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4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四川省雅安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政治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四川省雅安中学高二(下)期中政治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0分) 1. 爱因斯坦曾说:“认识论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成为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认识论--要是这真是可以设想的--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②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③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总结和概括 ④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指导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①③不合题意,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总结和概括,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关; ②④符合题意,认识论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成为一个空架子,这表明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科学要是没有认识论--要是这真是可以设想的--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这表明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指导。 故选:C。 本题考查:哲学与具体科学 (1)区别:二者研究的对象和回答的问题不同。①具体科学以某一具体领域作为研究对象,揭示的是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②哲学以整个世界作为研究对象,揭示的是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2)联系:①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②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③哲学为各门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的选项。 2. 成语“捕风捉影”的释义是风和影子都是抓不住的,比喻人说话和做事没有丝毫事实根据。从哲学上看,“捕风捉影”的思想根源是( ) A.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 客观唯心主义 C. 形而上学 D. 主观唯心主义 【答案】D 【解析】A、B、C不合题意,D符合题意,“捕风捉影”的思想没有做到从实际出发,以主观想象代替事实根据,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不属于唯物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 故选:D。 本题考查:主观唯心主义 把人的主观精神(如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主观唯心主义的认识,主观唯心主义从人的主观精神出发,把人的主观精神当成世界的本原。同时要理解题中观点的含义,做出正确的选择。 3. 恩格斯曾经预言:“只要进一步发挥我们的唯物主义论点,并且把它运用于现时代,一个强大的、一切时代中最强大的革命远景就会立即展现在我们面前。”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19世纪的预言,正在成为21 世纪中国发展的现实。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以此为指导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 ①是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永恒不变的 ②批判吸取了黑格尔的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与费尔巴哈辩证法的合理内核 ③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④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①错误,“永恒不变”说法错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不断变化发展; ②错误,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吸取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与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 ③④符合题意,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有机统一,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故选:D。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表现在它坚持科学的实践观点,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革命的,是因为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考查学生识记、再现知识的能力,较简单,只需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的相关知识解答即可。 1. 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肯定2018年所取得成绩的同时,用“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形容当前中国经济,指出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变局中危和机同生并存,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这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带来重大机遇。因此,我们要( ) ①改变规律能够避免前进道路中的困难曲折 ②在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中实现梦想 ③不断建立事物新的联系代替事物固有联系 ④立足世界大变局稳中求变寻求最优化目标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①错误,“改变规律”说法错误; ②④符合题意,依据题意,“稳中有变、变中有忧”说明我们要在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中实现梦想;“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变局中危和机同生并存”因此,我们要立足世界大变局稳中求变寻求最优化目标; ③错误,“代替事物固有联系”说法错误,违背规律的客观性; 故选:C。 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 1.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1)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2)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而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2.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 (1)联系: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整体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也离不开整体,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部分。 (2 )方法论:首先,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其次,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考点,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搞清题意主旨体现的哲学寓意,然后逐项分析进行排除作出正确的判断与选择。 1. 中国革命一开始在苏联的影响下用城市包围农村,但是遭到惨败。后来毛泽东同志经过仔细、深入思考,从中 国国情出发,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最终革命成功。中国革命的成功告诉我们( ) ①离开特定的物质条件意识毫无作用 ②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统一是成功的关键 ③意识能指导人们成功地改造世界 ④意识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①表述错误,“意识毫无作用”说法错误,否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②④符合题意,“毛泽东同志经过仔细、深入思考,从中 国国情出发,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最终革命成功。”中国革命的成功告诉我们物质决定意识,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统一是成功的关键,意识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③表述错误,正确的意识能指导人们成功地改造世界。 故选:D。 本题考查: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意识的能动作用 1.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这就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 2.意识的能动作用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在实施行动之前还要制定蓝图、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等。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该题用“中国革命的成功”为案例,考查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意识的能动作用的知识,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紧扣“从中国国情出发”、“仔细、深入思考、最终革命成功”等关键信息,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的选项。 2. 关键核心技术是现代化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基础。当前,我国科技实力大幅提升,领先世界的核心技术成果越来越多,但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还有很大差距。这给我们的辩证法启示有( ) ①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为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增添活跃因子 ②抓住主要矛盾,面向经济主战场和国家重大需求推动科技创新 ③重视量的积累,在自主创新的浪潮中迎来关键核心技术的厚积薄发 ④把握斗争的相对性,解决核心技术需求增长与创新能力不足的矛盾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B 【解析】①不合题意,“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强调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属认识论范畴,不属于辩证法范畴; ②正确,关键核心技术是现代化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基础。这启示我们要抓住主要矛盾,面向经济主战场和国家重大需求推动科技创新; ③正确,当前,我国科技实力大幅提升,但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还有很大差距。这启示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在自主创新的浪潮中迎来关键核心技术的厚积薄发; ④错误,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故选:B。 本题考查: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1、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 ①世界观事物发展是量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 ②经过“量变到质变,在新质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到新的质变”两种状态循环往复,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的。 (2)方法论: ①重视量的积累;(注意防微杜渐,反对拔苗助长、急于求成) ②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反对优柔寡断、缺乏信心) ③坚持适度的原则。 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1)含义:主要矛盾是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是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2)关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着重把握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 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关键词句,并和所学哲理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合错误的选项。 1. 有这样一个寓言:螃蟹、猫头鹰和蝙蝠是好朋友,他们想改变横着走、白天睡和倒挂身体的习惯。于是,一起报名上恶习纠正补习班。不过螃蟹仍然横行,猫头鹰仍然白天睡觉晚上活动,蝙蝠仍然倒悬。这告诉我们:实现目标的力量就在自己身上。材料说明( ) A.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消除客观条件的制约 B. 只要坚持不懈努力,就能改变事物变化的必然趋势 C. 事物的内部矛盾推动着事物的变化发展 D. 把握事物联系的多样性有利于价值的创造性实现 【答案】C 【解析】A说法错误,人们不能消除客观条件的制约; B说法错误,事物变化的必然趋势具有客观性,人们不能改变事物变化的必然趋势; C符合题意,“实现目标的力量就在自己身上”,这说明事物的内部矛盾推动着事物的变化发展; D不合题意,材料不能表明把握事物联系的多样性有利于价值的创造性实现。 故选:C。 本题考查: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原理 ①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它规定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和方向,事物的内部矛盾推动着事物的变化发展。 ②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不可缺少的条件,有时外因甚至对事物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 ③外因的作用无论多大,也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和错误的选项。 1. 40年的改革开放成效显著,我国的经济总量位居世界前列,但新的矛盾、挑战层出不穷,习总书记说:“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必须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干下去。”这表明( ) A. 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B. 量的积累必然会导致质变 C. 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来实现的 D.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答案】D 【解析】AC不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和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来实现的; B错误,量的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必然会导致质变; D正确,40年的改革开放成效显著,我国的经济总量位居世界前列,但新的矛盾、挑战层出不穷,习总书记说:“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必须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干下去。”这表明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故选:D。 本题考查: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1)原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2)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支持、促使新事物成长壮大;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克服困难,勇敢地接受考验与挫折。 本题考查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应用知识能力,难度一般。我们做每一道政治选择题都是运用已有的知识,对题干提供的材料、信息进行分析、甄别、遴选,平时要注意夯实基础,培养能力。 2. 1981 年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在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说明( ) ①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②同一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特点 ③事物的性质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 ④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①不合题意,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我国不同阶段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没有涉及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②符合题意,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说明了同一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特点。 ③不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没有涉及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④符合题意,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体现的这一观点。 故选:D。 本题考查: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1、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①含义: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②表现: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③方法论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①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②方法论意义: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选项与材料主旨的一致性是单项选择题的根本原则,并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的选项。 1. 对于他人的经验要学会选择,否则会成为负担。漫画《选择经验》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③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敢于揭露矛盾 ④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答案】C 【解析】①与题意无关,题中漫画不反映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故排除①; ②符合题意,对于他人的经验要学会选择,否则会成为负担,说明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故②当选; ③与题意无关,题中漫画不反映矛盾的普遍性,故排除③; ④符合题意,漫画《选择经验》启示我们,他人的经验不一定适合自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故④当选。 故选:C。 本题考查: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1)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3)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敢于揭露矛盾。 (4)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本题是学生运用知识获取和解读漫画、运用哲学道理分析问题。解答本题一是要分析漫画,了解漫画的寓意和体现的哲学道理;二是要分析四个题肢,首先判断题肢的正误,注意排除无关选项。本题难度适中。 2. 机器人行业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目前,机器人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越来越多地取代人类从事各种体力劳动和简单重复劳动。随着研发技术的突破,水下机器人、极地科考机器人等新产品不断涌现,使人类在更大范围内和更深程度上认识世界成为可 能。可见,创新有利于( ) ①促进生产技术进步,更新人们的生产工具 ②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社会生产关系发展 ③改变劳动者社会地位,促进社会制度变革 ④拓展人类认识范围,提高人类思维能力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C 【解析】①④符合题意,创新有利于促进生产技术进步,更新人们的生产工具,拓展人类认识范围,提高人类思维能力; ②不合题意,材料未涉及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社会生产关系发展; ③错误,在社会主义国家,劳动者是国家的主人,创新不能改变劳动者社会地位。 故选:C。 本题考查:创新的社会作用 ①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②创新的作用:从经济角度看,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政治角度看,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从文化角度看,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本题以“机器人”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创新的社会作用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可用排除法排除错误选项和不合题意的选项。 1. 1908年,福特公司生产出了世界上第一辆属于普通百姓的汽车--T型车,凭借这款简单、耐用、低价的汽车,福特很快便占据了世界汽车市场68%的份额。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人们对汽车的消费需求出现了重大变化,福特却继续拼命生产T型车而不愿推出新的车型,最终濒临破产。福特的教训告诉我们( ) ①要注意坚持与时俱进,反对因循守旧 ②要敢于挑战传统,破除已有思想观念 ③事物只有在辩证否定中才会不断发展 ④要敢于坚持求新求异,不断突破常规。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①③符合题意,材料中“人们对汽车的消费需求出现了重大变化,福特却继续拼命生产T型车而不愿推出新的车型,最终濒临破产”,着告诉我们要注意坚持与时俱进,反对因循守旧,表明事物只有在辩证否定中才会不断发展; ②表述错误,我们要敢于挑战传统,但不能笼统地说破除已有思想观念; ④表述错误,要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而不是敢于坚持求新求异,不断突破常规。 故选:A。 本题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辩证否定观原理 1、一切从实际出发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2)这就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 2、辩证否定观原理 (1)辩证的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相对立的一种哲学观点。认为否定是事物内在矛盾所引起的自我否定;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和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是包含肯定的否定;其实质就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又保留。 (2 )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 本题以福特公司的教训为素材,考查学生对一切从实际出发、辩证否定观的认识,学生在分析题肢的时候,要结合教材知识点,排除题肢中本身说法错误的选项,从而筛选出正确的选项。 二、论述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0分)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历代就有清明踏青、植树的文化习俗,”孟春三月,盛德在木”(《礼记》)。“插柳作高林,种桃成老树”(白居易)等。近代以来,国家以法定节日形式,将清明植树规范化,通过设立植树节来鼓励每一个中华儿女植树造林。2019年4月9日,习近平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爱树、植树、护树的好传统。习近平指出,众人拾柴火焰高,众人植树树成林。要全国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共同参与,各级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持之以恒开展义务植树。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动国土绿化高质量发展,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因地制宜深入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持续推进森林城市、森林乡村建设,着力改善人居环境,做到四季常绿、季季有花,发展绿色经济,加强森林管护,推动国土绿化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结合材料,运用物质与意识的相关知识,分析应如何推动国土绿化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答案】①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踏踏实实地抓好绿化工程。 ②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要遵循规律统筹治理。 ③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 ④要尊重自然,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推动国土绿化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解析】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物质与意识的相关知识,分析应如何推动国土绿化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考生可先过滤用物质与意识回答主观题通常需要的知识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活动的特点、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双重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然后结合材料分析对应相关知识点,“因地制宜……”对应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对应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持续推进森林城市、森林乡村建设,着力改善人居环境,做到四季常绿、季季有花,发展绿色经济,加强森林管护”对应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推动国土绿化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对应尊重自然,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将这些对应关系进行梳理,并适当延展,形成答案要点。 本题属于措施类主观题,这类试题的材料隐含着问题的答案,可结合背景材料运用相关知识,找出问题的答案。挖掘材料时从材料中找出关键的字、词、句,抓主谓宾,看定状补;还要注意标点符号,从句意到层意,再到段意,归纳出中心。具体方法有:一是材料中反映该类现象或事件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从材料中找出原因,针对原因或问题找出解决的措施;或者从反面吸取经验教训,正面归纳答案。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60年代初期,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的干部群众创造了“在党的领导下,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经验,成为我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面旗帜。一场轰轰烈烈的学习推广“枫桥经验”的风潮在全国形成。 改革开放后,枫桥镇及时提出綜合治理社会治安理念,在全国首创綜治办,实行政府主导和群众主休充分依靠群众维护社会治安。 1990年9月,中央政法委向全国推广“枫桥经验”。 党的十六大以后,枫桥坚持发展与稔定并重,形成了党政动手、依靠群众、源头预防、依法治理、减少矛盾、促进和谐的新格局,切实维护了社会稳定。 党的十九大以来,不断创新发展中的“枫桥经验”,在实践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以守护一方平安为落脚点的“枫桥经验”,成为习近平“平安中囯”建设、“法治中国”建设思想成功实践、落地的典范。 今天的枫桥,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美丽乡村,在“枫桥经验”基础上探索形成了一系列新时代社会治理的新做法,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供了新经验。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知识,谈谈对“枫桥经验”发展历程的认识。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说明“枫桥经验”在“平安中国”和“法治中国”建设中的作用。 新时代“枫桥经验”为实现“良政善治”目标提供了成功样本,请你为学习“枫桥经验”提出三条可行性建议。 【答案】 【小题1】(1)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枫桥经验”是枫桥镇的干部群众在社会治理的实践中逐步总结而形成的: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随着社会实践不断产生的新问题“枫桥经验”得以丰富发展: ③真理是具体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枫桥经验”是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不断丰富的: ④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枫桥经验”是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发展的。 (2) ①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在人们的实践活动中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枫桥经验”成为“平安中国”建设、“法治中国”建设的思想典范,能够促进法治中国建设: ②先进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文化阻砖社会的发展。“枫桥经验”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部分,反映了时代的要求,为“平安中国”和“法治中国”建设提供了新经验,促进了法治社会的建设。 (3)答案示例: ①要立足当地实际学习“枫桥经验”; ②利用网络等媒体加强对“枫桥经验的宣传; ③要深入枫桥镇进行实地考查学习。 【小题2】 【小题3】 【解析】(1)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知识,谈谈对“枫桥经验”发展历程的认识。本题考查了认识论的知识。解答本题时,首先要明确知识点“认识论”,然后结合设问要求,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然后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是具体的、认识具有无限性等角度思考。最后,材料与知识有机结合,组织答案。 (2)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说明“枫桥经验”在“平安中国”和“法治中国”建设中的作用。本题考查了文化的作用的知识。在解答本题时要结合设问要求,分析材料提取有效信息:枫桥镇提出综合治理社会治安理念、“枫桥经验”,在实践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等,然后从文化对社会的作用、先进文化等角度思考。知识与材料相结合,组织答案。 (3)本题要求结合设问新时代“枫桥经验”为实现“良政善治”目标提供了成功样本,请你为学习“枫桥经验”提出三条可行性建议。本题属于开放型试题,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能力。要围绕主题,写出的建议符合设问要求即可。 (1)为认识类主观题,首先审设问:明确题目考查的知识范围和考查意图,正确联想相关知识,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认识;明确设问的指向性和规定性。其次审主体:明确主体有几个,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这些应从解读设问和材料中获取。最后审材料:获取材料中有效信息,抓住关键词、关键句子。这样做,一是为了正确联想相关知识,二是进一步明确答题的主体,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三是关键的句子要作为“材料语言”写入答案要点中。审材料实质上就是为了进一步证实“审设问和审主体”的正确与否。 (2)回答分析说明类问题,主要按以下思路进行: 第一步,精析材料,把握主题。这是解题的基础,可有效避免“文不对题”、“答非所问”的现象。 第二步,围绕主题,回归教材。以试题反映出的问题为中心与教材联系,找出材料与教材的“结合点”。 第三步,紧扣题意,合理作答。通常,我们只要将教材中的基本原理与材料一一对应,用理论分析材料即可。 (3)为建议类试题,解题技巧:①审题:围绕中心词展开,思维要发散,角度多样,避免重复;②注重层次性;③体现价值导向性,答案要点要体现社会正能量方面;④语言简洁、建议措施要具体可行。 1. 近年来,在振兴老工业基地的过程中,某省立足自身文化资源大省的优势,着力改变文化产业不发达的“短板”,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使其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抓住重塑市场主体这一关键环节,打破地区、部门、行业和所有制限制,以资本为纽带,以市场为导向,培育和扶持重点文化企业集团,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和产业集中度;依托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学习借鉴全国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将科技运用到文化产业发展中,大力发展高科技型文化产业。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分析法的知识分析该省在文化发展方面的措施的合理性。 【答案】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一分为二地看问题。辽宁省在文化发展中正确认识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推动文化发展。 ②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性作用,要求我们集中力量,重点解决主要矛盾。抓住重塑市场主体这一关键环节,培育和扶持重点文化企业集团,抓住了文化强省的主要矛盾。 ③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辽宁省立足自身优势,打造富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 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要求我们坚持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辽宁省注重学习借鉴全国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将科技运用到文化产业发展中,大力发展高科技型文化产业。 【解析】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分析法的知识,分析该省在文化发展方面的措施的合理性,为体现类试题。宁省在文化发展中正确认识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推动文化发展,体现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抓住重塑市场主体这一关键环节,培育和扶持重点文化企业集团,抓住了文化强省的主要矛盾;辽宁省立足自身优势,打造富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体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辽宁省注重学习借鉴全国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将科技运用到文化产业发展中,大力发展高科技型文化产业,体现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哲学体现类试题要求学生要根据情景材料及设问的具体要求,选用答题时的具体原理及方法论。答题策略上要善于运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所谓归纳,即材料体现了哪些原理,把材料中涉及到的原理点出来。注意,先材料后原理。所谓演绎,材料体现了什么原理,这时,先点原理,后用材料佐证,即理论联系实际。这种题型所考查的原理一般都比较具体,只要方法掌握了,难度就不是很大。 2. 人工智能正加速融入和改变着人类经济社会的活动形态。 伴随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关于人工智能取代就业的说法层出不穷。人工智能虽然可以替代由不同“任务”组成的一个职业中的一个或几个任务,但人工智能不是直接替代职业岗位,而是替代工作内容,并且人工智能改变工作范式也能创造新的就业岗位。我国当前实施创新驱动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意味着必然经历产业、消费升级引领就业升级,让一些“低端”的不安全的就业岗位消失。可见,应对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重要的是拥抱变革和变革带来的变化,井采取积极的和创造性的措施。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知识,说明劳动者如何“拥抱变革和变革带来的变化”? 【答案】①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否定的理解。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②劳动者要密切关注人工智能带来的新变化,突破传统工作范式,破除落后的就业观念,调整职业规划,推动就业转型升级; ③注意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积极利用发展人工戳契机提升就业能力,铸就智慧型人才。 【解析】本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运用“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知识,说明劳动者如何“拥抱变革和变革带来的变化”,为措施类主观题,考点明确,切口较小,学生首先要指出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理论依据,即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否定的理解。其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然后从方法论的角度结合材料分析即可,如劳动者要密切关注人工智能带来的新变化,突破传统工作范式,破除落后的就业观念,调整职业规划,推动就业转型升级;注意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积极利用发展人工智能契机提升就业能力,铸就智慧型人才等。 本题为哲学措施类主观试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从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角度结合材料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从材料中找答案,并能够将所学知识迁移到本题中。答案呈现时遵循“书本知识+材料分析”的原则。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