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4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广东省广州市培才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学案:第4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2017届高三一轮复习第4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导学案 2016年4月8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第八次向国际空间站发射“龙”货运飞船。这次任务中除火箭第一级海上回收任务首次取得成功外,飞船携带的实验性充气式太空舱也成为一大亮点。 飞船携带的实验性充气式太空舱处于运动还是静止状态?为什么? 课前预习案--导学质疑 一 知识清单---高考考纲梳理 (一)哲学的物质概念 1、概括自然界的物质性【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2、 物质的概念: 物质的唯一特征: 3、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分别从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构成要素阐述其物质性 (二) 哲学的运动概念 1、 概述运动与物质的关系 2、 概述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三) 物质运动的规律 1、 规律的概念: 2、 规律的特征及方法论 二 教材助读 教材第4课合作探究,重点是P31,32,34;答案写在教材相应位置。 三 预习自测 课时跟踪检测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思维导图(构建起本课的知识体系,注意知识间的联系。) 课堂探究案--答疑解惑 【易错易混】(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自主思考完成) 1. 自然界的存在是客观的,人类社会的存在是主观的 1.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存在。 2. 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3. 生产力是物质的,生产关系是意识的。 4.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唯一特性。 5. 物质世界是相对运动和绝对静止的统一。 7.所有的联系都是规律。 8.规律本身有好坏之分。 9. 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意味着改变或创造规律。 10. 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永恒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无条件的。 12、练一练:下列观点是如何理解运动与静止关系的?是对的还是错的? “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_________________。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_________________。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________________。 “静中有动,动中有静。静即含动,动不舍静”。――__________。 “动者恒动,静者恒静”――____________________ 。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_______________。 “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 ――________。 【合作探究】材料 2015年3月以来,潍坊遭遇33年来同期最严重的气象干旱。为增加降水量,潍坊市人工增雨办公室,结合有利的天气形势,及时有效地进行增雨作业。 5月10日下午三点多,根据云层移动形势,增雨工作人员判断临朐县西南部将有增雨机会。在下达了全市增雨作业准备后,增雨工作人员赶往临朐县进行五月份后的首次增雨作业。 为有效地增加降水量,缓解近期出现的旱情,在临朐卧龙炮点,根据云层形式,炮点采用了射程高,增雨效果明显的火箭弹进行增雨作业。这个点共发射增雨火箭弹十枚。与此同时,昌乐、寒亭、寿光、诸城、高密等地也都进行了增雨作业。截止到11日上午六时,增雨作业全部结束 本次增雨作业有效地缓解了我市的旱情,对正处在灌浆期的小麦生长极为有利【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结合材料,分析人工增雨是不是说人类可以随时呼风唤雨?这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学以致用--高考体验 1.2015•江苏单科]世间万物,变动不居。“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这说明 ①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②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③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④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015•广东文综]哲人说:“给我宁静吧,让我接受不能改变的;给我勇气吧,让我去改变我能改变的;给我智慧吧,让我分辨出什么是我能改变的,什么是我不能改变的。”这句话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社会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哲学可为生活提供指导 ④世界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2014·天津卷] 漫画《如此创新》启示我们,在创新活动中要 A.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B.批判继承,自我否定 C.挑战传统,标新立异 D.实事求是,尊重规律 4.2014·福建卷] 下列最合理的对应联结是 ①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②(a+b)2=a2+2ab+b2—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③《义勇军进行曲》使人精神振奋——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④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5.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 地球上生物细胞的直接能源为三磷酸腺苷。最近,研究人员将含磷陨石放置在模拟的早期地球环境中与酸性流质物等进行反应,产生了原始的、可供生命使用的能量源——三磷酸腺苷分子的早期形式。该发现为解开地球上的无机环境如何进化出最初的生命物质这一生命起源之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上述实验进一步证明 ①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具有共同的基础和本质②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的转变是无条件的、必然的③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的规律具有同样的表现形式④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进化的规律是能够被认识的 A.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 【典题精选】 1. A 解析]材料的意思是指事物不断变化,没有固定的形态,聪明的人往往会根据时期的不同而改变自己的策略和方法,有大智慧的人会伴随着事物发展方向的不同而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法,强调了世界处在不断运动变化中,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故①②正确;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故③说法错误;材料中没有强调对立统一的关系,故④与材料不符。 2.C 解析]哲人所说的“宁静”“勇气”“智慧”的内容,启示我们要学习哲学,哲学可以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指导,办事情要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获得成功,②③正确;①说法错误,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④是一种唯心主义观点。 3.D 解析] 本题考查按规律办事和一切从实际出发。漫画表明,木匠把创新作为目标,违背了做凳子的一般规律,从反面启示我们要实事求是、尊重规律,D项符合题意。 4.B 解析] 本题考查运动与静止、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体现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没有体现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①不选。② 是方程式的展开,只是方程式的形式发生变化,并没有体现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不选。《义勇军进行曲》使人精神振奋,体现了社会意识的作用,③正确。“坐地”体现相对静止,“日行八万里”体现绝对运动,④对应正确。故选B项。 5.B 解析] 本题考查意识的本质及意识的作用。研究人员的实验证明,地球上的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具有共同的基础和本质,①符合题意。研究人员的重大发现表明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进化的规律是能够被认识的,④符合题意。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的转变是有条件的,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的规律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②③说法错误。故选B项。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