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版)人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版)人教版

永春一中高二年(文科)期末考试 政治科试卷 ‎ 2017.1‎ 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6分)‎ 一、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请选出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每小题2分,共56分)‎ ‎1.校训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部分,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理想追求与办学特色,对于促进学生 成才有着重要意义。北京大学的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校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 的“北大人”在中国历史进步的洪流中发挥先锋作用。这说明( )‎ ‎①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②文化对个人成长产生深刻影响 ‎③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④文化教育是政治进步的前提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笔墨当随时代”绘画艺术要有时代精神,就要有创新。然而,不继承优秀的传统遗产,创新很难有稳固的根基。这表明绘画艺术的发展要( )‎ A.正本清源 独树一帜 B.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 C.薪火相传 推陈出新 D.各美其美 和而不同 ‎3.某网友在微博上发起了“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活动,信息被关注和转发,产生了一系列连锁反应:社会公众参与街拍、慈善基金参与救助、警方调查核实……“关注产生力量,围观改变中国”。由此可见( ) ‎ ‎①文化传播的深度和广度影响文化的力量 ‎ ‎②文化的力量深深根植于信息传递过程中 ‎③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 ‎ ‎④文化交流是永葆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④ D.②③④‎ ‎4.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中国人、海外华人引以荣耀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另一方面,中国文化也在全方位地转换和发展,但是这种转换和发展本身就是从传统开始的。要使中国传统文化全方位地转换和发展,就必须( )‎ ‎①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 ‎②充分利用科技进步推动文化发展  ‎ - 11 -‎ ‎③全面继承传统文化,抵制外来文化的侵蚀 ‎ ‎④运用各种有效教育手段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今年暑假以来,收看央视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几乎成了很多家庭的“必修课”,甚至在全国掀起了一场汉字书写高潮。不同于总是喜欢引进国外版本的众多歌唱选秀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完全是原创节目。总导演关正文表示自己筹备了整整 6 年,设计完成于 4 年前。上述材料表明( )‎ ‎①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的功能 ‎ ‎②在文化交流中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③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 ‎④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6.每年在庄稼黄熟、准备开镰之前,藏族农民总是身着节日服装,手捧预示五谷丰登的“切玛”(五谷斗)和青稞酒,来到农田载歌载舞,欢庆一年一度预祝丰收的“望果节”,这在全国其他地方是很少见到的。这说明(  )‎ A.必须在全国各地发展先进文化 ‎ B.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生活  ‎ C.文化只有地域之别,没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 D.文化与政治是相互交融的 ‎ ‎7.“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圈子是中国社会结构中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同学圈、老乡圈、影视圈……,每个圈都有特定的文化环境,并形成了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圈子文化”( )‎ ‎①源于实践,又促进实践 ②既有独特性,又有局限性 ‎③由人创造,又影响着人 ④既有民族性,又有世界性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8.微信具有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等功能,被很多年轻人视为“交友利器”,若使用不当,则成为“危信”。从文化生活角度看,使用微信应该( )‎ ‎①正确三观,传递文明 ②辨别是非,提升素质 ‎③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④自由表达,全面公开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④‎ - 11 -‎ ‎9.中国历史上素有“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和谐理念。“和谐”理念深深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思想和行为,成为中国人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价值观。这反映了( ) ‎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B.文化决定人们的价值选择 C.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D.文化支配人们的实践活动 ‎10.近年来,一系列新的文化业态,如网络服务、动漫游戏、数字媒体等逐渐形成了以文化内容为纽带、关联度日益加强的庞大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文化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明显提高。这表明( )‎ A.文化对经济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B.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C.文化创新决定社会实践的发展 D.文化的价值在于创造经济价值 ‎11.“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这一诗句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 下列与这一思想最接近的是( )‎ A.居要好邻,同要好伴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C.不约而同,不谋而合 D.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2.回首中华民族 5000 年历史,诸子百家、唐诗、宋词、汉赋、元曲、明清文学,还有灿若群星的历史人物,风云变幻的历史事件,足以傲视天下。但这也会使我们产生文化惰性,变成文化“啃老”,只靠重拍、戏说、改写前人的经典过日子。这告诉我们( )‎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B.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C.文化继承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D.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13.2015 年暑期,国产 3D 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轰动国内外,成了全民热议的文化现象。对于该片的成功,导演田晓鹏说:“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完成了这个故事。”正是凭借享誉世界的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再运用最新的 3D 动面技术,才有了该片的火爆。该片的成功体现了( )‎ ‎①文化创新,主要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中 ‎②批判性继承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创新的根基 ‎③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才能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 ‎④重视大众传媒,使其成为文化传播的手段 ‎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4.‎2009年6月26日,中国山西五台山在西班牙塞维利亚举行的第3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五台山是佛教圣地,是持续1‎ - 11 -‎ ‎ 600余年的佛教文化信仰中心。同样是几千年的文明古国,印度的佛教大都失传了,中华佛教却繁荣昌盛,甚至连佛教礼仪服装等细枝末节的元素都保留得非常完整。这说明( )‎ ‎ A.我们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B.我们的中华文化独树一帜 ‎ C.我们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D.我们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15.2015 年 3 月,一部在西藏大学拍摄的快闪短视频红遍网络。视频中,歌手边巴德吉在食堂演唱了一首藏语版的《喜欢你》,仅几天,点击量就超过千万次,刷爆了微博和微信朋友圈。藏语版《喜欢你》受到广泛欢迎是因为( )‎ ‎①不同民族文化中存在共同的审美取向和审美追求 ‎②不同民族文化特色形成其自身独特的魅力和风采 ‎③我国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④我国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在北方某超大城市的一个过街天桥上,一位退休的老人几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地打扫路人留下的垃圾。他的事例引起了人们内心的共鸣,一些年轻人随后也加入这一行列。这表明( )‎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敬业和友善 B.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方式 C.传统道德早已在继承中不断发扬光大 D.文化对人们的影响离不开特定的环境 ‎17.儒家强调人有仁、义、礼、智、信五常之性,这是中国人信奉的主流人性论。不仅中国人如此,外国人也如此。美国人也仍然信奉仁、义、礼、智、信,英国人也绝不可能反对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企业文化最自由的谷歌公司也有董事长、总经理这样的君,公司内部的运作也必然依循孔子讨论的君臣伦理,“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这主要说明( )‎ ‎①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 ‎③不同民族文化之间需要交流、借鉴 ④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8.“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首脍炙人口的打油诗引出一段“邻里之间各让三尺,和睦相处”的传世佳话。从桐城“六尺巷”的典故中,我们可以品味出中华民族( )‎ ‎①为政以德、政者正也的精神品格 ②德治礼序、崇德重礼的美德精华 ‎ ‎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追求 ④包容万物、兼收并蓄的精神内蕴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 - 11 -‎ ‎19.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中国中央档案馆陆续公布了一些受审日本侵华战犯的亲笔供词,包括笔供的中英文内容提要、笔供原文和译文等。其他国家也纷纷通过摄影、雕塑、论坛、影视等活动和作品反思战争、呼唤和平。从文化角度看,这表明( )‎ ‎①通过这些文化载体,有利于人们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 ‎ ‎②这些活动的举办有利于引导人们反对霸权强权,维护和平秩序 ‎ ‎③文化反映政治并将对政治产生反作用 ‎ ‎④爱国主义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对世界观、方法论、哲学三者之间关系说法表述正确的是(  )‎ ‎①哲学既是世界观的学说,又是方法论的学说  ‎ ‎②要有世界观和方法论就必须学习哲学 ‎③不同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不同   ‎ ‎④科学的世界观决定科学的方法论,二者构成哲学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④‎ 物理学家把由反粒子组成的物质称作反物质, 1928年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预言反 物质的存在。1997年美国科学家发现在银河系上方约3500光年处有一个不断喷射反物质的反物质源。2002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首次成功地对反物质原子的内部结构和物理特性进行了研究。回答21-22题。‎ ‎21.从哲学上看,反物质的存在表明( )‎ ‎ A.世界的本质并非是物质 B.人类可以有意识地改造自然 ‎ C.新事物总是层出不穷 D.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22.人们对反物质的发现过程表明( )‎ ‎ A.意识能够决定物质 B.人的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 C.理性认识不必以感性认识为基础 D.认识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23.“自然神就是自然本身,人神就是人本身”。下列与这一观点相同的一组是(   )‎ ‎①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     ②气之所聚,理即在焉,然理终为主 ‎③心外无理,心外无事       ④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①③‎ - 11 -‎ ‎24.历代文人墨客喜欢以月咏情,以月抒志,“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我歌月 徘徊,我舞影凌乱”“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都是千古绝唱,但在不同的人眼里,月亮有不同的形象。这表明( )‎ ‎① 文学艺术创作有其特殊的客观背景 ‎ ‎② 人们的主观意识决定事物的性质 ‎ ‎③ 文学艺术是主观创造与客观实在的统一 ‎ ‎④ 思维方法、知识构成、情感态度的不同,决定着人们对事物的看法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③④‎ ‎2014年12月11日‎,中国用长征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卫星二十五号发射升空。该卫星主要用于科学实验、国土资源普查、农作物估产及防灾减灾等领域。据此回答25、26题。 ‎ ‎25.使用卫星进行国土资源普查、农作物估产( ) ‎ A.是变革社会的实践活动 B.表明了人可以能动地认识世界 ‎  C.是能动地改造自然界的实践活动 D.是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 ‎ ‎26.摸清国土资源的“家底”,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制定经济发展政策,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促进可持续发展。这主要说明了( )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7.“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主要是因为( )‎ ‎ A.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离 ‎ B.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 C.别国的经验不一定是从实际出发的 ‎ D.意识依赖于物质 ‎28.“正能量”指的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动力和情感因素。面对生活压力,有人积极倡导这样的励志正能量: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倡导“正能量”是因为它( )‎ ‎①具有创造性,能创造出独立于物质之外的精神 ‎②具有选择性,能在特定条件下控制人的精神 ‎ ‎③具有能动性,能够改变人的精神并给人以信心 ‎④具有反作用,能够调节和控制人体生理活动 - 11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1 -‎ 第II卷(非选择题,共44分)‎ 二、非选择题(44分)‎ ‎29.材料一 “劝君莫打三春鸟,儿在巢中盼母归。”这句古诗的用意在于劝诫世人珍惜生命、爱护自然。这种思想在古代的律法中已有所体现:‎ 朝代 内容 夏 春天禁止砍伐、捕鸟、猎获幼兽 商 春天禁止伐木、捕鱼、猎获幼兽 周 春天禁止伐木、捕鸟、猎获幼兽、捕获鱼类 注:类似内容在以后各朝代都有规定 材料二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党提出建设和谐社会,其中就包含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1)材料一、材料二共同关注了什么主题,又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什么特点。(4分)‎ ‎(2)试分析材料一、材料二之间的内在联系。(7分)‎ ‎30.习近平同志对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作出重要批示,“浪费之风务必狠刹!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相关知识回答,如何才能让“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12分)‎ ‎31.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中华文化与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化相互传播、碰撞、融合和不断创新的历史。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中外贸易的线路,也是一条文化传播交流的通道。‎ - 11 -‎ 有人认为:发展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析。(9分)‎ ‎32.雾霾锁国,折射出大气污染治理刻不容缓。研究显示,北京、上海和珠三角地区,机动车排放对PM2、5的“贡献”占22%至34%,表明造成近期严重雾霾天气的根本原因,还是污染排放的增加。长期以来,我国的油品质量升级滞后,油品中的含硫量偏高,从而加重了机动车尾气排放的污染程度,成为雾霾天气出现的推手之一。因此,治理大气污染,必须加快油品质量升级,优化能源结构。 ‎ 根据规律普遍性和客观性的原理及要求,结合材料,分析治理大气污染为什么必须加快油品质量升级。(12分)‎ - 11 -‎ 永春一中高二年(文科)期末考试政治科答案(2017.01) ‎ 一、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请选出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每小题2分,共56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A B B B A A A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B C A A D D A C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答案 D B C C B C B D 二、非选择题(44分)‎ ‎29.⑴材料一、材料二共同反映了我国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努力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2分)两则材料共同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的特点。(2分)‎ ‎⑵材料二中所体现的思想是对材料一中所体现的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2分)我国古代的人们已经认识到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性,注重爱护自然,珍惜生命。但由于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实践水平的制约,古人不可能科学地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1分)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一方面继承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另一方面又对传统文化进行了发展和创新,批判继承,古为今用,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精神。(4分)‎ ‎30.①大力弘扬勤俭节约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3分)‎ ‎②加强舆论宣传,引导人们树立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3分)‎ ‎③积极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成勤俭节约的良好社会风尚。(3分)‎ - 11 -‎ ‎④公民应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厉行节约,自觉抵制铺张浪费之风。 (3分)‎ ‎31.①发展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有利于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同时也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增强了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4分)‎ ‎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树立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最重要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还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5分)‎ ‎32.①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空气质量变化有其固有规律,人类活动必须遵循客观规律。(3分)②空气质量恶化与人类不恰当的生活生产方式有关,雾霾天气频繁出现是人们的活动违背客观规律的结果。(3分) ③规律面前人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揭示雾霾天气的成因,认识到机动车排放和大气污染的联系。(3分) ④人们可以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通过系列措施提高油品质量,净化空气,造福人类。(3分)‎ - 11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