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4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解析版】山西省吕梁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政治试题
山西省吕梁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 政治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140分)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7年5月31日是第30个世界无烟日,本次世界无烟日的主题是“烟草——对发展的威胁”,我国的活动主题是“无烟·健康·发展”。为保护人民的身体健康,政府常对烟草实行最高限价。下图表示我省烟草供求状况,P表示价格,Q表示数量,D表示需求曲线,S表示供给曲线。在通常情况下,最高限价应在 A. P0到P1之间,这有利于扩大烟草生产 B. P0到P2之间,这有利于抑制烟草需求 C. P0到P1之间,这有利于烟草供求平衡 D. P0到P2之间,这有利于限制烟草生产 【答案】D 【解析】本题是坐标轴类试题,要明确变量之间的关系,考查影响价格的因素等知识。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上图中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的交汇点E是均衡点,对应的P0是均衡价格;为保护人民的身体健康,政府常对烟草实行最高限价。这说明最高价在.P0到P2之间,这有利于限制烟草生产,D适合题意,排除A、C;P0到P2之间,烟草需求会增加,B是错误的。 【点睛】曲线类型试题解题思路 经济曲线尽管形式新颖、灵活,但其考查的基本观点却有着深刻的理论渊源。基本理论知识是解读经济学曲线的基本支撑元素,基础知识愈深厚,对信息的感受愈敏锐,对信息的理解和分析愈深刻,判断事物则愈准确,所以,要特别重视对理论知识和观点的理解和把握。同时,经济学曲线试题的另一个特点是对教材中的基础知识进行“变通”、“整合”、“创新”,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拓展、延伸,在“旧知”的基础上形成“新知”。 2. 2017年国企改革的关键在于以改革促进发展,坚决打好国有企业提质增效攻坚战,处理好新动能和旧动能“双引擎”的关系、供给侧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关系。下列符合这一要求的措施是 ①国有企业要在新兴战略产业、高端制造业方面加快发展 ②加大国企业改革并保持国有资本支配地位 ③推动强强联合、拆分重组、混合参股等 ④促进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增强活力、提高竞争力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坚决打好国有企业提质增效攻坚战,处理好新动能和旧动能“双引擎”的关系、供给侧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关系。国有企业要在新兴战略产业、高端制造业方面加快发展有利于国有企业提质增效,①适合题意;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②是错误的;强强联合、拆分重组、混合参股等有利于国有企业提质增效,③适合题意;④是对题意的重复,不是措施,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3. 公益性岗位是指以实现公共利益和安置就业困难人员为主要目的,由政府设置的非营利性公共管理和社会公益性服务岗位。近年来,各地为了加强公益性岗位的开发和管理,有效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均推出相应政策,促进贫困地区的群众通过政府提供的公益性岗位实现脱贫。这体现了 A. 政府创设多元化的就业途径以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B. 创设更多就业岗位,来统筹安排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C.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以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D. 通过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来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各地为了加强公益性岗位的开发和管理,有效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均推出相应政策,促进贫困地区的群众通过政府提供的公益性岗位实现脱贫。这体现了政府创设多元化的就业途径以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A适合题意;统筹安排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过于绝对,排除B;更高质量的就业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D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4. 2017年某省对外经济关系发展状况如下表 指标 进口分类 外商直接投资 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输出 一般贸易品 高科技产品 第三产业 第二产业 绝对数值(亿美元) 1 066.5 98.5 57 73 24 所占比重 80.2% 7.4% 35.6% 45.6% 66.7% 从表中反映的经济信息看,该省要进一步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需要 ①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开放一切领域 ②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推动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优化 ③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优化开放结构 ④打造自主品牌,推动对外贸易平衡发展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B 【解析】本题以图表的形式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及归纳问题的能力。通过2017年某省对外经济关系发展状况表看出,我国进口贸易中高科技产品比重过低,外商直接投资第三产业比重低于第二产业;故该省要进一步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需要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优化开放结构,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推动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优化,②③适合题意;开放一切领域说法错误,排除①;④不符合图表内容,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5. 2017年6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草案)》正式在公众面前亮相,经人大网站公布,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后,9月1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表决通过,并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国歌法》的立法过程体现了 ①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审议权,审议讨论相关法律,健全法制体系 ②全国人大常委会拥有立法权,发挥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 ③推进依法治国,维护立法的民主性,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 ④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贯彻民主集中制的组织活动原则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题目中,《国歌法》的立法过程体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拥有立法权,故排除①。②选项错误,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题目中,《国歌法》的立法过程体现了推进依法治国,维护立法的民主性,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贯彻民主集中制的组织活动原则;故③④入选。选D。 6. 某省在建设服务型政府过程中,对公共服务“做加法”,对增加办事门槛和费用负担的中介服务“做减法”。截至2017年1月,“公共服务清单”新增2505个服务项目,增幅135%;“中介服务清单”取消或规范147个项目,精简比例达43%。两个清单的形成不公布,旨在 ①减少政府财政支出,降低公共管理成本 ②拓展政府的基本职能,健全公共服务体系 ③明确政府服务内容,提高公共管理水平 ④方便社会监督,防止政府的缺位和权利滥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政府对公共服务做加法,对办事门槛和费用负担的中介服务做减法,两个清单的形成和公布,进一步明确政府服务的内容和职责所在,体现了政府对人民负责的原则,说明政府在切实转变职能,提高公共管理水平。同时,也便于接受社会监督,防止政府的缺位和权力滥用。③④项符合题意,可选;①②项不符合清单形成和公布的积极意义,排除;正确选项为D。 【名师点睛】着力转变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是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要建立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规范行政行为,加强行政执法部门建设,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的干预。 7. 2017 年5月27 日备受关注的于欢故意伤害案二审在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山东高院官方微博“山东高法”,从早上 8点半到晚上 11 点,全程直播庭审进程,文字、图片、视频,形式多样,内容全面,让全国网民如“身临其境”般观看庭审。“看得见的正义”通过各种新媒体渠道展示给大众百姓。此举措①方便了群众诉讼,提高了诉讼效率 ②保障了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有助于促进司法公正 ③能激发网民参与热情,提高网民司法实践能力 ④创新了庭审公开方式,有利于提升司法公信力 A. ②④ B. ①②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A ............... 8. 2018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回首三十多年来的神州大地,许多人远离故乡,漂泊打拼于异地他乡,乡愁何寄?乡愁是不 可泯灭的记忆,是挥之不去的乡音缭绕,是故乡的风土人情在灵魂上的烙印。由此可见 ①乡愁是乡土文化的载体 ②乡愁增进了文化归属感 ③乡愁的影响深远持久 ④乡愁是民族文化的灵魂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乡愁是乡土文化的体现,并不是它的载体,①不选;乡愁是“故乡的风土人情在灵魂上的烙印”这说明乡愁增进了文化归属感,②正确;“乡愁是不可泯灭的记忆,是挥之不去的乡音缭绕”这说明乡愁的影响深远持久,③正确;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灵魂,④错误,故本题答案应为C。 9. 机器人真的来了。在不远的将来,会有更多机器人“光临”各个产业,走进我们的生活。除了简单的重复性劳动,它们还会在一些我们所不能及的领域大显身手。下列不能支持上述观点的是 ①机器人会随着科技的进步获得自主意识 ②机器人可以部分替代人类肢体 ③机器人能够扩展人类的活动范围 ④机器人是客观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D 【点睛】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并不意味着有了人脑就一定有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并不意味着意识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并不意味着意识与客观事物会完全一致,客观世界中没有的东西,意识能反映出来,恰恰说明了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一种能动的反映,不是照镜子式的机械反映。 10.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1981年至今有关社会主要矛盾表述的首次改变。这一认识的变化体现了 ①对主要矛盾的正确把握是一个不断克服片面性甚至错误的过程 ②认识具有能动的反映特性,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④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才能在复杂事物发展中找到正确方向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C 【解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③项符合题意;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特点,及时调整主要矛盾,体现了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才能在复杂事物发展中找到正确方向,④项符合题意;对主要矛盾的正确把握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认识不断深化和发展的过程,①项说法错误;真理性认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 【点睛】 11. 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于2017年12月3日—5日在浙江省乌镇举行。当前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方兴未艾,需要我们紧紧抓住新技术革命、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从消费互联网扩展到产业互联网,促进实体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做大做强数字经济。这是带动全球经济增长和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创新已经成为引领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原动力。下列分析正确的有 ①创新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原动力——创新可以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从消费互联网扩展到产业互联网——事物变化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③抓住新技术革命、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联系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④发展数字经济是带动全球经济增长的关键——矛盾的主要方面促进事物发展 A. ②③ B. ①④ C. ③④ D. ①③ 【答案】D 【解析】创新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原动力,这说明创新可以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①适合题意;从消费互联网扩展到产业互联网,这体现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没有体现事物变化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排除②;抓住新技术革命、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这体现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③适合题意;发展数字经济是带动全球经济增长的关键,这体现了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 12. 就推进“厕所革命”,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努力补齐这块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中国国家旅游局近日提出从2018年至2020年,全国计划新建、改扩建旅游厕所6.4万座,正所谓:“小厕所、大民生”。“小康不小康,厕所是一桩。”从唯物史观角度看 ①“厕所革命”体现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厕所革命”的指示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推进“厕所革命”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 ④“厕所革命”体现了从“实践——认识——实践”的认识秩序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①是错误的;“厕所革命”的指示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具有相对独立性,反作用于社会存在,②适合题意;推进“厕所革命”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自觉的站在人民的立场之上,③适合题意;④说法正确但不是唯物史观角度,是认识论角度,排除④;故本题答案选C。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60分)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外出旅游,登录在线短租平台找高性价比的民宿;短途出行,共享单车已成为不少人的优先选择;劳累一天,在家就可呼叫厨师上门做菜。如今,共享经济正带给消费者越来越多新型、个性化的优质服务。从拼车到租房,从出行到购物,从餐饮到旅游,共享经济正不断向更加广泛的服务业领域扩展,为服务业发展提供新动能。 当前以共享单车为代表的共享经济发展的如火如荼,共享雨伞,共享充电宝、共享睡眠舱、共享住房等各类产品和服务快速增长激增,然而必须注意的是,在人们初尝共享经济所带来的“甜头”时,共享经济中也出现了滥用和操作共享概念等失信行为,这些行为严重扭曲了共享经济的健康发展,为此,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0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和《关于促进分享经济发展的指导性意见》等多个文件。 结合材料和经济知识分析,共享经济发展给生产和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并为共享经济健康发展向政府提出相应建议。 【答案】(1)生活:方便居民生活,降低生活成本,提高消费水平,创造消费动力;生产: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供给侧改革,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2)措施:①加强市场监管和诚信建设,维护市场秩序;②完善市场规则,提高市场准入门槛;③提高消费者权益意识和市场主体法律意识。 【解析】本题以我国共享经济的发展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本题要求考生分析共享经济发展给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影响,并为共享经济健康发展向政府提出相应建议。本题包含了两个方面的问题,考生在组织答案的时候需要依次进行分析作答。第一个问题需要考生对材料进行充分解读,从中提取出关键性的信息,然后再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多角度进行分析作答。故本题考生可以从对居民生活与企业的生产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作答即可。第二个问题属于措施类题目,本题考生可以从加强市场监管和诚信建设,维护市场秩序、完善市场规则,提高市场准入门槛以及提高消费者权益意识和市场主体法律意识等角度进行分析作答即可。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我国按照中共中央政治局2016年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要求,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以推进供给侧改革为主结,继续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推动五大任务有实质性进展。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振兴实体经济,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加快推进国企业、财税、金融、社保等基础性关键性改革,更好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完善法治建设,改善投资环境,释放消费潜力,扩大开放领域,积极吸引外资。继续做好各项民生工作,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结合材料,分析党在2017年经济工作过程中是如何发挥领导作用的。 【答案】①通过党的会议和决定,加强党的政治领导,明确2017年经济发展的基调、任务,为2017年经济工作指明方向。 ②明确2017年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以五大理念作为行动指南,对2017年经济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③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总揽全局、健全体制机制、不断深化改革,增强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提升治理国家的能力。 【解析】本题以2017年经济工作中的各项做法为背景设置相关情境,从《政治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中国共产党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本题设问指向结合材料,分析党在2017年经济工作过程中是如何发挥领导作用的,属于措施类试题。解答时明确考查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构建知识体系:性质宗旨、执政地位、执政方式、执政能力、执政理念;然后结合上述材料加以分析,调动运用上述知识,实现理论与材料的结合。 【点睛】收敛性试题主要特点是设问中的知识范围要求很具体,或者具体到某一个知识点,或者具体到一个知识模块。但也有个别试题,会涉及知识的迁移和借用,这就需要学活、用活知识,做到融会贯通。解题思路:读取设问时要把握三点:知识范围(注意答案有时看似超出范围要求,这里有个知识的渗透和借用问题)、待分析的事件、答题角度。收敛性试题的主要思路是:以所要求的知识范围为依据,到材料中寻找相关信息,并有理有据地组织答案;如果所要求的原理用完后仍有重要信息没有分析,就要考虑知识的迁移和借用了。 1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各国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全球性挑战更需要各国通力合作来应对。 2017年1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从“人类命运共同体”高度回答“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困扰世界的问题。“命运共同体”一词,植根于传承千百年的中华文化。外交是历史文化的映射。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世界大同”、“天人合一”等中华文化的接续传承,同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等中国外交理念一脉相承。 习近平提出,“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只有各国都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才能共同应对挑战。”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顺应了当今世界潮流与历史大势,体现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责任担当。 (1)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发展的规律”相关知识,谈谈对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 (2)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探究如何运用中国智慧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3)学校某社团计划举办“人类命运共同体”主题展览,请策划两个展览主题。(每条不超过30个字) 【答案】(1)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当今世界是全球化的世界,应该坚持合作共赢的理念,并推动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 ②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适应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 ③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不是一帆风顺的,但顺应了当今世界潮流与历史大势,有着光明的未来。 (2)①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世界大同”“天人合一”等中华文化的接续传承,我们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发展,我们要运用中国智慧,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 ③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坚持交流借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 (3)合作共赢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打造世界美好未来。 共商共筑,用行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若从其他角度作答,符合“人类命运共同体”主题,也可给分。) 【解析】本题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哲学生活与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1)本题要求考生运用“社会发展的规律”相关知识,谈谈对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根据题目中材料的表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各国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应该坚持合作共赢的理念,此点考生可以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的角度加以分析;其次,材料中,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适应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考生可以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角度加以分析;最后,材料中,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顺应了当今世界潮流与历史大势,此点考生可用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 (2)本题要求考生从文化生活的角度探究如何运用中国智慧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解答本题需要考生对材料要进行充分解读,根据材料的表述,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世界大同”、“天人合一”等中华文化的接续传承,此点,考生可以从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的角度加以分析;材料中,“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此点,考生可以从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角度进行分析;最后,考生可以从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角度分析说明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3)本题要求考生策划两个展览主题。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这类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允许考生发表不同的看法,鼓励创造性思维。试题在考查考生表达能力的同时,考查考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例如:合作共赢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打造世界美好未来或者共商共筑,用行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