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4 发布 |
- 37.5 KB |
- 2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2019最新】精选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政治试卷 一、 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涂写在答题卡内相应位置。每小题2分,共30小题,60 分) 1. 下列关于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 ) A. 哲学和世界观都是人们对于整个人类社会的根本观点 B. 哲学是系统化的世界观 C.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理论 D. 世界观就是哲学,哲学就是世界观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说法不对,哲学和世界观研究的对象都是整个世界。B符合题意,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C说法不对,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不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理论。D说法不对,没有看到世界观与哲学的区别。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2. 牛顿是古典力学的奠基人,创立了万有引力理论,但由于晚年信奉上帝,认为除了万有引力的作用外,还有一个切线力,这个切线力只能是来自上帝的“第一推动力” ,因而走入误区。这一事实说明:( ) A. 没有系统的哲学知识,就不可能在自己的研究活动中取得成就 - 25 - / 25 B. 哲学是具体科学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C. 具体科学的发展需要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供指导 D.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外在表现形式 【答案】C ..................... 3. 目前,专业迷信网站越来越多,网上迷信活动日益猖獗,还有些网站利用迷信活动非法敛财,令人担忧。对于迷信思想,我们必须反对,这是因为:( ) A. 迷信思想和行为是脱离现实的 B. 人们的活动受世界观的支配 C. 世界观就是哲学 D. 世界观来源于人们的实践活动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体现世界观。迷信思想作为一种错误的世界观,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所以必须反对,B项符合题意;A、D两项表述正确但与题干并不构成因果关系,不符合题意;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C项表述错误;故本题答案是B项。 考点: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 25 - / 25 4. 毛泽东曾明确指出,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这是思维与存在同一性的唯物主义前提,只有肯定这一条,我们才能与唯心主义划清界限。这主要说明 :( ) A. 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B. 对思维与存在何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C.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不同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D. 思维与存在的性质是不同的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毛泽东的观点主要说明了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认为存在决定思维就是唯物主义,认为思维决定存在就是唯心主义。对思维与存在何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因此正确答案为B。A项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不选。C、D均没有体现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也不选。 考点:哲学的基本问题 5. 美国某教会建造了一座尖顶的教堂,主教请当地的一位工程师为其设计避雷针,工程师说: “教堂是天国驻人间的大使馆,有上帝保护,安装避雷针是多余的。 ”主教说: “请先生装避雷针,这是上帝的旨意。 ” 工程师和主教的观点体现了他们具有:( ) A.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B.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思想 C. 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D. 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 25 - / 25 【答案】D 【解析】题目中,该工程师认为,教堂是天国驻人间的大使馆,有七帝保护,安装避雷针是多余的;而主教则认为,让工程师安装避雷针是上帝的旨意。故可以看出工程师以及主教均承认上帝的存在,故均属于客观唯心主义,D选项入选。其他选项均错误。 6. 《光明日报》载文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它虽然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但它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因此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材料说明:( ) A. 世界观支配方法论 B.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在于实践基础上的与时俱进 C. 一切哲学都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D.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开启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题中材料“马克思主义虽然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但它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因此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充分说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在于实践基础上的与时俱进,故B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A、D两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故不能入选;C项表述过于绝对,是不科学的,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B项。 考点: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7. - 25 - / 25 真正的哲学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因而,哲学家都是真理的发现者。这一观点:( ) A. 正确地反映了哲学和哲学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B. 错误地认为哲学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C. 对哲学的认识是正确的,对哲学家的认识具有片面性 D. 肯定了哲学对人们认识世界的作用,否认了哲学在改造世界中的作用 【答案】C 【解析】题干中真正的哲学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博,正确地概括和总结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体现了对哲学认识的正确性;而哲学家都是真理的发现者,说明对哲学家的认识具有片面性,C说法符合题意。A夸大了哲学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B判断不对。D与题意不符,题干肯定了哲学的作用。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定位】真正的哲学,对哲学家的认识。 【解题技巧】本题属于正误型的判断题。一般来说,分类辨析题可以分为正题和反题或错题两大类。所谓正题,观点是完全正确的;所谓反题或错题是指观点不正确或不完全正确的题目。反题或错题较为常见,形式也比较多样,归结起来如下: 1、判断标准错误。我们做出某个判断一般要有一个标准,标准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就不同。 - 25 - / 25 2、条件不充分。做出一种判断,常常需要一定的条件。而判断正确需要满足相应的条件,一旦条件不满足或不充分,会导致判断失误。 3、顾此失彼。我们得出结论,应该考虑全面。但有时在一些问题上会出现片面夸大一个方面或片面强调一个方面而忽略了另一个方面,导致结论错误。 4、多观点辨析。即在一道题中出现两种以上观点。这种题,我们可以把它看作多题来做,逐一分析评判。 8.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主要说明:( ) A. 运动离不开物质 B.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C. 运动是物质的惟一特性 D. 运动包括宇宙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突出运动对物质的重要性。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与存在方式,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B适合题意;A、D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C项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项。 考点:运动的重要性 9. ××市人工降雨防雹办公室组织人员在邛崃、龙泉驿、青白江、新都、彭州等地进行人工增雨作业,随着增雨炮弹的升空,××市区及周边都下起了中到大雨,终于给数日持续高温的成都 带来了阵阵凉意。这说明:( ) A. 认识和改造规律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前提条件 B. - 25 - / 25 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 C. 遵循事物固有的规律就无法促进事物的发展 D. 人们可以把握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答案】D 【解析】规律是客观的不能被改造。遵循事物固有的规律才能促进事物的发展。故AC项错误。B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本题选D项。 10. “大坝横跨长江天堑,电能照亮半个中国,万吨巨轮直达重庆,下游六省再无水祸” 自 2006年5月20日三峡大坝全线建成后,三峡将按照人们的意志发挥巨大效益的美好前景再次吸引了国人的注意。这表明:( ) A. 人们的主观意志可以决定一切 B. 意识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C. 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产生巨大的效益 D.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答案】B 【解析】人们的主观意志受物质决定。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产生巨大的效益说法太绝对。故AC项错误。本题选B项。D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11. “大坝横跨长江天堑,电能照亮半个中国,万吨巨轮直达重庆,下游六省再无水祸” 自 2006年5月20日三峡大坝全线建成后,三峡将按照人们的意志发挥巨大效益的美好前景再次吸引了国人的注意。这充分说明:( ) - 25 - / 25 ①人们能够认识规律并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②人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造客观世界 ③人们利用规律的前提是服从规律 ④人们可以改变规律,使其服从人们的需要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 【答案】A 【解析】“三峡将按照人们的意志发挥巨大效益的美好前景再次吸引了国人的注意”这说明人们能够认识规律并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①正确;三峡大坝的全线建成说明人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造客观世界,②正确;服从规律并不是人们利用规律的前提,③错误;人们并不能改变规律,④错误,故本题答案应为A。 【点睛】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人们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12. 中国两位科学家朱熹平和曹小东在美、俄数学家取得关键突破的基础上,解决了数学界百年未破的庞加莱猜想问题。这说明:( ) A. 实践是不断向前推移的 B. 真理性认识总是相对的 C. 正确的认识来源于科学实验 D. 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答案】D 【解析】正确的认识来源于客观实际。故C项错误。中国两位科学家解决了数学界百年未破的庞加莱猜想问题。表明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本题选D项。AB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13. 上题中的庞加莱猜想从提出到被确认为真理,检验它的标准是:( - 25 - / 25 ) A. 实践 B. 科学理论 C. 科学实验 D. 多数人的认可 【答案】A 【解析】本题是课本知识的再现,比较简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本题选A项。故BCD项错误故排除。 14. 在过去10年里格陵兰冰川融化的速度正在不断加快。科学家警告说,这一现象将会导致海平面升高,并导致世界各地出现更多严重的洪涝灾害和暴风雨,而且也会影响到动植物的生长、珊瑚礁的形成、飓风的威力、干旱现象、气流变化以及区域性气候等。上述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 A. 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B. 人为事物的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 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 D. 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格陵兰冰川融化会导致海平面升高,导致世界各地出现更多严重的洪涝灾害和暴风雨,影响到动植物的生长、珊瑚礁的形成、飓风的威力、干旱现象、气流变化以及区域性气候等,这些体现了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与周围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A正确;材料中的联系是自在事物的联系,B与题意不符;CD与题意不符。 考点:本题考查联系具有普遍性。 15. - 25 - / 25 《中国教育报》载文指出,所谓协调发展,是指社会系统内部各个子系统以及社会系统与自然、人等其他系统之间,在发展的速度、比例、顺序等方面,需要有一个合理的安排,既要有侧重点,又要兼顾各方,做到统筹兼顾。这告诉我们:( ) A.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B.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C. 做任何事情都要以系统优化的方法代替其他科学方法 D. 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和优化趋向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该题考查系统优化的方法,题干说到协调发展,是指社会系统内部各个子系统以及社会系统与自然、人等其他系统之间,在发展的速度、比例、顺序等方面,需要有一个合理的安排,既要有侧重点,又要兼顾各方,做到统筹兼顾,这告诉我们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和优化趋向,故D观点符合题意,A、B均与题意不符,C观点错误,系统优化不能代替其他科学方法,故答案应选D。 考点:系统优化的方法 点评:该题考查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和优化趋向,题目难易程度适中。 16. 由于人们观念上的差异,人们对墙体和屋面的保温性能并不关注,不少地方节能型房屋的推广进展缓慢。这告诉我们:( ) A.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B. 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 C.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D. 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 - 25 - / 25 【答案】C 【解析】“人们对墙体和屋面的保温性能并不关注,不少地方节能型房屋的推广进展缓慢”这是强调了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A项不选;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均不是材料所强调的,B、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C。 17. 提交省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河南交通安全条例》,将增设“轻微违法行为,警告后予以放行”条款。这一消息透露后,立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争议,有人认为,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一个小小蚁穴,就能毁掉千里堤坝,一次次小的轻微的交通违法就可能发展到大的交通事故。上述认识的哲学依据是:( ) A. 客观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 任何微小的变化最终都会对事物的发展产生决定性影响 C. 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D. 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导致质变的发生 【答案】D 【解析】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导致质变的发生,因此千里之堤可能毁于蚁穴,D项正确;客观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均不是上述认识的哲学依据,A、C项不选;“任何微小的变化最终都会对事物的发展产生决定性影响”观点绝对,B项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D。 18. - 25 - / 25 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长征是一部壮美的史诗,记载了中国共产党人前无古人、艰苦卓绝的奋斗经历,浓缩了革命先辈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为实现理想而奋不顾身的牺牲精神、排除万难去争 取胜利的顽强毅力和大智大勇,以及在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中成长壮大的强大生命力。从哲学上看,革命前辈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之所以能够保持旺盛的斗志,是因为他们:( ) ①在困难和挫折中坚信革命前途是光明的 ②坚信精神力量对实践的重大作用 ③对待困难和挫折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④认识到实践活动受物质条件制约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A 【解析】革命前辈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之所以能够保持旺盛的斗志,是因为他们在困难和挫折中坚信革命前途是光明的、是因为他们坚信精神力量对实践的重大作用、对待困难和挫折有充分的思想准备,①②③正确;认识到实践活动受物质条件制约并不是革命前辈能够保持旺盛斗志的原因,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A。 19. 《青海日报》载文指出,我们的思想真的不需要再解放了吗?回答显然是否定的。因此,克服自满情绪,防止走形式,使我省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真正深入下去,真正取得实效,就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标准和要求,在“行”上用功,“小” 上切入,“具体”上着力。上述做法中主要体现矛盾特殊性的是:( ) - 25 - / 25 A. 克服自满情绪 B. 在“行”上用功 C. 在“小”上切入 D. 在“具体”上着力 【答案】D 【解析】在“具体”上着力体现了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休问题具体分析,D项正确,其他选项不符题意。 20. 中国证券网载文说,在人类社会的不同时代,阶级矛盾的两个方面,既有利益冲突的对立性,也有利益一致的同一性或和谐性。这体现了:( ) A. 世界上的事物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B. 斗争性就是矛盾双方的利害冲突 C. 阶级矛盾是人类社会矛盾的一种而不是全部 D. 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答案】A 【解析】“阶级矛盾的两个方面,既有利益冲突的对立性,也有利益一致的同一性或和谐性”这体现了世界上的事物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A项正确;“斗争性就是矛盾双方的利害冲突”观点不正确,B项不选;材料不是强调阶级矛盾是人类社会矛盾的一种而不是全部,C项不选;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D项错误,故本题答案应为A。 - 25 - / 25 【点睛】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谁寓在谁之中?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谁寓在谁之中?在考试中这个问题的出现常会使许多同学大费脑筋。我们可以在平时这样简化记忆:“普寓特,斗寓同”即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这样就能很快地记住了。 21. 光明网载文强调,在入党的结构和比例问题上,不能搞“一刀切” ,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因为:( ) A. 实事求是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 B. 从实际出发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C. 事物之间毫无共性可言 D.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不符合题意,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B不符合题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C不符合题意,事物之间有共性的。D符合题意,在入党的结构和比例问题上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考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点评:此类试题要求学生掌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方法论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意义:①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②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根据书本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的能力。 - 25 - / 25 22. 光明网载文指出,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该怎样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简要说来,就是既要坚持,又要发展。只有坚持,才能发展;只有发展,才能更好地坚持。这体现了:( ) A.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否定观 B. 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C. 坚持与发展是完全统一的 D. 规律是客观的,具有不可违抗性 【答案】A 【解析】“既要坚持,又要发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否定观,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B项不选;坚持与发展并不是完全统一的,C项不选;材料没有体现规律的不可违抗性,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A。 23. 早期的电灯泡,在灯泡使用不久后,灯泡内部就发黑。开始人们认为是其中的空气引起的,把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定在尽可能地把灯泡内部抽成真空,可是发黑问题仍然存在。后来,米尔兰博士提出向灯泡内充入某种气体解决这个问题。经过实验,最后确定用氩气替代真空,解决了灯泡发黑的问题。上述材料表明:( ) ①否定与肯定是辩证的统一 ②创新推动了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 ③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螺旋式上升的 ④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答案】A - 25 - / 25 【解析】解决灯泡发黑的思路经历了“有空气--抽空气--充氩气”的过程,体现了认识在实践中的反复、上升和对原有思路的“扬弃”。问题的解决体现了逆向思维在创新中的作用,①②③适合题意,④与材料无关,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24. 邓小平同志有两句名言:一句是“摸着石头过河” ,一句是“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也就是说,要具备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大胆地向前闯,大胆地去实践。这表明:( ) A. 创新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 要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的束缚 C. 要敢于否定一切权威 D. 要敢于突破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制约 【答案】B 【解析】A选项观点错误,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故排除。C选项观点错误,辩证否定观的实质是扬弃,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故否定一切的观点错误,故排除。D选项观点错误,规律具有客观性,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故排除。根据题意,题中理论创新,就是要破除旧的观念旧的思想束缚,故B入选。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必修四生活与哲学-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25. 清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说:“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荣辱倒置,是当前各种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一个重要原因。这说明:( ) A.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 B.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C. 以耻为荣、以廉为耻的荣辱的错误意识不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 25 - / 25 D. 人类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试题分析: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社会存在。荣辱倒错,是当前腐败滋生蔓延的一个重要原因,强调的是落后的社会意识的阻碍作用,B适合题意;A、D观点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错误的意识也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C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应选B。 考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26.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要坚持把发展农业生产力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大力推进农业生产力发展,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展农业生产力就要:( ) A. 调整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B. 把农业发展作为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中心 C. 对现有生产关系进行彻底变革 D. 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突破旧的观点和客观规律的束缚 【答案】A 【解析】发展农业生产力就要通过改革,调整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A项符合题意;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中心是经济建设,B项说法错误;发展农业生产力就要调整不适应的生产关系,而不是对现有生产关系进行彻底变革,C项说法错误;规律具有客观性,不能突破,D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 27. - 25 - / 25 2016年7月1日,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全线通车10年之际。在长达5年的时间里,十万筑路大军凭借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巧妙运用现代科技,书写了这一世界铁路建 设史上的奇迹。青藏铁路的奇迹表明:( ) ①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②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实践成功的决定因素 ③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④人类的实践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C 【解析】十万筑路大军凭借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书写了青藏铁路的奇迹,这体现了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①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并不是实践成功的决定因素,②错误;十万筑路大军书写了青藏铁路的奇迹,这表明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③正确;十万筑路大军凭借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巧妙运用现代科技,书写了这一奇迹,这表明人类的实践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C。 - 25 - / 25 28. 人民网报道,在一次采访落水少女的报道现场,河南电视台 23 岁的记者曹爱文不是先去采访,而是挺身而出,为女孩做人工呼吸,但女孩最终没能醒来。曹爱文哭了。曹爱文流泪的照片上网后,立刻引来众多网友跟贴,绝大多数人都对曹爱文的行为表示由衷的赞美,更有人称她是“当今中国 最美丽的记者” ,但也有人认为她放弃采访救人是不务正业。网友对曹爱文的评价表明:( ) A. 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 B. 不同的价值观都是社会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C. 价值观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不同 D. 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有重要导向作用 【答案】C 【解析】网友对曹爱文的评价不一致,这表明价值观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不同,C项正确;其他选项不符题意。 【点睛】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主观差异性。由于立场、知识结构等等方面的不同,人们对同一事物的价值判断与选择也有不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由于社会历史条件的差异,人们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同一事物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不同。 29. 《河南日报》报道,河南××县县委原有的办公楼在2004 年作为危房被拆除了,至今再没有修建。现在,堂堂的县委机关就在县城的各个角落租房办公,县委的牌子都没处挂。该县县委书记认为,洛宁需要花钱的地方太多,而且都比建办公楼要紧得多,应把钱用在群众最急需的地方。从哲学角度看,××县县委的做法坚持了:( ) ①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 ②把个人、集体、社会的统一作为价值选择的标准 ③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④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D - 25 - / 25 【解析】“应把钱用在群众最急需的地方”,××县县委的这种做法坚持了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①正确;××县县委的做法不是坚持把个人、集体、社会的统一作为价值选择的标准,②不选;“应把钱用在群众最急需的地方”,××县县委的这种做法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体现了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的哲学观点,③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D。 30.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吴如,20多年义务为矿上回收浮煤,累计价值达六、七百万元,应得奖励20多万元,但他却一分不要。他对自己很“抠” ,一辆骑了17年的自行车仍在“服役”,家中只有一个亲戚赠送的旧彩电,自己却每年都资助困难工友和贫困学生……吴如的事迹表明:( ) A. 价值观对人生选择具有正确的导向作用 B. 人生价值只有在劳动和奉献中才能得以实现和证明 C. 正确的价值选择只能考虑人民群众的利益 D. 先进人物必须牺牲个人利益,维护和实现集体、他人利益 【答案】B 考点:人生价值观 二、非选择题(4道小题,共40分) 3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着力建设和谐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是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建设和谐文化的 - 25 - / 25 核心问题,是培育人的和谐文化精神。通过建设和谐文化,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为和谐社会培育必需 的社会环境,用和谐文化培育人、塑造人,丰富人们的精神内容,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引导人们树立 和谐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使和谐的理念成为全社会的重要价值取向,使和谐文化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运用辩证唯物论原理说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什么必须建设和谐文化? 【答案】①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告诉我们,物质决定意识。建社会和谐文化,是由建设有中国特色注意的经济、政治、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②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和谐文化的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和谐文化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解析】本题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着力建设和谐文化为背景。考查学生对辩证唯物论知识的理解。可以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两方面结合材料回答。 32. 俗话说: “近山知鸟音,近水知鱼性” 。有经验的造纸工人用手一摸就知道纸的准确厚度;老猎手凭一 点蛛丝马迹就可以断定走过的野兽的种类、数量、大小、雌雄;汽车修理高手一听声音就知道毛病在哪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2)问题(1)得出的结论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 25 - / 25 【答案】⑴它体现了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说明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们只有在改造客观对象的同时, 才能认识客观对象,才能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⑵我们在虚心学习间接经验、认真读书的同时,一定要积极从事实践,通过实践把书本知识变成实际知识,从而真正掌握知识,提高自己的各种解决问题的能力。用科学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 【解析】本题以“近山知鸟音,近水知鱼性”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坚持实践第一性等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 (1)回答本题,考生可从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的角度分析说明。 (2)上述结论对我们的启示,考生可从它启示我们一定要积极从事实践,用科学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等角度进行说明。 【点睛】“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强调的是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强调的是认识的动态发展是由历史推动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强调的是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强调的是认识要回到实践中去,服务于实践。 33. 随着社会的发展,互联网越来越多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人们通过互联网获取知识,开阔视野,方便 交易的同时,其负面效应也日益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特别是严重地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因此,国内各大互联网站倡导文明网络,国家加大对网络市场的监管。 - 25 - / 25 运用第三单元的有关知识,谈谈你是如何看待互联网的。对于不健康的网络内容,我们应该怎么办? 【答案】(1)要用联系的观点进行分析。互联网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对于治理网络问题,需要每个上网人、各网站以及政府部门的努力。 (2)运用矛盾分析方法进行分析。互联网为人们带来便利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其负面效应是矛盾的次要方面,要全面看待。同时,也不要因为有负面效应而排斥网络。 (3)面对不健康的网络内容,要学会自觉抵制它的诱惑。 【解析】本题以互联网对社会的影响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矛盾分析法等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 回答本题,考生可从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治理网络需要每个网民、各网站以及政府部门的共同努力;互联网为人们带来便利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其负面效应是矛盾的次要方面,要全面看待;面对不健康的网络内容,要学会自觉抵制它的诱惑等角度进行说明。 34. 女教师在救下13个学生后殉职,1岁半女儿却成孤儿,“救—妈妈!救—爸爸! ”小女孩雯欣张大嘴巴不停地号哭,双手死死抓住抱她的邻居的肩膀。泪水,鼻涕,全部流了出来。 她只有一岁半,说话还不清晰。地震之后,四天里,她再也没有听到过爸爸妈妈的声音,哪怕一个字。 没有人告诉她,妈妈(映秀小学老师严蓉)在救下了 13 个学生后,再也不会回来;而爸爸,依然音讯全无。 - 25 - / 25 “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我还能再救一个! ”一个刚从废墟中带出了一个孩子的战士跪了下来大哭,对拖着他的人说。所有人都哭了,然而所有人都无计可施,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废墟第二次坍塌。几个小孩子还是被救出来了,但只有一个活着。当那些年轻的战士抱着那个幸存的小女孩在雨中大叫着跑向救援队所在的帐篷时,上天也泣不成声了。十三日上午,温家宝总理在主持召开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会议后,立即乘车来到××市区街道,他在雨中踩着泥泞看望受灾的孩子们。温家宝专程前往新建小学,实地考察抢救因地震被掩埋在废墟里的小学生们的情况。他冒着危险,踩着泥泞,攀上瓦砾堆,走近施救地点。当他看到抢险人员正在解救两名被困在废墟下的孩子时,激动地流下了热泪。在雨中,温家宝一直弯腰察看救援情况。他大声告诉孩子,我是温家宝爷爷,孩子们一定要挺住,一定会得救!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生活中的事迹分析思考: ⑴人生的真正价值是什么? ⑵怎样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答案】(1)人通过自己的活动,付出了心血和劳动,满足了社会和他人的需要,同时也得到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从而实现了对自我的满足。其中人生的真正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 25 - / 25 (2)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一定的主客观条件。就客观条件而言,人的生存条件、发展条件、享受条件、工作条件、创造价值的条件都由社会提供;就主观条件而言,就是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坚持理想信念,坚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解析】本题以抗震救灾中涌现出的先进事迹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人生的真正价值、人生价值的实现等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 (1)人生的真正价值是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2)怎样实现人生价值,考生可从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一定的主客观条件,要坚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等角度进行说明。 【点睛】人生价值的实现包括社会价值的实现与自我价值的实现,其中社会价值指人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自我价值指社会对个人的尊重与满足。在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中社会价值的实现是根本的,人生的真正价值也在于社会价值的实现。 - 25 - / 25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