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卓越联盟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PDF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北省卓越联盟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PDF版)

卓越联盟 2017-2018 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年级政治试题 考试范围:文化生活一至七课 考生注意: 1. 本试卷分第 Ⅰ 卷(选择题)和第 Ⅱ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00 分. 2. 请将各题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卡上. 第 Ⅰ 卷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24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 1. 互联网作为一种全新的媒介形式,为广大公民表达对选举、政策 制定的意见和建议、公共权力监督提供了一种更为直接、便利的 方式,促进了我国现实民主的发展.从文化生活角度看,材料体 现了 (  ) ①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② 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 体  ③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对政治有重大影响  ④ 文化对政治 具有促进作用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2. 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的中国梦,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 自信.坚定文化自信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 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 作用.我国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是因为 (  ) ① 文化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  ② 文化力量是一国综合国力 的重要标志  ③ 文化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索  ④ 文 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3. 江苏省将 “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加快书香江苏建设”写入省政府百 项重点工作任务;深圳市因坚持 14 年 “读书月”活动而荣获联合国 教科文组织授予的 “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称号;武汉市开通世 界首个 “书香地铁”.全国各地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是因为 (  ) ① 经济决定文化,没有物质条件的提高就没有精神文化的发展   ②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③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直接转化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④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 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2017 年 2 月 18 日,继 «中国诗词大会»火遍荧屏后, «朗读者»火热登场,让观众可更多地沉醉于文学艺术之美.阅读的乐趣就 在于,它是一个广阔的世界,让你知道你的渺小,知道在历史长 河中,很多东西是不必在意的,它让我们能变得更聪明一点.这 说明 (  ) ① 优秀作品是心灵的营养品,读书能让我们的精神得以充盈 ② 文学陶冶性情,优秀文学作品成为人全面发展的主导力量 ③ 文化影响人生,读书决定了我们思维的活力和人生的高度 ④ 朗读是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能让我们的心灵获得成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 开幕式上说,人类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因为平等交流变得丰 富多彩,正所谓 “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下列做法符合上述说法的是 (  ) ① 不同民族文化间相互借鉴,求同存异   ② 借助文化渗透方式,推销本国价值观念  ③ 防止经济全球化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④ 尊重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繁荣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 在第 39 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我国 “土司遗址”通过审议,成功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至此,我国世界遗产总数已达到 48项,继续稳居世界第二位.重视文化遗产保护,是因为 (  ) ① 文化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② 文化遗产是人类历 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 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 演进  ④ 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实现人类文明的趋同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7. 明清之际, “丝绸之路”成为一种茶之路,商队翻越帕米尔高原,源源不断地把中国茶叶输往中亚各国的同时,也带去了中国茶文 化.这表明 (  ) ① 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② 文化与经济具有相互交融 的特点  ③ 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主要途径  ④ 商业贸易是文化 交流的重要途径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8. 儒家思想是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的,是顺应中国社会发展和时代的要 求而不断发展更新的,因而具有长久的生命力.这启示我们 (  ) A. 要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为今天所用 B. 要辩证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C. 要坚持儒家思想在社会发展中的指导地位 D. 要根据实践要求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9.«诗经»中说: “它山之石,可以为错ƺƺ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启示我们 (  ) A.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B. 继承传统是文化创新与发展的重要基础 C. 文化创新需要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 D. 文化创新与发展要克服 “封闭主义” 10. 智慧城市是一种在目前钢筋水泥城市的基础上,由新一代信息技 术支撑而形成的数字的、网络的、虚拟的、智慧的城市形态.发 展智慧城市,必须保护和传承历史、地域文化.这强调了智慧城 市的发展要 (  ) ① 尊重多样,坚定自信 ② 批判继承,推陈出新 ③ 理解个性,包容一切 ④ 立足实践,坚守传统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1. 近年来,一批少数民族作家特别关注现实,贴近社会,用纪实的 手法书写伟大的时代实践,中国梦主题创作成绩突出.这些少数 民族作家这样做是基于 (  ) ① 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②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现实性   ③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④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互联网 + 政府”,主要体现在:一是信息采集、信息监控等技术 手段上的创新创意,信息通过互联网被采集、输送,大大舒缓信 息传递的资金、人力、时间成本.二是 “互联网 + 政府服务”概 念,体现了简政放权中放管结合的理念,让政府的服务功能得到 提高.材料表明在信息时代,互联网 (  ) ① 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② 是现代社会文化传 播的主要途径  ③ 使信息的传递能够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局限   ④ 具有较高的互动性和共享性 A.③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② 1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家书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表达亲情 的重要载体.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向广大青少年推荐 «晒家规 家训———讲我家的故事»一书.这一举措旨在 (  ) ① 引导青少年全面继承传统文化  ② 引导青少年接受优秀传统文 化的影响  ③ 用优秀的传统文化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④ 让青 少年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4. 为制作纪录片 «中国古建筑»,某摄制组运用现代数码摄影技术 在全国各地拍摄了 101 处古建筑,运用三维动画技术再现已消失 的古建筑,借助现代传媒介绍中国各个时期的建筑文化.该纪录 片的播出助推了中国建筑文化热.这表明科学技术 (  ) ① 推动了文化资源收集、传递、储存方式的变革  ② 决定并改变 当代建筑文化的性质  ③ 是传统建筑文化现代化的根本动力 ④ 是促进文化传播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5. 西方文化的大量引进,娱乐方式的渐趋多样,使得戏曲的生态环 境大大改变.生活节奏的加快也改变着人们的审美习惯,当代人 急功近利的盲目 “创新”,更是造成了戏曲独特魅力的丧失.我 们不能让戏曲艺术在现代化浪潮中被湮灭,因为戏曲 (  ) ① 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②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③ 具 有悠久的历史,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④ 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6.«肘后备急方»的治疟验方中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一句给了屠呦呦以灵感,但用传统的 “熬汤”的方法无法 取得治疗疟疾的效果,屠呦呦用沸点较低的乙醚在低温下成功抽取 青蒿提取物,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以下说法恰当的 (  ) A. 从 «肘后备急方»中获取灵感———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 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页 6 共(页 3 第   题试治政二高                   )页 6 共(页 2 第   题试治政二高                   )页 6 共(页 1 第   题试治政二高 B.“熬汤”的方法无法取得治疟效果———对落后文化要自觉地加 以改造 C. 用沸点较低的乙醚制取青蒿提取物———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 的决定因素 D. 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17.«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是中国第一部深入探索东西方文化的纪 录片,该片用全球化的视野展现文化交流与碰撞,包容差异,将 思考隐于绚烂的影像之中,一经播出就受到了观众的喜爱.从文 化生活的角度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 ① 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能够促进文化创新  ② 民族文化的个性 要通过共性表现出来  ③ 文化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④ 实现 文化繁荣必须消除民族间文化差异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8.“一种文化有了深厚的根,才能吸收外来文化.唐朝民间佛经数 十倍于儒经,但中国文化并未变成印度文化,因为我们有那么强 有力的文化根基.”上述观点旨在说明 (  ) ① 要吸收外来文化的一切成果  ② 要反对 “封闭主义”和 “民族 虚无主义” ③ 文化创新要保持本民族特色  ④ 学习外来文化要 坚持以我为主 A.②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19.«朗读者»掀起朗读热潮,而线下活动 “朗读亭”掀起朗读风尚.朗读亭有一套专业的录音设备和一个摄像头,每位 “朗读者”进 门后对着圆形麦克风就可以开始朗读自己心中的篇章,限时 3 分 钟.一天的录制结束之后,录制的素材会当天传回北京,下周六 出现在新一期的 «朗读者»节目中.这种方式打通了线上与线下 的距离,让朗读走进每个人的生活.这说明 (  ) ① 科技进步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② 全民阅读是文化创新的 根本途径  ③ 朗读文化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主流  ④ 文化活动可 以影响人的文化素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9 月 30 日,每个中国人都应该铭记的日子:烈士纪念日! 在近代 以来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岁月里,一批又一批英烈挺身而出,他 们用热血铸就的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构成了一个民 族的精神坐标! 这个坐标 (  ) ① 是英雄们与生俱来并广为传颂的特质  ② 能成为中华民族生存 发展的精神支柱  ③ 传递着中华民族永恒不变的精神特质  ④ 能 展现中华民族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1. 我国古代 婚 礼 分 六 个 阶 段,称 为 “六 礼”,依 次 为 纳 采、问 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与现在的婚礼有巨大的差别.关于这 种变化,说法不正确的是 (  ) ① 这种变化与生产力的发展无关  ② 传统文化的内容应顺应社会 生活的变迁  ③ 这种变化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作用  ④ 这种变化 对人的发展起着消极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22. 以 “传承国学经典,重塑文化大国”为主题的第十二届北京国际 图书节名家国际高峰论坛在北大举行.论坛纵论中国古典文化与 历史典籍,以期将历史上先贤思想与当今时代相组合,重构国家 思想、国家精神.这些古典文化与历史典籍 (  ) ① 魅力无穷,被列为中国正史之首  ② 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 要见证  ③ 内容丰富,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④ 为传承中华文 化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3.«中国功夫电影对中华民族精神的阐释与传达»一文指出,中华民 族精神源远流长,是数千年来绵延于华夏民族之中的强大凝聚力,是维系多民族国家统一的纽带.这说明中华民族精神是 (  ) ① 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② 中华民族经济和政治 发展的决定力量  ③ 推动中华民族繁荣和强大的物质基础  ④ 维 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4.2017 年春节前夕,中宣部、国新办启动春节文化 “走出去”工 作,大力推进春节文化品牌建设,致力于打造春节文化精品,努 力发展春节文化贸易.这些做法有利于 (  ) ① 增强各国人民对春节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② 展示厚重的文 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③ 提高春节文化影响力,提升国家 文化软实力  ④ 发挥春节文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A.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② 第 Ⅱ 卷 (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 5 个小题,共 52 分) 25.(12 分)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孝老爱亲、兄友弟恭、妯娌和谐、克勤 克俭等传统家庭美德早已融入血脉,化作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 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无论时代如何变化,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家 庭的生活依托、社会功能以及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 注重家庭,就是要深刻认识家庭与社会的关系.家庭是社会的细 胞.一方面,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另一方面, 国家好,民族好,家庭才能好.只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 梦,家庭梦才能梦想成真. 习近平号召,广大家庭都要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用我们 4 亿 多家庭、 13 亿多人民的智慧和热情汇聚起实现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 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结合材料,运用 “文化对人影响”的知识,分析开展家庭文明建 设的意义. 26.(8 分)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 «“健康中国 2030 ”规划纲要»(以下简 称 «纲要»).这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全面提升中华民族健康素质 的重大举措. «纲要»提出,要实施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视中医药经典医 籍研读及挖掘,全面系统继承历代各家学术理论、流派及学说,不断 弘扬当代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和临床诊疗经验,挖掘民间诊疗技 术和方药,推进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发展.融合现代科技成果,挖掘中 药方剂,加强重大疑难疾病、慢性病等中医药防治技术和新药研发, 不断推动中医药理论与实践发展. 运用 «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材料中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 的具体措施的合理性. 27.(8 分)中国高铁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一是发挥 “集中 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打破门第之争,作为唯一买家有重点、有 选择地引进国外最先进的技术平台,制造与研发团队握指成拳,开放 互通,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形成后发优势;二是发扬工匠精神,从 精确至 0.01 毫米的检验标准,到为了最佳车型方案设计 20 个列车头 型、进行上百次仿真计算、 760 个气动力学试验ƺƺ中国高铁的诞生、 完善,拼的是大国工匠精益求精的耐性和工程师们 “掘地三尺”的韧 性.曾借力巨人的我们,现在已成为新的时代巨人. 结合材料,运用 “文化创新与文化作用”的知识,谈谈你对中国 高铁发展道路的认识. 28.(12 分)自先秦至当代,中国人 “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天下一家”的 人类情怀、 “中和之道”的协调智慧一路走来,款款而行. “礼之用, 和为贵.”和平是中国展现给世界的第一印象,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 的第一法则.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民族.一个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 求,一定要在其薪火相传的民族精神中来进行基因测序.有着 5000多年历史的中华文明,始终崇尚和平,和平、和睦、和谐的精神追求 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中国不认同国强必霸的陈旧逻 辑,只要秉承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就可以实现文明和 谐,本着和平、和睦、和谐的精神追求,困扰西方世界上百年的一个 个命题,被中国智慧一举廓清.中华文明古国,正以崭新的精神面貌 和卓越的东方智慧,重返世界舞台中央. 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谈谈命运共同体的中国元 素所体现的文化道理. 29.(12 分)一条小船诞生一个大党,一种精神引领一个政党. 1921 年,中国 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 (后称 “红 船”)上胜利闭幕,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红船精神”同井 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起,共同构成党在 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和 宝贵精神财富.弘扬和培育 “红船精神”,对于当前我们推动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运用民族精神的知识,分析弘扬和培育 “红船精神”的意义. )页 6 共(页 6 第   题试治政二高                   )页 6 共(页 5 第   题试治政二高                   )页 6 共(页 4 第   题试治政二高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