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4 发布 |
- 37.5 KB |
- 2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期中)政治试题 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 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期中)政治试题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1.叉子,原来是古代的一种农具,经过多个世纪的改进,最后用来进餐,西方人终于改变了用手抓食物吃的落后习惯,从而形成了西方人独有的饮食文化,由此可见: ①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 ③人是文化创造者,又是文化享受者 ④不同的文化背景形成不同的文化印记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②③ 【答案】A 【解析】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特有的现象,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叉子,原来是古代的一种农具”“西方人终于改变了用手抓食物吃的落后习惯,从而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饮食文化”体现了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人是文化创造者,又是文化享受者,故选项①③符合题意;选项②④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2.新开通的杭州市地铁1号线内部装饰体现着杭州特色,在公共艺术墙上有白居易卸任太守、白娘子与许仙等故事传说,石凳上则画满水墨画,一步一景尽显江南风情。在杭州这座人文城市,地铁也成了人文载体,80%的广告墙位为艺术让位。这: ①意味着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反映了当代文化和时代精神的融合 ③蕴含着对城市生活美好的精神追求 ④体现了地铁首要的功能是承载文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②选项错误,题目中没有体现当代文化和时代精神的融合的问题。④选项表述错误,承载文化不是其首要功能。题目中,在杭州这座人文城市,地铁也成了人文载体,80%的广告墙位为艺术让位。这意味着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蕴含着对城市生活美好的精神追求。故①③选项入选。选B。 3.在《阿呆的欢喜——京津冀系列民俗文化展》上,河北农村小男孩“阿呆”和“他们村里人”一起走进北京,向全国人民展示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风貌,以及十九大之后,京津冀大地欢乐祥和的气息。以下认识正确的有: ①文化艺术可以反映原生态的农村生活,以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②泥塑以表情欢喜、古拙憨厚的人物造型,表达了远离尘世的古代传统智慧 ③作品的标题、解说无不充满意趣,启示人们只有娱乐文化才是值得倡导的文化 ④展览有助于城市观众感受乡土氛围,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立足于社会实践,文化艺术可以反映原生态的农村生活,以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有助于城市观众感受乡土氛围,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①④适合题意;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②是不科学的;我们提倡的大众文化是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③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B。 4.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文化创意产业创造产值2.25万亿美元。美国和欧洲各国共占市场总额的77%,亚洲和南太平洋地区约占市场总额的19%,其中日本和韩国分别为10%和5%,中国及其他国家约占4%左右。由此可见: ①文化竞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基础 ②文化产业在现代经济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③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亟待提高 ④总体上看中国文化落后于发达国家的文化 A. ②③ B. ①④ C. ①②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全球文化创意产业产值2.25万亿美元,这说明文化产业在现代经济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②项符合题意;我国及其他国家仅占市场总额的4%,不及美欧、日韩等国,说明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落后其他国家,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亟待提高,③项符合题意;综合国力的竞争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文化是重要因素,①项观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中国文化创意产业落后,没有反映出总体上文化都落后于发达国家,④项不合题意。答案选A。 5.(2018年高考江苏卷政治19)有调查显示,许多来华的外国人都喜欢上了中国。当被问及原因时,他们表示,不仅在于中国的“生活便利”和“人民友好”,还在于从中国文化中找到了“归属感”。有两位外国歌手还根据自己行走中国的体验,创作了歌曲《I'm going to China》并走红网络。由此可见 A. 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 B. 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C. 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D. 优秀文化提高人的审美素养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许多来华的外国人喜欢上中国,不仅是因为中国“生活便利”和“人民友好”,还因为从中国文化中找到了“归属感”,这表明不同的文化环境会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属于文化塑造人生,BC不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优秀文化提高人的审美素养,D不符合题意。答案为A。 【点睛】 区分文化丰富精神世界与增强精神力量。文化丰富精神世界强调优秀文化通过特定的环境或者一定的形式活动,使人的知识领域不断拓宽,思想水平不断提高。侧重于人的主观领域,强调人的主观精神感受;文化增强精神力量强调优秀文化作品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主要表现为改造世界的精神状态。侧重于具体行动中文化转化为人们的动力,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6.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庆五谷丰登、盼国泰民安的传统,通过举办民俗表演、技能比赛等活动分享丰收的喜悦,目前已有13个少数民族有庆祝丰收的节日。从2018年起,我国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文化意义在于: ①传承中华农耕文明和优秀传统文化 ②集中展示民族文化和表达民族情感 ③强化文化的同一性,缩小文化的差异性 ④进一步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 我国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文化意义在于集中展示民族文化和表达民族情感,传承中华农耕文明和优秀传统文化,①②项符合题意;我们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③项说法错误;④项不是文化意义;正确选项为A。 【点睛】 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透过传统节日和习俗,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7.上海民族乐团在伦敦、巴黎等8座城市上演音乐会版《海上生民乐》,奏响人类最早的乐器——骨笛,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最美音符,受到了国外观众的喜爱。这表明: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中华文化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 ③骨笛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④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 材料表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①④项符合题意;②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 【点睛】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 文化的力量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才使中华文化绵延不绝、历久弥新。中华文化不仅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且对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8.蒙古族的“安代舞”被誉为蒙古舞蹈活化石,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当地政府通过田野调查、原生态保护区建设等措施加强对安代舞的传承和保护。其目的是: ①集中展现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 ②维护文化的多样性特征 ③挖掘传统文化的历史文化价值 ④发挥文化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当地政府这样做的目的是挖掘传统文化的历史文化价值,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特征,②③项符合题意;中华民族精神能够集中展现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①项说法错误;文化对经济有反作用,优秀文化对经济的促进作用,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 【点睛】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它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以名录方式确立,有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9.“育才造士,为国之本”。这是习近平在今年全国教育发展大会上对教育地位的肯定,同时指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办人民满意教育。关于教育,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教育具有传递、沟通和选择文化的特定功能 ②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③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④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②③④适合题意;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①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B。 【点睛】 传媒与大众传媒的关系 (1)传播媒介,简称传媒。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 (2)大众传媒是指面向大众的传播媒介,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形式。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 (3)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大众传媒的出现,并不能完全取代其他传媒,各种传媒都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0.“尊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始终把“尊老”奉为立身处世的大德,相沿成习。如今,“尊老”这一传统美德摒弃了其中的封建成分,增添了新的社会内容,成为社会主义精神的组成部分。材料表明 ①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②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能够因时而变 ③只有认同传统文化才能发展传统文化 ④对传统道德规范要批判地予以继承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 如今,“尊老”这一传统美德摒弃了其中的封建成分,增添了新的社会内容,成为社会主义精神的组成部分。材料表明对传统道德规范要批判地予以继承,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要因时而变,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故①④符合题意;②错误,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的基本特征;③错误,传统文化有精华和糟粕,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不能全部认同。故本题答案为B。 11.运用传统工艺做成的青花面盆,已经通过电商销往遥远的中东国家;结合现代3D打印技术,用改良瓷泥打印出种种奇思妙想的陶瓷作品……现代社会的发展使瓷都景德镇焕发了新的生机,千年窑火在新时代依然充满活力。由此可见 ①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②生产力的发展可以促进文化的进步 ③大众传媒可以增强文化的影响力 ④文化对现代经济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传播的手段,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通过电商将青花面盆销往中东国家;结合现代3D打印技术,用改良瓷泥打印出种种奇思妙想的陶瓷作品,体现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文化的进步,文化对现代经济发挥着重要作用,②④符合题意。材料侧重于强调现代技术的发展促使瓷都景德镇焕发了新的生机,不体现大众传媒的作用,①③不符合题意。答案为C。 12.“争一争,行不通;让一让,六尺巷”。“六尺巷”位于安徽桐城。史料记载:张文端公居宅旁有隙地,邻居吴氏越用之。家人驰书于都,公批诗于后寄归,云:“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遂撤让三尺,吴氏感其义,亦退让三尺,故六尺巷遂以为名焉。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六尺巷”的典故反映了 ①从点滴小事中可以透视人的精神世界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稳定性 ③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④传统建筑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题目中,“六尺巷”作为一个文化的新载体,其典故所包含的谦和礼让精神实际上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它的“宽”不是宽在“六尺”上,而是“宽”在人们的心灵境界与和谐礼让精神上,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六尺巷”的典故反映了从点滴小事中可以透视人的精神世界,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故①③选项入选。②选项没有体现。④选项错误,与题意无关。选A。 13.“棒棒”是山城重庆一群靠一根棒子为雇主挑货物谋生的人。一个转业军官,“卧底”棒棒行业一年,与“棒棒”们同吃同住同劳动,拍出了全国第一部自拍体纪实片《最后的棒棒》,该片播出后好评如潮,激励了无数正在奋斗的人。这表明. ①社会实践是进行文艺创作的根本立足点 ②优秀的文艺作品能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 ③只有如实反映现实的文艺作品才有价值 ④基层群众是精神文化财富的真正创造者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创新的知识。本题出题意图在于考查对于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把握,难度适中,得分的关键在于抓住题干。与与“棒棒”们同吃同住同劳动,拍出了全国第一部自拍体纪实片《最后的棒棒》,说明社会实践是进行文艺创作的根本立足点,故①正确;该片播出后好评如潮,激励了无数正在奋斗的人,这表明优秀的文艺作品能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故②正确;有价值的文艺作品可以如实反映生活,也可以艺术化再现生活,故③错误;④错误;人民群众是精神文化财富的真正创造者,而且材料并没有强调基层群众在文化创造中的作用。故本题答案为A。 【点睛】 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具有决定作用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2)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具有反作用 ①文化创新引导、制约社会实践 文化创新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为社会实践服务 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14.2018年春节,一首孤独了300年的小诗《苔》,被乡村支教老师梁俊和来自贵州山里的孩子们在央视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中动情演绎。“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孩子们用纯净的歌声唱出了自己对青春、理想和生命价值的感悟。这首只有20个字、却写给绽放在天地之间的每一个平凡又尊贵的生命的小诗,感动了电视机前的亿万中国人。这启示我们文艺创作要 ①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 ②深入社会生活参与志愿服务,让一切文艺创作源泉充分涌流 ③立足于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④和诗以歌,将古人之思与今人之想融为一体,增强文化认同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小诗《苔》在央视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中动情演绎,写给每一个生命,感动亿万中国人说明坚持文化的创造和创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足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推动文化传播形式的创新,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故①符合题意;题干与志愿服务无关,故②不符合题意;文艺创作不一定都要和诗以歌,说法太绝对,故④错误。故本题答案为B。 15.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党之所以重视文化创新,是因为。 ①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②文化创新可以取代传统文化 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④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故①错误;文化创新需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而不是取代传统文化,故②错误;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因此,要重视文化创新,故③④正确。故选B。 【点睛】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就不能作出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①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 ②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16.不去更多地考虑群众的欣赏需求,特别是不顾大众倾听旋律的传统,而执意用西方人的听觉习惯来改变民乐传统,淡化了传统音乐中突出旋律美的优点,这是多年来中国音乐在专业化创作上出现的通病。医治此类通病,就要 A. 坚决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B. 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和熔铸百家的气魄 C. 推进中国音乐内容和形式的创新 D. 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答案】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要正确把握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材料主要强调,在用西方文化改编传统民乐,不能丢弃传统音乐的优势,故D正确且符合题意;选项ABC正确,但均不符合题意,不选。故本题答案为D。 17.键盘时代,“提笔忘字”现象屡见不鲜,一些生编硬造的网络语言使美感荡然无存。拯救汉字、唤起全民对汉字的关注与重视成为许多人的共识。这是因为: ①汉字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②汉字历来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 ③汉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④发掘汉字之美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故③错误;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故②错误;汉字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发掘汉字之美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所以拯救汉字、唤起全民对汉字的关注与重视成为许多人的共识,故①④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C。 18.(题文)苏绣发源于江南苏州吴县一带,至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刺绣艺人结合绘画作品进行再制作,所绣佳作栩栩如生,笔墨韵味淋漓尽致,有“以针作画”、“巧夺天工”之称。苏绣集苏州文化之大成,没有桑基、织造就不会有苏绣,没有秀美山水的孕育,也就不会成就今天的苏绣。这表明 ①苏绣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脉相承 ②苏州的地理环境决定了苏绣文化的独特性 ③人民群众的生产实践是苏绣文化发展的源泉 ④苏绣文化发展是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的结果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苏绣至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这表明苏绣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苏绣集苏州文化之大成,这表明苏绣文化博大精深,①正确;地理环境只是影响文化而不是决定文化,②不选;“没有桑基、织造就不会有苏绣”这表明人民群众的生产实践是苏绣文化发展的源泉,③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苏绣文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B。 19.北京、天津、河北人口加起来有1亿多,土地面积有21.6万平方公里,京津翼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完全能够相互融合、协同发展。京津冀“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这从一个侧面表明中华文化() ①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的独特性 ②具有海纳百川、熔铸百家的气魄 ③具有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特点 ④不同区域的文化相互交流、渐趋融合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京津贯“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说明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特点,不同区域的文化相互交流、渐趋融合,故选项③④符合题意;选项①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而不是博大精深,排除;选项②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点睛:中华文化的两个基本特征及其关系:中华文化的两个基本特征是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1)二者的区别:①侧重点不同:源远流长侧重于从动态上,即中华文化发展的轨迹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表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在历史发展长河中从未中断过。博大精深侧重于从静态上,即中华文化的内涵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表明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②二者的见证或表现不同:汉字和史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我国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见证。 (2)二者的联系:①都是中华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的特征。②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原因。 20.中国特有的格律诗词飘逸浑雄、沉深博大,抒情言志、笞恶鞭疾,留下了无数的千古绝唱,体现了中华文化之大美。它源于先秦,盛于唐宋,成为中国文学群山之高峰。而明清之后特别是“五四”以后白话诗和欧化诗盛行,中国格律诗词式微,已鲜有可传世之作,有学者对此深感忧虑。这一忧虑: ①表达了中华诗词创新须保持民族文化特质的愿望 ②蕴涵了对中华诗词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足的忧虑 ③反映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诗词文化的自觉 ④道出了对中华传统诗词高峰后人难以逾越的感慨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 近代中国格律诗词式微,已鲜有可传世之作,有学者对此深感忧虑反映了对中华传统诗词走向复兴的自觉,表达了中华诗词创新须保持民族文化特质的愿望,①③符合题意;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外来文化的借鉴吸收与融合,②错误;题目强调的是中华传统诗词传世之作近代令人忧虑,并不是对中华传统诗词高峰难以逾越的感慨,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A。 21.千百年来,蒙古马驰骋于风霜雨雪,不仅成为马背民族的交通工具和心爱伙伴,也积淀下民族文化的精神特征。蒙古马虽然没有国外名马那样的高大个头,但生命力强、耐力强、体魄健壮。我们干事创业就要像蒙古马那样,有一种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精神。下列选项的表述与材料中“蒙古马精神”一致的是 ①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②浮生六十度春秋,无辱无荣尽自由 ③力猛者乃一世英雄,智勇者乃万世英雄 ④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 蒙古马生命力强、耐力强、体魄健壮。我们干事创业就要像蒙古马那样,有一种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精神。“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的意思是:路程即使很近,但不走就不能到达。事情即使很小,但不做就不能成功。这体现了干事创业要像蒙古马那样吃苦耐劳、一往无前。①项与题意相符;“浮生六十度春秋,无辱无荣尽自由”的意思是:自己过了六十年没有荣耀没有侮辱的日子,但就是拥有自由。这体现的是人生自由,与蒙古马精神无关。②项与题意不符;“力猛者乃一世英雄,智勇者乃万世英雄”的意思是:力气过人的勇猛壮士是一世的英雄,智勇双全的人则是流传千古的英雄。这是蒙古民族崇尚智慧的高度概括和具体体现。③ 项与题意不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意思是:宇宙不停运转,人应效法天地,永远不断地前进。这体现了做人做事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与蒙古马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精神相符。④项与题意相符;正确选项为C。 【点睛】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的结晶,民族精神是一种 社会意识,是一个民族对其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的反映,是民族文化的深层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中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22.央视热播的电视剧《最美的青春》紧扣塞罕坝几代造林人的奋斗史,用现代视角重述55年的造林奇迹,把塞罕坝精神以影像方式固化为民族记忆和国家记忆。对塞罕坝精神认识正确的是 ①弘扬塞罕坝精神是我们加强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②塞罕坝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③弘扬塞罕坝精神凸显了精神力量在文化素养中的核心地位 ④弘扬塞罕坝精神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 我们加强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故①错误;文化素养的核心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故③错误;中华民族精神包括创造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奋斗精神,并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塞罕坝几代造林人的奋斗史体现了塞罕坝人民的创造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奋斗精神等,可见,弘扬塞罕坝精神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故②正确;在塞罕坝精神的鼓舞下,塞罕坝人民用55年时间创造了造林奇迹,把“荒漠”变成了“绿洲”,可见,塞罕坝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故④正确。故选C。 23.2018年9月12日,财政部、应急管理部向山东省追加下拨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1.5亿元,用于台风和暴雨洪涝灾害的生活救助。中华民族历经苦难而又生生不息。从汶川到玉树、再到芦山,那生命至上的国家理念,那万众一心的民族情怀,那百折不挠的坚韧品格,定格为无数震撼心灵的画面,砥砺我们奋力前行。这表明,中华民族精神: ①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 ②具有博大精深和兼收并蓄的特质 ③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④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 中华民族历经苦难而又生生不息,那万众一心的民族情怀,那百折不挠的坚韧品格,砥砺我们奋力前行,说明中华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③④适合题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①是不科学的;②是说中华文化的特征及包容性,不适合题意;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 24.有网友讽刺批判胡编乱造的电视剧说:江山代有神剧出,各领风骚很多年!被震惊多次,被雷翻多回,被扑倒多遍.神剧滚滚,可谓剧情斗二台词坑爹,大神中的真神,电视剧中的战斗剧.此类电视剧的出现 ①反映了市场调节下唯利是图自发媚俗的不正常现象 ②启示国家要加强市场管制以杜绝神剧的生产和流通 ③侵蚀人们的精神世界、阻碍社会的健康发展 ④反映了各种文化既吸纳又排斥既融合又斗争的趋势.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胡编乱造的电视剧之所以出现是为了追求利益而忽视历史事实,不择手段迎合媚俗趣味,表明市场经济的自发性,并且此类电视剧侵蚀人们的精神世界、阻碍社会的健康发展,故①③符合题意;②错误,国家要加强市场管制不一定要杜绝神剧的生产和流通;④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故本题答案为C。 【点睛】“二二式”组合选择题解题方法 “二二式”组合选择题是目前高考命题中出现较多的一种选择题命题形式,特别是课标卷,组合选择题一般以“二二式”形式出现。 解答“二二式”组合选择题可以分两步:第一步,“缩小范围”,在认真审读题干、明确题干指向的基础上,从自己最熟悉的题肢入手,在①②③④四个题肢中,确定一个明显不选的题肢或明显应该选择的题肢,据此对A、B、C、D四个选项进行初步排除或初步断定,从而缩小选择范围;第二步,“比较判断”,经初步排除或初步判断后,一般剩下两个选项,认定两个选项中的相同题肢为应选题肢,再对相异题肢进行比较和判断,看哪一个题肢更符合题干要求即可。 25.网络文学正以其广泛的渗透力、吸引力和影响力成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由网络小说转化出版的图书、改编的影视作品、游戏、动漫、有声读物以及周边产品带火了大众娱乐市场,打造出“互联网+”的庞大产业。网络文学的发展得益于: ①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 ②网络文学和其衍生品的一体化开发 ③科技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④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并促进经济发展 A. ②③ B. ①④ C. ①②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 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会导致网络文学产生负面的影响,①选项错误;网络文学由网络小说转化出版的图书、改编的影视作品、游戏、动漫、有声读物以及周边产品带火了大众娱乐市场,打造出“互联网+”的庞大产业。这说明网络文学的发展得益于网络文学和其衍生品的一体化开发,科技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②③选项适合题意;文化有先进健康与落后腐朽之分,先进的文化促进经济发展,④表述不科学;故本题答案选A。 26.“90后”“00后”们不容小觑,积极传播正能量,视野从“风花雪月”转向“星辰大海”,把国家的荣誉和自己的未来联结,是富有文化自信的一代。这种自信主要表现为 ①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②对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 ③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念 ④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文化自信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这是文化自觉的表现,排除①;传统文化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②错误;文化自信主要表现为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念,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③④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前进,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此,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这种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27.2018年我国实施“舆论引导能力提升工程”和“节目质量提升计划”,引导各广播电视机构节目制作以内涵和品质取胜,而不是靠炒作和拼明星来提高知名度。国家重视对文艺节目的管理和引导是基于: ①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②加强文化建设必须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起来 ③发展先进文化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 ④奏响主旋律要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导向作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国家重视对文艺节目的管理和引导,是基于奏响主旋律要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导向作用,加强文化建设必须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起来,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②④项符合题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①项与题意不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 【点睛】加强管理、正确引导,奏响主旋律,加强文化建设: (1)原因:①必要性:各种文化有吸纳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抵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在这种背景下,有必要弘扬主流文化,这有利于保证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方向。 ②重要性: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始终以科学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发挥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B、社会主义文化以其自身的科学性、先进性,依靠社会主义政治和经济力量,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2)加强文化建设的要求: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 28.中国传统哲学提供了我们中国人基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它是由“道、理、气、心、性、仁、礼”等范畴构造起来、源自于我们祖先的哲学智慧。离开了这些源泉的滋养,我们现代的核心价值观建设就没有立足点,就没有生命力。由此可见: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 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 ③核心价值观必须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 ④我们要客观科学礼敬地对待中华传统哲学,自觉剔除其糟粕 A. ①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 中国传统哲学提供了我们中国人基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它是由“道、理、气、心、性、仁、礼”等范畴构造起来、源自于我们祖先的哲学智慧。离开了这些源泉的滋养,我们现代的核心价值观建设就没有立足点,就没有生命力。这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核心价值观必须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①③适合题意;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②错误;本题强调的是优秀的传统文化,④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29.“崇教育人耕读传家远,立身敦品礼义济世长”。2017年11月开馆的“川北家风馆”收录了1198条家风家规故事和家训名言,整理了川北的经典家训,吸引众多市民前来参观,聆听先贤家风故事、感受川北家风文化。设立家风馆旨在 ①引导群众向善向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抵御外来文化冲击,加快儒家传统文化的复兴 ③强化家风教化功能,共同建设文明和谐的家园 ④推动传统文化创新,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设立家风馆聆听先贤家风故事、感受川北家风文化,目的在于引导群众向善向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家风教化功能,共同建设文明和谐的家园,①③项符合题意;材料不涉及外来文化的冲击,同时对儒家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推陈出新,②项说法错误;材料不涉及传统文化的创新,④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 【点睛】人民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意义 各具特色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使人们在自觉参与的过程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思想觉悟得到启发,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意识得到增强,道德境界得到升华。这对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正在产生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 30.2018年3月5日,苏南某市举办了“传承弘扬雷锋精神,共创新时代新作为”的志愿服务主题活动。通过朗诵、大合唱、情景剧等形式,志愿者展演了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开展这一活动有利于 ①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②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④通过培养健全人格形成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 ①选项错误,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④选项“形成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的表述错误,应改为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题目中,苏南某市举办了“传承弘扬雷锋精神,共创新时代新作为”的志愿服务主题活动,通过开展这一活动,有利于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故②③选项表述正确入选。选C。 31.一生只为一清渠的贵州遵义老支书黄大发。用生命叩开地球之门的海归教授黄大年,半个多世纪坚守祖国雪域边陲的西藏玉麦人,苦干实干的人民好公仆廖俊波等感动中国人物。他们立足平凡岗位,用行动彰显美德,是我们前行中的精神标杆。他们的事迹告诉我们要 ①不断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 ②充分发挥思想道德模范示范引领作用 ③把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作为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④切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此题考查道德模范的示范引领作用的相关知识。贵州遵义老支书黄大发、西藏玉麦人、苦干实干的人民好公仆廖俊波等感动中国人物,他们立足平凡岗位,用行动彰显美德。这启示我们要切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④正确;感动中国人物的优良作风是我们前行中的精神标杆,这告诉我们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必须充分发挥思想道德模范示范引领作用,②正确;①与材料无关,排除;思想道德建设是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 32.2018年两会期间,习近平主席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要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又要增加农民收入,推动乡村生活富裕,还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实现乡村文化振兴 ①要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②要深入挖掘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道德观念 ③积极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培育文明乡风 ④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要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又要增加农民收入,推动乡村生活富裕,还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实现乡村文化振兴要积极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①③适合题意;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道德观念有精华也有糟粕,②错误;④是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不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A。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非选择题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英雄烈士的事迹和精神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和宝贵的精神财富,英雄不容亵渎、先烈不容诋毁。2018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施行。 《英雄烈士保护法》指出,要建立健全烈士陵园、纪念堂馆、纪念碑亭等英雄烈士纪念设施的保护管理制度。英雄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应当健全服务和管理工作规范,保持英雄烈士纪念设施庄严、肃穆的环境和氛围,明确不得在英雄烈士纪念设施保护范围内从事有损纪念英雄烈士环境和氛围的活动,不得侵占纪念设施保护范围内的土地和设施,不得破坏、污损纪念设施等。 崇尚英雄才会诞生英雄,争做英雄才会英雄辈出。英雄烈士不仅以其顽强抗争推动了历史进步,更以其坚定信念、无畏气概和高尚人格,充实了民族的精神殿堂。透过长征将士,人们惊叹于“人类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走近抗战军民,人们感佩于“一寸山河一寸血”;品读革命故事,人们更深刻理解,为什么中国“一定有一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回望历史的天空,正是无数先贤英烈,挺立起民族精神的万里河山。对于“谁是最可爱的人”这样的历史之问,无论任何时候,我们的回答不应有改变。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知识,分析国家为什么要保护英雄烈士纪念设施。 【答案】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英雄烈士纪念设施承载着英雄精神,国家保护有利于传承和弘扬英雄精神,践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国家保护英雄烈士纪念设施保持庄严、肃穆的环境和氛围,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保护英雄烈士纪念设施,有利于继承宝贵的革命文化,在文化激荡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解析】 【详解】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知识,分析国家为什么要保护英雄烈士纪念设施。 从材料可以看出,《英雄烈士保护法》的实施,为英雄烈士纪念设施的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让人们记住英雄,弘扬英雄的精神,争做英雄,充实民族的精神殿堂。可运用所学文化知识,从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对人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优秀文化的作用等方面,分析国家保护英雄烈士纪念设施,有利于传承和弘扬英雄精神、践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点睛】 感受文化影响: 1、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是什么? (1)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有哪些?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 4、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什么?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启发:我们应主动向上的学习优秀文化,参加健康的文化活动,远离避免错误的思想和错误的知识对我们的影响。 5、如何理解文化塑造人生? (1)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培养健全人格) (2)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深受震撼,力量倍增) (3)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相互结合、相互促进) 34.从2017年秋季开学伊始,全国所有地区初中、小学一年级开始使用“部编本”(教育部新编教材)语文新教材。此次教材改版,换掉了约40%的课文,大幅提升古诗文和文言文比例,增设了专题栏目,安排了楹联、成语、谚语、歇后语、蒙学读物等内容。与此同时,“部编本”语文教材还收录了大量革命传统经典篇目,如《纪念白求恩》《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等文章。“部编本”语文教材中还选入了约占总篇数10%的外国优秀作品。对此有人认为,中国本身就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无需借助外国文化来教育本民族青少年。 运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析。 【答案】 ①这种观点是片面的。继承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与吸收优秀的外来文化是不矛盾的。②文化具有多样性。不同文化之间交流、借鉴和融合有助于文化的创新和发展。③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才能更好的继承和发展本民族文化。④在学习和借鉴外来优秀文化时,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同时要反对“封闭主义”和“守旧主义”的错误倾向。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从2017年秋季开学伊始,全国所有地区初中、小学一年级开始使用“部编本”(教育部新编教材)语文新教材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详解】 本题考查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知识,设问指向对此观点进行评析,属于观点评析类试题。解答此类试题,应肯定题中观点的合理性,并说明依据;同时指出题中观点的不足,并说明理由,最后得出结论。解答时首先明确题目观点:有人认为,中国本身就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无需借助外国文化来教育本民族青少年。然后从文化的多样性及交流传播、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角度分析;最后得出结论,继承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与吸收优秀的外来文化是不矛盾的。 【点睛】 评析类的材料题是高考的常考内容,它具有辨析题的思维含量,又具有材料题的内容范围。特别是最近两年迎合具体知识考查,基本概念理解类的评析材料题较为多见,解答此类试题,首先应该明确评析标准,即解答此题的核心知识点。其次立足正反两个方面进行理论阐述,最后明确正确的方向和标准。 35.“塞罕坝”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典范。2017年12月5日,中国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得2017年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说,塞罕坝林场建设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典范,对全球生态环境保护产生重要的积极影响。 塞罕坝林场建设的成功离不开塞罕坝精神的引领。塞罕坝精神,凝聚了中国智慧和文化哲学,对推动当代中国绿色文化发展,使绿色生活方式深入人心,融入时代血脉,成为生活时尚,起到示范作用。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塞罕坝人一代接着一代干,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发扬光大。 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塞罕坝精神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答案】 ①学习塞罕坝精神,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掘其生态保护的古代智慧和时代价值;)②将塞罕坝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树立现代生态理念,指导生态建设实践活动(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③弘扬塞罕坝精神,加强精神引领,为生态文明事业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④立足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丰富和发展塞罕坝精神(为塞罕坝精神融入时代内容),明确生态建设价值追求。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塞罕坝”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典范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的作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详解】 本题设问指向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塞罕坝精神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解答时把握材料关键信息“塞罕坝精神,凝聚了中国智慧和文化哲学,对推动当代中国绿色文化发展,使绿色生活方式深入人心,融入时代血脉,成为生活时尚,起到示范作用”,调动运用文化的作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知识进行分析。 【点睛】 解答启示类材料题一般贯彻三个步骤。第一,依据设问明确或猜测设问知识指向,把握知识指向可以通过设问中关键词,或者设问中所涉及的主体进行定位。第二,抽取主干有效信息,依据设问知识的确定,审读材料,提取有效的主干信息,明确主干信息的知识指向。第三,依据主干信息与设问界定,整合知识,组织答案。 3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今天的中国老百姓,正在释放对精神文化的更高需求。过去的2017年,以央视为代表的主流媒体,创作了一系列制作精良、底蕴深厚、格局宏大的文化类节目,如《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经典咏流传》等,在“精准对接大众文化需求”上进行了一次次成功的探索。这些节目植根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将历史底蕴与现代科技紧密结合,大胆采用最时尚的舞台元素和多元化的表现形式,生动演绎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引领整个创作风向从“娱乐喧哗”走向“人文静美”,节目一经播出,收视率居高不下,获得观众一致好评。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文化类节目如何才能赢得收视与口碑双丰收。 (2)受主流媒体的影响,各地高中学校积极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请你说一说开展这一活动对高中学生的意义。 【答案】 (1)①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弘扬时代主旋律;②面向观众,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文化需求;③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体现时代精神;④运用现代科技和表现形式,增强文化作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2)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与道德素养,提高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度和自信心,增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一批优秀的文化类节目精准对接大众文化需求获得观众一致好评为背景材料,考查文化创新、如何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等知识。第(1)问可紧扣材料信息,从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发挥现代科技和大众传媒的作用、增强文化作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等方面,说明文化类节目能够赢得收视与口碑双丰收的做法;第(2)问可从学校积极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对于中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的提升,增强担负起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详解】 (1)本题要求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文化类节目如何才能赢得收视与口碑双丰收。 从材料可以看出,以央视为代表的主流媒体,创作了一系列制作精良、底蕴深厚、格局宏大的文化类节目,如《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经典咏流传》等,在“精准对接大众文化需求”上进行了一次次成功的探索。这些节目植根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将历史底蕴与现代科技紧密结合,大胆采用最时尚的舞台元素和多元化的表现形式,生动演绎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引领整个创作风向从“娱乐喧哗”走向“人文静美”,节目一经播出,收视率居高不下,获得观众一致好评。可运用文化生活知识,从文化类节目应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文化需求、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运用现代科技和表现形式,增强文化作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等方面,说明文化类节目如何才能赢得收视与口碑双丰收。 (2)受主流媒体的影响,各地高中学校积极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本题要求请你说一说开展这一活动对高中学生的意义。 学校积极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对于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与道德素养,提高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度和自信心,增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等都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点睛】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