛盾、发展的相关知识。此题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比较简单,可用直选法,直接选出正确答案。需注意此题题干考查范围为唯物辩证法。题肢④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范畴,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对待对于儒家文化,既不能全盘肯定,搞尊孔读经和文化复古,也不能全盘否定,而应取其精华、去取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从唯物辩证法来看坚持了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了一分为二的矛盾方法,故①②③正确。故选A。‎ ‎14. “智慧城市”通过智能传感设备将城市公共设施物联成网,物联网与互联网系统完全对接融合,政府.企业在智慧基础设施之上进行科技和业务的创新应用,城市的各个关键系统和参与者进行和谐高效地协作。从哲学上看,“智慧城市”( )‎ A. 表明发展的实质是一事物否定另一事物 B. 遵循了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C. 打破常规,消除事物之间的矛盾 D. 说明了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动知识的能力。智慧城市建设注重各个部分,各个环节的高效和谐协作,从整体着眼,树立全局意识,遵循了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B说法正确;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A是错误的;矛盾是普遍存在的,C是错误的;联系具有普遍性,但联系是有条件的,D错误。‎ - 15 -‎ ‎【点睛】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但并不是说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因为事物之间存在的真实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对两个事物之间是否存在联系,我们应当从事物普遍联系的客观实际出发,具体分析和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 ‎15. 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根基。振兴实体经济,必须牵住创新这个“牛鼻子”,依靠创新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因为( )‎ A. 事物性质由主要矛盾决定 B. 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C. 辩证否定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D. 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答案】D ‎【解析】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决定着事物的发展进程,这要求我们办事情首先要抓住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根基。振兴实体经济,必须牵住创新这个“牛鼻子”,依靠创新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因为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D适合题意;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A是错误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B是错误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C是错误的。‎ ‎16. 饮茶有益于健康,但饮茶当四时有别。所谓春饮花茶长精神,夏饮绿茶身清凉,秋饮宵茶可润燥,冬饮红茶暖心田。上述茶文化中蕴含的辩证法哲理是( )‎ A.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B. 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C. 矛盾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D.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答案】C ‎【解析】题目中,春饮花茶长精神,夏饮绿茶身清凉,秋饮宵茶可润燥,冬饮红茶暖心田,说明了不同的时期要饮用不同的茶才更有益于身体健康,其蕴含的哲理是矛盾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故C选项入选。其他选项表述的哲理与题意不符。‎ ‎17. “100-1=0”被一些管理学家奉为定律,意在提醒人们防止1%的错误导致100%的失败。“100-1=0”蕴含的哲理是( )‎ ‎①部分决定整体,整体的性质决定于部分的性质 ‎②整体决定部分,部分的作用取决于其在整体中的地位 ‎③整体与部分相互制约,关键部分的功能决定整体的功能 ‎④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部分的作用有时大于整体的作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 15 -‎ ‎【解析】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部分处于被支配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整体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①④说法错误,②③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C。‎ ‎18. 在当前全球经济缓慢复苏和中国改革步人深水区的大背景下,加强区域共建“一带一路”,已成 为当前中国对外开放的新举措,也是开放发展理念最为集中的体现。这说明了( )‎ ‎①价值观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发展的 ‎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价值观要与时以进 ‎③有了正确的价值观,我们在改造世界中就能成功 ‎④价值判断是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形成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题目中,在当前全球经济缓慢复苏和中国改革步人深水区的大背景下,加强区域共建“一带一路”,已成为当前中国对外开放的新举措,也是开放发展理念最为集中的体现。这说明了价值观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发展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价值观要与时俱进。故①②入选。③选项表述过于绝对。④选项错误,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做出的。选A。‎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让房地产回归“居住属性”。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近期,国家频繁出台租房政策,其中引起大家广泛讨论的就是“租购同权”。请据此完成下面19-20小题。‎ ‎19. “租购同权”政策的实施之所以会引发社会各界广泛讨论,从哲学角度看是因为( )‎ ‎①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人们对不同事物会有不同的认识 ‎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和主体差异性 ‎③我国房价问题过于复杂,因而对其真理性认识并不唯一 ‎④该政策尚未经实践检验,是否为真理性认识尚存争议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D - 15 -‎ ‎【解析】“租购同权”政策的实施之所以会引发社会各界广泛讨论,从哲学角度看是因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和主体差异性,因而不同的人对这一政策可能存在不同的认识,②项符合题意;该政策是否正确,能否起到良好的效果,尚需要接受实践的检验,④项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人们对“租购同权”政策这个同一事物的认识,不是对不同事物的认识,①项与题意不符;对同一确定对象的真理性认识是唯一的,③项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 ‎20. 有分析人士认为:“对于一个对自有住房有着长期偏好的国家而言,租购同权正在调整的,不仅仅是住房制度、居住权利,更有全社会的理念。”下列最符合这一论述的唯物史观道理是( )‎ A. 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就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B. 创新推动社会制度的变革和人类思维的发展 C. 社会意识会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D.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答案】C ‎【解析】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就能促进社会的发展说法绝对,A项不选;“租购同权正在调整的,不仅仅是住房制度、居住权利,更有全社会的理念”重点是强调调整了全社会的理念,即调整了人的思维,创新推动了社会制度的变革不是材料着重强调的,故B项并不是最符合材料的选项;租购同权调整了“全社会的理念”这说明人的理念(社会意识)会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C项正确;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C。‎ ‎21. 全国脱贫攻坚“奉献奖”获得者罗官章,退休后回到农村老家,为群众脱贫四处奔波,当发现本地适台种植天麻时,他通过技术学习、山上试种、联合开发,带领1500多户贫困乡亲成功脱贫,他的感人事迹告诉我们( )‎ ‎①提高个人素质有利于实现人生价值 ②一个人的价值关键在于得到社会认可 ‎③劳动和奉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途径 ④一个人的价值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得到体现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B ‎【解析】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价值)、社会对个人的承认与满足(自我价值),而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①③④适合题意,②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B。‎ ‎【点睛】正确理解人生价值的内涵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但并不意味着实现人生价值必须放弃个人利益。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但贡献是索取的前提和基础。‎ - 15 -‎ ‎22. “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经常上网看看,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段讲话要求我们的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 )‎ ‎①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努力为人民服务 ‎②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 ‎③坚持群众观点,把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追求 ‎④坚持依法行使权力,做到依法行政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段讲话要求我们的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努力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观点,把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追求,①③适合题意;②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本题考查的主体是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主体是政府,④不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C。‎ ‎23. 习近平指出,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从我们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发展和伟大实践中,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习近平之所以提出这样的要求,是因为( )‎ ‎①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遵循规律就能实现人生价值追求 ‎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认识历史必然性 ‎③理想信念是人生奋斗目标,树立坚定理想信念才能走上正确人生道路 ‎④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树立正确理想信念才能沿着历史发展方向前进 A. ②④ B. ②③ C. ①④ D. ①③‎ ‎【答案】A ‎【解析】①选项中“遵循规律就能实现人生价值追求”的表述错误。③选项错误,其表述与题意无关。题目中,“从我们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发展和伟大实践中,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认识历史必然性,故②入选。只有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才能更好地指引我们前进,这表明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树立正确理想信念才能沿着历史发展方向前进,故④选项入选。选A。‎ - 15 -‎ ‎24. 罹患重症的中科院院士卢永根,将毕生积蓄880多万元无偿捐献给教育事业。他说:“党培养了我,将个人财产还给国家,是作最后的贡献。”科学家卢永根用行动诠释了( )‎ A. 人生价值取决于贡献与索取的总和 B.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 C. 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需要砥砺自我 D. 不同的价值观制约着人生道路的选择 ‎【答案】B ‎【解析】人生价值取决于个人对社会的贡献,A项错误;卢永根把毕生积蓄捐献给教育事业,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这诠释了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B项正确;“砥砺自我”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不选;材料中没有体现不同的价值观影响人生道路的选择,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B。‎ ‎25.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并不幸福!他们只顾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可又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就像猴子下山寓言中的那只猴子,一路采摘,一路丢弃,一路丢弃,一路采摘,永不停歇,永不安宁。“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并不幸福,因为( )‎ ‎①人生价值的实现过程是个人在实践中施展自己能力的过程 ‎②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都不可能离开社会所提供的客观条件 ‎③只有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奉献社会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 ‎④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价值)、社会对个人的承认与满足(自我价值),而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我们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的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③④适合题意;①②不是本题的原因,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二、材料题部分(共3题,总分50分)。‎ ‎26. 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回顾过去5年以来的工作时说,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百分之十点二下降到百分之四以下。中国共产党创新提出的精准扶贫政策,以每年减贫1300万人以上的成就,书写了人类反贫困斗争史上“最伟大的故事”,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 - 15 -‎ 十九大报告提出,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新的征程,令世界期待。国际人士和媒体普遍认为,中国的成功经验不仅印证自身选择的正确性,而且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结合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高度重视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 ‎【答案】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我国有较多的贫困人口这一社会存在决定了我国十分重视解决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 ‎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推动了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我们党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③价值观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我们要坚持正确的价值观。‎ ‎④重视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是党和政府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群众利益作为最高价值选择的体现。‎ ‎【解析】本题以中国共产党创新提出的精准扶贫政策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历史唯物主义的相关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本题考查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设问指向我国为什么十分重视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属于原因类试题,要从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角度分析。解答时首先明确知识范围: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规律、社会历史的主体、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价值的创造和实现等;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贫困人口的脱贫分析意义,实现理论与材料的结合。‎ ‎【点睛】“原因”类设问在解题过程中,应该注意分析的角度,常用的角度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是联系课本分析原因。我们看到一个“原因”类设问,第一个应该想到的问题就是课本上关于这个问题具体有哪些内容?联系课本是分析原因的最基本的角度,很多问题通过联系课本内容就能够得到解决的。‎ 二是联系材料分析原因。材料中往往蕴含着解决“原因”类设问的有关信息,如材料反映出来的问题,材料体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等,均可作为我们分析原因的依据,我们在答题过程中应对材料加以充分重视。‎ 三是联系主体分析原因。一个“原因”类设问一定牵涉到一定的主体,而特定的主体肯定享有一定的权利和负有一定的义务、具有一定的职责。在具体的题目中,象党的性质和地位、国家机构的性质和组织活动原则、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消费者的权益、经营者的素质、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等等,经常作为一些“原因”类设问的答案出现的。‎ ‎27. ‎ - 15 -‎ 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始终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战略全局的核心位置,是我们党放眼世界,立足全局、面向未来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材料:当前,我国进入升级发展的关键阶段,要在世界科技革命中抢占制高点,破解资源环境等约束,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关键是要做强科技这个第一生产力,用好创新这把“金钥匙”,实现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促进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 结合材料,请从辩证法的角度,说明如何通过科技创新实现我国的升级发展。‎ ‎【答案】①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坚持重点论。所以,实现我国升级发展的关键,是要做强科技这个第一生产力。‎ ‎②辩证的否定观是发展的环节,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因此,实现我国的升级发展要用好创新这把“金钥匙”。‎ ‎③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实现我国升级发展,要通过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促进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 ‎.....................‎ ‎【点睛】材料分析题的解题步骤:‎ 第一步,审设问,注意知识范围的限定和题型,根据设问要求,检索知识库,找到需要运用的一般理论;‎ 第二步,以知识要点(特别是概念)为线索,按图索骥,在试题材料中寻找与理论要点相对应的有效信息;‎ 第三步,把知识要点与对应的具体信息结合起来,对知识要点进行阐释。‎ 第四步,表述答案:知识要点+材料分析。‎ ‎28. 材料一、精准扶贫是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 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从全国范围来看,贫困区域密集、贫困人口众多、脱贫时间紧迫等问题依然存在。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与精神家园的塑造未能及时跟上,‎ - 15 -‎ ‎ 贫困者自身文化贫乏、个性懒惰、缺乏进取心有很大关系。因此,扶贫除了物质上的支持,还要有精神文化上的帮扶,要以“精神扶贫”助推“精准扶贫”。精神扶贫要注重扶“智”,从根本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精神 扶贫还要注重扶“志”,实现“输血”向“造血”的转变。以“精神扶贫”来推进“精准扶贫”,这势必将会成为我们实现脱贫的重要措施和手段。让人们都认识到精神价值的重要性所在,从而向着最终的目标不断迈进。‎ 材料二、国有企业改革多年来一直围绕放权和提高效率两大主题展开。1998年之前,我国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尝试了扩权让利、承包经营等措施。1998年之后,对国有企业的改革经历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特定问题专项改革两个阶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做出了总体部署,提出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方面,重点是两项任务:一是加快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二是深化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1)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论的知识点,分析应该如何精准扶贫。 ‎ ‎(2)运用“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说明我国是如何部署国有企业改革的。‎ ‎【答案】(1)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现精准扶贫,要从各地实际情况出发,坚持物质和精神两手抓,真正实现脱贫致富;‎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意识,促进物质的发展。在精准扶贫过程中,要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找准事物发展的规律,共创扶贫美好的未来;‎ ‎③规律是客观性的,但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要求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遵循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在扶贫过程中,要依据事物发展的规律性,从客观规律出发,找准突破口,实现精准扶贫。‎ ‎(2)①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受各种条件限制,人们对一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我国对国企改革的探索从扩权让利、承包经营等措施,到1998年开始的“攻坚战”,再到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总体部署是经过多次反复完成的。‎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对“国有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的认识在实践基础上在不断完善和丰富发展。‎ ‎③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必须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我国国企改革的不同阶段,是分别根据不同时期存在的实际问题做出的正确决策。‎ - 15 -‎ ‎【解析】本题以精准扶贫和国企改革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能动作用、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认识的反复性与无限性、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等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 ‎(1)回答本题,考生可从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现精准扶贫,要从各地实际情况出发;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意识。在精准扶贫过程中,要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找准事物发展的规律;我们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遵循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在扶贫过程中,要从客观规律出发,找准突破口,实现精准扶贫等方面进行说明 ‎(2)我国是如何部署国有企业改革的,考生可从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我国对国企改革的总体部署是经过多次反复完成的;认识具有无限性,我们对“国有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的认识在实践基础上在不断完善和丰富发展;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必须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我国国企改革的不同阶段,是分别根据不同时期存在的实际问题做出的正确决策等角度分析论述。‎ ‎ ‎ ‎ ‎ - 15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