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4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广东仲元中学2017届高三政治专题复习教案:专题二++生产企业与经营
专题二《生产、企业与经营》二轮复习资料 一、主干知识的网络 【复习提示】 本单元复习要注意:明确一对关系:认识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把握两个主体:认识市场经济的两个主体——企业与劳动者; 明确三个重点:扩大内需、企业经营和促进就业的措施; 认识四种投资:认识和理解储蓄存款、股票、债券和商业保险四种不同的投资方式。 二、核心考点突破 核心考点一 生产与消费 正确理解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表现 阐释 结论 生产 决定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的 对象 一个社会消费什么,是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所决定的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深化改革,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生产决定消费的 方式 消费方式是怎样消费的问题 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人们消费质量和消费水平的提高,根源于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 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消费对象、消费水平和消费方式会发生变化 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 重视消费,把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 消费调节生产 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一个人的劳动能力,无论是智力还是体力,都有一个形成的过程。新的较高水平的消费会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注意: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中,生产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消费的反作用是第二位的;消费对生产 的反作用具有双重性,合理的消费会促进生产的发展,不合理的消费会阻碍生产的发展。为此,要全面理解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 1、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原因 (1)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拉动经济增长。 (2)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扩大消费需求有利于满足人民的生活需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扩大消费需求能够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拉动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4)实现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的要求。扩大消费需求能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2.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措施 (1)国家: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生产力,扩大就业,提高居民收入;②科学宏观调控,保持物价稳定;③完善收入分配政策,调节社会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④发挥财政的作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居民的消费信心;⑤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加快消费结构升级;⑥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为消费者创设良好的消费环境。 (2)企业:要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 (3)个人:①要通过自己的知识和劳动,增加个人收入;②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坚持科学理性消费。 3.正确认识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 (1)环节: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 (2)关系: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生产和消费有着重要的影响;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命题点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典例1 (2015安徽高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消费引领中国制造 近年来,伴随着收入水平提高,中国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以往“你有,我有,人人 有”的跟风式消费观逐渐转变,国外的高品质产品越来越多地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消费水平 的不断提高,消费者话语权的愈益凸显,既对中国制造业提出了挑战,也引领中国制造业加 速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1)根据材料一,分析其中体现的经济生活道理。(8分) 参考答案: 收入水平的提高给消费者带来更多选择,体现了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以往跟风式的消费现象逐 渐转变,体现了消费者转变观念,避免盲从,理性消费。消费对中国制造业的挑战和引领,体现了消费反作用于生产,对生产发展具有导向作用。 典例2 (2013·广东高考)当前,油价高涨、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能源短缺等问题凸显,汽车消费者日趋理性,提倡环保消费和前瞻消费。这种新的消费观念催生出低油耗、低排放、一车多能的时尚新车型,并逐步引领汽车消费的新趋势。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中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的知识,分析消费新趋势对汽车行业的 影响。 解析 考查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回答时只需将知识与分析相结合即可。 参考答案 (1)促进生产的发展,拉动经济增长。带来新的供给,推动产能扩张。 (2)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导向作用,推动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带动与新型汽车相关产业的发展。 (4)创造新的劳动力。产能扩张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方法点拨 看“落脚点”,区分“决定”或者“反作用”:如果落脚点是生产发展,一般表明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落脚点是生活改善,一般表明生产决定消费。 核心考点二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1.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区别 侧重 公有制经济在所有制结构中所占的比重 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和对国民经济性质和发展方向所起的作用 表现 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联系 ①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要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②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都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数量分布上占优势,都不仅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有质的提高 提醒:公有制为主体不等于国有经济为主体。因为公有制不仅包括国有经济,还包括集体经济以及混 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不能理解为公有制起主导作用。 2. 正确理解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1)二者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公有制经济居于主体地位,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占主体地位。 (2)二者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是平等的,都是平等的市场主体。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 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命题点1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典例1 (2014·浙江高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完善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如2000年到2012年,国有和集体工业企业资产从5.70万亿元增加到10.61万亿元,私营工业企业资产从0.39万亿元增加到15.25万亿元。这说明( ) ①我国各种所有制经济地位相同、相互促进 ②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的主体 ③应继续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④应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分析材料中的数据变化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得到持续快速发展,这表明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③④符合题意。我国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相同,但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同,公有制经济处于主体地位,①说法过于笼统,②说法错误。 典例2 (2015 上海高考)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不同,公有制经济( ) A.在各地区中居优势地位 B.在国民经济中居主体地位 C.在市场经济中居基础地位 D.在各行各业中居支配地位 命题点2 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典例3 (2013·浙江高考)2010年5月,国务院发布“新非公36条”,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准入的行业和领域。2012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第六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进一步扫除民间资本进入铁路、市政、金融等领域的障碍。这表明( ) ①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原则进一步得到了贯彻 ②非公有制经济的主导性作用进一步得到了发挥 ③市场规律进一步得到了尊重 ④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障碍扫清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解析】无论是放宽对民族间资本的限制,还是扫除民间资本发展的障碍,都是为了实现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平等竞争地位,而实现平等竞争是市场经济规律的必然要求,故①③正确。国有经济的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故②错误;这些措施旨在扫除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障碍,但是这一过程是渐进的,并非一蹴而就,故④错误。 核心考点三 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 全面理解企业发展的具体措施 角度 阐释 经营战略 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一个企业只有战略定位准确,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为企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竞争优势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这是现代企业发展最重要的方法和途径,也是提高我国整体科技竞争力与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主要途径 诚信经营 要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一种无形的资产,对企业的生存竞争至关重要,企业的信誉和形象集中体现在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上 兼并破产 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要通过强强联合或企业兼并,实现优势互补、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提高企业竞争力 社会责任 遵守法律法规、公德道德,保护环境、支持慈善事业等 其他措施 企业经营是一项系统工程,应从多方面采取措施:要进行公司制改革,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实现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化;面向市场组织生产和经营;提高劳动者素质;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战略;等等 命题点1 企业经营与发展 典例1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某知名家电企业通过互联网收集消费者的需求信息,并根据他们的特殊需求专门生产了近万台定制彩电。从消费者下单到生产、配送、安装,整个过程仅耗时一个月,比传统批量生产模式(含产供销)少用半年多的时间。与传统的批量生产模式相比,这种定制生产模式能够( ) ①充分发挥企业规模优势,降低生产成本 ②以需定产缩短生产周期,减少企业库存 ③更灵活应对市场变化,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 ④优化企业决策流程,提高企业技术水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企业的经营。材料中某知名企业通过定制生产模式,比传统的批量生产模式少用半年时间,由此可见,这种生产模式缩短了生产周期,减少了企业库存,②符合题意。该企业通过互联网征集消费者的需求信息,根据消费者的特殊需要专门生产,满足了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③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企业的规模优势和生产成本的降低,也没有涉及企业的技术水平提高,①④与材料不符。 典例2 [2013•课标全国卷Ⅰ,38(2)] H剧团是一家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在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方针的指引下,H剧团结合自身发展于2007年改制为演艺有限责任公司。经过6年的努力,该演艺公司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改制前后的对比如下表: 项目 改制前 改制后 资金来源 财政拨款 自负盈亏 组织结构 团长负责制 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 分配制度 按职称、工龄分配 按贡献大小分配 相关职能部门 演出部、后勤保障部 创作部、演出部、营销部、后勤保障部 演出机制 政府采购,服务于政府等机关团体;年均5~7场次 市场化营销、面向社会提供菜单式服务;年均100多场次 经济效益与社会影响 剧团发展缓慢、演职员收入低;以传统节目为主,节目数量少、获奖少 公司快速发展、演职员收入大幅增长;传统节目得以保留,反映社会发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新节目不断推出,多个节目获奖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该演艺公司取得成功的经济原因。 [答案] 改制后,公司经营战略目标明确,市场定位准确;权责明确的现代企业制度和合理的组织机构保证了公司高效运转;科学的管理、高质量的演出节目和市场化的营销形成了公司的竞争优势;合理的分配制度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演出场次增加、多个节目获奖,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解析] 解答本题要抓住“成功的经济原因”“组织结构”“分配制度”“经济效益与社会影响”等题眼信息,从材料中概括该企业的做法,充分利用教材语言组织答案即可。 典例3(2015 广东高考 ) (24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企业的发展一般包括四个阶段:孕育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如图7),在一定的外部环境下,当企业处于前两个阶段时,通常会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专业化经营战略(见A点),进入第三阶段,则趋向于选择多元化经营战略(见B点) (1)企业经营的直接目的是什么?(2分),假设企业在A点选择专业化经营战略,在B点选择多元化经营战略,请任选其一,结合材料一和《经济生活》中有关企业经营的知识,分析企业选择该经营战略的理由。(10分) 【答案】企业经营的直接目的;利润/盈利/营利/赚钱(2分) A点选择专业化 条件:规模小/资源少/有限(2分) 原因:战略/市场定位准确/规避风险(2分);提高创新能力(管理/技术/组织)(2分);形成竞争优势(产品/质量/技术)(2分);树立形象和信誉创建品牌 (2分) B点选择多元化 条件:有实力/有动力/盈利能力强(2分) 原因:优化产业结构/分散风险(2分);扩大竞争优势(产品/质量/技术)(2分);保持形象和信誉(2分);扩大产品/市场/规模 (2分)(走出去/2个市场) 典例4[2014·浙江卷]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2013年末以来,浙江全面展开“五水共治”。 材料 从再生造纸起家的B集团,遵循国家产业导向,把发展战略重心放到污水污泥处理及相关产业上,十年来投入10多亿资金对技术难题进行攻关,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工艺技术和配套设备,破解了污泥干化处置这一世界性技术难题,实现了华丽转身。如今,B集团不仅经济效益良好,而且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得到社会认可。 运用公司经营与发展知识,简述B集团华丽转身对企业转型升级的启示。 [解析] 本题考查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回答本题,首先要找出材料中B集团为实现华丽转身采取的措施,然后结合教材知识,从正确的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承担社会责任、树立良好形象等角度分析。 [参考答案] B集团遵循国家产业导向,把发展战略重心放到污水污泥处理及相关产业上,依靠科技创新实现了产业转型,不仅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为当地生态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作出了贡献。B 集团的华丽转身对其他企业转型升级的启示是:要有正确的经营战略;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努力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树立良好的形象。 本命题点的常见设问角度 为企业走出困境提出合理化建议。 常用答题术语: (1) 尊重价值规律,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以市场为导向,推动产品结构调整,生产适销对路高质量 的产品。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增强企业竞争力。 (3)要遵守市场规则,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4)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5)通过强强联合或企业兼并,实现优势互补、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提高企 业竞争力。 (6)树立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7)坚持“走出去”战略: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培育自主品牌,增强国际竞争力;实行出口市场 多元化战略,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有规则意识和利用世贸组织规则的本领,要有经济安全的防范意识;有应对别国反倾销和反别国倾销的策略,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命题点2 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 典例5 (2012·新课标全国卷)2012年1月,中国混凝土机械行业龙头企业之一的S公司宣布,将斥资3.6亿欧元收购德国P公司100%股权。P公司凭借领先的技术优势在全球混凝土泵车市场占有率曾高达40%左右,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公司出现严重经营困难。S公司并购P公司的积极作用在于 ( ) ①形成行业垄断格局 ②开拓国际市场 ③加速资本周转 ④促进产品升级换代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解析】我国的公司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实施对外国公司的兼并,主要是考虑可以利用外国公司的资源(市场优势和技术优势)开拓国际市场②和促进产品升级换代④;由材料中的有关信息可以排除“垄断格局①和资金周转③”方面的目的。 核心考点四 劳动者就业与维权 1、全面认识国家高度重视就业问题的原因: 就业与民生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同时,劳动者就业,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就业与劳动者权利 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的权利。国家高度重视就业,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维护劳动者主人翁地位和劳动者权益的体现 就业与扩大内需 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解决就业问题,有利于促进生产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扩大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就业与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我国高度重视就业问题,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体现 就业与共同富裕目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解决就业问题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体现了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就业与宏观调控 增加就业是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之一。搞好就业问题有利于维护公平正义,保持社会稳定和谐,实现共同富裕目标 2、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措施: 行为主体 措施 国家 ①从根本上说,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这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②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③完善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的新机制。④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为深化改革和扩大就业提供保障 企业 应遵守法律法规,诚实守信,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 劳动者 应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坚持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和多种方式就业观;努力学习,提高技能和素质,积极主动地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发扬创业精神,实现自主创业 特别提醒: 要注意四种就业观的区别和联系。凡是强调发挥个人主动性、不等不靠的,就属于自主择业观;凡是强调劳动者提高自身素质的,就属于竞争就业观;凡是强调职业无高低贵贱之分的,就属于职业平等观;凡是强调就业门路不拘一格的,就属于多种方式就业观。四种就业观是相互联系的,在劳动者择业过程中综合发挥作用。 3. 如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行为主体 措施 国家 党和政府首先要发展经济,这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措施;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扩大就业;加强有关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的建设;规范劳动合同制度;协调劳动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的权益。 企业 要严格执行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自觉依法维护劳动者的权益。 劳动者 要自觉履行劳动者的义务;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当权益受到侵害时,应以合法手段、法定程序维护权益,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 命题点1 解决就业问题的措施 典例1 (2015 广东高考)某农业园区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成立土地经营权流转合作社,整合散户。吸纳资金、土地、技术入股,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经营方式。吸引500多名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创业,解决200多名贫困人口的就业问题。这种模式: A.完善了就业机制,扩大了就业规模 B.用公司股份制代替了家庭土地承包制 C.是农业先进生产力的体现和标志 D.整合了农业生产要素,降低了经营成本 答案A 典例2 (2015 浙江高考)近期,“创客空间”、“梦想小镇”、“创业咖啡馆”等创业创新平台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在成为社会热词。 材料一 2010—201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 补充说明:我国已成为制造业大国,但劳动密集型产品比重圈套,技术对外依存度仍高于50%。 材料二 2010—2014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和就业率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人数(万人) 631 660 680 699 727 就业率(%) 89.6 90.2 90.9 91.4 (1)指出材料一、二所反映的近期国民经济状况。(8分) 参考答案:经济总量不断增加,GDP增长率逐年下降,经济质量不高,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率略有上升,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方法点拨 表格题解法 第一,抓住表格的标题是“关键”。表格的标题反映了表格的主题,抓住表格的标题,联系表格的内容就不会犯方向性错误。同时表格的标题又对解题起着提示、指向和限制作用。 第二,纵横比较找“要点”。纵向看走向、看变化;横向找差距、找差别。 第三,特殊年份找“启示”。如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等。 命题点2 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典例3 [2014·天津高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年来,我国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文化市场空前繁荣。在收藏市场上紫砂壶受到藏家的热捧,与此同时也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造假现象,生产经营仿冒艺术大师作品的公司从中获利丰厚。当记者询问被侵权艺术家为什么不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时,得到的回答是:如果打官司,结果只会是赢了官司输了钱,得不偿失。 请你评价材料中公司或艺术家的行为。 [答案] 示例一:公司的行为是违法的,侵犯了消费者和艺术家的合法权益,扰乱了市场秩序,应依法严惩;违背了商业道德,应受到谴责。 示例二:艺术家的行为是消极的,从客观上看是由于目前我国维权成本高,其行为是无奈之举;从主观上看,其在维护自身权益和承担社会责任方面缺乏主动性。艺术家应勇于捍卫社会公平正义。 [解析] 本题考查企业经营、劳动者合法权益、市场经济秩序等知识。从企业的角度讲,造假企业没有履行社会责任,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从艺术家角度讲,艺术家没有正确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但要指出维权成本过高这一客观现实。 核心考点五 储蓄存款与银行业务 1. 利率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 (1)利率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杠杆,是调节货币供给量的重要手段。 (2)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或出现通货膨胀时,会提高利率,以减少货币量,抑制总需求和物价增长;相反,当总需求小于总供给和物价指数过低时,则会降低利率,以增加货币量,刺激总需求的增长。(逆方向调节) 2. 储蓄存款并不是越多越好 从国家方面讲,大量的储蓄存款可以为国家建设筹集资金,但不利于扩大内需; 从个人方面讲,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但不利于实际消费水平的提高。 3. 银行存款利率提高,储户的实际收益不一定同比提高 储户的实际收益取决于存款利率与物价涨幅的对比。如果存款利率提高的幅度低于同期物价上涨的幅度,那么,储户的实际收益不仅未随存款利率的提高而提高,反而会降低,甚至有可能实际收益为负值。 命题点1 储蓄存款与利息计算 典例1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按现行规定,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利率(年利率)一年期为3%,两年期为3.75%。老陈有10 000元闲置资金,准备存两年,那么,这笔钱以一年期连续存(第一期利息计入第二期本金)两年的利息比存一个两年期的利息( ) A.少141元 B.多141元 C.少150元 D.多150元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存款利息的计算。老陈把10 000元以一年期连续存(第一期利息计入第二期本金)两年获得的利息为:10 000×3%+(10 000+10 000×3%)×3%=609(元);老陈把10 000元存一个两年期获得的利息为:10 000×3.75%×2=750(元)。第一种存款方式与第二种存款方式获得的利息比较:609-750=-141(元)。故选A项。 命题点2 商业银行的业务 典例2 (2013·上海高考)我国商业银行最重要的资金来源和进行其他业务的基础是( ) A.吸收公众存款 B.发放企业贷款 C.中间业务收费 D.取得存贷利差 答案 A[解析]银行有三个主要业务:存款业务,贷款业务,办理结算。其中存款业务是银行的基础业务,贷款业务是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故答案应选A。 核心考点六 投资与融资 1.储蓄、债券、股票、保险四种投资方式比较 比较 储蓄 债券 股票 保险 区 别 性质 存款凭证 债务证书 股份凭证 风险保障 收益 支取本金和利息 定期收取利息,其安全性比股票大 取得股息或红利,经营好坏决定股票的效益 在遇到风险时可按保险条款得到经济补偿 风险 风险小 风险比储蓄存款大 风险最大 如没有出现事故,投保人可能得不到保险金 偿还 方式 按活期或定期等存款方式支取本金和利息 有明确的付息期限,到期必须偿还本金 股金不能退,只能出卖股票 保险事故发生,可获得赔偿或保险金 联系 都是个人投资行为,都给投资者带来一定的收益,都有一定的风险 2.利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利率是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杠杆,是调节货币供给量的重要手段。利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存款利率变动的影响。利率上调会吸引居民储蓄,使流通中的货币量减少,从而使生活消费支出相对下降;利率下调会使存款储蓄减少,使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从而使生活消费支出相对增加,同时还会改变居民的投资方向,如转向股票和债券等。可见,存款利率的调整主要是通过调节存款量来控制流通中的货币量和消费需求量。 (2)贷款利率变动的影响。利率上调会加大借款成本,抑制借款者的积极性,从而抑制银行贷款规模,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并使投资需求相对下降;利率下调会减少借款成本,刺激借款,使银行贷款规模扩大,使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并使投资需求增长。可见,贷款利率的调整主要是通过调节贷款量来控制流通中的货币量和社会的投资需求量。 (3)利率杠杆的运用。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或出现通货膨胀时会提高利率,以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抑制总需求的增长或物价上涨;当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或物价指数过低时,则会降低利率以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刺激总需求的增长。可见,利率杠杆的运用,是根据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状况或物价指数,进行逆向调整的。 (4)利率升降与投资收益。一般来说,储蓄存款利率上升则收益增加;利率下降则收益下降。但储蓄存款实际收益和物价涨幅有关,只有利率水平高于物价涨幅时,实际收益才会存在。 3.选择投资方式的原则 (1)兼顾收益与风险。要注意投资的回报率,也要注意投资的风险性。 (2)兼顾多元与重点。要注意投资的多元化。 (3)兼顾意向与实力。投资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己的经济实力,量力而行。 (4)兼顾个人与国家。投资既要考虑个人利益,也要考虑国家利益,不得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做到利国利民,同时不违反国家法律、政策。 命题点1 股票、债券、保险 典例1 (2015 全国卷II).老吴在年底对年初购买的投资产品进行了梳理:50元买入甲公司的股票已按54元卖出;乙公司股票价格仍为20元,按照每股1.2 元进行了现金分红;丙公司股票价格也没变,按照每20股送一股进行了股票分红;某银行理财产品的年收益率为6%。上述投资产品中年收益率最高的是( ) A.甲公司股票 B.乙公司股票 C.丙公司的股票 D.银行理财产品 答案 A 命题点2 投资收益与风险 典例2 (2013·福建高考)右图是a、b两种理财产品在一定时间 内的收益率走势图。就这两种产品的比较,分析正确的是 ( ) A.a产品投资风险小,适合低收入者投资 B.a产品投资收益率波动大,不适合投资 C.b产品投资收益率上升幅度小,不适合投资 D.b产品投资风险小,适合稳健型投资者投资 答案 D 三、热点链接 专题一 推进供给侧改革, 推动经济持续发展 【背景材料】 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这次会议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2016年和今后一段时期中国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基本遵循,既是对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深刻把握,也是对未来发展路径的整体谋划。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搞新的“计划经济”。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除供给约束,积极进行供给干预促进经济发展。具体而言,一方面将发展方向锁定为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要求改革现行的一些抑制供给的体制或政策,比如缩紧的货币政策和繁琐的审批制度等。 之前中国侧重于需求端管理,要刺激经济,首先想到的是扩大需求,增加消费。但供给侧同样有很多改进的空间,提出供给侧改革,正是要让今后经济发展的着力点从原本的重需求逐步转变为供给、需求共同发力。今后,我们要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努力实现“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 【考点分析】 一、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 1. 供求与价格的关系。一般情况下,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针对市场变化,应提前做好预案,合理调整生产、调度供应,尽量减小市场波动;做好反周期调节,而且调控也不是只“管涨不管跌”,不合理高涨时要管,低迷时也应“该出手时就出手”。 2. 生产能为消费创造动力。供给侧改革从供给、生产端人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其依据在于生产能为消费创造动力。 1. 努力实现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的平衡。我国经济在规模不断扩张的同时,供给结构跟不上需求结构变化,经济缺乏实现自我修复和平衡的弹性。要适应新常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4.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企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竞争优势,提高产品质量,满足市场需求。 5.发挥财政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实施供给侧改革,财政主要投入方向应从铁路、机场等传统基础设施行业转向军工、城乡教育卫生以及前景广阔的城乡养老服务业,这不但有助于逐步淘汰传统行业中的落后产能,也有助于刺激高新技术以及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6.市场调节与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对政府来说,要减少对市场的直接干预,降低企业成本,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减少企业和政府对资源环境的依赖,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从市场的角度来说,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按市场规律办事。 7.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供给侧改革的治本之策。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加快转变生产方式,打通生产、加工和流通环节,引导经济主体按市场需求进行生产,让消费者获得更丰富的实惠。 8.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供给侧改革是一个结构性的改革。当前,阻碍结构优化的制度还比较多,如户籍制度、城乡差别福利保障制度、城乡不统一的土地制度、行政区划制度等。因此,搞好供给侧改革,实现结构优化,必须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9.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把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10.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供给侧存在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生产要素配置存在严重扭曲,阻碍了经济活力的有效释放和生产力水平的有效提高。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二、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 1、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供给侧改革的核心要求政府放松管制、释放活力、让市场发挥更大作用,从而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2、政府要履行好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实施宏观调控、市场监管,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促进中高端产品的生产。 3、政府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供给侧改革要求及时淘汰落后产能,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三、从生活与哲学角度分析 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十二五”期间,针对需求不足矛盾,很多政策重点在需求侧发力,对于当时经济稳增长确实发挥了效果。但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亟需供给体系跟进调整。 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重视正确意识的指导作用。 “供给侧改革”不仅是对眼下中国宏观经济的一剂对症良药,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也意味着未来更多的实惠和便利。 3、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离不开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也需要激发企业活力和消费者潜力,体现了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4、立足整体,统筹全局。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立足整体,统筹全局。 5、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处理好生产与资源环境之间的联系。 6、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供给要适应变化发展的消费结构。 7、矛盾具有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渗透,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供给和需求是现代经济活动互为关联的两个方面;扩大内需能够引领和推动供给,加强供给侧改革有利于推动消费升级。 8、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题型示例】 1.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2016年经济工作的重点。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下列有利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措施有( ) ①转变外贸出口方式,刺激出口增速提升 ②促进产业优化重组,有效化解过剩产能 ③大力推进结构性减税,降低企业成本 ④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加快消费结构升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十二五”期间,我国传统中低端的消费品供给严重过剩,国内消费增速拾级而下,但中国居民却疯狂“海外扫货”,抢购海外国际品牌商品。仅去年一年我国居民海外消费总额达到1.1万亿元。这说明( ) ①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增加供给 ②我国国内供需结构性失衡,要加强供给方面的结构性改革 ③要通过创新供给,着力提高我国商品与服务供给的质量 ④要规范消费秩序,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以维护消费者权益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近年来,“海淘”“海购”逐渐成为消费时尚,国人海外“扫货”热度不断上升,从美国苹果手机到法国皮包,从韩国美妆到日本马桶盖……客观地讲,国外产品受追捧,并非简单的崇洋媚外的消费心理,它反映了生活水平提高后人们对消费产品质量的重视,折射出中国长期以来“供给侧”的不足。这给我们国内企业的警示是( ) ①提高产品质量,满足市场需求 ②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化解产能过剩 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形成竞争优势 ④扩大开放规模,提高开放水平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4.产业政策要准。一个“准”字,点明了产业政策必须瞄准结构性改革的方向,引导资源流向薄弱环节与关键领域。产业政策要做到“准”,需要( ) ①把基层实践作为制定政策的唯一可靠依据 ②把那些经过实践检验、已十分完善的政策付诸实践 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④在科学原理的指导下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吉林修正药业集团紧紧抓住“供给侧改革”契机,进军饮品行业,以中医药传统理论药 食同源、草本膳食为根本,做良心品质健康饮品。该集团针对我国消费者的群体心理需求,推出了功能性饮料简之、金银花、人参饮料等拳头产品,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为我国饮料市场的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这启示我国医药企业要 ①通过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引导消费新潮流 ②回归独具优势的传统中医,不断开发新产品 ③承担企业应有的社会责任,做百姓放心产品 ④打破当前饮料市场的格局,引领消费新时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当前,我国消费需求正发生重要变化,随着外部需求收缩和国内传统消费需求饱和,大量传统产业出现严重产能过剩。过去我们经常讲要“用供给满足需求”,现在,在供给前面要加上“有效”二字,在需求前面要加上“优质”二字。这种变化体现了( ) ①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②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③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换 ④解决矛盾应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7、(26分)自2015年11月起,“供给侧”刮起了改革新风。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现有三千多家制笔企业、二十余万从业人口、年产圆珠笔四百多亿支……已成为当之无愧的制笔大国。但一连串值得骄傲的数字背后,却是核心技术和材料高度依赖进口、劣质假冒产品泛滥、大量的圆珠笔笔头的“球珠”需要进口的尴尬局面。作为制造业大国,为何我们无法实现一个小小零件的完全自主研发和生产?“圆珠笔之问”映射供给侧改革大问题。 材料二 从淡化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到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释放出的明显信号是:找到经济问题的“病根子”,为解决供需失衡下一剂良药。供给侧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政府和市场协调与配合,做好“四则混合运算”,其关键是放松管制、释放活力,使供给体系更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从“三驾马车”到“供给侧改革”,这种变化勾勒出中国经济的演变,在倒逼压力之下,“供给侧改革”的效果直接关系到中国经济转型能否平稳落地。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企业如何解决“圆珠笔之问”,着力供给侧改革。(14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我国政府在供给侧改革中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12分) 8、(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民经济问题可以简单理解为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以往靠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拉动需求带动经济发展的方式属于需求侧管理。目前,中国的供给体系无法更好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如:中国生产的电饭煲、马桶盖等相关产品产量较大,但中国人却不吝重金到海外购买日本品牌。在需求倒逼的压力之下,“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 材料二: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工作会议中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供给侧改革,将有利于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提高供给质量与效率、改善供给结构。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供给侧改革的依据。(14分) (2)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实质与核心的知识,分析宏观调控从单纯的需求刺激,到需求和供给“双轮驱动”的哲学依据。(12分) 【题型示例】参考答案 1---6 CBBDBC 7、(1)确立正确的发展战略;(3分)依靠科技和管理,走自主创新道路;(4分)诚信经营,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品牌意识,承担社会责任;(4分)转变企业发展方式,调整产品结构。(3分) (2)政府要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为供给侧改革服务的能力与水平;政府要组织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宏观调控,搞好市场监管;政府不能包办一切,要简政放权,放松管制,释放活力;政府要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每点3分) 8、(1)①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通过供给侧改革提升中国制造的水平;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消费的升级对生产具有导向作用。消费结构升级倒逼供给侧改革。(4分) ②国家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是对国民经济总量进行调节和控制。供给侧改革有利于提促进总供给和总需求平衡,保持国民经济稳定增长。(4分) ③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是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 供给侧改革有利于激发企业创新能力,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3分) ④供给侧改革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大举措。(3分) (2)(每点4分) ①矛盾具有普遍性,这要求我们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宏观调控要注重需求和供给的“双轮驱动”。 ②矛盾具有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供给侧结构改革是解决目前中国产能过剩,升级中国制造 重要举措。 ③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坚持了两点论和重 专题二 弘扬工匠精神 提升中国创造 【背景材料】 2016年3月29日,第二届中国质量奖颁奖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各行各业要向获奖组织和个人学习,弘扬工匠精神,勇攀质量高峰,打造更多消费者满意的知名品牌,让追求卓越、崇尚质量成为全社会、全民族的价值导向和时代精神,为促进经济“双中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考点分析】 一、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 1.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要是实现商品的价值必须重视商品的使用价值,即商品的质量。因此,要大力弘扬质量文化,倡导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营造“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创造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浓厚氛围。 2.企业要想获得成功,必须实行正确的经营战略。企业作为市场活动的主体,要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群众关切,着力改善质量供给,深入开展制造业、服务业质量提升行动,大力实施名牌发展战略,努力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加快实现“三个转变”。 3.要建立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李克强总理强调,要把提升质量作为推动供给结构、需求结构升级的重要抓手,为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壮大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提供有力支撑;同时,严厉打击各类质量违法行为,维护群众健康安全和合法权益。 4.企业要树立服务意识,履行社会责任。要深刻认识做好新时期质量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争先创优,大力提升质量总体水平,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开创质量工作新局面,为建设质量强国贡献力量。 5.转变对外贸易方式,做到以质取胜。第一届质量奖颁奖大会得奖后,华为高层提出“以质取胜”的目标,企业想要拿到世界的通行证,在高端品牌市场站住脚,必须跟国际标准接轨。在未来,企业在竞争力上唯有走高端品牌,走高质量道路。 二、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 1.政府职能。组织经济建设是政府的重要职能。为此各级政府要大力实施质量强国战略,坚持改革创新,为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壮大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提供有力支撑;同时,要强化监督管理,维护群众健康安全和合法权益。 2.政府的宗旨和原则。世界已经进入质量时代。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质量管理,加快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加快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的转变,加快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转变。这是我国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宗旨和对人民负责原则的体现。 3.国际竞争的实质的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尤其要重视以质量提升来应对经济下行的压力,充分运用了质量基础标准的引领作用,增强了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这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三、从生活与哲学角度分析 1. 意识具有能动作作用,要树立正确意识。众所周知,产品质量是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影响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就是员工的质量意识。人的意识引领行为,人的行为决定工作质量,也就决定了产品质量。因此要树立质量意识,改变不良习惯。 2.实践出真知。中国海洋石油981平台投产以来,经过不断实践,逐步探索出一套以质量管理为主线、覆盖生产运营全过程的综合管理体系,创造了中国海洋石油工业质量领域的优秀标杆。这是重视实践作用的结果。 3.辩证否定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大力实施质量强国战略,开展评比中国质量奖,旨在表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质量领先、技术创新、品牌优秀、效益突出的组织和对促进质量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这启示我们要坚持改革创新,树立创新意识。 4.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各行各业要向获奖组织和个人学习,弘扬工匠精神,勇攀质量高峰,打造更多消费者满意的知名品牌,为促进经济“双中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弘扬工匠精神有利于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 5.坚持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评选工作由国家质检总局负责组织实施,下设质量奖和提名奖,旨在表彰国内质量领先、技术创新、品牌优秀、效益突出的组织和对促进质量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这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符合正确的价值取向。 【题型示例】 1、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体现在对细节、标准和程序的严格把控,对品质和专业技术的不懈追求,对一丝不苛的严谨作风的恪守。2016年3月,李克强总理将“工匠精神”这一充满传统色彩的词汇,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旨在 ①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就业 ②促使企业苦练内功,助力供给侧改革 ③激励劳动者奉献、创新,提高供给的质量 ④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供给与需求的平衡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2、(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目前,我国已成为举世瞩目的制造业大国,但距离制造业强国还有相当长的距离。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三五规划建议”,强调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快推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2016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上指出,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育工匠精神被首次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这是呼吁工匠精神回归的总动员。 材料二 截止2015年,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在发达国家。其中日本为全球最多,多达3146家,德国837家,荷兰222家,法国196家。这些国家的长寿企业普遍有一种共同的特质:坚定、踏实、精益求精、热衷技术创新和发明创造,这种特质被称之为“工匠精神”。而据我国国家工商总局2013年发布的《全国内资企业生存时间分析报告》显示,我国内资企业相对“短命”,近半数的企业年龄在五年以下。究其原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近年来我国不少企业一味追求“短、平、快”的即时经济利益,而忽略了企业和产品的品质灵魂,从而造成我国企业“死亡率高发”。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政治知识,说明国家该如何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工匠精神”方面有所作为。(12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工匠精神”的意义,并探讨我国企业该如何发扬“工匠精神”,摆脱“短命”的命运。(14分) 3、(28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消费引领中国制造 近年来,伴随着收入水平提高,中国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以往“你有,我有,人人有”的跟风式消费观逐渐转变,国外的高品质产品越来越多地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话语权的愈益凸显,既对中国制造业提出了挑战,也引领中国制造业加速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材料二 工匠精神筑梦中国制造 自古以来,专注细节、精益求精一直是中国工匠秉承的精神,这种精神铸就了传统制造业的辉煌,也是助推现代制造业的重要动力。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要自觉弘扬工匠精神,主动担当历史责任;要将工匠精神与现代高科技高度融合,创造高品质产品,满足用户消费。中国制造正在敞开一扇扇新的梦想之门。 材料三 “互联网+”激活中国制造 当前,中国制造业创新能力不足、产能过剩等问题突出,亟需实现由低端向高端转型升级。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与现代制造业深度融合,促使中国制造包含更多中国创造元素,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 (1)根据材料一,分析其中体现的经济生活道理。(8分) (2)根据材料二,阐明“工匠精神筑梦中国制造”的文化生活依据。(12分) (3)材料三是如何体现“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8分) 【题型示例】参考答案 1、A 2、 (1)党(6分) ①科学执政,提高领导能力,领导制定促进经济发展,培育“工匠精神”的制度; ②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动员党员在各行各业带头践行“工匠精神”. 政府(6分) ①制定和完善经济政策,简政放权,引导和鼓励企业培养“工匠精神”; ②加强“工匠精神”的企业文化宣传和教育,提升劳动者的整体素质; ③严厉打击违背“工匠精神”,阻碍经济发展方向转变的获取暴利的违法行为. (2)意义(6分) ①有利于提高企业产品质量,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②有利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③有利于巩固和提高市场占有率,保障和增加企业效益; ④有利于我国尽快发展成为制造业强国. 措施(8分) ①着眼长期发展,坚持企业长远发展战略,避免追求短期经济利益; ②建立长效创新机制,注重提高企业效率的同时,注重产品质量的全面提升; ③保障企业员工权益,创建员工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创造力; ④致力提升员工综合素养,培育和发扬“工匠精神”. 3、(1)①材料“伴随着收入水平提高,中国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 体现了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②“以往“你有,我有,人人有”的跟风式消费观逐渐转变,国外的高品质产品越来越多地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体现了人们的消费受到消费观念的影响,人们改变了跟风消费模式,注重产品质量坚持了避免盲从,理性消费的原则,是求实消费心理引发的消费行为。“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话语权的愈益凸显,既对中国制造业提出了挑战,也引领中国制造业加速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体现了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是生产的向导。 (2)①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巨大的物质性力量,弘扬工匠精神,能够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②文化与经济互相影响,弘扬工匠精神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③文化与经济互相交融,科技、文化生产力等文化因素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弘扬工匠精神,将工匠精神,与现代高科技高度融合,创造高品质产品;④文化创新能够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铸就了传统制造业的辉煌,也是助推现代制造业的重要动力。⑤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弘扬工匠精神中国工匠秉承的精神,将工匠精神与现代将工匠精神,与现代高科技高度融合,创造高品质产品,更好的满足群众的需要。 (3)①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永远处于不停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对任何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包含着对现存事物否定的理解,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当前,中国制造业创新能力不足、产能过剩等问题突出,亟需实现由低端向高端转型升级”体现了这一道理; ②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要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当前,中国制造业创新能力不足、产能过剩等问题突出,亟需实现由低端向高端转型升级”正是对我国传统制造业的批判。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与现代制造业深度融合,促使中国制造包含更多中国创造元素,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激活中国制造,正是这一道理的体现。 ③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要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