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高分突破第一篇专题14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课件(57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高分突破第一篇专题14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课件(57张)

第 14 课时 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 [ 备考导航 ] 考点 知识条目 考试要求 真题分布 传统文化的继承 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 b 选择题 Ι(2017 , 4 月, T23 、 2016 , 10 月, T24)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c 判断题( 2018 , 11 月, T6 )选择题 Ι(2017 , 4 月, T22) 文化在继承 中发展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b 选择题 Ι(2016 , 10 月, T24) 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b 选择题 Ι(2017 , 4 月, T25) 教育在 文化继承中的作用 a   文化创新的 源泉和作用 文化发展的实质 a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b 选择题 Ι(2018 , 4 月, T23) 文化创新的作用 b 判断题 (2016 , 10 月, T6) 选择题 Ι(2015 , 10 月, T25) 文化创新的途径 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b 判断题 (2017 , 11 月, T6) 选择题 Ι(2016 , 4 月, T24) 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a   1. (2017·4 月浙江选考, 23) 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中国二十四节气,产生于农业社会的生产实践需要,至今指导着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这表明 (    ) ①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② 传统习俗能够促进社会发展  ③ 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享用文化  ④ 文化决定着人们的实践活动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传统文化的特点、作用 (b) 解析  二十四节气是在实践中发明创造出来的,至今仍指导着生产实践,所以 ③ 能够体现。至今仍发挥作用,表明传统文化的传承性和相对稳定性, ① 符合材料。 ② 说法不准确,应该是传统习俗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④ 观点错误,文化不起决定作用。 答案   A 2.( 考查科学精神 ) “ 嫦娥 ” 是中华民族对未知月球的传统叫法,以 “ 嫦娥 ” 命名目标飞行器,很快得到了国人的共鸣。这表明传统文化具有 (    ) A. 鲜明的民族性 B. 相对稳定的特点 C. 特有的包容性 D. 博大精深的特点 解析   “ 嫦娥 ”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叫法,体现出传统文化的民族性, B 不能体现; C 、 D 两项不是传统文化的特点。 答案   A 3. (2016·10 月浙江选考, 24) 台风 “ 莫兰蒂 ” 来袭,浙江泰顺三座国宝级古廊桥相继被洪水冲毁。当地政府号召民众抢救古廊桥木构件。国家文物局表示在资金、技术上全力支持廊桥修复工作,短短几天民间捐款超过 300 万元。修复古廊桥的依据有 (    ) ① 文化发展离不开文化继承  ② 先继承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③ 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精髓  ④ 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作用,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国家文物局全力支持廊桥修复工作,有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①④ 正确。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不存在先后的问题, ② 错误;传统文化中精华部分是民族文化的精髓, ③ 观点错误。 答案   B 特别提醒 相对稳定性 ≠ 鲜明的民族性 相对稳定性是从纵向的角度及历史的角度来说的,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化由过去到现在具有历史继承性;而鲜明的民族性是从横向角度来说的,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化区别于其他民族文化的不同之处。 4.( 2017·11 月浙江选考, 23 ) 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 (2016—2035 年 ) 》,前所未有的重视老城保护与复兴、历史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其目的是 (    ) ① 全面继承中华传统文化  ②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③ 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④ 彰显中华文化的个性和特点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c) 解析  国家重视对老城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与复兴,其目的是为了传承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其对今天的社会生活发生积极的作用,故 ②③ 正确,入选;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批判继承,故 ① 错误; ④ 不是我们保护老城的目的,故排除。 答案   B 名师指津 正确认识和对待传统文化 (1) 传统文化中既有精华又有糟粕,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能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其糟粕则起阻碍作用。 (2) 传统文化中的精华的部分也要顺应社会和时代的变迁才能起促进作用,如果一成不变则也会起阻碍作用。 5.( 考查科学精神 ) 某制鞋公司成立初期收集了 300 多双上至先秦下迄民国不同时期的鞋,认真研究了 “ 张良跪履 ”“ 谢公屐 ” 等典故所代表的文化经典,然后把鞋与民俗、民间美术、文学等结合起来,制作出了独具特色的 “ 文化鞋 ” 。从 “ 鞋文化 ” 到 “ 文化鞋 ” 说明 (    ) A. 对待传统文化,首先是继承,其次是发展 B. 加强文化教育,全盘继承传统文化 C. 每个人根据自己的需要对传统文化采取不同的态度 D.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b) 解析  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无所谓先后之分, A 错误;全盘继承传统文化的观点是错误的, B 不选;根据自身的需要来选择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是错误的, C 不选;从 “ 鞋文化 ” 到 “ 文化鞋 ” 说明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D 正确。 答案   D 名师指津  准确把握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不能认为是先后两个阶段。 6.( 2017·4 月浙江选考, 25 ) 故宫博物院自主研发的一款 APP( 移动客户端 ) 游戏,将故宫珍藏用精美的图片和诙谐的语言传递给观众,让故宫里的文物 “ 活 ” 起来。 “ 故宫+互联网 ” 的模式 (    ) ① 发挥了科技对文化传承的促进作用  ② 扩大了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③ 创新了传统文化的内容和形式  ④ 融合了不同民族的优秀文化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b) 解析   “ 故宫+互联网 ” 的模式,让故宫里的文物 “ 活 ” 起来,这样既发挥了科技对文化传承的促进作用,又扩大了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①② 入选;传统文化的内容并没有因此得以创新, ③ 排除;融合不同民族的优秀文化与题意无关, ④ 排除;本题答案选 A 。 答案   A 7.( 2017·11 月浙江选考, 6 ) 对待其他民族的文化成果,应以吸收为主、为我所用。 (    ) 解析  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应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答案   F 文化创新的途径 (b) 8.( 2016·4 月浙江选考, 24 ) 某市在发展乡贤文化的过程中,汲取传统乡贤文化的精华,抛弃其落后因素,并赋予其当代文明因子,创造出充满乡土情怀和时代气息的新乡贤文化。这表明,文化创新 (    ) ① 应把握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② 不能一味摒弃传统文化  ③ 应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④ 不能一味推崇外来文化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材料没有涉及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④ 排除。 ①②③ 分别从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文化创新与继承的关系的角度正确阐释了某市发展乡贤文化对文化创新的启示,都应入选。 答案   A 9.( 考查科学精神 ) 中医药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兼收并蓄、创新开放,在不断丰富发展自己的同时,也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中医药的发展给我们的启示有 (    ) A. 在文化传承中,要立足本民族传统文化 B. 在借鉴融合中,要推动文化的发展创新 C. 在走向世界中,增强中华文化的渗透力 D. 在博采众长中,以优秀文明成果为源泉 解析  中医药的发展给我们的启示有:在借鉴融合中,要推动文化的发展创新。 B 符合题意; A 、 C 与题意不符;在博采众长中,以优秀文明成果为食粮而不是源泉, D 说法错误。 答案   B 方法技巧 解答实现文化创新的策略 必须把握一个主体,即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两条途径,即根本途径和基本途径。三个方面,即强调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四种错误倾向,反对 “ 民族虚无主义 ” 和 “ 历史虚无主义 ” 、 “ 封闭主义 ” 和 “ 守旧主义 ” 。 10.( 2018·4 月浙江选考, 23 ) 近年来,中国音乐家叶小钢的交响音乐会《中国故事》系列在国内外获得巨大成功。为了创作其中描绘西藏独特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的《喜马拉雅之光》,他 7 次前往西藏等地考察,深入民间采风,从中获得创作灵感。这表明 (    ) ① 文化走出去要创新表现形式  ② 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 文化创新源自创作者的灵感  ④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作用 (b) 解析  文化走出去要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因此 ① 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所以 ③ 错误; ②④ 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 D 。 答案   D 11. (2015·10 月浙江选考, 25) 开封是首个 “ 互联网+文化 ” 智慧城市。在这里,游客扫描街头语音导览标识牌上的二维码,就可以听到绘声绘色的历史故事,还可以通过微信将开封文化带到世界各地。这表明 (    ) ①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② 文化创新促进民族文化繁荣  ③ 网络文化是先进文化  ④ 科学技术进步推动文化创新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解析  题干主要阐述了科技对文化发展的重要作用,没有体现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① 不选;网络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之分, ③ 错误; ②④ 符合题意。 答案   D 易错点 1  不能正确区分传统文化的两个特点 提醒  相对稳定性是从纵向的角度及历史的角度来说的,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化由过去到现在具有历史继承性;鲜明的民族性是从横向角度来说的,是指一个民族文化区别于其他民族文化的不同之处。 矫正训练 1  产生于西汉时期的儋州调声,是儋州人民自己创造的原生态歌谣,直到今天仍流传于海南省儋州一带,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这表明 (    ) ① 传统文化具有区域性  ② 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  ③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④ 传统文化具有先进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特点。 ② 说法不符合题意; ④ 错误,传统文化具有双重性。 答案  B 易错点 2  不能正确理解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 提醒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一定要正确把握传统文化 “ 变的绝对性 ” 与 “ 不变的相对性 ” 的关系。 矫正训练 2   ( 考查科学精神 ) 最近,河北农业大学一群毕业生默默帮助病逝同学李宝元父母的事迹被广为传颂。 15 年前毕业之际,有人提议 “ 宝元的父母咱们得管 ” ,一个算不上约定的 “ 约定 ” ,让两位老人 15 年收到了 15 张汇款单和 56 封信。同学们用实际行动使扶危济困、重情信诺的传统美德在当代得到完美绽放。这一事迹表明 (    ) A. 传统道德准则完全适应现代生活 B. 中华文化的具体内涵是亘古不变的 C. 传统道德对今天人们的价值选择有深刻影响 D.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解析  材料中河北农业大学一群毕业生的价值选择深受传统道德的影响,因此 C 项正确。 A 项否认了传统道德与现代生活的区别; B 项否认了文化的变化发展;题干材料没有说明传统文化对民族生存和发展的作用,所以 D 项也不选。故选 C 。 答案  C 易错点 3  不能正确理解传统文化的双重性质和双重作用 提醒  传统文化的双重性,传统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只有优秀的传统文化才可以促进社会和人的发展,落后的传统文化则会阻碍社会和人的发展。 矫正训练 3  中央电视台开播《百家讲坛》以后,一些艰涩高深的传统经典经过现代诠释变得通俗易懂,富有时代气息,为大众所接受。这说明 (    ) A. 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 B. 传统文化对人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C. 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认同感 D. 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解析  材料说明的是 “ 传统经典 ” 经过现代诠释而 “ 富有时代气息 ” ,即其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 A 项符合题意, B 、 C 、 D 项均不符合题旨。 答案  A 易错点 4  错误理解科学技术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提醒  科学技术对文化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改变着生产方式,改变着物质产品的文化内容;二是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促进人类的思想解放;三是改变着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 矫正训练 4   ( 考查科学精神 )2018 年 7 月 26 ~ 29 日, “ 中国工程科技论坛 — 智慧农业论坛 ” 在北京召开。本次论坛的主要议题包括农业遥感、农业物联网、农业大数据、农业智能装备、农业机器人与自主作业系统、农业电子商务等。这表明 (    ) ① 大众传媒助推农业发展  ② 科学技术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 文化决定经济发展规模  ④ 文化是推动经济发展的物质力量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解析  本次论坛的主要议题包括农业遥感、农业物联网、农业大数据、农业智能装备、农业机器人与自主作业系统、农业电子商务等。这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科学技术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大众传媒助推农业发展, ①② 符合题意。经济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经济, ③ 错误;文化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 ④ 错误。 答案   A 易错点 5  错误认识文化创新来自创作者的灵感,文化创新主要靠创作者的聪明才智 提醒  文化创新与创作者的聪明才智分不开,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矫正训练 5   ( 考查科学精神 ) 徐悲鸿偏爱画马,听马蹄得得,看马迎风奔驰,他觉得是一种精神享受,心仿佛在和马一同驰骋。这表明,作为对世界的一种反映形式的艺术作品 (    ) A. 受到艺术家生活环境的深刻影响 B. 源自于艺术家的技艺和艺术天分 C. 离不开艺术家的生活感悟和情感 D. 取决于艺术家的执着努力和勤奋 解析  “ 偏爱画马 ” 是情感因素, “ 听马蹄得得,看马迎风奔驰,他觉得是一种精神享受,心仿佛在和马一同驰骋 ” 是生活感悟,因此 C 项当选。 A 项不符合题意; B 、 D 两项均否定了实践是艺术创作的源泉。 答案  C 易错点 6  混淆文化创新的源泉、根基、渊源和主体 提醒  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实践,根基是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渊源是一切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的优秀成果,文化创新的主体是人民群众。 矫正训练 6   ( 考查政治认同 )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 我们要走进生活深处,在人民中体悟生活本质、吃透生活底蕴。只有把生活咀嚼透了,完全消化了,才能变成深刻的情节和动人的形象,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激荡人心。 ” 这一论断强调的是 (    ) ① 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是文艺创作的根本动力  ② 只要深入社会实践就能创作出激荡人心的作品  ③ 深刻反映社会生活本质的作品才是最有价值的  ④ 文艺创作的不竭动力在于人民群众的实践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解析   “ 只有把生活 …… 才能激荡人心 ” ,说明深刻反映社会生活本质的作品才是最有价值的,故 ③ 符合题意。 “ 我们要走进生活深处,在人民中体悟生活本质、吃透生活底蕴 ” ,这是因为文艺创作的不竭动力在于人民群众的实践,故 ④ 符合题意。 ① 说法错误,社会实践是文艺创作的根本动力。 ② 说法过于绝对。 答案   D 易错点 7  不能正确理解发展我国文化的关键 提醒  推动文化发展,基础在继承,关键在创新。 矫正训练 7   ( 考查科学精神 ) 我国推进 “ 互联网+中华文明 ” 行动,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发展深度融合,深入挖掘和拓展文物蕴含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和时代精神,彰显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这表明 (    ) ① 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② 文化创新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③ 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④ 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和稳定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解析  题意表明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也表明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①③ 与题意相符。材料未涉及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② 不选。材料未涉及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和稳定性, ④ 不选。 答案   B 本课时选考命题对传统文化的考查主要是以选择题的形式,结合具体材料来考查传统文化的特点和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日益重视,此考点的命题比重势必会大幅增加。教育、科技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近两年出现频率较高,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文化创新的作用以及文化创新的意义,主要考查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难度中等。文化创新的途径,主要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命题形式既有选择题,也有综合题。 【例 1 】 ( 考查科学精神 ) 恩格斯说过: “ 每一个时代的哲学作为分工的一个特定的领域,都具有由它的先驱传给它而它便由此出发的特定的思想材料作为前提。因此,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提琴。 ” 这主要说明 (    ) ① 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② 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 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④ 思想运动促进文化发展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解析   “ 每一个时代 …… 作为前提 ” 说明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① 正确; “ 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提琴 ” 主要说明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② 正确;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③ 不选;思想运动促进文化发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④ 不选。 答案   A [ 变式训练 ] 1.( 考查科学精神 ) “ 葳蕤 ” 怎么读? “ 搴芳 ” 什么意思?不仅那些习惯了键盘书写、提笔忘字的人两眼茫然,很多文学素养较高的人也报以苦笑。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① 传统文化产生于过去,打上了历史的烙印  ②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③ 社会实践不断变迁,有的传统文化面临传承断档的危机  ④ 传统文化阻碍社会历史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解析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能够传承人类文明,因此 “ 葳蕤 ” 、 “ 搴芳 ” 都有其产生的渊源,故 ① 符合题意;材料强调文化的源远流长,未涉及文化的民族性,故 ② 不符合题意;不仅那些习惯了 …… 报以苦笑,表明传统文化面临传承断档的危机,故 ③ 符合题意;传统文化的作用具有双重性,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故 ④ 错误。 答案   B 【例 2 】 ( 考查公共参与 ) 时代在变,情理不变。像 “ 家和万事兴 ”“ 孝老爱亲 ”“ 克勤克俭 ” 这样极富哲理的 “ 老理儿 ” ,是我们在变动不居的时代不可或缺的价值坐标。传统与现代一脉相承,国家与家庭同声相应,把传统家庭美德的 “ 老理儿 ” 发扬好,方能 “ 理 ” 至而 “ 脉 ” 顺,从厚重文化底蕴中生长出现代家庭文明。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从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角度,分析如何从厚重文化底蕴中生长出现代家庭文明? 解析  回答本题要指出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注意结合材料即可。 答案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过程中继承,在继承传统家庭美德的同时,根据当今实际要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 变式训练 ] 2.( 考查科学精神 ) 有文化专家指出,要建设与中国历史、现状和世界角色相适应的大国文化,形成与欧洲、美国共存的 “ 第三极文化 ” ,需要我们在强大国力基础上,继承传统文明之精髓,融合西方文明的精华,总结 100 多年来追求和建设现代民族国家的宝贵经验,从现实的中国与世界格局出发,在与世界交流和对话过程中,思考并承担相应的国内外责任。唯有如此, “ 和合共赢 ” 的中华新文化影响力才现实可期。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指出材料中 “ 建设 ‘ 第三极文化 ’” 的具体要求所体现的文化创新的道理。 解析  回答本题要从文化创新的源泉和途径组织答案,注意结合材料即可。 答案   ①“ 应总结 100 多年来追求和建设现代民族国家的经验 ” 建设 “ 第三极文化 ” ,体现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 建设大国文化,需要 “ 继承传统文明之精髓 ” ,这体现了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 ③“ 融合西方文明的精华,在与世界交流中承担相应的国内外责任 ” ,这体现了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基础,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 弘扬传统文化 坚定文化自信 [ 创新预测 ] 1.( 考查政治认同 ) 十九大报告强调: “ 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 。对如何坚定文化自信,报告作出了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 源自于 ”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 (    ) ① 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创新  ② 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弘扬优秀民族传统  ③ 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④ 全面继承,加强文化交流,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解析  解题时要注意从材料中寻找有效信息。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创新,因此 ①②③ 正确; ④ 中 “ 全面继承 ” 说法错误,排除。故选 B 。 答案   B 2.( 考查政治认同 ) 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就要繁荣文艺创作,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紧紧依靠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实践、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推出更多无愧于民族、无愧于时代的文艺精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文艺发展之所以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因为 (    ) ① 以人民为中心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  ② 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③ 人民满意不满意是衡量文化工作成败的根本标准  ④ 以人民为中心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解析   ① 错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是提高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④ 错误,只有坚持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材料强调的是人民对于文化发展的重要性, ②③ 符合题意。 答案   B 3.( 考查科学精神 ) 在尊重经典、传承经典的同时,加入了现代理念和青春的气息,使观众不仅能够聆听熟悉的唱段,同时还能感受难忘的味道!经过无数次艺术实践的打磨之后,传承和创新在《小二黑结婚》展演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说明 (    ) ① 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② 文化创新要立足于社会实践  ③ 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④ 中华传统文化正在成为世界文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途径。题目未涉及博采众长,因此排除 ① ;中华传统文化走向世界而非成为世界文化,所以错误,排除 ④ ; ②③ 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 C 。 答案   C 4.( 考查政治认同 ) 《小二黑结婚》该剧演员蒋宁说:我们的民族歌剧有很多宝贵的养料,作为年轻一辈的歌剧演员应该尽自己所能去塑造好每一个角色,只有在艺术道路上不断地突破自我,才能走近角色,全身心地塑造角色,这是我的责任也是我的使命。这充分说明 (    ) ① 文化创新要着眼于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②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文艺工作者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③ 文化创新要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④ 文化创新最终源于人民群众的实践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解析  人民群众不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所以 ② 错误,排除; ①③④ 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 C 。 答案   C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