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鲁迅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等级考政治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上海市鲁迅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等级考政治试题

思想政治高三等级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35题,每题2分,共70分)‎ ‎1.下列举措有利于维护消费者选择权的是 A. 网购的消费品可以七天无理由退货 B. 商家未经同意不得公开个人信息 C. 菜场管理人员在出口处放置公平秤 ‎【答案】A ‎【解析】‎ ‎【详解】A:《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九条规定,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简称为自主选择权。也就是说,消费者有权根据自己的需求、意向和兴趣,自主选择自己满意的商品或服务。网购的消费品可以七天无理由退货,有利于维护消费者选择权,故A正确。‎ BC:商家未经同意不得公开个人信息与消费者选择权无关,菜场管理人员在出口处放置公平秤也与消费者选择权无关,故BC不符题意。‎ 故本题选A。‎ ‎【点睛】《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九条规定,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简称为自主选择权。也就是说,消费者有权根据自己的需求、意向和兴趣,自主选择自己满意的商品或服务。‎ ‎2.下图反映的是2012年-2016年我国城乡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 年度 城市居民 农村居民 ‎2012‎ ‎36.2‎ ‎39.3‎ ‎2013‎ ‎35.0‎ ‎37.7‎ ‎2014‎ ‎35.6‎ ‎37.9‎ ‎2015‎ ‎34.8‎ ‎37.1‎ ‎2016‎ ‎29.3‎ ‎32.2‎ 根据上述信息,可以推断我国 A. 城乡居民消费水平逐步提高 B. 城乡居民精神消费比重上升 C. 城乡居民食品消费总量减少 ‎【答案】A ‎【解析】‎ ‎【详解】A: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则会下降,消费水平逐步提高,材料反映城乡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逐年减低,城乡居民消费水平逐步提高,故A正确。‎ BC:材料反映城乡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逐年减低,没有涉及城乡居民精神消费比重上升,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则会下降,而不是城乡居民食品消费总量减少,故BC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A。‎ ‎3.《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也可以协商解决。”下列对劳动者依法维权的途径认识正确的是 A. 调解既是法定的维权程序,也是必经程序 B. 仲裁作出后,不能就此争议再次申请仲裁 C. 劳动争议发生后,协商程序是必经的程序 ‎【答案】B ‎【解析】‎ ‎【详解】B:劳动仲裁是指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申请仲裁的劳动争议居中公断与裁决。在我国,劳动仲裁是劳动争议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必经程序,但仲裁作出后,不能就此争议再次申请仲裁,故B正确。‎ AC:劳动仲裁是劳动争议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必经程序,调解不是必经程序;协商程序也不是必经的程序。故AC错误。‎ 故本题选B。‎ ‎4.以下正确反映物质与运动关系的是 A.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B. 物质是运动的内在动力和推动源泉 C. 运动是物质的平衡状态和特殊形式 ‎【答案】A ‎【解析】‎ ‎【详解】A: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故A正确。‎ BC:矛盾是运动的内在动力和推动源泉,物质不是运动的内在动力和推动源泉;运动不是物质特殊形式,故BC错误。‎ 故本题选A。‎ ‎5.对于意识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 A. 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世界 B. 意识在其形式上是客观的 C. 意识能直接改造客观世界 ‎【答案】A ‎【解析】‎ ‎【详解】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的内容根源于客观存在,故A正确。‎ BC:意识在其形式上不是客观的,而是主观的;实践能直接改造客观世界,意识不能直接改造客观世界,故BC错误。‎ 故本题选A。‎ ‎6.刷朋友圈、看朋友圈、评朋友圈成了当下很多年轻人的生活常态,对此,有人呼吁“勿让朋友圈替你看世界”。这一观点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 刷朋友圈是获得直接经验的途径之一 B. 我们应在实践中拓宽认识的渠道 C. 人们可以根据需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答案】B ‎【解析】‎ ‎【详解】B:认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朋友圈的观点不一定正确,材料反映勿让朋友圈替你看世界,需要我们应在实践中拓宽认识的渠道,故B正确。‎ AC:刷朋友圈是获得简接经验的途径之一,而不是获得直接经验;联系具有客观性,人们不可以根据需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故AC错误。‎ 故本题选B。‎ ‎7.经济生活是由人们的各种经济活动交织在一起组成的,他们可以归为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个环节。在下列经济现象中,属于经济活动中生产环节的是 A. 小明同学在商场购买了一双耐克运动鞋 B. 宝钢集团积极改进技术推出钢材新品种 C. 上海万科公司积极向税务部门缴纳税金 ‎【答案】B ‎【解析】‎ ‎【详解】B:将投入的生产要素转换成有效用的产品和服务的活动可称为生产,宝钢集团积极改进技术推出钢材新品种,属于经济活动中生产环节,故B正确。‎ AC:小明同学在商场购买了一双耐克运动鞋,属于交换环节;上海万科公司积极向税务部门缴纳税金属于分配环节,故AC不符题意。‎ 故本题选B。‎ ‎8.某银行推出大额存单业务,要求起点为“30万元”,利率与央行基准利率相比上浮40%。如果一年期普通存款基准利率为2.5%,张先生选择大额存单一年期存款50万元,与普通一年期定期存款方式相比,他将多获利 A. 3000元 B. 5000元 C. 17500元 ‎【答案】B ‎【解析】‎ ‎【详解】B:存款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根据材料,多获利=50万元×2.5%×40%=5000元,故B正确。‎ AC:多获利=50万元×2.5%×40%=5000元,故AC错误。‎ 故本题选B。‎ ‎9.意识作为“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经产生,便具有能动性。这种“最美丽”的能动性表现在 A. 能够反映客观事物生动丰富的外表现象 B. 不同的意识作用不同,有正确错误之分 C. 可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变化发展的规律 ‎【答案】C ‎【解析】‎ ‎【详解】C:恩格斯说“思维着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这句话是在强调思维的精神的重要性,而思维着的精神就是指意识。意识的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可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变化发展的规律,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故C正确。‎ AB:材料反映这种“最美丽”的能动性,可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变化发展的规律,故AB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C。‎ ‎10.马克思指出:“如果事物的表现形式和事物的本质会直接合而为一,一切科学就都成为多余的了。”根据这句话的逻辑,可以推测马克思意在告诉人们 A. 规律是事物发展固有、本质、必然、稳定的联系 B. 科学认识的任务是透过现象揭示事物本质和规律 C. 人们只有尊重并利用规律,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答案】B ‎【解析】‎ ‎【详解】B:事物是错综复杂的,事物本质的展现是一个逐渐暴露的过程,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马克思指出:“如果事物的表现形式和事物的本质会直接合而为一,一切科学就都成为多余的了。”体现科学认识的任务是透过现象揭示事物本质和规律。故B正确。‎ AC:材料反映认识本质的不易,与规律和尊重并利用规律无关,故AC不符题意。‎ 故本题选B。‎ ‎11.以下正确说明马克思主义运动与静止关系的是 A. 运动和静止的存在都要基于条件,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B. 静止是运动在一定条件下,处于相对稳定和暂时平衡的状态 C. 认为物质的运动性是绝对的,属于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 ‎【答案】B ‎【解析】‎ ‎【详解】B:相对静止的含义: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它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处于相对稳定和暂时平衡的状态;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故B正确。‎ AC:静止的存在要基于条件,运动是无条件的;认为物质的运动性是绝对的,属于辩证法的正确观点,故AC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相对静止的含义: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它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12.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知晓度最高的两项宏观经济政策。但“就业政策”这四个字,恐怕熟悉的人并不算多。当前,政府要把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创造更加有利的就业环境。从关注“财政和货币政策”到进一步认识到“就业政策”的重要性,说明 A. 科学理论可以有效指导经济实践 B. 寻求真知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 C 认识受到时代限制而呈现反复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B: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具有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从关注“财政和货币政策”到进一步认识到“就业政策”的重要性,体现了寻求真知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故B正确。‎ AC:材料反映认识具有上升性,而与科学理论可以有效指导经济实践无关,也没有体现反复性,故AC不选。‎ 故本题选B。‎ ‎13.习近平同志在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指出:“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也是领导干部必须普遍掌握的工作制胜的看家本领。”从实践的角度看,之所以要熟练“看家本领”,是因为 A. 实践检验认识的真理性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B. 在实践中发展真理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原则 C. 科学理论对社会主义的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答案】C ‎【解析】‎ ‎【详解】C: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积极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要熟练“看家本领”,故C正确。‎ AB:材料反映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而不是实践对认识的作用,故AB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C。‎ ‎14.张先生将10万元闲置资金按1年定期存入银行,年利率是1.75%,如果他提前支取,则按0.36%活期利率计息。三个月后,他取出存款购买了年化收益率为3.60%的理财产品。张先生在理财过程中,主要考虑 A. 安全性 B. 营利性 C. 流动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B:张先生取出存款购买了年化收益率为3.60%的理财产品,即使三个月按0.36%活期利率计息,但3.60%的理财产品,计算结果利息还是高于定期存入银行的利息,属于营利性考虑,故B正确。‎ AC:材料反映张先生将10万元闲置资金,改为购买年化收益率为3.60%的理财产品,利息会更高,不属于考虑安全性和流动性,故AC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B。‎ ‎15.以下能对下图做出合理解释是 A. 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B. 国家实施减费降税政策 C. 国家持续扩大财政赤字 ‎【答案】B ‎【解析】‎ ‎【详解】B:材料反映财政收入增加,但增速减低,体现了实施减费降税政策,故B正确。‎ AC:材料反映财政收入增加,没有涉及产业结构,也没有涉及扩大财政赤字,故AC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B。‎ ‎16.面对“逆全球化”思潮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挑战,中国应该 A. 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B. 坚定地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C. 大幅度扩大对外贸易顺差 ‎【答案】A ‎【解析】‎ ‎【详解】A:面对经济全球化,即使有“逆全球化”思潮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挑战,我国仍然需要对外开放,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故A正确。‎ BC:材料反映我国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与国家经济安全无关;我国应坚持互利共赢,而不是大幅度扩大对外贸易顺差,故BC不选。‎ 故本题选A。‎ ‎17.下列正确区分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性和实践性的是 A. 科学性侧重于价值判断,实践性侧重于价值选择 B. 科学性侧重于解释世界,实践性侧重于改造世界 C. 科学性侧重于利用工具,实践性侧重于提供工具 ‎【答案】B ‎【解析】‎ ‎【详解】B: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解释世界,它坚持科学的实践观点,就在于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革命的,就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故B正确。‎ AC: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是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革命的,就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科学性不是侧重于价值判断,实践性不是侧重于价值选择;科学性不是侧重于利用工具,实践性不是侧重于提供工具,故AC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1)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2)实现了唯物辨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3)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18.下列体现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的是 A.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B.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C.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 ‎【答案】B ‎【解析】‎ ‎【详解】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体现了规律具有客观性,故A与题意不符。‎ C: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体现准确地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把零散的信息系统化,把粗浅的认识深刻化,抓住关键,找到规律,看到本质.故C与题意不符。‎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故B正确。‎ 故本题选B。‎ ‎19.事物的普遍联系表明:‎ ‎①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②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 ‎③研究事物的联系就是研究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具体条件。‎ ‎④离开了条件,事物就无法存,人们也无法理解它 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判断上述观点 A. ①②③④都正确 B. 在③④中有错误 C. 只有①是错误的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着,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是相互联系的,整个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但任何两个事物之间不一定是有联系的,故C正确。‎ ‎②③④: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任何一种联系总是在一定条件下的联系。同某一事物相联系的、对它的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的因素就是这个事物的条件,研究事物的联系就是研究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具体条件,离开了条件,事物就无法存在,人们也无法理解它,故②③④正确,AB错误。‎ 故本题选C。‎ ‎20.近年来,国学书院、国学培训班如雨后春笋,成为不少中国家长的选择。与此同时,一些国学班要求孩子必须穿汉服、行拱手礼、读古诗要“摇头晃脑”等形式化现象屡遭诟病。从哲学角度看,材料启示我们 A. 坚持重点论,抓住关键 B. 要摒弃传统的文化形式 C. 坚持内容与形式相统一 ‎【答案】C ‎【解析】‎ ‎【详解】C: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这是内容和形式的一般关系。 内容与形式是对立的统一,内容和形式又是相互依存的。国学书院、国学培训班如雨后春笋,要求孩子必须穿汉服、行拱手礼、读古诗要“摇头晃脑”等太过于形式化,故C正确。‎ AB:材料反映要“摇头晃脑”等形式化现象屡遭诟病,与坚持重点论无关;继承传统,不一定要摒弃传统的文化形式,故AB不选。‎ 故本题选C。‎ ‎21.千秋基业,人才为先。我国要在创新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必须在创新事业中发现人才、培育人才、凝聚人才。以上论述所运用的最主要的辩证思维方法是 A 归纳 B. 演绎 C. 综合 ‎【答案】B ‎【解析】‎ ‎【详解】B:演绎从前提必然地得出结论的推理;从一些假设的命题出发,运用逻辑的规则,导出另一命题的过程,由一般原理推演出特殊情况下的结论,材料中从千秋基业,人才为先,到必须在创新事业中发现人才、培育人才、凝聚人才,属于演绎思维方法。故B正确。‎ AC:材料反映的是演绎思维方法,与归纳和综合无关,故AC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B。‎ ‎22.党中央对经济形势作出的重大判断、对经济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对经济工作思想方法作出的重大调整,经受了实践检验,是符合实际的。全党同志要坚定信心,按照党中央确定的思路和方法,朝着我们的奋斗目标不断前进。从哲学角度看,材料表明 A. 科学理论还需要得到实践的检验 B. 意识具有能动地认识世界的作用 C. 寻求真知要经历一个复杂的过程 ‎【答案】B ‎【解析】‎ ‎【详解】B: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党中央对经济形势作出的重大判断、对经济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对经济工作思想方法作出的重大调整,是符合实际的,体现了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故B正确。‎ AC:理论是否科学需要实践检验,科学理论已经得到实践的检验;材料没有涉及寻求真知要经历一个复杂的过程,故AC不选。‎ 故本题选B。‎ ‎【点睛】意识的能动作用:(1)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想):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2)(反作用)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做):一是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23.以下正确区分运动和静止概念的是 A. 运动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静止是不显著的变化 B. 运动的主体是物质,静止的主体是物质的具体形态 C. 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而静止是相对的、暂时的 ‎【答案】C ‎【解析】‎ ‎【详解】C: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要求坚持世界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故C正确。‎ AB: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运动,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运动不一定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运动的主体是物质,静止的主体也是物质,故AB不选。‎ 故本题选C。‎ ‎【点睛】运动的含义: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相对静止的含义: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它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24.现代远程教育是一种新型教育形式,人们在国内就可以通过这种教育学到国外著名大学的课程,做到不出国门的“留学”。这说明了 A. 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B. 正确把握因果联系能提高人们活动的预见性 C. 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是相互转化的 ‎【答案】A ‎【解析】‎ ‎【详解】A: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因果联系则是事物普遍联系中的一种联系。因果联系有两个因素组成 其一是先行后续,其二是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现代远程教育是一种新型教育形式,人们在国内做到不出国门的“留学”,体现了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故A正确。‎ BC:材料反映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没有涉及正确把握因果联系能提高人们活动的预见性,也没有涉及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是相互转化的,故BC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A。‎ ‎25.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深入开展农村“双创”,推动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互促共进。从哲学角度,材料反映的是 A.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和对立的属性 B.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 矛盾双方相互吸引和联结的属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C: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一方面矛盾双方相互依赖,另一方面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互促共进,体现了矛盾双方相互吸引和联结的属性,故本题选C。‎ AB:材料反映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互促共进,没有涉及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没有涉及矛盾双方相互排斥和对立,故AB不符题意。‎ 故本题选C。‎ ‎26.随着气象学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灾害天气的预报更加准确,这有利于人们预防灾害,减轻灾害的损失。这突出地表明 A. 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B.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 真理是符合客观实际的认识 ‎【答案】A ‎【解析】‎ ‎【详解】A: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积极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随着气象学的不断进步,有利于人们预防灾害,减轻灾害的损失,故A正确。‎ BC:材料反映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与检验真理无关,与真理是符合客观实际的认识无关,故BC不符题意。‎ 故本题选A。‎ ‎【点睛】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的原理:‎ ‎⑴实践对认识有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⑵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实践活动;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27.以下正确反映人均GDP统计意义的是 A. 它可以反映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实力以及市场规模 B. 它可以一定程度反映一国或地区人们富裕程度 C. 它是国内生产总值与所属范围内常住人口的比值 ‎【答案】C ‎【解析】‎ ‎【详解】C: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是将一个国家核算期内(通常是一年)实现的国内生产总值与这个国家的常住人口(或户籍人口)相比进行计算,是衡量各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标准,故C正确。‎ AB:GDP统计意义是反映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实力以及市场规模,‎ ‎ 它可以一定程度反映一国或地区人们的富裕程度,而不是人均GDP的意义。故AB错误。‎ 故本题选C。‎ ‎28.据本市社科院调研显示,在经济日益发展的当下,六成受访者文化休闲时间每天少于1小时。作为人们增长知识、开阔眼界、提高素养重要阵地的博物馆美术馆则仅一成居民常去。这一现象提醒我们 A. 文化消费水平与经济发展是同步的 B. 闲暇时间的文化含量是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 C. 注重精神消费有助于改善生活质量 ‎【答案】C ‎【解析】‎ ‎【详解】C:人们的消费既有物质消费,也有精神消费,博物馆美术馆则仅一成居民常去,需要我们加强精神消费,改善生活质量,故C正确。‎ AB:经济是基础,文化消费水平与经济发展不一定是同步的, 闲暇时间的文化含量也不是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故AB错误。‎ 故本题选C。‎ ‎29.从2016年5月1日起,我国将营业税改增值税的试点范围扩大到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实现货物和服务行业全覆盖,打通税收抵扣链条,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和制造业升级。“营改增”的积极效应是 A. 优化国家税种结构,拓宽财政收入来源 B. 降低企业税收成本,增强企业发展能力 C. 完善国家财税制度,强化财政支出约束 ‎【答案】B ‎【解析】‎ ‎【详解】B:“营改增”有利于避免重复征税,降低企业税收成本,增强企业发展能力,故B正确。‎ AC:“营改增”,没有优化国家税种结构,没有拓宽财政收入来源,也不是强化财政支出约束,故AC不选。‎ 故本题选B。‎ ‎30.全球化的过程当中只有赢家没有输家,实际上大家都是全球化受益者,只是受益程度不同,受益的速度有快慢。国际社会普遍认为,要坚持和引导好经济全球化的走向,这是因为 A. 经济全球化消除了国际贸易中间的摩擦和歧视 B. 经济全球化顺应了现代市场经济世界性的特征 C. 经济全球化保障了各国的经济安全和发展规模 ‎【答案】B ‎【解析】‎ ‎【详解】A错误,“消除”说法错误; B符合题意,国际社会普遍认为,要坚持和引导好经济全球化的走向,这是因为经济全球化顺应了现代市场经济世界性的特征; C错误,经济全球化导致了全球经济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不安全,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故选:B。‎ ‎31.桉树生长快、树干通体笔直匀称,是我国南方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和林浆纸工程建设的首选树种。但种植过密,会影响林下其他植物生长;种植在30度以上的坡地上,会造成水土流失;轮伐期过短,也会影响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的发挥。从哲学上看,要做到科学种植 A. 必须研究事物固有的质的规定性,改变其规律性 B. 必须通过改变事物发展的客观条件促使目标实现 C. 必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答案】C ‎【解析】‎ ‎【详解】C:规律是客观的,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要做到科学种植桉树必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故C正确。‎ AB:规律是客观的,不能改变其规律性;联系具有客观性,也不能改变事物发展的客观条件促使目标实现,故AB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规律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关系原理: A、规律是客观的,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B、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方法论】‎ ‎ 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为人类造福。‎ ‎32.“科研单位拥有转化自主权”“建立成果转化勤勉尽责制”“让转化主体获得合理回报”——这些措施的出台将为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提供了保障机制。这表明,为科技成果跨过“最后一公里”的瓶颈走向市场,政府决策者 A. 坚持调查研究,获得感性认识 B. 创造必要条件,促进矛盾转化 C. 坚持适度原则,分步推进解决 ‎【答案】B ‎【解析】‎ ‎【详解】B: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矛盾双方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措施的出台将为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提供了保障机制,为科技成果跨过“最后一公里”的瓶颈走向市场,体现了创造必要条件,促进矛盾转化,故B正确。‎ AC:材料反映矛盾转化,没有涉及坚持调查研究,获得感性认识;也没有涉及坚持适度原则,分步推进解决。故AC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B。‎ ‎33.焚烧污染环境、还田影响种植、禁烧令难以执行——如何把田间废弃秸秆变废为宝一直是政府和科研部门探索的问题。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政府的政策扶植,最近,上海市资源综合利用协会计划推进在市郊农村设立秸秆综合利用企业,通过回收利用,加工生产成生物质颗粒燃料,将秸秆变成新能源。人们探索秸秆利用的历程说明 A. 人们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前途光明、道路平坦 B. 人与自然矛盾的解决依靠人的实践能力和水平 C. 符合实际的认识是改造世界的现实的物质力量 ‎【答案】B ‎【解析】‎ ‎【详解】B:随着实践的发展,人的认识能力的提高,人与自然矛盾能更好解决,从焚烧污染环境,到通过回收利用,加工生产成生物质颗粒燃料,将秸秆变成新能源,体现了人与自然矛盾的解决依靠人的实践能力和水平,故B正确。‎ AC:人们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前途光明、道路是曲折的,而不是平坦的;符合实际的认识是改造世界的现实的精神力量,而不是物质力量,故AC错误。‎ 故本题选B。‎ ‎34.历史是不断向前的,要达到理想的彼岸,就要沿着我们确定的道路不断前进。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从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的关系原理角度看,走好每一代人的长征路 A. 既要树立前进的信心,又要应对曲折的准备 B. 既要考虑内在的条件,又要依靠外在的因素 C. 既要把握时代的特点,又要秉承核心的精神 ‎【答案】C ‎【解析】‎ ‎【详解】C:设问问题是从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的关系原理角度看,既要把握时代的特点体现矛盾特殊性,秉承核心的精神体现矛盾普遍性,故C正确。‎ AB:既要树立前进的信心,又要应对曲折的准备,体现的是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既要考虑内在的条件,又要依靠外在的因素,体现的是条件的多样性,故AB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C。‎ ‎35.真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进步的标志。真理的根本属性是 A. 相对性 B. 客观性 C. 发展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B: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的根本属性是客观性,故B正确。‎ AC: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真理是客观的,同时又是绝对的和相对的,真理的根本属性是客观性,不是相对性和发展性。故AC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B。‎ ‎【点睛】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和具体性: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二、材料分析题 ‎36.以下是国际某著名调查机构2016年就中国政府公共政策对本国竞争力影响对中国企业高管的调查统计表:‎ ‎(1)阅读图表信息,指出其中政府政策对企业竞争力影响最大的有利因素和最不利因素是什么?就其中最大的有利因素,从生产要素角度分析其道理。‎ ‎(2)有些企业高管们认为中国政府日趋完备的劳动者权利保护的政策和法规增加了企业成本等,对企业竞争力构成劣势。请运用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对此观点加以评析。‎ ‎【答案】(1)政府支持科学、科技和创新政策,是对企业竞争力影响最大的有利因素,而企业税率政策是构成对企业竞争力影响最不利因素。国家支持科学、技术与创新政策,有利于促进企业科学技术的开发、创新和运用,有利于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和企业经济效益,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 ‎(2)该观点是错误的。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要如实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要求我们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我们既要看到中国政府日趋完备的劳动者权利保护的政策和法规,确实会增加了企业运行成本一面,但也应该看到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利,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生产积极性,主人翁姿态参与企业管理,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另一面。‎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国际某著名调查机构2016年就中国政府公共政策对本国竞争力影响调查为背景材料,设置两个问题,考查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详解】第(1)问要求指出其中政府政策对企业竞争力影响最大的有利因素和最不利因素是什么。就其中最大的有利因素,从生产要素角度分析其道理。属于分析说明类试题。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此题的知识范围为经济生活的知识,属微观考查。然后结合材料中竞争优势:政府支持科学、科技和创新政策92%,比例最高,是对企业竞争力影响最大的有利因素;竞争劣势:企业税率政策61%,比例最高,是构成对企业竞争力影响最不利因素。然后从生产要素角度,分析国家支持科学、技术与创新政策的作用,有利于促进企业科学技术的开发、创新和运用,有利于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和企业经济效益,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即可。‎ 第(2)问要求运用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评析,有些企业高管们认为中国政府日趋完备的劳动者权利保护的政策和法规增加了企业成本等对企业竞争力构成劣势。”属于评析类试题。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此题的知识范围为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的知识,属微观考查。回答本题,需要以下知识,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要如实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要求我们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然后从有利的方面分析,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生产积极性,主人翁姿态参与企业管理,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从不利方面分析,中国政府日趋完备的劳动者权利保护的政策和法规,确实会增加了企业运行成本,全面进行具体分析即可。‎ ‎【点睛】一切事物都包含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①要求我们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②要善于创造和利用条件,促使矛盾双方向有利的方向转化。‎ ‎37.下图是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变化情况:‎ ‎(1)从图表数据看,我国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均呈下降趋势,并且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越来越接近。请运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简要说明发生上述经济现象的原因。‎ ‎(2)有人说,只要政府采取更多惠农政策,就能有效提高我国农村居民家庭收入。运用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 ‎【答案】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发展的水平最终决定着消费的水平。恩格尔系数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而降低。近年来我国经济保持良好势头,带来人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和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随着收入增加和消费水平的提高,食物消费的比重随收入增加而减少,因此恩格尔系数呈现下降趋势。近年来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幅度大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幅度,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缩小了,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差距也就会缩小,呈现越来越接近的趋势。‎ ‎(2)答案示例:‎ ‎“只要政府采取更多惠农政策,就能有效提高我国农村居民家庭收入”的观点是错误的。‎ 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政府采取更多惠农政策,只是居民家庭收入增长的外因,一个家庭收入增长从根本上要靠农民利用好政府政策,自己家庭成员努力劳动和经营,把内外因结合起来,才能有效提高家庭收入。因此,单靠政府政策,难以有效提高农村家庭收入。‎ ‎【解析】‎ ‎【分析】‎ 本题以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变化情况为背景材料,设置两个问题,考查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详解】第(1)问要求运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简要说明发生上述经济现象的原因。属于分析说明类试题。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此题的知识范围为生产与消费的知识,属微观考查需要以下知识,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发展的水平最终决定着消费的水平。然后分析,近年来我国经济保持良好势头,带来人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和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食物消费的比重随收入增加而减少,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均呈下降趋势;近年来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幅度大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幅度,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缩小了,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差距也就会缩小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即可。‎ 第(2)问要求运用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原理,评析只要政府采取更多惠农政策,就能有效提高我国农村居民家庭收入观点。属于评析类试题,属微观考查。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此题的知识范围为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知识,需要以下知识,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根本。然后从内外因两个方面分析,政府采取更多惠农政策,只是居民家庭收入增长的外因;一个家庭收入增长从根本上要靠农民利用好政府政策,把内外因结合起来,才能有效提高家庭收入,得出结论,“只要政府采取更多惠农政策,就能有效提高我国农村居民家庭收入”的观点是错误的。‎ ‎【点睛】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