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4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福建省惠安惠南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理)试题 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 福建省惠安惠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理)试题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1.华为是第一个挤进全球百强品牌榜的中国品牌。来自西班牙马德里的工业自动化和电子专业学生博哲赫尔说:“我在华为收获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华为的价值观。例如员工艰苦奋斗,这是华为实现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这说明 ①企业文化能成为企业发展的精神力量 ②建立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的目标 ③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具有一定反作用 ④企业持续发展是企业文化发展的基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员工艰苦奋斗,这是华为实现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表明企业文化对其员工有激励鼓舞作用,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同时也说明文化对企业发展具有一定反作用,故①③ 符合题意;②错误,企业是以营利的目的的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题干强调的的是文化对企业发展的而重要作用,故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B。 【点睛】全面理解文化的作用: 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又反作用于经济、政治,与一定的经济、政治相适应的文化会促进其发展,反之,会阻碍其发展。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4)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影响的三个内容(作用) 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故宫、比萨斜塔、埃菲尔铁塔都是世界建筑史上的杰作,它们不同的建筑风格体现了 A. 建筑文化的多样性 B. 建筑文化的社会性 C. 建筑文化的趋同化 D. 建筑文化的积极作用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中国的古塔、比萨斜塔、埃菲尔铁塔都是世界建筑史上的杰作,它们不同的建筑风格体现了建筑文化的多样性,故选项A正确;选项B与建筑文化的社会性无关,故排除;选项C说法错误,因为文化具有多样性,不是趋同,故排除;选项D属于无关选项,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考点: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3.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成功申遗后,一家老字号食品企业随着二十四节气的更替,适时推出了清明的青团、谷雨的椿芽酥、立夏的青梅饼等时令点心,广受消费者的欢迎。这反映了 ①借助恰当的物质载体有助于文化传承 ②文化的传承要以尊重市场经济为前提 ③与时俱进就能保持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④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老字号食品企业随着二十四节气的更替,适时推出了清明的青团、谷雨的椿芽酥、立夏的青梅饼等时令点心,广受消费者的欢迎。,反映了与经济相互交融,借助恰当的文化载体传承了传统文化,又发展了经济,故①④符合题意;文化传承有其特殊规律,不能以尊重市场经济规律为前提,故②错误;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但与题干主旨不符,题干强调的是文化与经济相互加融,故③ 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A。 4.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男尊女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和“养儿防老”等旧的传统观念仍然存在。这说明 A. 经济决定文化,文化是对经济的反映 B. 应摒弃传统文化 C. 文化是经济的附属品和派生物 D. 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答案】D 【解析】 题目中,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男尊女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和“养儿防老”等旧的传统观念仍然存在。这说明文化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不是完全同步的,说明了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故D选项入选。A选项没有体现。B、C选项表述错误。 5.要以自信的精神、自信的态度、自信的行为,着力向世界传扬中国精神,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的声音,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需要 ①借助文化渗透形式,削弱他国的民族文化 ②大力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③提高文化竞争能力,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 ④弘扬中国优秀文化,抵制外来文化的影响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①错在“渗透、削弱”,我们反对文化渗透,应该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④错在“抵制”,我们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需要提高国际地位,而大力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提高文化竞争能力,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国际地位,进而提升国际话语权,故②③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C。 6.中国的《花木兰》故事是写女子像男儿一样,驰骋沙场,保家卫国,凸显“忠、孝、勇”以及男女平等、国家利益至上等价值观念。而美国版的《花木兰》故事则突出爱情,强调个人的成就与自我实现。这种差异表明 A. 文化环境决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 B. 文化差异是由价值观的差异决定的 C.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D. 文化的差异是交往不可逾越的障碍 【答案】C 【解析】 中国的《花木兰》和美国版的《花木兰》所体现的价值观念上的差异,是由不同的文化背景造成的,表明文化会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C项符合题意;文化环境可以影响人们的价值取向,但不能决定人们的价值取向,A项说法错误;文化差异是由不同的经济政治条件决定的,而不是由价值观的差异决定的,B项说法错误;文化的差异并能完全阻碍人们的交往,并不是交往不可逾越的障碍,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D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 【点睛】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知识素养、不同的价值观念,都会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人们 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影响不同思维方式的形成。思维方式是人们在认识和实践的过程中,在一定知识、观念、情感和习惯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体现各种文化影响的思维方式,具有相对稳定性,反过来又影响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 7.“争一争,行不通;让一让,六尺巷。”“六尺巷”位于安徽桐城。史料记载:张文端公居宅旁,有隙地,与吴氏邻,吴氏越用之。家人驰书于都,公批诗于后寄归,云:“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得书,遂撤让三尺,吴氏感其义,亦退让三尺,故六尺巷遂以为名焉。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六尺巷”的典故反映了 ①从点滴小事中可以透视人的精神世界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稳定性 ③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④传统建筑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题目中,“六尺巷”作为一个文化的新载体,其典故所包含的谦和礼让精神实际上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它的“宽”不是宽在“六尺”上,而是“宽”在人们的心灵境界与和谐礼让精神上,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六尺巷”的典故反映了从点滴小事中可以透视人的精神世界,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故①③选项入选。②选项没有体现。④选项错误,与题意无关。选A。 8.重阳节前后,国内某知名按摩椅品牌发起“重YOUNG节”社会化营销,对重阳节进行创新性演绎,提出“只过重YOUNG节,坐回二十岁”主张,强调要通过子女和品牌的努力,让父母重新年轻,重返20岁。这个主张一经推出,就得到了广大网友的积极参与和响应。这体现了 ①民族节日是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传统文化促进经济的发展 ③文化创新能带动商品经济价值的实现 ④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道德伦理因素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①错误,文化遗产是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②错误,传统文化有精华又糟粕,优秀的传统文化促进经济的发展;题干强调某知名按摩椅品牌发起“重YOUNG节”社会化营销,对重阳节进行创新性演绎,得到了广大网友的积极参与和响应说明文化创新能带动商品经济价值的实现 ,故③符合题意;强调要通过子女和品牌的努力,让父母重新年轻,重返20岁强调儿女对父母的孝道、感恩,说明重阳节这一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道德伦理因素,故④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D。 【点睛】民族节日 (1)形成: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2)作用: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9.2017年1月,作为“中华风韵”项目2017年美国演出的开年大戏,中国歌剧舞剧院创作的舞剧《孔子》在美国纽约林肯表演艺术中心和华盛顿肯尼迪艺术中心进行双城巡演,引起当地观众的强烈共鸣。两地7场,场场爆满。每次演出结束后,观众皆起立鼓掌,并排长队索要主演签名、争相合影留念。这表明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不同民族文化在相互交流中同步发展 ③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增强了对自身民族文化的认同 ④加强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材料强调我国舞剧《孔子》在美国巡演,引起当地观众的强烈共鸣,得到美国当地人的喜爱,表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故①④符合题意;②错在“同步”,不同民族文化在相互交流中不一定同步发展;材料并未涉及文化的包容性,故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B。 10.大部分英语国家企业进入非英语市场的时候,都是先英文,再翻译成当地语言。迪士尼是相反的,先是中文,包括创意、名字甚至故事大纲,再翻译成英文,还从中国的角度来策划娱乐体验。迪士尼此举说明 ①在文化传播中,既要保持自身特点,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②中华传统文化比迪士尼文化更具有吸引力和经济效益 ③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 ④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存在着差异 A. ①④ B. ③④ C. ①② D. ②③ 【答案】A 【解析】 先是中文,包括创意、名字甚至故事大纲,再翻译成英文,还从中国的角度来策划娱乐体验表明在文化传播过程中既要保持自身特点,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故①符合题意;②错误,应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③错误,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题干强调中国和迪士尼在文字、创意、娱乐体验都是不同的,说明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存在着差异,故④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A。 11.“世异则事异。”当激光照排兴盛时,活字印刷悄然进入博物馆;当无数的信息在一根根光纤中飞奔时,信鸽传书早已成为传说。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传媒的演进具有历史必然性 ②新的传媒终将完全取代旧的传媒 ③文化传播的手段在不断发展 ④互联网的出现意味着传媒真正开始向大众传递信息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③ 【答案】D 【解析】 题干强调新的传媒出现后,旧的传媒逐渐成为过去,说明文化传播的手段在不断发展,传媒的演进具有历史必然性,故①③正确;②错在“完全取代”;④错误,传媒真正开始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故本题答案为D。 12.陕西人民艺术剧院排演的话剧《白鹿原》,全由陕西本地人出演。地道的关中方言,使演员融入了角色的灵魂,传达出了老陕身上那种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生冷硬蹭倔,不怒自威、外儒内刚的骨血气,使该剧成为陕西“旅游十文化”的新名片。这表明 ①利用现代传媒是推动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②挖掘传统文化的新内涵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③彰显地方文化特色能增强文化的吸引力 ④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利于提升文化软实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利用现代传媒是推动文化传播的手段而不是途径,①不选;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基,挖掘传统文化的新内涵不是文化创新的根基,②不选;话剧《白鹿原》全由陕西本地人出演,地道的关中方言,典型的关中人性格,使它成为陕西“旅游十文化”的新名片,这表明彰显地方文化特色更能增强文化的吸引力,③正确;话剧《白鹿原》成为陕西“旅游十文化”的新名片,这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利于提升文化软实力,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D。 【点睛】文化传播的途径与文化传播的手段是不同的。文化传播的途径包括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及大大小小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而文化传播的手段则是传媒,包括古代传媒和现代传媒,现代传媒主要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 13.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中国二十四节气,产生于农业社会的生产实践需要,至今指导着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这表明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②传统习俗促进了社会发展 ③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享用文化 ④文化决定着人们的实践活动。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知识。中国二十四节气,产生于农业社会的生产实践需要,至今仍指导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表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故①项正确;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一种,有好坏之分,优秀的传统习俗才能促进社会发展,②项表述错误。中国二十四节气产生于农业社会的生产实践,并指导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体现了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享用文化,③项正确;文化属于精神产品和活动,无法决定人们的实践活动。故④项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 14.故宫博物院自主研发的一款APP(移动客户端)游戏,将故宫珍藏用精美的图片和诙谐的语言传递给观众,让故宫里的文物“活”起来。“故宫+互联网”的模式 ①发挥了科技对文化传承的促进作用 ②扩大了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③创新了传统文化的内容和形式 ④融合了不同民族的优秀文化。 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让故宫里的文物借助“故宫+互联网”的模式“活”起来。说明科技对文化传承有管理重要促进作用,会传递给更多的观众,扩大了传统文化的影响力。①②项符合题意;传统文化的内容并没有创新,③项与题意不符;故宫里的文物都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物,让这些文物“活”起来,并没有融合不同民族的优秀文化。故④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 15.有些中小学推行国学经典进校园进课堂,把国学经典融入常态化学习,让传统美德逐渐走进学生的心里。这表明 A. 教育丰富了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内涵 B. 教育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 C. 随着时代发展,教育方式不断发生变革 D. 教育已经成为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教育的作用。上述材料表明,教育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B符合题意入选;教育不能丰富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内涵,A说法错误排除;材料未涉及教育方式的变革,C不符合题意排除;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不是主要手段,D说法错误排除。本题答案选B。 考点:教育的作用 16.无论作诗作文,或作画刻印,均须于游历中求进境,作画尤应多游历,实地考察方能得其中之真谛。作画但知临摹古人名作,功画谱之类,已落下乘;倘复仅凭耳食,随意点缀,则隔靴搔痒,更见其百无一是矣……”对上述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①艺术的生命力就在于创新 ②文化创作要扎根社会实践 ③艺术创作具有相对独立性 ④文化创新推动实践发展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③ 【答案】A 【解析】 无论作诗作文,或作画刻印,均须于游历中求进境,作画尤应多游历,实地考察方能得其中之真谛强调文化创作要立足于社会实践,故②符合题意;作画但知临摹古人名作,功画谱之类,已落下乘;倘复仅凭耳食,随意点缀,则隔靴搔痒,更见其百无一是矣强调不仅仅临摹古人,更要不断地创新,故①符合题意;③④都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A。 17.我国的中医博大精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随着环境、人的体质、生活方式、药材性状等都与过去发生很多变化,对于中医药来说,照搬古代典籍已经不能完全解决现代很多问题,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以此来促进我国中医药的大力发展。环境、人的体质、生活方式、药材性状的变化推动中医药不断地与时俱进。这告诉我们 A.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B. 文化创新能够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C. 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D. 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环境、人的体质、生活方式、药材性状的变化推动中医药不断地与时俱进。这告诉我们作为中医药学的文化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而发展,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A正确且适合题意; B C D正确但都与材料的主旨不符,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考点:本题考查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18.有人认为,中国的唯一出路是自己认错,全心全意学习西方。我们必须承认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上机械上不如人,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肯认错了,方肯死心塌地去学人家。这种观点是 A. 文化霸权主义的观点 B. 守旧主义的观点 C. 封闭主义的观点 D. 民族虚无主义的观点 【答案】D 【解析】 题中观点它在批判封建专制文化、宣传西方科学、民主和自由思想方面,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在总体上是一种错误的理论,是一种数典忘祖的民族虚无主义,属于全盘西化论,是不符合中国国情的。故本题答案为D。 【点睛】1、“守旧主义” 和“封闭主义” 那种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倾向,被称为“守旧主义” 和“封闭主义”。 “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那种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倾向,被称为“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19.习近平曾发表演讲指出,中华文明是没有中断、延续发展至今的文明,已经有5000多年历史。2000多年前诸子百家的许多理念,至今仍然深深影响着中国的生活。中国人看待世界、社会、人生,有自己独特的价值体系。习近平主席的上述讲话旨在表明中华文化 A. 源远流长、特色鲜明 B. 一脉相承、稳定不变 C. 博采众长、包容差异 D. 博大精深、始终领先 【答案】A 【解析】 中华文明是没有中断、延续发展至今的文明,已经有5000多年历史表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国人看待世界、社会、人生,有自己独特的价值体系表明中华文化特色鲜明,故本题答案为A。 20.针对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依靠键盘书写,汉字书写能力下降的情况,中央电视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大型电视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下列关于汉字的有关认识,正确的是 ①汉字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②汉字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和集中展示 ③汉字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④汉字传承了中华文明,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①④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汉字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同时汉字传承了中华文明,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故入选。②③选项观点错误,汉字并不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和集中展示,民族节日才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长期积淀和集中展示,汉字并不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传统文化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故排除。 考点:汉字的重要性 21.岭南一年四季多湿热,气温较高,人们用凉水冲淋以消暑爽身,粤语一般称之为“冲凉”,冲凉房在民宅中不可或缺;北方天气多寒冷干燥,人们喜用热水浸泡以去垢爽身,北方话多称之为“洗澡”,盆浴、池浴盛行,澡堂子随处可见,这说明 A. 自然环境决定文化特性 B. 中华文化内部存在差异和冲突 C. 方言折射出地域文化的差异 D. 洗浴文化随时间的发展而发展 【答案】C 【解析】 各地方言折射出地域文化的差异。C项与题意相符;自然环境能影响文化但不能决定文化特性,A项错误;BD项与题意不符; 正确选项为C。 【点睛】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形成了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特点。 22.我国许多少数民族能歌善舞,侗族大歌、壮族山歌、蒙古族舞蹈、维吾尔族舞蹈等都极具特色。由此可以看出 ①各民族文化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②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③各民族文化各具特色,具有不融合性 ④各民族文化独立于中华文化之外 A. ①④ B. ①③ C. ①②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侗族大歌、壮族山歌、蒙古族舞蹈、维吾尔族舞蹈等都极具特色表明各民族文化有各自的民族特性,丰富多彩,故①② 符合题意;③错在“不融合性”,各民族文化可以相互交融;④错在“独立”,中华文化是由各民族文化构成的。故本题答案为C。 23.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后,便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在隋唐,外来佛教适应中国的文化习俗,演变为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化佛教,形成中华文化儒、释、道并存的格局;至宋后,传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衍生出新儒学即宋明理学,使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这一史实表明 ①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②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 ③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 本题综合考查文化交流和借鉴的知识。传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衍生出新儒学即宋明理学,表明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能吸收外来文化中可以为我所用的部分,①项正确;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不同的文化相互融合,但差异性并不会消失,②项错误;外来佛教适应中国的文化习俗,告诉我们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③正确;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④项错误。 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 24.安徽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不同区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滋养了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和新安文化,三种文化底蕴深厚、影响深远。这体现了 ①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③不同地域决定不同文化的发展 ④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融合统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材料说不同区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滋养了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和新安文化,主要说明文化的区域性特征以及中华文化博大精深,①②符合题意;经济决定文化的发展,③说法错误;区域文化可以相互借鉴、交流融合,不可能统一,④说法错误。故选A。 【考点定位】此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解题方法】选择题解题方法之排除法:排除错误题肢,排除与材料不符的题肢,排除与题干同义反复的题肢,排除因果颠倒的题肢。 25.“互联网+”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新动能。“互联网+文化”行动的推进 ①表明科技进步是文化多样性产生的重要因素 ②提高了经济的文化含量,助推产业结构升级 ③强化了文化与经济相交融、亦步亦趋的关系 ④科技的发展大大推动了文化传承方式的变革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科技进步会推动文化多样性的发展,但材料没有体现科技进步是文化多样性产生的重要因素,①不选;材料中“互联网+”推动科技进步和组织变革,这说明“互联网+文化”行动的推进提高了经济的文化含量,助推产业结构升级,②正确;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与经济并不是亦步亦趋的关系,③错误;“互联网+”是一场科技变革,它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从而更加推动技术的发展,这说明科技的发展大大推动了文化传承方式的变革,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C。 【点睛】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它可能超前于经济而发展,也可能落后于经济发展。故而它于政治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同步性。因此在选择中要注意“政治经济发展,文化才会发展”“文化与经济是亦步亦趋的关系”等类似提法都是错误的。 26.在杭州峰会的文艺演出中,传统戏曲与小提琴共鸣的《梁祝》、中国鼓与大提琴对话的《高山流水》、漫声讴歌的江南小曲《茉莉花》、世界经典的水上芭蕾舞《天鹅湖》……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中国神韵与世界文化的交融与对话。这表明 ①不同文化在交流中相互融合相互渗透 ②各国文化既有民族个性又有世界共性 ③文化创新要广泛地引进和吸收外国文化 ④不同文化交流和借鉴能够推动文化创新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①选项强调的是不同文化的交流与题意不符。③选项表述错误,对待外来文化要批判性地吸收。题目中,在杭州峰会的文艺演出中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中国神韵与世界文化的交融与对话。这表明各国文化既有民族个性又有世界共性,不同文化交流和借鉴能够推动文化创新。故②④入选。选C。 点睛: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必须坚持正确的原则立场 发展性原则 文化创新必须与时俱进,跟随时代进步,把握时代脉搏,反映时代特征和要求 扬弃性原则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进文化创新,要求我们首先要正确对待历史,尊重历史,继承和发扬优秀历史文化和革命文化传统 创造性原则 我们进行文化创新不仅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且要追求超越和升华,既要敢于创新,又要善于创新 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是先进文化的本质属性,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特征。进行文化创新,必须具有“世界眼光”和全球意识 27.“通文方氏,集贤白门”“衣暖苍生,锦绣梅苑”“杨柳曙露,书香靖江”……某市精心打造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各有主题,形成“一村一品”“一堂一色”的人文景观。这些农村文化礼堂 ①见证了文化现象的丰富多彩 ②呈现出各自特有的文化色彩 ③蕴含着完全不同的文化内涵 ④反映了人们的文化教育程度 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一村一品”“一堂一色”的农村文化礼堂既能看到不同的文化色彩,也能表明文化现象丰富多彩,故①②符合题意;③错误,错在“完全不同”,文化之间有共性;④与题干主旨无关。故本题答案为B。 28.亮相2017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戏曲晚会的中国第一套“戏曲广播体操”将中国传统戏曲元素和现代流行乐融合,把戏曲艺术的动作改为广播体操来普及传承,既锻炼了身体,又普及了戏曲知识,引起大众广泛关注,社会反响热烈。“戏曲广播体操”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传播手段与传播形式的创新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前提 ②优秀传统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③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元素相融合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④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应该不断满足人民大众的需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戏曲广播体操”将中国传统戏曲元素和现代流行乐融合,把戏曲艺术的动作改为广播体操来普及传承,这说明批判性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满足人民大众的需要,②④适合题意;传播手段与传播形式的创新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①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③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 徽商纵横明、清两代300多年,其从商人数之多、活动范围之广、商业资本之大、延续时间之长,一度居十大商帮之首。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29.徽商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塑造了极具特色的贾儒结合、义利相兼的理念,这说明 ①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②实践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③服务于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④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①④ 30.徽商能够取得辉煌成就绝非偶然,得益于其在经商处世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创新精神,这表明 A. 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B. 文化创新可以促进文化的继承 C. 文化创新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D. 文化创新是文化实践的源泉和动力 【答案】 29. D 30. A 【解析】 徽商形成的“贾儒结合、义利相兼的理念”是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说明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所以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的观点是正确的,①④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实践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排除②③;故本题答案选D。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非选择题 31.连江五中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每年都要举办“五中好声音”、“书香校园”、“温馨宿舍”、“舞林盟主”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这些活动,为校园增添了文化气息,也营造了团结、和谐、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 结合材料,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角度谈谈学校为什么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答案】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③优秀文化塑造人生。建设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能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塑造健全人格,增强精神力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④健康的校园文化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积极影响,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设问范围明确,学生可以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表现、特点及文化塑造人生等角度回答。结合材料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对每个要点进行解读。 【点睛】 文化对人的影响 (1)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表现: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4)文化对塑造人生的作用:优秀文化能够丰富精神世界;优秀文化能够增强精神力量;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2.在中国,圣诞节不是官方节日,银行、办公楼和学校照常上班上课。但是,随着这个节日的分量越来越重,很多人开始通过或传统或新奇的方式庆祝圣诞节。 结合材料,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理解和对待文化多样性? 【答案】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应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汇总,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解析】 此题考查正确对待和理解文化多样性,考查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设问知识指向文化多样性,考生可以从正确理解文化多样性和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两个角度分析。正确理解: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应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正确对待: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必须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点睛】政治主观题的答题要求: (1)联想相关知识:通过审设问明确要考查的知识点或知识范围,然后通过审材料,确定要调动和运用哪一个,或哪几个知识点。在联想相关知识时,除了运用设问中所要求的知识点外,还要从该知识点的知识网络中调动一些能解答该题的相关知识点。或者将该知识点分解为几层意思,并以每层意思作为小论点来展开分析,分析中应结合材料中相关信息(即材料语言)。这种情况在解答“怎样体现”类的试题时经常用到。 (2)拟写提纲:通过审题,明确了答题的类别、设问的主体,以及考查的知识范围和题意后,必须在草稿纸上拟写提纲,这个提纲不要求写出每个要点的完整意思,只要求写出提示性的字或词。然后,依据这个提示性的提纲逐条写出答案要点。 (3)组织答案要点:整个答案必须是教材语言、材料语言、时政语言的有机结合,但每个答案要点不强求三种语言结合,可以是一种语言,也可以两种语言的结合。 33.一方面,“孝”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封建社会,“孝”是封建统治阶级统治人民、维系政权的重要性,一切听命于“一家之长”观念,使人们往往屈从于独断的权威或传统的家庭礼教.失去独立的人格,形成家庭关系中不平等,又渐推行到整个社会。 另一面,包含尊老、敬老、养老、爱国等思想,是中华民族家庭和睦、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传统孝文化。 【答案】①传统孝文化是在我国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对我国现实生活仍然有着广泛的影响。 ②一方面传统孝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传统孝文化在一定程度对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有消极作用。 ③对待传统孝文化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继承合理成分,改造或剔除不合理因素。 ④坚持继承和发展的统一,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构建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新孝道。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继承的知识。要求考生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应如何正确看待传统孝文化。从设问指向看属于认识类主观题,解题思路一般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传统孝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对社会起的作用具有创双重性,所以我们应该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点睛】 认识类主观题答题模板 此类题可按照“判断表态(是什么)”—“阐述道理(为什么)”—“明确做法(怎么办)”这一解题思路来作答。 第一步,判断表态(是什么)——对题目中说的事或观点作出是好还是坏、是对还是错的评价。 第二步,阐述道理(为什么)——说明做这件事或持这种观点的依据、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以及不做这件事、不持这种观点的危害性。 (1)依据——是说做这件事或持这种观点的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理论依据。 (2)重要性——是说做这件事或持这种观点的作用、意义、目的、目标等。 (3)必要性——是说做这件事或持这种观点的原因。 (4)可能性——是说做这件事或持这种观点存在哪些主客观条件,使做这件事或持这种观点成为可能。 (5)危害性——是说做或不做这件事以及持或不持这种观点将会导致怎样的消极后果。 第三步,明确做法(怎么办)——党、国家、公民、企业、消费者等准备怎样做或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解决问题。 3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这些优秀的中华文化气质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习近平指出,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运用文化创新的途径,说明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答案】①必须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把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要善于学习、借鉴和吸收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反对文化上的“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⑤文化创新要坚持人民群众的实践主体地位,关注人民群众生活,不断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的创新。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知识。本题要求考生运用文化创新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本题的知识范围是文化创新的有关知识,问题指向是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属于措施类主观题。学生可以从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基本途径、坚持正确方向来解答。 【点睛】 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①立足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文化创造者应该自觉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伟大实践中。 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又一基本途径。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内容形式和传播手段的不断创新,促进文化的不断繁荣。 ⑤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⑥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要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