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安徽省安庆市重点中学2017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政治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解析版】安徽省安庆市重点中学2017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政治试题

安徽省安庆市重点中学2016-2017年上学期高三第二次联考 ‎ 政 治 本卷共40题,两种题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选择题30小题,非选择题10小题。‎ 一、选择题(30个小题)‎ ‎1.读下表,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则2016年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情况是( )‎ 年份 甲企业生产M商品的总产量 甲企业创造的价值总量 ‎2015年 ‎100万件 ‎3000万元 ‎2016年 ‎120万件 ‎2880万元 A.下降20% B.下降25% C.提高20% D.提高25%‎ ‎【答案】D ‎ ‎【解析】由题中条件可知,2015年M商品的价值量为3000÷100=30(元),2016年M商品的价值量为2880÷120=24(元),设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情况为X,则可以列出30÷(1+X)=24,计算出X=25%,故选D。‎ ‎【考点定位】价值量、社会劳动生产率 ‎2.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下列选项中能够引起商品房需求曲线出现图中变化的因素可能是( )‎ ‎①房贷首付比例提高 ②实施购房契税减免政策 ‎③商品房价格降低 ④实行购房补贴政策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图像表明商品房价格不变,由于其他条件的变化引起了商品房需求量增加。再看题肢选项:房贷首付比例提高,会减少人们对贷款购房的需求,①所述与图示不符;购房契税减免,使购房成本降低,人们会增加购房需求,②正确;商品房价格降低与图示“价格不变”相违背,③舍去;购房补贴有利于刺激购房,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择D。‎ ‎【考点定位】供给与需求 ‎3.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我国提出了一系列放活民间投资的普惠政策,如保障民间投资在电网、电信、铁路等非竞争性领域的参与力度等。实施这些政策的目的是( )‎ ‎①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 ‎②鼓励所有民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③允许各种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 ‎④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国家上述措施是要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些措施可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①④符合题意。材料中措施是鼓励民间资本投资,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与民企是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无关,与员工是否持股无关,②③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B。‎ ‎【考点定位】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4.全要素生产率是指在各种生产要素投入水平既定的条件下,所达到的额外生产效率。比如,某个工厂劳动力、资本等所有生产要素投入都没变,正常情况下产出保持不变,如果产出增长了3%,这多出来的3%就是全要素生产率。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必须( )‎ ‎①加大资本投入力度,扩大生产规模 ‎②加强科学管理,优化配置生产要素 ‎③加大科研力度,采用新工艺、新技术 ‎④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推进股份制改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 ‎【解析】解答本题必须要明确全要素生产率的概念,特别要注意“劳动力、资本等所有生产要素投入都没变”这一关键信息。“加大资本投入力度”与“生产要素投入水平既定”这一前提矛盾,①不选。④说法“投资主体多元化、股份制改革”与题干无关,故排除。通过加强科学管理,优化配置生产要素以及加大科研力度,采用新工艺、新技术都可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②③符合题意。‎ ‎【考点定位】劳动生产率 ‎5.大数据时代,任何一个行业和领域都会产生有价值的数据,面对这些数据的统计、分析、挖掘和人工智能则会创造意想不到的价值和财富。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企业把大数据视作重要的生产要素,因为这有利于企业( )‎ ‎①提升服务质量,广泛赢得客户,保证市场占有率 ②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 ③了解市场信息,把握消费需求,增强生产针对性 ④遵循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要素,促进生产合理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企业把大数据视作重要的生产要素有利于企业遵循价值规律,让一切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了解市场信息,把握消费需求,增强生产针对性,③④适合题意;保证市场占有率说法绝对,排除①;降低生产成本没有体现,排除②;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定位】公司经营与公司发展 ‎6.2015年1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清理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的通知》,要求全面清理已有的各类税收等优惠政策。统一税收政策制定权限,除依据法律规定的税政管理权限外,各地区一律不得自行制定税收优惠政策。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5月1日起全面实施“营改增”。实施这些政策旨在( )‎ ‎①扩大财政收入来源,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 ‎ ‎②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维护正常的分配秩序 ‎ ‎③形成统一的市场体系,促进市场公平竞争 ‎ ‎④落实扩张性财政政策,防止经济大起大落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全面实施营改增、清理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都是国家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具体举措,有助于维护正常的分配秩序,②符合题意。各地区一律不得自行制定税收优惠政策,可以促进市场主体公平公正进行竞争,③符合题意。从短期来看,全面实施营改增可能会减少财政收入,①不选。④不符合材料主旨,应排除。‎ ‎【考点定位】税收 ‎7. 2015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出,进一步完善药品采购机制,发挥医保控费作用,药品实际交易价格主要由市场竞争形成。推行这一改革有利于( )‎ ‎①促进药品价格保持合理水平,符合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 ②充分发挥价格机制的作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③药品市场的良性发展,建立政府主导药品价格形成机制 ④减轻群众用药负担,促进对药品消费需求量的大幅增加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 A ‎【解析】药品实际交易价格主要由市场竞争形成,尊重价值规律,有助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①②符合题意。药品实际交易价格主要由市场竞争形成,有利于建立市场主导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③说法错误。药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放开其价格并不能促进药品消费需求量的大幅增加,④说法错误。‎ ‎【考点定位】市场机制 ‎8.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将2016年的经济增长目标设定为6.5% -7%,这是自1995年以来中国首次将国内生产总值(GDP)目标设在一个区间。这一调整 ‎①既要保持经济的中高速增长,又为经济新常态下的改革和转型留出空间 ‎②既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相衔接,又考虑到推进结构性改革的需要 ‎③主要是为了保就业、惠民生,保持这一增速就能够解决就业等所有问题 ‎④为政府调控经济提供了灵活的空间,市场调节作用的空间也就逐步缩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将国内生产总值(GDP)目标设在一个区间,既可以使中国经济保持合理的增速,促进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又可以为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留出空间,以加快推进结构性改革,①②符合题意。③说法绝对化,应排除。市场调节的作用应该加强,而不是缩小,④表述不科学。‎ ‎【考点定位】宏观调控 ‎9. 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下列选项符合供给侧改革的是( )‎ ‎ ①增加财政支出,加大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 ‎ ②激活生产要素,提高生产效率,激发经济发展动力 ‎ ③增加政府补贴,刺激消费需求,驱动经济增长 ‎ ④通过减税,降低实体经济企业的成本,提升竞争力 ‎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①的措施是扩大投资需求,拉动经济增长,不合题意;②的措施是发展生产,增加供给,符合题意;③的措施是扩大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不合题意;④的措施有利于发展生产,增加供给,符合题意;故答案选B。‎ ‎【考点定位】大力发展生产力 ‎10.“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大倡议,被合议为“一带一路”,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反响积极。共建“一带一路”有利于( )‎ ‎①构建区域经济优势,实现主导世界市场的目的 ‎②中国产能和资本的输出,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③区域内各国经济均衡发展,提高经济运行效率 ‎④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①中“主导世界市场”的说法错误,故排除。“一带一路”有利于加强和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输出产能和资本,提高中国的对外开放水平,②说法正确。③中“各国经济均衡发展”的说法错误,故排除。④是共建“一带一路”的积极意义,符合题意。‎ ‎【考点定位】对外开放 ‎11. 2015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起始之年,对于每一个普通的“我”来说,“高大上”的“法治”已经融入了社会生活的点点滴滴。网络谣言入刑,考试作弊入刑,医闹入刑,反家暴上升至国家、社会的共同责任,织牢织密保护公民的法网。国家法律的完善( )‎ ‎①拓宽了公民权利保护的范围 ②为公民参与社会生活提供了根本准则 ③提高了公民政治参与的能力 ④是顺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A ‎【解析】法律的完善为公民的权利提供了更多的保障,故①正确。通过法律的完善,约束了公民的行为,为公民参与社会生活提供了根本准则,故②正确。法制完善主要保障公民权利,与公民政治参与能力无关,排除③。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排除④。选A。 ‎ ‎【考点定位】公民的政治权利与政治义务 ‎12.棚户区改造是李克强总理一直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倾注了李克强总理大量心血。10年来李克强总理数次深入基层,考察不同地方的棚户区改造,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材料表明( )‎ ‎①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才能更充分体现人民的利益 ‎②政府重大决策牵涉众多利益,必须做到科学民主决策 ‎③信息是决策的基础,民意是正确决策的重要信息资源 ‎④我国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得到不断提高 ‎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①说法绝对化,排除。材料中政府深入基层考察,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体现了②。政府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是因为信息是决策的基础,民意是正确决策的重要信息资源,③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体现公民政治参与的热情和信心,故排除④。‎ ‎【考点定位】民主决策 ‎13.李克强总理在考察北京·贵阳大数据应用展示中心时说:“把执法权力关进‘数据铁笼’,让失信市场行为无处遁形,权力运行处处留痕,为政府决策提供第一手科学依据,实现‘人在干、云在算’。”这说明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有利于政府( )‎ ‎①坚持依法行政,提高行政管理水平,树立政府权威 ②完善决策信息,提高决策科学性,保证决策零失误 ③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杜绝市场失信行为 ④接受社会监督,有效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D ‎【解析】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工作原则是对人民负责。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有利于政府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增强政府权威,自觉接受监督,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①④适合题意;②中的“保证决策零失误”说法绝对化;③中的“杜绝市场失信行为”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考点定位】政府依法行政、自觉接受监督 ‎14. 2016年3月1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了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等7个决议草案。根据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代表审议和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委员讨论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国务院对《政府工作报告》共修改充实61处,“打破地方保护”“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等写入报告。材料表明( )‎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②最高行政机关必须对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负责 ③政治协商是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环节 ④人大和政协对政府权力构成了有效制衡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 B ‎ 【解析】全国人大表决政府工作报告,政府根据全国人大意见对政府工作报告进行修改,这体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①可选;根据全国政协委员意见修改体现了协商民主的作用,③可选;最高行政机关必须向全国人大负责,但不包括全国政协,②表述不当;在我国,权力机关与行政机关并非相互制衡的关系,有别于西方的“三权分立制”,④说法错误。选B。‎ ‎【考点定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15.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五中全会于2015 年11 月6 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关于反腐问题强调:要解决不作为、乱作为问题。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着力解决一些干部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材料表明中国共产党( )‎ ‎①作为执政党,与任何形式的腐败是根本对立的 ②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 ‎③坚决同影响公民任何利益的行为作斗争 ④加强作风建设,提高执政能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中国共产党坚决抵制腐败,表明党与任何形式的腐败都是根本对立的,①‎ 正确;依法行政的主体是政府,党是依法执政,②错误;党以人为本,与损害人民合法权益的行为作斗争,但不是与损害公民任何利益的行为作斗争,③不选;加强反腐建设属于党的作风建设,是提高执政能力的表现,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择B。‎ ‎【考点定位】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16.“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加快民族地区奔向全面小康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动力。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让各族人民真正富足,才能催生安定团结、和谐共生的政治局面。让各族人民真正富足必须 ‎( )‎ ① 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② 在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③ 充分发挥各民族地区的特长和优势 ④ ‎④保证民族自治地方国家机关享有自治权 A.①② B.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我们要想让各族人民真正富足需要坚持党的领导,要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巩固平等团结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需要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充分发挥各民族、各地区的特长和优势,选C;②错误,我们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不是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④错误,民族自治地方的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才有自治权。‎ ‎【考点定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7.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习近平主席针对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提出了“尊重网络主权、维护和平安全、促进开放合作、构建良好秩序”的原则。该原则的提出是基于( )‎ ‎①国家主权平等原则在网络空间上的体现 ‎②各国在网络空间的相互依存和共同利益 ‎③中国在构建网络空间的秩序上发挥主导作用 ‎④各国在网络空间上的合作关系取代竞争关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②说法正确,这一原则的提出体现了我国尊重各国的国家主权的平等,也说明了各国在网络空间的相互依存和共同利益。中国在构建网络空间秩序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不是主导作用,③说法错误。竞争、合作、冲突仍然是当今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这三者并存,④说法错误。‎ ‎【考点定位】主权国家、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 ‎18.纪录片《家风》,以《曾国藩家书》《颜氏家书》《朱子家训》等古代著名的家训为切入口,讲述家风形成的历史脉络。2016年3月12日在中央电视台播放后,引发人们对家风的关注。这表明( )‎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②传统文化是人们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③传统文化呈现离不开特定的物质载体 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时代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C ‎【解析】通过播放纪录片,打造了特定的文化环境,从而影响人们对家风的关注,故①正确;通过电视台呈现传统文化,可见文化呈现离不开物质载体,故③‎ 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传统文化对人们共同生活的影响,排除②;传统文化不具有时代性,排除④。选C。‎ ‎【考点定位】文化对人的影响 ‎19.《六尺巷》取材于桐城六尺巷典故,是一首展示互敬礼让、和谐包容文化内涵的民族调式歌曲,在传统戏曲的基础上大胆吸收了RNB、说唱等国外流行音乐元素,曲调优美,经赵薇在春晚演唱,引起了全社会的强烈反响。这表明( )‎ ‎①创新能够让传统文化焕发生机与活力 ‎②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③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才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④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的强大功能,是当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A.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 ‎【答案】B ‎【解析】“在传统戏曲的基础上大胆吸收了RNB、说唱等国外流行音乐元素,曲调优美”体现了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创新能够让传统文化焕发生机与活力,①正确;“经赵薇在春晚演唱,引起了全社会的强烈反应。”体现了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的强大功能,是当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④正确,选B;②与材料无关;③错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才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考点定位】文化创新的作用、大众传媒 ‎20.《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要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健全社会舆情引导机制,传播正能量。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净化网络环境。强调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这是基于优秀网络文化能够( )‎ ‎①引领社会风尚,左右社会发展 ②传播社会文明,提供精神力量 ③弘扬核心价值,营造良好氛围 ④融入多元文化,增强多元意识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B ‎ ‎【解析】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是因为优秀网络文化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社会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②③符合题意。①中“左右社会发展”的说法错误。④与题干不构成因果关系,应排除。‎ ‎【考点定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1.2016年3月,由谷歌公司研造的人工智能系统阿尔法围棋(AlphaGo)挑战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最终以4比1获胜。阿尔法围棋拥有两个大脑—一落子选择器和棋局评估器,后者很像人脑在下围棋时凭直觉快速锁定策略的思维。由此可见( )‎ A.人类将会被自己创造的“思维”控制 B.人脑是产生思维的基础和源泉 C.人工智能本质上是对人的思维的模拟 D.人工智能也具有主观能动性 ‎【答案】 C ‎【解析】由材料可知,人工智能系统阿尔法之所以能战胜围棋世界冠军,是由于其拥有两个大脑,模仿了人脑的思维,C符合题意。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不会被自己创造的“思维”控制,A说法错误。实践是产生思维的基础和源泉,B说法错误。人工智能只是模仿人的思维,不具有主观能动性,D说法错误。‎ ‎【考点定位】意识的能动作用 ‎22.最近,科学家找到了操控小鼠特定记忆的方法。他们用激光光束照射小鼠脑部,触发神经细胞,既能删除其现存记忆,也能植入原来没有的记忆。但是,这项技术要应用于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治疗,仍然存在许多困难。这表明( )‎ ‎①生物的反应形式有其特定的物质基础 ②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客观存在的反映 ‎③追求真理造福社会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④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同样不可避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科学家通过操控小鼠特定记忆的方法,用于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治疗,这说明生物的反应形式有其特定的物质基础,①符合题意;这项技术要应用于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治疗,仍然存在许多困难。这表明真理性的认识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③符合题意;②④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定位】认识的反复性、意识的产生 ‎23.爱因斯坦根据广义相对论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上世纪70年代,一些科学家提出用激光干涉方法探测引力波。上世纪90年代,探测需要的技术条件逐渐趋于成熟,并于1999年建成“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后经过多次技术升级,终于在2015年9月首次探测到引力波。引力波的发现过程反映了( )‎ ‎①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②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③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④改造世界是认识的目的 ‎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探测需要的技术条件逐渐趋于成熟,后经过多次技术升级,终于在2015年9月首次探测到引力波”体现了新的工具的出现延伸了人们的认识器官,推动了认识的不断发展,体现了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②③符合题意。①强调了真理的具体性和条件性,④强调了实践的目的,均与题意无关。‎ ‎【考点定位】认识过程、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24.鉴于人口激增、社会压力过大,上世纪70年代我国确立了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从1980年开始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为应对人口老龄化,2013年我国通过单独二孩政策,2015年又进一步决定全面放开二孩。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动态调整表明( )‎ ‎①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③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④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的真理具有客观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 ‎【解析】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动态调整表明,认识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并在实践中不断向前发展,这样才能做到与时俱进,做到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①④符合题意。我国每一时期的计划生育政策都是与当时的实践相一致的,都是真理,不能以现在的政策否定以前的政策,故不能说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②与题意不符。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动态调整仅表明认识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没有体现其曲折性,③与题意无关。‎ ‎【考点定位】追求真理的历程 ‎25.英国纤维学家苏占丽同生物学家交谈时萌发灵感,即利用微生物可循环生成纤维素。她突破了以往对菌生纤维素材料研究的极限,利用废绿茶水成功开发出既像皮革又像纺织物重量极轻的“茶衣”面料,实现“废物”利用。“茶衣”的成功开发佐证了( )‎ ‎①把握联系的偶然性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②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可以把握事物的本质联系 ‎③联系是具体的,成功研发要善于把握事物联系的条件 ‎④联系是客观的,人类可以创造有利于实践的具体联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 ‎【解析】①说法错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而不是把握联系的偶然性,故排除。②说法绝对化,我们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把握事物的本质联系,但不是一定。联系是具体的客观的,苏占丽利用废绿茶水成功开发出既像皮革又像纺织物重量极轻的“茶衣”面料,正是联系特点的具体表现,③④符合题意。‎ ‎【考点定位】联系的特点 ‎26.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商家开始采用线上用户与线下商品与服务相结合的交易模式(如下图所示)。从这一模式中我们可以看出( )‎ ‎①自在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②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在主客观条件相互作用下形成的 ④系统具有内部结构优化趋向的基本特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 ‎【解析】线上用户与线下商品与服务相结合的交易模式是人们建立的新联系,属于人为事物的联系不是自在事物的联系,①与题意不符。事物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②说法错误。线上用户与线下商品与服务相结合的交易模式是人们建立新的具体联系的表现,③符合题意。由交易模式图可看出,该模式具有内部结构优化趋向的基本特征,④符合题意。‎ ‎【考点定位】系统优化 ‎27.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让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如期实现。”从哲学上看,这里强调的是( )‎ ‎①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要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 ‎②矛盾是事情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改革和法治共同推进现代化进程 ‎③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殊性,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作用各不相同 ‎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互相依赖,既要深化改革又要依法治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矛盾的双方,它们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①‎ 符合题意。“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可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如期实现”体现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②符合题意。③与题意无关,材料并没有强调改革和依法治国的不同。材料没有体现主次矛盾,④与题意无关。‎ ‎【考点定位】矛盾 ‎28.饮茶有益于健康,但饮茶当四时有别。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之分,而茶叶也有寒、热、温、凉性味之别,要做到“饮茗不与四时同”。春饮花茶长精神,夏饮绿茶身清凉,秋饮青茶可润燥,冬饮红茶暖心田。这体现了( )‎ ‎①矛盾的普遍性是特殊性的前提   ‎ ‎②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③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 ‎④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①说法错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并不存在着谁是前提,故排除。材料没有体现主次矛盾的关系,②与题意无关,故排除。材料中体现的是不同的季节,饮茶也应不同,强调了矛盾具有特殊性,③符合题意。饮茶有益于健康,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但饮茶当四时有别,体现了特殊性,④符合题意。‎ ‎【考点定位】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29.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这是基于( )‎ ‎①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先导 ②任何社会意识的产生都有其物质原因 ③先进的社会意识能够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变成客观现实 ④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材料强调了发展理念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①③符合题意。②④与题干不构成因果关系,均排除。‎ ‎【考点定位】创新的作用、社会意识 ‎30.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9月3日,国家举行了包括纪念大会、阅兵式等隆重的纪念活动,目的是要让人们更好地牢记历史、珍爱和平。之所以要牢记历史,是因为( )‎ ‎①价值观具有历史性,决定人们能否正确认识事物 ②历史价值观深深影响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③历史事实是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唯一客观标准 ④尊重事物之间的历史联系才能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历史联系是客观的,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应该尊重历史联系,坚持正确的价值观,②④符合题意。①中的“决定”表述错误,夸大了价值观的作用。③说法绝对化,错在“唯一”。‎ ‎【考点定位】价值观 二、非选择题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5年11月27~28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吹响了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我国先后实施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截止2015年底,我国已有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开创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扶贫模式,创造了人类反贫困历史上的中国奇迹。‎ ‎ 然而,截至2015年底,我国还有14个集中连片特困区,592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2015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确保到2020年打赢脱贫攻坚战。‎ 材料二 会议提出,国家扶持“三农”的政策、资金和项目向贫困地区倾斜,实施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增加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要以精准帮扶促进贫困地区民生改善,通过输出劳务、发展产业、加强培训、推动创业促进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业,找到适合自己的脱贫致富门路。‎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政治知识,分析我国为什么要实施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12分)‎ ‎(2)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国家重视扶贫开发工作的合理性,并从经济学角度总结材料二中中央扶贫开发工作的具体做法。(14分)‎ ‎【答案】(1)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②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实施精准扶贫是坚持和落实共享发展理念、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③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实施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是践行党的宗旨,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要求。④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内在要求,可以调动广大人民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利于国家长治久安和提升国际形象。‎ ‎(2)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国家重视扶贫开发工作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国家重视扶贫开发工作,有助于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科学的宏观调控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国家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充分发挥了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国家重视扶贫开发工作,有助于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每点2分,答出任意3点即可。考生如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②充分发挥财政合理配置资源和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强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通过发展经济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解决贫困地区人们的就业问题。(每点2分,共8分。考生如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解析】(1)解答本题时,要认真审读设问,注意围绕“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其原因,考生答题时可围绕我国的国家性质、政府、党和保障人民权益等角度作答,注意既要答出理论依据,还要分析其意义。‎ ‎(2)在“分析国家重视扶贫开发工作的合理性”时,要注意认真解读设问,“国家”重视,是因为国家具有宏观调控职能,“扶贫开发”则强调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全面小康、科学发展观;第2小问解题的关键在于审读材料信息,“国家资金向贫困地区倾斜”‎ 反映了财政的作用,“实施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则反映了产业结构调整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反映了要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输出劳务、发展产业、加强培训、推动创业促进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业”反映了国家要解决贫困人口就业问题,然后理论结合材料即可。‎ ‎【考点定位】国家性质、政府工作原则、党的宗旨、尊重和保障人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全面小康、宏观调控、科学发展观。财政的作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业。‎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2011~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情况 项目  年份 ‎2011‎ ‎2012‎ ‎2013‎ ‎2014‎ R&D经费投入(亿元)‎ ‎5994‎ ‎7201‎ ‎8318‎ ‎9254‎ R&D投入强度(%)‎ ‎0.71‎ ‎0.77‎ ‎0.80‎ ‎0.84‎ 注:R&D指研究与实验发展,国际上通常采用R&D活动的规模和强度指标反映一国的科技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发达国家R&D投入强度普遍达到3% -4%的水平,高技术产业研发经费支出所占比重为55%左右,而中国目前则仅为25.7%。‎ ‎     企业强则国家强。我国能否实施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创新能力。虽然我国已经涌现出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企业,但总体上看企业创新能力依然薄弱,许多领域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企业尚未真正成为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应用的主体。‎ 材料二 党中央根据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阶段性特征和要求,作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决策,制定《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中进一步强调,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人才发展为支撑,推动科技创新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机结合,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根据中共中央的建议,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决定到2020年我国要迈入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为什么必须让企业成为自主创新主体。(14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党的有关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12分)‎ ‎【答案】(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总量与投入强度稳步增长,但投入强度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高技术产业研发投入比重偏低,创新能力薄弱。(3分)‎ ‎    ①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2分)②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创立品牌,形成竞争优势,提高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发展。(3分)③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有利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有利于贯彻创新驱动战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3分)④企业自主创新能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3分)‎ ‎    (2)①中国共产党通过制定规划纲要和建议,发挥党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领导核心作用;(3分)②贯彻创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促进创新性国家建设;(3分)③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社会创新活力,实现共建共享;(3分)④党通过法定程序,把党的主张上升为国家意志,推动依法治国,坚持依法执政。(3分)‎ ‎【解析】(1)解答经济信息类题时,考生要注意从横向和纵向进行比较,并得出结论,同时还要关注表注内容,使答案更加完整。分析“为什么让企业成为自主创新主体”‎ 时,考生则应该从企业的作用、企业进行创新的重要性(此时又要注意从对企业的重要性和对国家的重要性角度分别进行分析)角度进行分析,答题时注意角度要全面,思维要发散。‎ ‎(2)解答第2问时,要认真分析解读材料,然后紧紧围绕中国共产党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理论结合材料即可。‎ ‎【考点定位】企业、公司经营与公司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国共产党。‎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国民经济问题可以简单理解为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以往靠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拉动需求带动经济发展的方式属于需求侧管理。目前,中国的供给体系无法更好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海淘、代购非常流行,新西兰奶粉、韩国化妆品、美国手机、日本马桶盖等受到消费者追捧,而中国生产的相关产品产量都较大,但品质跟不上。在消费需求倒逼的压力之下,“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 材料二: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工作会议中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供给侧改革,将有利于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提高供给质量与效率、改善供给结构。‎ 材料三:现阶段从供给侧发力攻坚克难任务艰巨,但我们别无选择,必须迎难而上、敢涉险滩、啃硬骨头,未来政策的统一性、协调性、有效性、前瞻性,是我们在供给侧改革方面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为此需要我们上下一致,各方配合,方向、制度、管理、智库的作用均不可或缺。‎ ‎(1)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供给侧改革的理论依据。(14分)‎ ‎(2)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如何打好供给侧改革的攻坚战。(12分)‎ ‎【答案】(1)①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并为消费创造动力。通过供给侧改革,改善供给结构,提高供给质量与效率,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和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3分)②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消费还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求,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在消费需求倒逼的压力之下,“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3分)(可合为一点,生产和消费的关系原理4分,说明2分)③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供给侧改革就是要更好地发挥价格对供给的调节;通过竞争提高效率,促进创新;通过优胜劣汰,淘汰过剩落后产能,改善供给结构。(4分)④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供给侧改革通过对供给结构调整,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促进总供给和总需求平衡,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4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① 中国共产党要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利益的领导核心作用,党要在供给侧改革的过程中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提出科学的规划建议。(3分)②全国人大应加强立法工作,为供给侧改革提供法律依据和保障。地方各级人大行使好决定、监督等权力,人大代表履行职责,对人民负责。(3分)③各级政府要切实履行基本职能,做好管理和服务,并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推动供给侧改革顺利进行。(3分)④人民政协要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积极为供给侧改革建言献策。(3分)⑤公民要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等途径参与民主决策,为供给侧改革献计献策。通过信访举报制度等渠道参与监督改革的过程。为打好改革攻坚战发挥自身的智慧和力量。(3分)(只需回答出任意4点即可满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但总分不得超过12分)‎ ‎【解析】(1)解答本题时,要注意认真解读材料,然后结合“供给侧改革”‎ 进行分析,由材料可知供给侧改革主要强调了提供有效供给,满足消费者需求,这一方面反映了生产对消费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消费的反作用及市场的重要性;而“供给侧改革”本身是国家宏观调控的表现,故还需要从国家宏观调控的角度作答。‎ ‎(2)材料三强调供给侧改革要“各方配合,方向、制度、管理、智库的作用均不可或缺”,故对应到政治生活教材,则需要发挥党、人大、政府、政协、公民等各方主体的作用,考生在解题时思维一定要发散,切忌从某一个角度作答。‎ ‎【考点定位】生产与消费、市场决定性作用、宏观调控。党的地位、执政方式、人大职权、政府职能、决策、政协职能、公民民主决策。‎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是推动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加速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强各行业创新能力、构筑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的重要举措。‎ 材料一:“互联网+企业”“互联网+”最重要的就是互联网思维。青岛海尔将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模式对应智慧家庭,由原来单一卖功能型家电产品变成提供智慧的场景体验;三一重工以用户需求为导向,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打造智慧服务运营体系,实现“保姆式服务”向“智慧型管家式服务”的转型……‎ 材料二:“互联网+政务”当前,我国政务微博账号达24万个,政务微信账号已逾10万个。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不断高涨,政务微信公众号从数量到影响力,已是一支不容忽视的传播力量。一些地方政府已经悄然开始了与互联网巨头的合作,试图通过互联网提升政府效率,增加行政透明度,助力向服务型政府转型。‎ ‎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企业和国家怎样应对“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转变。(14分)‎ ‎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互联网+政务”对我国公民和政府有何积极影响。(12分)‎ ‎【答案】(1)①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3分)②企业面向市场,调整经营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生产智能化等市场需要的产品。(4分)③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等,为中国智造营造良好氛围。(4分)④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增强中国智造的内驱力。(3分)‎ ‎ (2)①政务微博、微信丰富了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手段和方式,促进公民更好地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3分)②激发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增强公民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意识和能力。(3分)③拓宽政府听民意、集民智的渠道,促进政府提高管理和服务的水平,建设便民利民的政府,更好地为人民服务。(3分)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增加行政透明度,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和政府的公信力。(3分)‎ ‎【解析】(1)解答本题时考生应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从企业和国家两个主体角度,围绕应对“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转变组织答案。具体来说,从企业角度,需要面向市场、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从国家角度,需要加强宏观调控,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2)本题要求回答“互联网+政务”对我国公民和政府的积极影响。对公民来说,“互联网+政务”方便了公民政治参与,提高了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对政府来说,有利于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务的能力,促进政府科学民主决策,提高政府的权威。考生作答时,一定要多角度进行思维,防止漏点现象的发生。‎ ‎【考点定位】公司经营与公司发展、市场与宏观调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公民政治参与、政府职责、依法行政、政府决策。‎ ‎35.(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创意经济以创新为核心,以现代科技为手段,将文化、知识和创意等无形资源融合物化,提供高技术含量、高文化附加值的创新型产品和服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进供给侧改革,为创意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材料一 近年来,我国创意经济发展势头迅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扩大。但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只有3%左右,与发达国家12%的比重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不能满足国内消费升级的需求,也难以在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中国创造”转变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材料二 为推进创意经济发展,各级政府实行多措并举:一是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建立健全财政科技创新投入宏观决策和部门协调机制。二是制定创意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与创意产业合作培养紧缺人才。三是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强新业态新领域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惩治力度。四是进一步放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对科技成果的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激励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1)结合材料一分析发展创意经济的经济意义,并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材料二中政府支持创意经济发展的举措的合理性。(14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指出政府是怎样发展创意经济的。(12分)‎ ‎【答案】(1)①提供高品质的产品,提高供给质量,满足消费新需求和提升消费水平,拉动经济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我国产品国际竞争力。(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考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②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可以为科技创新提供物质保障;劳动者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加强创意人才培养能提高劳动者索质,为创意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市场秩序,加大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惩治力度,能促进创意经济的健康发展;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可以调动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每点2分,共8分。考生如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等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2)①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加强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②履行组织社会主义义化建设的职能,发展教育、科技等事业,加快培养创意人才。③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公共服务能力。④坚持依法行政,加大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惩治力度。⑤进一步简政放权,建设服务型政府,激发市场和社会的活力。(每点3分,答出4点即可。考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解析】(1)解答第1小问,关键在于对创意经济的理解,围绕“创意经济以创新为核心、提供高技术含量、高文化附加值的创新型产品和服务”作答,可组织出相关答案,答题时要注意分别答出对消费者、企业和国家的意义。‎ ‎(2)解答本题时,要注意认真分析材料,并围绕政府的相关知识,理论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即可。作答时一方面要全面把握政府的知识,另一方面也要针对材料进行取舍。‎ ‎【考点定位】消费、企业经济效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财政作用、劳动者、市场秩序、分配制度。政府职能、政府服务、依法行政、转变政府职能。‎ ‎3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 ‎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是中央电视台、国家语委联合推出的大型原创文化类电视节目,旨在提高中小学生乃至全民的汉字书写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此节目一经推出,就引发了关于汉字书写的全民关注热潮,更是创造了超高的收视率,同时比赛过程中出现的大量生僻字引发网友热议。对待生僻字,人们看法不一。有人认为:生僻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当代人的历史文化素养,因为在生僻字中往往蕴含着历史文化信息,或是有着时代的印记,可以勾起人们的历史记忆。也有人认为,语言的意义在于运用,文字用于交际的最终目的是追求简捷和效率,而生僻字影响了文字交际的使用价值。这些不常用的汉字已经没有意义了。‎ ‎2015年12月15日,中央电视台“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栏目组确定:2016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将在湖北枣阳汉城“开写”,这无疑又为大家关注汉文字、领略汉文化魅力提供了一次非常好的学习机遇。‎ ‎(1)对于生僻字的争议,你赞同哪一种观点?请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阐明理由。(10分)‎ ‎(2)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的“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知识分析对生僻字产生争议的原因。(12分)‎ ‎(3)请你为今年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写两条宣传广告,每条不超过16个字。(4分)‎ ‎【答案】(1)答案示例1:支持“使用生僻字”: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历史见证。(3分)汉字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性,有利于传承中华文化(2分);汉字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使用生僻字有利于表达民族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3分)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2分)。‎ 答案示例2:反对“使用生僻字”:语言和文字是文化传播的媒介,生僻字不利于文化的传播。(2分)语言文字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生僻字阻碍人们之间的交际、沟通和了解。(3分)文化是一定时代经济政治的反映,生僻字大多和产生这些字的特定时代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随着时代变迁,一些生僻字被淘汰符合文字发展的规律。(3分)过度推崇生僻字不利于文化的创新和发展。(2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①认识是人的主观对客观对象的反映。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等主观因素的不同,对同一对象会有不同的认识。正是因为人们在知识背景、兴趣爱好、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不同,导致了人们对生僻字认识的差异性。(4分)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对生僻字所持的不同观点,都离不开一定的条件、范围及特定的过程,没有绝对的真理。(4分)③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人们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通过对生僻字争论,不同看法得以交流和碰撞,有利于人们取长补短,克服认识的片面性,更好的传承发展中华传统文化。(4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3)示例;书写中国汉字,弘扬中华文化;文字贯通古今,书写传承华夏;传承中国汉字,创新中国未来。(每条2分,必须有“汉字”“文字”“中华文化”字样,其他酌情给分)‎ ‎【解析】(1)本题为探究性设问,考生可以任选一个观点进行分析。考生解答本题时,一定要围绕材料观点进行分析,注意思维既要发散,又要能够支持所阐述的观点。‎ ‎(2)本题要求分析对生僻字产生争议的原因,考生组织答案时要注意从主客观原因及认识自身的发展角度分别进行分析,防止答案要点的遗漏。‎ ‎(3)本题为开放性设问,考生解答本类题的关键在于:第一,紧紧围绕主题,不能偏离主题。第二,注意语言简洁、句式整齐、对称押韵、读来朗朗上口。‎ ‎【考点定位】中华文化、传统文化、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文化传播、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文化传承与创新。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为世界打开一扇了解中国的美丽窗口。“讲好中国故事”,习近平是倡导者,也是践行者。他坚持用“‎ 海外民众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从也门撤侨行动中的感人瞬间,到陕西粱家河村的今昔对比,他在不同国家的演讲中别具智慧的讲述,带来一股外交新风,重塑着中国对外传播新格局。‎ 在文化领域,越来越多的“中国故事”走出国门。电视剧《木府风云》在东南亚掀起“中国风”。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用地道的中国美食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征服了大批海外“粉丝”。一套中国味十足的“诸子百家国风画传”丛书已成功展开版权输出……一股勃勃涌动的“华流”正吸引着全世界关注的目光,并不断走进世界人民心里。‎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对发展中华文化的意义。(10分)‎ ‎(2)结合材料,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有关知识,说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要用海外民众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的理由。(12分)‎ ‎(3)青年要做中华文化传播的使者。请你从文化交流的方式或手段角度,就如何将“中国故事”讲给世界听提出两条建议。(4分)‎ ‎【答案】(1)推动中华文化在世界的传播,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3分)通过相互交流、借鉴和融合,不断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世界文化的繁荣。(3分)展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独特魅力,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4分)‎ ‎(2)①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承认不同文化背景存在着不同矛盾,寻找解决传播中华文化的正确方法。(4分)②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承认中外民众在语言思维方面存在的差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海外民众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进行传播。(4分)③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要遵循文化传播的共同规律,用国际化的方式传播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华文化。(4分)‎ ‎(3)建议一:制作动漫作品或微电影,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对外宣传。(2分)‎ 建议二:通过参加中外文化社团活动或文化沙龙活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 ‎【解析】(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对发展中华文化的意义,此题属于说明类主观解答题。“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在世界的传播,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用“海外民众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有助于文化相互交流、借鉴和融合,不断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世界文化的繁荣;越来越多的“中国故事”走出国门,有助于展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独特魅力。‎ 本题要求考生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有关知识,说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要用海外民众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的理由。此题属于说明类主观分析试题。解答本题需要考生做到“两结合”即把哲学理论与材料实际相结合。不同文化背景存在着不同的矛盾说明矛盾具有普遍性,因此要用海外民众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来传播我们的文化;中外民族之间存在着各方面的差异说明了矛盾具有特殊性,因此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找到传播文化的方式;最后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是相互联结的,要遵循文化传播的共同规律。‎ ‎(3)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这类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鼓励创造性思维。试题在考查学生语文阅读能力、表达能力的同时,考查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本题而言,在提建议时要注意从文化的交流的方式和手段方面去考虑,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考点定位】文化传播、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3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越先进的国家,越有能力保护自己的传统;传统保护得越好,对自己越有信心。越落后的国家,传统的流失或支离破碎就越厉害,对自己的定位与前景越是手足无措,进退失据。节庆的热闹可以移植,节庆里头所蕴含的意义却是移植不来的。节庆变成空洞的消费,而自己传统中随着季节流转或感恩或驱鬼或内省或祈福的充满意义的节庆则又弃之不顾。语言是活生生的千年老树,盘根错节、深深扎根在文化和历史的土壤中。移植语言,就是移植文化和历史,移植价值和信念,两者不可分。‎ ‎“国际化”不是移植别人的节庆,不是移植别人的语言,那么是什么?它是一种知己知彼。知己,所以要决定什么是自己安身立命、生死不渝的价值。知彼,所以有能力用别人听得懂的语言、看得懂的文字、讲得通的逻辑词汇,去呈现自己的语言、自己的观点、自己的典章礼乐。它不是把我变得跟别人一样,而是用别人能理解的方式告诉别人我的不一样。‎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谈一谈我国文化怎样实现“国际化”。(12分)‎ ‎(2)运用“辩证否定观”的有关知识,谈一谈材料给我们的启示。(IO分)‎ ‎(3)为推进我国“国际化”的进程,我市拟举办中外文化交流活动,请你为该活动提两条建议。(4分)‎ ‎【答案】(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推动我国文化“国际化”要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化的繁荣;文化是民族的,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我们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提升我国文化国际竞争力;文化是世界的,寻求共性,借助大众传媒并通过各种途径,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立足实践,处理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创新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顺应时代发展,提升我国文化“国际化”水平。(每点3分,共12分)‎ ‎(2)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文化“国际化”发展要立足自身;(2分)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自己传统中充满意义的节庆被弃之不顾、要决定什么是自己安身立命、生死不渝的价值,因此要对传统文化批判继承、革故鼎新;(3分)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国际化”不是移植别人的节庆,不是移植别人的语言,而是用别人能理解的方式告诉别人我的不一样,因此无论对于传统文化还是外来文化,都应该既克服又保留,创造性的推广我们的文化;(3分)辩证的否定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汲取外来优秀文化成果,扬弃传统,促进民族文化发展。(2分)‎ ‎(3)举办中外民俗文化展;中外传统文艺演出活动;主题文化旅游等。‎ ‎【解析】(1)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考生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谈一谈我国文化怎样实现“国际化”,为措施类主观题。考生作答时,一方面要认真分析材料,找出其有效信息,另一方面要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解决材料中所存在的问题,考生作答要注意答题的针对性,切忌泛泛而谈。‎ ‎(2)本题要求运用“辩证否定观”的有关知识,谈一谈材料给我们的启示。考生作答要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相关知识,多角度组织答案,注意答题语言一定要是从方法论角度。‎ ‎(3)本题具有开放性,答案不唯一,考生作答时一定要围绕“中外文化交流活动”这一主题进行发散思维,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定位】文化多样性、文化交流与传播、文化创新。辩证否定观。‎ ‎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城市发展带动了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 材料一 上海徐家汇是著名的现代商业区,同时又富有极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到处是名人故居和历史建筑。近年来,该地在城市建设中强化特色,着力延续历史文脉留住城市 ‎“灵魂”。有效利用徐家汇自然景观和历史人文资源,在文化上保持海派历史文脉,让沿路街景、民宅都与现存的无数幢历史保护建筑相协调,保留人们喜爱的老上海城市风貌,充分展现徐家汇具有历史发展脉络、人文特色和丰富内涵的巨大魅力。‎ 材料二 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城市建设应着力提高发展持续性宜居性。为此,要把握好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的内在联系,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城市工作要把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作为中心目标,增强城市内部布局的合理性,提升城市的通透性和微循环能力;要坚持集约发展,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城市交通、能源、供排水、供热、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要按照绿色循环低碳的理念进行规划建设。‎ 材料三 2016年2月6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这一规定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议,有人表示赞成,有人表示反对。‎ ‎(1)结合材料一运用“传统文化继承”的有关知识,分析徐家汇的经验对城市建设的启示。(10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说明中央对城市建设的部署是如何遵循系统优化方法的。(12分)‎ ‎(3)你是否赞成材料三中的规定,简要说明你的理由。(4分)‎ ‎【答案】(1)①传统建筑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城市建设要注重对传统建筑的保护,为继承传统文化提供物质载体。(3分)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民族性。城市建设要注重保护本地历史和文化特色,以增强人们的文化认同感。(3分)③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同时要体现时代精神。城市建设既要不失传统风格,又要与现代化建设相协调。(4分)‎ ‎(2)①为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宜居性,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4分)②增强城市内部布局的合理性,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遵循了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和优化趋向。(4分)③按照绿色循环低碳的理念进行规划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坚持了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4分)‎ ‎(3)答案示例:(1)赞成。这样可以缓解交通拥堵;能促进土地节约利用;倡导共享理念。(2)不赞成。这样会带来安全、卫生等问题;会缩小人们的休闲空间,居住环境可能会变差。(任选一个角度,符合题意言之成理即可,每个要点2分。)‎ ‎【解析】(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一,运用传统文化继承的有关知识,分析徐家汇的经验对城市建设的启示。考生作答时,要认真分析徐家汇城市建设的经验,同时紧紧围绕“传统文化继承”的有关知识,将理论与材料一一对应。‎ ‎(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二,分析说明中央对城市建设的部署是如何遵循系统优化方法的。考生作答时,一方面要对系统优化的方法进行演绎,同时要结合材料进行取舍,然后将理论与材料对应起来即可。‎ ‎(3)本题要求考生对材料三中的相关规定进行评析,考查考生的辩证分析能力。解答本题时,可以从赞成或反对角度进行分析,无论是赞成还是反对,都需要结合材料观点阐明理由,切忌无病呻吟。‎ ‎【考点定位】传统文化。系统优化。‎ ‎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女科学家。‎ 材料一 ‎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屠呦呦团队与中国其他机构合作,研制380多个样品,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因屠呦呦既有中医学知识,也了解药理学和化学,她将东西方医学相结合,达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屠呦呦的发明是这种结合的完美体现,先驱性地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是第一个证实青蒿素可以在动物体和人体内有效抵抗疟疾的科学家。‎ 材料二 疟疾是危害严重的世界性流行病,全球百余国家年约三亿多人感染疟疾。在国内外大量工作未获成功的情况下,领导科研组以现代科学继承发扬祖国医药学遗产为指导思想,收集二千多种药方基础上,归纳编纂成《抗疟方药集》,又从中选200多方药,组织筛选。特别结合古代用药经验,从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青蒿“绞汁”服用截疟记载中,考虑到温度、酶解等因素,创新引入西医炼药技法,不断改进提取方法,终于在1971年获得青蒿抗疟发掘成功,使全球数亿人因这种“中国神药”而受益,被认为是近五十年来人类治疟的最大进步,并将随着其推广显示出更大的效益。‎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创新的途径”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青蒿素发现的认识。(12分)‎ ‎(2)材料二体现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哪些观点?(10分)‎ ‎(3)结合“人生价值”的有关知识,就学习屠呦呦写出两条座右铭。(4分)‎ ‎【答案】(1)①立足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青蒿素的发现得益于屠呦呦团队长期的研究。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屠呦呦从《肘后备急方》等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屠呦呦是第一个证实青蒿素可以在动物体和人体内有效抵抗疟疾的科学家。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屠呦呦将东西方医学相结合,达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考生若回答出“尊重文化多样性”,也可以给分)④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青蒿素的发现离不开屠呦呦团队与中国其他机构的合作。⑤坚持正确方向,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屠呦呦借鉴西方医学成果,获得了研究活动的成功。(每点3分,答出上述任意4点可得满分,其中观点2分、结合材料1分;但最高不能超过12分)‎ ‎(2)①针对疟疾这一危害严重的世界性流行病,在国内外大量工作未获成功的情况下,不断改进提取方法,作出了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2分)②全球数亿人因这种“中国神药”而受益,被认为是近五十年来人类治疟的最大进步,并将随着其推广显示出更大的效益,体现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特征。(3分)③领导科研组以现代科学继承发扬祖国医药学遗产,考虑到温度、酶解等因素,不断改进提取方法,遵循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2分)④为解决全球百余国家年约三亿多人感染的疟疾,自觉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3分)‎ ‎(3)(4分)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有志者事竟成。成功永远属于那些爱拼搏的人。(本问比较开放,只要符合人生价值的两条座右铭均可,每条2分、共4分)‎ ‎【解析】(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创新的途径”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青蒿素发现的认识,为“认识”类主观题。解答本题时,要围绕“文化创新的途径”这一限定知识点,理论结合材料组织答案即可。‎ ‎(2)本题要求考生分析材料二所体现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相关观点,解答本题时,考生只需要对材料进行逐一解读,然后转化为教材相关理论即可。‎ ‎(3)本题要求结合“人生价值”的有关知识,就学习屠呦呦写出两条座右铭。本题为开放性设问,考生解答本题时,要围绕“学习屠呦呦”这一主题,并针对材料中屠呦呦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写出座右铭,注意答案语言要工整、简洁。‎ ‎【考点定位】文化创新的途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