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全程构想检测:2-3-4(微专题)把握区分政治生活五个“主体”专题训练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全程构想检测:2-3-4(微专题)把握区分政治生活五个“主体”专题训练

课时4 (微专题)把握区分政治生活五个“主体”专题训练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83页]‎ ‎1.(2013·重庆卷,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铺张浪费是背离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的落后文化现象,公务上的铺张浪费更是一种腐败行为,败坏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2012年12月,中共中央提出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要求各级政府厉行勤俭节约,严格遵守廉洁从政有关规定,铺张浪费之风得到有效遏制,政府的公信力显著提高,崇廉尚洁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对上述举措进行评论。‎ 解析:设问限定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考生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应从材料中看到,材料涉及到的主体主要有中国共产党、各级政府,材料中“中共中央提出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这一信息,主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各级政府厉行勤俭节约……政府的公信力显著提高”这一信息,主要体现了政府的宗旨、政府的权威,“崇廉尚洁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这一信息,主要说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及和谐社会构建的成效。‎ 答案:①中国共产党提出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自觉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践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政治理念。②政府贯彻厉行勤俭节约、严格遵守廉洁从政有关规定,有助于建设清正廉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增强政府的权威。③反对铺张浪费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构建和谐社会。‎ ‎2.围绕“十三五”规划的出台,不同部门有着不同的职责,提出制定“十三五”规划建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共十八大报告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大纲,中共中央就关于制定该规划的建议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本次还格外注重听取和吸收民意,国家发改委首次开通了“建言‘十三五’”微信公众号,发布规划编制的动态,并邀请公众参与规划编制,建言献策;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十三五”规划的建议,进行总体谋篇布局,根据此建议,国务院组织编写“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文本;2016年3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并通过“十三五”规划纲要,随后正式公布。‎ 结合材料,分析“十三五”规划的出台蕴含的政治生活道理。‎ 解析:材料中“十三五”规划的出台涉及政治生活的多个主体,解答本题要抓住“主体”进行作答。本题中的“主体”主要是:党、国务院、全国人大、政协、人民,结合材料中这些主体在“十三五”规划的出台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分析其中包含的政治生活道理即可。‎ 答案:①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坚持依法执政,“十三五”规划由全国人大通过,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②国务院是我国的最高行政机关,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坚持党的领导,根据党的建议编写规划纲要,坚持对人民负责。③全国人大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拥有最高决定权,全国人大审议通过“十三五”规划纲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④我国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组织,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对“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修改建议。⑤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注重听取和吸收民意,充分保障了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有利于规划反映民意、集中民智和科学性。‎ ‎3.(2015·山东卷,42)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法律的权威在于法之必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1月至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将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等8部法律草案向社会公众公开征求意见。这期间,共有19 512人次在网上提出62 315条意见,对草案的修改完善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今后,不论是法律草案初审稿还是二审稿,都要向公众广泛征求意见,使公众有更多机会发表看法。‎ 根据材料,结合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全国人大常委会广泛征求公众意见的合理性。‎ 解析:‎ 首先审设问:范围——政治生活;主体——全国人大常委会、公众;合理性——问原因。接着分析:答好此题,第一,注意问题的切入点,其切入点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广泛征求公众意见,公众广泛参与政治生活的原因和意义;第二,注意围绕切入点思考相关的教材内容: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地位、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权利、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意义,通过整理得出本题的答案要点。‎ 答案:①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常设机关,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②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依法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等渠道参与民主决策;③广泛征求公众意见有助于全国人大常委会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或科学立法、民主立法);④有利于增强公民社会责任感,推动依法治国。(若考生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4.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强调指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材料二 近年来,杭州市委、市政府立足生态资源,按照政府领导、企业运作的模式,走出了一条“以旅游带动文化,以文化提升旅游”的产业发展之路,传递着人间天堂朝气蓬勃发展的新气象。‎ 结合材料,分析党委为什么高度重视打造美丽中国。‎ 解析:本题属于原理分析类试题,是政治学科考试中常见的一种题型。此题指向性明确,相对比较简单,需要学生准确掌握中国共产党的有关知识。审题关键是抓住设问中的“党委”及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和设问要求,解题步骤是原理表述+扣题分析。‎ 答案: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②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③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 ‎5.从“人定胜天”的万丈豪情到“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再到可感、可知、可评价的“美丽中国”,说明我们党的执政理念越来越尊重自然,越来越尊重人民感受。建设美丽中国是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需要政府、公众各尽其责、各尽其能、各尽其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美丽中国”理念的指导下,只要我们脚踏实地、不懈努力,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一定会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实现。‎ 有人说建设“美丽中国”关键在中国共产党。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分析这一观点。‎ 解析:本题属辨析题,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加以分析。建设“美丽中国”不仅需要发挥中国共产党的作用,也需要政府、公民的参与。首先要从党的地位、作用角度说明观点合理性的一面,其次从政府的职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说明观点的不足之处,最后对观点进行判断,指出题中观点是片面的。‎ 答案:①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建设美丽中国确实需要发挥中国共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②我国政府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和执行者,坚持以人为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政府具有组织经济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职能,担负着保护环境的职责,建设美丽中国,政府应有所作为。③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公民要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建设美丽中国,公民应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所以,这一观点是片面的。‎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