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试题(A)(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试题(A)(含解析)

‎【2019最新】精选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试题(A)(含解析)‎ 政治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1.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五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保持了经济中高速增长,促进了结构优化,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断巩固和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形势的这一判断 ‎①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事实求是 ‎②是发挥意识主动创造性的结果 ‎③表明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④佐证了意识具有超越时代的特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31 / 31‎ 过去五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保持了经济中高速增长,促进了结构优化,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断巩固和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形势的这一判断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事实求是,说明意识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这是发挥意识主动创造性的结果,①②适合题意;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但不一定是正确的,③错误;意识不能超越时代,④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A。‎ ‎2.2.2018年3月31日,“蓝月亮”天象亮相天宇,天文专家介绍说,所谓“蓝月亮”并不是只能用肉眼可以看到蓝色调的月亮,而是指天文历法中的一种特殊现象,据预测,下一次“蓝月亮”天文现象将出现在2020年10月。这说明 ‎①意识能否反映事物取决于人的想象力 ‎②人们能够能动地认识客观世界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把握事物的本质 ‎④规律是可以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的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所谓“蓝月亮”并不是只能用肉眼可以看到蓝色调的月亮,而是指天文历法中的一种特殊现象,据预测,下一次“蓝月亮”天文现象将出现在2020年10月。这说明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人们能够能动地认识客观世界,同时说明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②④适合题意;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①是错误的;③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31 / 31‎ ‎【点睛】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并不意味着有了人脑就一定有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并不意味着意识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并不意味着意识与客观事物会完全一致,客观世界中没有的东西,意识能反映出来,恰恰说明了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一种能动的反映,不是照镜子式的机械反映。‎ ‎3.3.2018年的春天,时而让人感觉“暖风熏得游人醉”,时而让人感觉“春寒料峭”。面对这种难以适应的“善变”天气,人们不禁会想到“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的谚语。这表明 ‎①意识内容的变化根源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改变这种“善变”的天气 ‎③穿衣出行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④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客观事物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面对这种难以适应的“善变”天气,人们不禁会想到“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的谚语。这表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内容的变化根源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同时说明联系具有多样性,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①③适合题意;②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有什么样的客观事物就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 ‎2018年4月2日,湖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新中国首位果树学博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邓秀新摘得“突出贡献奖”。回答下列小题。‎ ‎4.‎ 31 / 31‎ ‎ 邓秀新院士带领团队经过十几年的努力,让不可能变为现实,使中国脐橙由进口变为出口,使我国柑橘产业发展跨入世界先进行列。这充分说明 ‎①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②科学实践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③实践活动在不同历史阶段具有不同的水平 ‎④实践活动能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5. “农民是最好的经济学家,新技术新品种的普及不要讲技术上可行,要讲经济上可行,要坚持‘科研选题从生产中来,科研成果回到生产中去’。”邓秀新院士的这一科研理念体现了 ‎①一切真知都是以实践为源泉的 ‎②直接经验对实践发展起积极推动作用 ‎③科学认识产生于人类实践的需要 ‎④获得对事物的本质认识是实践的目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4. B 5. B ‎【解析】‎ 本题以湖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新中国首位果树学博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邓秀新摘得“突出贡献奖”为背景,考查实践及其特征、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等知识,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题详解】‎ 31 / 31‎ 邓秀新院士带领团队经过十几年的努力,让不可能变为现实,使中国脐橙由进口变为出口,使我国柑橘产业发展跨入世界先进行列。这充分说明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①③适合题意;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②是错误的;④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通过对名言、谚语、古文诗词等传统文化蕴含的哲理的理解,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邓秀新院士的这一科研理念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科学认识产生于人类实践的需要,①③适合题意;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发展起积极推动作用,②是错误的;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④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B。‎ ‎6.6.2018年4月2日,我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再入大气层,绚烂谢幕。在轨飞行期间,它成功验证了多项空间站建设的关键技术,为打造属于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 ‎①实践的发展都是人类穷尽对太空的认识 ‎②实践的发展能为认识深化提供新的条件 ‎③太空探索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④太空探索是永无止境且循环往复的过程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31 / 31‎ 我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再入大气层,绚烂谢幕。在轨飞行期间,它成功验证了多项空间站建设的关键技术,为打造属于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的发展能为认识深化提供新的条件,同时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②③适合题意;通过意识这一“思维的眼睛”,人类可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①是错误的;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④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C。‎ ‎【点睛】区分认识的来源和获得认识的途径。‎ 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即实践,而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条:一条是通过实践获得直接经验,二是学习他人或前人的间接经验;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是“源”与“流”的关系。‎ ‎7.7.生命起源是什么,原始生命在哪里?自然界的生命是出自上帝之手,还是来自汪洋大海?在多达数十种的学说中,奥巴林的化学起源说为大多数人所接受,但面对如此复杂的问题,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这说明 ‎①对同一对象可有多种真理认识 ‎②真理在不断推翻自身中向前发展 ‎③真理只有一个且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④追求真理要经过一个复杂的过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31 / 31‎ 面对如此复杂的问题,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这说明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同时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追求真理要经过一个复杂的过程,③④适合题意,①是错误的;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但是,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②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D。‎ ‎8.8.1948年秋天,瑞士工程师梅斯特拉尔到森林里打猎,回来时发现衣服和猎犬身上粘了很多芒刺。经过观察发现,是芒刺上的小“倒钩”让它结结实实的粘在织物和动物毛上。受此启发,他创造出了一种新型搭扣——“粘扣”。这一发明告诉我们 A. 创新型思维是发明创造成功的前提基础 B. 偶然联系是发明创造成功的最重要条件 C. 通过发明创造构建的事物联系是主观的 D. 发明创造需根据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答案】D ‎【解析】‎ 31 / 31‎ 瑞士工程师梅斯特拉尔到森林里打猎,回来时发现衣服和猎犬身上粘了很多芒刺。经过观察发现,是芒刺上的小“倒钩”让它结结实实的粘在织物和动物毛上。受此启发,他创造出了一种新型搭扣——“粘扣”。这一发明告诉我们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D适合题意;尊重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A是错误的;B说法过于绝对,排除;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是错误的。‎ ‎9.9.库布其沙漠是中国第七大沙漠。过去这里风沙肆虐,农牧民生活极其贫困。近些年,当地政府构建的生态修复、生态牧业、生态旅游等多位一体的沙漠生态循环经济体,实现了生态修复,并带动当地群众摆脱了贫困。“库布其模式”到成功说明 ‎①抓住关键部分治沙就能取得成功 ‎②从整体着眼才能推动生态经济协同发展 ‎③生态环境保护必须依靠求异思维 ‎④坚持系统优化方法能提高生态综合效益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近些年,当地政府构建的生态修复、生态牧业、生态旅游等多位一体的沙漠生态循环经济体,实现了生态修复,并带动当地群众摆脱了贫困。“库布其模式”的成功说明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能推动生态经济协同发展,②④适合题意;①说法过于绝对,排除;③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31 / 31‎ ‎10.10.2018年4月1日,雄安新区设立一周年。一年来,这座被称为“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智慧新城正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但雄安新区建设非一朝一夕之功,至少需要二三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可能初具规模。在给我们的辩证法启示是 ‎①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②有了量变就必然会发生质变 ‎③要注重量的积累以促成质变 ‎④抓住时机就能促成事物飞跃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这要求我们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①③适合题意,②④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A。‎ ‎【点睛】有发展一定有质变,有质变不一定有发展。质变有两种方向,既可以是上升的、前进的质变,也可以是下降的、倒退的质变。只有上升的、前进的质变才是发展。‎ ‎11.11.扫码、解锁、出发,共享单车的出现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市民“最后一公里”的难题。但随着共享单车的迅速增长,单车过剩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并且给城市的管理带来了难题。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解决这些问题需要 31 / 31‎ ‎①坚信其光明前景而忽略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②坚持适度原则以防止“便民”转化为“扰民”‎ ‎③正确把握“便民”和“扰民”的对立统一关系 ‎④始终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共享单车的出现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市民“最后一公里”的难题。但随着共享单车的迅速增长,单车过剩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并且给城市的管理带来了难题。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正确把握“便民”和“扰民”的对立统一关系,坚持适度原则以防止“便民”转化为“扰民”,②③适合题意;①不是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排除;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客观实际出发,④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C。‎ ‎12.12.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晚安天下,德润人心。法律有效的实施有赖于道德支持,道德践行也离不开法律约束。由此可见,道德与法律 ‎①二者相互贯通,具有同一性 ‎②是人为创造的联系,具有主观性 ‎③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④二者合为一体,没有明确的界限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1 / 31‎ ‎【答案】B ‎【解析】‎ 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晚安天下,德润人心。法律有效的实施有赖于道德支持,道德践行也离不开法律约束。这说明道德与法律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同一性和斗争性是基本属性,二者相互贯通,具有同一性,①③适合题意;联系具有客观性,②是错误的;法律与道德也是有区别的,④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B。‎ ‎13.13.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芳华,都有属于自己的青春记忆。2018年岁末年初,好多人的朋友圈都被18岁照片刷了屏。其实,与其说人们怀念的是“18岁”,不如说是在怀念当初那个青春懵懂的自己;过了18岁,“青葱”年少的日子就渐行渐远。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人生成长的不同阶段其矛盾也各不相同 ‎②任何人的一生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 ‎③不同的人对自己的幸福和芳华感受不同 ‎④美好人生芳华易逝,只能在回忆中品味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31 / 31‎ 其实,与其说人们怀念的是“18岁”,不如说是在怀念当初那个青春懵懂的自己;过了18岁,“青葱”年少的日子就渐行渐远。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这说明矛盾具有特殊性,同一事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矛盾各有其特点,同时说明不同的人对自己的幸福和芳华感受不同,①③适合题意;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②说法过于绝对,排除;④不是唯物辩证法角度,不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14.14.时下,夜跑已经成为部分年轻人健身的新选择。但在经历一天的辛苦,工作和学习后,大脑和身体都在晚上会去一个休息状态,你也不会强制性的是身体剧烈运动,从而会影响晚上休息,甚至导致失眠。对此,喜爱夜跑者应 ‎①从自身喜好出发进行身体锻炼 ‎②掌握运动规律发挥跑步的功效 ‎③全面的认识跑步则能身体健康 ‎④控制锻炼的强度进行适度运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夜跑已经成为部分年轻人健身的新选择。但在经历一天的辛苦,工作和学习后,大脑和身体都在晚上会去一个休息状态,你也不会强制性的是身体剧烈运动,从而会影响晚上休息,甚至导致失眠。对此,喜爱夜跑者应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进行适度运动,②④适合题意;①③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31 / 31‎ ‎15.15.每个人的一生总在不停的做着“加法”和“减法”,重要的是能够判别哪些该做“加法”,哪些该做“减法”。无休止的加法往往让人不能承受之重,而把一些事化繁为简,只可以减出轻松、减出健康、减出快乐、减出幸福。这说明 ‎①控制好“加法”和“减法”的度,才能拥有幸福的人生 ‎②“加法”和“减法”作为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 ‎③“加法”与“减法”对人生来说同等重要并且不可或缺 ‎④“减法”作为关键部分,直接决定着人生整体的幸福感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无休止的加法往往让人不能承受之重,而把一些事化繁为简,只可以减出轻松、减出健康、减出快乐、减出幸福。这说明“加法”和“减法”对立统一,作为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我们要控制好“加法”和“减法”的度,①②适合题意;同等重要并且不可或缺说法错误,排除③;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④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 ‎16.16.习近平强调,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事关国家安全、发展全局、人民财产安全,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跨越的重大关口。我们已经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要坚持底线思维,坚持稳中求进,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由此可见 A. 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31 / 31‎ B. 认识事物要善于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C. 矛盾的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D.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答案】A ‎【解析】‎ 化解金融风险,事关国家安全、发展全局、人民财产安全,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跨越的重大关口。我们已经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要坚持底线思维,坚持稳中求进,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这说明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其中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主要矛盾,我们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A适合题意;其他选项均不合题意,排除。‎ ‎17.17.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需要不断整合创新扶持政策,有效帮扶特殊贫困群体;对产业扶贫要在扶持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上拿出管用措施;对易地搬迁扶贫,要着力加强产业配套和就业安置;对就业扶贫,需解决劳务组织化程度低的问题。同样是扶贫,采取不同政策是由于 ‎①矛盾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②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矛盾 ‎③不能说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 ‎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D 31 / 31‎ ‎【解析】‎ 同样是扶贫,采取不同政策是由于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③④适合题意;①是矛盾的普遍性,不适合题意;②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18.18.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漫画《独辟蹊径》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坚持革命的批判,寻找新的思路 ‎②坚持辩证的否定,提出新的方法 ‎③借助外力的否定,推动创新中发展 ‎④坚持发展的观点,彻底推翻旧方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漫画型选择题利用生动形象的漫画对某些思想、行为进行辛辣而又不失幽默的讽刺或赞扬,从而给人以启迪和教育。本题是漫画类试题,要坚持“漫画要看全、褒贬弄明先、题旨是什么、联系课本选”的原则。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漫画《独辟蹊径》启示我们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树立创新意识,①②适合题意;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③是错误的;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发展的环节,④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A。‎ 31 / 31‎ ‎【点睛】漫画型选择题总体设计新颖别致、构思精巧,全面考查考生理解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这种题一般会给出一幅或一组漫画,有的还会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解题一般分成以下几步:‎ 首先,要读懂漫画(含漫画标题)。漫画本身包含了命题者的命题意图。命题者是想针贬时弊,揭露问题还是想弘扬正气,展示成就。我们可以通过漫画中的人物的神态,动作,表情,言语和其他事物的表面特征以及漫画标题等去揣摩,把握。把握命题者的真实意图,是我们做好这种题目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在阅读漫画时,要仔细揣摩,要透过漫画中事物的表面现象,特征去抓住其内在的本质,深层次的道理。我们在阅读漫画时,还必须把漫画与书本知识结合起来,多角度联想漫画所折射的教材知识。反对不读漫画,不去仔细揣摩命题者的真实意图,不去联想漫画所折射的教材知识,单纯看题肢本身正确与否的错误做法。‎ 其次,要读懂题目的选择要求。题目的选择要求往往是限定了知识、答案的范围:是选正确的还是选错误的;是应该坚持的还是应该反对的;是给我们的启示还是反映的什么道理;是经济学的,政治学的,还是哲学的等。此外,还要特别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它往往决定选择题肢的正确与否。‎ ‎19.19.40年前,我们从“科学的春天”走来,创新的种子开花结果;40年后的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科技创新定能迎来又一个春天。我们之所以重视科技创新是因为 A. 实践基础上的科技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31 / 31‎ B.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C. 科技创新的程度决定社会制度变革的速度 D. 科技创新能更新生产工具推动实践的发展 ‎【答案】D ‎【解析】‎ 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新更新了人们的生产工具,促进了生产技术的进步,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开辟了更广阔的劳动对象,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D适合题意;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A是错误的;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创新,在推动科技发展的同时,也使得人类思维的性质和水平不断更新和提高;人类文化的发展是通过创新实现的,B不是本题的原因,排除;C是错误的。‎ ‎20.20.“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这是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的讲话。平实质朴的话语,催人奋进,点燃了亿万人民在新时代并发向前的激情,是对幸福取得的最好诠释。下列与“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体现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①莫为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 ‎②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③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尤须待盖棺 ‎④纵使思忖千百度,不如亲手下地锄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31 / 31‎ ‎【解析】‎ 名言名句体现哲理的题目是哲学选择题中常见的考法,做这类题目,考生首先要弄懂材料中名言名句的意思,分析其中体现的哲理后再去分析题肢,看哪个选项所体现的哲理与其相符合。“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体现了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②④适合题意;①是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不合题意;③是意识的能动作用,不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 ‎【点睛】本题属于名言名句选择题,做好这类题目,需要有一定的文学功底,阅读理解题好题干所表达的意思,同时也需要对已有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排查,从中抽取出符合题意的知识点加以分析对照。可见,这类型题目在高考中是算难度较高的题型,但通过同学们有意识的去整理、储备以往书本练习考试中出现的同类型题目也能做到熟能生巧,提高答题正确率。‎ ‎21.21.习近平指出,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只要始终发扬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我们就一定能够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人间奇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从唯物史观来看,发扬中华民族精神是基于 ‎①正确的价值观是人生奋斗的重要向导 ‎②先进的社会意识能够推动社会历史发展 ‎③正确的价值观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 ‎④先进的社会意识能够创造幸福美好生活 31 / 31‎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民族精神的重要性,考查角度是唯物史观。发扬中华民族精神是基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能够推动社会历史发展;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①②适合题意,排除④;③是唯心史观,不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A。‎ ‎【点睛】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中,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是第二位的。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依据。历史唯物主义既反对抹杀社会意识的反作用的形而上学机械论,又反对把这种反作用加以夸大的历史唯心主义。‎ ‎22.2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在中国农村推行的一项重要改革。这一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死鸡鸡可危的农村经济,走上迅速发展的道路,从此拉开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开辟了农业发展的广阔前景。这说明 ‎①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就能推动其发展 ‎②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完善 ‎③生产力方式的变革决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④生产关系的变革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反作用 31 / 31‎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③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属于生产关系的调整,适应了生产力状况,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①④适合题意;②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选B。‎ ‎23.23.乌兰牧骑,是活跃在内蒙古农牧地区的“红色文艺团队”,他们每年都要深入基层为散落在草原各处的农牧民进行演出。近年来,乌兰牧骑除了对传统短调民歌、马头琴做了传承外,还创新出现代乐队组合的呼麦表演形式,形成了大量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文艺作品。这说明文艺创作 ‎①需要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做出价值判断 ‎②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③应把创作经典作品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④要站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立场上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31 / 31‎ 近年来,乌兰牧骑除了对传统短调民歌、马头琴做了传承外,还创新出现代乐队组合的呼麦表演形式,形成了大量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文艺作品。这说明文艺创作需要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做出价值选择,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立场上,把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②④适合题意,①③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C。‎ ‎24.24.面对国家危难和人民困苦,周恩来总理决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誓言“险夷不变应尝胆,道义争担敢息肩”,立下“面壁十年图破壁”的远大志向,用自己的一生为党和人民事业付出了全部心血。这说明 ‎①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自我价值的实现 ‎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④人生价值的实现离不开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31 / 31‎ 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价值)、社会对个人的承认与满足(自我价值),而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①是错误的。面对国家危难和人民困苦,周恩来总理决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誓言“险夷不变应尝胆,道义争担敢息肩”,立下“面壁十年图破壁”的远大志向,用自己的一生为党和人民事业付出了全部心血。这说明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②③适合题意;④不符合题目主旨,排除;故选C。‎ 二、非选择题 ‎25.25.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 ‎2017年10月18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对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理论创新成果的最新概括和表述,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2018年3月11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宪法修正案明确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其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在党内外、在全国上下已经形成了广泛的高度认同。‎ 结合材料,运用意识作用的知识,谈谈新形势下如何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31 / 31‎ ‎【答案】意识具有能动性,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也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要加大宣传学习力度,使人们充分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价值,在党内外、全国上下形成了广泛的高度认同;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的实现。‎ ‎【解析】‎ 本题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背景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意识的作用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本题考查意识作用的知识,设问指向新形势下如何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属于措施类试题。解答时首先明确知识范围:意识的目的性、自觉选择性、主动创造性,意识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能动的改造世界,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分析。‎ ‎【点睛】收敛性试题主要特点是设问中的知识范围要求很具体,或者具体到某一个知识点,或者具体到一个知识模块。但也有个别试题,会涉及知识的迁移和借用,这就需要学活、用活知识,做到融会贯通。解题思路:读取设问时要把握三点:知识范围(注意答案有时看似超出范围要求,这里有个知识的渗透和借用问题)、待分析的事件、答题角度。收敛性试题的主要思路是:以所要求的知识范围为依据,到材料中寻找相关信息,并有理有据地组织答案;如果所要求的原理用完后仍有重要信息没有分析,就要考虑知识的迁移和借用了。‎ ‎26.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40载物换星移,岁月如歌。2018年,中国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 31 / 31‎ ‎40年来,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今天强起来的历史讯飞跃,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改革开放也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历史性变化,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还需要坚持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勇于突破各种利益困化的藩篱;我们还需要大胆吸收人类文明一切有益成果,善于借鉴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现代国家治理经验和成熟做法,从而确实构建起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社会发展的规律性紧紧结合在一起。可想而知,实现新时代更高要求的改革任务、困难和挑战是艰巨而复杂的。‎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习近平指出,“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我们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 ‎(1)结合材料,运用辩证法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知识,谈谈对“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认识。‎ ‎(2)材料,运用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道理,说明我们为什么能将改革进行到底。‎ 31 / 31‎ ‎【答案】(1)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这一观点是人们对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实践及其取得的巨大成就的能动反映,同时也顺应了解决新时代面临的新问题的要求。②人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目前,改革开放进入了新时代,我们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艰巨而复杂,需要我们更加坚定改革的信心和决心,将改革进行到底。‎ ‎(2)任何事物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改革开放40年取得的巨大成就,使我们对新时代的改革更加充满了信心,更加坚信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新时代,我们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但实践已经证明我们有能力应对新时代改革道路上的挫折与考验,实现新时代更高要求的改革任务。‎ ‎【解析】‎ 本题以中国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为背景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辩证法唯物主义认识论、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1)本题考查辩证法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知识,设问指向谈谈对“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认识,要从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角度分析。认识论的知识主要包括:实践及其特征、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及其属性、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结合。‎ 31 / 31‎ ‎(2)本题考查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道理,设问指向我们为什么能将改革进行到底,属于原因类试题,要从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角度分析。解答时首先明确知识指向,主要包括: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我们既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时刻准备走曲折的路,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材料分析意义。‎ ‎27.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3月2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依照对中国的301知识产权调查结果,在白宫正式签署对华贸易备忘录,宣布美国政府计划对至少500亿美元的中国进口商品征收25%的关税。中美两国的贸易战一触即发。‎ 中美两国在彼此的经贸关系中都占据最重要地位,美国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是美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美两国经贸合作有着极为广阔的前景。中美的贸易往来给美国消费者带来很多实惠,促进了两国民间交往,支撑了美国经济复苏。‎ 美国日益浓烈的贸易保护主义色彩,既不利于美国经济增长,又增加了世界经济的混乱和不确定性。历史已经证明,贸易保护主义行为不会结出好果子。当今世界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各国都应该担负起捍卫经济全球化的职责。只有坚持合作共赢,才有利于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这便是一个大国理所应当承担的责任。‎ ‎(1)运用联系多样性的知识,对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做法加以批驳。‎ ‎(2)运用对立统一关系的知识,说明应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中美之间的贸易关系。‎ 31 / 31‎ ‎【答案】(1)联系具有多样性,我们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做法只看到了直接的、表面的和眼前的联系,而忽视了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既不利于美国经济增长,又会增加世界经济的混乱和不确定性。只有立足整体,统筹全局,主动担负起捍卫经济全球化的职责,正确把握推动经济发展的各种条件,正确处理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关系,才能促进本国乃至整个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①矛盾即对立统一,中美之间的贸易存在对立统一的关系。②中美两国的根本利益是不同的,在贸易问题上又存在着各自具体的国家利益,这是二者的斗争性;但中美两国在贸易问题上又是相互贯通的,双方各具经济优势,互补性强,中美两国经贸合作有着极为广阔的前景。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变化发展。中美两国应当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求同存异,妥善处理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努力实现合作共赢。‎ ‎【解析】‎ 本题以中美两国的贸易战一触即发为背景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联系多样性、对立统一关系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31 / 31‎ ‎(1)本题考查联系多样性的知识,设问指向对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做法加以批驳。解答时首先明确知识范围: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做法加以批驳。‎ ‎(2)本题考查对立统一关系的知识,设问指向应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中美之间的贸易关系,属于措施类试题。解答时首先明确矛盾即对立统一,这要求我们用全面的、一分为二的的观点看问题。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变化发展,应当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认识和处理中美之间的贸易关系进行分析。‎ ‎【点睛】解答措施类试题一般“一审、二定,三落实”的方法。所以“一审”就是要审读设问和材料,明确设问和材料所包含的信息。“二定”在审读的基础上,依据材料信息或者设问信息,明确此题的知识指向和主体指向。“三落实”就是通过对材料和设问的分析,实现从设问到教材知识的落实,明确具体的知识体系。‎ ‎28.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 材料一 ‎ 31 / 31‎ ‎ 宪法修改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自2004年宪法修改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又有了许多重要发展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根据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形势新实践,有必要对我国宪法作出适当的修改。‎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与上层建筑关系的知识,分析我国修改宪法的原因。‎ 材料二 宪法修改关系全局,影响广泛而深远。2017年中央决定启动宪法修改工作,专门成立了宪法修改小组,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凝聚共识。2018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2)结合材料二,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阐述在宪法修改过程中广泛征求意见的意义。‎ ‎【答案】(1)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有了许多重要发展变化,需要对宪法进行修改,把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上升为宪法规定。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对宪法进行修改,必将推动我国经济基础的完善,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③对宪法进行修改遵循了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对新时代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31 / 31‎ ‎(2)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在宪法修改过程中广泛征求意见,有助于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使宪法更好地反映人民群众的意志;有助于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凝聚民众共识,做到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 ‎【解析】‎ 本题以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为背景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历史主体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1)本题考查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知识,设问指向我国修改宪法的原因,要从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角度分析。解答时首先回答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经济基础决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决定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体现了两者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我国修改宪法分析意义。‎ 31 / 31‎ ‎(2)本题考查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设问指向阐述在宪法修改过程中广泛征求意见的意义。意义类的解答题要遵循由近及远、由表及里、有直接到间接的思维顺序,语言组织要落脚在“有利于”“促进”“增强”“巩固”等句型。解答时需要学生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很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吃透教材的基本观点和具有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分析和阐述观点的能力。审题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和设问要求,调动运用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等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 ‎【点睛】解答意义类主观题有以下对策: ‎ 对策一:根据主体分析意义。即分析设问中的事件或措施对“谁”有意义,从不同主体进行分析。比如,分析经济意义时,常见主体有消费者、经营者、企业、国家、劳动者等。 ‎ 对策二:寻找角度分析意义。即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意义。比如,分析科技创新对发展现代农业的意义,我们可以从科技本身的角度、农民的角度、农业的角度、农村的角度等分析。‎ 对策三:回归教材分析意义。即把试题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寻找答题思路,对题中的材料和设问作出分析,把材料观点与课本知识一一对照,选取相关知识作答。 ‎ 对策四:结合材料分析意义。即要注意结合材料,根据教材中的观点谈解决问题的必要性、重要性。 ‎ 对策五:要遵循由微观到宏观、由小到大、由近及远的原则,体现由小到大原则。‎ 31 / 31‎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