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4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政治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高二(上)期末政治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 1. 自然界变化万千,社会错综复杂,常常令人倍感困惑。但是,拥有“智旅之学”的人,常常身在绝境,却能自在、愉快地欣赏大自然,拥有“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人生境界。这主要是因为( ) A.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 B.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科学世界观 C. 真正的哲学指导我们正确地看待世界 D. 哲学学习使我们获得成功人生 【答案】C 【解析】A不合题意,“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不是题中所述原因; B不合题意,“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科学世界观”也不是题中所述原因; C符合题意,“拥有‘智旅之学’的人,常常身在绝境,却能自在、愉快地欣赏大自然,拥有‘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人生境界”,这主要是因为真正的哲学指导我们正确地看待世界; D说法错误,只有学习真正的哲学才能使我们获得成功人生。 故选:C。 本题考查:哲学的功能和任务 ①哲学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能,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具有帮助人们确立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功能。 ②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和错误的选项。 2. 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就继承发展了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其中一些人类优秀文化成果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这些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的优秀文化成果主要包括( ) ①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 ②施莱登创立的细胞学说 ③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生物进化论 ④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D 【解析】①④正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的优秀文化成果主要包括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 ②③错误,施莱登创立的细胞学说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生物进化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 故选:D。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①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②自然科学基础-----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③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与黑格尔的辩证法。 本题考查错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属于知识的再认,难度不大。要求考生在复习备考过程中一定要夯实基础知识,强化记忆和理解。 1. 第21届世界杯足球赛于2018年在俄罗斯举行。此次世界杯的会徽依然采用世界杯奖杯的轮廓,但大胆使用了红、金、黑、蓝等颜色,此设计灵感来自于俄罗斯传统的圣像画配色。会徽上还设计了一个可以望到星空的窗口,这则是模仿俄罗斯的国际空间站造型。这一创意表明( ) ①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如实反映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③艺术创作源于设计者的灵感与想象 ④艺术创作应坚持辩证否定观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答案】C 【解析】①错误,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这种反映可能是如实的反映,也可能是虚幻的反映; ②④符合题意,依据题意,世界杯的会徽依然采用世界杯奖杯的轮廓,但大胆使用了红、金、黑、蓝等颜色,此设计灵感来自于俄罗斯传统的圣像画配色。会徽上还设计了一个可以望到星空的窗口,这则是模仿俄罗斯的国际空间站造型。这一创意表明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艺术创作应坚持辩证否定观; ③错误,艺术创作源于设计者的实践; 故选:C。 本题考查: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辨证否定观原理 1.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①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是指我们在认识客观事物时会自觉选择对我们有利的认识。 ②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指我们在认识客观事物时会主动创造出一些现实不能直接感觉到的认识,比如人们会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辨证否定观原理 (1)辩证的否定的含义: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2)辩证的否定的特点: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进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辩证的否定也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理论。 (3)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 (4)坚持辩证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关键词句,并和所学哲理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的选项。 2. 2018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詹姆斯•艾利森和日本科学家本庶佑,以表彰他们在癌症免疫治疗方面所作出的贡献。他们的发现揭示了如何通过抑制生物体内PD-1以活化T 细胞,刺激生物体内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科学家的研究表明( ) 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③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④规律可以被人们认识和改变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②正确,他们的发现揭示了如何通过抑制生物体内PD-1以活化T细胞,刺激生物体内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科学家的研究表明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③错误,正确的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④错误,规律是客观的,人不能改变规律。 故选:A。 本题考查: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意识的能动作用 1、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正确反映存在。即思维能够正确地认识存在,这是对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的肯定回答,属于可知论。 2、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能指导人能动地认识世界。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时,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不同于动物无目的本能的活动。 ②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③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解答本题最快的方法为排误法,即排除题肢本身说法错误的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运用此方法的前提是熟练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本题难度不大。 1. 基于对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的准确判断,2018年3月10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8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体现了政府在决策中做到了( )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发挥意识的促进作用 ③发挥部分对整体的决定作用 ④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①③ 【答案】C 【解析】①④正确,基于对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的准确判断,2017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7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②错误,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并不是所有的意识都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 ③错误,整体决定部分,而不是部分决定整体。 故选:C。 本题考查:一切从实际从实际出发;联系的多样性条件性 1、一切从实际从实际出发: 含义: 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正真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具体要求: ①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②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③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2、联系的多样性条件性: ①联系具有多样性: 原理:指在普遍联系中,联系的形式是多样的,不同的联系对事物的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联系的主要形式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②联系的条件性: 原理:事物之间都是有条件地联系着的,无条件的联系是不存在的,任何具体的联系都依赖于一定条件,随着条件的改变,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因素之间的联系的性质、方式也要发生变化。 方法论: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分析事物之间联系的条件性。 本题考查考生提取信息、解读材料的能力,难度中等。解答本题最快的方法为排误法,即排除题肢本身说法错误的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这样既节省了考试时间,又提高了正答率。学生要注意:意识具有双重性,正确的意识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 1. 太极拳是一项身体动静平衡统一的运动,动时存静势,静时寓动机,机中有势,势中成机,机势难分,此太极之妙也。从哲学上看,太极拳运动体现了( ) ①动和静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②动亦静,静亦动,没有区别 ③绝对的运动和绝对的静止都是不存在的 ④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A. ②③ B. ①②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①符合题意,太极拳将动静平衡结合的如此完美,绝对运动中有相对静止的一面,在相对静止中又有绝对运动的趋向,说明了动和静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②说法错误,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两者是有区别的; ③说法错误,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④符合题意,材料中“太极拳是一项身体动静平衡统一的运动,动时存静势,静时寓动机”,体现了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故选:C。 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①区别: 一是含义不同。运动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二是特点不同。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②联系: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可运用排除法,排除说法错误的选项,选出正确选项。本题难度中等。 1. 新个税法于2019年1月1日起全面施行。此次税改的亮点不只是将起征点由3500元上调至5000元,还首次引入专项附加扣除概念,明确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普通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支出6项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的具体范围和标准。此次个税法调整的哲学依据有( ) ①事物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②调节个人收入,促进社会公平 ③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③正确,此次个税法调整的哲学依据是,事物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不合题意,调节个人收入,促进社会公平,不属于哲学观点; ④错误,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故选:B。 本题考查: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1、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这就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这就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 (2)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意识不仅能能动地认识世界,而且能能动地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指导人们有效开展实践,促进客观事物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把人们的活动引入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和不合题意的选项。 2. 2018年2月27日,香港大学研究人员使用干细胞、借助基因工程等技术,已成功造出了全球首个迷你人造心脏。该人造心脏目前可应用于测试新药,以提高新药研发效率和减少研发成本。人造心脏的成功研制表明( ) ①人的意识只有反映了事物本质才具有能动性、创造性 ②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并根据自身需要加以利用 ③人的意识能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客观事物 ④人能够通过实践将观念中的对象变成现实的东西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①表述错误,凡是意识都具有能动性与主动创造性; ②④符合题意,人造心脏的成功研制,表明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并根据自身需要加以利用,也表明人能将观念中的对象变成现实中的东西; ③表述错误,人的意识不能直接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事物,必须通过实践才可能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事物。 故选:C。 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实践的含义和特征 1、意识的能动作用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②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 ①树立正确的意识。 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2、实践的含义和特征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通过实践人能够将观念中的对象变成现实的东西。 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关键词句,并和所学哲理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的选项。 1.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指出:“2018年是全面贯彻中共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中共十九大描绘了我国发展今后30多年的美好蓝图。要把这个蓝图变为现实,必须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下列诗句与贺词的哲学寓意一致的是( ) ①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②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 ③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④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①不符合题意,该项强调爱国,与题意主旨不符; ②不符合题意,意即真实的好东西不需要华丽的包装来掩饰,体现了真理的客观性或现象与本质的关系,故与题意主旨不符; ③④符合题意,根据题意,本题考查对习近平主席2018年新年贺词的理解。题中有二个意思。一是把蓝图变为现实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即重视量的积累,一个是要“踏踏实实干好工作”即注重实践,“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意思是自己画了40年竹子,白天作画,晚上思考,终于悟出去掉繁杂提炼精髓才能画成功的道理,才能在十分的熟练中创造出不同凡响的新风貌,体现了通过量的积累,才达到质的飞跃;“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最终要想认识事物或事理的本质,还必须自己亲身的实践,强调要注重实践,故这两项与题意主旨相符; 故选:D。 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用名人名言、成语、典故为命题载体,考查学生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理解和感悟。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应用知识能力,难度一般。我们做每一道政治选择题都是运用已有的知识,对题干提供的材料、信息进行分析、甄别、遴选,平时要注意夯实基础,培养能力。 1. 9年前高考时,安徽省考生徐某在试卷上乱写一通,以此表达对高考制度的不满。之后,他随父亲外出打工,而如今他加入了2018年的高考大军。徐某的幡然悔悟得益于他的打工经历和近年来高考制度改革的成效。徐某的人生经历对我们的启示是( ) ①坚持从科学理论出发,反对唯心主义观点 ②坚持实践的观点,从认识到实践再到认识 ③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④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反对形而上学的观点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①错误,徐某启示我们要坚持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科学理论出发; ②错误,实践决定认识,要坚持实践的观点,从实践到认识再指导实践; ③④符合题意,徐某9年前表达了对高考的不满,而今幡然悔悟,其人生经历启示我们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人生在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重点,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反对形面上学的观点。 故选:D。 本题考查: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1、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1)原理内容: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2)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2、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1)依据: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 (2)含义: ①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②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 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哲学题解题时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关键词句,并和所学哲理知识对应起来,要学会善于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的选项。 2. 11月16日,第26届国际计量大会(CGPM)经各个成员国表决,通过了关于“修订国际单位制(SI)”的决议,千克、安培、开尔文和摩尔的定义被重新修订。至此,国际计量单位制的7个基本单位全部实现由常数定义,这次修订使基本单位更准确、精确,更符合自然规律。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A. 认识的发展决定了实践的发展 B. 人们在认识过程中推翻真理 C. 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 D. 得到不同认识主体认同的知识才具有真理性 【答案】C 【解析】A说法错误,实践决定认识,实践的发展决定认识的发展; B说法错误,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向前发展; C符合题意,这次修订使基本单位更准确、精确,更符合自然规律。这启示我们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 D说法错误,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故选:C。 本题考查: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1)原理: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 (2)方法论:人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本题考查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的知识,属于启示类主观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知识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还要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的选项。选项与材料主旨的一致性是单项选择题的根本原则。 1. 近年来,微信公众平台上“政务微信”异军突起,国家各部委办局、各省市地方政府以及各部门纷纷涉足,“政务微信”成为政府发布信息、了解民意、汇集民智和官民沟通互动的一个重要平台。这表明( ) A.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 B. 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C. 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D.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答案】D 【解析】A说法错误,具体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 B不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人为事物的联系,不涉及自在事物的联系; C说法错误,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D符合题意,“政务微信”成为政府发布信息、了解民意、汇集民智和官民沟通互动的一个重要平台,表明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故选:D。 本题考查:联系的客观性 (1)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不管是自在事物的联系的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具有“人化”特点,只有通过实践这一客观的物质活动才能够形成,形成之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2)联系具有客观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3)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关键词句,并和所学哲理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或错误的选项。 2. 2018年3月14日,物理学家霍金去世,享年76岁。霍金生前曾说:“我要感谢上帝,如果我不是残疾人,酒吧、舞厅就会留下我的脚步。我残疾,少了许多社会繁杂事务,可以集中时间思考问题。”这告诉我们( ) A. 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B. 正确的价值观才能指导人生的道路 C. 矛盾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 D. 实现人生价值离不开社会客观条件 【答案】C 【解析】A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的内容; B表述错误,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指导作用,正确的价值观有利于实现人生的价值,错误的价值观会把人引向歧途,并不是只有正确的价值观才有指导作用; C符合题意,霍金生前曾说:“我要感谢上帝,如果我不是残疾人,酒吧、舞厅就会留下我的脚步。我残疾,少了许多社会繁杂事务,可以集中时间思考问题。”霍金的这句话体现了,残缺使霍金有了今天的成就,这说明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D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实现了人生的价值的内容。 故选:C。 本题考查: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 ①矛盾双方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结、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即矛盾双方互为存在的条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矛盾双方相互渗透以及相互转化的趋势。 ②矛盾双方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 ③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之间是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一方面,同一性依赖于斗争性,同一是包含着差别、对立的同一,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另一方面,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斗争是同一中的斗争,没有同一性,斗争性也不能成立。同一性与斗争性之间是相对与绝对的关系。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斗争性最终导致同一性的分解,有条件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斗争性相结合,推动着事物发展。 ④这一原理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本题通过一句名言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对名言的主旨的把握,可综合运用排误法(即排除题肢本身说法错误的选项)和排异法(即排除题肢本身尽管正确,但与题干的规定性无关的选项),即可得出答案,本题难度中等。 1. 2018年9月3日,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在北京举行,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下,习近平提出中非“八大行动”倡议,要一步一个脚印推进实施,携手打造合作共赢的中非命运共同体。这说明( )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③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 ④矛盾的斗争性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①④正确,材料“2018年9月3日,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在北京举行,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下,习近平提出中非“八大行动”倡议,要一步一个脚印推进实施,携手打造合作共赢的中非命运共同体”表明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矛盾的斗争性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 ②不合题意,材料强调量的积累,未涉及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③错误,矛盾的斗争性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 故选:B。 本题考查: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 1.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 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②这要求我们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要果断抓住机遇,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当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稳定时,要坚持适度原则。 2.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 ①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②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③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本题考查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应用知识能力,难度一般。我们做每一道政治选择题都是运用已有的知识,对题干提供的材料、信息进行分析、甄别、遴选,平时要注意夯实基础,培养能力。 1. 阅读漫画《井》。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 ) A. 运动是静止的特殊形式 B. 尊重规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C. 做任何事都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D. 事物是相对运动和绝对静止的统一 【答案】B 【解析】A错误,静止是运动的特殊形式; B符合题意,从漫画《井》中可以看出祖辈、父辈、子孙打水的井绳越来越长,揭示了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的不合理,给我们的启示是要尊重规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C不合题意,该项与漫画寓意级题意主旨不符; D错误,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故选:B。 本题考查: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1)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的客观性集中表现在它的不可抗拒性。 (2)规律的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3)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但人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本题考查学生读取漫画信息能力,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大。漫画题解题的关键是,漫画一般都带有讽刺意味或启发精神,一定要细品其标题,把标题与画中的文字、行为联系起来,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1. 2018 年 2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知识产权审判领域改革创新若干 问题的意见》要求,既立足我国国情,又尊重国际规则,借鉴国际上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成功经验,积极 构建中国特色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新模式。这一要求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 ) ①坚持集中力量抓住主要矛盾 ②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④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①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要抓住主要矛盾; ②符合题意,立足我国国情,构建中国特色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新模式,体现了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符合题意,“既立足我国国情,又尊重国际规则,借鉴国际上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成功经验”体现了要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④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故选:C。 本题考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含义:在矛盾普遍性与原理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2)重要性:这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2、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 ①两者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②二者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求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遵循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秩序。即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又要在普遍性的指导下去研究特殊性。 此题考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学生准确把握题干主旨,结合教材所学,选出答案。可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的选项。 2. 2018年7月,袁隆平“海水稻”团队在迪拜沙漠地区的试验种植取得了阶段性成功。针对极端昼夜温差、缺乏淡水、沙尘暴等诸多不利因素,该团队采用一种被称之为“四维改良法”的沙漠盐碱地改良技术,发展小同于常规水稻种植的植保体系,将沙漠变成人造绿洲。这体现的道理有( ) ①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 ③创新就要勇于挑战,推翻现有的模式 ④创新要坚持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②正确,针对极端昼夜温差、缺乏淡水、沙尘暴等诸多不利因素,该团队采用一种被称之为“四维改良法”的沙漠盐碱地改良技术,发展小同于常规水稻种植的植保体系,将沙漠变成人造绿洲。这体现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 ③错误,创新不是推翻现有的模式; ④错误,创新是辩证否定,不是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 故选:A。 本题考查:辩证否定观原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辩证否定观原理 ①辩证的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相对立的一种哲学观点。认为否定是事物内在矛盾所引起的自我否定;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和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是包含肯定的否定;其实质就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又保留。 ②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表现: 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②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矛盾。 ③矛盾的双方也各有其特点。 (2)方法论: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①含义:在矛盾普遍性与原理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②重要性:这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的选项。 1. 2018年3月1日,《感动中国》介绍了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黄大年。他是我国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经常工作到凌晨,几乎没有休过寒暑假和节假日。他首次推动我国快速移动平台探测技术装备研发,突破国外技术封锁,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赞誉,被誉为新时代海归科技报国的楷模。上述材料表明:( ) ①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生价值实现的前提 ②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是人生价值实现的标志 ③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评价人生价值的根本尺度 ④价值观影响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①不合题意,材料不能表明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生价值实现的前提; ②说法错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人生价值实现的标志; ③④符合题意,“黄大年经常工作到凌晨,几乎没有休过寒暑假和节假日。他首次推动我国快速移动平台探测技术装备研发,突破国外技术封锁,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赞誉,被誉为新时代海归科技报国的楷模”,这表明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评价人生价值的根本尺度,价值观影响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 故选:D。 本题考查:人生价值,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1)人生价值 人的价值包括两个方面: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价值);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自我价值)。对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②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和错误的选项。 1. 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海南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上先行一步,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表率。这一论述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 ①社会意识的变革往往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②先进的社会意识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③社会意识的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具有同步性 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相互融合,没有确定的界限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②符合题意,“海南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上先行一步,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表率。”这一论述包含的哲学道理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社会意识的变革往往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先进的社会意识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③错误,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的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变化不完全是同步的; ④错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有明确的界限。 故选:A。 本题考查: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本题用“海南树立和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为命题立意,考查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阐释事理的能力,解答时要仔细审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从每句话中总结出体现的哲学道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 2.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9年新年贺词中说道“我要向每一位建设者和参与者致敬”,“我时常牵挂着奋战在脱贫一线的同志们”,“我始终惦记着困难群众”。从哲学角度看,这体现了(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②满足他人需要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③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④实践只要符合群众愿望,就能获得成功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B 【解析】①③符合题意,“我要向每一位建设者和参与者致敬”,“我时常牵挂着奋战在脱贫一线的同志们”,“我始终惦记着困难群众”。从哲学角度看,这体现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②说法错误,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④说法错误,在实践中取得成功要遵循客观规律,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并不是只要符合群众愿望,就能获得成功,该项说法过于绝对。 故选:B。 本题考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原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方法论:树立群众观点和坚持群众路线。 此题考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学生准确把握题干主旨,结合教材所学,选出答案。可运用排除法去除本身说法错误的选项。 1. 民法典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也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编纂民法典不是制定全新的民事法律,而是对现行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科学整理、修改完善,对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有针对性的新规定。这说明( ) ①人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 ③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 ④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有规范和引导作用。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①③符合题意,编纂民法典不是制定全新的民事法律,而是对现行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科学整理、修改完善,对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有针对性的新规定。这说明人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 ②不合题意,材料中所述的对民法典的修改属于上层建筑领域的调整,而不是生产关系领域的调整,故不选; ④不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对民法典的修改,而不体现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有规范和引导作用,再者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没有规范作用; 故选:C。 本题考查: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1.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1)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主体和客体条件的限制,事物的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要一个过程。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3)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的过程。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但是,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1)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2)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体现了两者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本题以对民法典的修改为背景,考查学生运用哲学知识理解国家意志的能力。注重考查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材料分析型选择题是高考中常见的一种题型,即以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事物、新现象、新时政热点为背景而设置的材料,平时应引导学生多关心,引导学生分析。 1.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创新设计”起着重要作用。 以奔驰、通用、波音、西门子等为代表的汽车飞机、电力电器设计,引领了现代交通和电气化社会;以英特尔、微软、苹果、联想等为代表的芯片、软件、智能终端设计,造就了信息网络社会的生活方式。 这说明( ) A. 创新推动社会制度的发展 B. 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C. 创新促进思维方式的变革 D.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答案】D 【解析】A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没有涉及社会制度的发展,故排除。 B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强调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而不是强调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故排除。 C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强调创新促进生产力的变革,而不是促进思维方式的变革,故排除。 D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创新设计造就了信息网络社会的生活方式,说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故选:D。 本题考查:创新的作用、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作答本题时注意题中“创新设计”起着重要作用,创新设计属于社会意识范畴,创新设计引领了现代交通和电气化社会,造就了信息网络社会的生活方式,体现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考生在分析题肢的时候,要结合材料进行思考,排除题肢中和材料无关的选项。难度中等。 2. 孔雀可以开屏,却不会绘画;黄鹂可以唱歌,却不会谱曲。只有人类可以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将自己的精神活动记录并传承下来。这主要说明( ) A. 文化是人类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B. 文化有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之分 C. 文化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 D. 动物界的文化水平远远低于人类 【答案】C 【解析】A不合题意,材料不能表明文化是人类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B不合题意,材料不涉及文化有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之分; C符合题意,“只有人类可以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将自己的精神活动记录并传承下来”,这主要说明文化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 D说法错误,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动物界没有文化。 故选:C。 本题考查: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1)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部分。它既不是指广义的文化,也不是指狭义的文化。 (2)特点: ①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②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生活、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培养出来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实践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是通过物质活动或物质载体体现出来的。 本题为理解型选择题,可以采用释理法解题,就是依据材料提供的事例,对接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题干与题肢之间体现的事理相一致的就选。要特别注意挖掘材料中隐含的意思,对材料进行完整、准确的理解。本题难度适中。解答时注意排除错误选项和无关选项。 1. “争一争,行不通,让一让,六尺巷。”“六尺巷”位于安徽桐城。史料记载:张文瑞公居宅旁有隙地,邻居吴氏越用之。家人驰书于都,公批诗于后寄归,云:“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遂撤让三尺,吴氏感其义,亦退让三尺,故六尺巷遂以为名焉。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六尺巷”的典故反映了( ) ①从点滴小事中可以透视人的精神世界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稳定性 ③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④传统建筑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①③符合题意,史料记载了六尺巷的由来,“争一争,行不通,让一让,六尺巷”,典故反映了从点滴小事中可以透视人的精神世界,也说明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不合题意,材料不体现传统文化的鲜明的民族性和稳定性; ④不合题意,说法正确,但材料的主旨不涉及传统建筑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故选:A。 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 (1)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表现: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的选项。 2. “一个文化活动广场,一个文化活动室,一个简易戏台,一个文化长廊,一套文化器材,一套广播器材,一套体育设施器材,一个电子阅览室,一个农家书屋。”到2018年年底,某市90%的行政村都要实现这一愿景。该市的做法旨在( ) ①培养人的文化素养 ②提升文化的竞争力 ③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④展现文化的多样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①②符合题意。材料中某市的做法是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表现,该市的做法旨在培养人的文化素养、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③④不合题意,材料主旨不在于强调提升文化的竞争力、展现文化的多样性; 故选:A。 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塑造人生 ①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能不断丰富自身精神世界,培养健全人格。 ②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 ③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题考查文化塑造人生的知识,解答本题应运用的解题方法为排异法,即排除题肢本身尽管正确,但与题干材料的主旨不符的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运用此类方法解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难度中等。 1. “年俗复兴--中国门神展”2018年新年在山西晋中平遥电影宫开展,该展由当日揭幕的平遥电影宫和中国原创品牌、台湾传统民间文化研究者汉声共同合作。该展集中展示了融入当代美学观念的门神、年画、皮影艺术,并邀请民间皮影艺术家,于展览期间进行完整的传统皮影剧目表演,为观众带来“新年俗”体验。这表明( )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②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 ③文化的多样性推动文化发展 ④展会是现代文化传播根本方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①符合题意,根据题意,该展览了传统的皮影剧目,说明皮影艺术的基本特征没有变化,同时融入当代美学观念的门神、年画、皮影艺术,说明传统文化的内容因时而变,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 ②符合题意,该展览展示了门神、年画、皮影等这些,属于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 ③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文化的多样性对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 ④不合题意,由材料内容体现不出展会是现代文化传播根本方式。 故选:A。 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 (1)形式(继承性的表现) 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习俗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的、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影响。 传统建筑的继承: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传统艺术的继承:中国传统文艺,以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画等为代表,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思想的继承: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2)特点: ①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对今天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根基,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今天仍能激起人们强烈的民族认同感。 ③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形式及特点,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且运用排除法去除不能体现材料主旨内容的选项。 2. 一名南京小伙设计的《茶典》被评为2018“世界最美的书”。该书的设计将东方传统的阅读习惯与设计的审美视觉相融合,挖掘纸张“创意的温度”,唤起读者亲身体验传统纸张的魅力。这说明( ) 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颠覆传统是文化创新方向 ③包装设计是文化传播关键 ④继承基础上实现文化发展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①④符合题意,该书的设计将东方传统的阅读习惯与设计的审美视觉相融合,挖掘纸张“创意的温度”,唤起读者亲身体验传统纸张的魅力。这说明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继承基础上实现文化发展; ②说法错误,要批判继承传统文化,颠覆传统并不是文化创新方向; ③说法错误,包装设计并不是文化传播关键。 故选:B。 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1)文化的特点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②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生活、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培养出来的。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是通过物质活动或物质载体体现出来的。 (2)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①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②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解答本题最快的方法为排误法,即排除题肢本身说法错误的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这样既节省了答题时间,又提高了正答率。本题难度不大。 1. 从2018年起,敦煌启动“数字丝路”计划,通过游戏、动漫、旅游、音乐、云、AR/VR技术等六大维度展开合作,深入推进,保护、传承、活化敦煌的传统文化遗产。这里体现的意义有( ) ①传统文化遗产是我国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通过科技赋予了传统文化遗产新的生命力和活力 ③传统文化遗产是联结古代和现代文化的精神纽带 ④通过科技保护扩展了传统文化遗产的丰富内涵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②符合题意,敦煌之所以要启动“数字丝路”,借助于科技以保护、传承、活化敦煌的传统文化遗产,是因为传统文化遗产是我国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通过科技赋予了传统文化遗产新的生命力和活力; ③说法错误,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④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传统文化遗产内涵的扩展。 故选:A。 本题考查:文化遗产保护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考生在分析题肢的时候,要结合材料进行思考,排除题肢中与材料无关以及本身说法错误的,从而筛选出正确的选项。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 1. 游戏作为一种区别于传统的艺术形式,有“人类的第九大艺术形式”之称。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说,文化成为一场滑稽戏,将会使文化精神枯萎。这启示我们网游创作( ) ①应注意表现形式上的故事性与趣味性 ②要反对将优秀传统文化庸俗化、低俗化 ③不能与国家历史观相背,一味娱乐化 ④应最大限度地融入生活常识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①不合题意,材料并未强调网络创作应注意表现形式上的故事性与趣味性; ②③符合题意,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说,文化成为一场滑稽戏,将会使文化精神枯萎。这启示我们网游创作要反对将优秀传统文化庸俗化、低俗化,不能与国家历史观相背,一味娱乐化; ④不合题意,材料并未强调网游创作要应最大限度地融入生活常识。 故选:C。 本题考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文化强国,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3)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4)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本题以“网游创作”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 2. 在互联网平台下,众筹、股权投资等新的文化金融模式正在出现。专门的众筹网站的诞生以及淘宝网等许多网站成立的众筹平台,为文化艺术类的项目提供了新的思路,艺术家、小企业家可以通过在网络上展示创意,预先向大众募集资金。这表明( ) ①传统文化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②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人民群众是推动文化创新的主体 ④文化的创新发展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①说法错误,传统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②符合题意,“在互联网平台下,众筹、股权投资等新的文化金融模式正在出现”表明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符合题意,众筹平台为文化艺术类的项目提供了新的思路,艺术家通过互联网展示创意,筹集资金,表明说明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④不合题意,材料不体现文化创新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故选:B。 本题考查: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文化创新的主体 1、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当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和发展。 2、文化创新的主体 人民群众是推动文化创新的主体。文化创造要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考生在分析题肢的时候,要结合材料进行思考,排除题肢中与材料无关以及本身说法错误的,从而筛选出正确的选项。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 二、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0分) 1. 近年来,网络直播行业火了。据相关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网络直播用户共3.43亿,占网民总体的45.6%. 相比文字、图片、传统视频,网络直播可以随走随看随拍,极大地丰富了应用场景,增加了参与感。从明星、网红直播发展至今,不少普通市民也加入了网络直播大军。某知名大学的老教授通过直播平台讲授微积分,吸引了万人同时上课。南京云锦、龙泉青瓷、古琴艺术、昆曲等多项世界级非遗项目通过网络直播,让高大上的文化火起来;农业生产、教育课堂、国粹艺术等正能量内容纷纷走进直播间,为网络直播带来新内容、新活力。直播为各种“民间高手”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成为更多网民表达自我和休闲娱乐的新方式。 然而,网络直播在传递文化和价值、推动文化消费升级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有的网络主播为追求新奇的内容,以低俗内容作为吸睛手段,大打擦边球,甚至逾越法律底线,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观点,说明我们对待网络直播行业发展的正确态度。 【答案】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或者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网络直播行业在传递文化和价值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 ②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要求我们着重抓住主流。面对网络直播行业,要看到矛盾主要方面,肯定其积极作用,引导网络直播行业的健康发展。 ③矛盾主次方面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政府要加大对网络直播行业的监管,保证其规范发展。 【解析】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观点,说明我们对待网络直播行业发展的正确态度。属于分析说明类主观试题,知识限定为矛盾的观点。依据材料中的关键词和考查方向可以做如下解答:网络直播在传递文化和价值的同时有的网络主播为追求新奇内容,以低俗内容作为吸睛手段,甚至逾越法律底线。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要承认矛盾,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网络直播行业在传递文化和价值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要求我们着重抓住主流。面对网络直播行业,要看到矛盾主要方面,肯定其积极作用,积极引导网络直播行业的健康发展;矛盾主次方面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于网络直播行业出现的问题,政府要加大对网络直播行业的监管,保证其规范发展、健康发展。 分析说明类哲学主观题时,应做到以下四点: 第一,回顾原理内容,理清这一原理的内涵及方法论要求; 第二,仔细阅读材料,理清题意,审好题,答出原理的具体内容; 第三,把原理和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运用原理(一般道理)分析实际问题(具体),说明理论的正确性; 第四,综合回答,首尾呼应,得出结论,表明态度。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12月1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方案提出,从2018年1月1日起,在全国试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由于法律体系不健全、技术支撑薄弱、社会化资金分担机制未建立等诸多问题,导致生态环境损害得不到足额赔偿,生态环境得不到及时修复,需要尽快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2015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在吉林、山东等7个省(市)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在试点方案基本框架的基础上,结合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此次印发的方案对部分内容进行了补充完善。此次方案的出台,标志着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已从先行试点进入全国试行的阶段,通过全国试行,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修复的效率,有力保护生态环境和人民环境权益。 结合材料,分析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 【答案】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原有的试点方案及新的方案都是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在试点的基础上,结合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此次印发的方案对部分内容进行了补充完善。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试点方案在实践中得到检验。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目的是修复受损的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和人民环境权益。 【解析】本题要求结合材料,分析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属于体现类主观题,知识范围限定明确: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知识,学生需要通读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与教材知识相对接分析,根据材料“由于法律体系不健全、技术支撑薄弱、社会化资金分担机制未建立等诸多问题,导致生态环境损害得不到足额赔偿,生态环境得不到及时修复,需要尽快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可知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根据材料“结合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此次印发的方案对部分内容进行了补充完善”可知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根据材料“通过全国试行,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修复的效率,有力保护生态环境和人民环境权益”可知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本题属于体现类试题,要求结合材料并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作答,知识限定明确,“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知识即认识论的观点,在教材中的第二单元,内容较多,答题时要结合材料内容选择合适的知识进行分析,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答题格式:哲理+材料。 2. 2018年2月,中国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后,立刻得到广泛好评和关注。 《经典咏流传》节目中把古诗词原创改编成歌曲,并根据意境选定合适的传唱人共同传唱,将文学与音乐、经典与流行、历史与现实有机融合。节目以“立足当下,再造流行”为立意,以“和诗以歌”的艺术形式,以经典为船、以流行为帆,借助流行的文化形式,注重现代科技元素,把经典的诗歌内容展现得淋漓尽致,让古人的思想、智慧和情怀与现代人产生强烈的文化共鸣,给人们带来了自然的气息和心灵的抚慰。如沙宝亮的《送别》融合中西文化,传唱出流传至今的离歌,动人心弦。 结合材料,请从“文化传承与创新”角度,谈谈实现经典文化流行应如何“立足当下”? 【答案】①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②要不断推陈出新,体现时代精神。运用现代传播方式、手段等演绎文化经典,推动文化内容形式创新、手段创新,让经典得以流行。 ③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充分吸收借鉴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要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创造主体的作用,结合人民自身的实际,担负起传承经典文化的重托。 ⑤注重发挥科技和大众传媒的作用。 【解析】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请从“文化传承与创新”角度,谈谈实现经典文化流行应如何“立足当下”,属于措施类主观题,知识范围限定明确: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学生需要结合材料关键信息,与教材知识相对接进行分析,根据材料“立足当下”可从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角度作答;根据材料“以经典为船、以流行为帆,借助流行的文化形式”可从推陈出新和推动文化内容形式创新、手段创新的角度作答;根据材料“融合中西文化”可从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的角度作答;根据材料“给人们带来了自然的气息和心灵的抚慰”可从要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创造主体的作用的角度作答;根据材料“注重现代科技元素”可从注重发挥科技和大众传媒的作用的角度作答。 该题是措施类主观试题,偏重于如何做。因此这类试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从“文化创新的途径”的角度,结合理论知识,从材料中找答案,并能够将所学知识迁移到本题中。答案呈现时遵循“书本知识+材料分析”或“材料+知识”的原则,并做到分层次书写。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